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班发明刨子的故事
鲁班是个木匠,整天和木头打交道。他的技术很高,特别善于用斧头,能几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样子。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鲁班却办不到,特别是碰到木纹粗和疤节多的木料时,就更难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鲁班白天琢磨,夜里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头,磨得很快,砍起来比以前是好多了,可还是不理想。
于是,鲁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头,上面盖了块铁片,只让斧头露出一条窄刃。这回,鲁班不砍了。他用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来薄薄一层木片。推了十几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过去用斧子砍可强多了。
可这东西拿在手里推时既卡手又使不上劲。鲁班又做了一个木座,把它装在里面。刨子,就这样诞生了。
2、鲁班发明墨斗的故事
鲁班创造了木匠划线用的墨斗,那是他看到母亲裁衣服时,用一个粉袋划,受到启发的结果。
墨斗刚做好时,鲁班每次弹线,都得请母亲帮忙,捏住墨线的一头。有时,母亲正在做衣服或煮饭,也不得不放下,赶来帮忙。
有一天,鲁班母亲对他说:“你做个小勺子,不就可以代替我捏着墨线了吗?”鲁班一听,对呀!他很快做成了一个。从此,一个人就可以弹墨线了。直到现在,木工师傅们还把这个小勾子叫“班母”。
3、瓦特发明蒸汽机
瓦特小时候在祖母家,他喜欢待在厨房里看祖母做饭。
有一天,祖母在灶上放了一壶水,后来水开了,壶盖啪啪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瓦特盯着水壶看了好一会儿,感到很神奇,于是满怀好奇地问祖母这是什么缘故。
祖母回答说:"水开了,就这样。”瓦特继续追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在推动它呢?"
但是祖母太忙了,没有时间搭理他,便不耐烦地说:"不知道,小孩子不要问这些。"瓦特很难过,他在祖母这里没有找到答案,就只能靠自己来找答案了。
连着好几天,瓦特就蹲在灶边上观察。瓦特观察得很仔细,他发现:一开始壶盖很安静,过一会儿,等水开了,就会发出哗哗的声音。很快,壶里的水蒸汽就会冒出来,壶盖被推动起来,就开始跳动了。蒸汽越是往上冒,壶盖越是跳动不止。
瓦特高兴坏了,他不厌其烦地把壶盖揭开又盖上,盖上又揭开,反反复复地检查。他甚至还拿来了杯子,把杯子放在水蒸气的上面。
经过多次试验,瓦特终于弄明白了,正是水蒸汽在推动着壶盖跳动。经过水蒸气的启发,后来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4、埃尔.迪克森发明创可贴
埃尔迪克森是强生公司的一名职员,刚刚同太太约瑟芬奈特完婚。夫妻二人十分恩爱,迪克森太太很喜欢为心爱的丈夫准备吃的,却又笨手笨脚,时常伤到自己。而伤口用绷带包裹好以后,又无法很好的固定,稍不留意就会让绷带自行脱落。
爱情的力量让埃尔迪克森灵光一现:他开始试着在每条绷带的中间都贴上了纱布。这样,当他太太再次受伤时,她就可以用这种绷带快速包扎伤口,不会轻易脱落,只需不到三十秒便可以将伤口快速处理好。
5、椅子的发明
传说在古代汉朝,兰阳城一对恩爱夫妻,丈夫深夜读书,爱人总是悄悄在身后抱他,他习惯于这样温暖,发明了椅子!
而据文籍记载,我国古代椅子出现在汉灵帝时期(168-189年),初名为胡床或马扎胡床,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使用较广,有钱、有势人家不仅居室必备,就是出行时,还要由侍从扛着胡床跟随左右以备临时休息之用。
『贰』 人类发明创造的故事名称有哪些
1、鲁班发明刨子的故事
鲁班是个木匠,整天和木头打交道。他的技术很高,特别善于用斧头,能几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样子。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鲁班却办不到,特别是碰到木纹粗和疤节多的木料时,就更难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鲁班白天琢磨,夜里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头,磨得很快,砍起来比以前是好多了,可还是不理想。
于是,鲁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头,上面盖了块铁片,只让斧头露出一条窄刃。这回,鲁班不砍了。他用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来薄薄一层木片。推了十几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过去用斧子砍可强多了。
2、鲁班发明墨斗的故事
鲁班创造了木匠划线用的墨斗,那是他看到母亲裁衣服时,用一个粉袋划,受到启发的结果。
墨斗刚做好时,鲁班每次弹线,都得请母亲帮忙,捏住墨线的一头。有时,母亲正在做衣服或煮饭,也不得不放下,赶来帮忙。
有一天,鲁班母亲对他说:“你做个小勺子,不就可以代替我捏着墨线了吗?”鲁班一听,对呀。他很快做成了一个。从此,一个人就可以弹墨线了。直到现在,木工师傅们还把这个小勾子叫“班母”。
3、瓦特发明蒸汽机
瓦特小时候在祖母家。他喜欢呆在厨房里看祖母做饭。
有一天,祖母在灶上放了一壶水,后来水开了,壶盖啪啪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瓦特盯着水壶看了好一会儿,感到很神奇,于是满怀好奇地问祖母这是什么缘故。
祖母回答说:"水开了,就这样。”瓦特继续追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在推动它呢?"
但是祖母太忙了,没有时间搭理他,便不耐烦地说:"不知道。小孩子不要问这些。"瓦特很难过,他在祖母这里没有找到答案,就只能靠自己来找答案了。
4、迪克森发明创可贴
埃尔.迪克森是强生公司的一名职员,刚刚同太太约瑟芬.奈特完婚。夫妻二人十分恩爱,迪克森太太很喜欢为心爱的丈夫准备吃的,却又笨手笨脚,时常伤到自己。而伤口用绷带包裹好以后,又无法很好的固定,稍不留意就会让绷带自行脱落。
爱情的力量让埃尔.迪克森灵光一现:他开始试着在每条绷带的中间都贴上了纱布。这样,当他太太再次受伤时,她就可以用这种绷带快速包扎伤口,不会轻易脱落,只需不到三十秒便可以将伤口快速处理好。
5、椅子的发明
传说在古代汉朝,兰阳城一对恩爱夫妻,丈夫深夜读书,爱人总是悄悄在身后抱他,他习惯于这样温暖,发明了椅子。
而据文籍记载,我国古代椅子出现在汉灵帝时期(168-189年),初名为胡床或马扎胡床,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使用较广,有钱、有势人家不仅居室必备,就是出行时,还要由侍从扛着胡床跟随左右以备临时休息之用。
『叁』 关于人类发明创造的故事名称有哪些
1、鲁班发明刨子的故事
鲁班是个木匠,整天和木头打交道。他的技术很高,特别善于用斧头,能几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样子。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鲁班却办不到,特别是碰到木纹粗和疤节多的木料时,就更难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鲁班白天琢磨,夜里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头,磨得很快,砍起来比以前是好多了,可还是不理想。
于是,鲁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头,上面盖了块铁片,只让斧头露出一条窄刃。这回,鲁班不砍了。他用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来薄薄一层木片。推了十几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过去用斧子砍可强多了。
可这东西拿在手里推时既卡手又使不上劲。鲁班又做了一个木座,把它装在里面。刨子,就这样诞生了。
2、鲁班发明墨斗的故事
鲁班创造了木匠划线用的墨斗,那是他看到母亲裁衣服时,用一个粉袋划,受到启发的结果。
墨斗刚做好时,鲁班每次弹线,都得请母亲帮忙,捏住墨线的一头。有时,母亲正在做衣服或煮饭,也不得不放下,赶来帮忙。
有一天,鲁班母亲对他说:“你做个小勺子,不就可以代替我捏着墨线了吗?”鲁班一听,对呀!他很快做成了一个。从此,一个人就可以弹墨线了。直到现在,木工师傅们还把这个小勾子叫“班母”。
3、瓦特发明蒸汽机
瓦特小时候在祖母家。他喜欢待在厨房里看祖母做饭。
有一天,祖母在灶上放了一壶水,后来水开了,壶盖啪啪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瓦特盯着水壶看了好一会儿,感到很神奇,于是满怀好奇地问祖母这是什么缘故。
祖母回答说:"水开了,就这样。”瓦特继续追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在推动它呢?"
但是祖母太忙了,没有时间搭理他,便不耐烦地说:"不知道。小孩子不要问这些。"瓦特很难过,他在祖母这里没有找到答案,就只能靠自己来找答案了。
连着好几天,瓦特就蹲在灶边上观察。瓦特观察得很仔细,他发现:一开始壶盖很安静,过一会儿,等水开了,就会发出哗哗的声音。很快,壶里的水蒸汽就会冒出来,壶盖被推动起来,就开始跳动了。蒸汽越是往上冒,壶盖越是跳动不止。
瓦特高兴坏了,他不厌其烦地把壶盖揭开又盖上,盖上又揭开,反反复复地检查。他甚至还拿来了杯子,把杯子放在水蒸气的上面。
经过多次试验,瓦特终于弄明白了,正是水蒸汽在推动着壶盖跳动。经过水蒸气的启发,后来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4、埃尔.迪克森发明创可贴
埃尔.迪克森是强生公司的一名职员,刚刚同太太约瑟芬.奈特完婚。夫妻二人十分恩爱,迪克森太太很喜欢为心爱的丈夫准备吃的,却又笨手笨脚,时常伤到自己。而伤口用绷带包裹好以后,又无法很好的固定,稍不留意就会让绷带自行脱落。
爱情的力量让埃尔.迪克森灵光一现:他开始试着在每条绷带的中间都贴上了纱布。这样,当他太太再次受伤时,她就可以用这种绷带快速包扎伤口,不会轻易脱落,只需不到三十秒便可以将伤口快速处理好。
5、椅子的发明
传说在古代汉朝,兰阳城一对恩爱夫妻,丈夫深夜读书,爱人总是悄悄在身后抱他,他习惯于这样温暖,发明了椅子!
而据文籍记载,我国古代椅子出现在汉灵帝时期(168-189年),初名为胡床或马扎胡床,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使用较广,有钱、有势人家不仅居室必备,就是出行时,还要由侍从扛着胡床跟随左右以备临时休息之用。
『肆』 有哪些科学发明小故事简单的写下来
高跟鞋
15世纪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经常要出门做生意,又担心妻子会外出风流.一个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后跟沾了许多泥,因而步履艰难.商人由此受到启发,因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认为妻子穿上高跟鞋将无法在跳板上行走,这样就可以把她困在家里.
岂料,他的妻子穿上这双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佣人陪伴,上船下船,到处游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讲求时髦的女士争相效仿,高跟鞋便很快地盛行起来了.
雨 衣
1747年,法国工程师弗朗索瓦·弗雷诺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雨衣.
他利用从橡胶木上获得的胶乳,把布鞋和外套放在这种胶乳溶液中进行浸涂处理后,就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
在苏格兰橡胶厂的麦金托什因生活窘迫,无力购买雨具,每逢雨天,只能冒雨上下班.一天,他不小心将橡胶汁沾满衣裤,怎么也擦不掉,只好穿着这射脏衣服回家.室外阴雨绵绵,麦金托什回到家却惊喜地发现,穿在里面的衣服一点没有湿,他索性将橡胶汁涂满全身衣服.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胶布雨衣.
剃须刀
1828年谢菲尔德制成一边有保护的刀片,这是安全刀片的前身.
1895年,美国一位推销员吉列偶遇发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赚大钱,想发明一种从从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东西.
一天,吉列刮胡子,发现剃刀的刀片正适合这种构想.他设计出种安全剃刀夹持柄,但找不到能制成薄刀片的厂家.到1901年,他遇见机械师卡森,才解决了技术问题,使锄形刀架与双刃可换刀片合成一体,并申请了专利.
早在1900年,电动剃须刀已在美国获得专利,但第一种适于商业制造的电动剃须刀是由美国退役陆军上校希克设计,并于1928年获得专利的.
镜 子
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镜”.14世纪初,威尼斯人用锡箔和水银涂在玻璃背面制镜,照起来很清楚.15世纪纽伦堡制成凸透镜,是制玻璃时在内部涂上一层汞剂而成.
现代镜子是用1835年德国化学家利比格发明的方法制造的.把硝酸银和还原剂混合,使硝酸银析出银,附在玻璃上.
拉 链
拉链是1891年由美国芝加哥机械师贾德森最先发明的.
贾德森为了解除每天系鞋带的麻烦,就发明一种可以代替鞋带的拉链.这种拉链是由一排钩子和一排扣眼构成,用一个铁制的滑片由下往上拉,便可使钩子与扣眼一个依次扣紧.贾德森把样品送到1893年的哥伦比亚博览会上展出,得到好评,并因此取得了专利.
如今,拉链的品种不断增多,其应用不只限于日用品,而且已进入科研、医疗、军事等领域,被某些人誉为20世纪科技界的10大文明之一.
冰 箱
第一台人工制冷压缩杨是由哈里森在1851年发明的,哈里森是澳大利亚《基朗广告报》的老板,在一次用乙醚清洗铅字时,他发现乙醚涂在金属上有强烈的冷却作用.
乙醚是一种沸点低的液体,它很容易发生蒸发吸热现象.哈里森经过研究研制出了使用乙醚和压力泵的冷冻机,并把它应用在澳大利亚维多利的一家酿酒厂,供酿酒时制冷降温用.
第一台用电动机带动压缩机工作的冰箱是由瑞典工程师布莱顿和孟德斯于1923年发明的.后来一家美国公司买去了他们的专利,于1925年生产出第一批家用冰箱.
“发明大王”爱迪生
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因此而惊奇.可是你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和欣喜若狂吗?人类因此而记住了它们的发明者——爱迪生.
『伍』 有关“创造力”的小故事有哪些
创造力小故事
1.“毛毛虫实验”(摈弃墨守成规)
法国著名科学家法伯发现了一种很有趣的虫子,这种虫子都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它们外出觅食或者玩耍,都会跟随在另一只同类的后面,而从来不敢另寻出路。法伯做了一个实验,他花费了很长时间捉了许多这种虫子,然后把它们一只只首尾相连放在一个花盆周围,在离花盆不远处放置了一些这种虫子很爱吃的食物。一个小时之后,法伯前去观察,发现虫子一只只不知疲倦地围绕着花盆转圈。一天之后,法伯再去观察,发现虫子们仍然在一只紧跟一只地围绕着花盆疲于奔命。七天之后,法伯去看,发现所有的虫子已经一只只首尾相连地累死在了花盆周围。
后来,法伯在他的实验笔记中写道:这些虫子死不足惜,但如果它们中的一只能够越出雷池半步,换一种方式,就能找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命运也会迥然不同,最起码不会饿死在离食物不远的地方。
其实,该换一种思维方式生存的不仅仅是虫子,还有比他们高级得多的人类。
一个非常著名的公司要招聘一名业务经理,丰厚的薪水和各项福利待遇吸引了数百名求职者前来应聘,经过一番初试和复试,剩下了10名求职者。主考官对这10名求职者说:“你们回去好好准备一下,一个星期之后,本公司的总裁将亲自面试你们。”一个星期之后,10名做了准备的求职者如约而至。结果,一个其貌不扬的求职者被留用下来,总裁问这名求职者:“知道你为什么会被留用吗?”这名求职者老实地回答:“不清楚。”总裁说:“其实,你不是这10名求职者中最优秀的。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时髦的服装、烟熟的面试技巧,但都不像你所做的准备这样务实。你用了一种超常规的方式,对本公司产品的市场情况及别家公司同类产品的情况做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并提交了一份市场调查报告。你没被本公司聘用之前,就做了这么多工作,不用你又用谁呢?”
点评:世上的事情有时就这么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如果你墨守成规,等待你的只有失败;相反,如果你稍微动一下脑筋,对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一番创新,就能获得成功。比如,那种具有“跟随者”习性的虫子为什么就木能动动脑筋,对自己固有的习性进行一下创新——不跟在别人身后漫无目的地奔跑,而像那个其貌不扬的求职者一样换一种思维方式呢?当然,让虫子摈弃自己固有的习性难免苛求,虫子毕竟是虫子。但是,人呢?
2.将脑袋打开1毫米
美国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每年的营销额蒸蒸日上。记录显示,前10年,每年的营业额增长率为10%-20%。这令董事会兴奋万分。
不过进入第11年、第12年、第13年时,营销额则停滞下来,但每月大体维持在同样的数字,董事会对此3年的业绩表现感到强烈不满,便召开经理级以上的高层会议,商讨对策。
会议中,有名年轻的经理站了起来,对总裁说:“我有一张纸条,纸条里有个建议,若您要采用我的建议,必须另付我5万美元。”
总裁听了很生气地说:“我每个月都支付给你薪水,另有分红、奖金,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对策,你还另外要求5万美元,是不是太过分?”“总裁先生,请别误会,您支付我的薪水,让我平时卖力为公司工作,但这是一个重大而又有价值的建议,您应该支付我额外的奖金。若我的建议行不通,您可以将它丢弃,l分钱也不必支付。但是,您损失的必定不止5万美元。”年轻的经理说。“好,我就看看它为何值这么多钱?”总裁接过那张纸条,阅毕,马上签了一张5万美元的支票给那个年轻的经理。那张纸条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现在的牙膏开口直径扩大1毫米。”
总裁马上下令更换新的包装,试想,每天早晚,消费者多用直径扩大了1毫米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多出多少倍呢?这个决定,使该公司第14个年头的营业额增加了32%。
点评:一个小小的改变,往往会引起意料不到的变化。当你习惯于旧有的思维模式而走不出一条新路时,何不将你的脑袋打开1毫米?!(摘自:《中国青年报》,2004年4月4日,第3版)
3.打破规则故事三则
第一则:公元前333年冬天,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领军队到达亚洲城市戈尔迪乌姆以抢占冬季营地。在那里,他听到了有关这个城市的著名传说——“戈尔迪之结”(希腊神话中弗利基亚国王戈尔迪所打)。按神谕,谁解开了这个异常复杂的结,谁就将成为亚细亚之王。这个故事引起了亚历山大的兴趣,他命人把他带到戈尔迪之结前,试图解开它。但他研究了一会儿,仍找不到绳子的两端,陷入了困境。他问自己:“我怎样才能解开这个结呢广突然,他想出了一个主意:“我要自己来制定解开这个结的规则。”于是他拔出剑,把这个结一劈两半。亚洲注定是属于他的了。
第二则:19世纪70年代,当时著名的打字机制造商肖尔斯公司听到很多用户的抱怨:打字员打字速度太快的话,按键就会撞在一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管理层让工程师们找出一种防止这种现象发生的办法。工程师们讨论了一会儿之后,其中一个人说:“如果我们让打字员的速度慢下来,会怎么样?按键就不会挤撞得那么厉害了。”于是就有了低效的键盘排列组合。例如,字母“O ”和“I”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分别排在第3和第6位,但工程师们却把它们放在键盘上由灵活性较弱的手指敲击的位置。这种“低效逻辑”在键盘设计上普遍使用,这个不同凡响的创意解决了键盘上的撞击问题。自从这个解决方案诞生起,打字机的技术发展水平和文字处理技术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第三则:一群俄罗斯移民有在每年的12月30日下午庆祝新年前夜的传统。《洛杉矾时报》的一名记者听说后,认为这其中一定有原因,就去采访他们。
“你们为什么比别人早36个小时庆祝新年?”她问道。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回答说:“40年前,我们还在苏联的时候,生活十分贫穷,我们发现在12月30日清一个乐队要便宜得多。这就是这种传统的由来。”令人奇怪的是,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如今已经富裕起来,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支付新年前夜铺张的娱乐活动,但他们仍然在前一天下午庆祝新年。在所有我们的生活中几乎都存在类似这种“响了一个陈旧过时的原因而提前庆祝新年”的心态。
4.垃圾筒的故事(寻找跳板)
几年前,荷兰的一座城市出现了乱扔垃圾的问题,原本干净整洁的地方变得有碍观瞻,因为人们不再使用垃圾箱了。大街上到处都是随地乱扔的烟头。啤酒瓶、巧克力糖纸、报纸等各种废弃物。
卫生部门显然对此很关心,他们开始寻找清洁城市的办法。一种办法是把随地乱扔废弃物的罚款从25荷兰盾(荷兰货币单位)提高到50荷兰盾。他们尝试了这个办法,但收效甚微。另一个方案是增加在这一地区街头巡逻的督察员,这也可以算是另一种“惩罚随地乱扔”的办法。同样,它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后来,有人提出了下面这个问题:
假如人们在把垃圾倒进垃圾桶的时候,垃圾桶能付钱给他们,会怎么样?我们可以给每一个垃圾桶装一个电子感应装置和一个硬币返还系统。每当有人把垃圾倒进垃圾桶,它就会付给他10荷兰盾。
这种想法至少是对人们的大脑猛敲了一下。“假如……会怎么样”这个问题把“惩罚随地乱扔”变成了“奖励遵纪守法”。不过,这个想法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缺陷,因为如果真的实施这种想法,这座城市就要破产了——欧洲会有一半的人到那里去倒垃圾。
幸运的是,倾听这个想法的人并没有以是否切实可行来衡量它,而是把它作为跳板,进而问自己:“还有其他什么办法可以对那哪些把垃圾倒入垃圾桶的人进行奖励呢?”这个问题使他们找到了下面这个解决方案。卫生部研制了一种电子垃圾桶,它的上部装有一个感应装置,当探测到有垃圾倒入时,就会激活录音机,同时播放其中的一段笑话。换句话说,这是一种会讲笑话的垃圾桶!不同的垃圾桶讲不同的笑话(有的讲低俗的双关语,有的讲冗长无聊的滑稽故事,还有的讲简短的俏皮话),此举很快就有了成效。笑话每两周就更换一次,人们都特意地把垃圾倒入垃圾桶,于是城市又恢复了原有的整洁。
5.突破思维框框故事三则
十六岁的少年
1972年美国民主党提名麦高文出马和尼克松竞选总统。后来,麦高文决定换掉他的副总统竞选搭档。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看到了这个毕生的机会,他以五美分一个的价格买下了5000个已经成为废物的“麦高文——伊哥领”竞选名牌和汽车贴纸。随后他再以每个25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纪念物。
虽然这个少年一次性的财富并没有带来产业界的革命或突破,但关键的是他发掘了旁人无法察觉的机会。这个少年是谁?他不是别人,正是当今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便利贴的发现
便利贴的发现十分的偶然。本来科学家是要研究一种黏性很强的胶,却发现得到的是黏性较弱的弱胶。正当大家感到沮丧的时候, 3M公司的一个人从这个实验中发现了它真正的价值。
于是,这就变成了一个可以赚取几十亿美元的商机。
清洁工的建议
美国圣地亚哥的克特立旅馆是一座重要建筑的诞生地。当时旅馆的管理人员觉得原来的电梯太小,必须扩建。于是,找了很多工程师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设计的方案是从地下室到顶楼,一路挖一个大洞,就可以建一个新电梯了。
他们的谈论被一个清洁工听到了,清洁工问他们要干什么,于是这些人解释了方案。清洁工听后说:可这样会搞得很脏、很乱呀,而且如果停业的话很多人会失去工作。
一个工程师听了清洁工的话,于是挑战性地问:“你有更好的主意吗?
清洁工想了想说:“为什么不在旅馆的外面修电梯呢?”于是,克特立旅馆成了现在已被广为采用的室外电梯的发源地。
就算不是专家,也会有很棒的点子。
愿你喜欢
『陆』 有什么发明的小故事
波义耳——怀疑派化学家
波义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个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个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时波义耳并不特别聪明,说话还有点口吃,不大喜欢热闹的游戏,但却十分好学,喜欢静静地读书思考。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学欧洲。在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本书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来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就是模仿这本书写的。
由于战乱、父亲去世、家道衰落,1644年他回国随姐姐居住在伦敦。在那里开始学医学和农业。学习中接触了很多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很快成为一位训练有素的化学实验家,同时也成为一位有创造能力的理论家。在这期间,他同许多学者一起组织一个科学学会,进行每周一次的讨论会,主要讨论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在实验室中遇到的问题。波义耳称这个组织为“无形大学”。这个学会就是著名的以促进自然科学发展为宗旨的“皇家学会”的前身。波义耳是该学会的重要成员。由于学会的分会设在牛津,波义耳于1654年迁居牛津,在牛津,他建立了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并聘用了一些很有才华的学者作为助手,领导他们进行各种科学研究。他的许多科研成果是在这里取得的。那本划时代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是在这里完成的。这本书以对话的体裁,写四位哲学家在一起争论问题,他们分别为怀疑派化学家、逍遥派化学家、医药化学家和哲学家。逍遥派化学家代表亚里土多德的“四元素说”观点,医药化学家代表“三元素说”观点,哲学家在争论中保持中立。在这里,怀疑派化学家毫不畏惧地向历史上权威的各种传统学说提出挑战,以明快和有力的论述批驳了许多旧观念,提出新见解。该书曾广泛流传于欧洲大陆。
波义耳十分重视实验研究。他认为只有实验和观察才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他总是通过严密的和科学的实验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在物理学方面,他对光的颜色、真空和空气的弹性等进行研究,总结了波义耳气体定律;在化学方面,他对酸、碱和指示剂的研究,对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的探讨,都颇有成效。他是第一位把各种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剂的化学家。石蕊试液、石蕊试纸都是他发明的。他还是第一个为酸、碱下了明确定义的化学家,并把物质分为酸、碱、盐三类。他创造了很多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如利用铜盐溶液是蓝色的,加入氨水溶液变成深蓝色(铜离子与足量氨水形成铜氨络离子)来检验铜盐;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来检验银盐和盐酸。波义耳的这些发明富有长久的生命力,以至我们今天还经常使用这些最古老的方法。波义耳还在物质成分和纯度的测定、物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实验。在1685年发表的《矿泉水的实验研究史的简单回顾》中描述了一套鉴定物质的方法,成为定性分析的先驱。
1668年,由于姐夫去世,他又迁居伦敦和姐姐住在一起,并在家的后院建立实验室,继续进行他的实验工作。晚年波义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磷的研究上。1670年,波义耳因劳累而中风,之后的健康状况时好时坏,当无法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时,他致力于整理他多年从实践和推理中获得的知识。只要身体稍感轻快,就去实验室做他的实验或撰写论文,并以此为乐趣。1680年,他曾被推选为皇家学会的会长,但他谢绝接受这一荣誉。他虽出身贵族,但他一生醉心的却是在科学研究中工作和生活,他从未结婚,用毕生精力从事对自然科学的探索。1691年12月30日,这位曾为17世纪的化学科学奠定基础的科学家在伦敦逝世。恩格斯曾对他作出最崇高的评价:“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希望能够采纳 O(∩_∩)O
『柒』 你还知道哪些发明小故事请选一个写下来
15世纪的汪
『捌』 有哪些古代发明小故事
古代发明小故事 石磨与云梯
鲁班一年到头,四处奔波,给别人干活。 这一天,他忙了一上午,坐下来休息。旁边,有一家人正准备做饭,可是没有面粉了。他们拿来一些麦子,放在石臼里,用沉重的石杵去捣。捣麦的人累得满头大汗,才捣碎了很少一点。因为麦粒是椭圆形的,用劲小了,砸不碎;劲大了,又把麦粒砸跑了,真是急死人了。当时,人们都是用的这种办法。鲁班决心改革它,为人们解决困难。 又一天,“鲁班来到另一个地方干活,恰巧看到一个老太太正在捣麦子。老太太年岁大了,举不起石杵了。她扶着石杵,在石臼里研着麦粒。鲁班走过去一看,石臼里的麦粒有不少已经磨成了粉。鲁班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回到家里,鲁班叫他的妻子云氏找来两块石料。他把石料凿成两个大圆盘,又在每个圆盘的一面凿出一道道槽。其中的一个圆盘,他还安上了木把。邻居们都很奇怪,鲁班做的是什么呢?大家都围过来看。只见鲁班把两个圆盘摞在一起,凿槽的两面相合,有木把的放在上面,中心还装了个轴。他在圆盘中间放上麦粒,然后转动上面的石盘,麦粒很快就磨成了面粉。大家高兴极了,鲁班真是为人们立了一大功啊「 这就是两千多年来,在我国农村曾经广泛使用过的石磨。
鲁班不仅是能为人民制造各种生活用具的能工巧匠。而且是一个杰出的机械发明家。
鲁班生活的年代,正值诸侯争霸,战争连年不休。那时,每个城市都修有很高很厚的城墙。守城的将士们关上城门,站在城墙上守卫着。而攻城者呢,手中的武器不过是弓箭、长矛之类,很难将城攻下。常常是把城围了多日,干着急攻不下来。
鲁国国王命令鲁班制造攻城的器械。鲁班想来想去,想起了自己盖房子时用过的短梯。踏着短梯,能登上房顶,造一个长梯,不就可以爬上高高的城墙了吗?如果在梯子上还能射箭,不就可以打退守城的人了吗?于是,鲁班造出了”云梯“。这种”云梯“,能在乎地上架起来,够上高高的城墙,上面还可以站人射箭。现代消防器材中的云梯,就是从这个云梯发展演变而来的。
古代发明小故事 “班母”与“班妻”
你知道吗:弹墨线用的小钩又被称为“班母”,刨木料时顶住木头的卡口又叫做“班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鲁班的母亲和妻子也都从事生产劳动,并对鲁班有很大的帮助。据说“班母”的由来是这样的:鲁班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线的时候,原来是由他母亲拉住墨线头的。后来经过多次实验,母子俩在墨线头上拴了一个小钩,放线的时候,用小钩钩住木料的一端,就可以代替用手拉线,一个人操作就行了。从此,弹墨线不用再请母亲帮忙了。后世木工便把这个小钩取名为“班母”,以纪念这个创造。“班妻”的由来传说是因为鲁班刨木料起初是由他的妻子扶着木料,后来才改用卡口的缘故。
讲述一个小插曲,根据《玉屑》上的记述:鲁班成年累月在外给人盖房,雨淋日晒,十分辛苦。他的妻子云氏就动脑筋做了一把伞,让鲁班出门做工的时候带上,可以遮日避雨。直到今天,伞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可见,鲁班家庭还是对鲁班有很大的影响的。
古代发明小故事 牙刷的发明
刷牙是一个好的卫生习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重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牙齿疾病的国家。最早的牙刷也是中国人发明的。
据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远在公元前13世纪的殷商奴隶制社会,古人就对口腔疾病有了比较详尽的记录。但限于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把牙齿患病的原因统统归于鬼神困扰,自然也就不会想到用刷牙来防治牙齿疾病了。
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就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 《史记·仓公传》中就指出引起龋齿的原因是“食而不漱”, 《礼记》中也有“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不过,单凭漱口是不能将牙齿上的污垢、食物残渣等完全去掉的。因此,古人又想出了用手指或柳枝揩齿来清洁牙齿的办法。
在敦煌壁画中有一幅《芳度叉头圣图》的画,上面画着一个和尚,为了清洁牙齿,正蹲在地上,左手拿着漱口的水瓶,右手中指在揩他的前齿。这说明,至少在唐代,我国人民就有了揩齿这种卫生习惯。柳枝揩齿是用牙刷刷牙的先驱。到了宋代,有人主张每天至少要揩齿两次,早晚各一次。考古发现,在辽代应历九年(公元959年)的古墓中,有2排8孔的植毛牙刷。
『玖』 历史上有哪些发明创造的小故事
锯和刨
今天,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锯、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传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出来的。
就拿锯的发明来说吧。有一次,国王命令鲁班在十五天内伐出三百根梁柱,用来修一座大宫殿。于是,鲁班带着徒弟们上山了。他们起早贪黑,挥起斧头,一连砍了十天,一个个累得精疲力尽,结果只砍了一百来棵大树。
这时,砖瓦石料都已备齐,国王选定动工的黄道吉日也快到期了。如果动工时木料准备不齐,是要处死刑的。怎么办呢?晚上,鲁班躺在床上翻来复去地睡不着。他爬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上走去。抬头望望,启明星向他眨着眼睛,天快亮了。
突然,鲁班觉得手被什么东西划了一下,抬手一看,长满老茧的手划出一道口子,渗出了血珠。他仔细地在周围观察,原来是丝茅草划的。鲁班很惊奇,他摘了一片草叶,发现草叶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细齿。一转身,他又看见一只大蝗虫正张着两个大板牙,很快地吃着草叶。鲁班捉了个蝗虫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齿。看看丝茅草的叶子,再看看蝗虫的大板牙,他心里豁然开朗。
他用毛竹做了一条竹片,上面刻了很多象丝茅草叶和蝗虫板开那样的锯 齿。用它去拉树,只几下,树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树干出了一道深沟。可是,时间一长,竹片上的锯齿不是纯了,就是断了。这时,鲁班想起了铁。他跑下山去,请铁匠按照自己做的竹片,打了带锯齿的铁条,用它去拉树,真是快极了!
这铁条,就是锯的祖先。有了它,鲁班和徒弟们只用了十三天,就伐了三百根梁柱。
鲁班是个木匠,整天和木头打交道。他的技术很高,特别善于用斧头,能几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样子。“班门弄斧”这句话,就是说谁要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那是自不量力。由此可见,鲁班用斧之纯熟。
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鲁班却办不到,特别是碰到木纹粗和疤节多的木料时,就更难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鲁班白天琢磨,夜里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头,磨得很快,砍起来比以前是好多了,可还是不理想。
于是,鲁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头,上面盖了块铁片,只让斧头露出一条窄刃。这回,鲁班不砍了。他用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来薄薄一层木片。推了十几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过去用斧子砍可强多了。可这东西拿在手里推时既卡手又使不上劲。鲁班又做了一个木座,把它装在里面。刨子,就这样诞生了。
鲁班做木匠活时,常常遇到直角。虽然他手头有画直角的矩,可用起来挺费事。鲁班经过改进,做成一把“l ”形的木尺,量起直角来,可方便了!后来,人们都把它叫鲁班尺。 由于鲁班对木工工具的改进作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所以,两千多年来,木匠们都尊敬地称他是祖师。
石磨与云梯
鲁班一年到头,四处奔波,给别人干活。 这一天,他忙了一上午,坐下来休息。旁边,有一家人正准备做饭,可是没有面粉了。他们拿来一些麦子,放在石臼里,用沉重的石杵去捣。捣麦的人累得满头大汗,才捣碎了很少一点。因为麦粒是椭圆形的,用劲小了,砸不碎;劲大了,又把麦粒砸跑了,真是急死人了。当时,人们都是用的这种办法。鲁班决心改革它,为人们解决困难。 又一天,“鲁班来到另一个地方干活,恰巧看到一个老太太正在捣麦子。老太太年岁大了,举不起石杵了。她扶着石杵,在石臼里研着麦粒。鲁班走过去一看,石臼里的麦粒有不少已经磨成了粉。鲁班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回到家里,鲁班叫他的妻子云氏找来两块石料。他把石料凿成两个大圆盘,又在每个圆盘的一面凿出一道道槽。其中的一个圆盘,他还安上了木把。邻居们都很奇怪,鲁班做的是什么呢?大家都围过来看。只见鲁班把两个圆盘摞在一起,凿槽的两面相合,有木把的放在上面,中心还装了个轴。他在圆盘中间放上麦粒,然后转动上面的石盘,麦粒很快就磨成了面粉。大家高兴极了,鲁班真是为人们立了一大功啊「 这就是两千多年来,在我国农村曾经广泛使用过的石磨。
鲁班不仅是能为人民制造各种生活用具的能工巧匠。而且是一个杰出的机械发明家。
鲁班生活的年代,正值诸侯争霸,战争连年不休。那时,每个城市都修有很高很厚的城墙。守城的将士们关上城门,站在城墙上守卫着。而攻城者呢,手中的武器不过是弓箭、长矛之类,很难将城攻下。常常是把城围了多日,干着急攻不下来。
鲁国国王命令鲁班制造攻城的器械。鲁班想来想去,想起了自己盖房子时用过的短梯。踏着短梯,能登上房顶,造一个长梯,不就可以爬上高高的城墙了吗?如果在梯子上还能射箭,不就可以打退守城的人了吗?于是,鲁班造出了”云梯“。这种”云梯“,能在乎地上架起来,够上高高的城墙,上面还可以站人射箭。现代消防器材中的云梯,就是从这个云梯发展演变而来的。
『拾』 还有什么发明创造的故事
莱特兄弟和飞机的故事
美国的莱特兄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动力飞机的设计师,他们为开创现代航空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他们小时候,有天父亲出差回家,带回一件礼物:一个会飞的玩具蝴蝶。父亲轻轻地给玩具上了上劲,小东西便在空中飞舞起来,兄弟俩高兴得不得了,但是他们觉得它飞的不够远,于是仿造玩具的样子又做了几个更大一些的。这些仿制品有的能够飞越树稍,有的飞了几十米远,但兄弟俩的一个尺寸很大的仿制品却遭到了失败。但这没有让他们难过,反而激起了兄弟俩制造飞机的念头。
1900年10月,他们的第一架滑翔机试飞了,但是,试飞的结果不尽人意,飞机只能勉强升空而且很不稳定,问题出在哪儿呢?经过认真的分析才知道,原来他们所沿用的前人数据有理论上的错误。于是,他们制造了一个风洞,以便通过实验修正数据,设计飞机。
这个风洞仅仅是一个6尺长,每边12寸宽的木箱,箱子的一端,鼓风机以一定的速度向里吹气。与现代的高速风洞相比,它真是简陋至极,然而就是这个小小的辅助工具却帮了兄弟俩大忙,他们通过它得出了许多新的结论。根据它,兄弟俩设计出的第三架滑翔机获得了成功,无论是在强风还是微风的情况下,它都可以安全而平稳地飞行。
滑翔机的留空时间毕竟有限,但假如给飞机加装动力并带上足够的燃料,那么它就可以自由地飞翔、起降。于是,兄弟俩又开始了动力飞机的研制。莱特兄弟废寝忘食地工作着,不久,他们便设计出一种性能优良的发动机和高效率的螺旋桨,然后成功以把各个部件组装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动力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