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创造一门语言
首先,先推荐一下一果壳的这两篇文章,并向其致敬:
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上)
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下)
(这两片文章是按照语音、词汇、句型、语法、文字、文明系统的顺序来写的,不是很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下面开始回答问题:
sabalarm ef l daham nuluda buhaluma minimal langenzer pol ef kaladopyia.——pyhalarm
“选择创造一门人工语言意味着你从现在开始可以不受现实语言的束缚、做任何天马行空的想象了。”——创识语
复杂的来说,创造一门人工语言大概分为这么几步:
基础能力准备
确定基本语句
确定发音系统
确定语言符号
确定语法体系(多动词、修辞如双关将士A士兵B)
构造单词、完成句子、试写及翻译句子
检测该语言是否满足基本表达需要
为该语言设定一个完整的文明体系
一、基础能力准备(1.基础知识准备 2.创意思维准备)
pylaha dah numegen anlaha af choofy ,meafy muluda pol ef fedofy sabalade.——pyhalarm
本文将尽可能多的提供信息和选择,帮助各位创造出一门令人满意的人工语言。——创识语
1.基础知识准备:
(1)目的:创造人工语言前,先来思考一下创造的目的吧~
写秘密日记或用于秘密交流
用自己创造的文字书写秘密日记,只给自己阅读、或向同伴炫耀;用特殊的发音规则来和同伴秘密交流。基于此类型目的创造的人工语言,常常通过文字的改写替换(书面)、加密算法(电脑)、发音规则的改变(口语)来实现。推荐参看儿童黑话及其发音规则。
为虚构世界中的种族而发明的土著语
当前的文学创作、影视作品以及网络游戏中,常常需要虚构一个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种族(如精灵、矮人等)。而当对其衣着打扮、礼仪风俗等方面的描述已不能完全满足“完善其文明”的需求的时候,就有必要通过发明一门独一无二、符合其文明类型的语言了。基于此类型目的创造的人工语言,意在完善架空世界的种族文明,通常根据其文明水平来确定其常用词汇,之后再组建句子;特别的,如果使用地方不是特别多(如前面的pyhalarm创识语)可以直接创造要使用句子。推荐参看魔戒作者托尔金创造的各种中土世界的语言,如精灵语、矮人语。
创造一门能够取代英语等主流自然语言的人工语言
《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中有这样的描述:人类曾联合起来打算修建一座可以通往天堂的高塔。此事惊动了上帝,为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改变并区别开了人类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进而无法建造高塔。(可以搜索巴别塔了解更多)创造一门日常使用的语言,意在为世界大同而贡献一份力量,但其对创造者的要求非常高,因为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推荐参看波兰籍犹太人柴门霍夫博士1888年发明的世界语(基于印欧语系)。
创造一门新的计算机编程语言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的编程语言超过 2500 种。如果你对此有兴趣,当然可以多创造一门编程语言。如想要了解哪些编程语言最为为流行,可以搜索TIOBE编程语言社区排行榜。推荐参看Urban Müller在1993年创建的“Brainfuck"语言,该编程语言仅由八个符号构成,却符合“图灵完全”思想。
基于实验或研究的目的发明的语言
实验研究推荐参看逻辑语,该人工语言最初的创造的目标是验证"萨丕尔-沃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与动物交流推荐参看耶基斯语,该语言为与黑猩猩交流而创造。
为特殊人士创造的辅助语言
2. 语言是谁发明的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汉字的起源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参考资料:人民网-人民日报
满意请采纳
3. 是谁创造了语言
在中国,是女娲;在外国,是耶和华(上帝)。
女娲创造了人类,所以也就创造了语言;
耶和华创造了人类,也就创造了语言。
这种问题也来问。
4. 是谁创造了语言和人为什么要创造
1语言是人类为了交来流和适应生产力源的发展的必然的产物
2中国的语言传说是一个叫仓颉的人发明的,我认为语言最先的创造是又人类在实际的生活中创造的,最先的语言只是一个音的表达,后来人们慢慢习惯了称呼这个东西的固定发音,加之时间的打磨变形成了现在的语言
3人是群居的动物,在远古也不例外,人群居在一起就有人去领导去管理去支配,语言就是因此而统一的
5. 为什么人类会创造出语言
作者丨丹尼尔·L·埃弗里特
摘编丨徐悦东
人类的语言是如何出现的?在语言起源的过程中,语法是最先出现的,还是最后才形成的?这些问题都是语言学研究的大问题。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观点,他提出了“普遍语法”理论,并认为语言的诞生是由于大约5万年前到10万年前的单个基因突变而产生的,这种突变使得智人拥有了建构复杂句子的能力。
不过,在《语言的诞生》中,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埃弗里特并不认同这个流行的观点。他认为,语言起源于符号发展。语言是逐渐发展起来的,从标引符号逐渐演变成图像符号,最后演变成象征符号,这些象征符号和其他象征符号结合起来产生语法,构建出更复杂的象征符号。在这个阶段,手势和语调及意义最终会结合形成完整的人类语言,而这种整合可以传递突显说话者要告诉听话者的信息,这在语言起源的过程中极为重要,却备受忽视。
相对于乔姆斯基对语法和语言形式的关注,埃弗里特更强调人类的文化是如何促进语言发展的。不同于在学院中皓首穷经的语言学家,埃弗里特对美洲原始部落进行了近40年的实地考察,并发现语言不是我们这个物种的固有属性。语言是100多万年前直立人的发明,文化的发展促使他们需要这样的工具进行交流。在这一百多万年中,语言与人类生理、心理和文化共同进化,互相影响,最终形成了今天人类的语言,并让人类站上了食物链的顶端。以下节选自《语言的诞生》第四章,有删节,经出版社授权刊发。
《语言的诞生》,[美]丹尼尔·L. 埃弗雷特(Daniel L.Everett)著,何文忠/ 樊子瑶/ 桂世豪译,新思文化|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4版
什么是语言?语言确实是直立人发明的吗?在此应当重申一下基本原则:语言来源于人类发明、历史、物质和认知发展的融合。将人类引向今天所说的语言的第一个发明是图像符号,然后是象征符号。
考古学证据实际上支持了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在符号发展理论中推测的顺序—标引符号首先出现,然后是图像符号,再然后是象征符号。我们发现,在史前时代的记录中,标引符号早于图像符号出现,图像符号早于象征符号出现。此外,可能所有生物都会使用标引符号,为数不多的生物可以识别图像符号,只有人类惯于使用象征符号。尽管皮尔士其实认为图像符号比标引符号简单,但他首先考虑的是人类对标引符号的阐释,而不是—在我看来—这些符号本身是如何在自然界被发现的。
报纸大标题、商店管理条例、电影字幕和其他非典型现代语言形式偶尔会提醒人们语言可以多么简单。有一些著名的语言例子让人想起电影中出现的早期语言:
你简。我泰山。
吃。喝。男人。女人。
还有商店的标语:
无衬衫。无鞋子。无服务。
无票。免洗。
甚至布告板上也可以找到这种例子:你喝。你开车。你进监狱。
尽管语法简单,但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这些例子。这样的短语很有趣,因为它们证明人类可以理解并不具有语法框架的语言。直立人的语言可能和这些例子一样简单,不过可能更难以理解。然而,所有这些例子都表明,跟直立人的语言一样,智人的所有语言在语义欠明的情况下也能被人准确地理解。在理解语言、人或文化时,语境至关重要,解释必须从整体角度来进行。其有机结构是怎样的?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它创造的东西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都是从整体角度来看待语言的发明和演变的。
印第安纳州圣母大学的人类学家奥古斯丁·富恩特斯
(Agustin Fuentes)
对此进行了详细研究。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扩展演化合成”
(extended evolutionary synthesis)
。富恩特斯的这个术语意为,研究人员不应该谈论物种个体特征的进化,如人类语言之类,相反,他们需要了解整个物种的进化,了解其行为、生理和心理,了解其生态位及其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影响。富恩特斯主张,人类物种的全貌同时与生物、文化和心理有关,这都是扩展演化合成的一部分。
同时,富恩特斯声称目前的文化模型
(文化是什么以及它与人类心理和身体的相互作用)
是很不发达的,人们至少对于文化是什么还没有达成广泛共识。但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及文化与我们互动的方式似乎确实是存在的。我们将环境的许多特征和属性视作语言进化的一部分,并由此对语言进行解释,但这些特征和属性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定义,其含义也没有得到大多数专家的普遍认同。对语言演变理论而言,理解社会角色、文化及其与个体认知功能的相互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我们对于这些概念的含义几乎没有达成任何共识。虽然我们对身体了解得多一点,但即使关于我们的身体构造,也存在很大分歧。
为了更好地理解影响我们进化的环境因素,先对社会环境加以定义会有很大帮助。我们首先来看一看难以捉摸的“文化”。文化理论是理解语言演变的基础。事实上,没有一个完备的文化理论,就没有完备的语言发展理论。
(我)
关于文化的一个想法如下:
文化是一个抽象的网络,塑造和连接社会角色、分层的结构化知识领域以及层级价值观。文化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并不断被重新诠释。文化的作用、知识和价值只存在于其成员的身体
(大脑是身体的一部分)
和行为中。
文化是抽象的,因为它摸不着、看不见、闻不到,是不能直接观察的。然而,文化的产物,如艺术、图书馆、政治角色、食物、文学、科学、宗教、风格、建筑、宽容与偏执,都是具体的、看得见的、有形的。文化作为一种动力,只存在于社会个体中。社会成员在对一系列价值观和价值观的相对优先序列达成一致时,他们就共有了一种文化。文化成员反过来会共享知识和社会角色。人们通过社会个体成员的行动,观察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及其应用,还有不同社会角色的期望。这是行动中的文化。
就像直立人一样,每一个现代人,都要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了解作为社会成员哪些更重要哪些更不重要,以及所有成员共有的知识。他们通过言传身教将这些传授给后代。所有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会学习这些东西,其他生物也一样。
如今,关于语言起源有一种与我的理论大相径庭的说法,并且在一些人当中很流行。这种说法认为语言是跟数学公式一样的无形对象。在这种观点中,语言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语法。如果在交流系统中找不到这种类型的语法
(分层递归语法)
,那么这种交流形式就不是一种语言。这一观点的支持者还认为,语法是在大约6.5 万年前到5 万年前因为突变而突然出现的。尽管这一说法被人们广泛接受,但令人吃惊的是它并没有多少证据,而且与“语言是发明出来的,但后来被人属不同物种逐渐改变,以适应不同的文化”的说法相比,该说法并不那么符合事实。
尽管人们最好将语言理解为一项发明,但突变观点却很有影响力。这个理论来自诺姆·乔姆斯基
(Noam Chomsky)
从20 世纪50年代末开始出版的著作。有些人认为,乔姆斯基是当今世界顶尖的语言学家。但乔姆斯基认为语言仅仅是一种递归语法,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观点。早在1972 年,美国哲学家约翰·塞尔
(John Searle)
在《纽约书评》上发表的一篇书评中就指出,乔姆斯基的语言概念实际上有多么奇怪。
乔姆斯基
乔姆斯基的观点非同寻常,因为我们知道语言不需要复杂的语法结构。有些人可能就像本章开头的例子一样,只是将单词和简单的短语结合起来,让语境来引导他们理解。语言就是语法这个观点存在一个主要问题,那就是缺乏对语言中意义的来源和作用的理解。而本书的观点是:语法对语言是有帮助的,但是世界上的各种语言的复杂程度各不相同,包括直立人已经灭绝的语言。而且,不同语言的复杂性可能相去甚远。换句话说,语言并非仅仅是语法的同义词,它是意义、形式、手势和音高的组合。语法辅助语言,但其本身并不是语言。
无论其生物基础如何,语言都是由心理、历史和文化所塑造的。这里解释一下图4-1 的含义。
为了深入了解语言本身如何发展的真实细节,必须对两种发展观加以区分,即均变论与灾变论。
在大多数科学领域中,被视为基本真理的是均变论,而不是灾变论。在物理学领域,很少有人质疑均变论假设。物理定律显示,至少在“宇宙大爆炸”之后,没有证据表明宇宙的自然现象发生了变化。在地质学方面,查尔斯·赖尔
(Charles Lyell)
1833年的著作《地质学原理》
(Principles of Geology)
在一定程度上以提倡地球历史研究中的均变论而闻名。通过均变论的假说,我们可以提出一个自然选择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古代生命形式是以渐进的“婴儿蹒跚学步”向现代生命形式转变的。
而谈到语言演变,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拒绝像乔姆斯基那样的灾变论观点,原因包括这种观点对相关的遗传学理论缺乏论述,以及未能解释文化对语言产生的影响。此外,灾变论无法解释这个事实:突变对于语言是多余的,因为没有突变也可以解释语言的演变。在没有独立证据的情况下使用突变理论并没有说服力。事实上,语言是突变的产物这种说法,根本没有提供任何有助于理解语言演变的见解。也就是说,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语言的演变也可以基于渐进、均变的假设得到解释,因此关于特定语言基因和特定语言突变的说法是多余的。
当然,人们可以自由地提出突变或其他任何观点来构建一个理论,突变也确实是进化的驱动因素之一。但根据经验法则,对进化记录提出突变说必须遵循“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不要假设发生了奇迹”的原则。提出突变是人类语言演变的一个关键环节时,必须完整解释是什么样的进化力量导致突变传播的,否则不过是在呼唤奇迹。即使语言能力是一种突变,讽刺的是,它也只能在没有语言的时代产生学习语言的能力。除了需求和突变之间缺乏同步,提出突变说的人还必须解释,在突变发生时,某一特征
(如语言)
的生存优势是什么。这样的解释必须超越推测而诉诸证据,不能仅仅是“语言或语法使思
6. 上帝创造语言的传说
【创11:1】 那时来,天下人的口自音,言语,都是一样。
【创11:2】 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
【创11:3】 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作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
【创11:4】 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创11:5】 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创11:6】 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
【创11:7】 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
【创11:8】 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创11:9】 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
7. 怎么创造幽默的语言
借鉴幽默大师的方法
8. 创造人造语言有什么意义
首先,语言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他只是被人用来表达一种感情,渴望,想法.的一种信息符号.比如.你渴了.你想让人给你拿一杯子水.那你就可以对那人说可以不可以给我一杯水.你今天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或者什么都没做.你可以把这些写下来.当某一天你在看到你写的这些的时候你回想起当日你做过什么当然.这些可以理解为最原始的语言表达.随着人类的不段进步和发展.语言开始变的越来越重要.它不在是仅仅表达一种信息.而是开始成为人类智慧和文明的标志.比如,我说一句话.你可以怎么去理解他.可以给你带来多少信息
我家有一个钢琴
可以理解如下:
1是我不是你
2是我家,不是我
3是我家有.别人家有没我就不知道了
4只有一个没有第2个
5是钢琴.不是别的琴,要分清(呵呵.不知道我着歪理能讲的通不,奸笑)
不知道你对上面那句话,怎么理解.人创造语言的意义.可能就在于丰富人的生活.启迪智慧
9. 古人类是如何创造出语言的
(一)也说起初
按照基督教的信仰,宇宙万物是基督教的上帝在六天之内创造出来的。以此看来,人类的历史和宇宙的历史相差应该只有六天而已。不过,现代科学却不是这么看的。根据我手头的一部网络全书(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宇宙的年纪大约为一百五十亿年,地球的年纪约为四十六亿年,而人类的历史则只有区区三百万年。
为了圆这个弥天大谎,基督教徒们绞尽脑汁,想出一个说辞,那就是,《圣经》创世纪里说的“一天”并不是一天,而是指一个“阶段”。这样一来,基督教的上帝在六天里创造宇宙万物的神话就变成了“六阶段创造论”了。这种狡辩是多么的苍白无力!首先,这种狡辩完全没有圣经依据。相反,圣经里其他地方倒是多处印证了创世纪里所说的“六天”就是平常意义上的“六天”!例如,“出埃及记(20)”里上帝是这样亲口说的:
“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作,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
这段经文充分说明了“创世纪”里的“六天”就是平常意义上的六天,除非耶和华自己的话也是屁话!
人类的历史和宇宙的历史只相差几天,你相信吗?基督教的教义里充斥着各种各样谎言,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
(二)恐龙作证
按照基督教的“圣经”,上帝“六日创世”。“创世”的第六天是这样描写的:“神说,地要生出活物来,各从其类。牲畜,昆虫,野兽,各从其类。事就这样成了。于是神造出野兽,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一切昆虫,各从其类。神看着是好的。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神说,看哪,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作食物。至于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并各样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将青草赐给它们作食物。事就这样成了。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
根据这一段经文,所有的动物包括人都是在同一天被造出来的,而且人还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恐龙也应该和人在同一天被造,并且人应该要管理恐龙吧?但事实是,人什么时候管理过恐龙了?恐龙在出现以前早就灭绝了!根据现代科学的测算,恐龙出现于约2.2亿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之久,因不适应地球环境的变化而在大约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灭绝。而人类是在大约三百万年前才出现的。圣经和现代科学的矛盾由此可见一斑。
基督教徒们恐怕首先会搬出“六阶段创世论”。这个“六阶段论”我已经驳斥
过了。主要是两点:一是“六阶段创世论”缺乏圣经依据;二是圣经别的地方
印证了“创世纪”里的“六天”就是寻常意义的六天。例如,“出埃及记”里
上帝是这样亲口说的:
“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作,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这段经文充分说明了“创世纪”里的“六天”就是平常意义上的六天,除非耶和华自己的话也是屁话!因此,“六阶段创世论”是站不住脚的。
除了“六阶段创世论”外,基督教徒们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时间的相对性了。但是,这是什么样的相对性啊!前六天每天相当于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每天不一样),到了第七天,突然每天就是寻常意义上的“天”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时间的相对性在这里成立好了,既然“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总不至于刚刚造好恐龙,同一天内还没造人之前就反手把恐龙给灭了吧?这合理吗?!
总之,圣经是号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上帝的话语,书中却充斥了反科学地描写。很难相信,一个还懂得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人会相信这样低级的谎言。防止基督教这个“精神鸦片”继续毒害更多无辜的人是我们每一个尊重科学的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基督教徒们,我也诚恳地希望你们反思一下你们的信仰,拿出你们的勇气和智慧,勇敢地走出信仰误区。
10. 谁创造了语言
目前有四种比较主来要的理源论解释语言诞生。第一种观点提出人类语言来自模仿,比如古人类看到荒野中的狗在叫,人类学狗的叫声叫“汪汪”,以后慢慢便用“汪汪”声来指代狗。第二种观点是19世纪初出现的“叮当理论”,即自然主义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本质,本质发出声音来都会出现回声,这种回声创造很多词汇,比如英文中的ball,b代表弹性,all代表一种圆滚滚的物体。第三种观点是我们熟悉的马克思主义语言起源理论,认为劳动创造语言,最初的语言是在劳动中从号子发展而来。第四种观点提出语言产生于感情,在表示愤怒、愉快等感情冲击下,强大气流通过声带产生语言,并认为人类基本感情喜怒哀乐发出的声音,形成最基本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