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三分损益法是谁发明的

三分损益法是谁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1-07-27 00:28:09

A. 三分损益法

三分损益法又称五度相生律,是古代中国发明制定音律时所用的生律法。根据某一标准音的管长或弦长,推算其余一系列音律的管长或弦长时,须依照一定的长度比例,三分损益法提供了一种长度比例的准则。

B. 三分损益法跟三分损益律是一样的吗

三分损益法跟三分损益律是一样的。

三分损益法是古代中国发明制定音律时所用的生律法。根据某一标准音的管长或弦长,推算其余一系列音律的管长或弦长时,须依照一定的长度比例,三分损益法提供了一种长度比例的准则。

三分损益法采用数学方法计算各律管长之比例。我国古代定音,采用十二支长短不同的律管,其音高亦不相同。

三分损益就是将一根律管所发的音定为母音,然后将律管减短三分之一(损一)或增长三分之一(益一),分别求得母音上方五度音与下方四度音,先益后损亦可。通过改变管长,求的不同的音高,管短音高,反之亦然。

(2)三分损益法是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三分损益法最早见载于《管子•地员篇》,因此,探正这种生律法的发明年代与人物应从这部著作开始。有关《管子•地员篇》的作者,以前的观点有两种:一是认为其作者为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宰相管仲;一是根据当时著书的风气认为该著作应为集体创作而非个人所为。

从《吕氏春秋慎大览》中记载的一则有关管仲利用歌唱使自己逃生的故事来看,管仲是一位造诣非浅的音乐家,具有发明三分损益律的音乐素质。

其次,河南舞阳骨笛的出土表明早在春秋时期以前的音乐实践中就有使用五声、六声、七声音阶的实例。由此可见,三分损益法的原理在春秋时期以前的音乐实践中就早有应用。

C. 三分损益法是中国最早的律学理论吗

著作《管子·地圆篇》中对乐律学提出了“三分损益”的理论,这是我国最早的律学理论。
三分损益法是古代中国发明制定音律时所用的生律法。根据某一标准音的管长或弦长,推算其余一系列音律的管长或弦长时,须依照一定的长度比例,三分损益法提供了一种长度比例的准则。
中国音乐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创造。秦以前,中国已创造了乐器和乐曲,发明了乐律。汉唐盛世,中国音乐以歌舞音乐见长;宋元以后,则以戏曲音乐为主。当今世界公认的音乐律制,如五度相生律(中国称三分损益律)、纯律及平均律,中国皆独立发明。

D. 哪位春秋齐国宰相提出了三分损益法

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三分损益法,已计算出五声音阶的律度。至战国后期出现了《乐记》这样的音乐美学专著,反映了中国音乐日趋成熟,建立起较有系统的音乐理论。

E. 哪位大师知道三分损益法

三分损益法是中国古代的音律制律法。三分就是三等分。损就是去掉。益就是增加。 以第一根管子的长度为标准,这个音高为1。然后将这根管子长度划分三等分去掉一份(损),我们就会得到第二个音高五度的5。然后我们再将第二根管子的长度划分成三等分增加一份(益),我们就会得到第三个音低四度的2。如此按此理做下去,就会获得1234567等音。这也是古人五度相生的理论。

F. 谁知道”三分损益法”由来

秋时期管仲提出了三分损益法,已计算出五声音阶的律度。三分损益包含两个含义,三分损一和三分益一。根据某一特定的弦,去其1/3,即三分损一,可得出该弦音的上方五度音;将该弦增长1/3,即三分益一,可得出该弦音的下方四度音。从一律出发,将上述两种方法交替、连续使用,各音律得以生成。三分损益法的记载最早见于《管子·地员篇》,只算到5个音 , 到《吕氏春秋·音律篇》时,用此法已经算全了十二律的长度规范。按三分损益法生律的次序 , 求上方五度音之律 , 古代称为“下生”;求下方四度之律,古代称为“上生”。从一律出发,下生5次,上生6次,便可得出十二律。

G. 三分损益法的介绍

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三分损益法,已计算出五声音阶的律度。三分损益包含两个含义,三分损一和三分益一。根据某一特定的弦,去其1/3,即三分损一,可得出该弦音的上方五度音;将该弦增长1/3,即三分益一,可得出该弦音的下方四度音。从一律出发,将上述两种方法交替、连续使用,各音律得以生成。三分损益法的记载最早见于《管子·地员篇》,只算到5个音

到《吕氏春秋·音律篇》时,用此法已经算全了十二律的长度规范。按三分损益法生律的次序

求上方五度音之律

古代称为“下生”;求下方四度之律,古代称为“上生”。从一律出发,下生5次,上生6次,便可得出十二律。

H. 音乐中有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载在《管子·地员篇》,我想知道这本文献出自何时

出自距今两千六百余年的春秋时期

I. “三分损益法”和“十二平均律”,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我国乐律的制定,最早大约上溯到黄帝轩辕氏时代。战国时期的著作《昌氏春秋》中记载:“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根据传说,伶伦来到了昆仑山,在嶰溪之谷砍了十二根竹子,削去竹节,做成了一端开口、一端竹节闭合的十二根管子。起初吹奏出来的声音并不好听,正在这时候,天上飞来了一对凤凰,凤叫了六声,凰也叫了六声,那声音美妙极了。于是,伶伦便根据凤凰叫声的启示制成了十二根律管。在这里,史实和神话的界限就很难划分了。


时至今日,十二平均律已经风行于世界。欧洲音乐基本上采用十二平均律,然而大、小提琴演奏时往往容易倾向于五度相生律,还保存着古代大音阶的遗风。我国现代音乐,由于移调和转调的需要,加上向多声部发展,因此采用十二平均律作为标准,只是时间问题。

十二平均律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用十二平均律作为标准,在实践上并不拒绝五度相生律及其推演的一种“纯律”的“加味”。采用十二平均律后,不仅无损于我国的民族风格,而且有利于国际的音乐交流。

J. 三分损益法是哪个朝代的

目录

起源

含义



三分损益法

三分损益法是古代中国发明制定音律时所用的生律法。根据某一标准音的管长或弦长,推算其余一系列音律的管长或弦长时,须依照一定的长度比例,三分损益法提供了一种长度比例的准则。

中国音乐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创造。秦以前,中国已创造了乐器和乐曲,发明了乐律。汉唐盛世,中国音乐以歌舞音乐见长;宋元以后,则以戏曲音乐为主。当今世界公认的音乐律制,如五度相生律(中国称三分损益律)、纯律及平均律,中国皆独立发明。

中文名称

三分损益法

又称

五度相生律

时代

古代

地区

中国

五音

宫商角徵羽怎么读

章多

黄门侍郎

长柄樟

佟国纲碑文

莫霍面

前沿科技信息哪里找

尉建

相态

起源

今天的人们都知道,乐音的音高,是由发声乐器震动的频率所决定的。如果一个声音的震动频率为a ;另一个声音的震动频率是2a 的话,那么,后一个声音就是前一个声音的"纯八度"高音。同理,如果一个声音的频率为a ,另一个声音的频率为a的一半(a/2),那么,后一个声音就是前一个声音的"纯八度"低音。

中国古人虽然不懂得震动发音的物理学理论,但是他们却总结出了跟现代发声理论完全一致的道理。一件圆径固定,长度固定的发声器所发出的声音是一个定值,如果另一件圆径相同发声器的长度是这件发声器长度的一半的话,那么,另一件发声器所发出的声音,就是一个纯八度的高音。同理,如果另一件发声器的长度是原来发声器长度的二倍,那么,另一件发声器所发出的声音,就是一个纯八度的低音。 中国古人所使用的音阶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 徵羽"五个音。其中,宫相当于西洋音阶的1(dou),商相当于2(re),角相当于3(mi), 徵相当于5(sou),羽相当于6(la)。

在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中,"宫商角 徵羽"这五个音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换言之,它们又都是怎样先后产生的呢?中国古代关于这个内容的律学理论,叫做"三分损益法"。"三分损益法"认为,"宫"是基本音,有了基本音"宫"之后,经过几次的"三分损益",其它的四个音阶也就产生了。最迟到春秋中期,古代音乐理论"三分损益法"就已经形成了。在《国语》中,在《管子·地员篇》里,在《吕氏春秋·音律篇》中,分别记述了"三分损益法"的一些内容。《史记·律书》和《汉书·律历志》中的理论,基本上是抄录《管子》、《吕氏春秋》以及《淮南子》中的相关内容。

三分损益法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管子·地员篇》,是同关于宫、徵、商、羽、角五音的记载联系在一起的;到《吕氏春秋·音律篇》,又开始与关于黄钟、林钟等十二律长度规范的记载联系在一起。

阅读全文

与三分损益法是谁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