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航空母舰的发明者是谁
第一艘航空母舰是美国南北战争时的北卡罗来纳号,是战列舰改装的。http://v.ku6.com/show/9hbxXIwPMB4UItJ3.html
看这个视频,应该对你有帮助
Ⅱ 航母是谁发明的
世界上第一个驾驶飞机在军舰上起降的人是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Eugene Ely)。年11月14日,尤金·伊利驾驶一架寇蒂斯双翼飞机从停泊在港口的伯明翰号巡洋舰(USS Birmingham CS-2)起飞,飞行了一段距离后安全降落在附近的一片海滩上。这是历史上人类第一次驾驶飞机从军舰上起飞。1911年1月18日,勇敢的伊利再次驾驶一架双翼飞机成功降落在处于停泊状态的宾夕法尼亚号(USS Pennsylvania ACR-4)上的一个长31公尺、宽10公尺的木制改装滑行台上。稍作休整后,他驾驶这架飞机从宾夕法尼亚号上起飞,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起降试验。1912年5月2日,英国海军上尉格里高利驾驶着一架“肖特”S.27双翼飞机从以10.5节的航速行驶的豪伊伯尼亚号战列舰上起飞,从而创造了飞机从航行中的军舰上起飞的先例。
第一次从停泊的船只上起飞
发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水上飞机首先被用于海上侦察。各国海军都喜欢使用这种飞机,它能在水面上进行起飞和降落。但是水上飞机的装载和运输是一个大问题,早期的水上飞机只能被置于船后,由船只来牵引。一但遇上恶劣天气,缺少保护的水上飞机就有进水、发生倾覆的危险。[5]
1912年,英国海军把一艘老旧的巡洋舰改装成了世界上第一艘可容纳飞机的船只。后来,英国海军征用了3艘在英吉利海峡营运的渡轮,并把它们全部改装成可以装载水上飞机的军舰,这种船只后来被称为“水上飞机母舰”,它是航空母舰最早的雏形。
Ⅲ 航母最早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英国的暴怒号是世界上第一首航母
皇家海军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最早用于实验目的,它为皇家海军日后航空母舰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二战中由于舰体较为老旧只参加了一些辅助性战斗
满载排水量:21,000吨;27,250吨(全通飞行甲板加装后)
设计排水量:16,500吨;22,600吨(全通飞行甲板加装后)
全长:786.6英尺(239.8m)(全通飞行甲板长度)
水线长:735.3英尺(224m)
型宽:89.6英尺(27m)(全通飞行甲板长度)
吃水:27.2英尺(8.3m)
飞行甲板长(1917年底):228英尺(69.5m)(前部);283英尺(86.3m)(后部)
飞行甲板长度(1925):576英尺(175.6m)(全通飞行甲板长度)
飞行甲板长度(1943):596英尺(181m)(全通飞行甲板长度;91.6英尺(28m)(宽度)
锅炉:18Yarrow锅炉
主机:BrownCurtis蒸气机
桨轴:4
马力:90,000轴马力
续航能力:6,400海里@15节
最大航速:31节(设计);30节(实测速度)
主装甲带:3英寸-1.5英寸(76-38mm)
甲板装甲:2英寸-0.75英寸(51-19mm)
机库装甲:1英寸(25mm)
防水舱装甲:1.5英寸(38mm)
火炮护盾:1.5英寸(38mm)
主炮:2门18英寸(140mm)/40倍径MkI(2x1);单联装炮塔2座,前1,后1,前炮塔于建造过程中取消,后炮塔于1917年底拆除(设计时);10门5.5英寸(140mm)/50倍径BLMkI(10x1);单联装炮塔10座(1971年时);12门4英寸(102mm)/45倍径QFHAMkXVI(6x2);双联装炮塔6座(1932年时);12门4英寸(102mm)/45倍径QFHAMkXVI(6x2);双联装炮塔6座(1944年时)
副炮:10门5.5英寸(140mm)/50倍径BLMkI(10x1);单联装炮塔10座(设计时)
防空炮:6门4英寸(102mm)/45倍径QFHAMkV(6x1);
单联装炮塔6座(设计时);
2门4英寸(102mm)/45倍径QFHAMkV(2x1);
单联装炮塔2座
4门40.5mm(2磅)/40倍径MkVIII(4x1);
单联装炮塔4座(1917年时);
6门40.5mm(2磅)/40倍径MkVIII(6x1);
单联装炮塔6座(1932年时);
24门40.5mm(2磅)/40倍径MkVIII(4x8);
8联装炮塔4座:22门20mm/65倍径美制Oerlikon高炮(22x1);
单联装炮塔22座(1944年时)
载机:27-36架(改装全通飞行甲板后)
对空雷达:无
对海雷达:无
火控雷达:无
舰员:748(360名空勤人员)(1932):860(370名空勤人员)(1945)
舰名:暴怒;建造船厂:阿姆斯特朗(Elswick);开工日期:1915.6.8;下水日期:1916.8.15;完工日期:1917.7.4
备注:
最早作为装备2门18英寸主炮的巡洋舰定购(预计用于波罗的海)
在建造过程中改为水上飞机母舰,前部改为飞行甲板
1917.11-1918.3月增加后部着陆甲板
1919年加入后备役
1922.6-1925.8月期间在达文波特船厂改装,前后飞行甲板贯通为一体
1931-1932年进行现代化改装部分5.5英寸火炮拆除,安装4英寸火炮
1939年添加小型舰桥
1941.10-1942.4在美国加长飞行甲板和加装美制美制Oerlikon高炮
1944.9.15日编入后备役,用作训练用途
1948年报废
1948.1月出售拆毁
Ⅳ 航空母舰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1903 年,美国莱特兄弟的第一架带动力双翼飞机研制成功后,立即轰动全球,各国纷纷研制出各型飞机。飞机跻身于军事领域,屡建奇功,它的特殊效用使不少兵家自然地提出:能否将飞机和军舰结合起来,发挥出更大的威力呢?当时的海军专家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给飞机装上浮筒,试图在海面上起飞和降落;一是将大型舰船改装,设置飞机甲板,让飞机在舰上起飞和降。1910年3月,法国人用第一种方案实验,他们利用一驾装有浮筒的飞机在海面滑行300米后起飞,并在离海面2 米的高度上直线飞行500米后成功地降落在海面上。美国也毫不示弱,同年11月4日,在东海岸的切萨皮克,海军进行了一次划时代的试验,表演飞行员伊利驾驶一架挂着两个气囊的“柯蒂斯”飞机,从改装的轻型巡洋舰上起飞成功。自此舰载机诞生了,舰艇家族也增添了一个新成员--舰空母舰
Ⅳ 航空母舰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航母的发展是一个进近的过程,并不是立刻就出现的。所以航母是哪个国家发明的谁也说不准。
航母发明过程:
1910年11月14日,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一驾“冠蒂斯”双翼机首次从前甲板铺有25米木制跑道的“伯明翰”号巡洋舰上起飞。翌年1月8日,伊利又驾同一飞机在后甲板铺有36米跑道和22根阻拦索的“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上首次降落成功。1912年和1917年,英国的萨姆逊中尉和邓宁中校又分别驾机从行驶的军舰上完成了起飞和降落。这些勇敢者的试验,孕育了航空母舰的诞生。
1917年6月,英国将一艘巡洋舰改装为世界上最早的航空母舰“暴怒”号,它载机20架,但是原巡洋舰中部的建筑未拆除,甲板分别前后两块,飞机起落既不方便又很危险。1918年英国又将建造中的“卡吉士”号邮船改建为航空母舰,更名为“百眼巨人”。它是第一艘有直通甲板的航空母舰,飞行甲板长168米。甲板下是机库,有多部升降机可将飞机升至甲板上,可载机20架。
英国于1918年月日月开始建造“赫姆斯”(又译作“竞技神”)号航空母舰。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的桂冠却未能属于它。日本1919年参照“赫姆斯”的方案设计了“凤翔”号航空母舰。并于1922年11月首先建成服役,成为世界上第一艘专门设计建造的舰空母舰。而“赫姆斯”于8个月后才建成服役。“凤翔”和“赫姆斯”均载机20余架,都建有直通甲板,舰桥。桅杆,烟囱等突出建筑物都移至飞行甲板右侧,这一布局特点为后来的航母所仿效。此后,美,法,等国也相继建造了航空母舰。
但是,当时各国海军中有许多大人墨守旧观念,把重炮巨舰视为海战制胜的主要力量,而航母只是舰队的辅助力量,主要任务是侦察,航空母舰初建功勋是在1940年11月11日,英国海军的20架老式“旗鱼”式双翼鱼雷轰炸机从“光荣”号航母上起飞,击沉毁了塔兰托港内的3艘意大利战列舰。在后来的1941年5月追歼击沉德国最大的战列舰“俾斯麦”号的海战中,英军的航母与舰载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这些战争例充分说明了以战列舰为代表的重炮巨舰在海军中航空兵面前显得多么脆弱,但传统观念很强的英国海军仍未充分认识航空母舰载机的作用,致使英国在此后的太平洋海战中吃了大亏。相反,以山本五十六为代表的日本海军对此却极为重视,专门派人收集研究塔兰托之战的情报。后来的珍珠港事件,实际就是塔兰托之战的重演。
1941年12月7日清晨,从6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354架日本飞机袭击了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队。炸沉和重创美国战列舰各4艘,巡洋舰和驱逐舰16艘,炸毁飞机188架,官兵死伤约4500人美国太平洋舰队除航空母舰外几乎全军覆没,而日军仅损失飞机29架。
1942年5月4日-8日发生的珊瑚海大海战则完全是一场航母对航母,由舰载机决胜负的全新型远距离海战。此战中,美国有2艘航母和122架飞机参加参战,日本有3艘航母和121架飞机参战。结果是美国1艘航母被击沉,另1艘爱伤,损失飞机架;日本1艘航母沉没,2艘受重创,损失飞机85架。而双方的舰队始终未互相见面,也未互射一炮。这一战改变了传统海战的面貌。在此后一系列太平洋海战中,美国在大部分海战中取得了胜利。可以说,美国正是借航母最终取得了太平洋海战的胜利。航空母舰已成为新时代海战的主宰力量。
50年代,英国研制和采用了斜角飞行甲板和蒸汽弹射器,对航母的发展各国海军中现役航母数量虽然减少了,但性能和攻击能力大幅度提高,排水量越来越大,舰载机数量越来越多,飞机性能越来越好。在80年代后发生的英-阿马岛战争、美军空袭利比亚和海湾战争中,航空母舰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动力航空母舰-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是美国于1958年2月刊日开工建造,1961年11月25日建成服役的“企业”号。航母采用核动力的最大好处是提高续航能力。目前常规动力航母的续航能力一般为1.5-2.7毫米万公里,而核动力航母可50倍于此,这极大地增强了远洋作战和连续值勤的能力。继“企业”号之后,美国于70年代后又建造了7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企业”和“尼米兹”的满载排水量均为9万余吨,可载机90架,后者外形稍大,续航能力为前者的2倍。
Ⅵ 世界第一艘航空母舰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第一艘为飞机同时进行起降作业提供跑道的船只是英国“暴怒”号巡洋舰,它的改造1918年4月完成版。在舰权体中部上层建筑前半部铺设70米长的飞行甲板用于飞机起飞。后部加装了87米长的飞行甲板,安装简单的降落拦阻装置用于飞机降落。
第一艘安装全通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是由一艘客轮改建的英国的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它的改造1918年9月完成。飞行甲板长168米。甲板下是机库,有多部升降机可将飞机升至甲板上。
1918年7月19日七架飞机从暴怒号航空母舰上起飞,攻击德国停泊在同德恩的飞艇基地,这是第一次从母舰上起飞进行的攻击。
第一艘服役的从一开始就作为航空母舰设计的船只是日本的凤翔号航空母舰,它1922年12月开始服役。从此,全通式飞行甲板、上层建筑岛式结构的航空母舰,成为各国航空母舰的样版。
Ⅶ 谁发明的航空母舰
1909年,法国著名发明家克雷曼·阿德第一次向世界描述了飞机与军舰结合这个迷人的梦想。他在当年出版的《军事飞行》一书中,前无古人地提出了航母的基本概念和建造航母的初步设想。并第一次使用了"航空母舰"这一概念。
然而,当时法国军方正以极大的热情研制水上飞机,似乎没有多少心思去关心这种"异想天开"的航母。阿德的创意却在英伦三岛得到了热烈的反响,并为英国人实现航母之梦带来了希望之光。
1912年,英国海军对一艘老巡洋舰"竞技神"号进行了大规模改装。工程技术人员拆除了军舰上的一些火炮和设备,在舰首铺设了一个平台用于停放水上飞机;另外在舰上加装了一个大吊杆,用来搬运飞机。这样,"竞技神"号就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然而,它却并不是阿德所勾画的那种航空母舰,也不是现代意义上航母的雏型,因为舰上所载的飞机并不能够在舰上直接起降,所有飞机都需要从水上起飞和在水上降落,然后再从水中提升到军舰上。
1914年,3架索普威斯807式水上侦探机在英国"皇家方舟"号战列巡洋舰起飞获得成功。很快,英国海军即将此舰改装成为水上飞机搭载舰。次年底,这艘水上飞机母舰作为英国海军的第一艘正式的水上飞机母舰加入现役。后来,它改名为"柏伽索斯"号,也就是有些史料上所说的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但实际上,"柏伽索斯"号只能称之为可以在舰上起飞飞机的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因为飞机仍然不能在舰上降落。
水上飞机母舰问世后不久就在海战中初露锋芒。1914年12月25日,以"恩加丹"号、"女皇"号和"里维埃拉"号三艘水上飞机母舰及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一支英国特混舰队,受命前去袭击库克斯港的德国飞艇基地,因浓雾弥漫,飞行员没有找到目标,遂改袭停泊在港内的舰队。然而,由于水上飞机所携带的炸弹威力太小,最终也未能对舰队造成损害,只好无功而返。这次袭击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它却向世人展示了用以母舰为主的特混编队从空中攻击敌舰的全新战法和光明前景。正如负责制定这次作战计划的塞西尔·莱斯克兰奇海军少校后来所指出的那样:"12月25日发生的事件是海军作战原则发生变化的明显证据。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的飞机携带的是鱼雷而不是小型炸弹,那么德国的军舰就有可能被击沉。"
时隔不久,水上飞机母舰在达达尼尔海战中开始大显身手。1915年8月12日,英国海军飞行员埃蒙斯驾驶一架从水上飞机母舰上起飞的肖特184式水上飞机,成功地用一枚367公斤重的鱼雷击沉了一艘5000吨级的土耳其运输舰。这是水上飞机诞生后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战果。
1916年,英国的航母设计师总结水上飞机参战以来的经验教训,重新提出了研制可在军舰上起降飞机的航母的问题,并建议把陆基飞机直接用到航母上去。
此后,英国的设计师们开始对航母的结构进行新的重大修改,并由此导致了世界上第一艘全通甲板的航母--"百眼巨人"号的诞生。 "百眼巨人"号原名"卡吉士"号,是英国造船商为意大利造的一艘客轮,开工不久即被英国海军买下,准备改建成航母。改建工作始于1917年,次年9月方告完成。在改建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不定常涡流"的问题。正当英国的造船专家们一筹莫展之时,一名海军军官却想出了一个奇妙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把舰桥、桅杆和烟囱统统合并到上层建筑中去,然后把整个建筑的位置从飞机甲板的中间线移到右舷上去,这样,起飞甲板和降落甲板就能连为一体,而"不定常涡流"的影响也将不复存在。这位海军军官把自己的高招称之为"岛"式设计。
"百眼巨人"号的舰载机采用了一种原来在陆基起降的"杜鹃"式鱼雷攻击机,它有折叠式的机翼能携带450公斤重的457毫米鱼雷,具有很强的进攻能力。由于这种飞机建造的速度太慢,以致于第一批准备上舰的飞机,未能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
"百眼巨人"号已经具备了现代航空母舰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和形状。它的诞生,标志着世界海上力量发生了从制海权到制海与制空相结合的一次革命性变化,敲响了"巨舰大炮"理论的丧钟。
Ⅷ 世界第一艘航空母舰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1917年7月,英国开始建造世界上第一艘“纯正血统”的航空母舰,并为其命名为“竞技神”号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可以提供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
航空母舰舰体通常拥有巨大的甲板和舰岛,舰岛大多坐落于右舷。
航空母舰一般总是一支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核心舰船,舰队中的其它船只提供其保护和供给,而航母则提供空中掩护和远程打击能力。
航空母舰有多种分类方式。按舰载机分类,可分为专用航空母舰和多用途航空母舰。专用航空母舰主要有攻击型航空母舰、反潜航空母舰(或直升机母舰)、训练航空母舰以及护航航空母舰。护航航空母舰已在二战后全部退役。攻击型航空母舰主要载有战斗机和攻击机;按排水量大小可分为大型航母(排水量6万吨以上),中型航母(排水量3-6万吨)和小型航母(排水量3万吨以下);按动力装置可分为核动力航空母舰和常规动力航空母舰。
发展至今,航空母舰已是现代海军不可或缺的武器也是海战最重要的舰艇之一。依靠航空母舰,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在不依靠当地的机场的情况下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时至今日,航空母舰已是现代海军不可或缺的利器,也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Ⅸ 航母是谁发明的
1909年,法国著名发明家克雷曼·阿德第一次向世界描述了飞机与军舰结合这个迷人的梦想。他在当年出版的《军事飞行》一书中,前无古人地提出了航母的基本概念和建造航母的初步设想。并第一次使用了"航空母舰"这一概念。
然而,当时法国军方正以极大的热情研制水上飞机,似乎没有多少心思去关心这种"异想天开"的航母。阿德的创意却在英伦三岛得到了热烈的反响,并为英国人实现航母之梦带来了希望之光。
1912年,英国海军对一艘老巡洋舰"竞技神"号进行了大规模改装。工程技术人员拆除了军舰上的一些火炮和设备,在舰首铺设了一个平台用于停放水上飞机;另外在舰上加装了一个大吊杆,用来搬运飞机。这样,"竞技神"号就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然而,它却并不是阿德所勾画的那种航空母舰,也不是现代意义上航母的雏型,因为舰上所载的飞机并不能够在舰上直接起降,所有飞机都需要从水上起飞和在水上降落,然后再从水中提升到军舰上。
1914年,3架索普威斯807式水上侦探机在英国"皇家方舟"号战列巡洋舰起飞获得成功。很快,英国海军即将此舰改装成为水上飞机搭载舰。次年底,这艘水上飞机母舰作为英国海军的第一艘正式的水上飞机母舰加入现役。后来,它改名为"柏伽索斯"号,也就是有些史料上所说的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但实际上,"柏伽索斯"号只能称之为可以在舰上起飞飞机的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因为飞机仍然不能在舰上降落。
水上飞机母舰问世后不久就在海战中初露锋芒。1914年12月25日,以"恩加丹"号、"女皇"号和"里维埃拉"号三艘水上飞机母舰及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一支英国特混舰队,受命前去袭击库克斯港的德国飞艇基地,因浓雾弥漫,飞行员没有找到目标,遂改袭停泊在港内的舰队。然而,由于水上飞机所携带的炸弹威力太小,最终也未能对舰队造成损害,只好无功而返。这次袭击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它却向世人展示了用以母舰为主的特混编队从空中攻击敌舰的全新战法和光明前景。正如负责制定这次作战计划的塞西尔·莱斯克兰奇海军少校后来所指出的那样:"12月25日发生的事件是海军作战原则发生变化的明显证据。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的飞机携带的是鱼雷而不是小型炸弹,那么德国的军舰就有可能被击沉。"
时隔不久,水上飞机母舰在达达尼尔海战中开始大显身手。1915年8月12日,英国海军飞行员埃蒙斯驾驶一架从水上飞机母舰上起飞的肖特184式水上飞机,成功地用一枚367公斤重的鱼雷击沉了一艘5000吨级的土耳其运输舰。这是水上飞机诞生后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战果。
1916年,英国的航母设计师总结水上飞机参战以来的经验教训,重新提出了研制可在军舰上起降飞机的航母的问题,并建议把陆基飞机直接用到航母上去。
此后,英国的设计师们开始对航母的结构进行新的重大修改,并由此导致了世界上第一艘全通甲板的航母--"百眼巨人"号的诞生。 "百眼巨人"号原名"卡吉士"号,是英国造船商为意大利造的一艘客轮,开工不久即被英国海军买下,准备改建成航母。改建工作始于1917年,次年9月方告完成。在改建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不定常涡流"的问题。正当英国的造船专家们一筹莫展之时,一名海军军官却想出了一个奇妙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把舰桥、桅杆和烟囱统统合并到上层建筑中去,然后把整个建筑的位置从飞机甲板的中间线移到右舷上去,这样,起飞甲板和降落甲板就能连为一体,而"不定常涡流"的影响也将不复存在。这位海军军官把自己的高招称之为"岛"式设计。
"百眼巨人"号的舰载机采用了一种原来在陆基起降的"杜鹃"式鱼雷攻击机,它有折叠式的机翼能携带450公斤重的457毫米鱼雷,具有很强的进攻能力。由于这种飞机建造的速度太慢,以致于第一批准备上舰的飞机,未能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
"百眼巨人"号已经具备了现代航空母舰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和形状。它的诞生,标志着世界海上力量发生了从制海权到制海与制空相结合的一次革命性变化,敲响了"巨舰大炮"理论的丧钟。
Ⅹ 航空母舰是怎么发明的
1913年英国皇家海军改装轻巡洋舰“竞技神”号为水上飞机母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多艘舰只改装成同类母舰。水上飞机利用浮筒下可脱落的轮子起飞,降落时则落在舰旁海面,再吊回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