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申请祖传膏药发明专利
申请流程如下:
1、 发明专利申请审批流程专利申请—受理—初审—公布—实质审查请求—实质审查—授权
2、 申请发明专利需要提交的文件:
1) 请求书:包括发明专利的名称、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姓名、申请人的姓名和名称、地址等。
2) 说明书:包括发明专利的名称、所属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
3) 权利要求书:说明发明的技术特征,清楚、简要地表述请求保护的内容。
4) 说明书附图:发明专利常有附图,如果仅用文字就足以清楚、完整地描述技术方案的,可以没有附图。
如发明人不会制图或不能提供必须的详细技术资料,可直接向专利代理人口述,专利代理人可根据发明人的发明意图为你完成专利申请的全过程,直到获得专利权。
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申请专利的程序
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申请专利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一、咨询:
1、 确定发明创造的内容是否属于可以申请专利的内容;对此咨询,建议多咨询几家专利代理机构后对比确定正确的结论。因为当前很多的资讯接待员是的工资都是提成制的,为了业务量,有时对咨询会有不恰当的回复。
2、确定发明创造的内容可以申请哪一种专利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二、签定代理委托协议
此时签定代理协议的目的是为了明确申请人和专利代理机构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主要是约束专利代理人对申请人的发明创造内容负有保密的义务。
三、技术交底
1、申请人向专利代理人提供有关发明创造的背景资料或委托检索有关内容;
2、申请人详细介绍发明创造的内容,帮助专利代理人充分理解发明创造的内容。
四、确定申请方案
代理人在对发明创造的理解基础上,会对专利申请的前景做出初步的判断,对专利授权可能性很小的申请将建议申请人撤回,此时代理机构将会收取少量咨询费,大部分申请代理费用将返还申请人。
若专利授权前景较大,专利代理人将提出明确的申请方案、保护的范围和内容,在征得申请人同意的条件下开始准备正式的申请工作。
五、准备申请文件
1、撰写专利申请文件;
2、制作申请书文件;
3、提交专利申请并获取专利申请号。
六、审查
中国专利局会对专利申请文件进行审查,在审查过程中专利代理人会进行专利补正、意见陈述、答辩、变更等工作。如有需要,申请人应该配合专利代理人完成以上工作
七、审查结论
中国专利局根据审查情况将会作出授权或驳回审查结论,这一过程的时间一般为:外观设计3-6个月左右,实用新型6-10个月左右,发明专利2-4年。
八、办理专利登记手续或复审请求:
如果专利申请被授权,则根据专利授权通知书的要求办理登记手续,领取专利证书。
如果专利申请被驳回,则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是否提出复审请求。
至此,专利申请过程即结束。
2. 石膏绷带是谁发明的
据俄罗斯《真理报》报道,绷带为什么要用纱布做?是谁发明了石膏绷带?膏药如何更好地贴到患处?俄罗斯圣彼得堡历史学副博士维克多·米哈伊洛维奇为您讲述关于绷带和膏药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皮绷带 现在司空见惯的绷带有着非常有趣的历史,一切都开始于裹在伤口上用于止血的皮条或 毛条,有时也用各种植物的叶片止血。这样过了相当长时间,直到织物的出现,之后人们开始用布作为包扎材料。古埃及药典中曾明确讲述了如何包扎伤口,他们用干净的未漂白的麻布包扎伤口,涂上各种各样的草药,定时更换绷带。每种伤口更换绷带的期限各不相同。这种方法非常有效,伤口愈合较快。 铜绷带 古罗马的情况有所不同,那里的人们穿的是棉衣和麻衣,但最初包扎伤口并不用布匹,主要用各种金属和合金制成的细条,里面必须有铜,古罗马人认为铜能止血。只是过了几百年后,这种传统疗法才不再流行,人们开始使用布绷带,而且多用红布。 棉麻绷带 在中世纪的欧洲,包扎伤口的布匹没有定例,随军医生没有专门的绷带,需要时随手抓到什么布片就用什么。只是到了18世纪欧洲随军医生才事先准备包扎材料,通常是卷成卷的干净麻布。每个爱护自己的家庭主妇也都会准备一片干净的布条,用于包扎日常做饭或做家务时划出的小伤口。最初多用粗麻布,后来发现细棉布更适合包扎伤口,它能迅速吸收血渍,从此开始使用细棉布绷带。当时法国的决斗者常用细麻布包扎伤口。18世纪末出现了纱布,最初用于制作床幔,数年后才用于医学,但当时还根本谈不上消毒,而且经常重复使用,纱布绷带洗后晒干再用。 消毒绷带 1867年李斯特医生发表著名的演讲,批评了当时的医生对病人的态度。原来当时的医生在做手术时衣着随便,助产时甚至事先不洗手,无论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脱掉满是泥污的鞋子。李斯特医生认为,术后感染的频繁发生与手术前后的不洁处理有关,建议医生换鞋,穿上消毒后的衣服,使用干净的消毒的包扎材料。约翰兄弟受此启发,开始生产消毒绷带,最初试验用化学方法消毒,未能成功,后来改用热气(高温)为纱布消毒,发现能够杀死有害的微生物,结果在1880年首次出现了消毒绷带,术后感染病例迅速减少。10年后纱布消毒开始采取热气和高压蒸汽两道程序,此后人们开始大量使用消毒绷带。 蜂蜜膏药 膏药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之久,最初能够附着在身体伤口处的任何草药成分都可算得上是膏药,最好使的是蜂蜜膏药,把蜂蜜和草药汁等其他成分掺到一起,糊成药饼,贴到伤口、裂口或溃疡处。这种膏药疗效很好,里面含有非高温溶解成分,与皮肤接触后软化,使药糊紧贴患处发挥作用。1845年哈莱尔医生获得胶液膏药发明专利,把树胶液粘到纱布上,与松香、蜂蜡、汽油掺到一起,制成膏药。但是这种膏药经常会引起皮肤过敏,人们开始使用锌盒氧化物减少胶质的腐蚀性,减少炎症的发生。滑石粉也是同样,在贴膏药之前先撒到皮肤上,同样可以降低过敏反应风险,因此许多商号开始把膏药和滑石粉合并出售。后来发明了杀菌膏药,人们长时间地寻找能渗入膏药中间纱布里面的消毒物质,为此目的用过绿药水、碘酒、酒精,最后经过多次试验,科学家们在上世纪初最终发现,膏药最好的包装材料是蜡纸。(黑白)
3. 桂龙药膏是1700年前由葛洪发明的吗
听说是根据葛洪的《抱朴子》里面的内容理论研制而成的
4. 狗皮膏药的典故传说与历史记载
李铁拐在民间影响很大,但主要是与其他七仙作为一个群体——八仙出现的。大概是因为传说他身背的大葫芦,有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过去民间特别是医药行把他作为狗皮膏药的发明者和祖师爷。卖狗皮膏药这一行业敬的药仙就是铁拐李。
传说彰德府(今河南安阳)有一家做膏药的王掌柜,乐善好施,不管贫富,只要生了疮。就给人治,名声不错。一天,王掌柜带了一些膏药去赶庙会,半路碰上了一个瘸腿乞丐,浑身破烂。直冒臭气。乞丐见了王掌柜,伸开瘸腿,腿上长了个小疔疮,请王掌柜给治治。王掌柜一看,取出一帖膏药贴在小疮上,说道:“明天准好。”
第二天,王掌柜又碰上了瘸腿乞丐,忙问:“好了吗?”乞丐说“不好,疼得更厉害了。”王掌柜揭开膏药一看,果然疮更大了,就说:“我给你换一帖药力大的,再不好,你到我家找我。”于是给乞丐又换了一帖。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王掌柜要出门,刚迈出大门,就见那个瘸腿乞丐在门边等着呢。没等王掌柜开口,瘸子就大骂起来:“你真坑人!彰德府的膏药——净是假货!”王掌柜揭开一看,不得了,腿疮变的碗口大了。王掌拒挺过意不去,说:“我再给你配帖好膏药。”说着扶起乞丐走进家去。刚一进院,一条大黄狗扑了过来,咬住了乞丐的腿,王掌柜一看急抄起乞丐手中的木棍,一棍将狗打死。乞丐笑了:“今天有狗肉吃了。”
王掌柜跑到后院,找出几味名贵药材,给乞丐配好了一帖膏药。过来一看,乞丐正吃着烤狗肉,旁边摊着几块狗皮。乞丐接过配好的药,往腿上一按,又拿起一块的狗皮,也捂到了上面。功夫不大,乞丐把狗皮膏一揭,碗口大脓疮不见了,真是神奇。王掌柜接过狗皮膏,感慨万分,这时瘸腿乞丐忽然不见了,他这才明白是拐仙——铁拐李前来传授仙方。 明崇祯初年(公元1628年),江西人姚本仁,从江西建昌老家进京会考,因医术高超、手法独特,被提拔成当朝御医;清顺治三年任太医院院长,擅长内病外治,以贴敷疗法为宫廷家族疗疾,深得皇室恩宠。公元1644年,姚本仁告老还乡,迁居于彰德府(今安阳市),始设医馆“宗黄堂”配制姚家膏药,他将黑膏药涂在狗皮上制成黑膏药为当地百姓治病,因他不图赚钱,赊药济贫,悬壶济世,随即享誉四方,又因为他把膏药涂在狗皮上这个特征,大家就深刻地记住了狗皮膏药这个名字。
词目:狗皮膏药
出处:刘复《<半农杂文>自序》:“再往下说,那就是信口开河,不如到庙会上卖狗皮膏药去!”
5. 哪些膏药拥有国家发明专利
你是治病,还是比专利?有国家发明专利并不一定效果第一。
6. 中国最早防冻药膏是谁发明的用什么做的
印刷术是中抄国古代劳动人袭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至迟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公元172-178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隋朝,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业发展到全盛时期。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7. 泽浮堂黑膏药谁发明的
祖传秘方
8. 鹿鞭膏的创始人是谁
关于膏药是谁发明的都是古代人留下的传统治疗的办法,通过草药达到给人体治病的效果。
9. 中国四大膏药都是什么
煎膏、软膏、膏药、敷药
四大膏药之一:煎膏:唐时称“煎”。通常是药物经过煎煮、去渣、浓缩,再加蜜或糖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供内服的制品,具有药物浓度高、体积小、稳定性好、便于服用等利益。煎膏剂的效用以补养为主,兼有平缓的治疗效果,药性润泽,故又称“膏”或“膏滋”。也有将加糖的称为“糖膏”,加蜜的称为“蜜膏”。近年风行全国的膏方,即为此类。单纯的煎膏根据稠度分干浸膏、浸膏、流浸膏。咱们平常熬的草药就归于煎膏的一种
四大膏药之二:软膏:古时称“贴”。是用植物油、蜡腊、凡士林或动物脂肪等作基质,加入药物加热后,获取有效成分;或不经加热,研粉掺入所制成的供皮肤或粘膜使用的半固体剂型。习称“药膏”,又称“油膏”。具有保护、湿润、光滑或部分医治效果。某些软膏剂中的药物亦可透皮吸收而表现全身医治效果。平常用的凡士林就归于软膏系列
四大膏药之三:通称为“膏药”,系将药物溶解或混匀于适当基质中,摊涂于裱褙材料上,供贴敷使用的一类近似固体的外用剂型,具有局部治疗作用或全身治疗作用。根据基质组成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铅膏药、松香膏、橡胶硬膏、巴布膏剂、透皮贴剂
四大膏药之四:敷药:古时称“薄”,是将药物粉末,用各种液体调制后,使成糊状及软膏状,敷贴于人体部分或穴道上的一种制剂。又称“薄药”、“敷贴”、“糊剂”。根据赋形剂的不一样,可分为水性敷药和油性敷药两类。包含暂时调剂和制剂制备两个内容:这中如今也很盛行,即是我们通常用的透皮贴的,通过不一样的药粉加渗透剂就可治疗不一样的病症。
(9)膏药发明者扩展阅读:
膏药从很久以前便被人们作为一种滋补品和外用的治疗贴敷剂广泛用于生活中,纵观古今,膏药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煎膏、软膏、硬膏和敷药。
膏药即是外治法最常见、效果又是最好的一种药物。研究过膏药的人总感觉制作起来并不复杂,膏药制作的关键问题在细节上,一个细节不注意就会失败。由于制作方法和基质的不同造就了四大类不同的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