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问新月社的代表人物,语丝社的代表人物,文学研究会的代表人物,创造社的代表人物各是谁,请详细列举。
1、新月社来:胡适、徐志摩自、闻一多、梁实秋
2、语丝社:孙伏园、周作人
3、文学研究会: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孙伏园
4、创造社: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
(1)新月派创造者扩展阅读
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
文学研究会不但是成立最早的文学社团,而且因其成员多、影响大,在流派发展上具有鲜明突出的特色,成为新文学运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创作占有重要比例,曾有沈雁冰、郑振铎先后主编了《小说月报》。
创作社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动,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一支生力军,特别在文学青年中激起强烈共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社主要成员大部分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实际工作。
随后,表现出“转换方向”的态势,并有新从日本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遂发展而为后期创造社。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B. 新月派是怎么产生的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6�1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C. 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 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D. 中国近现代有哪几派诗人,比如徐志摩是新月派
尝试派、文学研究会(人生派)、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湖畔诗派、新格律诗派(新月派)、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等。
1、尝试派
1920年,胡适的个人诗歌专集《尝试集》出版,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现代诗歌个人专集,因此有更多的诗人开始效仿胡适的白话诗体写作,形成了中国的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流派“尝试派”。
1918年刘半农、沈尹默也开始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中国的现代白话文诗歌从此诞生。
代表人物有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大白等。
2、人生派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代表诗人主要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
文学态度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主张“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之后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
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代表作家:王统照、周作人、冰心、鲁迅、朱自清、刘延陵。
3、创造社
1921年1月4日,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在北京成立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的文学研究会。
作为响应,1921年6月上旬,留学日本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于日本东京成立创造社。
创造社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动,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一支生力军,特别在文学青年中激起强烈共鸣。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社主要成员大部分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实际工作。
随后,表现出“转换方向”的态势,并有新从日本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遂发展而为后期创造社。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4、湖畔诗派
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和冯雪峰于1922年3月在杭州成立湖畔诗社,被称为中国的湖畔派诗人。
湖畔诗社于1922年出版了《湖畔》和《春的歌集》的诗歌合集,在此之后有魏金枝、谢旦如、楼建南等诗人加入诗社。
诗社没有固定的组织和章程,只是一种友爱的结合,其成员绝大多数是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
他们曾先后出版冯、应、潘、汪的诗合集《湖畔》(1922),冯、应、潘的诗合集《春的歌集》(1923),汪静之诗集《蕙的风》(1922)和《寂寞的国》(1927)等。
5、七月派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风长期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领导工作,与周恩来等党在后方的领导人保持紧密的联系。
他先后主编《七月》、《希望》杂志和《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写下大量文艺理论、评论文章,推出和评介了大量国统区进步青年作家和解放区作家的作品。
艾青、田间、邹荻帆、阿垅、路翎等一批青年作家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崛起于文坛,在他的带动下形成了著名的文学流派“七月派”,“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时甚长、富有探索精神、而又具有沉重的悲剧命运的进步文学流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现代诗歌流派
E. 新月诗派有哪些人
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闻一多、胡适、梁实秋
新月社成立于1928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因为它拥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又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 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新月诗派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
F. 新月诗派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1、新月诗派的创作特点
(1)理性节制感情:反对“感伤主义”与“伪浪漫主义”,即反对不加节制的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反对无病呻吟、言之无物,创造客观抒情诗,加强诗歌中的叙事成分。
(2)诗歌格律化:以“和谐”与“均齐”为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创造中国式的诗歌)“新诗格律化”主张,“三美”,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齐整)。
2、简介
新月社成立于1928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因为它拥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又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
3、产生
新月诗派的产生:起初,他们多在《晨报》副刊和《现代评论》上发表作品,1926年4月《晨报》副刊《诗镌》专栏的开辟,可以看作该诗派的正式形成,1928年《新月》月刊在上海创刊,由徐志摩、闻一多任编辑。而1931年《新月诗选》(陈梦家编选)的出版,则可以看作该诗派的一个总结,也标志着该诗派的结束。
4、主要诗人
主要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杨世恩、孙大雨、刘梦苇、于赓虞等。
G. 新月派的创始人是谁
新月派创始人是闻一多。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H. 新月派的概述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xìng),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
那榆(yú)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gāo),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孙大雨
自从我披了一袭青云凭靠在渺茫间,
头戴一顶光华的轩冕,
四下里拜伏着千峰默默的层峦,
不知经过了多少年,
你们这下界才开始在我底脚下盘旋往来——
自从那时候我便在这地角天边
蘸着日夜的颓波,
襟角当花笺起草造化底典坟,
生命的记载(登记你们万众人童年底破晓,少壮底有为,直到成功而歌舞也登记失望怎样推出了阴云,痛苦便下一阵秋霖来嘲弄:)
到今朝其余的记载都已经逐渐模糊,
只剩星斗满天还记着恋爱的光明。
商籁体是最不易作的,孙大雨带着脚镣跳舞,能够跳到这样自由自在,真教人吃惊。 你去了,你去了,志摩,一天的浓雾,
掩护着你向那边,
月明和星子中间,
一去不再来的莽莽的长途。
没有,没有去,我见你,在风前水里,
披着淡淡的朝阳,
跨着浮云的车辆,
倏然的显现,又倏然的隐避。
快回来,百万颗灿烂,点着那深蓝,
那去处暗得可怕,
那儿的冷风太大。
一片沉死的静默,你过得惯?……
这两首诗虽然受过很深的西洋文化的渍染,但读了它,又恍惚想起楚辞。第二首尤似《招魂》和《大招》,足见孙大雨具有怎样一个中国的灵魂了。但他好像对于天文学有深湛的研究,也有极深的爱好。所以他有极其广阔的宇宙观和绵延无穷的时间观,这都是中国诗界所无的。“百万颗灿烂,点着那深蓝,那去处暗得可怕,那儿的冷风太大,一片沉死的静寂,你过得惯?”读之令人起栗。孙大雨还有一首一千行长诗名为《自己的写照》,陈梦家评:“是一首精心结构的惊人的长诗,是最近新诗中一件可以纪念的创造。他有阔大的概念,从整个的纽约城的严密深切的观感中,托出一个现代人错综的意识。新的词藻,新的想象,与那雄浑的气魄,都是给人惊讶的。” 介乎朱湘、孙大雨之间的为饶孟侃。陈梦家称其“同样——指闻一多——以不苟且的态度在技巧上严密推敲,而以单纯意象写出清淡的诗。”又称其:“澄清如水,印着清灵的云天。” 试看《他的呼唤》这一首:
有一次我在白杨林中,
听到亲切的一声呼唤;
那时月光正望着翁仲,
翁仲正望着我。
再听不到呼唤的声音,
我吃了一惊,
四面寻找——翁仲只是对月光出神,
月光只对我冷笑。
陈梦家与方玮德、龙彦午乃是新月后起之秀,也可以说直承徐志摩、闻一多道统的新诗人。陈梦家有《梦家诗集》一九三一年出版,其中佳作甚多。他曾自道作诗宗旨云:“我们欢喜‘醇正’与‘纯粹’。我们以为写诗在各样艺术中不是件最可轻易制作的,它有规范,像一匹马用得着缰绳和鞍辔,尽管也有灵感在一瞬间挑拨诗人的心,如像风不经意在一支芦管里透出和谐的乐音,那不是常常想望得到的。”……“‘醇正’与‘纯粹’,是作品最低限的要求,那精神的反映,有赖匠人神工的创造,那是他灵魂的转移。在他的工程中,得要安详的思索,想象的完全,是思想或情感清虑的过程……所以诗要把最妥贴,最调适,最不可少的字句,安放在所应安放的地位。它的声调,甚或它的空气,也要与诗的情绪相默契。”他又说:“主张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差不多是我们一致的方向……态度的严正又是我们共同的信心。”这些话都算得新月派的每个诗人思想的代表。《梦家诗集》包含诗约五十首,首首都是醇正纯粹之作。 现引《雁子》一首为例:
我爱秋天的雁子,终夜不知疲乏,
(像是嘱咐,像是答应)
一边叫,一边飞远。
从来不问他的歌,
留在哪片云上?
只管唱过,只管飞扬,
黑的天,轻的翅膀。
我情愿是只雁子,
一切都使忘记——
当我提起,当我想到:不是恨,不是欢喜。
陈梦家说方玮德的诗“又轻活,又灵巧,又是那么不容易捉摸的神奇。《幽子》、《海上的声音》皆有他特殊的风格,紧迫的锤炼中却显出温柔。”好,我们就来看他的《幽子》吧。 每到夜晚我躺在床上,
一道天河在梦中流过,
河里有船,船上有灯光,
我向船夫呼唤:
“快摇幽子渡河!”
天亮我睁开两只眼睛,
太阳早爬起比树顶高,
老狄打开门催我起身,
我向自己发笑:
“幽子不来也好”。
陈梦家与方玮德又同作《悔与回》长诗,曾印为单行本,传诵一时。其诗热情奔放,笔势回旋,有一气呵成之妙,也算得新诗中的杰作。
方令孺和林徽因是两位女诗人。方诗甚少,不易批评。林有《笑》一首,用笔极其细腻精致,不愧女诗人的作品: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卷发,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卞之琳有《半岛》一诗,似为其作风代表:
半岛是大陆的纤手,遥指海上的三神山。
小楼已有。三面水,
可看而不可饮的。
一脉泉乃涌到庭心,
人迹仍描到门前。
昨夜里一点宝石,
你望见的就是这里。
用窗帘藏却大海吧,
怕来客又遥望出帆。
臧克家是个出身农家的诗人,作品都带着乡土气味,以苦吟出名,人称为新诗界的孟郊、贾岛。 一只一只生命的小船。
全部停泊在睡眠的港湾,
风从夜的海面上老死,
鼾声的微波在恬静的呼吸。
只有我一只还冲跌在黑夜的浪头上,暴风在帆布上鼓荡,
心,抛不下锚,
思想的绳索越放越长。 刘梦苇的《最后的坚决》是一首关于恋情的诗,以自杀来威胁(也可说是哀恳)一个爱情不专,善于变化的女郎。虽然是平凡的题目,写得倒颇别致。他以爱情的顺利为命运的红色,失恋则为黑色。诗的第一节云:“今天我才认识了命运底颜色——可爱的姑娘请您用心听;不再把我底话儿当风声!——今天我要表示这最后的坚决。”第三节云:“那血色是人生底幸福的光泽;——可爱的姑娘请为我鉴定,莫谓这不干您什么事情……那黑色是人生底悲惨的情节。”蹇先艾的《雨晨游龙潭》第一节:“游人向着料峭的寒意低徊,漫空里不见一丝的云彩。漫空里画出无限的阴霾,青鸦也跨着萧凉的海天飞。”第二节:“这林壑间映着雄浑伟大,悠长的驴嘶和着流泉,交互啸响在寂寥的空山,这山旁洒遍了点点梨花。”第三节:“哦……山道上充溢着水色春光,迷镑的毛雨,飘落纷纷,远峰织着翡翠的树影。仿佛我又一度地回到故乡。”从这三节来看蹇氏这首诗,韵脚一反中国诗的习惯,就是第一句与第四句押;第二句与第三句押。徐志摩就常作这种诗,蹇先艾或从徐氏学来。
新月派中还有一个才气最纵横,学力最充足的孙毓棠。抗战前夕,他在天津大公报文艺版发表长诗《宝马》,这首诗一共八百余行。叙述汉武帝为想求得大宛的天马,命李广利为统帅,率令大军十余万,远征大宛。攻破大宛首都贰师城,杀其国王胡毋寡,获所谓“宝马”十余匹带回汉土的故事。此诗辞藻之美丽,结构之谨严,音节之顿挫铿锵,穿插之富于变化,可说新诗坛自有长诗以来的第一首杰作,也是对新诗坛极辉煌的贡献。孙毓棠可说是新月派里一员押阵大将!汉武帝之不惜牺牲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远求宝马,以近代人的眼光来看,可说是政治性的,就是为了国防问题。因那时汉与匈奴对峙,匈奴占便宜的是它的骑兵,汉则多为步卒,以步对骑,当然抵抗不过,李陵乃汉猛将,牵带五千步卒出关,虽然获得不不少胜仗,最后为匈奴单于大军所围,五千步卒伤亡殆尽,李陵也迫得只有投降之一途。武帝鉴于沙漠中作战骑兵之重要,所以也想训练骑兵。想训练骑兵,又非有优良的马匹不可。听说大宛国有汗血名驹,曾屡遣使臣重礼相求,那国王胡毋寡总是拒绝,并加汉使以侮辱,汉武帝愤怒,才苦练了一支军队,用兵去夺。不过武帝之求宝马,恐还有另外一个目标。就是“求仙”。相传人之登仙,必须骑跨天马。是以武帝得大宛国宝马以后,曾亲撰天马歌二首,第二首又名《西极天马之歌》。那首歌中有“天马来,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天马来,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此歌今收汉书礼乐志祀歌中。可见此事并不完全属于政治性,而是属于宗教性的。宋杨亿有《汉武帝》七律一首乃述武帝求仙事。中有二云:“力通西海求龙种,死讳文成食马肝”,可说道出武帝的心事。
孙毓棠这首《宝马》长诗,出现于中日大战即将爆发之际,人心惺惺,无暇过问文学,也就没人注意。况孙毓棠若说武帝求天马是为了求仙,当然迷信;说武帝是为国防着想,在力主打破国界的左派文人看来也是反动。是以孙氏仅将武帝武功夸耀一番,结局还将武帝劳民伤财,仅求得十几匹马,谴责了几句。不过那谴责是轻描淡写的,不易教人看出。沈从文乃小说家,但他的诗独抒性灵,没有未经人道语。《颂》,是用野蛮人的天真、放肆,对女人肉体的渴望和赞美,真是一首朴实无华的好诗。
又《无题》:
妹子,你的一双眼睛能使人快乐,我的心依恋在你身边,比羊在看羊的女人身边还要老实。
白白脸上流着汗水,我是走路倦了的人,你是那有绿的枝叶的路槐,可以让我歇憩。
我如一张离了枝头日晒风吹的叶子,半死,但是你嘴唇可以使它润泽,还有你颈脖同额。
读了这些诗,令人想到旧约里面雅歌的风格。作者不解西洋文字,而文笔之欧化,却罕有比伦,其特殊天才,真教人惊羡。
还有梁镇、俞大纲、沈祖牟,及已故诗人杨子惠、朱大柊等,均有格律极严的作品,而今不及具引。
I. 文学中的新月派是什么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主要有"三美",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
诗歌示例
再别康桥
老话
他的呼唤
J. 新月派的代表人物、诗歌主张、名字由来。
代表人物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名字由来受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
诗歌主张:
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新月派诗人在诗歌艺术上做了有益的尝试,首先是客观抒情诗的创作,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
然后再用想象来装成那模糊影像的轮廓,把主观情绪化为具体形象。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严谨",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10)新月派创造者扩展阅读:
新月派的“三美”原则:
新月派的新诗主张,闻一多提出了“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具体而言:
(1)“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
(2)“绘画美”强调词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每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
(3)“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其主要目的是在诗的内容和诗的格式上都拥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