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吴清源与韩国流创造力之比较

吴清源与韩国流创造力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1-07-24 21:27:49

1. 鼎盛时期的吴清源会有希望战胜AlphaGo吗

应该无法战胜吧。
吴清源时代,一盘棋可以下上几天、几个月,全年对局量少得可怜,而且棋手之间基本没有对局外的沟通,几个人一起研究棋的情况少之又少。
韩流最强大时,韩国棋手每年有100多场对局,而中日棋手能有几十盘就不错了,所以被韩国人压制了10年。
但是网络兴起后,中国棋手开始加大了对局量,现在的年轻棋手每天都泡在网上对局,每年的对局量不下一千盘。这样的训练量是吴清源时代所不能比的,所以觉得吴清源能比现在的职业棋手水平更高,是没有依据的。吴大师的棋才毋庸置疑,但是说他就一定比现在的棋手水平高却值得商榷。

2. 如果吴清源对战阿尔法狗的话,他能否取得一场胜利

围棋天才柯洁在对战阿尔法狗,以0:3战败,人们不禁感叹科学技术在围棋领域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娴熟,人工智能的可怕也让人们,收到了巨大的冲击。而上因为在围棋界另人们叹服的人物是吴清源大师。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围棋事业,同时也是传奇的。人们好奇若是他来对战阿尔法狗,是否能够获得胜利呢?其实我觉得阿尔法狗,主要研究的就是Master棋谱,而这与吴清源在晚年间研究的围棋模式是很贴合的,若能一战,未必会输。

在阿尔法狗未横空出世之前了,围棋本身就有一些固定的模式化。棋手为了追求快、稳的胜利而忽略了对棋盘的研究,吴清源大师在晚年能够潜心研究此,创新布局,若是二者能够碰面,我相信人是可以战胜人工智能的。

3. 巅峰时期的古力吴清源李昌镐李世石排名怎样

应该是吴清源第一,因为他能将当时所有的高手都打降格(就是说和他不是平级的了,需要让子下),而且当时是黑棋不让子的,因此更加艰难。而且他对现代围棋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
第二应该是李昌镐。老曹(他的师父)说得好:天下只有李昌镐是第一,没有第二。但他还不能做到将其他的对手打降格的实力(就是说没有实力对其他的对手让子下),因此,不及吴清源。
第三、四应该是李世石和古力。

4. 介绍一下围棋中的中国流,韩国流

中日韩围棋简史

欣闻古力七段在LG杯半决赛枪挑"李元霸"-李世石,为中国队提前包揽冠亚军,心中舒畅无比,这可能是近日为数不多令我真正高兴的事.兴奋之余,我也冒冒然将前几日写给一亲密友人的文章发表于此,希望能加深大家对围棋发展的了解.

围棋在我眼里是棋中之王,是阳春白雪,任何其他棋类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别的棋都是从有到无,而围棋却是从无到有,需要人的创造性思维。围棋博大精深的底蕴更是深深吸引着我,它包含数学,逻辑,心理,军事,礼仪等多门学科的文化,对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极大的影响和感染。接触过我的人大多都觉得我比同龄人要显得更为成熟和稳重些,我想这完全是因为受了围棋的影响。对我而言,围棋犹如浩瀚汪洋,只需一瓢水就能受益匪浅。

围棋起源中国,发展在日本,现在实力最强的却是韩国。当今世界的围棋也是这三强鼎立的局面。

韩国的围棋其实起步很晚,基本是九十年代初才在世界棋坛上看到韩国人的身影。但是韩国人的棋风就如他们的足球一样凶狠,力量大,有“韩国流”美誉,前几年其国内更有令人敬畏的围棋四大天王,分别是“石佛”李昌镐,“燕子”曹熏铉,“野草”徐奉洙和“煞星”刘昌赫。

李昌镐乃公认的当今棋坛第一人,他的棋看似平淡无奇,却总能把子力运用到最合适的位置,棋风很稳,下棋之用功非普通棋手所能及之一二,据说他每天用在围棋上的时间至少八小时。正因为如此,他的成绩惊人,年仅十六岁就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目前他拿的世界冠军数量也是地球上最多的,而且估计该记录也很难被后人打破,所以他也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棋坛第一人,有五十年一遇棋才之美名。下棋之外的他,人很内向,见了女孩子会脸红,一直没谈过女朋友,加之他下棋时认真严肃,一动也不动,始终一张面无表情的脸,故有“石佛”的外号。(挺可爱的一个人,也是我喜欢的棋手之一)

曹熏铉对韩国围棋的贡献可以称得上”丰功伟绩”这四个字,其最大的功绩就是培养出了李昌镐这个得意门生。当然他本身也是“三十年难遇”的人才,棋风轻灵,如燕子般舞动,人称“曹燕子”。1989年正是一鸣惊人的他,挫败了当时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聂卫平而勇夺由台湾人应昌期出巨资筹办的首届“应氏杯”世界围棋锦标赛桂冠,从而被韩国人视为民族英雄, 结果极大推动了围棋在韩国的发展。在如今区区几千万人口的韩国,居然 每四人里就有一个会下围棋的,普及率之高,几乎全民皆棋,由此可见曹熏铉是多么的了不起。曹熏铉在发现了李昌镐这个棋才后,安排他住在自己家里亲自授之以道。李昌镐在 棋坛上暂露头角后,开始在众多国内的比赛里和师父频频上演“师徒对决”精彩好戏,且经常将师父斩于马下。以至于曹熏铉的夫人,即李昌镐师母后来有趣地回忆道,那时候两人回来只要看看李昌镐的表情就知道是谁赢了,如果李红着脸,很不好意思和大家吃饭,那百分百是李赢了,反之如果李回来后很高兴的样子,那绝对是他输给了师父。

“野草”徐奉洙的棋路很野,几乎每盘棋都摆出和对手决一生死的姿态,也拿过几次世界冠军,但最惊人的成绩是在某一届中日韩三国围棋擂台赛上疾风劲草般连赢九盘,这一成绩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中日韩三国擂台赛规则是每方出五人,抽签决定出第一盘由哪两国先下,然后赢者继续摆擂接受挑战,输者淘汰,徐能连赢九盘简直是奇迹)。

刘昌赫是不能不说的传奇人物,他原先是业余棋手,因成绩出色,经韩国棋院破格批准转为专业棋手。他可以说是凶狠无理的“韩国流”的典型代表。有“天下第一攻击手”称号的他,令每个对手都对他敬畏三分。正处围棋事业辉煌期的刘昌赫遇到了她的美丽妻子,韩国电视台的漂亮女主持,两人共坠爱河,喜结连理,绝对是众人眼里金童玉女般的幸福一对。然而,老天有的时候真是残酷,在两人度过了短短几年的幸福生活后,刘的妻子突然身患重病辞世,令人唏嘘不已,刘更是痛不欲生,整个人垮了,成绩一落千丈,渐渐没有了消息。前段时间听说他复出了棋坛,整个人看上去憔悴不堪,消廋的脸上犹见泪痕湿,唉,昔日英豪如今竟成悲情人物,世事难预料。(所以说三十年太久,只争朝夕)

韩国再这四人后又出了新“四小天王”,“李昌镐第二”等等,其中就有目前如日中天的李世石。我虽然不是什么哈韩族,但是向来对韩国围棋人的坚韧精神甚为敬佩,其实喜欢韩国电影的朋友可能或多或少也有相同的感受.

出于强烈的民族感情,我很不喜欢日本,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到现在还没有真正深刻地反省那段历史,一个不敢面对历史的民族,是不会受人尊敬的,更不要说喜欢了。不过就围棋而言,我也不能抹杀它所作的贡献。毕竟围棋在日本发展了多年,对世界围棋来说日本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时的日本围 棋届有如武侠小说里江湖,分帮立派,门户众多。一旦有新的棋型和定式,都会被该门派的掌门人如密笈般小心谨慎地记录下来,积少成多,最终形成一本厚厚的“葵花宝典”,非本门弟子决不外传。各个围棋道场还经常组织相互间的比赛,以此来证明自家的实力。古时下棋的时限很长,一盘棋短的一两天,长的可以两三个月,每步棋都可称得上 是呕心沥血之作。所以那个时期的日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名局佳作。其中尤以保彻吐血之局最为著名.据说当棋局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秀策棋圣(秀策是日本历史上公认的第一高手)下出了一步绝世妙手,引得保彻当场气急攻心,脸红耳赤,当日封盘回去后在家中吐血身亡。你看了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在当时的环境下,输赢已不仅仅是个人成绩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门派的荣辱存亡。经过岁月的洗礼,日本的棋风渐渐形成了学院派的风格,大多中规中矩,基本功扎实,但欠缺创新精神,固守陈规。虽然在80年代至九十年代,日本在世界舞台上还是最强者,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围棋的地位日落西山,日本棋手在国际大赛上鲜有佳绩。

最后来说说我们中国的围棋,中国的围棋历史源远流长,但是也和它的国家一样经历过许多风风雨雨。古时中国的围棋也留下了许多旷世奇作,如《官子谱》,《当湖十局》等等,其中象黄龙士,范西屏等人的棋就是拿到现在来看水平也是相当高的。不过最令国人骄傲自豪的,就是被世人誉为百年难遇之才---吴清源大师。(听说田壮壮导演已开拍电影<<吴清源>>,甚是期待)都说乱世出奇才,这句话用在吴大师身上再恰当不过了。吴清源出生于动荡的军阀战乱年间。他年幼时仅看街坊下了几盘棋,就学会了围棋.因天赋极高,被北洋军阀头子段祺瑞看中,招入府内下棋。后来更是在段的资助下(这也是段做的为数不多的好事),东渡扶桑学棋。要知道那个年月,一个中国人想在日本立足是多么的困难,能活下去就很不错了,下围棋简直是奢望。可是吴大师做到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在围棋上的天赋,创立了全新围棋布局理念,在日本围棋届创立了自己的新天地。吴大师的出名引发了日本当局的不满,他们觉得必须要将吴大师的发展势头打压下去。于是处心积虑得找来了当时日本围棋届水平最高的几名棋手,安排他们每人和吴大师下十盘棋,试图用车轮战方式打垮吴大师。谁知吴大师在对这几人的十盘升降级比赛中全部获胜,为当时受日本侵略的中国出了口恶气。然而日本人终究是阴险无比,技不如人就使用盘外招。一场“意外”的车祸将如日中天吴大师撞离了颠峰……

解放后,百废待兴,围棋也正开始慢慢恢复。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十年浩劫的到来,围棋作为“四旧”之一也被彻底打入了冷宫。然而我们的民族英雄聂卫平却正是利用这十年的知青岁月,如饥似渴地在围棋天地中独自修炼。文革结束了,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围棋和乒乓外交一样,成为中日邦交的一个重要活动。但是那时中国围棋的总体水平还是非常落后,一个普普通通的日本女棋手到中国都能将中国男爷们杀得片甲不留。这简直是和平年代的莫大耻辱。年轻的陈祖德(前中国棋院院长)和聂卫平发誓要振兴中国围棋事业。有句话说得好,这世上只有不想做的事,而没有做不到的事。他们终于创造出了新的布局---中国流,作为秘密武器亮相于某届中日邦交比赛上,最终使中国第一次在总获胜盘数上超越日本。进入80年代,日本NEC想到了以擂台赛的形式搞一个中日比赛。客观的说,那时中国的围棋水平离日本的差距还是很大,所以NEC初步设想是只搞一两届,一是做广告,二是趁机羞辱一下中国。首届比赛是中日每队出八人, 结果没想到中国队第二个出场的江铸久上来就是一个五连胜,给了日本人当头一记闷棍。不过日本当时的实力毕竟是强,小林光一登场后马上还以六连胜,一下把中国队主将聂卫平请了出来。在小林光一身后还有当时日本棋坛的巨匠加藤正夫和藤泽秀行,两人都是一顶一的高手,可以说形式非常不乐观。然而重压之下方显男儿本色,聂卫平硬是勇闯三关,为祖国赢下了首届擂台赛。之后聂卫平更是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刮起了令人闻风丧胆的“聂旋风”,在出场的四届比赛里创下了十一连胜的记录,被中国棋院授于”棋圣”称号,更是在神州大地上掀起了全民学棋的热潮。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只想搞一两届擂台赛的日本NEC看到日本的溃败,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搞下去,这一搞就是十几届,这是后话了。

5. 『吴清源』和『李昌镐』内容上差在哪

首先要说明的是,吴清源并没有与李昌镐有什么“争论”,相反这位称霸50年代的棋坛天才,对李昌镐称赞有加,他和另一位前朝元老藤泽秀行先生都认为李昌镐是当今棋坛不可多得的天才。而李昌镐向来对吴老前辈十分尊重,他曾很用心地打过老先生的棋谱。其实,吴清源与李昌镐在围棋上的“对话”仅是一种预测。当然现在,老先生有理论,没有实践;小先生有实践,很少有理论。

围棋手在性格上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象武宫正树这样豁达爽朗的人和象李昌镐这样少言寡语性格内向的人,都可以成为超一流棋手。本世纪的奇才,吴清源和李昌镐无疑都是。在本世纪末的今天,吴清源将自己对21世纪的畅想,通过围棋抒发出来,这就是他的“21世纪的棋”。吴先生说,21世纪的棋就是“六合的调和”,就是天地东南西北,就是宇宙。如果说天是中腹,地是边角,那么东南西北就是指的是整个棋盘。这种说法,就是人们将视线放在全局,不过分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吴先生不希望棋手的目光放在定式上,这显然因为目前世界棋界有许多胜负师,他们一切都按“看得清的”去下。

吴清源对李昌镐的评价不多,在评价中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吴清源认为李昌镐是一个天才,但是李的才能并不是第一的。吴清源说,当代世界上才能最好的是曹薰铉,大竹英雄和林海峰居二三。而李昌镐成功是他过人的努力。其二,吴清源认为,世界围棋在目前是韩国第一,但围棋的未来属于中国。大概吴清源并不认为李昌镐的棋就是他所说的21世纪的棋,否则世界第一高手将是未来的方向是不容质疑的。就吴与李的棋风来说,也有相异之处。比如,吴清源的棋讲究布局的速度,在角上能用一手棋,就用一手。李昌镐的战法是后发制人,他在中盘即使落后于师傅曹薰铉五六目,也可能在最后追上来。吴对定式的态度是“没有”,他无意创造新定式就是由于对老定式“毫无兴趣”。李昌镐在充满生气的韩国围棋圈中是特别的,他没有被旧的定式所束缚,但对创造新的定式很有兴趣。吴追求的是在棋盘上的自由,而李的想法是非常现实的赢棋。当然,两人的棋处在不同的时代,这样的归纳,总有关公战秦琼之嫌。但是,从中倒是可以看出“世界观”之类的东西。

吴清源也曾有过横扫千军的伟绩。正如中国台北的学者沈君山所说,吴清源通过10局制的比赛,将同时代的日本高手全部降级,“就成绩而言,足够资格称得上一流的胜负师,但在吴先生的世界里,胜负只是一个附带的因素,对他而言,围棋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哲理,反复争棋的最后目的,是从中领悟建立圆满调和的道。”小说家金庸说,吴清源将“这门以争胜负为唯一目标的艺术提到了极高的人生境界。”这样,他才有了很有意思的结论:“大高手时见,大宗师却千百年而不得一”,吴清源就是金庸眼中的大宗师。吴清源证明了他的思考方式高于他同时代的棋手死究定式的模式。他是天才中的天才。

李昌镐的可爱和可怕,都在他的胜率,他绝不会去对21世纪的棋作一些畅想,但他在本世纪末的表现,却会使一些相信围棋艺术的人动摇。聂卫平还在前几年就看到了今天。他说,我想今后的棋手,“将是单纯的胜负师越来越多”。老聂的话,是出于职业棋手的生活与胜负有极大关系这一点,李昌镐将是一个榜样。

在当今世界的棋手中,他几乎是打不倒的人。有这样的说法,李是一切天才的障碍,他将封杀一切天才的创造之路。而他的武器就是“防守反击”这一在足球场上人人不满,而又非常无奈的战术。马晓春说,李昌镐的棋,并不深奥,一般五六段的棋手可以明白他每一着棋的意图,李的长处是他的综合点好,好的每着棋都可以有70到80分。天才的棋手,走出的棋可能有90分,也可能会有一两步差一点。这样,李昌镐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棋,却比天才棋手的成绩要好。为此马晓春说,比谁的天才高,这是上一代棋手的事了。

在21世纪,胜负师或许还会有市场,但不可能也不会淹没一切。老聂在说出上面这句话时,同时还说,要是让他来下那种“难看”的棋,他无论如何不干。棋手的成长是有其规律的,一个人要成为怎样的棋手,绝不是由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刻意模仿,并不能成就一个高手。棋手是有性格的,这就是高段棋手能立足的原因。棋坛会有流行曲,但谁也不能在风格上一统天下。胜利有很大的诱惑力,但不是全部。创造围棋的新境界,从来都是那种勇于创造的“吃螃蟹”者。在诸多职业棋手强化围棋胜负的时候,总有人不计成败为围棋艺术而“献身”。天才是压制不了的。正如在5年前,“不出错”的小林光一被看作是一时的强者。过了5年,今天再看他,就有一种“病树前头万木春”感觉。倒是武宫正树,藤泽秀行,大竹英雄,成为人们的话题。这使人想到,现在的“李昌镐现象”,即使再有十年,也只是围棋史的一段胜负记载而已。而且,李昌镐还年轻,对他来说,围棋的路还长。当年,与吴清源同时的木谷实,就曾多次改变棋风。小林光一也曾是一个激烈的攻杀型棋手,李昌镐会不会更向艺术靠拢些而变成另一个李昌镐呢?

如此,我们可以说,现在棋手们在畅想的“21世纪的棋”不会是一种非常具体的棋,而是一种思想。在21世纪,非常现实的棋和非常富有才气的棋将并存,胜负师和艺术家将并存。吴清源以他的天才指出的六合调和,将是一种在棋盘之上的“道”,预示一种发展的方向。“围棋上帝”,这个本世纪棋手一直在寻找的至高无上的完美的棋将会相对出现,21世纪在围棋最终将会以梗大的魅力而存于世。小小棋盘浓缩了棋手一生的精华。没有一个竞技领域的从事者,能有棋手那样漫长的职业生涯。在棋界,有很多话题是永恒的,比如吴清源与李昌镐。

任何时候,有关吴清源和李昌镐的话题都不过时,围棋论坛里只要一出现这个话题,随即一呼百者应。是吴清源强还是李昌镐更强,是李昌镐伟大还是吴清源更为伟大……总是好一番争论,最终又没有定论。当然,这个话题也永远不会有定论。

能和吴清源放在一起讨论的,当今棋坛,只有李昌镐;能与独步天下的李昌镐进行一番比较的,半个多世纪来,也只有吴清源。天下英雄万万千,惜乎大江东去浪淘沙,唯有吴清源和李昌镐依然傲立潮头。

围棋是胜负的世界,纵使经纶满腹,心比天高,只要不能在棋盘上一次次地将对手击倒,那就只能承认棋道生涯的失败。万涓成水,岁月铅华洗净,拂开数十载乱云尘土,只发现,吴清源和李昌镐笑对夕阳黄昏,无愧无咎,参天而立。

想当年,木谷实、藤泽朋斋、桥本宇太郎、坂田荣男、高川格等也是一代天骄,如果没有吴清源,他们也将是功绩彪炳,名垂千古,然而,“身穿藏青底白碎花纹的筒袖和服,手指修长,脖颈白皙,使人感到他具有高贵少女的睿智和哀愁。”(川端康成语)的吴清源出现后,从此,20年血雨腥风十番棋,吴清源将强大的对手们一一降格。被对手打至降格棋份,对于职业棋手来说,没有比这更为难堪和耻辱的了。

不得不提的是,在吴清源十番棋期间,执黑棋是不用贴目的,如今执黑棋的一方最多要贴7目半。在这种黑棋绝对有利的对局中,吴清源甚至将藤泽朋斋九段�历史上第一位通过升段赛打出来的九段 、坂田荣男九段�在吴清源之后开创了一个时代的传奇人物 打至降了两格!也难怪赵治勋在论及吴清源的丰功伟绩时曾深有感触地说:“在没有贴目的情况下要把对手降格是多么艰难的事情啊!真可谓至难之极!”

吴清源之后唯李昌镐独领风骚。从1992年那个稚嫩的16岁少年问鼎东洋证券杯以来,十余年如白驹过隙,但李昌镐的王者之位从没有真正动摇过。他共获得了16个世界冠军,3次亚洲电视快棋赛冠军,6次出任中日韩三国擂台赛韩国队主将,从未失手。据2000年7月15日的日本《棋周刊》统计表明,李昌镐对中日韩三国高手曹薰铉、刘昌赫、马晓春、常昊、周鹤洋、赵治勋、小林光一、依田纪基、王立诚的总成绩为287胜166负,胜率高达63.4%。这还是4年前的数据,4年来,李昌镐一统天下的步伐丝毫没有减弱,但曹薰铉、刘昌赫、马晓春、小林光一等高手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

不妨再看看李昌镐对一些高手的具体胜负比:对赵治勋8比1,对林海峰6比3,对武宫正树7比1,对小林觉8比1,对俞斌12比1,对王立诚4比0,对赵善津3比0……曾被称作李昌镐克星的依田纪基近年来对李已是5连败,中国棋界的两位领军人物马晓春、常昊分别对李昌镐更有过不可思议的10连败、13连败!

毫无争议,这十余年来,李昌镐是棋界唯一的王者。能在胜负上和吴清源比肩的,唯有李昌镐。

围棋也是一个精神的世界。藤泽秀行曾说:“围棋与其说是技艺之争,还不如说是精神之争。”高手过招,纯技艺上的差距微乎其微,正如曹薰铉所言:“就是上手要赢下手一盘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谁能更加投入,更加超脱出世,谁就能在精神上胜出一筹。当年吴清源面对秀哉名人、本因坊,胆敢打出三3、星、天元这样惊世骇俗的布局,还有日后在“悬崖边上的白刃格斗”十番棋中能摒弃杂念,专心对弈,也与其一直倡导的“平常心”颇有渊源。年轻时的吴清源有一度为“人应该如何生活”而苦恼,遍读宗教书籍,一度因为宗教放弃围棋,其信仰之心与平常棋士中那种偏重胜负的功利之心不可同日可语。

今日之社会功利而浮躁,能像过去吴清源那样谦和与淡薄、虽坐拥千金但寂寞简朴如斯的棋手寥如晨星,然而,李昌镐做到了。在这个围棋和金钱的结合比任何时候都要紧密的时代里,李昌镐不改淡薄、谦和本色,从不曾有不良嗜好,从不曾有什么绯闻,每天坚持不辍地面壁求索——就是吴清源再世,亦不过如此。

这也是吴清源和李昌镐能并列在一块成为永恒话题的一大原因所在。

一如陈祖德九段所言“吴清源独步日本棋坛达20多年,李昌镐称霸还只有10年,两人能不能相提并论,还有待时间检验”。作为胜负中人,吴清源和李昌镐已不可能通过棋盘一决高下,在这点上已没有可比较的了,但作为君临天下的棋界王者、超凡脱俗的道德楷模,吴清源和李昌镐相比较这个话题永远不会过时。 吴清源大师著名的十番棋以及新布局,固然居功至伟,但是木子实的功劳也不小,这两个人共同开创一个时代应该是比较公平的描述。而且吴清源和本因坊的争先棋固然本因坊是召集门生进行讨论,有犯规则,可是毕竟是吴清源输了。

而且当时的围棋格局仅仅限在日本,可是现在美国和欧洲的棋手不但有九段,而且还有进入了世界大赛8强的,围棋已经不仅仅是亚洲的体育项目了。

先看看今年29岁的李昌镐已经取得的丰碑:

1991年第三届东洋证券杯:3比2林海峰

1992年第四届东洋证券杯:3比0赵治勋

1995年第七届东洋证券杯:3比1马晓春

1995年第七届亚洲电视快棋赛:1比0曹薰铉

1996年第八届亚洲电视快棋赛:1比0刘昌赫

1996年第九届富士通杯:1比0马晓春

1996年世界围棋最强战:李昌镐四战全胜

1997年第九届东洋证券杯:李昌镐3比1刘昌赫

1997年第二届三星火灾杯:李昌镐3比0小林觉

1997年首届LG杯世界棋王战:李昌镐3比1刘昌赫

11998年第11届富士通杯:李昌镐1比0常昊

1998年第三届三星火灾杯:李昌镐3比2马晓春

1999年第三届LG杯世界棋王战:李昌镐3比0马晓春

1999年第四届三星火灾杯:李昌镐3比0赵善津

2001年第四届应氏杯:李昌镐3比1常昊

2001年第五届LG杯世界棋王战:李昌镐3比2李世石

2002年第14届亚洲电视快棋赛:李昌镐1比0曹薰铉

2003年首届丰田杯:李昌镐1比0常昊

2003年第五届春兰杯:李昌镐2比0羽根直树

2004年第八届LG杯世界棋王战:李昌镐3比1睦镇硕

20个个人世界冠军,包括团体赛的30个世界冠军,历史最年青的千胜豪门(中国还没有),日本有几个最年轻也是60岁才获得的,韩国还有曹薰铉和徐琫株。但是他们中胜率最高的曹也不过70%,但是李昌镐却是79%以上,在2003年千胜的时候,只差几盘棋胜率就是80%。

再看他的职业历程:

1984年,9岁的李昌镐正式拜曹薰铉为师,搬进曹家攻研棋艺。1986年李昌镐入段,到1992年,他不仅成为六段棋士,而且成了韩国棋界的九冠王,两届世界大赛桂冠的保持者。

1988年,是李昌镐走向棋坛高峰的第一个出发点。在这一年中,他不仅在第8期“围棋王战”的决赛中以2:1战胜了金秀壮,为自己夺得了生平第一个冠军奖杯。更重要的是,学生李昌镐在这一年里正式地向老师曹薰铉发起了冲击:在第28期“最高位战”和第24期“霸王战”预赛中,李昌镐战胜了所有的对手,两获冠军却败给了老师,但这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辉煌前奏曲业已震惊了整个世界。这一年,李昌镐刚满13岁。

1989年,李昌镐在第29期“最高位战”中再度挑战,并终于在决赛中以3:2战胜了曹薰铉,取得了历史性的大突破。从此,韩国焕然一新的“李昌镐时代”开始到来。

1990年,李昌镐先后在第30期“最高位战”、第34期“国手战”和第8期“大王战”的番棋决赛中战胜了曹薰铉;在第9期“帝王战”决赛中以2:0战胜了徐奉洙:在第8期“巴克斯杯”决赛中以3:0战胜了刘昌赫。这一连串的胜利迫使全世界都对李昌镐这个神奇小子刮目相看。

1991年,李昌镐不但在国内继续保持着优异的成绩,而且在第3期“东洋证券杯战”的冠军决赛中以3:2击败了超一流巨星林海峰,夺得了第一顶世界级的桂冠。

1992年,李昌镐的在第4期“东洋证券杯战”的预赛中又是一种顺风,连胜数名强敌闯入了半决赛。随后,他先是半决赛中以2:0战胜了曹薰铉;最后又决赛中以3:2战胜了赵治勋。

李昌镐的棋风老成、冷静、精确,这三种貌似平常的素质,在李昌镐的手中不知经过怎样的一番排列组合,最终变幻出的是一部威力无比巨大的胜负机器。

融合金寅的沉稳,曹薰铉的灵活,徐奉洙的扭杀,刘昌赫的华丽……李昌镐练就了一身奇妙的不战屈人功夫。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看似着法平淡无奇,却叫一个个能征惯战的棋坛高手伤透了脑筋。

稳中有凶,平中有奇,这就是“少年姜太公”的庐山真面目!

普通注重盘上战斗的韩国棋坛,居然造就出了李昌镐这么一位少年老成的怪才,真不知他们使用的哪一门奇妙的法术?

86年入段,89夺取第一个国内冠军,91夺取第一个世界冠军,现在的李昌镐真的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了,特别在番棋的领域要想战胜李昌镐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日本和中国棋手还没有在番棋中赢过李昌镐。当多少次大赛,中国棋手占据了8强中的7席,四强的3席,可是就是他,轻轻松松夺冠;今年的三国围棋擂台赛,当韩国派出了前所未有的年轻阵容的时候,当中国,日本还有棋手,而韩国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是他轻轻松松摆平了剩下的所有人;当四国围棋赛,中国破天荒地4:1战胜韩国的时候,那个1就是他,传说中的某人,当今天下第一人。

吴大师的新布局固然是围棋的一大创造,可是和李昌镐的棋风一比不免逊色许多,不动如山,后发制人,善战者攻于九天之上,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中国道教哲学的很多境界虽然为棋手所提倡,但是真正在胜负的执著中却很难看到。诚如曹薰铉的灵活,徐奉洙的扭杀,刘昌赫的华丽,李世石的大砍大杀固然让人看得血脉甭张,可是在李昌镐高深莫测,其形如水的境界面前,我们似乎看到了中国上古哲学中的精髓。如果以名局而论,李昌镐著名的镇神头恐怕也是新世纪的第一名局吧。

当很多棋手在李昌镐面前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之后,他们终于感叹:真不知道,现在的李昌镐已经进入什么境界了。曾经有人提出一个问题,谁是历史最强的棋手,这个问题明显很业余,事务在不断地前进,围棋也是,现在的棋手站在过去的围棋名家的肩膀,自然看得更远,而且规则也在变,自从贴目的出现,对于棋手的计算能力要求也更高,因为不但要考虑棋盘的问题,还要考虑每一个棋子的效率问题。过去的很多定式现在已经不能用了,应为随着贴目的出现,不够效率,而且现在的比赛规定了时间,那么对棋手的计算力要求更高,固然好的棋手都能算100布左右,但是对于好坏与棋形的取舍,却不仅仅是简单的计算力可以体现的,而被称为官子天下第一的李昌镐则是当之无愧的达人。秀策的时代,固然战胜了所有的高手,但是还是有人可以与他下争先棋的,但是在这个时代,能和李昌镐下争先棋的人还没有出现。

现在的吴大师在古代哲学易经的境界固然令人赞叹不已,但是在纯粹围棋的世界里,一个被称为五百年以来的天才的男人依然活跃着,他的名字叫李昌镐。

6. 大师智慧还是故弄玄虚——吴清源“21世纪围棋”

吴清源人很不错
战绩不用说了,没谁能比的过

看rp
他回国带来好几个徒弟
还开了基金会

老了以后不怎么下棋
研究点东西
还被人说成故弄玄虚

7. 对于吴清源的表现,外行和内行分别有什么样的看法

围棋是一门艺术,但是属于小众项目,所以能够把眼球吸引过来,让围棋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就是功勋一件。

从这个角度来讲,《读卖新闻》杂志社包装的吴清源十番棋升降赛做到了,这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事了。

后来围棋事业有一个红利期,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日本NHK公司推出了中日围棋擂台赛,结果擂台赛造就了聂卫平棋圣(1988年),还在中国掀起了围棋热潮,日本富士通公司也做了尝试,富士通公司不仅捧红了武宫正树(1988-1989年),还让围棋日历进入了世界围棋元年。同年开始的应氏杯赛,对中国棋迷来说,悲喜交加,因为最后决赛聂卫平输给韩国的曹薰铉,但是韩国掀起了围棋热潮,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1989年)。日本人推出了动漫系列剧《棋魂》(1999-2003年),也让日本围棋人口增添了许多新鲜血液。2020年胡先煦主演真人版网剧,此剧再度翻红。

以后李昌镐,李世石,古力,柯洁,朴廷桓,申真谞等分别做了各个时期围棋的领头羊,但围棋的总体形势依旧严峻,我觉得只有有识之士出重金,办更大更好的比赛,才可以让围棋吸引更多的目光。也会有更多的人参加进来。

所谓内行的看门道,外行的看热闹,说了许多围棋经典故事,让我们来看一看昭和的棋圣吴清源在棋盘上的表现吧。

第一篇吴清源屠龙

镰仓十局第六局

1940年(读卖新闻10月19日-11月13日连载)弈于神奈川镰仓圆觉寺。

吴清源执黑中盘胜木谷实



对于这种不讲武德的举动,吴清源先暗中观察,见到白3一手,吴清源决定屠龙,就是赶出去杀也在所不惜,吴清源的杀招连绵不绝:黑10,黑12,都是夺命来的。

8. 如果吴清源和李昌镐对弈,谁的棋力更胜

如果吴清源和李昌镐对弈,谁的棋力更胜?

我国的棋文化博大精深。那么如果吴清源和李昌镐对弈,谁的棋力更胜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围棋的强,技术是基础,精神是关键。马晓春的技术世界一流,但他的精神方面就差了许多。马李第一次交锋似乎是在富士通,在韩国崭露头角的天才少年被“小妖儿”虐得很惨,一百多手就投了。但后来李昌镐气势起来后,他的“慢吞吞”地行棋方式也成了独门暗器了。能战胜同时代其他所有高手的,则必然是那个时代的最强者。在现代棋战条件下,近百年来,前有吴清源,后有 李昌镐,他们的技战术明显要高出同时代其他高手一筹。吴清源出生于山河破碎风飘絮的民国时代,仅靠父亲从日本带回来的几本棋书,自学成才为一代高手。

吴清源之所以被后人当做是强手中的强手,是在他自身的围棋天赋、围棋造诣与对围棋新理论、新定式的贡献上,也强在当时的骄人战绩。在那个年代,吴清源对围棋的理解与崭新的看法,有点像当今阿尔法狗横空出世。以棋才观,吴清源的强大是远远超越时代的。两人从战绩上都具有绝对的统治力,很难分出高下。不过吴清源时期的对局都是不用“贴目”的,白棋想要获胜比现在要困难很多。李昌镐时期是“贴目”围棋,比如李昌镐经常执白赢半目、1目半的棋放到吴清源时期就是输棋。而吴清源即便没有“贴目”执白胜率也很高。

通过以上大概的了解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吧。

9. 江湖:围棋史上谁最强 吴清源石佛各领风骚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古今中外,不在一个国家,不在一个时代,根本不可同日而言,没有可比性啊。但是这却是莫衷一是,正所谓“仁者见仁,知者见智”吧。就个人比较崇敬吴清源,不管是棋品,还是人品,亦或是棋力都是超一流!!!可称之围棋史上最强吧。 吴清源,著名围棋手,号称“昭和棋圣”,世界著名围棋大师,。1914年5月19日出生于福建福州的名门望族,后举家迁入北京,很早即在围棋上表现出过人的天分。早年以“围棋神童”出入段祺瑞府邸及北京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棋席,14岁东渡日本,开始其职业棋手生涯。1933年,年仅19岁的吴清源运用自创的“新布局”,对阵本因坊秀哉名人,翻开了围棋史上崭新的一页。此后20余年,吴氏横扫千军,超迈前贤,雄居“天下第一”的无冕王位;尤其是那些被喻为“悬崖上的白刃格斗”的“十番棋”,更是充分展示了其过人的意志和才华。1961年,不幸遭遇车祸,吴氏渐渐淡出一线比赛。步入晚年,洗尽铅华的吴清源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提携后进、促进围棋国际化和中国围棋的发展上,最出人意料的是,他更以毕生之体悟,融汇古老的中华文化,提出21世纪的围棋——六合之棋。 吴清源12岁即露头角,13岁在国内无敌手,15岁至日本,20岁创围棋新布局法。在日本,尽败日本高手,被誉为古今第一人!吴清源大师对围棋的贡献主要有三,一是提出新布局理论,是围棋布局理论焕然一新;二是革新旧下法,提出了以大雪崩内拐为代表的许多吴清源定式;三是提出“二十一世纪围棋”概念,提倡二间挂等余地更大的序盘下法。拓宽了棋手的思路。著述《新布局法》(与木谷实合作)、《吴清源全集》、《吴清源自选百局》、《名局细解》、《吴清源打棋全集》全4卷、《以文会友》、《中的精神》等。

与吴清源与韩国流创造力之比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