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脸谱油画创造

脸谱油画创造

发布时间:2021-07-24 21:48:05

『壹』 有谁知道京剧脸谱的发明者是谁

脸谱的由来脸谱是由“代面”(即面具)演化而来,“代面”起到在战争中威吓敌人的作用,后被用到了舞台上。在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年907年)乐舞节目里就有了“假面歌舞”。到了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随着戏曲发展,为了方便演员,就将油彩直接勾书在脸上,就成了脸谱。

舞台京剧脸谱是源于我国南北朝北齐的时候,京剧脸谱最兴盛的时候是在唐代的歌舞戏,也叫大面或代面,在当时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赞多和美德而做出的一个男子的独舞,它里面的内容说的是兰陵王长相高大威猛,并且骁勇善战,但是她的长相非常的漂亮,就像女人一样,会在他每次作战的时候都会戴上凶猛的面具,并且每次在真中都会取得显赫的战果。会在当时人们为了歌颂兰陵王说创造了一个男子的独舞,这个舞蹈也是戴着面具的和如今的京剧的脸谱有着相似的特点。如今京剧的脸谱在舞台上也是通过所扮演的人物的性格特点,相貌特征,身份地位来实现面具的特色和舞台的色彩,同时美化舞台的效果 。

『贰』 脸谱制作方法 手工中学生

脸谱制作

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用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人物的面貌特征。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脸谱的颜色象征人物的性格特征,至少用三种以上的颜色来画,每个色有不同的作用与象征,能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进一步表现脸谱的不同形式。

一、脸谱的制作形式

(一)平面制作

以平面作为基本形,根据创作要求适当运用简化、添加、装饰、对比等形式进行加工。

(二)立体制作

立体制作能使作品更具体积感,使形象更加饱满。

二、脸谱、头饰、面具的制作要求

(一)形象要求

形象的表现可用不同形式制作,如按照卡通风格、写实风格、装饰风格等形式去表现。根据不同的造型特征可局部夸张、变形,突出主体。

(二)色彩要求

首先选择画面的主色调,根据主体形象添加适当的颜色,可选用对比强烈、颜色明快的色调搭配,使形象更加突出。

三、脸谱的制作法

(一)工具材料

彩卡纸、素描纸、画报纸、剪刀、刻刀、油画棒、树叶、羽毛、金属、铅笔等。

(二)制作步骤

1.起稿。将自己喜欢的人物脸谱形象,用铅笔画出大概轮廓,先确定脸谱的位置(图3-30)。

2.设计脸谱时可用对称的方法,根据画面需要着色,用不同的图案、线条、虚实丰富画面,调整色彩明度的层次,可用局部夸张的形象进行绘制(图3-31)。

3.用颜色涂或各种材料剪贴加工等形式制作,设计背景填充局部(图3-32)。

4.沿着边线将外形剪下来粘贴在卡纸上最后完成,边缘也可作适当装饰(图3-33)。

『叁』 京剧脸谱的发明者是谁

关于舞台脸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源于我国南北朝北齐,兴盛于唐代的歌舞戏,也叫大面或代面,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物,说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勇猛善战,貌若妇人,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屡屡得胜。人们为了歌颂兰陵王创造了男子独舞,也带面具。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勾画脸谱是用来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相貌特征,身份地位,实现丰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

『肆』 京剧脸谱艺术的起源发展

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约在十二至十三世纪的宋院本和元杂剧的演出中,就出现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块白斑的丑角脸谱。净角脸谱相传在中国戏曲发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907)乐舞节目中就有了“假面歌舞”,这假面具就是脸谱的鼻祖。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大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这就是齐人表演兰陵王戴面具击敌乐舞的记载。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贵州省星义地区布依族村民喜爱的古老地方戏,仍有戴艺术面具演出的习惯,这可算是脸谱历史中的活化石。但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戴艺术面具演戏越来越不利于演员面部的表演,艺人们就用粉墨、油彩、锅烟子直接在脸上勾画,这样就逐渐产生了脸谱。当时,戏班以露天演出为主,离戏台较远的观众往往看不清演员的面部表情,勾上脸谱使观众在远处就能一目了然。
为适应露天演出,所勾脸谱一般只用黑、红、白三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强调五官部位、肤色和面部肌肉轮廓,如粗眉大眼、翻鼻孔、大嘴岔等。这种原始的脸谱是简单粗糙的,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逐渐装饰化了。到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京剧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法后,京剧脸谱也在吸收各地剧种脸谱优点的基础上,经几代著名演员和戏剧艺术家的不断探索研究,加工提高,创新改革,得到充分的发展。图案和色彩愈来愈丰富多彩,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区分也越来越鲜明,并创造出许许多多历史和神话人物的脸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化妆谱式。

『伍』 京剧脸谱的绘画材料是什么

京剧化装用的油彩,就是熔化油脂,即含有油质和颜料的稠状物。这种油彩的延展性好,上色能力强,不易脱妆,不掉块,易定妆。
步骤很复杂:
一、净面:
花脸的化妆生行、旦行都要复杂一些。首先就要剃头,刮脸,净面。剃头刮脸,就是用刮脸刀把头上的头发和胡须全部剃掉,最少也要从前额、鬓角剃到头顶的部位,这是因为花脸勾画的脸谱是要从头顶画起,两侧要画到耳前,为保证所画脸谱的色泽光亮,就必须先要保证面部本身的光洁,不能有胡子茬和头发茬。另外,花脸的脸谱要勾到头顶,所戴的盔头也要从头顶戴起,这样一来,勒头的部位就比生行少多了。如果不把头发剃光,勒头的网子在头发上就没有勒在
光头上牢固,一旦出现掭头的现象,就可能破坏全剧的演出。

在勾脸前,要洗去脸上的污垢和汗水,以防勾画脸谱时因为脸上有油或汗水而出现不沾彩粉的现象或勾画的脸谱不干净。

二、打底:就是用毛笔沾清水和白粉(亦称铅粉)涂在脸上的所有的部位,再用手搓揉均匀,等于在整脸上薄薄地涂上一层浅白色的底色。其用途就是为了便于脸部的均匀着色。

三、定位:则是用手沾黑烟子又称锅烟子(细粉,呈炭黑色),涂在两眼的眼圈处和鼻窝处,以至根据自己要画人物的特点在脸上起到一个左右对称,基本定位的作用。如张飞或项羽属于十字门脸谱,就要用黑烟子从脑门到鼻梁涂一条直线来定位。

四、勾勒轮廓:即用毛笔沾白水粉首先勾画出眉子、眼窝、鼻窝、嘴窝,而且大都是用白色填充与此相关的部位,所以首先用白色勾勒出以上四个部位的轮廓。如果所画的脸谱是其他颜色的,就先在以上四个部位涂上其他的颜色,如果是蓝色脸就涂蓝色,是黄色脸就涂黄色。如果在脑门上还要勾画一个花色的图案,例如姜维脑门上的阴阳图,杨七郎脑门上的一笔虎字,也要用白色笔勾画出其轮廓。

五、填黑:用毛笔沾黑色化妆油彩,填充在眉子、眼窝、鼻窝、嘴窝的部位。如果是白色的脸膛和脑门,黑色和白色要连接在一起,如果是其他颜色的脸膛和脑门,在填充黑色的眉子、鼻窝、眼窝、嘴窝和脑门的图案时,则要用黑色压在白线上,以留出三四毫米的白线来为宜。这样使色泽更为鲜明,也使眉、眼、嘴的部位显得更为灵活和突出。

六、接下来就是勾画脸膛和脑门的图案以及一些细小的线条和图案。如果是勾画张飞那黑色的蝙蝠,可事先用灰色画出,再用黑色压在灰色的蝙蝠上,用这种套色的方法可以使之富于立体感。在勾画红色的图案时也可以事先用粉色套色垫底。如果所画人物是戴“扎”或“一字”的髯口,不要忘记勾画红色的嘴唇和下巴地方的图案。同时不要忘记勾画鼻孔的鼻毛,勾画时是用黑色毛笔伸进鼻孔内,由里往外再往上挑出,才显得真实。

以上是勾画脸谱的方法,此外还有揉脸、抹脸两种方法。揉脸,就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脸部,再加重眉、眼、嘴的纹理线条。例如三国的关羽,就是揉红色脸,有的人物是揉黑色脸。这在京剧的脸谱中属于像真性的脸谱;抹脸,是用毛笔沾白色把脸全部抹成白色,再用黑色毛笔勾画眉、眼、嘴的纹理线条,例如三国的曹操。抹脸,在京剧的脸谱中又称粉白脸或水白脸,属于饰伪性脸谱。

因为京剧的脸谱种类繁杂,个别的脸谱还要个别处理,不可能一个脸谱一个脸谱来讲,以上所讲的只是通常应用的一些脸谱的勾画方法。例如金色脸和银色脸、歪脸的勾画方法只能在以上通常方法的基础上加一些特殊的处理。篇幅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另外,不同的流派也有不同的勾画方法。勾画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例如郝派的曹操,在画眉子时,最后还要用秃笔涂一层黑烟子。由于北方比较干燥,所用白粉容易干裂,有经验的演员就在
白粉中兑一些甘油,使之亮泽。也有不少演员在勾脸时已不用白粉勾画,而都采用白色化妆油彩,粉白脸也变成了“油白脸”。

『陆』 金丝彩沙脸谱画怎么做的

金丝彩沙画它以金属丝和彩沙为主要原料,借鉴了景泰蓝制作工艺,采用现代工艺画全新制作流程和独特配方,不同于一般油画、国画、玻璃壁画等平面展示,给人更直观的动态艺术效果,是一种集装饰、艺术欣赏、收藏价值于一体的工艺品。

制作:
一、拷贝:将复写纸和绘有线条的图纸依次铺在所要做画的底板上,用夹子固定,然后用铅笔把图纸上的线条重复描绘一遍,将线条复写到底板上。
(特别说明:1、制作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彩图(放大尺寸),将拷贝纸铺在彩图上,进行线条描绘,然后按照上述做法拷贝到底板上。2、制作者也可使用玻璃做底板,将描图纸压在底板下面直接在玻璃上粘丝,这样可减少拷贝工序。)

二、粘丝:A.在底板中比较完整的一段线条上涂上粘丝胶。B.用剪刀剪取与线条同样长度的金属丝,用镊子将金属丝撸直,然后左手拿丝,右手用镊子将丝固定在涂有胶的线条上,大于90度的角可连丝,小于90度的角要用剪刀剪断,丝线的长度应与线条的长度相等,丝口的截面应小于90度或垂直,两条断丝的接口要严密。C.将丝逐一粘完后,须与图纸相核对,看是否有漏丝和脱胶。

三、上色:对照彩图,用小铲取同种颜色的适量彩沙,小心地填入所需位置,均匀涂抹后,轻轻摇晃底板使沙面平整,其他颜色的涂抹依此操作。注意掌握好颜色的过渡和画面的精细,不要与金属丝线以外的颜色串色。

四、加框:待整个画面完全干结后,将装饰条扣入底板周边,四角可用粘丝胶固定。胶体凝固后,即完成整幅作品。

『柒』 所有京剧脸谱的创作者是谁

1.关于舞台脸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源于我国南北朝北齐,兴盛 于唐代的歌舞戏,也叫大面或代面,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说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勇猛善战,貌若妇人,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屡屡得胜。人们为了歌颂兰陵王创造了男子独舞,也带面具。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勾画脸谱是用来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相貌特征,身份地位,实现丰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
2. 元代杂剧盛行,在《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做场》的大幅壁画中,出现了元杂剧正面人物中的"整脸"的谱式,突破了过去副净那种白底黑线的基本格调,带有某种性格的色彩。
3.明代已经是由昆剧演出的传奇剧的天下,表演丰富,行当分工精细,净分正净(大面)、副净(二面)和丑(三面)。净丑都画脸谱,每个角色又有一个专谱。其底色多是根据说唱文学中的描绘或演员自己的想象设计的。
4.清代中叶,地方戏兴起,净丑的脸谱每一地方差别很大,有明显的地方特征和民间艺术气息,各种地方戏约有300多个剧种,大多在18世纪以后兴起。地方戏的繁盛,使得剧目题材人物角色不断增多,行当分工更细。净行除了正净副净外,又加了武净。色彩增加了蓝、绿、黄、灰、橙。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捌』 最早谁先发明的脸谱

源于我国南北朝北齐,兴盛于唐代的歌舞戏,也叫大面或代面,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物,说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勇猛善战,貌若妇人,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屡屡得胜。人们为了歌颂兰陵王创造了男子独舞,也带面具。

『玖』 京剧脸谱谁发明的

京剧脸谱来源于生活。每个人面部器官的形状、轮廓相似,生理布局也都有一定的规律,面部肌肉的纹理与人物的年龄、生理、经历、生活的自然条件也都有密切关系,所以京剧脸谱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也是生活的概括。如生活中常说的人的脸色,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等,既是剧中人物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的揭示和生理特征的表现,又是确定脸谱色彩、线条、纹样与图案的基础。脸谱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又是实际生活的放大、夸张。演义小说和说唱艺术对历史人物的夸张、形象的描写,也是京剧脸谱的依据来源。如关羽的丹风眼、卧蚕眉,张飞的豹头环眼,赵匡胤的面如重枣等,所有这些描写,都被戏曲化妆吸取下来,在京剧舞台上的表现尤为明显、突出。京剧脸谱在创造与发展的过程中,来源众多,除上述者外,还有如下几种: 1、借鉴生活中血统遗传的原理。如张飞之子张苞,盂良之子孟强,焦赞之子焦玉,尉迟敬德之子尉迟宝林等,袭用其父脸谱,约定俗成,渐成定例。 2、依据剧中人物姓名,附会色调,确定脸谱。如齐桓公因名“小白”而勾白脸,膏面虎因“青”字勾绿脸,浪里白条张顺因“白”字勾白脸,黑风利、乌成黑等因“黑”字皆勾黑脸。 3、以讹传讹;一些剧中人物的脸谱来源于“讹传”(音讹、义讹),加以附舍。如文天祥因与闻太师之“闻”同音勾红脸。钢属黑色,刚与钢同膏,因此京剧旧例,凡性格猛烈刚强之人多勾黑脸,如《草桥关》剧中的铫刚,(徐策跑城9剧中的薛刚)《庆阳图》剧中的李刚,均因名字中有“刚”字而勾黑脸(京剧界素有“三刚不见红”之说)。《八蜡庙》剧中的关泰,《收关胜》剧中的关胜,仅因与关羽同姓而勾红脸。 所以说应该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拾』 怎样制作京剧脸谱

1、先画出京剧脸谱的外轮廓。

阅读全文

与脸谱油画创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