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中国古代发明bbc

中国古代发明bbc

发布时间:2021-07-27 17:04:21

A. 中国古代有什么发明至今还在国际上用的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既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印章和石刻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示,用纸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中国的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给人类的发展献上了一份厚礼。

B. 关于中国古代的发明与西方现在的发明

哎呀,你还不知道吗,日本和韩国两个贼已经盗窃我们很多了,什么端午啊,专汉江啊,最近还他妈说东北是韩属国的,别信那个,古代的发明大多数都是中国的,而现在的先进的东西大多数则是日本欧美人发明的
2楼的,你别以为你上了初中就厉害了,你还没回答楼主的问题呢

C. 中国的古代发明大全

太阳风暴——最早发现的太阳黑子
有星孛入于北斗——彗星的观测
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日食记录
日月星辰——阴阳合历
太阳风暴——最早发现的太阳黑子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历法著作——《太初历》
土圭测日影
星陨如雨——流星群的观测
演示天体视运动的仪器——浑天仪
我国最古老的记时仪器——壶漏
大地测量——子午线的测定
历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气历》
科苑奇葩——郭守敬发明和研制的天文仪器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郭守敬的《授时历》
周公观景——天文台的设置
我国最早的数学专著——《周髀算经》
精推细算——《九章算术》
运筹帷幄——零与筹算
十进制记数法
中国剩余定理——大衍求一术
祖冲之和圆周率
贾宪三角
一元高次方乘——天元术
朱世杰和他的《四元玉鉴》
双假设法——盈不足术
级数与垛积术的应用
中国——算盘的故乡
磁石的魔力——指南针的发明
《墨经》与第一运动定律
被中香炉与常平架
磁偏角和磁倾角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投影 幻灯——走马灯
神秘的倒影
奇异的镜子——透光镜
世界最早的潜望镜
世界最早的人工磁化法——指南鱼
杰出的机械——指南车
火药的发明
火柴的发明
漆和漆器
瓷器的出现
石油和天然气
会燃烧的石头——煤的开发和利用
张衡的地动仪
最早的测风仪
云向西 雨没犁——云的观测和云图集
温度观测仪和降水观测仪
天气预报
古老的物候历
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引泾往洛—一郑国渠
贯通南北的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
我国最早的水位站——涪陵石鱼
我国最早的潮汐图——窦叔蒙《涛时图》
古代地理学名著——《水经注》
青铜时代——铜矿开采
煮海为盐——盐卤开采
最早的植物志—— 《南方草木状》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特色鲜明的《王祯农书》
精耕细作五谷丰登
茶的种植与茶文化
鲁桑百丰绵绵——桑蚕技术
济世之谷——豆类植物的栽培和豆类食品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D. 中国古代有哪些发明,是谁发明的

中国古代发明家 姓名 领域 年代 发明作品 简介 石申 天文学 战国时期 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 石申--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汉后,人们尊称“天文”一书为“石氏星经”。书中标有 121 颗恒星的位置,书中还记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及交食等情况。石申编制了最早的星表。并称之“少阳”已认识到能自身发光。 刘焯 天文学 隋代 《皇极历》 刘焯--隋代天文学家。创制了《皇极历》,他首先考虑到了日、月视运动的不均匀性,创立了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计算日月视运动的速度。同时他把差岁改为 75 年差一度。 一行 天文学 唐代 《大衍历》 一行--唐代天文学家。他编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大衍历》,它包括十篇历议,是古代非常先进的历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纪,中国人以太阳和月亮运动为依据,创立了一种阴阳历法。 杨忠辅 文学家 南宋时期 《统天历》 杨忠辅--中国南宋时期天文学家。他创制了《统天历》,他确定回归年长度为 365.2425 日。并发现回归年长度有消长现象。 洛下闳 天文学 汉代 赤道式仪器 洛下闳--中国汉代天文学家。改创了赤道式仪器,定下了赤道式浑仪的基本结构。 苏颂 天文学 宋代 天象仪 苏颂--中国宋代天文学家。和韩公廉合作制成了天象仪及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古代第一架天象仪。有 8 人高,每层有门,一到时间门开,木人出来报时。(后面有漏壶和机械系统)。 莘七娘 10 世纪 孔明灯,走马灯 莘七娘——在10世纪时发明了松脂灯(孔明灯)作为打仗时的信号灯,这是中国人最早利用热气球。同时发明了走马灯,这是航空燃气涡轮的始祖。 裴秀224~271 创立了绘制平面地图的理论“制图六体” 裴秀——在中国最早创立了绘制平面地图的理论“制图六体”。并绘制了《禹贡地域图》。 马钧 机械设计 三国时代 龙骨水车(又叫翻车) 马钧——魏国人,杰出机械设计和创造家。三国时代创制了龙骨水车(又叫翻车),他能连续提水,灌溉用的水机具——桔槔。结构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称 李春 桥梁设计 605~617 赵州桥 李春—— 605~617 年,首创了在主拱图上设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桥。有名的赵州桥就是他设计的。 丁缓 发明家 汉代 被中香炉、常满灯、旋转风扇 丁缓——汉代,在 180 年生于长安。发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炉、常满灯、旋转风扇,有长安巧工之称。 沈括 科学家 宋朝 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沈括—— 1031~1095 年,宋朝科学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蔡伦62~121 纸 蔡伦—— 62~121 年,蔡伦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成功。 105 年将此发明报皇帝。于 114 年被皇帝封为龙亭侯。当时人称纸为蔡侯纸。 12 世纪,造纸术间接传到欧洲。 13 世纪,蒙古人用蔡侯纸在波斯发行第一批纸币。 14 世纪,朝鲜、越南、日本也开始使用纸币。纸牌然后经由阿拉伯国家再传到欧洲。 毕升1041~1048 活字印刷术 毕升—— 1041~1048 年,中国北宋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杜诗91~不祥 水力鼓风机 杜诗—— 91 年,河南人。首创了水力鼓风设备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动风扇鼓风。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风机,比欧洲早了 1100 年。 浦元 三国时期 淬火技术 浦元—— 300 年,三国时期。首创淬火技术,使钢刀坚而有弹性。 孙子 三国时期 孙子算经 孙子—— 300 年,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题为“物不知数”,写了“孙子算经”一书系统论述了筹算记数制。 秦九韶 数学 1202~1247 创立解一次同余式的“大 衍求一术”和求高次方程数值解的正负开方术 秦九韶—— 1202~1247 年,中国数学家。写有《数书九章》,创立解一次同余式的“大 衍求一术”和求高次方程数值解的正负开方术。 李治 数学 测园海镜 李治——中国数学家,著有“测园海镜”是中国第一本系统改述“天元术”的巨书。 沈括 宋朝 沈括发现用细线系在磁针的中央(指南针),并将其悬挂起来。经过观察、发现,写进了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以后人们把用磁铁制作的针成为指南针,还有指南桌。 13世纪到东方玩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见到了指南针,并把它传到了欧洲。 墨子 公元前 400 年 提出光是直线传播的论点 墨子——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书论述了杠杆平衡,提出光是直线传播的论点。

E. 中国古代发明有哪些

这还用问啊!告诉你把,一定要采纳啊!太阳风暴——最早发现的太阳黑子 有星孛入于北斗——彗星的观测 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日食记录 日月星辰——阴阳合历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历法著作——《太初历》 土圭测日影 星陨如雨——流星群的观测 演示天体视运动的仪器——浑天仪 我国最古老的记时仪器——壶漏 大地测量——子午线的测定 历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气历》 科苑奇葩——郭守敬发明和研制的天文仪器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郭守敬的《授时历》 周公观景——天文台的设置 我国最早的数学专著——《周髀算经》 精推细算——《九章算术》 运筹帷幄——零与筹算 十进制记数法 中国剩余定理——大衍求一术 祖冲之和圆周率 贾宪三角 一元高次方乘——天元术 朱世杰和他的《四元玉鉴》 双假设法——盈不足术 级数与垛积术的应用 中国——算盘的故乡 磁石的魔力——指南针的发明 《墨经》与第一运动定律 被中香炉与常平架 磁偏角和磁倾角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投影 幻灯——走马灯 神秘的倒影 奇异的镜子——透光镜 世界最早的潜望镜 世界最早的人工磁化法——指南鱼 杰出的机械——指南车 火药的发明 火柴的发明 漆和漆器 China——世界著名的瓷器 石油和天然气 会燃烧的石头——煤的开发和利用 张衡的地动仪 最早的测风仪 云向西 雨没犁——云的观测和云图集 温度观测仪和降水观测仪 天气预报 古老的物候历 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引泾往洛—一郑国渠 贯通南北的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 我国最早的水位站——涪陵石鱼 我国最早的潮汐图——窦叔蒙《涛时图》 古代地理学名著——《水经注》 青铜时代——铜矿开采 煮海为盐——盐卤开采 最早的植物志—— 《南方草木状》 草木鱼虫鸟兽——动植物分类 举杯邀明月 把酒问青天——制曲和酿酒 山中有玉者木旁枝工垂——植物探矿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特色鲜明的《王祯农书》 精耕细作五谷丰登 茶的种植与茶文化 鲁桑百丰绵绵——桑蚕技术 济世之谷——豆类植物的栽培和豆类食品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善其事 利其器——铁犁的发明 蓄力播种机——三角耧 扬场工具——扇车 水利灌溉机械——龙骨水车 两利俱全十倍禾稼——桑基鱼塘 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栽培技术 地下渠道——坎儿井 望齐侯之色——中医的诊断术和治疗术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神农尝百草——中草药治病 伏羲制九针——针灸疗法 华陀麻醉术——麻沸散 免疫法——种痘术 养生延年——激素的提取 铁的冶炼技术 百炼成钢——多种多样炼钢技术 黄铜和锌的冶炼 中国银——含镍白铜的冶炼和西传 水法冶金——胆铜法 三大铸造技术 粮食加工工具——水碓和水磨 最早记录里程的车辆——记里鼓车 纵横驰骋——蹄铁术与马蹬的发明 鲁班与锯刨伞的发明 巨龙横卧——万里长城 世界第八奇迹——秦兵马俑 巧夺天工——风格独具的桥梁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隋大兴城 宫殿建筑的瑰宝——故宫 最高最占老的重楼式木塔——山西应县木塔 不沉之舟之奥秘——水密隔舱 运河船闸 大风起兮车如飞——风帆和帆车 飞行者的至宝——降落伞 凌波之至宝——舵 高效率的推进工具——橹 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下“西洋” 航空模型之始——风筝 天文与地文航海技术 水平旋翼和螺旋桨 “骑士阶层”的大敌——火药及火药武器 兵学圣典——《孙子兵法》 战车战船 异彩纷呈的冷兵器 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造纸术的发明 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的最高成就——彩色套印 泥活字印刷技术 木活字印刷术和检字盘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我国最早的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 嫘祖和原始纺织技术 手摇脚踏纺车 织机和提花机 染料和染色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我国最早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通鉴纪事本末》 我国古代最大的网络全书——《永乐大典》 我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青铜器与金文 秦代标准字体——小篆 今文字的开端——隶书 笔势飞动 直抒性灵——草书 点画萦带 体势流美——行书 结构完美的字体——楷书 我国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作——《说文解字》 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文房四宝 石窟艺术与敦煌壁画 唐代杰出的艺术品——唐三彩 形式整齐 声调和谐——律诗 婉约豪放说宋词 历史悠久的中国古乐器 朱载堉与“十二平均律” 闻名中外的曾侯乙编钟 我国第一部介绍戏曲作家 作品的专著——《录鬼簿》 生旦净丑——中国的传统戏曲 元曲与关汉卿 中国古代保健体操——五禽戏 中国功夫——武术 中国古代足球——蹴球 古老的棋类运动——中国象棋 奥妙无穷的黑白世界——围棋 造纸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水运仪象台建于北宋末年,由吏部尚书苏颂主持建造,是一座大型天文仪器,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中国古代的伟大科技成就。 蚊香的发明可能与古人端午节的卫生习俗及烧香祭祀的习俗有关。 黑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人类文明的曙光——火 人类最早的远程武器——弓箭 人类最早的工具——石器 中医中药对世界最伟大的贡献是其防病治病的实践技术。 中国是数学古国,《九章算术》、《数术九章》是古代数学名著。 中国还是天文学古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太阳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国家。 在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中医中药、10进位值制、赤道坐标系、雕版印刷术新四大发明之外,瓷器、丝绸、金属冶铸、深耕细作等影响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国古代发明还可以列举出许多。 24节气堪称我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繁荣发展的两个黄金时代。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古代仅唐以前的大型水利工程就有都江堰、郑国渠、灵渠、龙首渠、京航大运河等。隋朝兴建的京杭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航行运河。这些工程无论在建筑规模、技术水平 还是在农业灌溉、航行、运输的获益等方面都是中世纪欧洲无法比拟的。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子,在《墨经》一书中提出了点、线、 方、圆等几何概念。《周髀算经》已有勾股定理的运算方法。成书于汉代的 《九章算术》共收有应用题的解答方法246个,内容十分丰富,在算术、代数 等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特别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远远胜过古希腊的数学 体系。祖冲之用“割圆术”求出的圆周率十分精确,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 的地位。 尤其需要提及的是我国古代对世界文明发展的突出贡献—“四大发明,它 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 指南针发明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当时的人们把天然磁石磨成勺形, 放在光滑的平面上,使之指出南北方向,这种指南仪被称为“司南”。北宋时 已用人工磁化方法制造指南仪。曾公亮1044年编辑的《武经总略》一书记载 了“指南鱼”的制造方法。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进一步说明了 用铁针磁化制作指南针的方法。指南针发明不久,被用于航海,它指引着中 国远洋船队航行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线上,并在十二世纪传入阿拉伯,以 后传入欧洲。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劳动人民从漂絮和沤麻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始于西 汉。新疆罗布卓尔汉烽燧遗址出土的西汉古纸,都是植物纤维纸,质地还比 较粗糙,东汉主管御用手工作坊的蔡伦,他凭借充足的人力物力,在总结工 匠经验的基础上,以破布、树皮、旧麻为原料,改进造纸工艺,制造出一批 质量比较高的实用纸。造纸技术首先传到朝鲜和越南,七世纪传到日本,八 世纪传到阿拉伯,十三世纪传到欧洲。 印刷术的发明,大体经历了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两大阶段。大约在隋代, 人们在印章石刻的拓印方法启示下,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北宋时期(约在 公元1041-1049年),平民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它用胶泥制成 活字,然后排版印刷,既经济又方便,大大提高了效率,是印刷史上的一次 大的革命。元代王祯又研制成功了木活字,还发明了转轮排字架。 火药的发明始于炼丹术。炼丹士在炼丹过程中,偶然发现点燃硝、硫、木 炭为主要原料的混合物,会引起燃烧和爆炸。火药发明后,被用于军事,结 果改变了战争的面貌,也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正如马克思所说:“火药把骑士 阶层炸得粉碎”。在北宋的抗金战争中,宋军使用了“霹雳炮”、震天响等杀 伤力很大的火药武器。宋代后期,又发明了火药砂枪、火药炮。火药大约于 1225至1248年,由商人传入印度和阿拉伯,以后传人西方。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我们对 我国祖先科学创造、发明的揭示与探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启迪广大青少 年勤奋好学、开拓进取之心。 历史发展到今天,已进入声光电的影像时代,知识信息的传播,形象、直 观。本书选用“图话”的形式,以“图”展现历史风貌和各种形象,以“话” 叙说史实,图文互补,有景有情地向读者展示了祖国几千年文明发展的累累 硕果。 本书虽名为《中国古代发明图话》,但是其中的一些条目并不是严格意义 的发明,如一些天文现象,是我们祖先最先观测到的,是属于发现方面的内 容,但由于对社会生产实践和人民日常生活起过重要作用,意义重大,又有 开创性,我们也放在本书中一并讲述。 再如,有些学术著作,对某一领域里的发明创造作了真实、完整的记录和 描述。历史上的科研成果,主要是靠著作才得以总结、流传下来,如《周髀 算经》、《王祯农书》等。我们也收到本书中。对同一学科,内容相近的学术 著作,我们只选择撰写年代比较早的,加以介绍、讲述。 本书没有采用编年史的框架,基本上按天文、历法、物理、化学化工、地 学、生物学、农学、医药学、轻工、冶金机械、建筑、航行航空、军事、文 化艺术的顺序编排,但又未作严格的分类有些条目在内容上有交差,如:四 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在火药的发明中作了介绍,在火药武器中又有涉及;再如种桑养蚕,在桑基鱼塘中讲述,在纺织的有关条目中又进一步阐述。我们 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照顾叙述上的方便,而且也是为了使读者更加全面、 准确地掌握有关知识。并且在条目内容有交差的同时又有侧重。 我国的传统文化深厚、绚丽,有许多文献典籍流传下来。以往的同类出版 物只介绍科技领域里的发明发现,其实,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我们祖先同样有 独特的发明创造,如:汉字、诗词歌赋、音律和古代乐器等等。它们都是人 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社会发展同样起着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 为此,我们增加了一些社会科学方面的有关条目,这是本书的独到之处。 在图片的选用方面,除了展示器物以外,我们还注意表现古代科学家在著 述、发明时的情态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向读者展示百折不挠的科学巨匠 在发明创造过程中,一个个奇特有趣的感人故事,以增强历史感和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进一步体会到发明者的艰辛。

F. 中国古代的发明

火药 指南针 印刷术 造纸

G. 中国古代4大发明和发明人的英语怎么拼

Paper making by Cai Lun (蔡伦)
gunpowder by some alchemists (ancient people) (炼丹师 / 古代人民)
printing by Bi Sheng (毕升)
compass by ancient people (古版代人民)

祝学习权好!

H. 中国古代的发明有哪些

1、纸张–蔡伦,东汉太监。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被汉和帝封为龙亭侯,时称蔡侯纸。

I. 有没有商朝的历史纪录片BBC什么的百家讲坛什么的

有,《中国通史》专门有一集,这是解说词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这是《诗经》“商颂”中的一首诗,名为《玄鸟》,记录的是商族人的始祖——契的传奇出生。传说上古黄河下游夷人部落里一个叫简狄的女子,在黄河边吞食燕子蛋,生下一个男孩,这就是契。契于是成为传说中商族的始祖。
这个黄河流域的上古部落从此登上人类历史的舞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开创了一个让世界震惊的青铜时代,商朝历史从此开始。

【本集片名】:殷商兴亡

【解说】
蔺窑村,位于河南省偃师县东的山化乡。在蔺窑村村北,耸立着一座高大的陵墓,三千多年前,一位仁德君王就被安葬在这里。这位君王,就是以“成汤革命”著称的商代开国之君──成汤。
由于商朝年代久远,商人的起源已不可考, “玄鸟生商”只是个充满神话色彩的美丽传说。
当契还是传说的时候,夏朝的历史正如日中天。但自从孔甲当王,便不理朝政,迷信鬼神,专事打猎玩乐,致人民怨恨,诸侯反叛。各诸侯国中,商的势力逐渐壮大,到汤继位商侯,正逢夏桀暴虐无道天怒人怨之时。汤正是选择了这个有利时机,开始作灭夏的准备。
改朝换代谈何容易?不仅要有杰出的头领,还要有得力的辅佐。辅佐及时出现了:一个是仲虺,一个是伊尹。

【解说】
这里是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杞县的空桑村,相传空桑村就是伊尹的故里。由于年代久远,伊尹的出生地已十分渺茫。其中一种说法就是,伊尹出生在杞县的空桑村。
相传伊尹出生于奴隶家庭,其父亲是奴隶主的家用奴隶厨师,母亲是居于伊水之上采桑养蚕的奴隶。伊尹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他的志向,就是消灭暴虐无道的夏桀,救人民于水火。他先是听说有莘国不错,便来到有莘国国君身边,当了一名做饭的厨子。有莘国国君很快发现伊尹很有才华,就让他担任管理膳食的头目。但有莘国实在太小了,而且他与夏桀同姓,伊尹便趁着有莘国与商汤联姻的机会,以陪嫁奴隶的身份来到商汤的身边,继续做商汤的厨子。商汤很快发现伊尹是个难得的人才,便破格任命他为右相。于是,伊尹和左相仲虺联手辅佐商汤。在两人的策动下,一些诸侯先后叛夏而归商。

【采访】朱凤瀚:北京大学 教授
这都带有故事传说的一定的色彩。但是伊尹这个人是确实有的,在甲骨文中,后来还对他,尽管伊尹不是商人的贵族,但是对于商王朝兴起的时候有功的这些旧臣,商人还是给他们祭祀,甚至给他们很隆重的待遇,说明伊尹在商人的这个现实生活中和宗教观中,伊尹是很神圣的,原因大概就在于他确实用他的政治才华,帮助商汤灭了夏,这是有他的重要的历史功绩。

【解说】
离叛者越来越多。但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死心踏地追随夏王朝的诸侯、方国还有不少,尤其是东部地区的豕韦、顾、昆吾这三个夏属国,势力不小,与商国接近。于是商汤决定剪除夏桀的这三个羽翼。
商汤就在准备东征豕韦时,夏桀得知他一直在扩大自己的势力,便找了个借口召商汤入朝,却下令将商汤囚禁在夏台的重泉即地下水牢里。
仲虺和伊尹得知君主被囚禁,搜集了许多珍宝、玩器和美女献给夏桀,请求释放汤。夏桀是个贪财好色之徒,看见这么多好东西,加上考虑不想引起商族人的不满,便只好将商汤释放。

商汤死里逃生,更加坚定了他灭夏的决心。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汤举兵伐夏,各诸侯纷纷投奔商汤,加入伐夏大军。大军长驱直入,在鸣条之野与夏军相遇,两军在此展开了一场决定历史命运走向的大决战。
决战开始之前,汤为鼓舞士气,宣读了一篇伐夏檄文,历数夏桀的罪恶,宣称是上天要他来消灭桀。这就是商汤在鸣条会战前的动员令——《汤誓》。
经过战前动员,伐夏大军士气大振,奋勇杀敌。夏军溃败,桀被活捉。
商汤攻占了夏朝的王都斟鄩。汤安抚夏朝臣民后,就地举行祭天仪式,他告诉大家,桀罪恶滔天,夏朝气数已尽,并正式宣告夏朝的灭亡。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就此结束。

【采访】朱凤瀚:北京大学 教授
汤灭了夏以后,商人的这个国家的发展,确实有一个飞跃,标志就是他有很大的城址的,都城的设立,说明他们从国家来讲,它的国家结构,国家的形态都有所发展,因为一个中心的城市,一个政治的文化的、祭祀的一个中心,对当时来讲的一个国家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可以说是灭了夏之后,商文化,还有商人的国家形态,都有一个飞跃,它融合了夏文化的一部分发展了自己,因此我们后来看到最大的一个明显就是郑州商城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青铜器的青铜文化的发展,肯定也是在灭夏之后,得到一个飞跃,所以成为商前期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解说】
由于商汤声称自己是在替天行道,因此,他的声威迅速播达四方,各地诸侯、方伯以及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的酋长,纷纷携带方物、贡品前去朝贺,表示臣服于汤。就连远居西方地区的氐人和羌人部落也前来朝见。这就是《诗经·商颂》中唱的:“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数月之间,竟有“三千诸侯”大会于商都亳。
经过长达20年征伐战争,商汤最后消灭了夏朝,统一了自夏朝末年开始纷乱不已的中原地区,控制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势力所及,远远超过了夏朝,奠定了商王朝疆域的基础。

商汤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实行一系列改朝换代的措施。这些措施被司马迁记录下来,那就是“改正朔,易服色,尚白,朝会以昼”。所谓“改正朔”,就是改变夏王朝每年开始的一天(正朔)。夏称一年为一岁,以夏历正月为岁首,以每年正月初一为一岁的开始。汤改称一年为一祀,以夏历十二月为岁首,每年十二月初一为一祀的开始。所谓“易服色”,即把衣服颜色由夏朝的“尚黑”改为“尚白”。朝会以昼,即朝见由原来的夜里改为白天进行。
商汤将商王朝的内外政事治理得差不多之后,就命人将夏禹建国时在涂山大会诸侯后铸造的九个铜鼎,即夏王朝的镇国之宝搬到了商王都。这九个象征国家政权的铜鼎易主,即意味着夏王朝彻底灭亡,商王朝开始登上中国历史大舞台。漫长的商王朝历史翻开了第一页。

【采访】朱凤瀚:北京大学 教授
中国古代好像认为,鼎,好像是一个很牢固的这么一个礼器,而且赋予它一个政权的一种象征,因为鼎它主要是礼器,它其中主要的功能是作为祭祀时候用的礼器,但是鼎尤其被神圣化了,作为古代政权的象征。

【采访】王震中:中国社科院 学部委员
在中国的历史上鼎曾经作为国家的政权的象征。所谓的作为国家政权象征,就是中国古代特别是夏商时期,宗教祭祀是国家政治生活里面最重要的一个东西,而这个鼎又是礼器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它不是代表了这一个简单的小的邦国的一个倒台,它是统治天下的共主之权,这个政权是我们说的大的一个国家结构的多元一体的国家的政权的转移。

【解说】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国就有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到商王朝时期,已经达到顶峰,由此开启了中国青铜时代。
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也是旌功记绩的礼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国灭则鼎迁。
“鼎迁于商”的第三年,商汤无疾而终,百姓非常悲伤,将这位开国之君隆重埋葬。

【解说】
这里是位于河南省嵩县的伊尹祠,古老的祠堂里供奉的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贤相伊尹。商汤去世数十年后,已逾百岁的伊尹离世。
伊尹辅政期间,共佐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位商王,为商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太甲即位后,不理朝政,耽于享乐,伊尹放逐太甲三年。后太甲悔过自责,伊尹亲自迎回太甲,将王位还给他。太甲重新做王后痛改前非,以德治民,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四方诸侯年年前来朝贡。“伊尹放太甲”也作为千古佳话记录在史籍中。
如今,伊尹已故去三千多年,但他的名字世代相传。相传,由于伊尹精通烹饪之术,创立“五味调和说”和“火候论”,伊尹也被后人尊奉为“厨圣”“烹调之圣”,伊尹也由此成为中国美食烹饪业的祖师爷。

【采访】王震中:中国社科院 学部委员
伊尹在成汤推翻夏王朝的时候发挥很大作用,在成汤取得夏王朝以后,辅助成汤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成汤之后对商王朝的王位继承以及巩固上,以及贯穿成汤的制度和法治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些文献得到甲骨文的证实。在甲骨文里面对伊尹有固定的专门的日子进行祭祀,把伊尹和商人其他的祖先,商的先王一样进行隆重的专门的祭祀,而且祭祀的祭品的数量规模规格都很高,所以也就证明了伊尹在商人的地位,在伊尹死后商人的地位当中还是很高的,所以伊尹当时生前的政治作用和死后的地位还是有甲骨文和文献多方得到验证的。

【解说】
商王王位一路下传,商朝漫长的六百年历史不觉已走过一半。这时,商代王权的接力棒传至一个重要人物手上:盘庚。但盘庚接手的国家,几乎可以说是一副烂摊子,因为此时的商王朝内忧外患,危机四伏,大有灭亡的趋势。盘庚是个有作为的国王,他在上任后的十几年里做了许多努力以缓和国内矛盾,却仍然不能改变衰弱局面,若继续下去,王朝将有灭亡的危险。这迫使盘庚考虑挽救之法。于是,他决定效法先王,实行自汤以来的第六次迁都。
往哪儿走?盘庚经过反复考察,精心选择,决定迁到黄河以北洹水之滨的殷,却遭到王族中不少人的反对,他们担心迁都削弱自己的势力,便到处散布流言,蛊惑人心,并鼓动老百姓也跟着反对迁都。
盘庚是个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君王,他在迁都前后对臣民进行了三次训话,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尚书》中的《盘庚》上中下三篇。经过连哄带吓的训话,贵族们不敢再反对,老百姓当然也只能服从。
这样,应该是在公元前1320年至公元前1300年的20年之间,盘庚率领满朝文武官员和奄都的人民,驾着牛车,赶着羊群,渡过滔滔黄河,来到这里安营扎寨,开始了新的生活。

【采访】王震中:中国社科院 学部委员
殷这个地方原来也是商以前的重要的发展地区。一个是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再一个他还是有一种能带来一种非常清新的政治格局,再加上殷这个地方旁边就是黄河,再北边就是,旁边是安阳的淮河,再北边是漳河,当时的淮河走向经过河南的浚县以后,南北走穿过安阳最后到了河北,然后再向东。所以也有利于他水陆交通,他的战略资源的运输。他做了多方面考虑,再加上这个地方也是原来商人重要的早期区域。所以他也靠近他北的漳河,漳河也是发祥地。
解说】
这里是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的殷墟遗址。殷墟是20世纪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自19世纪末甲骨文发现以来,殷墟共出土甲骨约150,000片,震惊世界。人们对殷墟的发掘从未停止,来自这块地底下的宝藏似乎无穷无尽。大量的甲骨、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浮出历史地表,考古证明,这里就是商王盘庚迁都至此直到商纣王灭亡的273年商代都城——殷都。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殷商,这个让人将信将疑的朝代得到证实,商代历史从传说的迷雾中解脱出来,成为有文字可查的信史。遗址的发掘和文物的出土还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商王朝时代,中华文明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
盘庚迁殷之后,商王国逐步走向强盛,这些出土文物不仅反映了三千多年前当时商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和工艺水平。这是六百年商朝的极盛时期,也是中国上古文明的一个高峰。辉煌文明的铸造者是继盘庚之后又一位有作为的君王:武丁。

【解说】
武丁少年时期就被父王小乙下放农村,让其隐姓埋名,生活于黄河岸边的民间。武丁在长达十多年的农村生活中,亲自参加农业劳动,接触底层生活,了解民生疾苦,体会耕种庄稼之不易。这是中国历史中青年下放农村锻炼的最早记载。
武丁农村生活期间还有一个重要收获,结识了甘盘和傅说,两人成为其日后的左右臂。
武丁继位后,立即重用甘盘,并让人到民间把身为奴隶的傅说找来,破格任命他为宰相。有了贤臣辅佐,殷国大治,很快改变了商王朝此前衰弱的局面,国家逐渐兴旺发达起来。
在辅佐武丁的贤人中,还有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她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武丁的妻子——妇好。
1976年在安阳小屯村西发现的五号墓中,随葬的青铜器上大都刻有“妇好”铭文,墓主就是武丁的妻子妇好。妇好是十分活跃的女政治家,经常主持占卜、祭祀等重要的政治活动。妇好还经常参加军事活动,亲自带兵打仗。北讨土方族,东南攻伐夷国,西南打败巴军,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因此,武丁对她十分宠爱,授予她独立的封邑,并经常向上天祈祷她健康长寿。妇好死后,武丁悲痛欲绝,思念不已,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放以大量随葬品,墓地上营建宗庙,专门祭祀妇好。如此高的待遇,这从妇好墓中可见一斑。
在贤臣的辅佐下,武丁对内整顿吏治,改进税收,发展农业生产,国家逐渐发展富强。随即对外征伐四方,其中主要对北方及西北地区的土方、(上工下口)方、鬼方、羌方等多次用兵,南征江淮,北伐河套,西征又达渭汭,与周族接壤,可谓武功赫赫前无古人,每每取得重大胜利。
随着武丁时期对外战争的不断胜利,商王国国力达到历史的鼎盛期,史称“武丁盛世”。
【采访】王震中:中国社科院 学部委员
应该说武丁盛世既有盘庚打下的基础,更主要的还是武丁在位59年,武丁时期商代的青铜器司母戊鼎,非常宏大的精美的青铜器也是武丁时期铸造出来的。所以武丁时期反映了商朝在晚期时期一度非常强盛欣欣向荣的一个时期。而且武丁也是很有作为,不像后来的这些商王一个是没有作为,第二个贪图享受,他不但不贪图享受,而且很了解民情,了解民间疾苦,也起用了像奴隶一样的人。在历史上不管文献里面讲还是甲骨文里面看,他都是商王朝一个盛世。

【解说】
历史的辩证法昭示,事物到达盛极的时候往往就是衰落的开始。强大的商朝,此时隐藏着深刻的危机。就在“武丁盛世”,商朝的掘墓人——周——渐渐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古书记载,周的祖先是夏的农官,周族因此擅长农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周人迁徙到陕西的周原地区,逐渐发展起来。
商王位传至武乙,此时商周关系融洽,商王武乙授予季历征伐大权。季历于是西征北伐,声威大振。到武乙的儿子文丁继位,周部落继续发展,文丁开始猜忌周。有一次,他趁季历来朝进贺时将其囚禁,季历气急交加死在商都。
季历的死使商周的矛盾进一步恶化,商王位又历一任之后,商朝的最后一个王——帝辛走上了历史舞台。他,便是史书上臭名昭著的纣。
史载帝辛身材高大,勇力过人,能赤手空拳与猛兽搏斗。且灵敏多才,能言善辩。即位之初,他曾励精图治,有过一番作为。他一直想效仿他的先祖高宗武丁,建立不世之功。
帝辛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铲除季历的儿子姬昌。季历死后,姬昌继位为周侯,决心为父报仇。但他吸取了父亲的教训,对商多了一份戒心,但他仍以臣的身份事商,暗地里笼络人心,以图大事。周族日益昌盛,威胁到商王朝的统治。

【解说】
这里是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北4公里的羑里城遗址。羑里城是我国遗存下来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监狱遗址。这里就是三千多年前关押姬昌的地方。
帝辛一心想除掉姬昌,苦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机会。一次崇侯虎听见姬昌说帝辛坏话,于是报告给帝辛,帝辛本想杀他,慑于周在西部的势力,便将姬昌囚禁在羑里。
姬昌平时勤于政事,现在突然失去人身自由,感到非常痛苦。一天,他发现身边有许多蓍草,于是想起伏羲氏就是用它画出了八卦,便采来一些草茎,寂寞的时候就用它来演绎八卦。他越演绎,越觉得有意思,后来没日没夜地研究,就结合自己的“天道”“地道”“人道”的思想,将伏羲氏的先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对每一卦的六爻分别配以吉凶利否的卦辞和爻辞,编成一部博大精深的奇书。这就是被称为“群经之首”的《周易》。
姬昌被帝辛关押了七年后,帝辛做了一件后来令他追悔莫及的事情。在周大臣美女珍宝的诱惑下,帝辛释放了姬昌,这给六百年商王朝埋下了一个巨大的祸根。
回到周部族的姬昌更得民心,四方人士纷纷前来投奔。此时,一个重要人物的加盟,引导了历史的走向,他就是被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为本家,被尊为“百家宗师”的姜子牙。

这里是河南省新乡卫辉市的太公故里,史书记载,姜子牙博学多闻,是一位满腹韬略的贤臣和非凡的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听闻文王姬昌事迹,于是借钓鱼的机会求见他,两人相见恨晚,随后出仕辅佐姬昌。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周人蒸蒸日上,更显强大。
这里是距离太公故里15公里以外的比干庙。比干是商王帝辛的叔叔,从政40多年,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帝辛两代帝王。这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臣少师最后却被自己的亲侄子杀死。
与姬昌的贤人相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帝辛众叛亲离。他远贤臣,亲小人,听信谗言,陷害忠良贤臣。不听劝诫,对反对他的臣僚往往加以酷刑。中国酷刑史上著名的“炮烙”,据说其发明者便是他。
比干看到帝辛暴虐荒淫,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于是去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最终被帝辛杀死并剖视其心。
比干以死谏君,因此被称为“天下第一仁”。北魏孝文帝因感念其忠心而在此建庙纪念。
性情残忍,残害忠臣,如此一来,各诸侯大臣都害怕帝辛,渐渐疏远了商王朝,在身边佞幸们的媚言下,帝辛日渐沉迷酒色,常作彻夜之欢。

【解说】
摘星台,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淇县是商朝古都之一——朝歌。这里就是帝辛寻欢作乐之地。
随着欲望的不断膨胀,帝辛觉得首都殷邑已经无法满足他的享乐要求,就把首都往南扩大至朝歌。帝辛还下令在四处修建离宫别馆,他经常带着最宠爱的美女妲己去这些地方玩乐。

【采访】王小运: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文物管理所 所长
现在咱们这个地方叫做摘星台,摘星台的下层是一个龙山文化遗址,上层是一个殷商文化的遗存。你看这个地方,这是一层一层的夯土层,就是纣王差遣奴隶把这个一层一层夯上去,夯上去以后,然后在这个上面建了一个很高的台子,建了一个很高很高的门楼,几十米高,那么高,非常高。这个楼为啥叫作摘星楼呢,都是当时这个楼当天建起来的晚上,纣王和苏妲己在这个楼上面玩耍,他是个观景台,可以观到朝歌的大好风光,这时候苏妲己躺到纣王怀里撒娇,她非要天上一个星星,然后纣王就顺势摘下一个星星。根据这个缘故呢,这个叫做摘星楼,后来到西周的时候,这个楼被雷火击化,为了纪念比干,这个台就叫做摘心台。

【解说】
正所谓“放虎归山终为患”,此时,终日沉迷女色的帝辛已经完全消除了对姬昌的戒心。姬昌的儿子姬发即位,周族继续稳步发展,姬发在姜子牙、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等高人贤相的辅佐下,力量不断积蓄。
为了检验自己的号召力,姬发举行了一系列的军事试探行动,他认为时机仍然未到,就率兵回去继续等待时机。
并吞诸侯,拉帮结伙,搞军事演习,姬发所做的这一切,终于引起了帝辛的警惕。但此时,商王朝已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连年对外用兵使得长期积累的问题渐渐露出端倪。从即位之初对东夷的用兵开始,帝辛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对东夷的作战,根本无暇顾及周人的崛起。

这样又过了两年,姬发认为条件终于成熟,正式吹响灭商的号角。
公元前1046年正月,姬发亲自率领兵车三百乘,敢死队员三千人,披甲士兵45000人东进伐商。
帝辛听闻姬发出兵,十分惊恐,此时商王朝的大部分兵力仍然在征伐东夷的路上,庞大的帝国一时间居然没有作战能力,帝辛唯一能做的就是和时间赛跑,他立即召回前线主力部队,大军匆匆往朝歌城赶。
长期以来对周的不重视,使得周得以迅速发展,加上积压多年的社会矛盾并未得到解决,使得姬发的伐纣力量迅速壮大,各路诸侯纷纷加入伐纣大军,大军浩浩荡荡,渡过黄河北上,直抵朝歌城外。
敌军兵临城下,而此时帝辛的东夷之师还在赶回的途中,路途遥远、舟车劳顿,根本无法赶回救主。这个六百年的泱泱大国危在旦夕,帝辛只能亮出他的最后一张牌:纠集奴隶、犯人等乌合之众,拼凑出一支17万人的部队,开赴前线与周军决战。

公元前1046年正月甲子日拂晓,商周两军在牧野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
帝辛将临时编成的奴隶兵放在头阵充作先锋,奴隶本来就对帝辛恨之入骨,现在又让他们去送死,于是很快掉转武器,回杀商军,为周军向北开路。结果天还未亮,这场历史性的大决战就分出了胜负。

夕阳西下,帝辛见大势已去,深知自己作恶多端,难逃一死,便躲进鹿台,衣服穿戴齐整,将多年搜刮来的美玉宝器堆在身边,命人放火焚烧鹿台,自焚而死。
汤,太丁,太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帝辛,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共历30王,前后六百年左右的商朝,自此正式宣告灭亡,漫长八百年周朝历史开始。

【解说】
这里是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的鹿台寺,这里就是帝辛与妲己享乐的鹿台。据记载,上古时期,这里四周群峰耸立,白云萦绕,奇石嶙峋,宛如仙境。商纣王因此下令花巨资、耗费七年时间在此修建鹿台,专供固本积财、游猎赏心。
帝辛修建鹿台,一心贪图享乐,没想到这座壮丽的工程竟成了他的葬身之地。
如今,曾经豪华奢靡的宫廷楼榭早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后人修建的封神台。姜子牙和传说中伐纣的各路神仙将鹿台压在厚厚的尘土之下。
和鹿台一样,关于殷商的许多故事,都尘封在历史的地表之下。人们对于商王朝的认识,都是从周朝开始的记载中了解。直到殷墟遗址的发现,才使得商王朝的传说浮现在人们眼前。
但是,随着殷墟遗址的不断发掘,人们并没有找到关于酒池肉林的任何蛛丝马迹,传说中帝辛发明炮烙使用的青铜柱也毫无踪迹。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事实真相只有亲历者才知道,殷商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未知的谜题去探索。

J. 中国古代有哪些让老外惊叹的发明

时间可以掩盖历史上所有的记忆,人们往往忽略了古人在智慧发明上做出的杰出贡献。在中国人的记忆中,只记住了传统的四大发明,但是国外的人却整理出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十大发明。其中有些科技,就连现代人看来也是一件非常有想象力的事情,这才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第十名的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士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偶然发明出来的,尽管早期的威力并不大,但却是影响现代军事力量的转折点,不过它也只能排在末尾。

排在第九位的是指南针,早在数千年前,中国人就懂得使用磁石的力量来指引南北,究竟是谁发明的这种东西已经无法考证,但这却是人类探索世界的必备工具。第八位的是纸张,蔡伦是东汉时期皇宫内的一个宦官,他发明了现代纸张的雏形,从而改变了人类的书写习惯,是文化的传播有了巨大的进步。

排在第七位的是面条!面条究竟是谁发明的目前还有很大争议,不过中国还是凭借着两千多年的历史碾压了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据考古学家发现,在一个4000年前的墓穴中,发现了一个倒扣的碗,里面有细长而干枯的面条,这也是人类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面条。

第六位独轮手推车,在中国的历史传说中,独轮手推车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发明的,不过另一个传说却认为是公元前一世纪的一个名叫柯宇的农民发明的,但是他却对独轮车的制作流程守口如瓶,直到诸葛亮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地动仪是排在第五位的发明,张衡发明的这个工具是人类史上最早可以报告地震方向的仪器,比西方发明的地震仪早了1500多年。第四位酒,世界上之所以有了消毒的酒精,还是要感谢中国人最早发明了酒。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发现了一个9000多年前的陶器,里面寻找到了酒的痕迹,这充分证实了中国人才是酿酒的鼻祖,而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国人就掌握了蒸馏技术,并且用来酿造醋和酱油。

第三名风筝,风筝的制造要感谢中国的两个古人,一个是鲁班,一个是墨子。正是他们两人制作出的鸟型风筝可以天空翱翔,一出现便在整个中国风靡起来。早在1232年,中国人就曾经利用风筝给蒙古军队发放传单,鼓动俘虏抗争,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期的空中打击。

第二位悬挂式滑翔机,风筝是公元前4世纪发明的,到了公元6世纪的时候,中国已经设计出体型更加庞大的风筝,它可以承载一个人的重量在空中翱翔,这就是中国古人说的断线风筝,与我们现在使用的悬挂式滑翔机区别不大。然而,这些风筝却只是君王惩罚罪犯的特殊工具,他们把罪犯绑在风筝上,迫使他们跳下悬崖以此为乐。这些可怜的囚犯要飞行好几公里才能平安落地,运气不好的就直接摔死了!

排名第一的是中国人发明的丝绸,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影响全世界的发明,正是因为丝绸,才出现了东西方文化和商业上的早期交流。这样美好的事物,无论是蒙古人、希腊人还是罗马人都无法拒绝它的美丽,并且为它趋之若鹜。纵观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中国人一直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民族,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相信中国人必将从新走向世界之巅,并且向世界证明,我们才是世上最优秀的民族。

阅读全文

与中国古代发明bbc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