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汶川地震十年在你心中留下了什么印象
汶川地震10年在我心中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因为在当时有很多年轻的人,还有一些救援的人都丧失了生命,他们有的人还很年轻,就牺牲了自己,但是我觉得那些人是很伟大的,所以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② 汶川地震谈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汶川地震中,广大人民群红积极投身重建工作(物质财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精神财富),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将推进社会全面发展。
要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原则,坚持同群众并肩作战。
③ 怎么从“汶川十年”中汲取前行力量
10年时间,不足以抚平特大地震带来的所有创痛,但希望的藤蔓,却可以覆盖所有废墟。
“汶川,换了人间。”连日来,媒体的镜头频频注目汶川,人们高兴地看到:10年之后,曾被特大地震摧毁的那片土地焕然一新,曾被痛苦笼罩的成千上万群众开启了新的生活,曾被灾难重创的社会迈入了新的发展轨道……毋庸讳言,“汶川十年”是一份让中国欣慰、让世界震撼的答卷。
“汶川十年”,辙痕深深。我们看到,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也是人民利益的保障。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得益于这种力量,也检验了这种力量,更凸显了锻造这种力量的极端重要性。每名官兵手中都有一把强军火炬,只要我们同心协力、锐意进取,面对使命敢担当,面对困难勇突破,就一定能让光明洒满强军的伟大征途。
④ 汶川地震十周年之后的变化
映秀,一座因汶川大地震而为人所知的小镇,由于地处震中,几乎被完全摧毁。十年时间,漩口中学地震遗址旁,已建造起一排排坚固整齐的房屋,浓郁藏羌风情的接到上布满餐馆、旅店和商铺,街头游人不断,昔日废墟已是田园牧歌景象,不远处的映秀小学里,传出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
在30公里旁的地方,崭新的北川新县城拔地而起,整齐划一的城市规划,既具有现代城市的元素,又保留了羌族历史文化,孕育了新的力量和希望。
⑤ 汶川大地震中有坚强地战胜困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例子
这个雕塑
14亿中国人永难忘记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遭到突如其来的8.0级强震后
山明水秀的四川汶川
一时间
遍地狼藉,满目疮痍
断壁无声,山河饮泣
2008年5月19日,汶川大地震造成的泥石流掩埋了一个村庄。(中新社记者 贾国荣摄)
5月12日一整天
长安君(微信ID:changan-j)
都在阅读关于那场地震的
点点滴滴
震惊于数万名同胞
瞬间永诀
也感动于那一次次众志成城
的救援
感动于那一条条饱含深情
的“雄起”
众志成城,托举生命。(摄影:刘应华)
如今,十一年过去了
曾经的满目疮痍
如今已是满山葱郁
2008年5月17日,5.12大地震之后的映秀小学,只有一间课室面积的危楼还“耸立”在废墟上,摇摇欲坠,危楼左右两边的校舍已呈毁灭性倒塌。
2019年4月26日,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一派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景象。
曾经的废墟之上
如今也已高楼林立
2008年5月15日,在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地震灾区,茅坝校区一片废墟,一面五星红旗在飘扬。
2019年4月5日,四川新北川县城。
当初那举牌的少年
成为了“最可爱的人”
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
汶川在十一年后浴火重生
拥有了能够造出天堂的力量
其实,过去十一年里
类似的蜕变
无时无刻不在
中国大地上发生!
从废墟中走来,我们自己救自己!
中国,作为大国
灾难,伴随着厚重的历史而生
十一年里
我们仍然不乏天灾
但我们一次次从废墟中
自己救自己
抹掉泪,用双手,用鲜血,用勇气,救自己
2008年
春节南方,50多年来特大雪灾
是工人劈开冰雪
豁命修通我们回家的路
2008年2月2日,一名电力抢险队队员在湖北省通山县抢险现场吃雪解渴。
2010年4月
青海玉树,7.1级地震
受灾人口24.6万,2698人遇难
山河移位,满目疮痍
如今,9年弹指一挥间
浴火重生的玉树
已是青藏高原上
实现20年跨越发展的
三江源地区中心城市
废墟中“再造”新城?
中国人,可以做到
2017年8月
四川九寨沟县,7.0级地震
164人受伤,9人遇难
不到1个小时
四川公安干警们
同时接到这样一条短信:
“所有队员立即归队!”
归队的何止他们?
武警、消防、卫生部门
⑥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当年灾区中的幸存者们现状如何
幸存者,将罹难者的生活一起过了下去!
是的,幸存者将罹难者的生活一起过了下去,包括所有的幸福与悲伤!
⑦ 央视有关于汶川地震十周年的节目吗
有的,特别是新闻频道有针对十周年进行的一系列报道
⑧ 汶川地震十周年抗灾为何能彰显力量
汶川地震十年,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抗灾重建取得历史性成就,原因就在于:
一,总书记始终牵挂着灾区人民,亲自下到映秀县等地视察情况,指导工作。灾后重建有着党的坚强领导,注重顶层设计,合理规划。修路,建设新民居,学校,医院,发展灾后各项产业有条不紊。羌绣和四川黑茶传承人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契机,着眼沿线市场,把产品推向了国内外。
二,灾区人民团结奋斗,勇敢面对残缺的生命,跨越悲痛,不断砥砺前行。受灾群众母涛涛一夜之间失去了18位亲人,自己的身体也多处骨折,由于在就医时遇到了无数好医生,好护士,亲人一般医好了他身体的损伤,抚平了他心灵的创伤,让他在接续的生命里,完成了大学,当了兵,并提拔为军官,从事着光荣的保卫祖国的事业。像母涛涛这样的例子有许许多多。灾区人民的坚强,勤劳,智慧,是灾后重建各项事业取得成绩的根本原因。
三,新时代新气象。十八大以来,全国人民一起走进新时代,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基础设施建设普惠全国,“一带一路”倡议越走越远。灾区人民把握住了时代的主流,跟上了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发展当地特色民族旅游和民族产业,发展现代教育和医疗,发展绿色经济,实现乡村“五个振兴”规划,等等,是新时代成就了新辉煌。
四,信仰的力量支撑起了每一名灾民的中国梦。五星红旗下,人们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对党和国家的信念,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信念点燃了大家继续生活的勇气。三年的计划两年就完成,人们有的是干劲。悲观绝望是不属于灾民的,国家的灾后重建政策是灾民们的希望,各级党委,村干部是带头人,大家的干劲热火朝天,惟其如此,才使得抗灾成就斐然,一处处居民点彰显着现代化气息,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融汇于各个旅游点。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汶川地震,带给了人们伤痛;党中央的关爱,给予了灾民勇气和信念。是党的领导带领人民创造着中国的奇迹,更是人民自身的乐观和勤劳创造了世界的奇迹。
⑨ 512汶川地震十周年 那些人过得怎么样了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廖智和婆婆以及10个月大的女儿被埋进废墟。26个小时后廖智被救出,但她永远失去了孩子、婆婆和跳舞的双腿。作为儿媳,她送别了长辈;作为母亲,她失去了孩子;作为舞者,她失去了双腿。一场地震,同时夺走了她的家庭和事业。
廖智的坚强源于对生命的珍惜,5.12地震之后还有很多活下来的幸存者,他们都带着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更加努力地生活着。灾难无法击垮人类的生命意志,天助自助者,人类之爱将永存。
贝尔安亲作为课后服务品牌,向这些意志坚强的人们致敬。距离5·12四川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十年,随着时光流逝,生活还要继续,贝尔安亲也祝愿所有经历过灾难的人,能够保持希望,重建生活,重拾信心!
⑩ 回望汶川十年 中国抵抗大地震的能力增强了吗
其实并没有,在大灾难面前,人类本就是脆弱,更何况是人口密集的国家,这点日本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