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复苏囊发明

复苏囊发明

发布时间:2021-07-26 11:47:29

『壹』 心肺复苏的创始人是哪国人

他叫来Peter Safar,是奥地利人。彼得•沙法教源授(Peter Safar)1924年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在维也纳大学毕业后到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外科医学。1954年就任巴尔的摩市立医院麻醉科主任。上世纪50年代,沙法等通过文献的复习阅读与研究实践,肯定了口对口通气的有效性。此后沙法创造了仰头举颜法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法。1960年,柯温霍文等发现用力胸外挤压可得到相当明显的动脉搏动。不久,沙法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即称为基本心肺复苏方法。50年来,由于心肺复苏(CPR)在全球的普及,实施了在生活、工作及公共环境中有效救护那些诸如心脏猝死、意外伤害导致呼吸、循环骤停的个体、群体伤病人的工作,抢救了无数个不该终止的垂危濒死伤病人,CPR也被誉为“世界第一救命技术”。

『贰』 复苏气囊的四个部分,四个阀是指什么

复苏气囊的四部分分别是:球囊、储氧袋、氧气连接管、面罩
而其中的四个阀分别指:储氧阀、进气阀、压力安全阀(减压阀)、鸭嘴阀。

『叁』 复苏囊的操作方法

人工呼吸(cpr),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时的一种急救方法。通过徒手或机械装置使空气有节律地进入肺内,然后利用胸廓和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呼出。如此周而复始以代替自主呼吸。人的心脏和大脑需要不断地供给氧气。如果中断供氧3~4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性损害。所以在某些意外事故中,如触电、溺水、脑血管和心血管意外,一旦发现心跳呼吸停止,首要的抢救措施就是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以保持有效通气和血液循环,保证重要脏器的氧气供应。现场急救人工呼吸可采用口对口(鼻)方法,或使用简易呼吸囊。在医院内抢救呼吸骤停患者还可使用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完善的呼吸机。人工呼吸是指用人为的方法,运用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压力差的原理,使呼吸骤停者获得被动式呼吸,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最基础的生命。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但以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最为方便和有效。 [编辑本段]1.有效心脏按压:要求产生适当血流,频率100次/分,压/放比相等,中断按压时间控制在5秒钟以内。2.双人,单人CPR按压/通气比均为30:2。3.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呼吸吹气时间1秒钟以上,并要见到胸部起伏。4.电除颤:用单向波电除颤时,每给300J(双向波能量为150J)电击后即行5组30:2 CPR,2分钟后再检查心律5.如已用高端通气,直接按压100次/分。6.进一步生命支持:心脏起搏用药首选肾上腺素,也可单用加压素替代第一剂第二剂肾上腺素。7.抗心律失常药首选胺腆胴。1.新2008指南最大修改之处:*将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交替比例,有过去的15:2改为30:2(I级推荐)*理由:中断胸外心脏按压明显降低出院生存率,而过度通气会造成神经受损,强调"应不间断地心脏按压"*不管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患者(新生儿除外),不管是单人法还是双人法抢救,按压与呼吸的比例统为--30:2*除此以外,仅针对新生儿或者双人法儿童CPR,其比例则改为15:2*而一旦建立了高级人工气道,急救人员不再需要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通气交替实施,即30:2比例不复存在.取而代之,以连续100次/分的频率进行心脏按压,同时以10次/分的频率持续人工通气,各唱各的调,按压/通气不再交替进行.2.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新指南进一步突出胸外按压建立人工循环的重要性,要求向抢救者说明(I级推荐).胸外按压必须做到"用力"(能触摸到颈动脉的搏动)."快速"(按压频率100次/分).应允许胸廓充分回弹,尽量缩短每次胸外按压的间歇期*新指南建议:在所有抢救努力过程中,包括实施高级生命支持的手法 诸如气管插管.反复除颤.给予复苏药物以及重新检查病人时,均应尽量减少中断胸外心脏按压;不得不暂停胸外按压时,中断时间不能超过5秒钟*为了保证按压的效果,新指南提出当多名急救人员到场时,BLS每2分钟或做完5个CPR周期后,而ACLS每3-5分钟(因不再需要按压/吹气交替),急救人员应轮换"胸外按压者",换人应在5秒钟内完成.相互轮换之前快速检查病人的循环征象,动态评估CPR的效果*有关心搏骤停的快速判断,除了评价病人的无反应性:包括意识突然丧失.自主R停止.颈动脉搏动消失.肢体活动和咳嗽反射均丧失外,新的改进为临终前的异常R亦按心脏停搏对待.急救人员应询问旁观者,特别注意将临终呼吸作为心搏骤停的标志之一1.口对口或(鼻)吹气法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而且气体的交换量大,接近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气体量。对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操作方法:(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2)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人,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如果病人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救护人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吹进气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为最合适。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则放一块叠二层厚

『肆』 复苏气囊的基本原理

氧气进入球形气囊和贮气袋,通过人工指压气囊打开前方活瓣,将氧气压入与病人口鼻贴紧的面罩内或气管导管内,以达到人工通气的目的。

『伍』 心肺复苏技术发明

张仲景首创《金匮来要术》急救自缢的源人工呼吸术,到晋代进一步改进,葛洪在《肘后方》中将此术改为:“塞两鼻孔,以芦管内其口中至咽,令人嘘之。有顷,其中砻砻转,或是通气也。北周姚僧垣《集验方》又将其改进:“将患者仰卧,以物塞两耳,以两个竹筒内死人鼻中,使两人痛吹之,塞口旁无令气得出,半日所死之,即噫噫,勿复吹也”,汉唐以后,则广为应用。此法虽发明于二千多年以前,但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人工呼吸方法,对于现在也有许多借鉴之处。

『陆』 心肺复苏仪的发明者是谁

戈登

『柒』 使用复苏囊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复苏球囊通气时需注意:
1、使用前检查各部件功能完好性,保证连接密封良好
2、通气时观察患者胸廓起伏,左右是否对称,口唇、甲床紫绀是否消退
3、注意上腹部变化,防止胃胀气
4、使用透明面罩,以利于发现呕吐误吸情况和及时处置

『捌』 复苏气囊的使用及操作并发症

操作
1.将病人仰卧,去枕,头后仰.
2.清除口腔与喉中假牙等任何可见的异物.
3.插入口咽通气道,防止舌咬伤和舌后坠.
4.抢救者应位于患者头部的后方,将头部向后仰,并托牢下额使其朝上,使气道保持通畅.
5.将面罩扣住口鼻,并用拇指和食指紧紧按住,其它的手指则紧按住下额.
6.用另外一只手挤压球体,将气体送入肺中,规律性地挤压球体提供足够的吸气/呼气时间(成人:12-15次/分,小孩:14-20次/分)
7.抢救者应注意患者是否有如下情形以 确认患者处于正常的换气.
(1)注视患者胸部上升与下降(是否随着压缩球体而起伏)
(2)经由面罩透明部分观察患者嘴唇与面部颜色的变化.
(3)经由透明盖,观察单向阀是否适当运用.
(4)在呼气当中,观察面罩内是否呈雾气状.
并发症
1、胃胀气和返流
2、误吸和吸入性肺炎

『玖』 复苏囊的操作流程

这个说起来相当麻烦,如果以最简单的非专业人士单人野外复苏,患者为成人,来说就是:
1、判断意识,脉搏,呼吸。
2、呼救(120)。
3、心脏按压(要求位置为双乳头连线中点,单手掌跟覆其上,另一手从掌背交叉握紧,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按压深度至少5cm)。
4、口对口人工呼吸(压额举颏法开放气道,去除口腔内容物,人工呼吸),未受过训练者可以不做此步。
5、进行上述3、4步5个循环,再次评估。如有需要,继续循环,直到救援到来。
另外还有双人,多人,专业人士,患者为儿童等多种情况。
以上参考2010AHA心肺复苏指南。

『拾』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1、飞梭

飞梭实际上是安装在滑槽里带有小轮的梭子,滑槽两端装上弹簧,使梭子可以极快地来回穿行。所以飞梭的发明使织布速度变快。它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

飞梭于1733年被钟表匠约翰·凯伊发明,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也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

2、珍妮机

18世纪中期,大英帝国商品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供应不足。为了提高产量,人们想方设法改进生产技术。在棉纺织部门,人们先是发明了一种叫飞梭的织布工具,大大加快了织布的速度,也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

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詹姆士·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Spinning Jenny)”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

3、水力织布机

英国纺纱业的大发展,使织布业反倒显得落后了。1785年,理发匠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使织布工效提高了四十倍。到1800年,英国棉纺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纺纱机、织布机由水力驱动,使工厂必须建造在河边,而且受河流水量的季节差影响,造成生产不稳定,这就促使人们研制新的动力驱动机械。

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开始用做纺织机械的动力,并很快推广开来,引起了第一次技术和工业革命的高潮,人类从此进入了机器和蒸汽时代。到1830年,英国整个棉纺工业已基本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到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器大工业的转变。

4、蒸汽轮船

蒸汽轮船是用蒸汽机作动力的机械推进船舶。蒸汽机的出现使船舶动力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从而完成了船舶动力的革命。船舶的推动力从人力、自然力转变为机械力,船舶用蒸汽机提供的巨大动力,使人类有可能建造越来越大的船,运载更多的货物。

真正解决船用蒸汽机的是詹姆斯·瓦特。他在1765年发明了双缸蒸汽机。1768年他与英国伯明翰轮机厂的老板马修·博尔顿合作,专门研制了一台用于船舶推进的特殊用途的蒸汽机,这就是世界上早期蒸汽机船上普遍使用的博尔顿--瓦特发动机,船舶用上了蒸汽机,出现了蒸汽机轮船。

5、瓦特改良蒸气机

1764年,英国的仪器修理工詹姆斯·瓦特为格拉斯哥大学修理纽可门蒸汽机模型时,注意到了这一缺点,并于1765年发明了设有与汽缸壁分开的凝汽器的蒸汽机,并于1769年取得了英国的专利。

初期的瓦特蒸汽机仍用平衡杠杆和拉杆机构来驱动提水泵,为了从凝汽器中抽除凝结水和空气,瓦特装设了抽气泵。他还在汽缸外壁加装夹层,用蒸汽加热汽缸壁,以减少冷凝损失。

阅读全文

与复苏囊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