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性教育理念表达

创造性教育理念表达

发布时间:2021-07-25 05:50:27

『壹』 教育新理念有哪些

教育新理念有:

1、以人为本是永恒的主体理念。因为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更受人的公平对待。

2、自主、合作、探究、创新。


3、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拓展资料:


教育理念,即关于教育方法的观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育原则等内容。


何谓“教育理念”呢?
查国内极具权威性的由董纯才主编的《中国大网络全书·教育卷》(1985年版),李冀主编的《教育管理辞典》(1989年版),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1990年版),英文版的大不列颠网络全书(1993年版),均不见“教育理念”之辞条。


尽管我们还处在对“教育理念”尚无明晰定义的阶段,但这并未妨碍人们对“教育理念”一辞的频繁使用,由此说明“教育理念”已被教育界内外广泛认同。考察那些公开使用“教育理念”概念甚至连论题都冠以“教育理念”的文论(这类著作、论文不是少数),我们有这样的发现:多数作者在“教育理念”的使用中,回避了对这个概念本身作必要的说明和界定。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有相当多的作者视“教育理念”如同“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一样,当作成熟概念使用,自然不必解释;


其二,“教育理念”确实是个与不少教育基本概念含义相近、性质相似但又不完全相近和相似的复杂概念,其内涵边界的不确定性,导致其似乎是个无所不包的概念。


因此,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然而正是我们缺乏对“教育理念”基本内涵的讨论并且没有准确地理解其涵义,故也就很难避免“教育理念”的泛用甚而滥用。


如有些著述把一些反映或揭示教育或教学活动特征、教育主客体属性特征的概念也视为教育理念之种种,有些人甚至把教育发展出现的一些趋势特征,如国际化、法制化、产业化、大众化等等也都纳入教育理念范畴,仿佛教育理念是个无所不装的百宝箱。澄清对“教育理念”的模糊认识,只有老老实实讨论这个概念。

『贰』 什么是教育理念当代教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理念”一词是外来语,根据《辞海》的解释,“柏拉图哲学中的观念通常译为‘理念’,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哲学中的观念指理性领域内的概念,有时也译作理念”。由此可知,汉语中的理念,最初是从柏拉图那里译过来的。那么,柏拉图的“理念”又是什么呢?《辞海》认为,“所谓理念,事实上是把人从个别事物中抽象而得到的普通概念加以绝对化,并把它说成是事物的原型。这种永恒不变的理念的总和构成了理念世界”。相拉图认为,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因为感觉的对象是个别事物,而个别事物只是“理念”的“影子”和 “摹本”,认识真理就是对“理念”的回忆。由此可见,理念在柏拉图那里是一套高度抽象的绝对化的普通真理,是对世界或事物应有状态的反映。

首先,从本质上讲,教育理念就是人们对教育事物的一种判断和看法。

其次,教育理念主要是指根本性的判断与看法,具有根本性。那些一般性的浅层次支节性的认识与看法一般不称为理念。

第三,教育理念是确信无疑的判断与看法,具有坚定性,对其他相关的认识与看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并且愿意为了实现这一理念而采取行动。

第四,教育理念是在理性思考与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离开了自己的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理念。

第五,教育理念既指向教育事物的本身,又指向教育事物的价值和价值实现的途径。关于教育事物本身的理念是回答“教育事物究竟是什么”的问题的。例如,教师究竟是什么?不同人的回答,就形成了不同的理念。关于教育价值的理念是回答“教育事物有什么功能和实际作用”问题的。这方面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价值观的反映。关于价值实现途径的理念,是回答“怎样实现教育价值”这一问题的。

由此可见,人的教育理念是在思考和回答“教育事物究竟是什么?应当怎样?它有什么价值?如何更好地实现它的价值”等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判断与看法。

第六,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个性。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内容受制于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已有的教育经验、思考能力,以及看问题的角度,甚至人的语言风格也影响着理念的表达。因此,同一精神实质的理念,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1.教育理念与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事物的看法。教育理念与教育观念相比,其不同有四:第一,教育理念比教育观念更强调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观念可以是大众的、流行的,人云亦云,但理念必须是自己的,即使是学习和接受别人的或大众的理念,也只有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的过程才能使之变成自己的理念。第二,教育理念是坚定不移的判断与看法,而教育观念不一定具有这种坚定性。第三,教育理念是一些根本性的判断与看法,而教育观念则不一定是根本性的看法。关于一般的浅层次小问题的看法叫观念或观点可以,称之为理念就不合适。第四,教育理念更加强调“应该怎样”、“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由号召“更新教育观念”到强调“确立新的教育理念”,是一种社会进步。这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尊重、信任和依靠。可以说,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从大的方面都已确定,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也已坚定不移,需要的是在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去切实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这些操作层面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具体的管理人员和广大的校长和教师。他们是否拥有或能否确立起与党的方针政策和素质教育要求相一致的教育理念,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改革行为是否正确有效,直接决定着我国的“兴国教育”体系能否真正有效地建设发展起来。

2.教育理念与教育信念

教育信念是自己确信无疑的观念。教育理念都是教育信念,但教育信念不都是教育理念。那些盲目接受和顺从的信念,我们不称之为理念,因为这些信念不是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宣传和强调教育理念是要唤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理性自觉和独立思考,从而将时代的发展趋势和现实的要求与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教育智慧结合起来,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坚持独立的理性思考,反对盲从,是确立教育理念时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3.教育理念与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

理论和思想都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都是人们关于教育事物及其活动规律的理性认识,其特点是具有系统性和比较完整的体系。教育理念既是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基石,又是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和典型代表。例如,“素质教育”这一教育理念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条件下中国独有的旨在提高民族素质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基石,又是对20多年来,中国教育教学改革理论和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教育理念在系统化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可以发展成为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一般也可以用一个或几个基本的教育理念加以代表。任何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产生都是从教育理念创新开始的。例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就是从改造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理念开始的。他将这两句话倒了过来,改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从而创造性地确立起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了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从教育理念与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关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无论是想要更好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论和思想,还是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索质教育理论与思想,我们都应从学习和确立与素质教育理论和思想相一致的教育理念入手。

『叁』 中国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中国现代教育的十大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发展的理念、素质教育的理念、创造性理念、主体性理念、个性化理念、开放性理念、多样化理念、生态和谐理念、系统性理念。

教育理念的基本特点:
(1)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及其现象进行思维的概念或观念的形成物,是理性认识的成果
(2)教育理念包含了教育主体关于“教育应然”的价值取向或倾向,属“好教育”的观念;
(3)教育理念不是教育现实,但源于对教育现实的思考, 是教育主体对教育现实的自觉反映;
(4)教育理念是个其外延比较宽泛并能反映教育思维一类活动诸概念共性的普遍概念或上位概念;
(5)教育理念之于教育实践,具有引导定向的意义。
拓展资料:
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
表现在微观上,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现代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主体价值,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并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使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转换成受教育者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
为此,它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

『肆』 教育理念是什么

教育理念,即关于教育方法的观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育原则等内容。
教育新理念的内容较多,主要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自主讨论、自主研究、合作学习等新的模式下教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自有教不好的老师,取消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方式,具体的几个方面如下: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伍』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教师应“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学法研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方法和本领。 不知这该不该算先进的教育理念

『陆』 好的教育理念有哪些

对于小孩子来讲,最好的教育理念就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主动来教育他,而不是一味地说教,这样小孩儿非常容易反感的,尤其是当着小朋友的面,不要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尤其是和教育相违背的

『柒』 有什么好的教育理念

好的教育理念来,以人为本的理念,源全面发展的理念,素质教育的理念,创造性理念,主体性理念,个性化理念,开放性理念,多样化理念,生态和谐理念,系统性理念。

好的教育理念基本特点:

(1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及其现象进行思维的概念或观念的形成物,是理性认识的成果;

(2 )教育理念包含了教育主体关于“教育应然”的价值取向或倾向,属“好教育”的观念;

(3)教育理念不是教育现实,但源于对教育现实的思考, 是教育主体对教育现实的自觉反映。因此,理论上它们是理念载体即理念持有者对教育的清醒认识,是他们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

(4 )教育理念是个其外延比较宽泛并能反映教育思维一类活动诸概念共性的普遍概念或上位概念,如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主张、教育看法、教育认识、教育理性、教育信念、教育信条等都在理念之中,而理念本身也包含了上述诸概念的共性。此外,教育理念还以上述诸概念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以示其既有抽象性又有直观性。如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育原则等等;

『捌』 什么叫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来体在教学实源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育原则等内容。教育理念则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的。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及其现象进行思维的概念或观念的形成物,是理性认识的成果。它包含了教育主体关于“教育应然”的价值取向或倾向,属“好教育”的观念。教育理念不是教育现实,但源于对教育现实的思考, 是教育主体对教育现实的自觉反映。

(8)创造性教育理念表达扩展阅读:

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前进方向。教育理念并不就是教育现实,实现教育理念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出自《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范型。教育理念反映教育的本质特点,从根本上回答为什么要办教育。——出自《教育的迷茫在哪里——教育理念的反省》

阅读全文

与创造性教育理念表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