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单姓是谁创造

单姓是谁创造

发布时间:2021-07-25 03:40:50

『壹』 单这个姓是怎么来的

1、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南)为甸内侯,因氏焉。于周襄公、周穆公、周靖公二十余代为周卿氏。据《通志·氏族略》云:成王封蔑于单邑,故为单氏。又据《路史》记载,上古周朝时,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在今河南省孟津县境),他的子孙便以封地为姓,世代相传姓单。
2、出自北方少数民族复姓改单姓而来。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复姓可单氏、阿单氏、渴单氏,入中原后一并改为单姓单氏 。

『贰』 历史上姓单的有那些名人

1、单雄信

单雄信有勇力,擅长使用马槊。大业九年,韦城翟让亡命瓦岗,聚众起义,单雄信与徐世勣前往归附,翟让在徐世勣的建议下攻取荥阳、梁郡二郡,瓦岗势力达到万余人。 同年,李密助杨玄感反隋失败,投奔瓦岗。

王世充被李世民击败,举军投降。李世民下令将单雄信等一干将领全部处死,徐世勣向李世民求情,希望可以免单雄信一死,但遭到拒绝。徐世勣说,忠义难两全,并表示会在单雄信死后照顾单雄信的家人。徐世勣割下自己一块肉给单雄信吃下,说自己没有忘记当初的誓言,单雄信吃下后赴死。

2、单安仁

字德夫,濠(安徽凤阳)人,官至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少为府吏。元至正十一年,江淮兵乱,单安仁召集义兵保卫乡里,授枢密判官。至正十五年,从元镇南王孛罗普化守扬州。

历任浙江副使。至正二十一年,升任浙江按察使。至正二十四年,征为中书左司郎中,辅佐李善长裁断。调任瑞州守御千户。至正二十七年,入为将作卿。

明洪武元年,擢嘉议大夫、工部尚书,仍领将作事。单安仁精敏多智计,诸所营造,大小中程,甚称帝意。逾年改兵部尚书。年已六十七的单安仁请老归,赐田三千亩,牛七十角,岁给尚书半俸。

3、单卷

又名善卷、亶卷、单父,相传为远古后期东夷族中影响较大的政治领袖、氏族首领。活跃在今山东省单县一带。单卷,又名善卷、亶卷、单父,是帝舜的老师。

相传为远古时期游牧于菏泽四泽六水之地的东夷族中影响较大的政治领袖、氏族首领,因善道术,有德行,被时人尊称为单父(单即单卷,父是古人对长辈男子的尊称),曾居于单父。

4、单懋谦

单懋谦,字仲亨,号地山,湖北襄阳人,晚清官员。公元1832年(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进士,殿试名列二甲第六名,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左都御史、工部、户部、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咸丰三年至六年,于襄阳办团练,拒太平军。

同治十一年,拜文渊阁大学士。仕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丁忧期间,回襄阳鹿门书院讲课,擢拔英才。光绪五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恪。单精诗词,工书法,有《岘云山房遗稿》存世。

5、单超

延熹二年,梁太后死,桓帝与中常侍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5人合谋,派虎贲、羽林千余人包围梁冀府第,梁冀自杀,梁氏族人亲戚,不论老少,皆弃市,受牵连而被杀的公卿、列校、二千石以上官员有数十人,故吏、宾客被免官的有300余人,“朝廷为空”,梁冀家产被抄,共计30余亿。

这使本来专门抨击外戚的士大夫阶层,受到更重大的伤害,他们愤怒地转回头来跟外戚联合,把目标指向宦官。并且不像过去那样,仅只在皇帝面前告状而已。士大夫外戚联合阵线,利用所能利用的政府权力,对宦官采取流血对抗。

桓帝初为中常侍,与宦官徐璜、具瑗、唐衡共谋诛灭外戚梁冀兄弟,以功封新丰侯,为“五侯”之一,食邑二万户,后官拜车骑将军。

『叁』 单姓的来源和单姓的名人又有谁

单姓的来源(1)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成王封少子臻[zhen]于单夷,为甸内候,因氏焉。于周襄[xiang]公、穆公、靖公二十余代为周卿士。又据《通志.氏族略》云:成王封蔑[mie]于单邑。(2)北方少数民族复姓所改。单姓的名人有:汉代以舍人从刘邦为郎单究;唐代济阴人王世充部将单雄信;清代萧山人《希姓补》作者单隆周等。

『肆』 谁知道“单”这个姓氏的由来

《商书·汤诰第三》:“咎单作《明居》。”虽然《明居》已经遗失了,但是这个单子就是商朝时期的老子。单是姓,老子姓单,原西周京畿人(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名逨。生于公元前854年,卒于公元前770年。 。根据《尚书》其余篇章等记载,单氏是世代家传的史官。而据单氏后人凭家谱推说,说是章回小说《说唐》一书中以舞槊而出名的战将单雄信,才是他们的先祖!

『伍』 最早的姓单的人是谁

最早中国姓和氏是分开的,简单的说姓代表族群,氏是族群里细的分类.周朝建立以后分封诸侯,周成王的儿子被分到"单"这个地方建立单国,后代的氏就是"单".
到后来取消姓氏之间的差别以后后人就以单为姓.单国所在地为山东省济源市东南方.

『陆』 百家姓是谁发明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百家姓中有七成姓来源于洛阳偃师。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姬,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 《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个姓姜,一个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百家姓》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十世纪北宋朝代起在中国广为流传。 是谁创造了《百家姓》?它何时初具规模?又何时出版?这些问题直到今天还是个迷。根据明清朝代有文字记载的学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处吴、越地区(现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学者将其编辑、装订成册。 南宋(公元1125-1210年)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最早在他的诗-- 《秋日小雨》中提到百家姓。诗人在注释中指明他的灵感源自两本书,一本是《扎子》,另一本就是《百家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开始流传了。 宋朝的皇氏姓‘赵’,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钱’,宋朝的一位学者相信‘孙’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氏,‘李’是南唐的统治者--李后主的姓氏。这就是《百家姓》的开场白--“赵钱孙李”次序的由来。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纪初)出版的,它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笔画对应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流传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录完整。它总共记录了438个姓氏,其中408个是单姓,有102行组成,38个是复姓,编成15行。最后一行是百家姓终,即百家姓完结篇,由118行构成,共有472个字。 清朝后期又出现了另外一本有关百家姓的书--《增广百家姓》,书中记录了444个单姓,60个复姓,结束语为“百家姓序”。 现存的清朝版本的百家姓既有文字又有图画,每页上方除了记录历史名人的名字和其所属家族外,旁边还有他的图像;每页下半部是由四个字或姓氏组成的短句,读起来很像古时的四句诗词。 过去,《百家姓》有几种修订版,如:明朝末年修订的“黄周姓”,清朝康熙年间修订的“御指百家姓”,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由丁延修订的“百家姓三编”。这些修改后的百家姓在表现格式上花了很多功夫,每本都各具特色。尽管如此,它们还是无法取代原稿,这体现了原稿对后来创作的深远影响。 《百家姓》不仅只在汉族中广为流传,其译本也在与汉族有着友好往来的少数民族中传播,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由此可见百家姓的深远影响程度。 在中华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 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很像一首四言诗,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百家姓》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如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等等。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熟悉它,于古于今皆有裨益。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发展,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情况十分复杂。《百家姓》早先收集了四百一十一个姓氏,后经增补到五百余个。但据有关报 道,研究姓氏的专家从古今文献上能够收集到包括生僻姓氏在内的数千个姓氏。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出现新的姓氏。如为孩子取名时,取男女双方两个单音姓合成 复姓,又为姓氏“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 《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个经增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因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

『柒』 “单”姓氏的起源

(2)Shàn xìng,中国姓氏之一。源出有二:1.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2.北方少数民族复姓改单姓而来。单氏来源:三千零五十年前,周成王封其少子臻[经考古证实为谬误]。单氏来源:根据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出土的西周逨盘铭文显示,单氏高祖为周文王族弟。
起源
单(Shàn)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朝时期周成王给小儿子臻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路史》、《通志·氏族略》等史料记载,先秦西周时,周成王姬诵封少子姬臻于单邑(今河南孟津),为甸内侯,因氏焉。其的子孙后代便以封地为氏,世代相传姓单至今。
单氏一族于周襄公、周穆公、周靖公二十余代为周卿氏。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族弟,姓氏来源不明,可能是以地名为姓。据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出土的西周逨盘铭文显示,单高祖曾辅佐文王、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为周朝王室成员。在整个周王朝期间,单氏均为重要的公侯成员,并于东周期间一度把握周室大权,成为周王室的实际统治者,史称单氏取周。
源流三
源于姬姓,

出自远古尧、舜时期商贤哲单卷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单父者,在远古时期人名。单,即单卷,亦称善卷。父,即古人对长辈男子的尊称,是古人对单卷的尊称。相传,单卷为远古后期游牧于菏泽四泽六水之地的东夷民族中影响很大的政治领袖、氏族首领,因善道术,有德行,被时人尊称为单父,曾居于单父之地(今山东单县)。
古人为纪念这位先哲,把单卷所居之地称为单父,在夏、商时期为单父邑,在秦朝时期置单父县,直到明朝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去其父字而称为单县。单父城是山东菏泽地区具有四千余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之一,与菏泽牡丹一起名扬天下。
源流四
源于姬族,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羽父单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姓源》记载:“春秋时鲁大夫羽父单之后。”
春秋时期,鲁国有大夫羽父单,其支庶后裔子孙一分位二,一支称羽父氏,一支称单氏。
源流五
源于姬姓,出自东周时期卿大夫单伯之后,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单伯,全名姬朝,是著名的具有“先见之明”的单襄公之孙、单顷公之子,是姬姓单国的第三位君主。单国,是东周王朝京畿内的一个特殊地名,只有单伯家族,因以为“国”,伯爵。史书记载:“单伯,天子之卿,世仕三朝,从单文公之世皆称单伯,单成公以下常称单子。”
单伯逝世后,西周王朝赐其谥号为“靖”,史称单靖公。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单氏;也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称靖氏。
源流六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弟子鄡单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鄡单,字子家,为春秋末期孔子的弟子,后世称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记载,不过,在《孔子家语》中没有记载。唐朝开元年间,鄡单被唐玄宗李隆基敕封为聊城侯。
在鄡单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单氏。
源流七
源于古匈奴孪鞮氏,出自匈奴王族首领的“撑犁孤涂单于”称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姓氏寻源》、《汉书·匈奴传》的记载,单于氏源自少数民族匈奴。匈奴民族的先祖是夏后氏的后裔,名叫淳维。淳维就是夏王朝末代君主桀之子,成汤灭夏,将夏桀监禁在巢邑(今安徽巢湖),其子淳维后成为匈奴民族部落联盟的首领,部族主要以突厥-吐火罗混血居多。单于氏复姓出自秦汉时期匈奴部落王族贵胄世家,原本为孪鞮氏。在历史上,匈奴民族部落联盟的最高首领称为“撑犁孤涂单于”,汉义“天子广大”,称颂其首领的权力是神授的,应拥有天子广大辽阔的尊敬及势力,汉译的简称才叫作“单于”。
在历代匈奴王族的后裔子孙中,凡是为王者,便可以“单于”为姓氏,汉史以其谐音汉字称之为“单于氏”,后其族亦因之,世代相传,后有融入汉族者,省文简改为汉字单姓单氏、于氏者,其单氏正确读音作chán(ㄔㄢˊ),不与姬姓单氏读音shàn(ㄕㄢˋ)混淆。
源流八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拓拔部中有可单氏、阿单氏、渴单氏等部落。
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迁都洛阳入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一并将这些部落氏族的姓氏改为汉字单姓为单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九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斡鲁徳氏,亦称斡鲁朵氏,实际上源出古契丹族人的姓氏,是古契丹族人夫妻联名为孩子起的名字,后成为姓氏。在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中有一种“妻连夫名”的姓氏、部落构名形式,为当时汉族的夫权封建社会中所没有的姓氏性状。
辽国被金国所灭后,该部契丹族人被融并入蒙古,遂成蒙古姓氏,后在明朝时期即冠汉姓为单氏、王氏等。
源流十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单氏为回族姓氏之一,实际源出女真族徒单氏。徒单氏,是金国时期辽王完颜·宗干(完颜·斡本)的正室亨妃,没有子嗣。完颜·宗干的次妃李氏生长子完颜·充,后封郑王,三妃大氏生三个儿子,长子就是海陵王完颜·亮。
为了与察合台汗国的回族在世系上有所区别,一部分徒单氏回族将已经汉化的单氏加“门”部首改为“阐”,称阐氏,以示先入为回,早就在教,读音仍为shàn(ㄕㄢˋ),是姓氏字增加笔画后读音不改的特例之一。当今单氏、阐氏回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
源流十一
源于达斡尔族,达斡尔族敖拉氏,亦称鄂拉氏、傲雷氏,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黑龙江多金城(今黑龙江上游俄罗斯境阿尔巴津)、拉夫凯(今黑龙江上游俄罗斯境阿尔巴津以西一带)、呼伦贝尔(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布特哈(今嫩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ora Hala,汉义“山”。
清朝中叶以后,达斡尔族、满族敖拉氏多冠汉姓为单氏、敖氏、山氏、阎氏、苏氏、鄂氏等。
源流十二
源于满族,
⑴.满族都善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徒单氏,满语为Dusan Hala,世居黑龙江流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单氏、杜氏、沈氏等。
⑵.满族图克坦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秃丹氏,以及金国时期女真徒单部,以部为氏,满语为Tuktan Hala,汉义“初始”,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苏完(今吉林双阳双阳河流域)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单氏、都氏、图氏、杜氏等。
⑶.满族额木特理氏,满语为Emutri Hala,汉义“孤单、单个”,世居黑龙江沿岸地区,所冠汉姓即为单氏。

『捌』 请问 姓单的祖先是那个民族,起源是那啊

单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八十三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五。
寻根溯源
单姓来源有四:
1、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路史》及《千家姓》所载,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故城在今河南孟津东南),为畿内侯,世为周卿士,单襄公之后为单氏。
2、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室卿大夫,成王封蔑于单邑,其后以邑为氏。
3、上郡单氏出自氐人。据《通鉴》所载,晋怀帝永嘉二年,氐酋单征降刘渊。
4、清满洲八旗姓都善氏,敖拉氏后均改为单氏;达翰尔族敖沃勒、索多尔、克力彻尔等氏,汉姓为单;今蒙古、彝、满、保安、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姬臻。周成王少子,很得周成王宠信,但由于长幼有序,故其兄钊被立为太子,为加强王权统治,封臻为卿,赏赐单邑,为畿内侯,即京城附近之侯国,用以拱卫京师。其后有以国为氏者,一说其裔单襄公之后方有单姓,因襄公为春秋时人,年代较远,似难令人信服,但因姬臻首封于单,故后世单姓大多尊其为单姓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单姓发源于今河南孟津,历西周而东周,臻之后皆为周卿士,如:
1、春秋时单襄公之后有单成公、单武公、单穆公等皆为周卿士,由于其家族势力庞大,人口众多,嫡庶有别,平王东迁等其他一些原因,致使单姓在先秦时已散居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
2、秦汉之际,单姓继续繁衍于北方各省,并有一支西迁甘肃陇西,此支单姓在东汉魏晋时昌盛为陇西大姓,后世南方各地之单姓多由此地和河南郡分衍而出。
3、秦末汉初为单姓发展史上的高峰期,由于追随高祖刘邦征讨天下立下奇功,单姓有三人功封列侯,并世袭罔替。他们是昌武侯单宁、昌武靖信侯单究、中牟共侯单右车。汉末时,繁衍于河南郡的单姓家族势力庞大,门第高耸,以单超为其代表,故后世单姓有以河南为其郡望堂号的。
4、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单姓人依旧以北方各省为其主要繁衍发展的中心,但也有播迁今安徽、江苏等南方省份者。唐代的安史之乱和唐末的黄巢起义,加剧了单姓南迁的步伐,今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均有单姓人迁居。
5、南宋偏安江南直至灭亡,夷族入侵,铁蹄蹂躏,江浙之单姓西迁江西,南徙闽粤。
6、元末明初,群雄并起,逐鹿华东、华中,民不聊生,两湖和蜀地之百姓有避难入迁云贵高原者。明初甫定江山,中原、华东、华中百姓十不存二,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朱明王朝遂决定移山西之百姓于上述之地,于是山西单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湖北、湖南、浙江、江苏等地。
7、明清以后,单姓分布区域进一步扩大,有华东沿海之单姓渡海赴台,也有山东之单姓入迁东北三省,并有少量之单姓远赴欧美。�
如今,单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单姓约占全国汉族单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三。

郡望堂号
单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
1、安南郡,东汉时所设,治所在道(故城在今甘肃陇西渭水东岸);
2、河南郡,汉代所设,治所在雒阳(故城在今河南洛阳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黄河以北原阳等地。

堂号:“南安”、“陇西”、“河南”、“培心”等。

宗族特征
1、单族繁盛,英贤辈出。自得姓以来,单姓名人众多,各行各业均有出类拔萃者。
2、单姓历史悠久。自臻算起,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3、汉时单姓家族传嗣清楚。如单右车子为单缯,孙为单终根,曾孙单舜,六世孙单充国。单究子名单如意,孙名单贾成,曾孙单德,七世孙单万年.

名人精粹
1、单 卷 : 相传是原始社会后期东夷族中影响很大的氏族首领.有才德,受人拥戴,舜曾拜他为师,古人尊他为单父.舜诚心要把天下让给他,坚辞不受,隐逸深山.

2、单襄公 : 春秋时周人,名朝。周定王卿士,食邑于单。奉命聘于宋,又假道过陈聘楚,预言陈国必亡,果验。
3、单 究 : 西汉人。初以舍人从刘邦起兵,入汉为郎,定三秦,以郎骑将军击诸侯。高祖六年,封昌武侯。卒谥靖信。
4、单右车 : 西汉人。刘邦微时有急,右车以马给之。后以卒从刘邦起事于沛。入汉,以郎击英布。后封中牟侯,卒谥共。
5、单 宁 : 西汉人。从刘邦起兵,任郎中,从定三秦,以功封昌武侯。
6、单 ? : 山阳湖陆(今河南焦作)人,东汉大臣。明天官、算术。举孝廉,稍迁太史令,侍中,出为汉中太守,后拜尚书卒。
7、单 超 : 河南(今洛阳)人,东汉显宦。初为中常侍,后与桓帝共除专权之梁冀,封为新丰侯。恃宠骄纵,多行不法。后拜车骑将军。
8、单太后(单渊之女):十六国时汉(前赵)人。刘渊称汉帝,立为皇后。刘渊死后,刘聪即位,尊为皇太后。
9、单雄信 : 曹州济阴(今山东荷泽)人,一说东郡人。与翟让友善。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军中号“飞将”。后降王世充,署为大将军。李世民围东都,他援枪出拒,战败被俘,被斩于洛阳。
10、单思远 : 雄信孙,唐代官吏。玄宗时曾任魏州刺史,有善政。后任河南尹,官至岐州刺史。
11、单兴、单旺、单茂、单盛:单雄信第十一代孙,唐末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的重要将领,为推翻唐王朝的腐朽统治作出了贡献.
12、单 锡 : 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宋代学者。仁宗进士,累官知德兴县。博贯穷书,通阴阳图纬星历之学,苏轼爱其贤,以姊苏八姐之女嫁予他。
13、单 锷: 1031--1110,字季隐,单锡弟,宋代学者。仁宗进士,不就官,独留心吴中水利,经三十余年,著成《吴中水利书》,又撰《诗》、《易》、《春秋》诸经义解。
14、单 炜: 辰州沅陵(今属湖南)人,宋代学者。武举得官,好古博雅,与姜夔友善。喜画竹,书法得二王法度,尤善考订法书。
15、单 父: 字仲儒,宋洛阳人,以悉心培养牡丹而出名,能变易千种,人称花师。
16、单 煦: 字孟阳,宋朝平原人.中进士后,知洛阳县,勤政为民,成绩显著,升任昌仆知州,累官光禄大夫.煦友爱,他15岁时,兄单熙殁人至死,他劝兄逃跑,愿自己顶罪代死,当平原知县伍刚查明原因后,十分感动,免了单熙的死刑.
17、单 时: 宋代殿中侍御使,乾道中,上疏谏击毬,为孝宗喜纳.除谏议大夫.
18、单景升: 元代增城人,养母至孝,母殁后守孝三年,人称孝子.
19、单安仁: 凤阳府(今属安徽)人,明初将领。严整军伍,敌不敢犯。洪武元年擢工部尚书仍领将作事,诸所营造均称帝意,后改兵部尚书。
20、单 恂: 松江府华亭(今属上海)人,明代诗人。崇祯十三年进士,知麻城县。工诗词,力扫陈言。有《竹香庵词》、《白燕庵诗集》。
21、单思恭: 扬州人,清朝诗人,著有诗集<<甜雪斋集>>.
22、单俊良: 萧山人,以踏车灌田之劳,创造牛车,以机轮转之,天下法之,事半功倍.
23、单 辅: (1538~1592) 字序弼,号岩泉。德化县城南郊高阳人。为官高洁廉正,处污泥而不染,为古瓷都德化历史上名驰遐迩的“清官”。

24、单明诩: 高密人,仕至都察院右都御史,正二品衔,相当于现在国家最高检察院检察长.

25、单若鲁: 单明诩之子,仕至国子监祭酒,国子监是当时国家设立的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祭酒就是最高长官.
26、单 糜: 清代乾隆龙门知县,字耀灵,山东高密人,进士,在任知县时,劝民耕种,改变专门畜牧之业,累官铜仁府,有政声。
27、单作哲: 山东高密人,师从方苞,为桐城派主要代表.
28、单懋谦: 湖北襄阳人,清代大臣。道光进士,授编修。咸丰初在籍办团练御太平军。同治间历阅卷大臣,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管兵部.
29、单毓华: 字枚叔。江苏泰州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应县、州、府童子试,均为第一名。光绪二十五年人南京实业学堂。光绪二十九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法政大学,获法学士 学位。光绪三十四年回国,殿试中举人。先后任清大理院推事、天津地方审判厅厅长,上海震旦大学、上海法政学院 、上海法学院教授 、上海三吴大学法学院院长,上海市律师.
30、单 声: 旅欧华侨领袖,江苏泰州人,商业奇才。

31、单田芳: 原名单传忠,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被誉为”永不消逝的电波”、”书坛常青藤”、”评书大王”、”铁嘴钢牙单田芳”.把他讲过的所有评书连续不断地播出,可以整整30年.

32、单亦先: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教务处副处长,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山东高密人.

33、单 平: 天津大学校长,全国人大代表.

34、单 伟: 职业漫画人,漫画界领军人物.搞笑是他作品的主要作风.

『玖』 单姓起源于哪一系

单姓来源如下:

  1. 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路史》及《千家姓》所载,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故城在今河南孟津东南),为畿内侯,世为周卿士,单襄公之后为单氏。

  2.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室卿大夫,成王封蔑于单邑,其后以邑为氏。

  3. 上郡单氏出自氐人。据《通鉴》所载,晋怀帝永嘉二年,氐酋单征降刘渊。

  4. 清满洲八旗姓都善氏,敖拉氏后均改为单氏;达翰尔族敖沃勒、索多尔、克力彻尔等氏,汉姓为单;今蒙古、彝、满、保安、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拾』 单姓起源

一、姓氏来源
1、上古周朝时,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在今河南省孟津县境),他的子孙便以封地为姓,川传姓单。
2、《魏书官氏志》记载:可单氏、阿单氏、渴单氏,后并改为单氏。
二、郡望堂号
汉置南安郡,现在甘肃省西各县。
《路史》记载: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因以为氏。
三、历代名人
单超——后汉河南人。桓帝初为中常侍,帮助桓帝铲除异己,稳固江山立了大功,被封为新丰侯。常侍预谋获封者有五,世谓之五侯。自是权归宦宫,朝政日乱。后拜车骑将军卒。
单煦一—字孟阳。宋朝平原人。中进士后,知洛阳县。勤政为民,成绩显著,升任昌仆知州,累官光禄大夫。煦友爱,他15岁时,兄单熙殴人至死,他劝兄逃跑,愿自己顶罪代死。当平原知县伍刚查明原因后,十分感动,免了单熙的死刑。
单毓华——字枚叔。江苏泰州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应县、州、府童子试,均为第一名。光绪二十五年人南京实业学堂。光绪二十九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法政大学,获法学士学位。光绪三十四年回国,殿试中举人。先后任清大理院推事、天津地方审判厅厅长,上海震旦大学,上海法政学院、上海法学院教授,上海三吴大学法学院院长,上海市律师。

阅读全文

与单姓是谁创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