A. 科学家发明的小故事 100字以上
科学家发明的小故事:
一、富兰克林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声雷响,雨点就倾泻下来了。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
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
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
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二、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出生在叙拉古的贵族家庭,父亲是位天文学家。在父亲的影响下,阿斯米德从小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喜欢辩论。长大后飘洋过海到埃及的山历山大里亚求学。他向当时著名的科学家欧几里德的学生柯农学习哲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知识,最后通古博今,掌握了丰富的希腊文化遗产。
在亚历山大里亚求学期间,他经常到尼罗河畔散步,在久旱不雨的季节,他看到农人吃力地一桶一桶地把水从尼罗河提上来浇地,他便创造了一种螺旋提水器,通过螺杆的旋转把水从河里取上来,省了农人很大力气。它不仅沿用到今天,而且也是当代用于水中和空中的一切螺旋推进器的原始雏形。
三、巴普洛夫
小时候,巴甫洛夫和他的弟弟一起挖种苹果树的坑,坑已经挖好了,父亲一看,说位置不对,重新再挖。弟弟放下铁锨不干了,而巴甫洛夫却又挖了起来,手上磨了血泡也不管,一直到把坑挖好,种上苹果树才歇手。
后来,巴甫洛夫成为生理学家,成天在实验室里研究狗的条件反应。
他常常用自己的工资去买实验用的狗。在解剖狗时,一干就是四、五个小时。他非常细心地数着从玻璃管中流出来的狗的唾液,详细地记录在笔记本上。一位新来的助手数了一会儿,就感到单调、厌倦。
而巴甫洛夫却郑重地对他说: "如果科学需要,就数他十年、二十年!"巴甫洛夫在八十七岁高龄时,得了肝炎,后又患肺炎,但他仍在做"科学的苦工"。他还为自己作为一个科学家没有完全尽到对人类的义务感到十分遗憾。
四、雷达
在一九四七年一月号的英国奋勉杂志上,有个科学家发表了一篇很搞笑的文本,给我们解释蝙蝠在黑暗中如何指导自己飞行,不论如何黑暗,如何狭窄的地方,绝不碰壁,这是什么原因?它怎样明白前面有无障碍呢?
关于这事有两位美国生物学家格利芬和迦朗包在一九四零年已经证明,蝙蝠能够避免碰撞,是藉一种天然雷达,但是是声波代替电磁波,在原理方面完全相仿。从蝙蝠口中发出一种频率极高的声波,超过人类听觉范围以外。
二位科学家用一种特制的电力设备,在蝙蝠飞行时,将它所发的高频率声波记录出来。这种声波碰到墙上,必然折回,它的耳膜就能分辨障碍物的距离远近,而向适宜方向飞去。蝙蝠传输声波也像雷达一样,都是相距极短的时间而且极有规则。
并且每只蝙蝠,有其固有的频率,这样蝙蝠可分清自己的声音,不至发生扰乱。因这缘故,蝙蝠飞行之时,常是张口,假如你将它口紧闭,它便失去指挥作用,假如堵上它的耳朵,便要撞到墙上,无法飞行。这个搞笑的实验,道破了它的秘密。
五、诺贝尔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多年随父亲研究炸药的经历,也使他的兴趣很快转到应用化学方面。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
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
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
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B. 以前看过一个故事,说某个人特别无私和伟大,为计算机与网络无偿贡献了他的发明,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尽管只有60年的时间,但它的诞生却是人类数百年努力的积累。早在17世纪,一批欧洲数学家就已开始研制计算机。1642年,为了协助担任税务局长的父亲,年仅19岁的法国数学家帕斯卡成功地制造了第一台钟表齿轮式机械计算机,但仅能做加减法运算。在此基础上,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于1678年发明了可做乘除运算的计算机。但这些机械计算机的性能过于落后,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一百多年后,英国数学家巴贝奇于1822年设计出了一种更为先进的计算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工业水平所限,巴贝奇的设计根本无法实现。
此后一百年间,人类在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为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战爆发后,美国陆军军械部为研制和开发新型大炮,在马里兰州的阿伯丁设立了“弹道研究实验室”。极为繁重的计算任务令那里的研究人员大伤脑筋。尽管实验室雇用了200多名计算快手,还是捉襟见肘。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计算机器,以提高工作效率。就在人们一筹莫展之时,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学院的莫克利博士提出了试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设想。他的设想吸引了陆军军械部,他们立即要求莫尔学院拟定一份研制计划。
按照科学家们的估计,制造一台电子计算机所需的经费为15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因此遭到了军方内部很多人的坚决反对。眼看研制电子计算机的计划就要夭折,美国著名数学家维伯伦博士坚定地站到了支持者的行列里,他最终说服了美国军方。经过两年多的紧张研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终于在1946年2月14日问世。而它的开发经费几经追加,最后达到48万美元。
这台名为“埃尼阿克”的电子计算机,如今看来简直就是一个怪物。其内部有成千上万个电子管、二极管、电阻器等元件,电路的焊接点多达50万个;在机器表面,则布满电表、电线和指示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它的耗电量超过174千瓦小时,据说在使用时全镇的电灯都会变暗;而且它的电子管平均每隔15分钟就要烧坏一只,科学家们不得不满头大汗地不停更换。然而,“埃尼阿克”的计算速度却是手工计算的20万倍、继电器计算机的1000倍。美国军方也从中尝到了甜头,因为它计算炮弹弹道只需要3秒钟,而在此之前,则需要200人手工计算两个月。除了常规的弹道计算外,它后来还涉及诸多的科研领域,曾在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5年10月2日,“埃尼阿克”宣告“退役”后,被陈列在华盛顿的一家博物馆里。
三台电子计算机竞争“世界第一”头衔
有趣的是,对于“埃尼阿克”头上的光环,多年来始终存有争议。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英国1943年研制出来的“巨人”计算机才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只不过它一直处于保密状态。直到1975年,英国当局解密了相关档案,人们才对这一内幕有所了解。
原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破译德国人的一种机械式密码,英国情报机关与数学、电子学专家合作,于1943年研制出了一种大型电子运算装置,并称其为“巨人”机。在“巨人”机发明前,英国破译德军的高级密码需要6至8个星期,而使用“巨人”机后则仅需6至8小时,自它投入使用后,德军大量高级军事机密很快被破译,大大加快了纳粹德国败亡的进程。出于战争的需要,英国将其视为“超级机密”。据说为保守秘密,英国不惜将10台同类计算机在战后秘密销毁。不过也有人认为,“巨人”机还算不上真正的电子计算机,而是介于继电器计算机与现代电子计算机之间。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美籍保加利亚人、物理学家阿塔纳索夫才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者。早在1939年12月,他就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但由于当时正值二战,他没有申请专利,也没有公布资料。尽管众说纷纭,“埃尼阿克”仍然是多数人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60年前的情人节也因此被永远载入了人类发明史册。
电子计算机因总统大选一夜成名
“埃尼阿克”诞生之初,由于它存在诸多缺陷,无法广泛应用。直到1951年,莫克利和埃克特在“埃尼阿克”基础上研制出了UNIVAC(通用自动计算机),电子计算机才开始从实验室走向社会。不久,一件偶然事件的发生,又使其知名度迅速提高。
1952年,适逢美国大选。为了对选举资料进行处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租用了UNIVAC,用来预测大选结果。选举结束后仅仅45分钟,UNIVAC就计算出艾森豪威尔将以438票的绝对优势赢得胜利。但在选举前,几乎所有的专家和媒体都预测竞选双方势均力敌。所以对于计算机的预测结果,广播公司拒绝报道。工程师们只好重新计算,但该计算机仍坚持艾森豪威尔将大获全胜。当选举结果正式揭晓后,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艾森豪威尔实际得票为442票,UNIVAC的预测只有不到1%的误差率!从此,整个世界开始对电子计算机的功能有了新的认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从那时起到今天,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它不但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而且直接引导着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毫无疑问,电子计算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如今,它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将在未来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
C. 是谁发明电脑的(要整个故事哦)
世界上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谁发明的?中国的教科书、绝大多数学术著作和科学普及著作所说的电子计算机发明人都不是真正的发明人。真正的发明人是美国人约翰·阿塔那索夫(Atanasoff)教授。
大多数书上说,美国籍匈牙利裔科学家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人,他历来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但是,冯·诺依曼本人却不认为自己是“电子计算机之父”。美国物理学家、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担任过冯·诺依曼助手的弗兰克尔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许多人都推举冯·诺依曼为‘计算机之父’,然而我确信他本人从来不会促成这个错误。或许,他可以被恰当地称为助产士。但是他曾向我,并且我肯定他也曾向别人坚决强调:如果不考虑巴贝奇、阿达和其他人早先提出的有关概念,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属于图灵。按照我的看法,冯·诺依曼的基本作用是使世界认识了由图林引入的基本概念。”正是冯·诺依曼本人,亲手把“计算机之父”的桂冠转戴在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Alan
M.
Turing
,1912-1954)头上。但是,真正的“计算机之父”既不是冯·诺依曼,也不是阿兰·图灵。
在1973年以前,大多数美国计算机界人士认为,电子计算机发明人是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气工程学院的莫奇利(J.
Mauchiy)和埃科特(P.Eckert),因为他们是第一台具有很大实用价值的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的研制者。
现在国际计算机界公认的事实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真正的发明人是美国的约翰·文森特·阿塔那索夫(John
V.
Atanasoff
,1903-1995)。他在国际计算机界被称为“电子计算机之父”。遗憾的是,中国计算机界的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个事实。
关于电子计算机的真正发明人是谁,美国的有关人阿塔那索夫、莫奇利和埃科特曾经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法院开庭审讯135次。最后由美国的一个地方法院做出判决。1973年10月19日,法院当众宣布判决书:“莫奇利和埃科特没有发明第一台计算机,只是利用了阿塔那索夫发明中的构思。”理由是阿塔那索夫早在1941年,就把他对电子计算机的思想告诉过ENIAC的发明人莫奇利。
阿塔那索夫(J.
Atanasoft)是爱阿华大学物理学教授。阿塔那索夫是在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的帮助下发明电子计算机的。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试验样机于1939年10月开始运转。这台计算机帮助爱阿华大学的教授和研究生们解算了若干复杂的数学方程。阿塔那索夫把这台机器命名为ABC(Atanasoff-
Berry-Computer),其中,A、B分别取俩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C即“计算机”的首字母。
D. 算盘的发明故事
算盘
徐岳(?~220)字公河。东汉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世界第一位“珠算回”提出者和“答算盘”记录者。东莱(今莱州市)人。东汉灵帝时,著名天文学家刘洪“按数术成算”创造了“乾象历”,并“亲授其法”予徐岳。徐岳潜心钻研晦、朔、弦、望、日月交食等历象端委,进一步完善了“乾象历”,后又把该历法传授给吴国中书令阚泽,使历法得以在吴国实行。历法的钻研为徐岳以后从事算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搜集先秦以来的大量数学资料,撰写出《数术记遗》、《算经要用》等数学著作。《数术记遗》详细地记录了他与刘洪算术问答的精华,介绍了14种计算方法。第一次记载了算盘的样式,并第一次定名为“珠算”。汉献帝延康元年(220)病逝。
E. 发明电脑的故事是怎样的
电脑的学名为电子计算机,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
通常说到“世界公认的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大多数人都认为是1946年面世的“ENIAC”,它主要是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但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4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这个说法被计算机基础教科书上普遍采用,事实上在1973年根据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定,最早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应该是美国爱何华大学的物理系副教授约翰·阿坦那索夫和其研究生助手克利夫·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于1939年10月制造的"ABC"(Atanasoff- Berry-Computer)。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会,是因为“ENIAC”的研究小组中的一个叫莫克利的人于1941年剽窃了翰·阿坦那索夫的研究成果,并在1946年时,申请了专利。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73年这个错误才被扭转过来。(具体情况参阅网络----“约翰·阿坦那索夫”词条,希望大家记住ABC和约翰·阿坦那索夫,希望以后的教科书能够修改这个错误)。后来为了表彰和纪念约翰·阿坦那索夫在计算机领域内作出的伟大贡献,1990年美国前总统布什授予约翰·阿坦那索夫全美最高科技奖项----“国家科技奖”。
1956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这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只要几个大一点的柜子就可将它容下,运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现的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最初的计算机由约翰·冯·诺依曼发明(那时电脑的计算能力相当于现在的计算器),有三间库房那么大,后逐步发展而成。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是电脑发展的最新阶段。到1976年,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克雷一号”,使电脑进入了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计算机不断向着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更新换代。
20世纪90年代,电脑向“智能”方向发展,制造出与人脑相似的电脑,可以进行思维、学习、记忆、网络通信等工作。
进入21世纪,电脑更是笔记本化、微型化和专业化,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万次,不但操作简易、价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们的部分脑力劳动,甚至在某些方面扩展了人的智能。于是,今天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就被形象地称做电脑了。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由IBM于1980年推出。IBM推出以英特尔的x86的硬体架构及微软公司的MS-DOS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并制定以PC/AT为PC的规格。之后由英特尔所推出的微处理器以及微软所推出的操作系统发展几乎等同于个人电脑的发展历史。Wintel架构全面取代了IBM在个人电脑主导的地位。
F. 电脑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计算器是最早的计算工具,例如:古代印加人的一种结绳记事的方法,用来计数或者记录历史;还有古希腊人的安提凯希拉装置;中国的算盘等。
1642年,年仅19岁的法国伟大科学家帕斯卡发明了第一部机械式计算器,但是只能做加减计算。
1694年,莱布尼兹在德国将其改进成可以进行乘除的计算。此后,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有电子计算器的出现。
20世纪70年代开始,微处理器技术被吸纳进计算器制程,最初的微处理器是Intel于1971年为日本名为Busicom的计算器公司生产的,1972年惠普推出第一款掌上科学计算器HP-35计算器是最早的计算工具,例如:古代印加人的一种结绳记事的方法,用来计数或者记录历史;还有古希腊人的安提凯希拉装置;中国的算盘等。
1642年,年仅19岁的法国伟大科学家帕斯卡发明了第一部机械式计算器,但是只能做加减计算。
1694年,莱布尼兹在德国将其改进成可以进行乘除的计算。此后,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有电子计算器的出现。
20世纪70年代开始,微处理器技术被吸纳进计算器制程,最初的微处理器是Intel于1971年为日本名为Busicom的计算器公司生产的,1972年惠普推出第一款掌上科学计算器HP-35计算器是最早的计算工具,例如:古代印加人的一种结绳记事的方法,用来计数或者记录历史;还有古希腊人的安提凯希拉装置;中国的算盘等。
1642年,年仅19岁的法国伟大科学家帕斯卡发明了第一部机械式计算器,但是只能做加减计算。
1694年,莱布尼兹在德国将其改进成可以进行乘除的计算。此后,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有电子计算器的出现。
20世纪70年代开始,微处理器技术被吸纳进计算器制程,最初的微处理器是Intel于1971年为日本名为Busicom的计算器公司生产的,1972年惠普推出第一款掌上科学计算器HP-35
G. 发明电脑的故事
战火催生的庞然大物: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尽管只有60年的时间,但它的诞生却是人类数百年努力的积累。早在17世纪,一批欧洲数学家就已开始研制计算机。1642年,为了协助担任税务局长的父亲,年仅19岁的法国数学家帕斯卡成功地制造了第一台钟表齿轮式机械计算机,但仅能做加减法运算。在此基础上,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于1678年发明了可做乘除运算的计算机。但这些机械计算机的性能过于落后,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一百多年后,英国数学家巴贝奇于1822年设计出了一种更为先进的计算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工业水平所限,巴贝奇的设计根本无法实现。
此后一百年间,人类在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为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战爆发后,美国陆军军械部为研制和开发新型大炮,在马里兰州的阿伯丁设立了“弹道研究实验室”。极为繁重的计算任务令那里的研究人员大伤脑筋。尽管实验室雇用了200多名计算快手,还是捉襟见肘。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计算机器,以提高工作效率。就在人们一筹莫展之时,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学院的莫克利博士提出了试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设想。他的设想吸引了陆军军械部,他们立即要求莫尔学院拟定一份研制计划。
按照科学家们的估计,制造一台电子计算机所需的经费为15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因此遭到了军方内部很多人的坚决反对。眼看研制电子计算机的计划就要夭折,美国著名数学家维伯伦博士坚定地站到了支持者的行列里,他最终说服了美国军方。经过两年多的紧张研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终于在1946年2月14日问世。而它的开发经费几经追加,最后达到48万美元。
这台名为“埃尼阿克”的电子计算机,如今看来简直就是一个怪物。其内部有成千
H. 六个人类发明故事名称
1、世界上第一位计算机程序员——阿达·洛夫莱斯
她出生于1815年,是世界上第一位计算机程序员。她在CharlesBabbage早期通用计算机(被称为分析引擎)上的笔记被认为是第一个由机器处理算法。她死后一百年,于1953年,阿达之前对查尔斯·巴贝奇的《分析机概论》所留下的笔记被重新公布,并被公认对现代计算机与软件工程造成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