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特斯拉的生平中得到那些感悟
1856 ——7月10号午夜特斯拉出生于利卡省(奥地利)斯米湾的一个塞尔维亚神职人员家庭。
1875-1878——在格拉茨工艺学校学习。
1882——在布达佩斯(匈牙利首都)一公园散步时,特斯拉发现了可逆磁场。
1883——在斯特拉斯堡他受雇于爱迪生大陆公司制造了第一个感应电机模型。
1884——前往美国开始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
1885——离开爱迪生,成立自己的公司并开始生产多相交流电机和发电机。
1888——5月16号在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上作了题为“交流电输送和交流电机系统”的报告。
1890——他公布了高频电对生理影响的结果。
1891——作了题为“极高频率交流电实验及其在人造无线发光中的应用”的报告,申请了“共振传送器的星形振荡器”的专利。
1892——来到伦敦,在皇家科学院作了题为“发光及其他高频现象”的报告,在电气工程师协会上作了“高压高频下的交流电实验”的报告,并在巴黎作了同样的报告。
1893——在芝加哥世界展览会上吸引了公众的注意。他让高频电流通过自己身体并演示了可逆磁场模型,即所谓的“特斯拉的旋转铁蛋”。
1895——5月13号特斯拉在纽约的实验室毁于火灾。
1897——在无线电工程技术领域他注册了20项发明专利。
1898——注册了无线控制技术(在纽约中央公园的湖里进行了遥控自动化小艇的实验,取得极大成功。)
1899——尼亚加拉水电站建成。
1899-1900——在科罗拉多泉进行实验。
1901-1905——在纽约附近的长岛建造Wardenclyffe塔。
1909-1922——他只注册了机械方面的专利(泵、流速计、无叶涡轮)。
1943——1月7号特斯拉在纽约宾馆逝世。
1912年,由于特斯拉和爱迪生在电力方面的贡献,两人被同时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两人都拒绝领奖,理由是无法忍受和对方一起分享这一荣誉。
特斯拉除了在电力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成就之外,在其他方面的发明发现也相当惊人。他一生致力于研究非线性(即输入和输出不成正比)问题,曾经说过他可以将地球一分为2。早在1912年特斯拉提出:“若把物体的振动和地球的谐振频率正确地结合起来,在几个星期内,就可以造成地动山摇、地面升降。”1935年,特斯拉在其实验室打了一个深井,并在井内下了钢套管。然后,他将井口堵塞好,并向井内输入不同频率的振动。奇妙的是,在特定的频率时,地面就会突然发生强烈的振动,并造成了周围房屋的倒塌。当时的一些杂志评论说:“特斯拉利用一次人工诱发的地震,几乎将纽约夷为了平地”。这就是著名的特斯拉实验。这种小输入强输出的超级传输效应称为特斯拉效应,是地球物理武器的关键,所以特斯拉也是超距武器的奠基人。
不仅如此,特斯拉还发明了特斯拉变压器,交流电摩打,现代电脑基础,无线通信,太阳能系统,雷达装置,机器人,死光,测谎仪,提出电磁射频武器概念...这些发明和发现超越了当时的科学技术几个时代,有的理论就连现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无法完美解答。特斯拉死后,美国FBI将他的所有设计图纸与实验作品全部没收,美国军方对他的论文研究至今也没有停止。这也更为特斯拉造就了一份神秘色彩。
虽然特斯拉天生奇才,但是命运弄人,特斯拉的际遇比较坎坷,而且他的性格比较乖僻,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明显地低于了他的历史成就。特斯拉于1943年孤独地死在酒店。
尼古拉•特斯拉(1856-1943年)是美籍南斯拉夫人,他和爱迪生是同时代人,和爱迪生一样是一位多产的大发明家和科学家.谁人不知爱迪生?却很少有人知道特斯拉,他是一个被遗忘的天才.
尼古拉•特斯拉是一位发明了交流发电和供电系统的天才发明家。这位古怪的发明家还发明了无线电的基本装置:荧光灯、遥控制导装置、可调机械振动装置、短距离无线电输电装置等。
⑵ 读了燕子专利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贝蒂这个小女孩很爱付出
⑶ 对于居里夫人放弃镭的专利的申请的感想(200字左右)
比较困难! 段时间是很难写的,不过看着你限制的时间似乎已经过期了。虽然没帮什么忙,但还是希望楼主已自身解决问题!
⑷ 你的创业感悟是什么
踏实的做着家人不理解的事业,成,你就光宗耀祖。败,你就遗臭万年。人性能够看得更清楚。
⑸ 谁能帮我总结下学习专利法的收获 300字左右
万丈高楼从底起,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他的基础是很扎实的。尤其学习化学,对基础的要求更加严格,因为考试大部分呢是考查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何打好化学基础呢?
一、课前预习。每天抽几分钟时间预习明天上课的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对难以理解的地方做个标记,上课时认真听讲这部分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二、充分利用课堂。强调积极与主动,脑筋要时刻保持高强度运转,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边理解吸收边进行记忆,这对知识的初步掌握十分重要。同时做些必要的笔记,老师的板书不必照抄,相反老师所说的有时却十分重要,例如一些解题技巧或总结性的内容,稍纵即逝,不经下反而是种损失。总之,做笔记的原则是: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经理解后用自己的话记下。因为自己理解后所写出来的东西印象最深刻,最不易忘掉。建议笔记做在书本上,复习课本内容同时可以回顾笔记,一举两得。
三、课后多做习题。要想化学好必须多做题。化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尽管考试题型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考来考去无非是课本上那些规律。因此要多做题,各种类型的题都要接触,摸透其中的命题意图和规律,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考起试来自然得心应手。同时化学考试靠的是平时积累的过程,多做练习可以培养做题的手感,可以积累更多解题技巧。但是必须强调一点,要充分利用题目,不能为单纯做题而做题。很多同学讲求数量却不讲求质量。做出答案后与参考答案一对照,然后就扔一边了,这里很浪费资源的。当你做出一条题目时,应该分析这条题为什么这样做?它是从哪个角度入手的?题干中哪些信息点可以作为突破口?它的解法有何巧妙的地方?如果做错了,自己解题思路错在哪一步?解这类型以后应该注意哪些地方等等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你就把这条题吃透了,题目才算被充分利用。像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你不但会熟悉各种题型,掌握各种解题窍门与技巧,而且最重要的是解题思路的敏捷性和周密性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久而久之将会达到一种这样的状态:见到题目就知道它想考什么,应该用什么方法解题,甚至一眼可以看出答案。前提当然是积累大量的题目。也许你会说每一道题都这样子积累哪有这么多时间?不错,一开始是要占用些时间,但到习惯以后只需数分钟甚至几十秒便可完成这个思维分析的积累过程。建议用个本子积累这些解题技巧和做题的感受。做题必须要有感悟,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能做到以上三点可以说对基础题是没问题的了,150分的试卷拿130左右没问题,当然粗心失分另当别论。至于那些压轴题,难题,有些的确难以用平常思维去理解,它的解法甚至令人匪夷所思。但是相当一部分的难题其实不难,它只不过将几个考点综合起来,或者几种解题思路糅合起来,实际分解开来还是中等题、基础题,所以挑战高分,拿下难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打好基础。解题灵感只会光顾基础好的同学。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总结。主要反映在对待考试的问题上。试卷发回来后,除了听老师评讲以外,还应好好进行如下总结。第一,分析失分的原因。这次考试哪些是因为粗心丢分的,哪些是真正不会做的,应该区别对待。粗心失分的题目应该分析自己为什么会粗心,这类题目的迷惑性在哪里,以便争取以后不再栽在这类陷阱上。对于不会做的,就要像平时积累题目一样去对待。第二,分析自己的弱项。对于这次考试所失的分数,哪些是选择题的,实验题的应用题的,或是碱金属的,卤素的,卤代烃的等作个统计。以便发现自己弱项的章节内容和类型题,通过多次考试的统计,你就可以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学得不好,有利于进行针对性的、专项的复习,也有利于高三复习最后阶段的查漏补缺。要记住,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分,而是尽量避免失分,这样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总结每次考试,争取下次少失些分,才会有进步的空间。
关于高三化学复习的计划和进度,我认为跟着老师走可以了,毕竟老师有经验,而且学校进度里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容易接受。
关于资料方面,用学校的已经足够,再加上老师会另外印发各种补充资料,绝对够的。
关于作息制度方面,主要有两点:第一,中午要午睡晚上不要开夜车,第二,文理科交叉复习有利于缓解大脑疲劳,提高效率。
最后关于看电视,有一个节目对拓展课外化学知识是有帮助的,那是中央十套的《走近科学》,有时间可以看一下。
⑹ 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并两次成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对此有何感想,300字左右。
居里夫人一生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可她视名利为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礼物。她实事求是,超凡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对于人生的意义也分析透彻。可以说: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自然也不肯背负在身。
居里夫人得到了永恒,她已化作科学史上的一条定理,她跨越了百年,在当今的历史长河中仍然熠熠生辉。居里夫人是美丽的,她的美丽,是一种内在的美,一种执着的美,一种理性的美,更是一种永恒的美。
通过了解居里夫人的背景和生平,我感受到一份与众不同的美丽和安静。对于这位伟大的女性,只有无比的钦佩和赞叹,他的执着,对科学事业的进取心,不放弃,不灰心,是她对真理的追求,对真相的渴望。人要坚持,并不困难,困难的是要坚持一辈子。可是居里夫人却做到了,她不追求功名利禄,心中永远有着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一心只想着科学事业,她的追求,她的人生目标,都集于那个小小的实验室,一切为了工作,这是一份何等的勇气,一种超越现实的胆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会有越来越多人学习居里夫人的精神。她伟大美丽的形象会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人,他的身影将会被无限的扩大。当跨越了几个世纪后,发现,她已化身为一个时代的精神特征。
⑺ 成功申请到专利是什么感受
申请专利是对自己发明创造成果的一种保护和一种认可。有一项发明可以被申请专利,自己就会成为所在领域点儿专家,是很荣幸的一件事情。
⑻ 华为向苹果许可专利,对于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感想写一篇作文,800字
回头审视华为向苹果授权专利这件事,需要看到的是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企业,多年来在技术创新上持续加大投入而终于开始有所回报的事实。企业只要时时刻刻不忘通过创新来做强做大,就能掌握主动权。
5月初,有关“华为2015年向苹果公司许可专利769件”的消息不胫而走。消费电子领域巨头苹果竟需要中国企业的专利授权?在当前制造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这个消息迅速在业界引起热议。这里面不乏众多欢呼雀跃者,还有不少冷眼旁观者,质疑的也大有人在。争论中的是非姑且不论,消息本身所带来的信息还是值得借鉴分析。
首先,华为向苹果授权专利,即使谈不上“中国科技对美国科技的‘逆袭’”,也能够被算作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有突破的代表性事件。从报道内容来看,“华为于2015年向苹果公司许可专利769件,主要是GSM、UMTS、LTE等无线通信技术。同时,苹果公司向华为许可专利98件”。由于专利数量上的差距,许多媒体将焦点落在“苹果要向华为缴纳多少专利费”这个问题上。其实,由于无法获知更多有关专利技术的内容,有关专利费用的讨论没必要深入下去。更需要看到的是,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企业,多年来在技术创新上持续加大投入而终于开始有所回报的事实。尤其是在中国的通信企业经历过2G时代的亦步亦趋,3G时代的有所参与,到如今4G时代的规则制定者这一系列的历程之后,回头来审视华为授权苹果专利这事,就不难发现这种转变的象征意义,是值得关注和认真分析的。
其次,在当下制造业整体创新转型的关键时期,华为的这则消息也给低迷彷徨的制造业以激励:假以时日,踏踏实实的创新也能带来巨大转变。2015年,华为研发投入596亿元,占销售收入15%。过去十年,华为研发投入累计超过2400亿元。目前全球研发人员约7.9万名,占据公司总人数的45%,全球拥有16个研发中心,累计申请中国专利超过5万件,申请国外专利万余件,在全球企业专利申请量上位居第一。巨大的研发投入,也支持华为逐渐拥有了专利话语权和主动权。华为还通过与爱立信、苹果等公司签订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专利布局。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从量变到质变,中间只缺踏实的积累这一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不忘创新的初衷。不仅在困难的时候能想到通过创新走出困境,在企业顺风顺水的时候,也时时刻刻不忘通过创新来做强做大企业,进而及时把握转型升级的机会。在这方面,成功的案例有许多,失败的案例也不少。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去年12月发布的《2014年中国有效专利年度报告》显示,当年中国有效专利申请当中,科技含量及创造水平较高的发明专利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仅为17.6%,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则分别占到国内有效专利总量的56.2%和26.2%,同期国外发明专利占比高达79.9%。如果把这个报告结合之前华为的消息对比,就能看出,华为对苹果的专利授权之所以在业界引起大的反响,根本上来说还是因为这样的事情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国内有关企业从中要看到差距,也要看到巨大的机遇。现在谁能抢先一步,在未来就有望领先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