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新发明的火箭

新发明的火箭

发布时间:2020-12-18 04:14:59

❶ 我国是最早发明火箭的国家,早在( )人们制造出的武器就已具有现代火箭的雏形。

火箭起源于中国,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中国古代火药的发明与使用,为火箭的发明创造了条件。 北宋后期,民间流行的可升空的“流星” (后称“起火”),就利用了火药燃气的反作用力。按其工作原理,“流星”一类的烟火就是世界上最早用于观赏的火箭。南宋时期,不迟于12世纪中叶出现了军用火箭。到了明代初年,军用火箭已经相当完善并被用于战场,称为“军中利器”。明初时期的兵书《火龙神器阵法》和明代晚期的兵书《武备志》等有关文献,都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火箭的制作和使用情况,仅《武备志》就记载了20多种火药火箭,其中“火龙出水”火箭已是二级火箭的雏形。

现代火箭 德国V2火箭

V2是由德国火箭专家维尔纳.冯.布劳恩为首的小组在波罗的海港口佩内明德研制的A系列远程火箭的一种,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弹道导弹。"V"来源于德文Vergeltung,意即报复手段,这是纳粹在遭到盟国集中轰炸后表示要进行报复的意思。V1和V2表示这两种型号仅仅是整个系列的恐怖武器的先驱。

V2长13.5米,发射全重13吨,能把1吨重的弹头送到322千米以外的距离。火箭由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动,燃烧工质为液氧和甲醇。发射时火箭先垂直上升到24-29千米高,然后按照弹上陀螺仪的控制,在喷口燃气舵的作用下以40度的倾角弹道上升,也可由地面控制站向弹上接收机发射无线电指令控制。一分钟后,火箭已飞到48千米的高度,速度已达每小时5796千米。此时,无线电指令控制系统指令关闭发动机,火箭靠惯性继续上升到97千米的高度,然后以每小时大约3542千米的速度大致沿一抛物线自由下落,击中目标。由于当时制导系统的精度所限,误差较大。

1943年初按盟国情报人员的情报,盟国发现这一计划,并由对佩内明德的空中侦查得到证实。1943年8月17日夜,英国皇家空军对佩内明德进行了一次著名的大规模空袭,毁伤了V2的地面设施。为预防重蹈8月17日灾难,纳粹将V2工厂迁到德国山区的山洞工厂,这个过程耽误了预期的火箭攻势。

1944年6月13日(诺曼底登陆后六天)V1开始攻击伦敦,9月份第一枚V2落到伦敦。火箭攻击造成了严重的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果在六个月前对登陆部队集结地进行集中攻击而不是伦敦的话,即如艾森豪威尔将军所说,盟国将遭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对伦敦的攻击都是在上午7至9时,中午12至2时,下午6至7时交通高峰期进行的,企图吓垮英国的民心士气。可是,对经过1940年空袭的英国人民,在全面胜利已如此接近时,这种新的恐怖算不了什么。在诺曼底前线的英国士兵更尽了最大努力用最快速度向威胁他们家庭的火箭发射地挺进。除了向伦敦发射外,在盟军9月4日占领安特卫普港后,纳粹向安特卫普港进行了大规模导弹攻击。

V2一共生产了10000余枚,用于实战发射约5000枚。1945年德国投降前夕,布劳恩和400余名火箭专家向美军投降,后到美国,成为美国火箭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奠基人之一;苏联也缴获了大量V2的成品和部件,并俘虏了一些火箭专家,以此为起点,开始自己的火箭和空间计划。

❷ 火箭是谁发明的

К.E.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设计原理,R. H.戈达德试飞了第一枚火箭。

1903年,俄国的К.E.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制造大型液体火箭的设想和设计原理。1926年3月16日美国的火箭专家、物理学家R. H.戈达德试飞了第一枚液体火箭。

20世纪50年代以来,火箭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中尤以各类可控火箭武器(导弹)和空间运载火箭发展最为迅速。从火箭弹到反坦克导弹、反飞机导弹和反舰导弹以及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各类战术导弹和战略导弹。

各类火箭武器正在继续向提高命中精度、抗干扰能力、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方向发展。此外,反导弹、反卫星等火箭武器也正在研制和发展之中,在地地弹道导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载火箭,已广泛用于发射卫星、载人飞船和其他航天器等。

(2)新发明的火箭扩展阅读:

中国是古代火药火箭的故乡。由中国古代军事家最早运用火药创制的火箭,方法是将引火物附在弓箭头上,然后射到敌人身上引起焚烧的一种箭矢,或用于过年过节放烟火使用。

火箭这个词在公元三世纪的三国时代就已出现。在公元228年的三国时期,魏国第一次在射出的箭上装上火把,当时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进攻陈仓(今陕西宝鸡东)时,魏国守将郝昭就用火箭焚烧了蜀军攻城的云梯,守住了陈仓。"火箭"一词自此出现。

不过当时的火箭只是在箭头后部绑附浸满油脂的麻布等易燃物,点燃后用弓弩射至敌方,达到纵火目的的兵器。

中国古代火箭有箭头、箭杆、箭羽和火药筒四大部分。火药筒外壳用竹筒或硬纸筒制作,里面填充火药,筒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筒侧小孔引出导火线。

点火后,火药在筒中燃烧,产生大量气体,高速向后喷射,产生向前推力。其实这就是现代火箭的雏形。火药筒相当于现代火箭的推进系统。锋利的箭头具有穿透人体的杀伤力,相当于现代火箭的战斗部。

尾端安装的箭羽在飞行中起稳定作用,相当于现代火箭的稳定系统。而箭杆相当于现代火箭的箭体结构。中国古代火箭外形图,首次记载于公元1621年茅元仪编著的《武备志》中

火箭出现后,在中国被迅速地用于军事行动和民间娱乐中。10~13世纪,在宋、金、元的战争中,已应用了火枪、飞火炮、震天雷炮等火药武器。

那时的飞火炮和现代的火焰喷射器相似,是一种原始的火箭武器。北宋后期,在民间盛行的烟火戏中,人们利用火药燃气的反作用力,制成了能够高飞和升空的“流星”(或称“起火”)、"爆竹"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从工作原理看,流星、爆竹已具有火箭的特点。

现代火箭

地球引力,进入宇宙空间的运载工具。火箭的速度是由火箭发动机工作获得的。早在1903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推导出单级火箭的理想速度公式:V=ω*Ln(Mo/Mk),被称

为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ω为发动机的喷气速度,ln为对数表达式,表示以自然对数e为底数的对数,Ln(Mo/Mk)就是表示为以e为底Mo/Mk的对数,Mo和Mk,分别是火箭的初始质量和发动机熄火(推进剂用完)时的质量。Mo/Mk被称为火箭的质量比。

由这个公式可知,火箭的速度与发动机的喷气速度成正比,同时随火箭的质量比增大而增大。即使使用性能最好液氢液氧推进剂,发动机的喷气速度也只能达到4.3~4.4公里/秒。

因此,单级火箭不可能把物体送入太空轨道,必须采用多级火箭,以接力的方式将航天器送入太空轨道。

火箭用于运载航天器叫航天运载火箭,用于运载军用炸弹叫火箭武器(无控制)或导弹(有控制)。航天运载火箭一般由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结构系统组成,有的还加遥测、安全自毁和其他附加系统。

多级火箭各级之间的联接方式,有串联、并联和串并联几种。串联就是把几枚单级火箭串联在一条直线上;并联就是把一枚较大的单级火箭放在中间,叫芯级,在它的周围捆绑多枚较小的火箭,一般叫助推火箭或助推器,即助推级;串并联式多级火箭的芯级也是一枚多级火箭。

多级火箭各级之间、火箭和有效载荷及整流罩之间,通过连接一分离机构(常简称为分离机构)实现连接和分离。分离机构由爆炸螺栓(或爆炸索)和弹射装置(或小火箭)组成。

平时,它们由爆炸螺栓或爆炸索连成一个整体;分离时,爆炸螺栓或爆炸索爆炸,使连接解锁,然后由弹射装置或小火箭将两部分分开,也有借助前面一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后的强大射流分开的。

火箭技术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火箭推进技术、总体设计技术、火箭结构技术、控制和制导技术、计划管理技术、可靠性和质量控制技术、试验技术,对导弹来说还有弹头制导和控制、突防、再入防热、核加固和小型化等弹头技术。

❸ 火箭发明者是

“火箭实验创始者”--罗伯特·戈达德

罗伯特·戈达德(Doddard,Robet Hutchings),是美国最早的火箭发动机发明家,被公认为现代火箭技术之父。

戈达德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他从1909年开始进行火箭动力学方面的理论研究,三年后点燃了一枚放在真空玻璃容器内的固体燃料火箭,证明火箭在真空中能够工作。他从1920年开始研究液体火箭,1926年3月16日在马萨诸塞州沃德农场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

美国人戈达德在他17岁的时候就向往火星之旅了。十年以后戈达德认识到,唯一能达到这个目的的运载工具就是火箭。从那时起,他就决定将自己献身于火箭事业。童年的时候,戈达德就显示出对科学幻想和机械的特殊兴趣和能力。那时候他常迷恋于威尔士的科幻小说,如《星球大战》等,也醉心于阅读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等作品。在他的自传中,他承认这些小说大大激发了他的热情和想象。他认为,这些小说“完全抓住了我的想象力。威尔士的奇妙的真实的心理描写使事情变得十分生动,而其所提出的面对奇迹的可能途径总是让我想个不停”。24岁从渥切斯特技术学院毕业后进入克拉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两所院校都在他的家乡马萨诸塞州。1911年他取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在此期间,他认识到液氢和液氧是理想的火箭推进剂,在随后的几年里,他进一步确信用他的方法一定会把人送入太空。他在实验室里第一次证明了在真空中可存在推力,并首先从数学上探讨包括液氧和液氢在内的各种燃料的能量和推力与其重量的比值。1919年发表经典性论文<<到达极高空的方法>>,开创了航天飞行和人类飞向其他行星的时代。他最先研制用液态燃料(液氧和汽油)的火箭发动机,1925年在他的实验室旁的小屋里,一台液体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进行了静力试验,1926年成功地进行了世界第一次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飞行。在马萨诸塞州的奥本,冰雪覆盖的草原上,戈达德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枚液体火箭。火箭长约3.4米,发射时重量为4.6公斤,空重为2.6公斤。飞行延续了约2.5秒,最大高度为12.5米,飞行距离为56米。这是一次了不起的成功,它的意义正如戈达德所说:“昨日的梦的确是今天的希望,也将是明天的现实。”

戈达德于1929年又发射了一枚较大的火箭,这枚火箭比第一枚飞得又快又高,更重要的是它带有一只气压计.一只温度计和一架来拍摄飞行全过程的照相机,这是第一枚载有仪器的火箭。

1935年发射的一枚液体火箭第一次超过了声速;此外,还获得火箭飞行器变轨装置和用多级火箭增大发射高度的专利,并研制了火箭发动机燃料泵、自冷式火箭发动机和其他部件。他设计的小推力火箭发动机是现代登月小火箭的原型,曾成功地升空到约2千米的高度。他一共获得过214项专利。

戈达德的研究极端缺少经费,而且挑剔的舆论界也不放过这位严谨的教授。《纽约时报》的记者们嘲笑他甚至连高中的基本物理常识都不懂,而整天幻想着去月球旅行。他们称戈达德为“月亮人”。为新闻界左右的公众也对这位科学家的工作表示怀疑和不理解,但这都不能撼动顽强的戈达德。最好的办法是走自己的路,继续自己的研究,而对公众的反应保持沉默,因为他很清楚这种讥讽是不会持久的。

报界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他身上,至少这次有些赞扬的话语了。意想不到的是报界的报导引起了美国航空界先驱人物之一林白的注意。在亲自考察了戈达德的试验和计划之后,他立即设法从格根海姆基金会为戈达德筹得5万美元。这对于极端缺少资金而又迫切需要进行实验设计的戈达德真是雪中送炭。这时马萨诸塞州对于戈达德的计划就显得太拥挤了,于是在1930年他的全家和四个助手迁到新墨西哥州的罗斯威尔建立他的发射场。到1941年,除了短暂的中断之外,他在这里从事了在科技史上最令人瞩目的个人研究计划。

戈达德的研究终于受到政府的重视。在他死后,他获得的荣誉达到了顶峰。他被追授了第一枚刘易斯·希尔航天勋章,而国家宇航总局的一个主要基地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戈达德航天中心。

戈达德虽然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但最初并没有引起美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所以到他逝世时美国的火箭技术还远远落后于德国。直到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上天后,美国才发表了戈达德30年来研究液体火箭的全部报告。后来,他被誉为美国的"火箭之父",美国宇航局的一座空间飞行中心被命名为"戈达德空间研究中心"。

但他的一生却是孤独而不被人理解的。勇敢的戈达德毫不气馁,在理论和实践上做了很多工作,向怀疑他的设想的人们表明未来的整个航天事业都将建基于火箭技术之上。他也因此而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现代火箭之父”。

戈达德的一生是坎坷而英勇的一生。他所留下的报告、文章和大量笔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于他的工作,冯·布劳恩曾这样评价过:“在火箭发展史上,戈达德博士是无所匹敌的,在液体火箭的设计、建造和发射上,他走在了每一个人的前面,而正是液体火箭铺平了探索空间的道路。当戈达德在完成他那些最伟大的工作的时候,我们这些火箭和空间事业上的后来者,才仅仅开始蹒跚学步。”

❹ 火箭是谁发明的

К.E.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设计原理,R. H.戈达德试飞了第一枚火箭。

1903年,俄国的К.E.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制造大型液体火箭的设想和设计原理。1926年3月16日美国的火箭专家、物理学家R. H.戈达德试飞了第一枚液体火箭。

20世纪50年代以来,火箭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中尤以各类可控火箭武器(导弹)和空间运载火箭发展最为迅速。从火箭弹到反坦克导弹、反飞机导弹和反舰导弹以及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各类战术导弹和战略导弹。

各类火箭武器正在继续向提高命中精度、抗干扰能力、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方向发展。此外,反导弹、反卫星等火箭武器也正在研制和发展之中,在地地弹道导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载火箭,已广泛用于发射卫星、载人飞船和其他航天器等。

(4)新发明的火箭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火箭有箭头、箭杆、箭羽和火药筒四大部分。火药筒外壳用竹筒或硬纸筒制作,里面填充火药,筒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筒侧小孔引出导火线。点火后,火药在筒中燃烧,产生大量气体,高速向后喷射,产生向前推力。

其实这就是现代火箭的雏形。火药筒相当于现代火箭的推进系统。锋利的箭头具有穿透人体的杀伤力,相当于现代火箭的战斗部。尾端安装的箭羽在飞行中起稳定作用,相当于现代火箭的稳定系统。而箭杆相当于现代火箭的箭体结构。中国古代火箭外形图,首次记载于公元1621年茅元仪编著的《武备志》中。

火箭出现后,在中国被迅速地用于军事行动和民间娱乐中。10~13世纪,在宋、金、元的战争中,已应用了火枪、飞火炮、震天雷炮等火药武器。那时的飞火炮和现代的火焰喷射器相似,是一种原始的火箭武器。

北宋后期,在民间盛行的烟火戏中,人们利用火药燃气的反作用力,制成了能够高飞和升空的“流星”(或称“起火”)、"爆竹"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从工作原理看,流星、爆竹已具有火箭的特点。

❺ 是谁发明火箭的

  1. 发明者:芬.布朗(德国人)13世纪时,火箭已被中国做为武器之用,但飞往外太空的火箭却是回20世纪后才制造答的。

  2. 20世纪后,美国的哥达特,苏俄的卓可夫斯基,德国的奥贝尔特等人投入研究的行列使火箭得以复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芬.布朗开发完成了v2号火箭;军用武器中v2号火箭是外太空火箭的原形。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投诚于美国的芬.布朗,在美国陆军继续研究外太空火箭,美国藉芬.布朗之力,快速提升制造火箭的技术;1969年,阿波罗十一号成功地登陆月球表面。

❻ 火箭是谁发明的

是罗伯特·哈金斯·戈达德发明的。

罗伯特·哈金斯·戈达德(现代火箭技术之父,1882年10月5日-1945年8月10日)是美国教授、工程师和发明家,液体火箭的发明者。

他于1926年3月16日发射了世界的第一枚液体火箭。戈达德共获得了214项专利,其中83项专利在他生前获得。

设立于1959年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月球上的戈达德环形山(Goddard Crater)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6)新发明的火箭扩展阅读:

罗伯特·哈金斯·戈达德的研究成果

他从1920年开始研究液体火箭,1926年3月16日在马萨诸塞州沃德农场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而德国的V-2火箭试验成功,已经是1942年以后的事了。

是美国最早的火箭发动机发明家,被公认为现代火箭技术之父。

1926年3月16日,在马萨诸塞州的奥本,冰雪覆盖的草原上,戈达德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枚液体火箭。火箭长约3.4米,发射时重量为4.6公斤,空重为2.6公斤。飞行延续了约2.5秒,最大高度为12.5米,飞行距离为56米。这是一次了不起的成功,宣告了现代火箭技术的诞生。

1930年12月30日,戈达德研制的一枚新的液体火箭发射成功,高度达到610米,飞行距离300米,飞行速度达到800千米/小时,打破了以往的火箭飞行记录。

1931年,他在火箭发射试验中,首先采用了现代火箭目前仍然使用的程序控制系统。

1932年,他首开先河,用燃气舵控制火箭的飞行方向。同年,首次解决了用陀螺仪控制火箭飞行姿态的问题。

1935年,戈达德研制的的液体火箭最大射程已达到20千米,时速达到1103千米,是人造飞行器第一次超过音速。

戈达德共获得了214项专利,其中83项专利在他生前获得。

事实上,美国是现代火箭技术真正起步的地方,戈达德也被公认为现代火箭技术之父。

❼ 第一个发明火箭的是谁

1961年4月12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号”,尤里·加加林成专功地完成属了划时代的宇宙飞行任务,从而实现了人类遨游太空的梦想,开创了世界载人航天的新纪元,揭开了人类进入太空的序幕。“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质量为4.73吨,由载人舱与设备组成。前舱地直径2.3米的球体;后舱是直径2.58米,长3米的圆柱舱段,装有氮气与氧气瓶、无线电设备所用的化学电池及姿控发动机与反推火箭等。

飞船在一定程度187×327千米高的椭圆轨道上,绕地球飞行一圈,历时108分钟,航程40多千米,脱离轨道返回地球。在距地面7千米时,加加林从座舱里弹出,靠降落伞安全落在田野上,完成了划时代的飞行。

那么,宇宙飞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航天器的呢?我们可以回答说:宇宙飞船,又称为载人飞船是载人航天器的一种,宇航员可乘坐其离开地面进入宇宙空间执行航天任务,并能在其上工作、生活并安全返回地面,人们将此种航天器称为载人飞船或宇宙飞船。它是载人航天器中最小的一种,在运行轨道上只能飞行几天到十几天,即返回地面仅能一次使用。

❽ 世界上哪个国家发明的第一个火箭

若 以 火 箭 原 理 来 说 , 最 先 发 明 火 箭 的 是 中 国 人 , 火 箭 这 个 名 称 在 中 国 古 代 典 籍 中 最 早 出 现 在 三 国 时 期 ( 公 元 220-265 年 ) , 但 当 时 的 所 谓 火 箭 只 是 在 箭 的 前 端 绑 上 易 燃 物 , 然 后 以 弓 或 弩 射 出 。 唐 未 宋 初 ( 公 元 10 世 纪 ) 才 有 使 用 火 药 的 火 箭 记 载 , 例 如 北 宋 的 军 官 冯 继 升 、 岳 义 方 、 唐 福 等 曾 向 朝 廷 献 过 火 箭 和 火 箭 法 , 但 这 些 火 箭 只 是 以 火 药 代 替 易 燃 物 , 火 箭 本 身 仍 是 使 用 弓 弩 射 出 。 虽 然 具 体 年 代 仍 有 争 论 , 但 最 迟 至 12 世 纪 , 已 出 现 使 用 火 药 作 燃 料 , 利 用 喷 射 作 用 飞 行 的 火 箭 。

现 代 火 箭 的 研 究 始 於 二 十 世 纪 初 。 1930 年 , 前 苏 联 科 学 家 齐 奥 尔 科 夫 斯 基 (Konstantin E. Tsiolkovsky) 发 表 了 一 份 题 为 《 利 用 喷 气 工 具 研 究 宇 宙 空 间 》 的 论 文 , 奠 定 了 火 箭 航 行 的 理 论 基 础 ; 美 国 科 学 家 戈 达 德 (Robert H. Goddard) 则 於 1919 年 发 表 了《 到 达 极 大 高 度 的 方 法 》 的 论 文 , 并 於 1926 年 3 月 16 日 成 功 研 制 并 发 射 了 第 一 枚 液 态 燃 料 火 箭 (Liquid Fuel Rocket) , 成 为 火 箭 控 制 技 术 的 里 程 碑 。

戈 达 德 研 制 并 发 射 了 第 一 枚 液 态 燃 料 火 箭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爆 发 , 德 国 发 展 V-2 型 军 用 火 箭 并 以 之 攻 击 英 国 。 大 战 结 束 后 , 美 国 将 V-2 技 术 改 良 , 制 成 A-4 型 火 箭 , 并 於 1946 年 5 月 10 日 首 次 发 射 , 成 为 首 枚 飞 抵 地 球 上 层 大 气 (upper atmosphere) 的 火 箭 。

V-2 型 军 用 火 箭

1957 年 10 月 4 日 , 前 苏 联 利 用 SS-6 ( 警 棍 ) 改 进 型 (Modified SS-6 (Sapwood)) 运 载 火 箭 发 射 世 界 首 颗 人 造 卫 星 「 人 造 地 球 卫 星 1 号 」(Sputnik 1) , 标 志 著 人 类 的 太 空 时 代 正 式 开 始 。

❾ 火箭谁发明的

我国明朝人:万户

火箭的发明最早出现在中国,在中国古代的记载中,火箭的含义比较广泛,
公元1128年南宋政权建立后,南宋、金和蒙古频繁交战,各方都使用了火器。 1161年11月,金国侵略中原时,南宋军队第一次使用了火箭武器——“霹雳炮”重挫金军,这是人类历史第一次在战场上使用火箭武器。

明代中国火箭发展进入了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出现了很多种类的火箭,除了单级火箭,还发展了各种集束火箭、火箭弹和原始的多级火箭,并且对各种火箭的制造、应用、配备和发射剂原料配比及加工制造等都作了详尽的叙述。在当时的水、步、骑兵中火箭武器已作为必备的武器,甚至还有专门的火箭部队,有关火箭武器的使用、布阵、作战技术和管理也都有条例规定。明代的《武备志》中曾有过这些火箭的记载

火药火箭:其工作原理和固体燃料火箭是一样的,以火药燃烧产生的推力。早在唐代初年(约在7世纪)火药就出现了,南宋时代火药用来制造烟火。大约在13世纪制成火箭。我国古代制造的火箭和起花所用的是黑色火药。

英国人康格里夫1793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是学文科的,由于其父经管英国皇家兵工厂的影响,他对兵工机械怀有浓厚兴趣,因此后来便弃文习武,进入这家兵工厂,并且开始在英国士兵从印度带回的火箭资料的基础上,研究改进火箭的速度和射程。经过几年的探索,1805年,康格里夫采用新型火药制造出了一种实用的火箭,重14.5千克,箭长1.06米,直径0.1米,并且装了一根4.6米长的平衡杆,射程可达1800米。这种火箭在英国击败拿破仑军队的战争中建立了卓著的战功。由于康格里夫在火箭方面做出的贡献,英国政府于1814年授予他爵位荣誉,并在1817年被选为议会议员。然而,康格里夫火箭还未能解决制导和控制问题,精度较差。1844年,英国的威廉·霍尔发明了一种自旋稳定器,并用来对康格里夫火箭进行改进。虽然与现代火箭相比,所有的这些火箭都十分简陋,应用也不广泛,但它们的出现却为现代火箭的诞生奏响了序曲。

康格里夫研制的火箭在射程、精度及稳定方式上都作了改进,其性能已经近乎达到了火药火箭的极限。由于其巨大的杀伤力,使各国纷纷开始重视火箭的研究和使用。此后,战争火箭的另一项重大进步就是稳定性的提高。19世纪中叶英国的发明家威廉姆·黑尔在火箭的尾部装上3只倾斜的稳定螺旋板,当火箭发射时由于空气动力的作用使火箭自身旋转从而达到稳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火药火箭的发展已臻于完善。它的基本结构是由装有火药的火箭筒,中间装有发射药作为推进剂,头部装有高爆炸药和引信,尾部为喷口,另外采用尾部稳定翼起稳定作用,在发射装置上采用发射架或发射筒。比较著名的就是苏联的火箭炮——卡秋莎。

火药火箭是第一种实用的反作用推进装置,虽然有许多局限证明它不是理想的太空运载工具,但它的基本原理却完全适用于航天运载工具的需要,这样运用火箭作为宇宙航行基本运载工具的想法在先驱者脑中逐步酝酿。后来液体燃料火箭出现,进一步为航天推进器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也让航天先驱者看到了使用火箭来完成航天运载的曙光。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早期试验,火箭作为太空飞行的推进装置逐渐得到证实,最终为人类通向太空架起了桥梁。

❿ 火箭是谁发明的

火箭(rocket),火箭有很多种,原始的火箭是用引火物附在弓箭头上,然后射到敌人身上引起焚烧的一种箭矢。起初只是用于过年过节放烟火用。现代的火箭是以热气流高速向后喷出,利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运动的喷气推进装置。它自身携带燃烧剂与氧化剂,不依赖空气中的氧助燃,既可在大气中,又可在外层空间飞行。现代火箭可作为快速远距离运输工具,可以用来发射卫星和投送武器战斗部(弹头)。
现代火箭利用反冲力推进的飞行装置。用以发射人造卫星、人造行星、宇宙飞船等,也可装上弹头制成导弹。在一般用语中,火箭也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简称。1926年3月16日,美国火箭专家戈达德在马萨诸塞州沃德农场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现代液体火箭。美国是现代火箭技术真正起步的地方 。

火箭技术推动了人类航天发展的历史。

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火箭是在火药发明之后中国人发明的。早在公元1000年宋朝唐福献应用火箭原理制成了战争武器,13世纪初传到外国。传说在14世纪末,中国有个学者万户在坐椅背后安装47支当时最大的火箭,两手各持大风筝,试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升空。但是一声爆炸之后,只见烟雾弥漫,碎片纷飞,人也找不见了。为纪念这位世界上第一个试验火箭飞行的勇士,月球表面东方海附近的一个环形山以万户命名。18世纪,印度军队在抗击英国和法国军队的多次战争中曾大量使用火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由此推动了欧洲火箭技术的发展。曾在印度作战的英国人康格雷对印度火箭作了改进。他确定了黑火药的多种配方,改善了制造方法并使火箭系列化,射程达3公里。这些初期火箭的原理成了近代火箭技术的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代火箭技术和航天飞行发展起来,先驱者的代表人物有前苏联的齐奥尔科夫斯基,美国人戈达德和德国奥伯特。

齐奥尔科夫斯基毕生从事火箭技术和航天飞行的研究。在他的经典著作中,对火箭飞行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论证,最早从理论上证明用多级火箭可以克服地心引力进入太空。他建立了火箭运动的基本数学方程,奠定了理论基础。他首先提出了使用液体推进剂火箭的倡议,经过了短短的30年就实现了。他预想到现代火箭的真实结构,并论述了关于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用于火箭的可靠性,设想用新的燃料(原子核分解的能量)来作火箭的动力。他具体地阐明了用火箭进行航天飞行的条件,火箭由地面起飞的条件,人造地球卫星及实现飞向其他行星所必须设置中间站的设想。他还提出过许多的技术建议,如建议用燃气舵控制火箭,用泵来强制输送推进剂,以及用仪器自动控制火箭等,都对现代火箭和航天飞行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戈达德博士在1010年开始进行近代火箭的研究工作。他在1919年的论文中提出了火箭飞行的数学原理,指出火箭必须具有7.9km/s的速度才能克服地球的引力。他认识到液体推进剂火箭具有极大的潜力,1926年3月他成功在研制和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推进剂火箭,飞行速度103km/h,上升高度12.5米,飞行距离56米。
奥伯特教授在他1923年出版的书中不仅确立了火箭在宇宙空间真空中工作的基本原理,而且还说明火箭只要能产生足够的推力,便能绕地球轨道飞行。同齐奥尔科夫斯基和戈达德一样,他也对许多种推进剂的组合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真正的近代火箭的出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法西斯德国。早在1932年德国就发射A2火箭,飞行高度达3公里。1942年10月发射成功V-2火箭(A4型),飞行高度85公里,飞行距离190公里。V-2火箭的发射成功,把航天先驱者的理论变成现实,是现代火箭技术发展史的重要一页。

1945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前苏联俘虏部分德国火箭技术人员,缴获了几枚V-2火箭和有关技术资料。在此基础上,1947年前苏联仿制V-2火箭成功。1948年自行设计了P-1 火箭,射程达300公里。1950年和1955年又先后研制成P-2和P-3火箭,射程分别达到500公里和1750公里。1957年8月,成功发射两级液体洲际导弹P-7,射程8000公里,经过改装的P-7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quot;人造地球卫星1号",从而揭开了现代火箭技术新的一页。前苏联由于发射多种航天器的需要,先后研制成功"东方"号、"联盟"号、"宇宙"号、"质子"号、"能源"号等多种型号的运载火箭,可将100多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二战后,美国俘虏了以冯·布劳恩为首的德国火箭专家,缴获了100余枚V-2火箭。美国陆军在布劳恩的帮助下于1945年发射了V-2火箭,1949年开始研究"红石"弹道导弹,1954年制定人造卫星计划,1958年2月1日"丘辟特"C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为发射多种航天器的需要,先后研制成功"先锋"号、"丘诺"号?quot;红石"号、"侦察兵"号、"大力神"号和"土星"号等运载火箭。

中国于1960年11月5日第一枚近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我国有"长征"号(CZ)系列运载火箭,主要有CZ-1、CZ-2、CZ-3、CZ-4四种基本型运载火箭和CZ-1D、C(CZ-2C)、CZ-2C/SD、CZ-2D、CZ-2E、CZ-2F、CZ-3A、CZ-3B、CZ-4B等几种改进型。

1990年4月7日,中国CZ-3 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卫星。长征火箭成功地进入了国际商业发射卫星的行列,至今已将27颗外国卫星发射上天。
法国从50年代开始自行研制探空火箭和导弹,并在此基础上研制"钻石"号运载火箭。1965年11月至1967年2月,法国"钻石"号火箭将A-1、D-1人造卫星送入太空。法国积极推动西欧国家联合发展欧洲航天事业,它是欧洲空间局的主要成员国,并承担"阿里安"号运载火箭的大部份研制工作。

欧空局正式成员国有比利时、丹麦、法国、联邦德国、爱尔兰、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和英国;非正式成员国有奥地利和挪威;加拿大为观察员国。由欧空局研制的"阿里安"1号运载火箭于1979年12月24日首次发射成功。迄今已研制有"阿里安"1-5号五种基本型和多种改进型火箭。"阿里安"4号为欧空局主要运载工具,至今已发射80余次,失败7次,成功率在世界商用卫星运载工具中名列前茅。

日本自1963年开始研制"谬"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共有4代。1970年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决定引进美国"德尔它"号运载火箭技术,以发展本国的N号运载火箭。1975年9月,日本首次用N-1火箭成功地发射了"菊花"1号技术试验卫星。1994年试验成功带有氢氧燃料装置的N-2火箭。印度自行研制成功运载火箭系列SLV,ASLV,PSLV和GSLV。2001年4月同步轨道卫星运载火箭GSLV发射成功。

此外,还有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印度、巴西、以色列、韩国、朝鲜等国均有利用本国制造或租用他国运载火箭来发射人造卫星的能力。



阅读全文

与新发明的火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著作权 浏览:829
马鞍山李群 浏览:440
创造101之无敌导师 浏览:170
关于公司知识产权的内控管理制度 浏览:72
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工作方案 浏览:103
法国发明家巴耶尔首创 浏览:561
油条机我爱发明 浏览:648
北京品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40
著作权共同所有 浏览:778
二手途达转让 浏览:518
马鞍山市花湖 浏览:480
永乐票务投诉 浏览:951
龙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186
兴国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131
开封出租车投诉电话是多少 浏览:101
甘肃省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612
马鞍山父子身份 浏览:192
观通杭州知识产权 浏览:10
认缴资本期限 浏览:855
黑龙江企业培训师证书查询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