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饺子

创造饺子

发布时间:2021-07-26 21:40:59

Ⅰ 饺子是什么时候开始创造出来的你知道吗

饺子: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我爱吃韭菜、玉米馅饺子。小时候在一家饺子店吃过最好吃的,饺子馅是萝卜、白菜饺子很好吃,但是那是小时候吃过最好吃的,留在脑海里。




Ⅱ 如何做饺子的步骤

饺子怎么做好吃

1、包素馅饺子的时候要注意,如果是胡萝卜馅儿的饺子,一定要把胡萝卜擦丝,而且用油在锅子里炒一会儿。如果是香菇馅儿的饺子,一定要用水焯掉香菇的水分。如果是韭菜馅儿的饺子,火候要小。

2、包肉馅饺子的时候要注意,加肉馅搅拌时,一定要把调味料放到肉里头,撒上适量的包子饺子料的或者是五香粉,如果没有鲍鱼汁之类的调味料,可以加点酱油。在搅拌肉馅的过程中,最好顺着一个方向搅,这样肉馅才不会松散。

饺子的由来

饺子原名“娇耳”,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后来才逐渐演变成为我们吃的饺子。饺子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年的历史了,是中华传统美食。

吃饺子蘸酱油还是醋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口味,有的人就喜欢吃饺子蘸酱油,认为酱油可以为饺子增鲜,有的人则喜欢蘸醋,认为醋可以去腥解腻。各有各的讲究,不用拘泥于蘸酱油还是醋,只要自己喜欢就好。

饺子蘸料怎么调好吃

不同地区的饺子蘸料调制方法都不同,南方人喜欢蘸酱油,北方人喜欢蘸醋。四川人喜欢在蘸碟里放点儿辣椒。这都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变化的,我们调制饺子蘸料的时候不用拘泥于怎么才是最正宗的吃法,只要适合自己的口味就好。

饺子有哪些馅的

按照馅料分,饺子大概可以分为肉饺子、素饺子等等。制作饺子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调制馅料,如果喜爱吃肉,可以制作纯肉饺子,鲜肉馅的饺子别有一番风味;如果爱吃素,可以制作纯素馅的饺子,例如韭菜鸡蛋、茴香鸡蛋等等,但是其实大部分的饺子是有荤有素的,比如梅菜肉馅饺子、猪肉白菜馅饺子。

吃饺子会胖吗

其实在吃饺子的时候注意不要过饱,加强运动,不暴饮暴食就不会发胖。但是因为在减肥期间,含脂肪多的猪肉和含淀粉多的面食是减肥的大忌,所以在此期间还是少吃饺子的好。吃饺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多吃啊。

饺子的营养价值

每天都吃饺子是对身体没有坏处的,但是前提是饺子的馅料是荤素搭配的,如果每天都吃一种馅料的饺子可能就会对身体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而且吃荤素搭配的饺子可以一次性地进行谷物、蔬菜、肉类的摄入,可以保证身体的营养均衡。但是如果每天都吃鲜肉饺子并且不补充其他食物,很显然,人就会缺少蔬菜的摄入。这对身体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Ⅲ 包饺子怎样由许多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这看你怎么理解了,如果单从包这个环节上来说,那有人负责和面弄馅,有人负责擀皮,有人负责包,这就可以说是许多人的劳动创造出了,那再往深了说,从馅料是怎么来的,面是怎么来的,那劳动的人就更多了

Ⅳ 请问张仲景怎么发明饺子的谢谢大家!

张仲景在长沙担任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一生为官清廉,但不满于当时东汉王朝的政治腐败和官场黑暗,愤然告老还乡。当他途经家乡白河岸边时,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
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娇耳”、“饺子”或扁食。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以后渐渐形成习俗,在冬至和大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1400多年的历史让饺子在老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饺子渐渐成为中国饮食的代言词。

Ⅳ 饺子是谁发明的

饺子是张仲景发明的。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 (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饺子,又名水饺,原名“娇耳”,是古老的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深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在许多省市也有冬至节吃饺子的习惯,南方地区也普遍有饺子这一食品。饺子是中国东汉南阳医圣张仲景发明的,它的历史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明朝末年张自烈做了很好的说明:“水饺耳,即段成式食品,汤中牢丸,或谓粉角,北方人读角为娇,因呼饺饵,伪为饺儿。”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比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Ⅵ 饺子谁发明的,原名叫什么

对于饺子的来历,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颇多。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补充一下:我国北方人有一种习俗,逢年过节,迎亲待友,总要包顿饺子吃。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拜罢年,便围坐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山南海北,无所不谈,不时引来欢声笑语,大有其乐无穷之意。水饺人人都爱吃,年饭尤数饺子香.当人们吃着这滑润适口滋味鲜美的水饼时,如果再知道一些它的来历,谁能不惊叹我们文明古国的源远流长的面食奇苑呢!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 。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我年的历史了。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等名称。唐代称饺子为汤中牢丸;元代称为时罗角儿;明末称为粉角;清朝称为扁食现在,北方和南方对饺子的称谓也不尽相同。北方人叫饺子.南方不少地区却称之为馄饨.饺子因其用馅不同,名称也五花八门,有猪肉水饺,羊肉水饺,牛肉水饺,三鲜水饺,红油水饺,高汤水饺,花素水饺,鱼肉水饺,水晶水饺等等此外,因其成熟方法不同,还在煎饺,蒸饺等,因此,大年初一吃饺子在精神和口味上都是一种很好的享受。酒的起源有几种传说:上天造酒说,猿猴造酒说,仪狄造酒说,杜康造酒说.(见页尾:酒文化的链接)考古资料对酿酒起源的佐证:谷物酿酒的两个先决条件是酿酒原料和酿酒容器。以下几个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时期的情况对酿酒的起源有一定的参考作用。(1)裴李岗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6000年)(2)河姆渡文化时期(公元前4000-500年)上述两个文化时期,均有陶器和农作物遗存,均具备酿酒的物质条件。(3)磁山文化时期磁山文化时期距今7355-7235年,有发达的农业经济。据有关专家统计:在遗址中发现的粮食堆积为100m3,折合重量5万公斤还发现了一些形制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有人认为磁山文化时期,谷物酿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4)三星堆遗址该遗址地处四川省广汉,埋藏物为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2870年之间的遗物。该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青铜酒器,其器形有杯,觚,壶等。其形状之大也为史前文物所少见。(5)山东莒县陵阴河大汶口文化墓葬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山东莒县陵阴河大汶口文化墓葬中发掘到大量的酒器。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其中有一组合酒器,包括酿造发酵所用的大陶尊,滤酒所用的漏缸,贮酒所用的陶瓮,用于煮熟物料所用的炊具陶鼎。还有各种类型的饮酒器具100多件。据考古人员分析,墓主生前可能是一职业酿酒者(王树明: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酿酒,《中国烹饪》,1987.9)。在发掘到的陶缸壁上还发现刻有一幅图,据分析是滤酒图。在龙山文化时期,酒器就更多了。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龙山文化时期酿酒是较为发达的行业。以上考古得到的资料都证实了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夏禹时代确实存在着酿酒这一行业。现代学者对酿酒起源的看法:1、酒是天然产物最近科学家发现,在漫漫宇宙中,存在着一些天体,就是由酒精所组成的。所蕴藏着的酒精,如制成啤酒,可供人类饮几亿年。这说明什么问题?正好可用来说明酒是自然界的一种天然产物。人类不是发明了酒,仅仅是发现了酒。酒里的最主要的成分是酒精,(学名是乙醇,分子式为C2H5OH),许多物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变成酒精。如葡萄糖可在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转变成酒精;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将某些物质转变成酒精。大自然完全具备产生这些条件的基础。我国晋代的江统在《酒诰》中写道: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又云杜康。有饭不尽,委馀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在这里,古人提出剩饭自然发酵成酒的观点,是符合科学道理及实际情况的。江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谷物自然发酵酿酒学说的人。总之,人类开始酿造谷物酒,并非发明创造,而是发现。方心芳先生则对此作了具体的描述:在农业出现前后,贮藏谷物的方法粗放。天然谷物受潮后会发霉和发芽,吃剩的熟谷物也会发霉,这些发霉发芽的谷粒,就是上古时期的天然曲蘖,将之浸入水中,便发酵成酒,即天然酒。人们不断接触天然曲蘖和天然酒,并逐渐接受了天然酒这种饮料,于是就发明了人工曲蘖和人工酒,久而久之,就发明了人工曲蘖和人工酒。现代科学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是:剩饭中的淀粉在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糖分,酒精,自然转变成了酒香浓郁的酒。在远古时代人们的食物中,采集的野果含糖分高,无须经过液化和糖化,最易发酵成酒。2、果酒和乳酒--第一代饮料酒人类有意识地酿酒,是从模仿大自然的杰作开始的.我国古代书籍中就有不少关于水果自然发酵成酒的记载。如宋代周密在《癸辛杂识》中曾记载山梨被人们贮藏在陶缸中后竟变成了清香扑鼻的梨酒。元代的元好问在《蒲桃酒赋》的序言中也记载道某山民因避难山中,堆积在缸中的蒲桃也变成了芳香醇美的葡萄酒 。古代史籍中还有所谓猿酒的记载,当然这种猿酒并不是猿猴有意识酿造的酒,而是猿猴采集的水果自然发酵所生成的果酒。远在旧石器时代,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水果自然是主食之一。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糖分(如葡萄糖,果糖)及其它成分,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很容易自然发酵生成香气扑鼻,美味可口的果酒,另外,动物的乳汁中含有蛋白质,乳糖,极易发酵成酒,以狩猎为生的先民们也有可能意外地从留存的乳汁中得到乳酒。在《黄帝内经》中,记载有一种醴酪,即是我国乳酒的最早记载。根据古代的传说及酿酒原理的推测,人类有意识酿造的最原始的酒类品种应是果酒和乳酒。因为果物和动物的乳汁极易发酵成酒,所需的酿造技术较为简单。3、谷物酿酒始于农耕时代还是先于农耕时代?探讨谷物酿酒的起源,有两个问题值得考虑:谷物酿酒起源于何时?我国最古老的谷物酒是属于哪类?对于后一个问题,在第五章啤酒部分介绍。谷物酿酒始于何时,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传统的酿酒起源观认为:酿酒是在农耕之后才发展起来的,这种观点早在汉代就有人提出了,汉代刘安在《淮南子》中说:清盎之美,始于耒耜。现代的许多学者也持有相同的看法,有人甚至认为是当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了剩余粮食后,才开始酿酒的。另一种观点认为谷物酿酒先于农耕时代,如在1937年,我国考古学家吴其昌先生曾提出一个很有趣的观点:我们祖先最早种稻种黍的目的,是为酿酒而非做饭。吃饭实在是从饮酒中带出来。这种观点在国外是较为流行的,但一直没有证据。时隔半个世纪,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学家索罗门·卡茨博士发表论文,又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人们最初种粮食的目的是为了酿制啤酒,人们先是发现采集而来的谷物可以酿造成酒,而后开始有意识地种植谷物,以便保证酿酒原料的供应。该观点的依据是:远古时代,人类的主食是肉类不是谷物,即然人类赖以生存的主食不是谷物,那么对人类种植谷物的解释可能也可另辟溪径。国外发现在一万多年前,远古时代的人们已经开始酿造谷物酒,而那时,人们仍然过着游牧生活。综上所述,关于谷物酿酒的起源有二种主要观点,即:先于农耕时代、后于农耕时代。新的观点的提出,对传统观点进行再探讨,对酒的起源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极有意义的。

Ⅶ 1800多年的中国饺子,是如何创造世界吉尼斯纪录的

中国饺子历史确实有1800多年的历史,但创造吉尼斯纪录的是西安永兴坊德发长饺子店,以318种饺子花样成为了纪录。也就是说,并不是饺子本身产生了吉尼斯纪录,而是这三百多种款色的饺子成功创造了吉尼斯纪录;当我们还以为饺子就是简答的一包成型,别人就已经创造了足够318款不同状态的饺子,甚至还成为了西安的特色景点。

坊德发长饺子店的饺子创新,通过318种模样创造了吉尼斯纪录。

Ⅷ 英语中的饺子单词怎么来的 外国人不吃饺子啊 怎么创造的单词呢

mpling指的是意大利饺子,意大利也是美食之邦,意大利美食在西方世界很出名。
在中国水饺传入西方之前西方人就已经知道意大利饺子了,由于中国的饺子很像意大利饺子,所以也叫mpling。
这并不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词,这是一种比较老的表达方法而已。现在随着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西方人习惯说jiaozi,或者tofu(bean
curd同样也是比较老的说法)之类的了。

Ⅸ 谁发明了饺子,又是谁创造了面包

饺子: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以后渐渐形成习俗,逢年过节没有饺子吃是万万不行的。1400多年的历史让饺子在老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饺子渐渐成为中国饮食的代言词。

面包:面包究竟于何时才被人类当做主食,至今答案仍未知,但必定是人类发明使用火源之后。有了火,才能将面糊烤成面饼。距今六千年前,尼罗河流域盛产小麦,古埃及人已开始将小麦磨成粉,加入水、马铃薯及盐拌在一起,摆在温热的地方,利用空气中的野生酵母让面团自然发酵后,再拌入小麦粉揉成面团,放在烧烤的石头上烤成面饼。古埃及人只知道方法,却不懂得其原理,因此一直认为这是神在暗中帮忙,而认定面包是「神的赠礼」。直到十七世纪,人们才发现,面包会发酵,全是酵母菌的功劳。相较于我们中国,虽然早在神农氏教民耕种五谷、尝百草(其中包括小麦),加上有燧氏教人钻木取火,开始进入熟食纪元,但先民食用小麦的方法,则已不可考。但是,现今中国北方的锅饼、烧饼,则是古代烧烤面饼最具体延伸的证据。

Ⅹ 水饺是怎样有许多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饺子多以冷水和面粉为剂,将面和水和在一起,揉成大的粗面团,盖上拯干的湿纱布或毛巾,放置(饧)一小时左右。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明朝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河南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

刀切或手摘成若干个小面团,先后揉搓成直径约3公分左右的圆长条,刀切或手摘成一个个小面剂子,将这些小面剂子用小擀面杖擀成中间略厚周边较薄的饺子皮,包裹馅心,捏成月牙形或角形,先将冷水烧开,包成后下锅并用漏勺或者汤勺(反过来凸面朝上)顺着锅沿逆时针或顺时针划圆弧状以防饺子粘连,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如为肉馅可在沸腾时添少许冷水再烧,反复两三次)。

饺皮也可用烫面、油酥面或米粉制作;馅心可荤可素、可甜可咸;成熟方法也可用蒸、烙、煎、炸等、荤馅有三鲜、虾仁、蟹黄、海参、鱼肉、鸡肉、猪肉、牛肉、羊肉等,素馅双分为什锦素馅、普通素馅之类。

(10)创造饺子扩展阅读

饺子的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饺子的制作原料营养素种类齐全,蒸煮法保证营养较少流失,并且符合中国色香味饮食文化的内涵。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饺”这个字的首次出现是在明末的《正字通》书中。现在这种形状的饺子,是在清朝以后才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的。建立清朝的满族似乎特别偏爱吃饺子。中国东北地区、中亚以及俄罗斯的游牧民族很久以前就将面粉皮包肉的料理作为日常饭菜食用。满族17世纪统治整个中国,建立清朝后,饺子也随之以北方为中心迅速在中国普通家庭传播起来。

中国的北方以及东北地区是朝鲜族或与朝鲜族接近的满族(女真族)等通古斯裔各民族居住的地区。韩国的祖先在很久以前曾居住在中国北方及东北地区一带。有观点认为,卫氏朝鲜(公元前195年前后至公元前108年)是由曾居住于中国北方的燕国的逃亡者建立的。

从后汉到唐代,一个被称为高句丽的国家一直统治着中国东北地区至朝鲜半岛北部的广大地区。之后,通古斯裔的各民族先后建立和统治了渤海、金国和后金国等。有段时期,通古斯裔民族甚至将统治范围扩大至中原地区。他们很可能也吃类似于饺子的食物。认为韩国人的祖先发明了饺子的根据,或许就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的。

阅读全文

与创造饺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