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风筝是在什么时期发明的

风筝是在什么时期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1-07-26 13:20:13

❶ 风筝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说起风筝的起源,那是古远的年代以前的事情。由于受社会发展条件的限制,能流传到现在的历史痕迹并不多见。学术界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风筝起源于先秦时代。此据有《韩非子 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另据为《鸿书》记载:鲁班也曾制作过木鸢,曰:“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因墨子与鲁班同是鲁国人,据此说推断风筝鼻祖“木鸢”发源于齐鲁一带。近代持此说的还有曹雪芹,在他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中这样写道:

观夫史籍所载,风鸢之由来久矣,可征者实寡,非所详也;惟墨子作木鸢,三年而飞之说,或无疑焉。盖将用之负人载物,超险阻而飞达,越川泽而空递;所以辅舆马之不能,补舟楫之不逮者也。揆其初衷,殆欲利人,非以助暴;夫子非攻,故其法卒无所传。

第二种说法是,韩信是风筝的发明者。依据是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 卷八纸鸢》中说:俗谓之风筝,古今相传,云是韩信所作。高祖之征陈郗也,信谋从中起,故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以穿地隧入宫中也。盖昔传如此,理或然矣。

第三种说法认为风筝的发明年代在南北朝时期,即羊车儿之说。支持此说的文章引用的不少,在《资治通鉴》是这样描述的:高州剌史李迁仁、天门太守樊文皎,将援兵万余人至城一。台城与援军信命已绝。有羊车儿献策,作纸鸱系以长绳,写敕于内,放以从风,冀达众军,题云:“得鸱送援军,赏银百两。”太子自出太极殿前乘西北风纵之。贼怪之,以为厌胜,射而下之。

第四种说法是:风筝由五代时期的李邺发明的。所见文著有明代陈沂在《询刍录 风筝》中这样写道: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

第五种说法是由柴茂智先生和刘忠先生在其合著的《风筝的制作与和放飞》一书中提出来的一种新的见解。他们认为,风筝的直系祖先不是木鸢,而是测风的鸢旗。鸢旗缘于以鸟羽测风。

❷ 风筝最早是由什么时候谁发明的

风筝: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先放风筝。早在信史之前,传说中国人已会放风筝。相传版公元前四世权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还有一个故事说一名将军包围了王宫,利用风筝测量宫墙与己方军队的距离。风筝可用于送砖上屋或在风筝尾部系上鱼钩钓鱼。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上尉”,曾利用风筝拖动折叠式小艇,横渡英伦海峡;1901年再接再励,乘坐双箱形风筝飞行,使英国陆军部大感兴趣。不久,飞机取代了军用风筝,而科迪“上尉”也在1913年驾驶他的新双翼飞机时失事遇难。1970年,美国太空计划设计了各种“飞行翼”,使风筝再次成为成年人的玩意儿,例如罗格乐乐折叠飞行翼,本是专为水星号太空船仓安全着陆而设计的,后来被降落伞取代了;但这种折叠翼,结果成为今日悬挂式滑翔机的机翼。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❸ 风筝最早是用来做什么的是由谁发明的

风筝最早是基于军事需求发明出来的,有关于它的发明人有多种说法,其一是墨子,其二是张良,其三则是寻常百姓。认为风筝是墨子发明的第一种说法,它下此结论的依据是《墨子·鲁班篇》中的相关记载。这本古籍中提及鲁班师承墨子,根据墨子制作木鸢的方法加以改进,继而利用更为轻便的竹子制作出风筝。这墨子所造的木鸢就是最早的风筝,相传墨子当时花费了三年时间才将其制作出来。

由此可见,风筝的起源并没有一个定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风筝在被发明出来之后,大多时候都被用于军事。像楚汉争霸时期,韩信就曾利用风筝来测量地下通道的长度。再有就是梁武帝被侯景围困于台城时也曾利用风筝对外求救。明朝时也有士兵在作战时将炸弹绑在风筝上,然后再将风筝放至敌方阵营,借此达到杀敌目的。由此可见,在古代风筝的军事作用是较受肯定的。

❹ 风筝是哪个国家先发明出来的,在什么时候,谁发明的呢

清末,是我国传统风筝在内容、题材有较大发展的时期。北京一带,宫廷与民间的风筝发展迅速,不仅制作精良,而且品种增多,出现了造型新颖的字风筝,使风筝有了新的形式和内容,、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民观看放风筝。《北京竹枝词》真实生动地描述这一情景:“新鸯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向碧云端。”这一新内容、新形式的出现,为我国风筝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此时,各地相继出现了像仙鹤童子、雷震子、群雁、杏花天等各种不同形式和内容的风筝。潍县风筝艺人根据我国“尊龙”传统,吸收了当地木版年画、刺绣等民间艺术中有关龙的形象,对传统蜈蚣风筝加以出新,将蜈蚣头改装成龙头,扎制出了“龙头蜈蚣风筝”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人们巧妙的把龙的形象运用致串式风筝上,这一大胆的创造,充分证明了我国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由于“龙头蜈蚣”从形式到内容,符合广大群众的文化心理和审美观点,加之其精湛的扎制工艺、别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和最佳的放飞效果,被称为潍坊传统风筝一绝,受到中外风筝爱好者的好评,是潍坊传统风筝的代表作品之一。
“随着民间放风筝的普及和发展,宫廷中把放风筝当作一项娱乐来对待,各地官吏把民间涌现出来的富有。“吉祥如意”内容而制作精巧的风筝,作为进贡礼品,并把扎制、绘画的能工巧匠选送到京都,为宫廷扎制风筝。如潍县民间画家于帧培进京后被慈禧太后赏为“八品画士”,北京风筝哈(国梁)、风筝金(福忠)以及天津的风筝魏(元泰)都曾为宫廷制作过风筝。宫廷风筝的制作,不同于民间风筝,它不计工本,不惜代价,因而选料、制作、绘画等各道工序,都极为讲究;甚至连放风筝用的拐子都雕刻得非常精致美观,所制作的风筝富丽堂皇,花样百出,姿态各异,是一种高雅精致的艺术珍品。同时,各地世代制作风筝的艺人云集京城,为北京的风筝发展提高起了重要作用。艺人们除为宫廷制作风筝外,还在京城开设风筝铺,每年清明节前后,扎制风筝出售,北京琉璃厂形成了较大的风筝市场,清明节期间,风筝成为京城人们不可缺少的娱乐品。各种风筝大量上市,风筝制品在商品的交易中,给当地和外地风筝艺人提供了相互学习、互相借鉴的机会,艺人们根据北京人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和官廷的特殊环境,经过长时期的创造演变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曹雪芹、金福忠、哈国梁为代表的北京宫廷风筝流派。

❺ 古代风筝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1. 古代风筝由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

  2. 风筝既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健脑运动。

  3. 风筝的释义:

    风筝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传统玩具。

  4. 风筝的发展:

    相传“墨子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即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才成,但是只飞了一天就坏了。这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演进成今日的多线风筝。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传到了欧洲。

  5. 古代风筝的意义:

    军事方面,鲁班也曾制作过木鸢,曰:"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在中国古代,木鸢一直是战争时通讯和侦探的重要工具,并能带上火药用作战争进攻的武器。

    娱乐方面,在唐代清明时节,朝野盛行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条等风俗。儿童放纸鸢始在民间流行,唐代诗人唐采在《纸鸢赋》中记载:"代有游童,乐事末工。饰素纸以成鸟,像飞鸢之戾空;翻兮将度振沙之鹭,杳兮空光渐陆之鸿,抑之则有限,纵之则无穷,动息乎丝纶之际,行藏乎掌挥之中……"

❻ 风筝是谁发明的 在什么时候发明的

放风筝是从古至今就受到很多人喜欢的活动,在今天的各大城市的广场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放风筝的人,按传统的观念认为,放风筝最好的时节是农历二三月,以为刚经历过秋冬的肃杀之气,大地回春生气上扬,有一种“上扬”的气可以很好让风筝飞起来,而二月的风比较柔和,比较好控制风筝。

在中学课本有一篇鲁迅先生的散文《风筝》写道“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鲁迅通过回忆自己而时对放风筝的鄙夷,为自己幼时的无知,对弟弟儿童天性的扼杀行为充满了内疚和自责,同时也表达一种乡愁和对封建家长式制度的批判。
英国着名学者李约瑟在《世界科技》一书中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中明确记载:“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这充分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风筝的国家。国外多以“飞唐”、“飞龙”誉之。

风筝,是一种以线牵拉,借助风力升空的玩具,我国北方称为“纸鸢”,南方称为“鹞子”。后来不断改进,在纸鸢头上装有竹笛或琴弦,微风一吹,便发出古筝奏鸣之音,悦耳动听,由此得名为“风筝”。每到阳春三月,风筝高放,五彩缤纷,袅袅飘摇,犹如只只轻盈的蝴蝶、振翅的小鸟在空中争奇斗艳,情景十分有趣。不久前,在上海中山公园举行的首届民俗风情游艺会的中央广场上空,几十只凌云高越、各带巧思的潍坊风筝,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光彩夺目的美丽图景。的确,在气候宜人的春秋佳日,云淡风轻,人们到郊外旷野去放自己制作的各种各样的风筝,眼看它随风扶摇,高入云霄,不仅是一种赏心乐事,也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
如同许多古老的文化成果一样,风筝首先出现在中国大地的天空上,且问世年代久远。那么,风筝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其发明权应该归谁呢?这是一个众说纷坛的问题。

据考证,纸鸢的前身是木鸢,其实是古人所制造的早期飞行器。可惜这种技艺久巳失传,古籍上只有片断的记载。有人认为,最早发明风筝的是春秋战国时的鲁班。《墨子。鲁问》篇说:“今输子(即鲁班)削竹木以为鹊(象鹰一样的风筝)。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淮南子。齐俗》称:“鲁般(班)墨子,以木为鸢而飞之,三日不集”,再次肯定了这种说法。《鸿书》则更明确地记载道:春秋时期,鲁国欲攻打宋国,于是“公输般为木鸢以窥宋城”。《意林》卷三也说:“鲁班刻木鸢,飞三日不下”。《抱朴子。释滞》也道:“公输飞木之翩翱。”所谓“木”就是“木鸢”的同义词。可见,如果把木鸢作为中国最早的风筝来看的话,那么,鲁班不仅是中国木工的创始人,而且还是最早制作中国风筝的先驱者。从风筝的产生过程来看,远在古代,人类就向往着飞上天空,向往着挣脱一切羁绊的自由,因而也产生了许多充满幻想的美丽的故事,木鸢的出现正是这种幻想的产儿。从鲁班当时的特殊地位看,以他的手艺是极有可能制作出木鸢这类原始的飞行器的。
也有学者指出,“鹊”与“鸢”有别,说鲁班作“木鸢”不可信。据古文献考证,世界上第一只风筝是墨子制作的。《墨子》说:“斫本为鹞,三年而成,蜚(飞)一日而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鹞”、“鸢”方是中国风筝之雏型。

❼ 风筝是谁发明的,风筝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风筝: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先放风筝.早在信史之前,传说中国人已会放风筝.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还有一个故事说一名将军包围了王宫,利用风筝测量宫墙与己方军队的距离.风筝可用于送砖上屋或在风筝尾部系上鱼钩钓鱼.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上尉”,曾利用风筝拖动折叠式小艇,横渡英伦海峡;1901年再接再励,乘坐双箱形风筝飞行,使英国陆军部大感兴趣.不久,飞机取代了军用风筝,而科迪“上尉”也在1913年驾驶他的新双翼飞机时失事遇难.1970年,美国太空计划设计了各种“飞行翼”,使风筝再次成为成年人的玩意儿,例如罗格乐乐折叠飞行翼,本是专为水星号太空船仓安全着陆而设计的,后来被降落伞取代了;但这种折叠翼,结果成为今日悬挂式滑翔机的机翼.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❽ 风筝起源于什么时期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参考:
http://ke..com/view/3357.htm?fr=ala0_1_1

❾ 风筝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网络“风筝: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阅读全文

与风筝是在什么时期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