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发明了
A.华佗发明了麻沸散.
B.张仲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
C.《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D.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
故选D.
B.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
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时珍着手开始编写《本草纲目》,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参考了800多部书籍,其间,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多次离家外出考察,足迹遍及湖广、江西、直隶许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许多疑难问题。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百出,使人莫衷一是。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经过27年的长期努力,于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初稿,时年61岁。以后又经过10年三次修改,前后共计40年。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去世。万历二十五年(1596年),也就是李时珍逝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纲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
李时珍的个人著述
李时珍的著作尚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传世;还有《命门考》《濒湖医案》《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天傀论》《白花蛇传》等,皆佚。
李时珍感其时代的中医脉学存有缺憾甚至谬误繁多,便依其父李月池所著《四诊发明》及历史上其他多家脉论精华,于1564年(明嘉靖四十三年)编著成《脉诀》,即《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为李时珍晚年所著,以号命书,是为“濒湖脉学”。《濒湖脉学》语言简明,论脉清澈,不但把临床复杂脉象总结归纳成基本的27种脉象,而且还把主要内容,即脉象、相类脉鉴别、脉象主病,皆以韵文歌括形式撰述,便宜诵记,因此上其书流传深广,历来受医家推崇。
C. 谁发明了《本草纲目》
明代著名医学家,博物学家李时珍所撰,书中涉及医学,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等领域。
D. 本草纲目是谁写的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卷5~52为各论,收药1892种,附图1109种。其总例为“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类从,目随纲举。”其中以部为“纲”,以类为“目”,计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60类。各部按“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既便检索,又体现出生物进化发展思想。部之下为60类,各类中常将许多同科属生物排列在一起。各药“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即一药名下列8个项目(即“事”)。其中“释名”列举别名,解释命名意义;“集解”,介绍药物出产、形态、采收等;“辨疑”(或“正误”),类集诸家之说,辨析纠正药物疑误;“修治”,述炮炙方法;“气味”、“主治”、“发明”,阐述药性理论,提示用药要点,其下每多作者个人见解;“附方”,以病为题,附列相关方剂。
E.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发明的,有什么之称
《本草纲目》有东方医学巨典和中国古代网络全书之称。《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撰于嘉靖三十一年至万历六年。李时珍集毕生心血完成的巨著《本草纲目》,是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全书收载药物1000多种,比前人增加300多种。载入药方1万多个,比前人增加四倍。同时绘制1000多幅插图,形象地表现了各种药物的复杂形态,以便辨认。
《本草纲目》还涉及到自然科学许多领域,如动物、植物、矿物、化学、地质、农学、天文、地理等学科,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因此《本草纲目》出版后,各种翻译版本相继出现,获得了世界范围的赞誉。李时珍成为世界公认的杰出的中医药科学家。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史的著名专家李约瑟说: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这部著作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中国古代网络全书。
(5)谁发明了编写本草纲目扩展阅读:
《本草纲目》版本颇多,除国外各种全译或节译本外,国内现存约七十二种,大致可分为“一祖三系”,即祖本(金陵本、摄元堂本)及江西本、钱本、张本三个系统。江西本系统,主要为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夏良心、张鼎思刻本等。
钱本系统,主要为明崇祯十三年(1640)钱蔚起杭州六有堂刻本,并改绘药图,以及清顺治十二年,即1655年,吴毓昌太和堂本,乾隆间《四库全书》本即据此本抄录;张本系统,主要为清光绪十一年即1885年,张绍棠南京味古斋刻本,文字参校江西本、钱本,药图改绘后增加十余幅,并附《本草纲目拾遗》。
F.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是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发现古代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时珍着手开始编写《本草纲目》,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参考了800多部书籍。
其间,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多次离家外出考察,足迹遍及湖广、江西、直隶许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许多疑难问题。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百出,使人莫衷一是。
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象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象萆薢,有的说它象拔葜,有的又说它象贯众,说法很不一致。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经过27年的长期努力,于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初稿,时年61岁。以后又经过10年三次修改,前后共计40年。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去世。万历二十五年(1596年),也就是李时珍逝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纲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
(6)谁发明了编写本草纲目扩展阅读: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
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被后世尊为“药圣”。
1982年,其墓地李时珍陵园(李时珍墓)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李时珍
G. 谁编写了《本草纲目》
李时珍
一部本草纲目 两岸医药的根
环保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随着全球“回归自然”浪潮兴起,人们对化学药品(西药)副作用的认识加深,中药优势和特色日益被世人重视,这为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契机。对于发展中医药这一世界性全球化既传统又崭新的朝阳产业,林先生有他独特的见解。他话,“可能是有所成就,就有所延续吧。要想做中药,就追溯到中药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谁写的?是李时珍。李时珍的家在哪里?在湖北省蕲春县。全中国有2000多个县,为什么我们惟独对蕲春县情有独钟?因为这里诞生了一代医圣李时珍。一讲到李时珍,一定想来蕲春看看。我们是冲着李时珍而来的,我们注意到‘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含金量,我们是为淘‘金’而来。既然来了,那我们想怎么也要把中药这个行业做好,要做就做大、做强、做精、做深。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目前,在世界中草药市场中,中国仅占5%的市场份额,我们中国一年植物用药有将近400亿美元的市场,可是中药在世界上只占到了很小的份额,只占到了个位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药的定性定量不纯不准,药材里面的重金属、农药残量过高,含的不达标的东西太多,国外就把它当成毒药了,所以我们中药一直在外销这个方面受到限制。我们讲中药现代化,中药素质化,我们要想到这个世纪中让中药作为我们中国的支柱产业,那不管是海峡两岸,中药必然是一个很重要的闪光点。因为中医中药有几千年的临床实践,有几亿人的临床经验,有这方面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当然,做生意一定要追求利润,可是求名当求天下名,求利当求天下利。正是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蕲春的医中之圣,药材之乡,医药之都,蕲春得李时珍人杰之尊,占中草药地灵之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来到李时珍的家乡做一件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没做过什么呢?做文化,所以我们来的第一步就是把本草纲目做好,本草纲目做好了,我认为很有意义,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基地,是海峡两岸医药的根。”
唯有源头活水来。实现中药生产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关键是控制原药质量,药材好,药才好,好山好水出好药。为此李时珍医药集团从2000年起就先后在大别山区建起了茯芩、桔梗、厚朴、丹参、杜仲、银杏、枣皮等2万多亩GAP药材基地。林先生表示,集团在近3年内将GAP基地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10万亩,均采用GAP规范管理种植,使企业生产所需原药成为实实在在的绿色药材,也为企业成药质量提供了源头保障。
立体《本草纲目》 医药“世界之窗”
在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史上,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是一颗闪闪发亮熠熠生辉的明星。林先生还要把《本草纲目》这部医药学巨著立体展现出来,这就是李时珍本草纲目生物科技园。
据林先生介绍,李时珍本草纲目生物科技园建成后,将是一部活的《本草纲目》,园内将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1892种中药材按金、木、水、火、土、草、谷、菜、果、瓜、虫、鳞、介、禽、兽、人等16目在园内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集中种植、养殖和陈列,并分别建成木本园、草本园、花卉园、养殖园、蕲春四宝(蕲蛇、蕲龟、蕲竹、蕲艾)园、热带药物园、寒带温控园、香草园、毒药园和药物陈列馆。还将收集《本草纲目》中未收载的少数民族地区药材和外国药材,建“少数民族药物园”和“外国本草园”。园内所展示的每一种药物全部设置真实彩色图片和文字说明标牌,将每一种药物形状、药用部位、药用价值、治疗病症等均在标牌上予以展示,人们在园内通过看实物、图片、文字介绍后,就能识药、辨药、懂药,就能读懂《本草纲目》这部医药学巨著。林先生先后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两岸三地申请注册了“李时珍”、“本草纲目”等含金量极高的商标100多个,其中“本草纲目”1-44类商标,全部属李时珍医药集团独有。林先生还为李时珍本草纲目生物科技园注册了“华中药谷”和“健康大世界”商标。
如今,央视每晚《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节目城市天气预报武汉图象中,即“李时珍集团”和“本草纲目牌”广告,在全国引起极大的反响。如今,林先生是湖北省政协委员,其集团产品数十次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林先生带领集团员工们正在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谱写一部新时代的《本草纲目》,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而倾心竭力。届时这里将成为鄂东乃至全省、全国最著名最富有特色的中医药生态旅游观光胜地和新型药都,中华医药的“世界之窗”。(祝和忠)
一部本草纲目 两岸医药的根
环保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随着全球“回归自然”浪潮兴起,人们对化学药品(西药)副作用的认识加深,中药优势和特色日益被世人重视,这为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契机。对于发展中医药这一世界性全球化既传统又崭新的朝阳产业,林先生有他独特的见解。他话,“可能是有所成就,就有所延续吧。要想做中药,就追溯到中药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谁写的?是李时珍。李时珍的家在哪里?在湖北省蕲春县。全中国有2000多个县,为什么我们惟独对蕲春县情有独钟?因为这里诞生了一代医圣李时珍。一讲到李时珍,一定想来蕲春看看。我们是冲着李时珍而来的,我们注意到‘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含金量,我们是为淘‘金’而来。既然来了,那我们想怎么也要把中药这个行业做好,要做就做大、做强、做精、做深。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目前,在世界中草药市场中,中国仅占5%的市场份额,我们中国一年植物用药有将近400亿美元的市场,可是中药在世界上只占到了很小的份额,只占到了个位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药的定性定量不纯不准,药材里面的重金属、农药残量过高,含的不达标的东西太多,国外就把它当成毒药了,所以我们中药一直在外销这个方面受到限制。我们讲中药现代化,中药素质化,我们要想到这个世纪中让中药作为我们中国的支柱产业,那不管是海峡两岸,中药必然是一个很重要的闪光点。因为中医中药有几千年的临床实践,有几亿人的临床经验,有这方面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当然,做生意一定要追求利润,可是求名当求天下名,求利当求天下利。正是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蕲春的医中之圣,药材之乡,医药之都,蕲春得李时珍人杰之尊,占中草药地灵之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来到李时珍的家乡做一件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没做过什么呢?做文化,所以我们来的第一步就是把本草纲目做好,本草纲目做好了,我认为很有意义,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基地,是海峡两岸医药的根。”
唯有源头活水来。实现中药生产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关键是控制原药质量,药材好,药才好,好山好水出好药。为此李时珍医药集团从2000年起就先后在大别山区建起了茯芩、桔梗、厚朴、丹参、杜仲、银杏、枣皮等2万多亩GAP药材基地。林先生表示,集团在近3年内将GAP基地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10万亩,均采用GAP规范管理种植,使企业生产所需原药成为实实在在的绿色药材,也为企业成药质量提供了源头保障。
立体《本草纲目》 医药“世界之窗
H. 《本草纲目》是怎样编写出来的
“东方药学巨典”-《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在这部书中,李时珍指出了许多药物的真正效用,如常山可治疟疾,延胡索能够止痛。他还举了日常生活中容易中毒的例子,象锡做盛器,因有毒素能溶解在酒中,久而久之,会使饮酒的人慢性中毒。他在写作中遇到难题时还跑到实地进行观察。如看到旧本草中所说,穿山甲吞食蚂蚁是通过鳞甲来诱捕。他觉得奇怪,认为百闻不如一见,他搞到一只活穿山甲,仔细观察了它的生活规律后,发现它是用舌头吃蚂蚁。他又解剖了穿山甲的胃囊,发现里面竞有蚂蚁一升之多,于是写下了这段记载。 李时珍就这样认真刻苦,一丝不苟地写下了他的巨著《本草纲目》。由于他在书中批判了水银“无毒”,久服“成仙”“长生”等说法,当时皇帝大臣都信道士们的水银炼丹,所以这部著作大书商们都不敢出版,直到他死后于公元1596年才与读者见面。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到处传播它,并进行翻刻,成为医生们的必备书籍。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国文字。195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共收集531种现代药物和制剂;其中采取《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和制剂就有100种以上。 李时珍的伟大学术成就还受到世界人民的 为世界上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I. 《本草纲目》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李时珍
(1518年-1593年),明朝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内年(公元1593年)。容
李时珍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类。经二十七年(1578年)著成。共收载历代诸家本草所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矿物、动物及其他药798种,有374种为李氏所新增。每种药首先以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其次是集解、辨疑、正误,详述产状;再次是气味、主治、附方,说明体用。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