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人取火的方式(全部)
一、钻木取火
折一根山麻木,弄成扁平状,在上面刻一个浅浅的凹穴,在凹穴边刻一个缺槽,再折一根山麻木细枝作为钻杆。取火时坐在地上,用两脚把刻有穴、槽的山麻木板压着,然后将钻杆一端接在凹穴上,双手用力搓转钻杆,使其急速旋转,发生剧烈摩擦。
这时凹穴里生出一些木屑粉末落在缺槽里,继续搓转钻杆,便产生火花,引燃木槽中的木屑。然后把燃着的木屑放在事先准备好的一把干茅草里,用口一吹,茅草就燃起火焰。
二、击石取火
这种方法的使用可能是受到制作石器时迸发出火花的现象的启发。我们可以找一块坚硬的石头做为“火石”,用小刀的背或小片钢铁向下敲击“火石”,使火花落到引火物上。当引火物开始冒烟时,缓缓地吹或扇,使其燃起明火。
如果“火石”打不出火来,可另外寻找一块石头再试。当然并不是任何一块石头都能点燃引火物,石头击出的火花必须有一定的热量和持续时间才能点燃引火物。根据考古资料发现,用黄铁矿打击火燧石而产生的火花可以取火。
三、弓钻取火
用强韧的树枝或竹片绑上鞋带、绳子或皮带,做成一个弓子。在弓上缠一根干燥的木棍,用它在一小块硬木上迅速地旋转。这样会钻出黑粉末,最后这些黑粉末冒烟而生出火花,点燃引火物。
在平坦的木板上摩擦玻璃片,也能生热发火。待剧烈摩擦时,将引火物吹燃。
四、藤条取火
找一根干的树干,一头劈开,并用东西将裂缝撑开,塞上引火物,用一根长约两尺的藤条穿在引火物后面,双脚踩紧树干,迅速地左右抽动藤条,使之摩擦发热而将引火物点燃。
还可用两块软质的木头或竹片用力相互摩擦取火,下面垫以棕榈树皮或椰子叶底部的干燥物作引火物。
(1)远古人类是怎么发明取火的方法扩展阅读
人工取火是原始人类不知经过多少万年的摸索,在长期劳动实践中,不断总结用火和保存火种的经验逐步发明的,原来,人类的祖先在“整修”洞穴、或在制造石器的过程中,看到岩石碰撞有火星飞溅,又发现用黄铁矿石或赤铁矿石作锤子,敲击石英石或燧石时能产生较大的火花,这些火星、火花有时落到干枯的枝叶、乱草上会燃烧起来。
原始人为了制造一种工具,用石锥在木棒上旋钻,钻的时间长了,便会冒烟生出火来。先民从这些重复无数次的劳动实践中得到启发,明白了其中的因果关系,从而发明了撞击和摩擦取火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尽管用材不同,方法也有区别,但都属于摩擦取火的范围。这种原始的取火方法,在许多民族中曾经广为流行。
2. 古代人是怎么取火的
古代人最早的钻木取火的方法,据专家考证可能是这样的:
1、折一根山麻木,把它弄成扁平的形状,在上面刻上一道浅的凹穴。
2、再折一根山麻木当棍子,人坐在地上,双脚踩住扁平的山麻木板,把棍子一端按在凹穴上,双掌握住来回搓动。
3、这样棍子末端与木板结合处发生剧烈摩擦,产生许多木屑,并因摩擦而生热,等碎木屑热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火星点燃木板旁易燃的干草或木屑粉,燃起火焰。
3. 古代人是用什么方法快速取火
1、钻木取火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主要的取火方法。
钻木取火的工具主要有两件:钻火板和钻火杆。一般要求取火工具的木料要干燥,但钻木板和钻木杆所用材料不同。前者要求松软,以山麻木、柳木为之;后者要求坚硬,以榆木、花梨为多,一硬一软,利于摩擦生火。
2、约在春秋战国之际,随着铁器的发明,取火方式又前进了一步。在日常劳动中用铁工具制造石器时,发现了铁石相击能迸出火花,这便启发人们创造了金与石相击的取火方法,并逐渐提高简化成能随身携带的火镰火石。火镰,又作钢镰、火刀。自从火镰发明以后,它便成为我国古代最流行、最实用的取火工具。
3、阳燧是直接用太阳光取火的,这种方法的发明说明当时人们对于“光”的物理特性已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这是我国古代科学文化极为辉煌的一页,在世界科技史上也享有盛誉。
参考资料:http://kid.qq.com/a/20121029/000016.htm
4. 原始人是怎样获取和使用火的
人类从自然界的雷击、山火等获得火种,学会了用火来烧烤猎物、块根,开始熟食;学会用火来御寒取暖、驱暗照明,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在远古时,河南商丘一带是一片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
(4)远古人类是怎么发明取火的方法扩展阅读
火种虽然能被保存,但毕竟不方便。遇上连绵阴雨天气,火不是淋湿熄灭,就是因没有干燥的柴草接续不上而熄火。火种—经熄灭,人们就犯愁了,向邻近的原始群落去借火,因那时人烟稀少,谈何容易。要重新找到野火,不知又要等到何时。
因此,火种熄灭的后果比我们停电要严重得多。对——个氏族或一个家庭就意味着巨大的灾难。因此,“‘熄灭的火’和‘熄灭的氏族’在希腊人中间是同义语”。穷则变,变能通,正是火种的熄灭,才迫使人们发明人工取火。
从利用自然火并保存火种不灭,到学会人工取火,这才算是第一次控制了这种变革物质的强大的自然力,这是文明的一大飞跃。人类何时学会人工取火,还未找到可信的证据,仍然说不清楚,在世界各地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有报导称,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的土著仍然不会人工取火,依然像原始人类一样,小心地保存从邻近部落借来的火种。但在中国,大约要到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类才有可能用人工方法取火,曾有学者认为:“古人和新人用火更加普遍了。
他们不仅能像北京人那样小心地保存火种,而且已经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以便必要时使用。”这里说的古人和新人,在考占学分期上,古人,即早期智人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新人,即晚期智人,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发现了火的用途。周口洞北京人遗址中厚达几米的石化了的灰烬和燃渣层说明,至少在四五十万年前人类就学会了用火。
到了旧石器时代后期,人类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在德国杜塞尔多夫附近的尼安德特人遗址中已经发现了用敲击燧石的方法进行人工取火的遗迹。
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已经掌握了通过敲击和摩擦把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经验知识,也掌握了通过燃烧利用燃料能源的方法。这样,火就成为人类随时可利用的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武器。
5. 燧人氏发明的取火方法对人类有什么重要意义
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主编的《中国史稿》中说:“人工取火的发明,对于远古人类的生活无疑起了极为重大的作用,引起后人极大的重视……这样的传说固然夹杂着后代的生活内容,蒙上了神秘的外衣,但它依然反映着朴素的远古人类生活的史实背景。”赵朴初先生曾作诗道:“燧人取火非常业,世界从此日日新。”恩格斯说:“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得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后与动物界分开。”
人工取火的发明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所以,燧人氏一直受到人们的敬重和崇拜,并尊他为三皇之首,奉为“火祖”。
火的发明使人类有了可以创造的温暖,对远古人类的聚集提供了武器和条件,是人类群居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根源。火的发明创造了中国家文化的妊振期。
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还不算,就是打来的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了。后来,才发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上,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火)。
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经过多少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
又过了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星来;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来。这就懂得了工人能够取火(从考古材料发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劳动人民,但是传说中又说成是一个人,叫做“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从那时候起,人们就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物的品种也增加了。据说,燧人氏还教人捕鱼。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东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熟来吃了。
6. 人类的祖先是怎样取火的
人类的祖先是采用钻木的方法取火的,那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较为粗糙,在摩擦时,摩擦力较大会产生热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钻木取火的发明来源于我国古时的神话传说。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
7. 远古人类是怎么人工生火的
使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人类最早的人工取火方式是“钻木取火”和“击石取火”。
1、钻木取火:
钻木取火传说是燧人氏发明的。他看到鸟在啄木时,摩擦产生火花,因此受到启示,发明了钻木取火。人类学会了人工取火之后,更多加热食物的方法出现,茹毛饮血的时代结束了,“烹饪”渐渐出现。
8. 远古人类是怎样发明火的
开始是天气原因导致的自然火灾,人类氏族中的长者(也就30岁)用灰烬保存火苗,在下次使用时用干草加通风再次点燃火苗。
9. 远古人类是怎样人工取火的这对远古人类有什么意义
到了旧石器时代后期,人类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在杜塞尔多夫附近的尼安德特人遗址中已经发现了用敲击燧石的方法进行人工取火的遗迹。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已经掌握了通过敲击和摩擦把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经验知识,也掌握了通过燃烧利用燃料能源的方法。
由于人类终于掌握了驾御火的自由,进而才能烧制陶器、冶炼金属。并且,正是由于火的利用,人类才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化学知识。人工取火的发明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正如恩格斯所说: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是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人工取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第一个伟大胜利。
10. 古代人是怎么取火的
钻木取火的发明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在远古时,河南商丘一带是一片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
这种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农村还有人在使用。当时,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10)远古人类是怎么发明取火的方法扩展阅读:
关于钻木取火传说:
12000年前时昆仑山上多白石,白石积聚之处,少草木,唯一能在石头上生长树,叫燧木。燧木有个特点,只有树杆,没有皮,有树枝,没有树叶。看上去就是一棵干的树,你把他的树枝当成树叶来看,也可以。每年会掉树枝,第二年再生。
但是这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说,我看见一个木头,我就上去钻一钻,看会不会起火,人不会有这种意向的。
但是有一天,昆仑山中来了一只鸟,后世管她叫毕方,毕方这种鸟有一个习惯,它是嘴特别尖,喜欢啄那个木头。转木取火其实是啄木取火,当毕方啄木之时,那树竟生起火来。 着火之后,这些燧人氏族人一看着火了,这样也能着火。等毕方一走,他们拿别的燧木也试着钻,试着看看能不能起火。后来他们用在里面磨的办法,用尽办法想最后成功了,转木取火。
当然这个钻木取火之后,人们当时仅限于一种木头,就是燧木,用它来取火。但是燧木取火之后,我们说这个燧人氏钻木取火之后,因为那场大灾难的来临,随着他们9000年后从昆仑山上迁下来,迁到日月山的时候,这种原来存在的木头不复存在了。那么钻木取火,只是我们的一个很遥远的传说,人们想尽办法才能钻木取火。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以至于距现在9000年到3000年之间,多时候都知道钻木取火是非常辛苦的。我们必须要想方设法挑各种各样的木头,来用不同的办法钻。挑什么样的木头呢?春天的时候用柳树,夏天的时候用枣杏,秋天的时候用柞,不同的木头来保证钻木取火成功。
当然,在钻木取火的同时,距现在4000多年的时候,人们发现还有一个办法能取火。把一个桶敲成半椭圆形,让它保持光滑,打磨光滑,越光滑越好,里面凹下去,对着太阳,那块放着柴草,这样对上它去照,就像咱们今天说的放大镜一样,照的时候来取火。有太阳的时候,用阳燧来取火,没有太阳的时候用木燧来取火。但是木燧取火其实是非常的不容易的。
等到最后的时候,我们说据现在1800年的时候有火石,那个火石不是靠火石本身取火,是下面像电一样的东西,我们管那个叫火轮,只要有火星溅在上面,立即就着火。到近代的时候有火镰、火石,但是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怎么存储火。
最早的时候,就像所有的人都想的一样,其实你不用特意的去存储,因为你这个族群在洞里面,那个火都是永远不灭的,但是这不是长久的办法,他们要迁移,迁移的过程发明了陶土,陶土是用泥捏好,黄土一和,和完以后把火就直接放在里面,周围烧硬,防止它裂。
后来为了防止裂,放在阴干的地方,里面有两个窟窿眼,就跟咱们现在的蜂窝煤的炉子差不多,只是用陶土做的蜂窝煤炉子。把那个木头烧到一半的时候,把它放在里面,然后盖上那个,就留两个眼,其实就是咱们现在说的木炭,用木炭的办法保存火种。就是以前的陶土。
这个办法一直用到了4000多年,从9000多年日月山上出来,一直用了5000多年,直接用了4000多年,等到后面的时候,有一个更简单的办法,在渭河流域有一种草叫白蒿,一米多长,把这种草在它长成年之后拔下来,每边两根,总共六根草,编在一起,有两米左右长,晒干之后,一年四季在那儿放着,他们要生活,要去别的地方,大家要做不同的东西的时候,只要拿一根艾蒿就行了,路上拿一根艾蒿,就不灭。到了那个地方,拣了一些柴火,这样一吹,火就着了。
燧人氏族对人们最大的贡献,是我们第一次认识到可以自己动手创造火种,而创造火种的灵感,来自于一种叫毕方的鸟,来自于燧木。所以这个氏族就以燧木为号,我们把他称之为燧人氏族。但这个燧人氏族跟昆仑山上另外一个族群最后融合,融合成一个族,这个族叫羌族,今天还有这个族群存在。后来燧人氏族消失不在了,但是羌族一直存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钻木取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