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硬膜外麻醉的发明者

硬膜外麻醉的发明者

发布时间:2021-07-25 18:56:26

『壹』 硬膜外麻醉

你要做好三步,第一定位(抹清楚穿刺点)第二垂直(针尖与病人背部平面垂直)第三进针(进针时一定要在脊上韧带中央注意这里不要往脊柱两边跑了,必要时可以先用破皮针穿破或者用穿刺针稍转一下就过去了。)只要做到以上三点就没问题了。成人就3到4厘米

『贰』 硬膜外麻醉6小时可以坐起来了吗

对比分析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docx对比分析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胡元元赖长君曾明亮(宁都县人民医院江西宁都342800)【摘要】目的:对应用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两种方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麻醉;釆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对研究组患者实施麻醉。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老年手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手术老年【屮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293-02在麻醉过程屮导致广发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性较大,老年患者出现这一问题的可能性更大,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所产生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属于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两种麻醉技术。本次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两种方式麻醉的效果进行研究。1资料和方法1 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一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屮男性24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62-87岁,平均年龄(715±12)岁;患者体重43—75kg,平均体重(52 4±1 9)kg;发病至手术时间1—7天,平均发病时间(24±0 6)天;研究组患者屮男性26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61-89岁,平均年龄(717±13)岁;患者体重44—73kg,平均体重(526±18)kg;发病至手术时间1—8天,平均发病时间(2 5±0 7)天。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 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1 2方法麻醉前半小吋两组均通过肌肉注射方式给予0 5mg的阿托品,开放静脉通道,以1OmL/min的速度输注乳酸林格氏液。对照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采用咪达伦卩坐、依托咪酯、***、维库澳镀四种药物进行麻醉诱导,剂量标准分别为0O4mg/kg、0 3mg/kg>5μg/kg、2mg,麻醉成功之后实施气管插管操作并连接好呼吸机。研究组:实施硬膜外麻醉,选择患者的1一2腰椎间实施穿刺操作,然后给予3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接着给予2mL/次的标准给予浓度为0 375%的罗帕卡因,直到麻醉水平达到麻醉平面之后为止[1]。1 3麻醉效果评价方法手术由于患者出院持续剧烈的应激反应而不能继续进行为无效;虽然患者偶尔有轻度应激反应,但手术仍能坚持进行为有效:手术可以顺利进行,患者完全没有应激反应为显效[2]。1 4观察指标选择两组在手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人数、老年手术麻醉效果等作为观察指标。1 5数据处理方法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SPSS18 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 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结果2 1在手术后6小时、12小吋

『叁』 什么是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麻醉即硬脊膜外神经阻滞麻醉。

操作方法如下:

(1)侧卧位,两手抱住膝关节,下颌紧贴前胸,成屈曲状。

(2)按手术要求在第10胸椎至第4腰椎刺突之间,选择好脊椎间隙,先作局部麻醉,用勺状穿刺针头穿刺。穿刺方法有二:①与脊柱成垂直方向刺入硬膜外腔,称直入穿刺法;②从脊椎旁斜行刺入,称侧入穿刺法。

(3)穿刺时主要根据阻力的改变来判断所经过的层次。当遇到黄韧带时阻力增大,有坚韧感,这时抽出针芯,接上带有小量空气(或生理盐水)的针筒,小心地继续进针,穿破黄韧带时有“脱空感”,利用硬脊膜外腔的负压将针筒内的空气吸入腔内,并观察针筒头部的液平面变化,若随着负压的变化而波动,则说明已进入硬脊膜外腔。如无负压等现象,则继续进针,若发现脑脊液,即说明已穿过硬膜外腔,进入了蛛网膜下腔,穿刺即告失败而应放弃。

(4)确已证明在硬膜外腔,则分次注入麻醉药。常用麻醉药有2%利多卡因(又称赛罗卡因)或2%地卡因,内加0.1%肾上腺素0.1~0.2mL。利多卡因一般成人单次用量不能超过500mg,地卡因单次用量不超过60mg。对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可按手术要求陆续分次给药。麻醉的全过程应密切注意掌握病人的反应及麻醉平面的变化。

(5)如需作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先取与勺状针头大小相应的输尿管导管一根,预先测试是否通畅,并测好长短尺寸。将勺状针头的斜面向上(或向下,按手术要求而定),输尿管导管从针腔内插入硬脊膜外腔后,边拔出针头,边缓慢将导管向硬脊膜外腔推进,导管留在硬膜外腔内3~5cm即可,不要过长。在拔勺状针头时切勿将导管带出腔外,从导管内试注少量麻醉药约2mL,如无阻力,局部不隆起,亦无液体外溢,即证明导管仍在外腔内。最后将留在体外的导管用胶布平直固定在背部,防止脱出和折曲成角,保证导管通畅及术中给药。

『肆』 硬膜外麻醉痛吗

前面几个人回答都是错的!

手术过程中人是清醒的,除非给你打了镇静的药(视具体情况而定)

刚开始针头给你皮下打局麻药时会有针刺痛,但是接下来的时候就不痛了,基本上不会有难受

请放心!

『伍』 硬膜外麻醉的解剖学基础是什么:

硬膜外麻醉一般选用腰4.5椎间隙
腰4.5椎间隙是平两侧髂棘
两侧髂棘连续与脊柱正中交界处棘突之间进针
会依次穿破皮肤
棘上韧带
棘间韧带
黄韧带
就到硬膜外了,穿刺会有突破感。

『陆』 硬膜外麻醉是打在哪里

呵呵,正好我是学麻醉的,硬膜外麻醉,是指硬脊膜外麻醉,分为后正中穿刺和旁正中穿刺,一般由2~3腰椎棘突间隙穿入,还有骶管裂孔也行。穿过黄韧带之后会有明显的突破感,且针管内负压消失。所谓打穿了,就是已经穿过了硬脊膜,进入硬脊膜下隙,甚至穿过蛛网膜进入了蛛网膜下隙,引起脑脊液流出。

下面的内容是别处复制来的,硬膜外麻醉的手法:
硬膜外麻醉即硬脊膜外神经阻滞麻醉。

操作方法如下:

(1)侧卧位,两手抱住膝关节,下颌紧贴前胸,成屈曲状。

(2)按手术要求在第10胸椎至第4腰椎刺突之间,选择好脊椎间隙,先作局部麻醉,用勺状穿刺针头穿刺。穿刺方法有二:①与脊柱成垂直方向刺入硬膜外腔,称直入穿刺法;②从脊椎旁斜行刺入,称侧入穿刺法。

(3)穿刺时主要根据阻力的改变来判断所经过的层次。当遇到黄韧带时阻力增大,有坚韧感,这时抽出针芯,接上带有小量空气(或生理盐水)的针筒,小心地继续进针,穿破黄韧带时有“脱空感”,利用硬脊膜外腔的负压将针筒内的空气吸入腔内,并观察针筒头部的液平面变化,若随着负压的变化而波动,则说明已进入硬脊膜外腔。如无负压等现象,则继续进针,若发现脑脊液,即说明已穿过硬膜外腔,进入了蛛网膜下腔,穿刺即告失败而应放弃。

(4)确已证明在硬膜外腔,则分次注入麻醉药。常用麻醉药有2%利多卡因(又称赛罗卡因)或2%地卡因,内加0.1%肾上腺素0.1~0.2mL。利多卡因一般成人单次用量不能超过500mg,地卡因单次用量不超过60mg。对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可按手术要求陆续分次给药。麻醉的全过程应密切注意掌握病人的反应及麻醉平面的变化。

(5)如需作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先取与勺状针头大小相应的输尿管导管一根,预先测试是否通畅,并测好长短尺寸。将勺状针头的斜面向上(或向下,按手术要求而定),输尿管导管从针腔内插入硬脊膜外腔后,边拔出针头,边缓慢将导管向硬脊膜外腔推进,导管留在硬膜外腔内3~5cm即可,不要过长。在拔勺状针头时切勿将导管带出腔外,从导管内试注少量麻醉药约2mL,如无阻力,局部不隆起,亦无液体外溢,即证明导管仍在外腔内。最后将留在体外的导管用胶布平直固定在背部,防止脱出和折曲成角,保证导管通畅及术中给药。

『柒』 腰麻是怎么发明

复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特点,以起效快、阻滞完善、肌松好、经济等优点,目前临床上应用已逐渐增多〔3〕,但腰麻后可引起生理扰乱,其程度与阻滞平面有密切关系,平面越高,扰乱越明显,如阻滞平面越过胸10后,常出现血压下降,严重者因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恶心呕吐〔4〕。CSEA产生的阻滞比预计的要广泛,这可能是由于蛛网膜下腔注药使得硬膜外腔负压降低和容积变小,从而平面扩散较广,为避免平面广泛,我们采用蛛网膜下腔应用小剂量重比重局麻药(2ml)将腰麻平面控制胸10~11以下,再加小剂量的硬膜外给药,获得了局限的阻滞平面,并在麻醉开始后30分钟内快速输液200~300ml,降低了低血压的发生率。对于腰麻后低血压,首先补充血容量,如无效可给麻黄素15mg静注或30mg肌注。本组病例中除个别患者给予小剂量升压药外,其余患者均为用升压药。所有病例均采用腰麻硬膜外小剂量麻醉完成手术,此种方法值得推广。
头痛是腰麻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患者最苦恼的问题〔4〕,但用25G背孔穿刺针操作就没有这种后顾之忧,头痛的主要原因是脑脊液丢失造成的,使用这种特殊的细针,避免了脑脊液的丢失,故本组患者无1例发生头痛。另外,局麻药液从硬膜外腔扩散到蛛网膜下腔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因此CSEA的用药量要小于单纯硬膜外麻醉的剂量,这与我们的结果是一致的。硬膜外注药前,应先给试验量,以防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给2%利多卡因3ml,如导管在硬膜外腔,平面最多升4个节段,如置入蛛膜网上腔可能引起广泛的阻滞平面,也不致引起膈肌麻痹〔3〕。本组病例中未发现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现象。在我国硬膜外麻醉失败率和阻滞不全发生率为9.55%。在剖宫产患者甚至高达25%以上〔5〕。而CSEA阻滞患者99%获得了完善的镇痛〔6〕。CSEA吸取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可达到完善的镇痛、满意的肌松,其次小剂量的腰麻和合适的硬膜外阻滞可避免持续的交感神经阻滞和肋间神经麻痹,维持了呼吸、循环系统的稳定,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尽管CSEA有以上优点,但是此方法也有一些缺点:①操作复杂技术要求较高;②硬膜外导管有置入蛛网膜下腔的可能,造成广泛阻滞;③麻醉平面比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广泛,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大;④并发症可能多于单纯硬膜外阻滞,因为腰麻醉并发症多。尽管有些缺点,但只要引起注意,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复合腰麻硬膜外麻醉,还是值得推广使用的。

『捌』 麻醉针什么时候发明的

麻醉不是麻醉针。

说到麻醉,很多人会马上想到开刀时打一针麻醉药后睡过去的场景。其实,麻醉不仅是在开刀时很重要,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去世,都离不开麻醉科医生的帮助。

美国国家医生节

美国有一个国家医生节(National Doctor’sDay),就是每年的3月30日。纪念谁呢?纪念第一位施行乙醚麻醉的医师Long(郎)。他在1842年3月30日为一位手术患者施行了第一例乙醚麻醉。只是他的工作开始没有报道,所以在很多麻醉教科书里,都是将另一位美国医生莫顿1846年10月16日在麻省总医院施行的乙醚麻醉作为现代麻醉的开端。但美国还是尊重发明的。在确认郎是第一位乙醚麻醉的施行人后,美国为他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但他的家乡人并不满足,又向国会提交议案,建议将他施行乙醚麻醉的这一天定为国家医生节。经国会参众两院通过后,由美国总统布什(老布什)于1993年签署总统令,成为美国的国家医生节。

有史以来,美国的名医成千上万,为什么会选郎医生做第一例乙醚麻醉的日子来做医生节呢?那就是大家都认识到,麻醉的发明,对促进人类的健康发展、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所具有的划时代的意义。实际上,在发明麻醉以前,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外科手术技术了,只不过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实施罢了。那时是将病人捆绑在手术台上,或是将患者用酒灌醉,或将其击晕,甚至放血到休克后再进行手术。这是多么残酷的经历!只是到发明麻醉的这一天,这一切才彻底发生了改变。所以,在莫顿的墓志铭上写着这样的话:“在他以前,手术是一种***;从他以后,科学战胜了疼痛。”

“我打这一针是免费的”

在美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小故事:“我打这一针是免费的……”美国著名华裔麻醉学家李清木教授在上海曾经讲过这个故事。很多美国人都认为,麻醉科医生的工作,不过就是给病人打一针、睡睡觉,那么简单,怎么拿的薪水却是美国医疗行业的第一(平均工资)呢?应该减薪。于是就有了一场非常热烈的TV辩论。绝大多数嘉宾,一边倒地支持给麻醉科医生降薪。这时,出席这次辩论会的麻醉科医生说了一句名言:“其实我打这一针是免费的……”全场立刻安静下来。他接着说道:“我打这一针是免费的,我收的费用,和我拿的薪水,不过是打完针后看着病人,不要让他(她)因为麻醉或手术出血而死去,并保证他们在手术结束后能安全醒过来。如果你们认为我钱拿多了,也没问题,我打完针走就是了。”从此美国不再争论麻醉科医生工资是否太高的问题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麻醉科医生是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安危的保护者。人的生命价值高了,管理这个价值的人的薪水自然也应该高一些。

为每个人出生状态打分

我们每个在现代医院出生的人,在他(她)出生时都有一个Apgar评分,满分是10分,是根据每个人出生时的身体状态评出的,包括:1.皮肤颜色:全身皮肤粉红2分,身体红、四肢青紫1分,全身青紫或苍白0分。2.心率:大于100次/分钟2分,小于100次/分钟1分,听不到心音0分。3.呼吸:规律2分,慢或不规律1分,没有呼吸为0分。4.肌张力及运动:四肢活动正常2分,四肢异常亢进或低下1分,四肢松弛0分。5.反射:弹其足底,或用其他方式刺激后,婴儿啼哭为2分,皱眉或其他动作1分,无反应0分。Apgar评分包括出生1分钟的评分,8分以上为正常,低于7分,则医护人员会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处理。5分钟后还会再次进行Apgar评分,为紧急救治后的结果。有了这个评分标准,使围产期的医疗工作有了明显改进,有效提高了新生儿出生前后的医护质量,为提高整个人类的素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很多人都以为这个评分体系是哪位妇产科医生的发明,其实是美国一位伟大的麻醉科女医师、也就是Apgar医生的杰作。正因为她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美国也为她专门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

使更多人起死回生

美国医生Safar,他也是一个麻醉科医生。他后半生的事业,主要致力于心肺脑复苏的研究,以及在全美消防员、警察、出租车司机以及国家公务员、教师、学生中普及野外条件下的心肺复苏(起死回生)技术。他制定了标准化的心肺复苏步骤,并用ABCD(开放呼吸道、口对口人工呼吸、心脏按压、除颤)来概括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使得心肺复苏技术在全球推广,从而挽救了无数生命。他也是外科ICU(重症监护病房)创始人。由于他的贡献,人们将他誉为脑复苏之父。

注射死刑与安乐死

这里谈一下人类社会对死亡方式的选择和进步,以及麻醉学科在其中的贡献。有生就会有死,本来是很自然的事。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却与生俱来。理想的情况下,死亡应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或按中国传统的说法,应该是寿终正寝。但现实中,除了寿终正寝外,还有因灾、因病、因伤等的死亡,以及因犯重罪而被处死。更激进的,还有人选择安乐死。因病死亡的病人,很多在临终时需要麻醉科医生进行抢救,是大家都理解的,不再赘述。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对犯人执行死刑方式的进步。

死刑的执行,是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打击,对法制权威的维护,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保护。但执行方式,却有文明与野蛮之分。历史上,曾经有凌迟、车裂(五马分尸)、斩首、绞刑等种种残酷的方式。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注射死刑越来越普遍。而注射死刑的基础,仍然离不开麻醉,也即是在使死囚犯人麻醉后,再注射使心跳停止的药物,完成死刑。这无疑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再谈一下安乐死。虽然目前安乐死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还未被大众接受和获得合法地位,但它代表的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表明人类能够有尊严地选择舒适的死亡方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又一标志。安乐死的过程,仍然是一个以麻醉为基础的过程。在有限的几个能合法施行安乐死的北欧国家中,安乐死也是由麻醉科医生主持的。可见麻醉科医生既是为人类“迎来送往”者,又是在您需要得到帮助时为您保证安全、解除痛苦者,是不是也应该得到更多一点的尊重呢?

首脑的随行医生

多年前的一次大型国际会议上,笔者曾接待某国首脑的随行保健班子,他们是两个人,一位麻醉科医生,一位麻醉科护士。事后有领导问我,这位首脑为什么只带麻醉科医生?我说这也很好理解。因为这位领导年龄不大,平时又喜欢锻炼身体,没有什么慢性病,当然不用带专科医生。而从安全考虑,首脑出访可能遇到的危险,不外乎车祸、枪击、爆炸等,在这些事件中一旦受伤,能在第一时间挽救生命的是麻醉科医生。所以其保健班子全为麻醉科工作人员,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杰克逊与麻醉管制药

一代天王杰克逊突然死了。警方在反复调查后确认,他的私人保健医生疑犯过失杀人罪。那么,杰克逊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原来,杰克逊有严重的失眠,每天都要使用大量的安眠药才能入睡。事发当天,杰克逊仍然无法入眠,遂请他的私人医生为他用药。在使用多种催眠药仍无效后,杰克逊要求他的医生为他注射异丙酚(一种快速起效的麻醉诱导药物,能迅速诱发类似自然睡眠的睡眠状态,但也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呼吸停止)。他的医生为他注射了异丙酚后,就离开他去了洗手间。等他回来时,杰克逊已停止了呼吸。由于他不是麻醉科医生,无法有效施行心肺复苏(CPR),遂使一代天王绝尘而去。检方之所以认定杰克逊的私人医生犯过失杀人罪,是因为异丙酚属于麻醉管制药,只有麻醉科医生才可以使用。

解除手术后疼痛

多少年来,人们总认为,手术后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但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后的疼痛已不再是困扰患者的主要障碍。伴随着各种新的止痛药物和镇痛技术的层出不穷,手术后镇痛技术的安全性已大为提高,特别是患者自控镇痛技术的普及,更令患者能根据其自身对疼痛的感受来自己控制给药,使得手术后镇痛无论是在安全性还是有效性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改善。

所谓患者自控镇痛技术,就是在手术前,由麻醉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生理条件、手术部位和种类以及麻醉的方式,选择适当的手术后镇痛装置(主要是经静脉给药和经硬膜外给药的镇痛泵),在手术结束时开始给患者持续输入一个背景剂量的镇痛药物。如果这个剂量能够满足患者的需要,即不用再增加剂量。如果背景输注剂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则患者按下控制按钮后,镇痛泵就会根据事先设定好的剂量,给予患者一个补充的剂量。由于这个补充剂量很小,因此不会产生副作用,所以患者非常安全。又因这个补充剂量是在背景剂量的基础上给予的,所以又非常有效。行文至此,我又想起了美国的莫顿医生,1846年10月16日,他在美国麻省总医院的穹顶教室(乙醚教室,ether dome)公开演示了乙醚麻醉,被誉为现代麻醉的开拓者。他的墓志铭上写着:“在他以前,手术是一种酷刑;从他以后,科学战胜了疼痛。”今天,我们又可以说,现代科学真正战胜了手术后的疼痛。

麻醉在今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领域里,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健康的体魄,从而远离疾病的困扰,也尽可能远离麻醉。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

『玖』 硬膜外麻醉,麻醉要十几个小时怎么未醒

不醒麻醉,好像没这个说法! 不管是硬膜外麻醉,还是腰硬联合都没有这么长时间,肯定是其他问题了

阅读全文

与硬膜外麻醉的发明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