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发明了链终止法进行测序

发明了链终止法进行测序

发布时间:2021-07-25 20:40:26

1. 英国科学家Sanger因发明了链终止DNA测序法而获诺贝尔奖.其主要内容步骤是:先向DNA复制体系中加入能够终

(1)让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开,在体外是采用加热变性的方法,在活细胞内依靠DNA解旋酶.
(2)由于模板链中含N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标记物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通过上述操作能得到N种长度不同的脱氧核苷酸链.
(3)各种长度不同的脱氧核苷酸链的分子量不同,因而可以通过电泳将它们分离开来.
(4)碱基G所在的核苷酸为鸟嘌呤核苷酸,所以若用上述测序方法读出碱基G的位置,则必须加入带标记的鸟嘌呤核苷酸.
(5)按上图模式每操作1次,能够测出一条链中1种碱基的位置,DNA分子中有4种碱基,操作3次就能测出DNA一条链上3种碱基的位置,空位自然是第4种碱基.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DNA片段上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所以从理论上讲,只要按上图模式操作3次,就能测定一段双链DNA中的全部碱基顺序.
故答案为:
(1)解旋酶
(2)N
(3)分子量
(4)鸟嘌呤核苷酸
(5)3

2. 末端终止法测序的原理和方法

末端终止法测DNA序列即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其原理是:

DNA链中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合成DNA所用的底物是 2’-脱氧核苷三磷酸。2’,3’ddNTP与普通dNTP不同,它们在脱氧核糖的3’位置缺少一个羟基。在DNA聚合酶作用下通过三磷酸基团掺入到延伸的DNA链中,但由于没有3’羟基,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磷酸二酯键,因此,正在延伸的DNA链不能继续延伸。在DNA合成反应混合物的4种普通dNTP中加入少量的一种ddNTP,链延伸将与偶然发生但却十分特异的链终止竞争,产物是一系列的核苷酸链,其长度取决于引物末端到出现过早链终止位置间的距离。在4组独立酶反应中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ddNTP,结果将产生4组寡核苷酸,它们将分别终止于模板链的A、C、G或T位置。

3. 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的原理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


在模板指导下,聚合酶不断将dNTP加到引物的3’-OH末端,使引物延长,合成出新的互补的DNA链,如果加入双脱氧三磷酸核苷(ddNTP),由于双脱氧核糖的3’位置上缺少一个羟基,故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磷酸二酯键,即形成一种全部具有相同5’-引物端和以ddNMP残基为3’端结尾的一系列长短不一片段的混合物。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区分长度差一个核苷酸的单链DNA,从而读取DNA的核苷酸序列。

双脱氧链终止法是现在应用最多的核酸测序技术,由Sanger等1977年提出。

其原理是:核酸模板在核酸聚合酶、引物、四种单脱氧碱基存在条件下复制或转录时,如果在四管反应系统中分别按比例引入四种双脱氧碱基,只要双脱氧碱基掺入链端,该链就停止延长,链端掺入单脱氧碱基的片段可继续延长。如此每管反应体系中便合成以共同引物为5’端,以双脱氧碱基为3’端的一系列长度不等的核酸片段。反应终止后,分四个泳道进行电泳。以分离长短不一的核酸片段(长度相邻者仅差一个碱基),根据片段3’端的双脱氧碱基,便可依次阅读合成片段的碱基排列顺序。

(一)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酶法)测序程序 操作程序是按DNA复制和RNA反转录的原理设计的。

  1. 分离待测核酸模板,模板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可以是双链,也可以是单链。

  2. 2.在4只试管中加入适当的引物、模板、4种dNTP(包括放射性标记dATP,例如?32 PdATP和DNA聚合酶(如以RNA为模板,则用反转录酶),再在上述4只管中分别加入一种一定浓度的ddNTP(双脱氧核苷酸)。

  3. 3.与单链模板(如以双链作模板,要作变性处理)结合的引物,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从5’端向3’端进行延伸反应,32P随着引物延长掺入到新合成链中。当ddNTP掺入时,由于它在3’位置没有羟基,故不与下一个dNTP结合,从而使链延伸终止。ddNTP在不同位置掺入,因而产生一系列不同长度的新的DNA链。

  4. 4.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同时分离4只反应管中的反应产物,由于每一反应管中只加一种ddNTP(如ddATP),则该管中各种长度的DNA都终止于该种碱基(如A)处。所以凝胶电泳中该泳道不同带的DNA 3’ 末端都为同一种双脱氧碱基。

  5. 5.放射自显影。根据四泳道的编号和 每个泳道中DNA带的位置直接从自显影图谱上读出与模板链互补的新链序列。

4.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的基本步骤包括哪些

以双链DNA测序为例,双脱氧末端终止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变性双链模板的制备和延伸和终止反应。

1、变性双链模板的制备

① 取1.5ml处于对数生产期的培养菌液(含有待测病毒核酸的重组质粒模板),离心除去上清液后,用150ml Tris/葡萄糖缓冲液重悬菌团,在室温下放置5分钟。

② 加入300ml的1%SDS,0.2mol/L NaOH,颠倒混合约15次,在室温下放置15分钟,加入225ml 3mol/L醋酸钠(pH4.5),颠倒约15次混合,在冰浴中放置45分钟,离心5分钟。

③ 将650ml上清液转移至一支新管中,加入650ml异丙醇,混合后在室温下放置10分钟,离心5分钟后弃去异丙醇,抽真空干燥沉淀。

④ 用125ml TE(pH 8.0)重新溶解DNA,加入375ml的4mol/L LiCl,在冰浴中放置20分钟后,于4℃下离心5分钟。

⑤ 将上清液转移至一支新管中用饱和苯酚抽提后再用氯仿抽提,加入2倍体积的异丙醇,在室温下沉淀30分钟,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

⑥ 用冰冷的70%乙醇洗沉淀,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并干燥,用50ml TE缓冲液重新溶解沉淀。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质粒DNA含量。

⑦ 取0.2mg质粒DNA,并将体积调至9ml,加入1ml 2mol/L NaOH,2mmol/L EDTA,在室温下放置5分钟,加入2ml 30mol/L醋酸钠(pH 4.5)和8ml水。

⑧ 加入6ml冰冷无水乙醇,混合后在干冰/乙醇浴中放置15分钟,在4℃下离心5分钟,小心地弃去上清液,用冰冷的70%乙醇洗沉淀,离心5分钟并小心地弃去上清液,真空抽干沉淀,并用TE缓冲液重新溶解沉淀。

2、延伸和终止反应

以利用T7DNA聚合酶进行的双脱氧链终止反应为例。

① 取4支0.5ml小离心管,标上G、A、T、C,每管加入7ml变性的双链DNA模板(分别为1和2mg),1ml寡核苷酸引物和2ml 5×测序缓冲液混合,65℃保温2分钟,在室温下冷却30分钟。

② 每管加入1ml 0.1mol/L DTT,2ml 1.5mol/L 3种dNTP混合物,0.5ml32P dATP和2ml(2IU)修饰的T7DNA多聚酶混合物,在室温下放置5分钟。

③ 按标记每管分别加入3ml 4种ddNTP终止混合物的一种。

④ 短促离心后,在37℃下保温5分钟。

⑤ 加入5ml甲酰胺上样缓冲液,上样前在80℃下加热2分钟,并迅速置于冰浴上,每个样品取3ml,上样电泳。

⑥读取合成链的核苷酸序列。

(4)发明了链终止法进行测序扩展阅读

延伸和终止反应中测序反应物电泳和序列读取的注意事项:

(1) 按普通聚丙烯酰胺凝胶制作方法制作梯度胶。

(2) 按G、A、T、C次序加入每种样品,在G、A和T各泳道上样1ml,而在C泳道上样1.5ml。

(3) 上样完毕加压1700V电泳,根据样品中溴酚蓝和二甲苯青染料迁移情况确定电泳时间。

(4) 电泳完毕,在10℃冰醋酸中漂洗30分钟脱去尿素。

(5) 在60℃或80℃干燥30分钟后,放射自显影读取序列。

5.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原理

DNA链中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合成DNA所用的底物是 2’-脱氧核苷三磷酸。2’,3’ddNTP与普通dNTP不同,它们在脱氧核糖的3’位置缺少一个羟基。在DNA聚合酶作用下通过三磷酸基团掺入到延伸的DNA链中,但由于没有3’羟基,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磷酸二酯键,因此,正在延伸的DNA链不能继续延伸。在DNA合成反应混合物的4种普通dNTP中加入少量的一种ddNTP,链延伸将与偶然发生但却十分特异的链终止竞争,产物是一系列的核苷酸链,其长度取决于引物末端到出现过早链终止位置间的距离。在4组独立酶反应中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ddNTP,结果将产生4组寡核苷酸,它们将分别终止于模板链的A、C、G或T位置

6. 链终止法dna测序技术有何特点

链终止法又叫双脱氧末端测序法,特异性高,可区分一个碱基的差别,四色荧光,末端终止

7. 双脱氧链终止法的原理

双脱氧链终止法是现在应用最多的核酸测序技术(也即第一代DNA测序技术),由Sanger等1977年发明提出。主要用于DNA基因分析。其原理是:
核酸模板在核酸聚合酶、引物、四种单脱氧碱基存在条件下复制或转录时,如果在四管反应系统中分别按比例引入四种双脱氧碱基,只要双脱氧碱基掺入链端,该链就停止延长,链端掺入单脱氧碱基的片段可继续延长。
如此每管反应体系中便合成以共同引物为5’端,以双脱氧碱基为3’端的一系列长度不等的核酸片段。反应终止后,分四个泳道进行电泳。以分离长短不一的核酸片段(长度相邻者仅差一个碱基),根据片段3’端的双脱氧碱基,便可依次阅读合成片段的碱基排列顺序。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酶法)测序程序 操作程序是按DNA复制和RNA反转录的原理设计的。
1.分离待测核酸模板,模板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可以是双链,也可以是单链。
2.在4只试管中加入适当的引物、模板、4种dNTP(包括放射性标记的ddNTP,例如32P ddNTP和DNA聚合酶(如以RNA为模板,则用反转录酶),再在上述4只管中分别加入一种一定浓度的ddNTP(双脱氧核苷酸)。
3.与单链模板(如以双链作模板,要作变性处理)结合的引物,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从5’端向3’端进行延伸反应,32P随着引物延长掺入到新合成链中。当ddNTP掺入时,由于它在3’位置没有羟基,故不与下一个dNTP结合,从而使链延伸终止。ddNTP在不同位置掺入,因而产生一系列不同长度的新的DNA链。
4.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同时分离4只反应管中的反应产物,由于每一反应管中只加一种ddNTP(如ddATP),则该管中各种长度的DNA都终止于该种碱基(如A)处。所以凝胶电泳中该泳道不同带的DNA 3’ 末端都为同一种双脱氧碱基。
5.放射自显影。根据四泳道的编号和每个泳道中DNA带的位置直接从自显影图谱上读出与模板链互补的新链序列。

8. 英国科学家Sanger因发明了链终止DNA测序法而再获诺贝尔奖.通过向DNA复制体系中加入能够终止新链延伸的某

(1)DNA分子两条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所以实验操作的第一步是通过加热破坏从而使DNA分子的双链打开,在细胞中这是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完成的.
(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于模板链的碱基序列是ATGATCCTG,所以对应合成的最长新链的碱基序列是TACTAGGAC.
(3)据图分析,要通过以上操作精确地测出DNA链上每一个碱基的位置,电泳分离结果必须能把长度只差一个碱基(或脱氧核苷酸)的DNA链区分开来.
(4)由于鸟嘌呤G与胞嘧啶C配对,所以要从电泳结果直接读出上图模板链中鸟嘌呤的位置,进行以上操作时,必须加入带标记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类似物.由于模板链上只有2个鸟嘌呤,所以扩增后将产生2种带标记的新链.
(5)由于经过3次操作可以测出DNA片段的一条链上三种碱基的位置,剩下空位就是第四种碱基的位置;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DNA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因此,采用链终止法测定一段DNA双链中的全部碱基顺序,最少要按图中所示模式操作3次.
故答案为:
(1)氢键解旋酶
(2)TACTAGGAC
(3)长度只差一个碱基(或脱氧核苷酸)的DNA链
(4)①加入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类似物(或ddCMP)
②2种 因为模板链上只有2个鸟嘌呤(或新链上只有2个胞嘧啶)
(5)经过3次操作可以测出DNA片段的一条链上三种碱基的位置,剩下空位就是第四种碱基的位置;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DNA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

9. 双脱氧链终止法的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酶法)测序程序

(一)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酶法)测序程序 操作程序是按DNA复制和RNA反转录的原理设计的。
1.分离待测核酸模板,模板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可以是双链,也可以是单链。
2.在4只试管中加入适当的引物、模板、4种dNTP(包括放射性标记的ddNTP,例如32P ddNTP和DNA聚合酶(如以RNA为模板,则用反转录酶),再在上述4只管中分别加入一种一定浓度的ddNTP(双脱氧核苷酸)。
3.与单链模板(如以双链作模板,要作变性处理)结合的引物,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从5’端向3’端进行延伸反应,32P随着引物延长掺入到新合成链中。当ddNTP掺入时,由于它在3’位置没有羟基,故不与下一个dNTP结合,从而使链延伸终止。ddNTP在不同位置掺入,因而产生一系列不同长度的新的DNA链。
4.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同时分离4只反应管中的反应产物,由于每一反应管中只加一种ddNTP(如ddATP),则该管中各种长度的DNA都终止于该种碱基(如A)处。所以凝胶电泳中该泳道不同带的DNA 3’ 末端都为同一种双脱氧碱基。
5.放射自显影。根据四泳道的编号和每个泳道中DNA带的位置直接从自显影图谱上读出与模板链互补的新链序列。

阅读全文

与发明了链终止法进行测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