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谁知道“从功能对等性谈公示语的汉英翻译”的英文怎么翻译
From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sexual talk of public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这是《有道海量词典》的翻译,你要不?
② 谁能帮我翻译一篇英文论文文章翻译句子要通顺,文章读起来要合理,通顺,谢谢,急急急急急急!!
翻译成中文??
【摘要】作为一个重要的通讯资料,公共标志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通信。这是一个特殊的文本功能强,交际目的很明确。因此,它的翻译方法应该基于文本的功能和译者的目的。本文将公共标志,比较中国和英国签署了汉英翻译原则的,即,一个广播的方法(adapt-borrow-create方法)。它是根据目的论。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原则;目的论;
景区简介
符号是指一个字母或其他公共显示放置在或建筑物前,房间,商店或办公室宣传业务交易或姓名的个人或公司进行(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英语词典)。标志,属于社会用语,涵盖范围广泛,包括环境沟通的迹象(寻路/引导标志,信息标志,通知,并警告),路牌,道路交通标志标牌,道路标志,停车标志,学校标志,禁止吸烟标志,标志建筑,旅行的迹象,教学的通知等。他们,与他们的社会交际功能,广泛应用于公众对各种场合。
1。定义和分类的公共标志
在牛津英语词典,一个符号是指一个特点设备连接到或放置在客栈门前或者商店,作为一种手段,它区别于他人或指挥注意它;在以后使用常见的板的名字或其他铭文,带或不带一些装饰品或图片。根据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英语词典,它被定义为一个字母或其他公共显示放置在或建筑物前,房间,商店或办公室宣传业务交易或姓名的个人或公司进行。
标志是一个广泛的术语,广泛用于公共设施,包括旅游,餐饮,住宿,娱乐,购物,医疗服务,教育机构和金融服务。它包括谨慎的话,公共通知,票据,标语,口号,户外广告,交通通告等。具体而言,它涵盖了路标,路标,路标,停车标志,学校标志,施工标志,禁止吸烟标志,标志景点,标语等。
2。实用功能的公共标志
迹象执行以下四个基本功能:指示,促进,限制和令人信服的。
显示其意义的建议,指示或指示引导读者。标志等,也被称为指导/指导/指导注意这给读者详细信息没有禁止和限制。指示是最基本的功能表现在手语。指示标志一般读者的相关信息,这是什么,是提供什么服务。
提示提示有无显著差异,表明除了前进行的语气警告。它的目的是提醒读者应注重的迹象。
不像上面提到的限制功能,符号执行限制功能限制和约束的读者,谁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在公众利益。限制标志是保持或限制在范围内。
令人信服的简单地说,令人信服的症状有很大的力量和潜力诱导作用或简短。其强硬的语气,否定词和句子结构比较均匀,有轻微的可能性,任何替代品。
3。比较中英文公共标志
既有相似性,其中,语言风格是简洁,方便和明显;此外,辞格经常采用的是。然而,一系列的差异依然存在。这种文体分析更侧重于其功能意义的符号在形式特征文本本身。
?语序思维方式在不同文化,权力中心反映在中国和英国是惊人的不同。中国是高度隐将集中在乐句结尾;反之,英文标志强调点开始。例如,
﹡油漆未干未干的油漆
﹡无汞(电池)无汞
·言语实践差异还体现在言语实践。动词通常采用中国履行这些职能的警告,限制和令人信服的,而名词和动名词很常见的英文。例如,
﹡严禁穿行没有侵入
﹡不收手续费佣金费用
情绪与英文标志,声音委婉含蓄,中国的迹象更加直接和简单,甚至触摸的权威。英文标志往往显示允许方面不是针对禁止观众。例如,
﹡闲人免进员工
﹡送客止步乘客
·声音英文标志一般使用被动语态;中国的迹象,然而,更积极的声音。因此,标志的翻译应考虑到目标读者的接受和认同。比如说呢。
﹡禁止携带犬只入内狗不准
﹡戴好防护镜和安全帽安全眼镜和帽子很难要求
目的4。
目的论,主张的维梅尔,是核心功能主义理论,这是一个广泛的各种理论侧重于功能或功能文本。根据目的论,在决定任何翻译过程的首要原则是目的(目的)的整体平移动作。因此,一流的规则的任何翻译是“目的法则”,即决定翻译行为的目的;就是说,“成王败寇”(北,2001:29)。维梅尔的框架的目的如下:任何形式的翻译行为,包括翻译本身,可以被视为一个行动,顾名思义。任何行为都有一个目标,一个目标的话……目的,然后是一个技术术语的目的或翻译的目的……一个动作(,)导致的结果,一个新的情况或事件,并可能是一个“新”的对象。(北,2001:12)
翻译行为可能涉及的各种目的,或目的,这可能是彼此相关的等级秩序。我们可以区分三种可能的用途领域的翻译:
·一般目的旨在通过翻译过程中译者;
·交际目的针对的目标对象中的文字的情况;
·目的旨在通过特定的翻译策略或程序。
5。原则,公示语的翻译
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呈现多元化,引发的两国间的分歧文化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基于目的论的方法,美国广播公司(模仿-借用-创新模式),其中有一个明确的功能定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翻译原则的公共标志。
美国的做法是指适应方法,借用方法和创建方法。如果类似的迹象存在于英语国家,然后适应原来的。如果相应的英语现金等价物可以协商,然后直接借用。在一些公共标志独特的中国特色,译者需要,根据译文的目的,创造适当的表达。
结果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是一个文本,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作为一个原始文本。当一个译文的功能是一样的源文本,它可以被称为一个equifunctional翻译。美国的做法使功能对等的实现,因此,相应的赖斯称为“交际翻译”,在接收器的理想不注意,或甚至不感兴趣,事实上他们阅读翻译。
·适应方法
根据目的论,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应该是确定的预期目的或功能翻译。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保持文本的功能不变,功能标记往往必须适应目标文化的标准。
这意味着微小的变化,译者根据类似的表达方式在英语。它能指导翻译为目标语言的选择时,灵活渲染文化表达。他必须选择取决于可接受的水平的目标读者。译者的语言选择和采用的翻译策略,尤其是当他移植文化意象。在手语翻译,一些在英国设立的迹象可以适应。有三种方法实现这种适应:
A .适应现有的英文标志
﹡超值享受最佳价值
﹡数量有限售完为止受到的可用性
﹡山路多弯道行车须安全曲折前进。小心驾驶。
﹡碧水清清,却亦无情,河湍势险,请勿戏水危险:深水!深层水!当心!
B .默剧英语谚语,诗歌和格言
﹡桂林山水甲天下
东或西,桂林景观是最好的!
﹡与其道听途说,不如亲身体验
使用的是相信。
翻译质量评估的反应的目标读者,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是读者是否能很好地理解他们所读的东西。翻译从上述默剧知名英语谚语“东方或西方,家是最好的”和“眼见为实”。在这方面,它引起的的一部分读者,具有说服力的公共标志和证明译者的选择特定目的在一个给定的转化情况。
·借用方法
借用方法是非常实用和现实的符号。方法的基础上,传统的英语表达的迹象可以借使他们熟悉和接受的外国人。根据目的论,不同的人从不同的文化不同,在较大或较小的程度,但他们将是文化上相当于当他们执行相同的功能在各自特定的文化背景。
A .停车标志借来的
﹡限时停车限时停车场
﹡多层停车场parkade(混合的公园,商场)
﹡收费停车场收费停车场
B .建立表达式借来的
(主要是商业设施,包括商店,商场,商场等。)
﹡综合商店杂货店
﹡邮购服务邮购零售
﹡蔬菜水果店杂货店的故事
因为每一个是针对一个目标受众,熟悉的音调是译者试图达到增强语言的魅力和触摸的读者也。借办法有利于建立这种文化的舒适区,即,实现类似内容的努力和满足审美期望和可接受的水平的目标受众。正如奈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双语双文化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有意义而言,在其作用的文化。
·?创建方法
表演时的翻译与中国特色的迹象,我们往往采取创建方法。那是,译者应做创造性的工作是在没有常规表达式借或类似词语,适应从英国手语。
它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的创造性翻译。我们从理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展时,他解释,原来的话语作为一个读者和研究者,和生产它们作为替代的作者和recreator。译者的语言选择与语用翻译策略必须着眼于输送作者的意图没有把观众不必要的处理努力实现内容的努力在解释由作者。否则,该称谓功能手语将缺席。有一点需要注意:在下面的例子中,女代表虚假和真实。
﹡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它停三分钟而不是抢一次。(女)
?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晚到,在这个世界上比早在下()。
﹡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
?当一个男人混喝,他可能把眼泪留给了他的妻子。(女)
?酒后驾车生活费用。()
2例帐户必须考虑到价值观和习俗的目标语言,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但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决定了翻译的目的是addressee-the接收者或观众在目标语言和文化的期望和交际需要。因此,译者应采用“reader-centre”的原则使外国人了解英国手语。
结论
公共标志是一个应用文本。作为一个特定类型的语用材料,它体现了明确的交际目的。本文介绍了符号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功能,分析了各种问题的符号。处理问题的讨论,本文试图提供一些解决方案,以目的论为基础的符号。至于语用和文化问题,他们大多是建立在一个广播的方法。
美国的做法符合目的论,功能翻译理论,它侧重于两点:(一)之间的关系的目标文本和观众;(二)之间的关系的目标和相应的源文本。一方面,翻译是一个文本打算功能为目标受众,因此,可用于任何交际功能。另一方面,翻译是一种target-culture代表或替代一个source-culture文本。因此,它可以执行不同的功能方面的源文本。因此,译者的责任为目标语读者的准则框架内签署翻译目的论。症状可能只包含几个字;然而,他们的翻译是不容易。提出一个有利的中国形象和更好的沟通与外部世界,我们应该非常重视公示语翻译中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的重要性,符号翻译。二研讨会英标志在全球范围内举行于七月在同济大学14th-15th,2007是一个指示。我们有信心,公示语汉英翻译的质量将得到更好的在不久的将来。
【参考】
[ 1 ] dollerup,礁2006,角度:研究在翻译学[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2 ]纽马克,彼得2001,翻译方法[ J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3 ]奈达,尤金和查尔斯·泰伯。2004,翻译理论与实践[ J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4 ],克里斯蒂安妮2006,翻译的文本分析[ J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5 ]塞尔J . R . 2001,表达和意义:言语行为理论研究[ J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6 ]丁衡祈。对外宣传中的英语质量函待提高[ M ]。中国翻译2002(4)。
[ 7 ]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 J ]。北京:中国对外出版公司,2004。
[ 8 ]吕和发。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M ]。中国科技翻译2004(4)。
[ 9 ]吕和发,单丽平。汉英公示语词典[ J ]。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4年9月。
[ 10 ]牛新生。从感召功能看汉语公示语的翻译[ M ]。中国翻译,2007(2)。
——————————————————————————————————————————
应该是的哈 (害我搞了半天.......黑线)
③ 求英语专业关于英汉公示语的论文
相关范文:
浅析公示语英译中的语用失误
〔摘 要〕 本文以语用学的语用失误理论为分析框架,分析了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各类语用失误,指出公示语的英译应注重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
〔关键词〕 公示语;语用语言失误;社交语用失误
一、 引言
公示语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实用语言,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公示语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几乎随处可见,例如路标、广告牌、商店招牌、公共场所的宣传语、旅游简介等等。公示语是国际化都市、国际旅游目的地语言环境、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公示语在公众和旅游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对公示语的任何歧义、误解、滥用都会导致不良后果。错误的翻译会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形象和对外交流,也给外国游客带来诸多不便。吴伟雄〔1〕《中文标语英译浅谈》认为:标语口号的翻译,主要是英译,越来越成为开放城市一个不可回避又颇感棘手的问题。因此,净化城市语言环境,创造一个促进文明交流的开阔空间,是从事公示语翻译的译者的责任,也是所有从事外语工作者的责任。
本文以语用学的语用失误理论为分析框架,分析公示语英译中的语用失误问题。语用失误不是指来自语言本身的语法错误等方面的问题,语用失误比语法失误产生的不良影响更为严重,因为“语法错误只表明使用语言不够熟练,而语用失误却说明说话人的品质。” 〔2〕
二、 语用失误
语言学家Jenny Thomas〔3〕认为,语用失误指表达不合适或表达方式不妥,不合目的语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效果的这类语用文化错误。她在《跨文化语用失误》(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一文中把语用失误现象分为两种:一种是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另一种是社交语用失误(socia-pragmatic failure)。
1. 语用语言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指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上造成的语用失误。这类失误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把汉英词语一一对应造成的语用失误
英语中的词和概念与汉语并不完全是一一对应,而是呈现复杂的关系,翻译时如果一一对号入座,就会闹出笑话。如
例1.小心绊倒Be Careful Trip
“小心什么” 在英语中不用“be careful of”。这里的“小心” 是“警示—beware of”,不是特别“细心—be careful”的意思。为此,涉及汉语 “小心”的英译,如“小心路滑”可以有两种译法“Beware of Slippery Road”或 “Caution: Slippery Road”; “小心地滑”译为“Caution: Wet Floor”或“Watch Your Step”。
例2.(某商场)出口Export
进门的“入口”(Entrance) 和“出口”(Exit)译成“外贸”的“入口”(Import) 和“出口” (Export),令人哭笑不得。
例3.注意安全Pay Attention to Safety
该译文反映出典型的中国人的思维,虽然在中文里这种表达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但对于不熟悉中国文化的西方人来说,就有可能造成迷惑不解。英语中“注意”类的提示、警示都使用“Mind The Step”,或使用“Caution”加上具体提示的内容,如:Caution: Steep Steps!
(2)忽视汉英语言结构,表达方式之间的差异而造成的语用失误。
译者不懂得在特定情景中英语有相应的、习惯的表达方式,因而在翻译中套用母语的表达结构或误用英语的其他表达结构,结果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用意,甚至引起误解。例如:
例4.小心碰头Attention Your Head
且不说这个翻译中的句式结构错误,按字面意思应该解释为“注意/留意你的脑袋”。这与原意显然相悖。“小心碰头”英语中有习惯的表达方式“Mind Your Head” 。
例5.祝您一路平安Happy Trail
“祝您一路平安”在英语中常用法语“Bon Voyage”来表示,绝无“Happy Trail”一说。
例6.游人止步Tourist Stops!
“旅客止步”、“游客止步”、“宾客止步”、“闲人免进”等公示语的英译一般都采用“Staff Only”。
例7.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Go to work happily, and come back safely!
这条公示语的用意是提醒司机小心驾驶,平安上路,安全回家,隐含着反映汉文化中相互关心的人际关系。英译文却套用了汉语结构,没能表达其中的内涵,使一些不了解汉文化的西方人看了不解其意。从语用学的观点看,用“Good Luck!”、“Drive carefully!”或“Safety first in driving” 〔4〕,就可以表达公示语所隐含的关心和祝愿。
2. 社交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指由于在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交际双方地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和交际规约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社交语用失误在公示语的翻译中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由于不了解或忽视交际双方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而出现表达失误
译者把不该对外只能对内的公示语直接译成了外语,即给对方的理解造成困难,又给外宾留下不好的印象,损害民族和国家的形象。例如:
例8.向文明市民致敬!Salute to Civilized Citizens!
例9.争做文明游客,共建生态景区。Be civilized visitors, set up the ecosystem scenery together!
这类宣传用语是通过呼吁的方式诉诸市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和道德觉悟,以规范本国市民的行为,所以实在是没有对外翻译的必要 〔5〕。况且,外国人读了这样的文字反而会产生不好印象,还以为该国市民和游客是uncivilized people(野蛮人)呢!另外,还有类似的 “小心扒手”,“违者罚款”,“严禁赌博”,“严禁随地吐痰、便溺”等明显具有中国本土意义的汉语公示语也没有必要译成外文。
(2)忽视文化和价值观念差异而导致的语用失误。
许多公示语的英译错误不仅是用词不当或翻译不准确,其错误根源在于缺乏对中西方两种文化差异的了解。
例10.(某市公共汽车告示)老年人优先候车Old People Waiting and Getting on First
在中国,我们常说“请为老、弱、病、残和孕妇让座”。然而,在西方,老年人往往不愿别人说自己老,更不愿别人用带“老”字的称呼来称呼自己。因为在西方人看来,人老了就没有能力了,就失去了骄傲的资本了。所以,英语中对年纪大的人表达上几乎见不到表示老的“old ”一词,总是以委婉语(senior citizens)来称呼他们。比如,在美国公交车上,人们常常可以看到:“It is law: Front seats must be vacated for seniors and person with disabilities”这里就巧妙地避开了 “old” 一词。因此,这个公示语正确的译法应是“Senior Citizens First”。
(3)由语气生硬违反礼貌原则引起的语用失误
例11. 请勿吸烟Don’t Smoke!
例12. 请勿乱丢杂物Don’t Throw Rubbish Away!
汉语公示语中,有关“禁止……”之类的命令式祈使句随处可见。这种表达法的特点是凝练简洁、醒目易懂。从汉民族的思维习惯出发,作为社会指令信息,我们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然而,一旦将它们译为英语,我们则需要考虑是否具有对等的接受程度。根据英语国家(强调消极面子)的语用原则,得体性往往产生于间接、含蓄,过于直露的、强加性的禁止用语不是很受欢迎。正因为如此,我们经常看到被动句式、无人称主语句式和名词短语在英语告示语中大量应用。所以例11和例12正确译法应为“No Smoking”和“No Littering”。
三、结语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包含着语言,又影响着语言。汉语公示语的英译,涉及两种不同的语言、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的转换,不仅要做到语言对等,更要做到文化对等,使汉语公示语的英译更符合目的语语言文化习惯,从而达到对外宣传的效果。只有认真探讨英语公示语的功能意义和语言风格,才能真正准确发挥英语公示语在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城市国际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伟雄.中文标语英译浅谈〔J〕. 中国翻译,1998,(1):35-38.
〔2〕 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203.
〔3〕 Thomas 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3,(4):91-112.
〔4〕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68.
〔5〕 张新红.社会用语英译中的语用失误调查与分析〔J〕. 外语教学,2000,(3): 14-20.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④ 求汉译英公示语翻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受到人们关注的
1.
注意特定词汇在中国和英语母语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使用中的差异,不可生僻语汇 汉英公示语的翻译应注意特定语汇在英美等英语作...
2.
鹦鹉学舌的硬译 死译或硬译是公示语英译的常见错误之一.死译或硬译指译者直接按原文词句、内容、结构或顺序译出,搞对号入...
3.
公示语的不统一,英汉混用 天津市南开区张自忠路的商店名称:“China Unicom ZhangZizhonglu yingyeting”.“中国联通”有...
⑤ 公示语语用翻译 开题报告
这个是我的论文开题报告,已经会议通过了的
论文(设计)题目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From Pragmatic Perspective
从语用角度看公示语翻译
课题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
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国际间的友好往来及经济合作日益增多,对外联系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公示语是国际化都市、旅游目的地的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汉语公示语的英译日趋重要。但现在在我国各大城市的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着参差不齐的错误,
意义:现在在我国部分城市的公示语中,由于没有正确把握语用等效的原则,出现了信息偏差、信息错误和信息交际障碍,即语用失误,包含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本文拟从语用角度分析在我国部分公示语的翻译问题,通过探讨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语用功能,提出公示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研究动态:吕和方指出了公示语的四种应用功能特征: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分析了公示语的“动态”和“静态”信息,并对公示语独特的语言风格进行了阐述。王银泉、万正方、金龙等剖析了我国城市公共场所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失误现象,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改进意见,探讨了公示语翻译的方法和规律。于秋、黄小明认为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汉语公示语在英译时经常出现语用失效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方面。2003年8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开通了“汉英公示语研究在线”(http://www•;e-signs•info•com), 2004年9月负责主编了《汉英公示语词典》,系统总结了目前的公示语翻译,并成立了“汉英公示语研究课题组”。
课题的主要内容(观点)、创新之处:
主要内容:本文从语用的角度来讨论公示语的翻译,分析了公示语的分类及其特点,并引用大量例证说明我国现在在公示语翻译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公示语的翻译中,应根据关联理论,充分考虑语境,运用语用等效的原则来进行翻译。
创新之处:我国现有的研究公示语翻译的论文有很多,但本文提出公示语的翻译应该重视语境的作用,增加关联度,扩大认知环境,以达到语用等效目的。
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
研究方法:采用演绎法和文献资料法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事例型论据与理论型论据,提出在公示语的翻译中应遵循语用等效的原则。
论文撰写提纲:
引言
一、公示语概述
(一)公示语的定义及特点
(二)公示语的分类
(三)公示语的实用功能
二、从语用等效角度看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式英语对语用语言等效的影响
(二)文化因素对社交语用等效的影响
三、关联理论与语用等效翻译
(一)源语与语境之间的关联
(二)相关的公示语言不同地位
(三)如何达到语用等效
四、语用等效在公示语翻译中的应用
(一)逆向选择措辞或表达方式
(二)熟知目标公示语习语表达
(三)精简目标语中长句翻译
(四)确定公示语所处语境
(五)充分考虑目标公示语的文化因素
结语
完成期限和预期进度:
1、选题:2008年10月15日以前
2、下达任务书:2008年10月31日以前
3、开题:2008年11月30日以前
4、中期检查:下期开学以后,3月31日前
5、答辩与成绩评定:2009年5月20日
主要参考资料:
Eugene A 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cation Press,1993
Eugene A. Nida &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
Halliday, M. A. K. An Intro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
Leo Hickey.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李怀奎,李怀宏.景观标识名称汉译英的语用等效研究[J].上海科技翻译,2004.
刘建刚,闫建华.论告示的语用等效翻译[J].上海翻译,2005.
王银泉.汉英公示语翻译及其译学理据[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7
魏海波,刘全福.公示语英译中的语用关联分析[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
杨丽波.国内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现状[J]. 怀化学院学报,2007
指导教师意见:
我可以帮你写,再联系
⑥ 有关公示语翻译的外文文献
关于外文文献的搜索,可以去把你要搜索的关键字翻译成外文再google搜索
至于翻译成中文,建议自己翻译。。
⑦ 求助!!在线等~十分急~各位谁知道{论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 的英文怎么说吗
Translating Expressions on Public Signs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⑧ 如果你是有心人,你会注意到一些公示语的翻译中英文之间是不对应的,如“请勿践踏草地”(Please
一些公示语的翻译中英文之间是不对应的,
如“请勿践踏草地”(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
“油漆未干”(Wet paint.);“老弱病残孕专座”(Courtesy seat)等,
这些翻译的原则是:
根据英语的使用习惯,直接使用现有的英语句子,而不是硬生生地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