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兵马俑是谁做的
是秦始皇为建造自己的皇陵命令工匠做的。
秦始皇即位后便开始兴建自己的陵墓(公元前246年)。修建过程经其一生。秦始皇陵墓总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包括现在的秦兵马俑和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墓兵马俑并未在史籍上有所记载,故未被人知,也因此历经二千余年而能保存原貌。1974年3月29日陕西大旱,临潼县村民杨志发在挖井打水时意外发现兵马俑碎片,当时村民称这些陶塑为瓦爷。
在人们初次见到兵俑时,兵俑衣着、武器的颜色还十分鲜艳,非常好看,历经两千年威武不减,但是在考古学家挖出土时,受空气氧化影响,数分钟内即渐渐剥落消失,只剩下一般大众印象中的陶土色。
1976年-1978年,考古队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人员,各项发掘工作全面开展。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
(1)兵马俑的是谁创造的扩展阅读
部分兵马俑介绍:
高级军吏俑
1、俗称将军俑,在秦俑坑中数量极少,出土不足十件,分为战袍将军俑和铠甲将军俑两类,其共同特点是头戴鹖冠,身材高大魁梧,气质出众超群,具有大将风度。
战袍将军俑着装朴素,但胸口有花结装饰,而铠甲将军俑的前胸、后背以及双肩,共饰有八朵彩色花结,华丽多采,飘逸非凡,衬托其等级、身份,以及在军中的威严。
2、马俑
与真马一般大小,双耳挺直、双眼圆睁,精神焕发。
㈡ 兵马俑是谁制造的
兵马俑是奴隶主命令工匠或者其他匠人来制作。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简介:
兵马俑(Terracotta Army;Terra-cotta Figures;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先后已有200多位国家领导人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
㈢ 秦兵马俑是谁建造的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档在过洞中。
㈣ 秦始皇兵马俑是为谁修建的
在古今乃至今人的思想上,都认为人会生活在阴阳两个世界中,生时在阳间,死后在阴间,所以讲究“事死如事生”。人死后一般人家都会量力而行,给阴间的人配备日常所用的物品。作为贪婪的秦始皇,便不惜一切代价营建他的地下王国。据《史记》记载,他的墓内上有日月星辰,下有秦国的山川河流、地理地貌,又有百宫位次,地面上的建造与他当时的秦咸阳宫相比,更是无一或缺。据记载,秦始皇生前住的咸阳宫和咸阳城是有军队守卫的,京师的军队,大约可分为三类:一是皇帝的侍卫军,主要由郎充任,职责是在殿中侍卫、守卫宫殿门户,出充车骑,由郎中令统领;二是宫门外的屯卫兵,由卫尉统领;三是京师的屯卫军,是征调郡国的材士充任,这支军队的作用,平时用以保卫京师,作战时可以派遣出征。从陵园的布局可以看出,秦始皇陵相当于当时的秦咸阳宫,而兵马俑坑位于陵墓外城东门大道的北侧,应是象征着驻扎在京城外的军队。即守卫京师的宿卫军在这里,它就是冥冥之中的地下皇城的部队,亦是千古一帝无上权威的象征。
㈤ 兵马俑是芈月还是秦始皇发明的
不是发明,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之一,但是到底是作为宣太后芈八子的陪葬还是秦始皇本人的一直存在争议。
在兵马俑坑中,看到所有的士兵不但没有戴头盔,而且头上还梳着偏髻。有人说这是秦朝“尚右”的观点,但是专门研究的叫陈景元先生认为这是身为出身楚国贵族秦宣太后芈氏为纪念楚国而制造的。
㈥ 兵马俑是谁建造的
秦兵马俑坑,位于今陕西省临潼县骊山脚下。自1974年被发现以来,引起国内外考古学者、历史学者以及广大旅游者的高度重视和浓厚兴趣。兵马俑坑建造规模宏大,埋藏的文物丰富、精湛,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 秦兵马俑坑布局严整,结构奇特,布成军阵的陶人或着铠甲,或披战袍,手持矛、戈、戟等兵器,姿态神情各异,显示出各自不同的身份、兵种、性格,可谓栩栩如生。由于兵马俑坑近于秦始皇陵,因此自发掘以来,国内外学者一般都认为,这是秦始皇的陪葬坑。也就是说,这支装备齐全、威武雄壮的兵马俑队伍,是守护黄泉之下的秦始皇的。 但是,近几年这一观点不断受到质疑,主要理由是:一,据史籍记载,秦始皇时期大量使用的是步兵和骑兵,几乎没有车战的痕迹,而兵马俑坑展示的是步卒围绕战车,以战车兵为主力的部队,这是一种过时的军阵。二,秦军早已更新装备,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下令收缴全国铜制兵器,运人咸阳,铸成十二个大铜人,任何人私藏铜戈铜剑,即是死罪。而二号坑中出土有铜剑剑头,难道秦二世会容许用这种犯禁的兵器为父亲陪葬?三,根据阴阳五行说,秦取代周,是以水德代周之火德,而水德尚黑,故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的制度。但是俑坑中的武吐俑,战袍或红或绿或蓝或紫,丝毫没有尚黑的意味。这一系列疑问与矛盾如不能解决,就不能轻易断言秦俑是秦始皇的“阴间卫队”。 兵马俑坑既然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坑,那么又是谁的呢?有人指出,在兵马俑坑附近另有一座级别较低的墓葬。这是秦始皇的祖上秦昭王的生母、曾专权四十一年之久的秦宣太后的墓。宣太后的故里是楚国,,而俑坑的许多形式与当时楚国习俗相符,武士俑身上的铭文,似乎也可证明这一点。这是一个大胆而全新的见解,如果此说成立,那么秦兵马俑坑的实际营建年代,要向前推半个世纪左右。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俑坑应是秦始皇时代建造,但其性质不是陪葬—坑。理由是:一,秦国时仍有活人殉葬的旧习,无需修建大型俑坑陪葬。二,出土的几千兵器中,罕见铁兵器,这与当时已很发达的冶铁水平不相称,因而这不是一支战斗部队。三,秦俑坑出土文物虽然丰富,但毕竟尚未发现任何文字资料,可以证明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园的一部分。因而,秦俑坑不是陪葬坑,而而可能是被称作“封”的纪念碑性质的建筑物。 但迄今为止,认为秦始皇是秦俑主人的意见仍占上风,因为在俑坑中出土有秦始皇时代的“相邦吕不韦戈”和“寺工长铍”。而且,俑坑西侧的墓葬是否宣太后墓,也仍有争议。不过,对传统观点毕竟已有疑问提出,学术界要取得共识,必然还要经过一个争论的过程。
㈦ 秦兵马俑的来历
秦始皇自13岁即位就开始为他在骊山修建陵墓,统一六国后,又从各地征发了十万多人继续修建,直到他50岁死去,共修了37年。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陵挖至泉水之下,然后用铜汁浇铸加固。墓宫中修建了宫殿楼阁和百官相见的位次,放满了奇珍异宝。为了防范盗窃,墓室内设有一触即发的暗箭。墓室弯顶上饰有宝石明珠,象征着天体星辰;下面是百川、五岳和九州的地理形势,用机械灌输了水银,象征江河大海川流不息,上面浮着金制的野鸡;墓室内点燃着用鲸油制成的“长明灯”。陵墓周围布置了巨型兵马俑阵。陵墓的设计,处处体现了这位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威严。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暴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平乡)。死后2个月,尸体运回咸阳,举行丧葬仪式。入葬时,秦二世胡亥下令,将秦始皇的宫女一律殉葬,修造陵墓的工匠也一律殉葬墓中。
秦始皇陵以其规模宏伟、空前的厚葬而闻名。每位关心秦始皇陵的人都对它是否被盗十分关心。从整个中国古代史来看,每个朝代的末年都是最混乱的时期,群雄争霸,盗匪横行,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的状态。而此时正是盗墓者掘坟挖墓的大好时机,历代王朝的陵墓几乎都是在这个时候被盗的。
㈧ 西安兵马俑的建立者是谁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东30公里处。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和兵马俑坑组成。展出的陶质陪葬武士俑和兵马俑共计8000个,排列成阵,气势壮观。俑分将军俑、铠甲俑、跪射俑等。坑内还出土有数万件实战兵器,馆内展出秦始皇大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也是长安何已会成为丝路起点的一个写照。 概述 兵马俑( terra-cotta figures; 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 兵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 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潼,工程十分艰难。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仲山,峻峨山下死尸成片,侧面显示了整个工程的残酷。它还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呢! 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宫城。内城略呈方形,周长3890米,除北面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外城为长方 形,周长6294米,四面各开一门。陵冢位置在陵园南部。 秦始皇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l 500米处。昔日,这里是一片坟地,当地农民在掘墓时曾发现有像人一样的东西。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 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俑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秦兵马俑博物馆官长袁仲一解释说:“一来,为的是更好地保护文物,二来,因为把整个军阵全部清出地面,起码需要5~7年的功夫。这样做的好处是游客既可以参观到二号坑局部的风采,有可以亲眼看到二号坑的挖掘工作。” 据初步推算,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㈨ 秦始皇兵马俑是为谁建的
答:人们是为秦始皇和秦始后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