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圳有什么发明
深圳发明最多的企业是华为,比亚迪,腾讯,中兴通讯,华大基因,大疆无人机等等。
2. 深圳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深圳是国内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1997年至2002年,平均每年增长14.5%,较广东省的10.4%增幅和全国的7.9%增幅为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过去5年以平均每年8.7%增长,达到2002年的46,388元民众币水准,居国内各城市之首位。
深圳是一个工业和退场门基地,其工业总产值居全广东省各市首位。2002年,深圳退场门总额占全国的14.3%,连续10年居全国各市退场门额首位,充分显现深圳的外向型经济。事实上,在2002年全中国100大退场门企业中,便有19家位于深圳。
至2002年底,深圳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216亿美元,占全广东省17.3%,占全国4.8%。外商直接投资当中,超过九成是工业生产,反映出深圳作为工业基地的优势。200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中,外资企业的产值便占了78%。深圳还是一个加工贸易的基地,每年加工贸易退场门额占全市退场门总额达80%以上。
深圳是多种道统工业的生产基地,但自90年代中开始,深圳以发展高新科技工业为经济建设重点之一。深圳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由1991年的23亿民众币上升至2002年的1,710亿民众币。其退场门额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退场门总值23.2%,较其它主要城市为高。
在深圳的高新技术产值中,超过90%属于电子及通讯设备等相关产品。事实上,电子及通讯设备是深圳的支柱工业之一,占全市工业总产值57.8%,相等于全国18.6%。跨国公司,如IBM、英特尔、西门子、三星、日立等,均有生产缐于深圳。深圳亦是一个重要的软体开发基地。2002年中国100大软体公司中,便有10家位于深圳。
除了工业发展外,深圳近年亦致力提升其物流业的能力与水准,并积极计画发展为跨国公司采买中心。由於接近生产供货商、运作成本低,再加上当地与香港的物流配套,将是深圳发展采买中心的优势。
3. 深圳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1978年12月,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1980年起,建立了经济特区。
深圳是首批经济特区之一,在建立经济特区,主要时因为它是南方的沿海城市,离港澳近,同时也有着重要的海运港口。
深圳在改革开放前,只是一个贫穷的渔村,但改革开放后,深圳的发展的综合水平已经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上了。
楼上说的老爷爷是指邓小平。画圈就是指划出一块地方为经济特区,第一批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4. 深圳的发展历史
首先说一下,深圳并不是“第一个”经济特区,而是“第一批”经济特区,1979年中央同意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央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其次“经济特区”,就是指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
深圳市,在经济发展方面确实领先全国,一方面是政策所致,另一方面深圳是移民城市,不排外,有创新意识,所以造就了深圳的今天。不过,深圳市并不完美,在很多方面还无法称霸全国,如高等教育方面实力就不强,并没有一所全国知名高校,毕竟大学不仅仅需要“资金”,还需要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总之,深圳市取得了伟大成就,见证了改革开放,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5. 深圳是如何开发的
深圳是从开放起步的,也是中国改革最先起步的地方。深圳是全国最早的特区之一。深圳所走过的路子是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的路子。整个深圳的发展过程,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是“闯”,一个是“创”。这两个字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深圳发展的特色和历程。
所谓“闯”字,就是深圳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按照小平同志当初说的,要杀开一条血路,闯出市场经济的新路。所谓闯出新路,最先利用开放的资源,利用深圳毗邻香港的优越区位优势,从口岸贸易开始,逐步地放大,所以,深圳开放走过了从一般的边境贸易、加工贸易到逐步放大到“三来一补”,逐步创新,从外向型经济为主,逐步跨越到以开放型经济为主这样的发展过程。
另一个特点就是“创”字。对深圳来讲,就是创业、创新。以创业求发展,以创新促繁荣。深圳在创业创新这个方面进一步地把整个开放型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通过对深圳的调研,可以得知,外向型经济主要是以引进资金技术为主,主要以加工贸易“三来一补”为主,深圳的初期就是这样发展的。开放型经济更加注重的是内外互动,就是国内资金、国外产业之间、技术间的有效融合,今天的深圳已经开始步入到开放型经济的轨道中了。创新方面,深圳起步于加工贸易,在1991年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确定为产业发展的重点。锁定这个产业目标以后,几届领导班子始终按照一个目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抓下去。到今天,整个深圳从原来的以加工贸易为主,以“三来一补”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形态,转变成具有创新活力、具有创造活力的重要产业基地和创新基地。
6. 请详细介绍深圳市发展史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树,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深圳如此快速的崛起呢?我觉得是高度的市场化,也就是由市场来选择,由市场来决定。
不可否认,深圳本身的地理位置以及国家对深圳的扶持的确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作用,但是深圳能够走到今天,其实靠的是市场化。
大家可以发现这样一件事情,就是当年我们很多的人听闻那边改革开放了,然后大家纷纷去深圳发展,而在那个时候大家是怎么去做生意呢,去找机会找创业的机会,而不是说看政府有什么关系找点活干,也就是说在深圳大家本来就是奔着去做生意的。
7. 深圳发展历史是什么
截止到2021年3月,深圳发展历史:
1、1979年1月,撤销宝安县,设立深圳市。3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广东省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
2、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中通过了由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
3、1981年3月,深圳升格为副省级市。
4、198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5、1989年12月1日,新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诞生。
6、1992年11月,民政部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宝安县,设立宝安区、龙岗区。
7、1997年10月,国务院批准增设深圳市盐田区,辖从罗湖区划入的沙头角镇和盐田、梅沙2个街道。
8、1998年3月,以沙头角为中心的区域从罗湖区析出,设盐田区,仍为特区范围。
9、2004年6月,深圳成为全国首个无农村无农民的城市。
10、2007年5月,光明新区成立,管辖公明、光明两个街道,地处深圳西部。
11、2009年6月,深圳市委市政府为推进以大工业区为中心的东部片区统筹发展,促进深圳市区域协调发展,将原深圳市大工业区和原龙岗区坪山街道、坑梓街道,整合为坪山新区。
12、2010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明确把前海建设成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
13、2011年12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宝安和龙岗新增两个功能新区,分别为“龙华新区”和“大鹏新区”。
14、2015年4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正式挂牌启动。
15、2016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深圳市龙华区和坪山区,以龙华、大浪、民治、观湖、福城、观澜等6个街道的行政区域为龙华区行政区域。
16、2017年11月,深圳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17、2018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
18、2018年2月,国务院同意深圳市以创新引领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19、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深圳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20、2020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支持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7)深圳的发明扩展阅读:
深圳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东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与香港相连,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国家物流枢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
并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水陆空铁口岸俱全,是中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出入境人员最多、车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
8. 深圳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1984年2月,邓小平第一次视察深圳,为深圳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4年5月设为管理区,仍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
198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89年12月1日,新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诞生。
1990年1月,特区内撤销罗湖、福田(原上步)、南头、蛇口、沙头角5个管理区,成立罗湖、福田、南山三个市辖区。其中沙头角、罗湖2个管理区合并组建罗湖区。
1992年11月,民政部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宝安县,设立宝安区、龙岗区(1993年元旦实施)。
1992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规的权力。
1997年10月,国务院批准增设深圳市盐田区(1998年实施),辖从罗湖区划入的沙头角镇和盐田、梅沙2个街道。
1998年3月,以沙头角为中心的区域从罗湖区析出,设盐田区,仍为特区范围。
2004年6月,深圳成为全国首个无农村无农民的城市。
2007年5月,光明新区成立,管辖公明、光明两个街道,地处深圳西部。
2009年6月,深圳市委市政府为推进以大工业区为中心的东部片区统筹发展,促进深圳市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化水平,将原深圳市大工业区和原龙岗区坪山街道、坑梓街道,整合为坪山新区。
2010年7月,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延伸到龙岗、宝安。
2010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明确把前海建设成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
2011年12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宝安和龙岗新增两个功能新区,分别为“龙华新区”和“大鹏新区”。
2015年4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正式挂牌启动。
2016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深圳市龙华区和坪山区,以龙华、大浪、民治、观湖、福城、观澜等6个街道的行政区域为龙华区行政区域;以坪山、坑梓2个街道的行政区域为坪山区的行政区域。
2017年11月,深圳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2018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
2018年2月,国务院同意深圳市以创新引领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2018年5月,国务院批复广东省设立深圳市光明区,光明区人民政府驻光明街道广场路1号。
2018年12月,中国共产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工作委员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揭牌,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深圳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9. 深圳是哪一年发展起来的
深圳经济特区于1980年8月正式成立,从这一年开始深圳迅速崛起。
深圳毗邻香港,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中央的指示,深圳特区将建成以发展工业为重点的工、商、农、住宅、旅游等多种行业的综合性特区。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同时享有“设计之都”、“钢琴之城”、“创客之城”等美誉。 深圳市域边界设有中国最多的出入境口岸。
深圳是中国经济中心城市,经济总量长期位列中国大陆城市第四位,是中国大陆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
10. 深圳的历史,是靠什么发展的,最早的划分地,当初咋来的(名字以前)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的方言客家话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深圳又称鹏城。
百越部族(史前——公元前214年)
夏、商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驻脚点。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区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他们以捕鱼、航海维生,甚少农垦。
秦皇设郡(公元前214——公元33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谪徙50万人开发。时属南海郡的深圳,便融入了中原文化。
东晋建县(公元331——1573年)
深圳市最早的前身为宝安县。宝安作为县建制始于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朝廷置辖地六县的东官郡,辖地大概为今天的深圳市、东莞市和香港等范围。郡治在宝安县(南头)。 宋朝时期,深圳是南方海路贸易的重要枢纽,盛产食盐、香料。至元朝,又以出产珍珠著名。公元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深圳境内设立了东莞守御千户所及大鹏守御千户所。 有600多年历史的南头古城,曾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区的政治中心。
新安古城(公元1573——1841年) 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为新安县。公元1573年,中国明朝政府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建立新安县,并建县治于南头,辖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经济以产盐、茶叶、香料和稻米为主。
县境分割(公元1842年——1898年) 公元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期间,中国清政府与英国相继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港岛、九龙和新界割让、租借给英国。至此,原属新安县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脱离其管辖,深圳与香港从此划境分治。
复名宝安(公元1913年——1979年) 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广东省新安县复称宝安县,现址仍在南头。
县治迁移(公元1938年——1953年) 抗日战争时期,南头沦陷,宝安县政府临时迁往东莞县。1953年,因深圳联接广九铁路,人口聚居较多,工商业兴旺,宝安县治东迁至距南头10公里外的深圳墟。
深圳建市(公元1979年)
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现在,该天也被世人亲切的称为“深圳生日”。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198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规的权力。 2004年,深圳成为无农村的城市。
产业体系:
深圳是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为四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目标是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创新体系。积极培育和发展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网络、生物医疗、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经济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深圳CBD
75%以上。
深圳市构建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主体框架由六大部分支撑,
包括:(一)打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二)打造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基地。
(三)打造以自主技术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四)打造以服务创新为核心的区域金融中心。
(五)打造以高端化为方向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六)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传统产业深圳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