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供应量的能力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供应量的能力

发布时间:2021-07-27 15:38:47

❶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供应量受哪些因素制约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供给量决定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这两个因素,且是这两个因素的乘积。这两者又受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

一、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具有使货币供给总量倍数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
在现代经济中,每个国家的基础货币都来源于货币当局的投放。货币当局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直接发行通货;二是变动黄金、外汇储备;三是实行货币政策。具体又有以下10项决定因素:
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2、中央银行收购黄金、外汇;
3、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或再贴现;
4、财政部发行通货;
5、中央银行的应收未收款项;
6、中央银行的其他资产;
7、政府持有的通货;
8、政府存款;
9、外国存款;
10、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是商业银行及整个银行体系赖以扩张信用的基础。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改变货币供给量。在货币乘数一定的情况下,基础货币增多,货币供给量增加;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供给量减少。

二、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
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给量越多;货币乘数越小,则货币供给量就越少。所以,货币乘数是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又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因素。但是,与基础货币不同,货币乘数并不是一个外生变量,因为决定货币乘数的大部分因素都不是决定于货币当局的行为,而决定于商业银行及社会大众的行为。
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主要有5个,它们分别是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定期存款比率、超额准备金率及通货比率。其中,法定准备率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成为中央银行的重要政策工具;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变动主要决定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行为,商业银行经营决策又受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难易程度、资金成本的高低、社会大众的资产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定期存款比率和通货比率决定于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又具体受收入的变动、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社会公众的流动性偏好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❷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过程和原理

一、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过程:

甲银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备金后向A客户发放贷款,形成客户在甲银行的贷款,A客户用所得贷款进行转帐支付,形成乙银行B客户的存款增加,乙银行继续前面过程。银行体系可以派生出数倍的存款货币。

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原理:

商业银行吸收到原始存款后,只按规定留一部分作现金准备应付提存,其余部分可用于放款和投资。在广泛使用非现金结算的条件下,取得银行贷款或投资款项的客户并不(或不全)支取现金,而是转入其银行存款帐户。

这样就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笔新的存款。接受这笔新存款的商业银行,除保留一部分作准备金外,其余部分又可用于放款和投资,从而又派生出存款。

(2)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供应量的能力扩展阅读: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条件:

1、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创造是指在整个银行系统内利用超额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的过程中,活期存款的扩大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称“货币制造”。

商业银行收到一笔现金,除留足法定准备金外,其余部分进行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但支付方式是相应增加借款人或证券卖主在该行户头中的活期存款进行的。因而制造了一笔派生存款。

收款人将支票存入与他往来的另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贷出去,又会创造另一笔派生存款。如此类推。银行系统可以创造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货币制造表现受法定准备金的影响,而实际是受客观经济发展的影响。

2、部分准备金制度:

准备金的多少与派生存款量直接相关。银行提取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称作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备金越多,银行可用的资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减少;反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备金越少,银行可用资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增加。

3、非现金结算制度:

在现代信用制度下,银行向客户贷款是通过增加客户在银行存款帐户的余额进行的,客户则是通过签发支票来完成他的支付行为。因此,银行在增加贷款或投资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额,即创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户以提取现金方式向银行取得贷款,就不会形成派生存款。

❸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供应量的能力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制约

基础货币发行得越多,银行创造的的货币就越多。结合B项理解。 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货币创造的倍率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例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那么,1块钱纸币实际上发挥了50块钱的用途。 原因: 当你存100块钱到银行,银行将其中2块钱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存在央行,另外的98块钱贷款贷出去,贷出去的98元可能被贷款者支付给其他人,而“其他人”仍然把钱存在银行, 总之,假定贷出去的钱还留在银行体系内,只不过从一个银行转到了另一个银行。那么另一个银行收到98块钱的存款,又可以将其中的1.96(98*2%)作为存款准备金存进央行,将剩下的96.04元贷出去,这样循环下去,原来的100块钱被一遍一遍地扣除存款准备金后又一遍一遍地贷出去了。实际贷出去的金额刚好是100*1/ 2%(也就是100乘以存款准备金的倒数) C备付金率,是银行库存现金,主要是用来应付客户体现,比率越大,库存的钱越多,可以贷出去的钱越少,实际上跟法定存款准备金造成了相似的影响,两者的差别是,存款准备金是法律强制规定存在央行的,备用金是银行自主留在库内的。都不能贷出去。 D前面已经说过,创造货币的倍数是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前提是钱一直在银行体系内流转,如果客户体现,那么钱就不在银行内,银行对于提出去的现金也就不能再一遍一遍地贷款了。 E资本充足率:银行资本占银行总资产的比率。简单地说,银行资本主要来自股本,银行的负债主要是客户的存款。银行的资产主要是银行对贷款人的债权。资本加负债等于总资产。假如法律规定的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那么,意味着,银行想要把100元贷出去(增加100元资产),有92元可以来自客户存款,有8元必须是自己的资本(可以简单看成股本)。法律规定的资本充足率越高,银行贷款出去就需要更多资本支持,没有相应多的资本,就不能贷相应比率的款。因此,贷款规模受银行资本的限制。 以上各项的解释都是相互独立的,在举例的时候,假设各因素之间是没有相互作用的。实际上,货币创造受以上各因素综合影响。

❹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前提条件和制约因素是什么

1、银行部分准备金制度。商业银行库存的现金和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实行准备金的目专的是为了确保商属业银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银行存款时,能有相当充足的清偿能力。

这个制度规定,商业银行不能将吸收的存款全部贷放出去,必须按一定的比例,或以存款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或以库存现金形式自己保持。

2、非现金结算制度。通过银行将款项从付款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直接划转到收款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转账结算不动用现金。

(4)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供应量的能力扩展阅读:

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同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超额准备金越多,可贷资金就越少,商业银行存款派生的能力就越小;超额准备金越少,可用于贷放的资金就越多,商业银行存款派生能力就越大。

可见,超额准备金和存款派生能力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对货币供给量会产生重要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将力求比持有较少的超额储备;但超额准备过少又会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因此,商业银行确定超额准备金率时需要进行综合权衡。

❺ 商业银行在货币供应中的作用如何

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是决定货币供给的主体:传统和现代货币理论有的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有的认为是内生变量。但是大多数经济学家承认,货币供应量并不仅仅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意愿和决策,也取决于作为货币需求者的大量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决策,货币供应量主要是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创造出来。因为,第一,现代的现金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个别国家由财政部发行)。第二,商业银行本身具有存款货币的创造能力;第三,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能力受中央银行决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限制;第四,中央银行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的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在货币供给中作用(1)作为银行的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这相当增加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可以扩大其派生存款能力。(2)中央银行可以调低存款准备率,这也等于扩大了商业银行的实际可用存款额,可以增加派生存款数。(3)中央银行增加现金发行,相当于商业银行增加原始存款,可以扩大派生存款。

❻ 7.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供应量的能力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制约:

A B C D E

A基础货币发行得越多,银行创造的的货币就越多。结合B项理解。

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货币创造的倍率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例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那么,1块钱纸币实际上发挥了50块钱的用途。

原因:
当你存100块钱到银行,银行将其中2块钱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存在央行,另外的98块钱贷款贷出去,贷出去的98元可能被贷款者支付给其他人,而“其他人”仍然把钱存在银行, 总之,假定贷出去的钱还留在银行体系内,只不过从一个银行转到了另一个银行。那么另一个银行收到98块钱的存款,又可以将其中的1.96(98*2%)作为存款准备金存进央行,将剩下的96.04元贷出去,这样循环下去,原来的100块钱被一遍一遍地扣除存款准备金后又一遍一遍地贷出去了。实际贷出去的金额刚好是100*1/ 2%(也就是100乘以存款准备金的倒数)

C备付金率,是银行库存现金,主要是用来应付客户体现,比率越大,库存的钱越多,可以贷出去的钱越少,实际上跟法定存款准备金造成了相似的影响,两者的差别是,存款准备金是法律强制规定存在央行的,备用金是银行自主留在库内的。都不能贷出去。

D前面已经说过,创造货币的倍数是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前提是钱一直在银行体系内流转,如果客户体现,那么钱就不在银行内,银行对于提出去的现金也就不能再一遍一遍地贷款了。

E资本充足率:银行资本占银行总资产的比率。简单地说,银行资本主要来自股本,银行的负债主要是客户的存款。银行的资产主要是银行对贷款人的债权。资本加负债等于总资产。假如法律规定的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那么,意味着,银行想要把100元贷出去(增加100元资产),有92元可以来自客户存款,有8元必须是自己的资本(可以简单看成股本)。法律规定的资本充足率越高,银行贷款出去就需要更多资本支持,没有相应多的资本,就不能贷相应比率的款。因此,贷款规模受银行资本的限制。

以上各项的解释都是相互独立的,在举例的时候,假设各因素之间是没有相互作用的。实际上,货币创造受以上各因素综合影响。

❼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供应量的能力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根据传统的定义,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在现代的意义上,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国家某一时点上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货币和执行货币职能的金融资产的总和。从统计上看,货币供应量包括中央银行的现金发行和金融机构的负债项目。现金具有绝对的流动性,金融机构的负债项目的流动性较低。
货币层次的划分:世界各国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以便中央银行控制有所侧重,具体为:
M0=现金(通货)
M1=M0+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包括定期储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M4=M3+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M5=M4+政府短期债券和储蓄券
M6=M5+短期商业票据
其中,对M1到M3的监测和调节被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所采用,比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最看重M2,英格兰银行则注意M3,而日本银行强调的是M2+CDs。
2.决定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因素
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是决定货币供给的主体:传统和现代货币理论有的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有的认为是内生变量。但是大多数经济学家承认,货币供应量并不仅仅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意愿和决策,也取决于作为货币需求者的大量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决策,货币供应量主要是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创造出来。因为,第一,现代的现金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个别国家由财政部发行)。第二,商业银行本身具有存款货币的创造能力;第三,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能力受中央银行决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限制;第四,中央银行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的基础货币。

包括 通货比率或现金比率c、定期存款比率t、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rt以及超额准备金比率re,其中,现金比率c的变化对货币乘数有两方面的影响。定期存款比率t、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rt以及超额准备金比率re上升,则导致货币乘数变小,反之则反是。
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的因素:现金比率c要受收入水平的高低,用现金购买或用支票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多少,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地下经济规模的大小,社会的支付习惯,银行业即信用工具的发达程度、社会及政治的稳定性、利率水平等。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受公众的资产偏好,银行的存款利率高低,以及公众通货膨胀预期。超额准备要受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即生息资产收益率的高低,借入准备金的成本,主要是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高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法定准备金率为中央银行决定。所以货币乘数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财政、企业以及个人共同作用的结果。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货币供应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同方向正比例的变动关系。只有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财政、企业、个人等的经济行为较为稳定时,货币乘数值的变动幅度和变动趋势才能保持相对稳定。

❽ 商业银行是如何创造信用货币的其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商业银行通过信贷关系创造货币。

货币创造过程如下:

甲银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备金后向客户发放贷款,形成客户在甲银行的贷款,A客户用所得贷款进行转帐支付,形成乙银行B客户的存款增加,乙银行继续前面过程。银行体系可以派生出数倍的存款货币。

制约因素如下:

1、部分准备金制度:

又称存款法定准备金制度,是指为防止信用过度创造,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的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上缴中央银行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不得动用,其余部分可以用于放款的制度。故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对银行信贷能力有很强的制约作用。

2、非现金结算制度:
个人可以通过开出支票进行货币支付,银行之间的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时的主要制约因素。

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必须从其吸收的存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存款准备金,上缴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不得动用。

4、提现率: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提现率又能称现金漏损率,是指现金漏损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这也是影响存款扩张倍数的一个重要因素。

5、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为了安全和应付意外之需,实际持有的资金准备金常常多于法定存款准备金,从而形成了超额准备金。

(8)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供应量的能力扩展阅读

相关影响:

信用货币体系克服了金本位制下货币供应缺乏弹性的致命缺陷,政府货币当局在应对经济危机时有了更大的调控空间。

但其最大的危险性在于政府的货币发行规模摆脱了黄金储备的束缚之后,很容易失控,各国政府的负币当局在货币发行规模上已经在传统教科书和《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所严格禁止的道路上已经越走越远,他们在货币发行上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了,从超过GDP的1%到百分之几百。

由于纸币的信誉依赖于政府信用,—旦政府出现财政或货币危机,信用货币便会一文不值,从而造成社会危机。

❾ 商业银行如何创造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流通的范围和形式不断扩大,现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认为是货币,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随时转化为现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债、人寿保险单、信用卡)也被广泛认为具有货币性质。
一般认为,货币层次可以划分如下:
M1=现金+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
M3=M2+其他金融资产。
货币创造(供给)过程是指银行主体通过其货币经营活动而创造出货币的过程,它包括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向流通供给货币的过程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过程。
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包括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中央银行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运用资金量、商业银行派生资金能力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状况等因素。货币供给还可划分为以货币单位来表示的名义货币供给和以流通中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表示的实际货币供给等两种形式。
货币供给的环节
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记账货币
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有三种途径:
变动其储备资产,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或贵金属;
变动对政府的债权,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买卖政府债券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业务或发放再贷款

阅读全文

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供应量的能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