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武则天发明的食物

武则天发明的食物

发布时间:2021-07-25 00:57:50

A. 方言叫武媚娘的食物

这个一下子找不到,我觉得方言非常多,每个地方的方言都不一样,你可以去看一下是哪个地方的口音。

B. 唐朝饮食

唐朝饮食有馄饨,粽子,樱桃毕罗,当时还有冷胡突鲙(带有鱼肉的片汤)、醴鱼臆(甜味鱼胸)、连蒸苲草獐皮索饼(一种獐肉饼)等多种美味的出现。

唐朝美食种类较以往已经非常丰富。萧家馄饨,味道鲜美,汤汁丰盈;去掉汤汁,甚至还可以煮茶,这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一种吃法。

馄饨的历史意义也非常重要,很多资深的美食研究者们认为,今天逢年过节必备的饺子乃至南方的汤圆最早很有可能是从古代的馄饨演变而来的。而在今天的陕菜主食中,还依然保留着大馄饨的一席之地。

粽子,在当时已不是稀罕之物,这种原产于中国南方的美食在唐朝已大大改进制作工艺。白莹如玉,香糯可口,或许在唐朝人眼中,这就是彼时的“甜点”吧。

诸多美食中,最让人好奇的莫过于“樱桃毕罗”这一美食了。毕罗是从当时从西域传入的一种食物,简单地说有些类似于今天的烧饼。樱桃毕罗就是将樱桃制成酱汁,包裹在烧饼中形成的馅饼。这很类似于今天欧洲人的口味,可见当时的长安已经融合了世界各地的美食精髓。

除了甜美的樱桃毕罗,当时还有冷胡突鲙(带有鱼肉的片汤)、醴鱼臆(甜味鱼胸)、连蒸苲草獐皮索饼(一种獐肉饼)等多种美味的出现。这些随着丝路驼铃千里而来的美食一路风尘来到长安,并伴随着这座城市的兴盛和沉寂,不断演化,最终成为这座城市自己的味道。

而在今天,西安城里的人们在品味着平凡美食的同时或许不会想到,这些熟悉的美味曾经也是来自遥远的千里之外。


(2)武则天发明的食物扩展阅读:

唐代是中国古时西餐最为盛行的时代,西域流传而来的胡饼、烧饼、毕罗成为唐时北方家庭最普遍的主食,黄油、奶酪亦成为上流社会的最爱,胡椒等西域调味品与中国传统的酱醋豉齑分庭抗礼。而当时流行“贵人御馔,尽供胡食”一说,再次证明唐代西餐的普及度,比国际化的今天还要高。

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西逃,到了晌午还未进食,杨国忠贴心,去市集上购得胡饼献给玄宗;诗人们写到胡饼,尽是“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一类的溢美之词;鉴真东渡日本,准备航海所需的干粮时,特地带上了两车胡饼——真真是从皇上到诗人再到和尚,唐朝无人不爱西餐。

C. 武则天统治的时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武则天统治的时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稻米。
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与汉代并称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粮食亩产比汉代有较在幅度的增长.反映唐代粮食亩产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几条:
(1)《通鉴》说:“元和中,振武垦田四千八百顷,收谷四十余万斛.”亩产约1石.
(2)《新唐书·食货志》载:“以韩重华为振武、京西营田、和籴、水运使,……募人为十五屯,每屯百三十人,人耕百亩,……垦田三千八百五十余顷,岁收粟二十万石.”由此材料计算,屯田者共耕田1950顷,合亩产为1.025石.
(3)《新唐书·崔弘礼传》说,崔弘礼“迁河阳节度使,使治河内秦渠,溉田千顷,岁收八万斛”,“于秦渠下辟荒田二百顷,岁收粟二万斛”.平均亩产也是1石.
(4)《新唐书·食货志》说:“京畿之内,每田一亩,官税五升,而私家收租,殆有亩至一石者,是二十倍于官税也.降及中等,租犹半之,是十倍于官税也”.地主收租率十分之五,租1石,亩产当为2石.这是京畿良田.

(5)李翱《平赋书》说:“一亩之田,以强半弱,水旱之不时,虽不能尽地力者,岁不下粟一石”.吴慧说,唐量亩产1石合汉量3.81石,再考虑到种豆等因素,与汉一样,打九四折,折合汉量为亩产3.75石,折合今市制为亩产334斤.

D. 武则天的铜匦是什么东西,其作用是什么

唐代是我国古代信访制度相对完备的一个朝代。早在唐初,唐廷就已经确立了“邀车驾”、“挝登闻鼓”、“上表”等三种信访方式,并将其明确写在唐律之上,《唐律疏议·斗讼·邀车驾挝鼓诉事》定:“车驾行幸,在路邀驾申诉;及於魏阙之下,挝鼓以求上闻;及上表披陈身事”。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廷又将“立肺石”写入唐律之上(当然“立肺石”在唐初就已经出现,只是未明文写于律例之上。),《唐六典.刑部》规定:“若茕独老幼不能自中者,乃立肺石之上”,因老幼而不能挝登闻鼓者,则可立于肺石之上行诉冤之事。

如此,如果唐朝的统治阶级让这种矛盾继续恶化下去的话,那么唐朝对于天下的统治势必就会出现裂痕,因此武则天当政后,她认为只有想尽办法收买底层百姓的人心,才能钝化底层百姓与统治者之间的这种矛盾,也才能稳固她对于天下的实际统治。但是,要怎样才能收买底层百姓的人心呢?最快捷的方法无疑就是给予底层百姓他们迫切需要的东西。那怎样才能知道底层百姓想要什么东西呢?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底层百姓亲自告诉统治者,他需要的是什么。

由此,武则天会设立“铜匦”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希望借助“铜匦”来打开一条让底层百姓可以随心所欲的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直达中央政府的渠道。以此,武则天就可以通过这个渠道来在短时间内获知民间底层百姓最真实的想法,及他们最需要的东西。

而后,武则天就可以依据这些信息来针对性的推出相应的政策,比如某地遭灾的百姓希望免赋税,武则天在综合考虑后,就会对此地颁布相应的免税政策。也就是在武则天所推行的这种“投桃报李”式的政策下,底层百姓对于上层统治阶级的仇恨自然就被大大降低,底层百姓与上层统治阶级的矛盾自然也就被钝化。

总得说,武则天会设立“铜匦”的目的,无外乎有三点:一是打击政敌,二是控制百官,三是钝化社会矛盾,稳定社会。当然,无论是哪种原因,是对付政敌也好,还是控制百官也罢,亦是收买底层百姓的人心,武则天最终的目的无非就是想让自己的称帝之路能够变得更加的顺畅。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武则天设置“铜匦”,其根本目的并不单纯,但这却是的确可以让皇帝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到最准确,最真实的社情民意,而也正是基于这点,武则天退位后,“铜匦”依旧被玄宗、肃宗、代宗、德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等历代唐皇所采用,仍让其在唐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E. 武则天什么东西

武则天是中国武周时期女皇帝。

武则天(624年-705年),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
武则天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 。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史称“神龙革命”。中宗恢复唐朝后,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则天皇后。天宝八年(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垂拱集》、《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

F. 武则天遗留下的东西有哪些

现在唯一一件确认为武则天所遗留的物品是在嵩山发现的武则天金简,是她晚年深感自己犯过多罪恶,像嵩山神主请求宽恕的信物,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G. 太平公主。和武则天,慈禧太后爱吃什么食物

洛阳是武则天最爱的城市,她当皇帝后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度过的,洛阳有个著名的“水席”(洛阳的特色宴席),头道菜叫做“燕菜”,据说就和武则天有关系,说是有一年洛阳郊外菜农种出一个重30多斤的大萝卜,菜农视其为祥瑞,便将其进献给武则天,武则天让御厨把它做成菜,御厨们把萝卜切成花形,配上山珍海味烹制成一道汤菜,武则天吃了赞不绝口,因为那萝卜切得酷似燕窝丝,当即赐名为“假燕菜”,从此,这道菜风靡开了,但这只是个传说而已,唐代没有文献记载。

茯苓霜(广东产的中药补品),据说慈禧在晚年就喜食一种叫茯苓夹饼的小点心,《红楼梦》第60回中还详细介绍了茯苓霜(碾碎的白茯苓末)的服法:即用牛奶或滚开水将茯苓霜冲化、调匀,于每日晨起吃上一盅(净含量约20克),其滋补效力最好。茯苓中含有大量人体极易吸收的多糖物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对久病、体弱、老年人均有帮助。其中的某些成分如茯苓次聚糖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长期服用可促进癌症患者化疗、手术后的康复。
“茯苓夹饼”是北京名特食品。因为滋补性强加上慈禧爱吃,所以身价百倍。凡到北京的外地人,大都要到王府井买几盒带回去,以馈赠亲友。

太平公主的话,因为没有实际统治过中国,也并未完全掌权过,因此史料对于这方面没有记载。一般只有对中国历史影响较大的人物,才会关心到他喜欢吃什么的细节。

H. 求古代食物名字

一, “饼”或“汤饼”。

即现在的面条。起源于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面条是一种制作简单,食用方便,营养丰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主要原料:小麦粉。

二,春卷

又名春饼,主要原料:面皮,猪肉,牛肉,羊肉,卷心菜,白菜,粉丝,荠菜,芹菜,香干等。相传福建百姓为了感谢郑成功,每家出一道菜来招待他。郑成功为不负百姓的厚爱,在一张烙熟了的面皮上夹入每家的菜,卷起来吃。这便有了后来的春卷。

三,鱼脍

中国早于周朝就已有吃生鱼片(鱼脍)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据《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所载,吴军攻破楚郢都后,吴王阖闾设鱼脍席慰劳伍子胥,吴地才有了鱼脍,当时是西元前505年。

四,古董羹

即是现在的火锅,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周代的鼎器应是火锅最早的雏形,据考证,战国时期即有火锅,时人以陶罐为锅,到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

元代,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到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流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用料是山鸡等野味。

五,馒头

别称“馍”“馍馍”“蒸馍”,中国传统面食之一,传说是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发明,是一种用发酵的面蒸成的食品。馒头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是中国人日常主食之一。

I. 在历史上,唐朝时期最流行的食物是什么

先看看主食。与我们现在不同,这时饭和粥在百姓生活中不是最长见的,最被人们接受的食物的形态是饼,此饼也不只是单纯的烧饼,还有馒头,包子,面条等家族成员,它们价格低廉,制造方便,携带方便。实在是居家旅行的佳物。在史料上常见的有胡饼,蒸饼,汤饼(面条),毕罗(就是馅饼),煎饼,环饼,汤饼等。
胡饼类似烧饼,不过个儿比烧饼要大,这种强化型的饼直径有19。5厘米,抓在手里感觉是不错哦。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胡麻饼,简而言之就是芝麻烧饼,此物做的十分畅销,不仅京都有名为“辅兴”的名店,外地也不乏制造高手。白居易先生就为之诗兴大发写下了《寄胡麻饼与杨万洲》“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来引诱杨大使。
毕罗(原文有食字旁)是一种北方流行的馅饼,在关中地区大受青睐。最早发明的人姓毕与罗,二位发明者将姓合二为一为之命名。长安据说有专卖店,而且不止一家,竞争激烈,使得制作工艺不断提高,毕罗中的馅料五花八门,高手韩约的樱桃毕罗在做完后,其中的樱桃颜色不变更可谓一绝。
蒸饼是非常普及的食物,走在长安路上就能看到有人推着这种上圆下平的食品叫卖。武则天时四品官张衡正走在路上看到了刚出来的蒸饼,就买了一个骑在马上边走边吃,谁知御史大人看见了,告你没商量,张大人的三品官因为这种无“大臣体”的行为而告吹。不宜悲乎。
汤饼,就是面条了。随季节的变化,在夏天滚烫的面不好吃,我们的祖先就吃凉面,莆�袄涮浴薄J�ザ鸥υ诔啥疾萏贸缘牧姑妗熬�堇溆谘�保�谘籽紫娜绽瓷弦煌胝庋�拿妫�媸窃俸鲜什还�恕:慰稣饷婊褂小扒嗲喔呋币丁钡阕浩渖希�氨滔示阏阵纭保��局挥衅叻治兜赖拿嫣跻脖涑闪耸�值拿朗沉恕?lt;br> 除了饼外,当然要说饭,北方人以栗米饭为主,南方多水稻,以稻米饭为主,较少还有麦饭和雕胡饭。雕胡饭这名字文诌诌的一听就知道是诗人和文士起的,一般百姓只能吃栗米和糙米做的饭。这种饭吃下去是涩口难入,甚至于“吃则胸疼”。相对而言贵族的饮食要考究的多了,夏天有用水晶饭(糯米),龙晴粉(?),冰片,牛酪浆调制后放入冰池冷却的清风饭。日常尚有将肉丝鸡蛋等杂味汤汁浇到黄米饭上的“御黄王母饭”。种类繁多,不一一列举。
粥的原料与饭相同,种类也是差不多。记有栗米粥,稻米粥,麦粥,面粥等。在夏天作为消暑的食品见录于书为多。粥里可以加上各种配料,因配料不同分为杏酪粥,云母粥,胡麻粥,地黄粥,茶粥,葱粥等。高级的粥还有栗粥,乳粥,豆沙加糖粥。因为粥的配料不同,颜色也多种多样。白黄玄红各色在碗中争艳,令观者赏心悦目,食欲自然大开

阅读全文

与武则天发明的食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