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艺术家创造过程需求

艺术家创造过程需求

发布时间:2020-12-18 01:23:03

❶ 作为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艺术家自身具备哪些特点

艺术创作

第一节 艺术创作主体
一、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1、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
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艺术家应当具备艺术的天赋和艺术的才能,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的修养,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艺术家具有许多自身的特点:
第一,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
第二,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第三,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像能力
第四,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第五,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
2、艺术家与社会生活
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十分重要
艺术家隶属于一定的时代、民族和阶级,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见,一方面,社会生活作为艺术的客体,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又对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创作风格产生深远的影响。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结下不解之缘。
3、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
艺术才能,指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的能力,它是先天禀赋和后天训练培养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创造力。
艺术家的文化修养包括深刻的思想修养,深厚的艺术修养,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广博知识。
艺术家的文化修养同艺术才能的培养一样,同样需要长期勤奋的学习和实践。

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活动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艺术作品。
从总体上讲,艺术创作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这样三个阶段。
郑板桥对画竹过程的描绘是很好的例证。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分别对应了艺术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
“眼中之竹”——观察、感受生活,即艺术体验
“胸中之竹”——在头脑中形成审美意象,即艺术构思
“手中之竹”——将审美意象物态化为艺术形象,形成艺术作品,即艺术传达
一、艺术体验活动
艺术体验活动是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起始阶段,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艺术体验需要艺术家仔细地观察生活,深切地感受生活,认真地思考生活,同时,更需要艺术家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拥抱生活,需要艺术家饱含情感的切身体验。
就是刘勰所讲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就是杜甫所讲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二、艺术构思活动
艺术构思活动就是在艺术家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加工、提炼、组合,并融会艺术家的想像、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形成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
在艺术构思活动中,想像和情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想像具有在原来生活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能力。
想像是艺术构思的核心,情感是艺术构思的动力。
三、艺术传达活动
艺术传达活动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
艺术传达需要物质材料
艺术传达需要技巧
艺术传达需要融入艺术家的生命和心灵
在艺术创作全部过程中,体验、构思和传达三种有机融合,相互渗透。

第三节 艺术创作心理
一、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灵感思维
1、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它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的特点是:
第一,始终不离开感性形象
第二,始终依靠想像、情感
第三,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2、抽象思维
指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
在艺术创作与欣赏中常有抽象思维的伴随。
抽象思维在艺术活动中,必须服从形象思维的规律,有机融合在形象思维之中。
3、灵感思维
指在创作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灵感并非神秘莫测,它是艺术家长期精心构思、艰苦寻觅的精神能量在一瞬间的突然爆发。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总之,在艺术活动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灵感思维构成了十分复杂的辩证关系,它们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艺术思维。
二、意识与无意识
无意识相对意识而言,也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脑一种潜在的特殊反映形式。

第四节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
一、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是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艺术风格涉及到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各个层面,是从艺术作品的整体上呈现出来的。
1、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艺术风格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它的多样性
艺术风格多样性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
研究结果表明,俄国的四位著名作家普希金、赫尔岺、克雷洛夫、果戈理在气质上分别是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这几位著名作家先天不同的气质特征和心理特征,不能不对他们的创作产生影响,成为他们后来不同创作风格的原因之一。
胆汁质——暴躁性急、冲动而不易抑制
多血质——敏捷好动、热情但易泄气
粘液质——孤僻懦弱、优柔寡断
抑郁质——迟钝胆小、内倾抑郁
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
审美需求的多样化
2、艺术风格的一致性
艺术风格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常常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每个民族、每个时代的的艺术总是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形成艺术的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体现出艺术风格的一致性。
艺术风格的民族特色,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需要。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的作品(波提切尼、乔尔乔涅、提香)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当时地中海沿岸繁华富裕的世俗气息与色彩绚丽的自然风光。
艺术风格的时代特色,体现出这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
二、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指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组成的艺术派别。
艺术流派的形成,概括起来有三个原因:
具有相同艺术主张的艺术家自觉结合形成的艺术流派,有一定的组织和名称,或者有共同的艺术宣言;(创造社、新月社、文学研究会)
艺术风格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不自觉而形成的艺术流派,一般没有固定的组织或纲领,也没有共同的艺术宣言;(边塞诗派、鸳鸯蝴蝶派、山药蛋派)
由于艺术风格相似或相近,被后世人们归纳为特定的流派。(建安文学、江西诗派荒诞派戏剧)
三、艺术思潮
所谓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艺术思潮和艺术流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7世纪以来: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从欧美兴起,包括了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意识流小说、野兽派绘画、新浪潮电影等等。
20世纪后半叶,后现代主义在西方兴起,向先锋艺术和世俗文化两个方向迈进。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分别针对个体、群体、以及在相当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当规模的较大群体而言。

❷ 为什么说艺术家是艺术产生过程的主宰者所谓艺术生产和艺术作品的不可替代性是什么意思

艺术家是艺术产生过程的主宰者,是因为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产品命运的主宰作用。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不可替代性,则是说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独创性。
(一)艺术家是艺术产生过程的主宰者。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要经过生活体验、艺术构思、意象物化三个基本阶段, 在各个阶段,艺术家必须亲自体验生活 , 并在生活中寻找艺术灵感,构思出完整的艺术意象; 而形成艺术作品,艺术家还需要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 。可见,艺术家在观察体验社会生活、构思艺术意象和将艺术意象物化为艺术作品等三个大的艺术创作阶段中,都充分表现出艺术家主体的决定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产品命运的主宰作用。
(二)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不可替代性。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独创性。艺术生产和艺术产品的不可替代性由多方面因素决定,一是艺术家所处时代不同、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不同,不同民族、不同生活经历、不同艺术思想,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决定了艺术家具有不同的个性;二是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心理定势所包含的各个层次的文化知识、艺术专业知识、艺术创作经验和创作才能,决定了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三是艺术家所凭借的社会生活素材,所选用的艺术语言的组合,艺术主体,意象、艺术形象等不同,以及艺术家主观意识上的独创性,也决定了其不可替代性。

❸ 简述艺术创作要经历哪三个过程

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通常分为生活积累、创作构思、艺术表达三个阶段。

1、生活积累阶段

艺术灵感表现为审美意象的瞬间生成。作家在生活中总是细于观察、敏于感受、善于体验、勤于思考,随时随地、有意无意地把生活中的收获物放入自己的意识仓库。这一阶段,艺术家“一直在进行审美认识活动在进行着潜创作,这就使得创作的审美认识正在得到积累叠加,得到整合加工。

2、创作构思阶段

艺术灵感表现为意象的组合与衔接。创作构思很复杂,画家、诗人一眼瞥见一处优美的景致,就有可能在感知的同时,完成了一幅画或一首诗的构思;而作家、剧作家在提笔写作时,新的情节、人物、细节仍会汩汩而来,即构思依然在进行;而艺术家们有意识地打腹稿,冥思苦想,则更是构思。

3、艺术表达阶段

艺术家这一阶段创作动机的产生,往往起始于艺术家以其心灵拥抱了某一个视觉形象、一段经历、一次遭遇、一条消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个细节等。画家列宾在涅瓦河畔路遇一群衣裳褴褛的纤夫,而一下产生创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灵感;毕加索从民间制陶艺术中获得创作灵感,而由这些灵感创作而成的作品,又超越了整个艺术。

(3)艺术家创造过程需求扩展阅读

在各种各样的创作动机中,只有符合艺术创作活动的审美性质和规律的,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艺术批评彼此制约,有着紧密的联系。艺术创作是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的基础和前提,为欣赏和批评生产对象。

没有艺术创作,就没有艺术作品,也就没有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对艺术创作又具有反作用,具体表现为:艺术欣赏以“消费”的形式刺激艺术“生产”,从“消费”方面赋予艺术“生产”以切实的社会价值和功能;艺术批评则从理论上指导、影响艺术创作,从而沟通创作与欣赏的关系。

艺术创作是十分复杂、艰巨的精神劳动,它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出众的艺术才能和娴熟的艺术技巧。

❹ 艺术家在艺术创造过程中的全部目的是什么

艺术家在实际创作中有如工匠一般活动着,他寻找着形式,运用着工具和材料版,但这些努力的全部目权的只是为了认清他自己心中的那份情感的个性,因为他一开始并不能意识到这份情感的全部性质,他必须通过创作的整个过程来发现它。

❺ 艺术家需要什么样的创造力

达·芬奇之所以在绘画艺术中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除了优越的艺术天赋、刻苦地技巧训练外,同他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有很大的关系。他除了学习绘画的技能、技巧外,还学习数学、透视学、光学、解剖学等多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他后来的艺术创作奠定了深厚广博的文化基础。钱钟书被称为“清华狂才子,当代一鸿儒”,他的学术贡献到目前为止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替代的。他读书成癖,学识广博,出口成章。曾经在一次茶会中,有人提及某一位英国诗人,就用优美的英文背诵了那位作者的诗作。提及另一位德国诗人,他就用标准德文背诵了他的一篇作品。再提及一位拉丁诗人,他也能用拉丁文来背诵一段。这些诗人未见得是什么大诗人,提及的诗作也未必是他们的重要作品,但钱钟书都能出口流利地背出。可想而知,这样的文化大家,一出手便会不同凡响。《谈艺录》、《管锥编》、《围城》等著作震撼中国学界,“一代鸿儒”“文化昆仑”的地位也由此确立。刘欢为何成为当今中国歌坛上最有特色的歌手,就是由于他的文化素养全面,对歌曲解释得很理想。

再次,艺术家必须具有特别发达的创作性思维,强烈的创造意识和鲜明的创作个性。

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艺术创作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没行创造就没有艺术。艺术创造就是要不断超越前人,超越同时代人,以及不断地超越自己。艺术创作推陈出新的品质,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成熟而强大的创造力。

❻ 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的绝对主体性和不可替代性是怎么理解的,论述题

艺术家抄的主体性,艺术家作袭为主宰者与艺术作品的不可替代性。

艺术家的主体形式就艺术创作全过程中艺术家这个主题所起的决定作品命运的重要作用而提出来的问题

艺术家是一书声长过程的主宰着?1,艺术家是怀着崇高的艺术理想和艺术兴趣而满腔热情地在原有的艺术心理定势的指向下进行艺术创作活动的。 2.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包含着丰富的变量因素,它指每个艺术家的审美观.艺术观.个性特点

首先,艺术家是怀着崇高的艺术理想和艺术兴趣而满腔热情地在原有的艺术心理定势的指向下进行艺术创作活动的。

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包含着丰富的变量因素,所谓变量因素,是指每个艺术家的审美观,艺术观 ,个性特点,艺术素养和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所形成的艺术心理定势,这些负载的内容以及创作室的不同心境等等,均是个不相同的。

❼ 艺术家的价值因素

艺术家的地位应该与一般人的地位的性质是一样的,无非是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艺术家的价值也与常人没有例外,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去追求或实现各自的地位和价值,并且希望自身的地位和价值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艺术家的地位与价值是受多方面的因素所影响和制约的,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环境对艺术家的地位与价值有着直接的影响。一是指艺术家所处的时代或国度,这是大环境(由国际到国内)。不同的艺术家在不同的时代,为了更好地体现自己的地位和价值,就必须顺应那个时代的潮流,也必然要创作出具有那个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逆流而上者(这里主要指作品不被时代所接受)不是遭来厄运,就是落得个痛苦煎熬的一生。这里有一个为谁服务的问题,艺术家和文学家等各类艺术家都相同,要为统治阶级服务。比如,以君士坦丁堡(也就是古希腊的城市拜占庭)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与基督教教会结合的艺术,就是四世纪到十五世纪以崇拜帝王和宣扬基督教神学,同时为了巩固其贵族阶级的统治地位服务的官方艺术,又称为“拜占庭艺术”;而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所崇尚的艺术被称为“洛可可艺术”,它仍不例外地为腐朽没落的封建贵族服务,并且对十八世纪的欧洲影响很大;虽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重要画派——“佛罗伦萨画派”改变了欧洲中世纪的绘画面貌,但是,在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佛罗伦萨,同样逃脱不了为宫廷、教会和资产阶级上层服务的宗旨。二是指艺术家所生活的环境,这是小环境(从家庭到个人)。生活环境的优劣,也将直接影响艺术家的地位与价值。不同的生活环境下,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就反映出不同的情感、思想或不同的人生观。在人们传统观念中,凡是木匠、皮匠、工匠等带“匠”字的工种,好像都是比较低下的工作,从事这些工作的人的收入也是微薄的,同时他的地位也是比较“卑贱”的。可是古埃及的雕刻家和画家却被人看作和以上工种的人的地位相当,甚至某些方面还不如他们。因为工匠们还可以在富人家里工作,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艺,雕刻家和画家基本上是群体工作,主要遵照国王的命令为国王和庙宇装饰等服务。要想得到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位,除非具有高超的技艺,并且能够得到法老的赏识,才能够有一定的地位。
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提高了,渴望提高精神生活质量,对艺术品才会有更多更普遍需求。有的艺术家依附于上层阶级,就会使他们的生存空间非常优越,同时对艺术家的地位与价值也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我国历代宫廷都有很多书画家,并且都是艺术功底很扎实的,但是,进入宫廷以后,他们的作品就没有自己的个性了,清代的“四王”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一味地模仿古人。因为他们在生活上享用了君王的厚禄,艺术上也只有看皇帝的眼色行事,一个个也就变成宫廷里的一种驯服工具了,这也是生存环境所致吧。宫廷以外的艺术家就不同了,他们恣肆挥洒笔墨,无论如何表现自己的傲气与狂气都很自由,如在野的画家“扬州八怪”和石涛等。一个艺术家如果生活在两个不同的时代,社会环境所留给他的烙印仍然会在创作的艺术作品中得到反映。经历了明清两代的八大山人,念念不忘他的大明王朝,所以,在他的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艺术家玩世不恭的情绪。艺术当随时代,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艺术家的地位与价值就会有其特有的体现。
艺术与政治必然发生关系,这里所说的政治环境,主要指政治地位。从古至今,人们都清楚地认识到政治地位的作用,这就是人类之所以要争权夺利,追求“功名”的缘故,因为“权”与“利”、“功名”与“利禄”是紧密相连的。因为一个人有了政治地位,其它东西也会更容易得到。而“从国家政权来说,它必然要对文化(包括艺术)制定政策,用以规范社会文化(包括艺术)活动,这在古今中外的国家中都一样。不同国家政权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化的管理可能采取差别很大的政策,可以是很民主宽容的,也可以是很专制严厉的。”[1]人们大概还记得董希文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吧?作品中的人物曾随着政权的变动和政治需要反复修改、增删。
大凡古代著名书画家,多依附于高官或有仕途经历,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占据着重要的政治地位,用现代词汇解释,就叫做“走上层路线”,也就是有了政治资本(或者说是大树、靠山)。如著名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曾在徽宗时的翰林画院任职;王维这位唐代著名大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王公贵戚府第经常由他出入;“宋四家”中的苏、黄、米、蔡都担任过要职,著名书画家和文学家苏轼,做过神宗时的祠部员外郎;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曾任北京国子监教授;被称为米南宫的书画家米芾,徽宗时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书法家蔡襄,做过端明殿学士;号称“画圣”的唐朝画家吴道子,曾任过内教博士等。
在中国书画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中,李方膺、李鱓和郑板桥三人都做过县令等职。这三个画家的风格也各有不同,所以,世间又分别称这三怪为:“难得糊涂派”——郑板桥;“浪漫派”——李鱓;“笑傲轻王侯派”——李方膺。当一个人处于少壮时期,往往是血气方刚,容易不经意地表现出轻狂之举,犹其是当学业和仕途都一帆风顺的时候,更是忘乎所以,甚至口出狂言,李方膺自恃“笑傲轻王侯”就是他出入仕途的得意之句。结果会怎样呢?只能是处处碰壁,狼狈不堪,搞的心灰意冷,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然,遇到挫折有时会变成好事,逆境出英才,“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李方膺所画的梅花之所以具有坚硬与倔强的气概,就是得益于此。
再看西方艺术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就具有代表性。米开朗基罗所作的《最后的审判》是为教皇三世所作,《圣保罗的皈依》和《圣比得受难》是为圣保罗三世绘制的,《卡希纳大战》是为佛罗伦萨议会大厅所作,他还应教皇的旨意为罗马的梵蒂冈绘制了大量壁画;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圣母、圣子和圣安妮》等,都是为米兰圣玛利亚教堂所作著名作品;拉斐尔更是得到教皇的重用,曾担任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总指挥,教皇还委任他负责对罗马的文物进行挖掘工作,职务为总监。所以,他先后一直为尤利乌斯二世和里昂十世效力,梵蒂冈宫殿的一系列壁画,都是他遵照教皇的旨意绘制的。汉斯·霍尔拜因的保护人就是英王亨利八世,他专为英王和他们的亲信画像。如此等等,都说明了政治环境的优劣对于艺术家的地位与艺术价值影响之大,一个艺术家政治环境优越,他的地位高的机率就多,同时他的艺术价值就更容易得到体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靠经济基础作为保障。艺术家也必须要依赖较好的经济基础,才能够有实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去,才能够有更饱满的热情,创作出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家生产的精神产品,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精神与物质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没有基本的物质基础,是生产不出精神产品来的,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试想,一个艺术家如果经济拮据,生活没有依靠,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或者说温饱都没有解决,哪有钱购买绘画材料?更不会有这个闲情逸致谈什么艺术创作了。世界名画《向日葵》的作者——荷兰画家梵·高,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达到如醉如痴的地步,但是终因艺术作品不能变为财富,导致一生穷困潦倒,精神痛苦不堪,不得已用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国历代也有许多艺术家虽历经坎坷,仍寄情于书画艺术。“扬州八怪”中各位书画家,大部分可以说并不是一开始就从事艺术的。他们的人生追求与中国昔日的读书人一样,学而优则仕,读书是为了做官,而且有的也确实走上了做官的路。为什么到后来都走上了书画艺术道路,而且成为艺坛怪杰了呢?在这一点上,他们有别于其他的读书人。有的读书人对于仕途中的失败感到沮丧,由于心灵深处的创伤,产生一种落魄感,精神从此一蹶不振,留给他们的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又非常留恋红尘的失意。有的人蜕变为凡夫俗子或庸人,有的甚至还要出家当和尚、道士,深深地陷入了痛苦的矛盾旋涡之中。可是“八怪诸人则不同,他们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这就是书画,他们之所以能由一般的才子变为奇才,就在于他们的韧性,他们在艺坛标新立异、宣泄个性、自树旗帜,实现了他们在考场、官场无法实现的人生价值的自我追求,俨然大家。施耐庵笔下的末路英雄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其实,康乾之际的八怪诸人大多是一个个被逼上艺坛。逼上艺坛便独领风骚数百年,这是奇迹,也是必然。”[2]八怪之一的李鱓,就是少年得志的典型。他26岁中举,29岁就进入黄城的中枢活动,出入宫廷。但是他不善“处世”,没有领悟到求媚才能求贵的仕途“奥秘”,导致他“两革科名一贬官”的三起三落下场。
无论是仕途失意,还是继续为官,对于以上这些人的书画艺术创作来说,他们还是有雄厚的经济基础的,决不会象平民百姓的生活那样普通和艰难。经济基础好,当然会给艺术创作带来更好的条件,艺术家的地位与价值也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也有一些艺术家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无论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如何改变或艰苦,仍然紧握手中的画笔,初衷不改,毅然在艺术的道路上跋涉,我国著名艺术家吴冠中先生,不是在面对不公的“改造”过程中,仍“偷偷地”将画具(农村地头用的纸质黑板)藏在农民的草筐里,坚持写生创作吗?尽管当时不被人们认同,但是,历史终将会给予他们(包括他们的艺术)一个最公证的评价,如梵高和他的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它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特殊方式对人的思想感情进行审美教育,蔡元培先生所倡导的:“美育救国”绝非笑谈!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给予净化和丰富,使人们的精神力量得到无比的增强。艺术家对于社会发展所起的实际推动作用越大、积极性越高、先进性越强,对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贡献越大,艺术家的存在价值也就越高。反之,那些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的、颓废的东西,对社会或人类贡献小的,其存在价值就不高,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每个时代的社会现象都会面临各种变化,其中包括社会矛盾、宗教信仰、哲学思想、政治体制以及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不同时代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会随着生活境遇产生变化,同时也会改变人们的思想、情感、愿望和理想,从而形成每个时代的审美理想和精神文化需求。艺术家也不例外,他们运用各种材料和方式创造出具有美学价值和其它社会功能的艺术品,记录下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愿望和理想以及生活方式,所以,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就是那个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未来。艺术家必须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艺术家的地位与价值是靠艺术作品来体现的。
其次,艺术家的创作实践或艺术作品,对于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满足的程度如何,也将直接影响着艺术家的地位与价值。艺术当随时代,这是不变的道理和法则。如果艺术家是“以其良好的先天资禀和优秀的为人修养品质为艺术探索创造的坚实基础,创造出了大量的、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极富意味的优秀艺术作品,并不断地激荡着人们的内在心灵,丰富和充实着人类的精神生活。

❽ 艺术创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指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艺术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其生活积累、思想倾向、性格气质、艺术修养是艺术创作得以顺利开展和最终完成的基础和前提。
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步骤:从特定的审美感受、体验出发,运用形象思维,按照美的规律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概括、提炼,构思出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审美意象,然后再使用物质材料将审美意象表现出来,最终构成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的动机,大致有以下四大类:泄情动机;兴趣动机;成就动机;私欲动机。在各种各样的创作动机中,只有符合艺术创作活动的审美性质和规律的,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艺术批评彼此制约,有着紧密的联系。艺术创作是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的基础和前提,为欣赏和批评生产对象。没有艺术创作,就没有艺术作品,也就没有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对艺术创作又具有反作用,具体表现为:艺术欣赏以“消费”的形式刺激艺术“生产”,从“消费”方面赋予艺术“生产”以切实的社会价值和功能;艺术批评则从理论上指导、影响艺术创作,从而沟通创作与欣赏的关系。艺术创作是十分复杂、艰巨的精神劳动,它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出众的艺术才能和娴熟的艺术技巧。

❾ 艺术创作过程一般包括哪三方面

艺术创作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三个阶段。

1、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里的积淀。是一种瞬间性直觉,带有顿悟的特征,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和心理活动。

2、艺术构思是指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艺术家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通过提炼与概括,实现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转化。具体的方法有简化、夸张、变形、综合等。

3、艺术传达是指在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的基础上,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转化为艺术作品。

(9)艺术家创造过程需求扩展阅读

分类

大致有以下四大类:泄情动机;兴趣动机;成就动机;私欲动机。在各种各样的创作动机中,只有符合艺术创作活动的审美性质和规律的,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艺术批评彼此制约,有着紧密的联系。艺术创作是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的基础和前提,为欣赏和批评生产对象。没有艺术创作,就没有艺术作品,也就没有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

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对艺术创作又具有反作用,具体表现为:艺术欣赏以“消费”的形式刺激艺术“生产”,从“消费”方面赋予艺术“生产”以切实的社会价值和功能;艺术批评则从理论上指导、影响艺术创作,从而沟通创作与欣赏的关系。

艺术创作是十分复杂、艰巨的精神劳动,它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出众的艺术才能和娴熟的艺术技巧。

❿ 急!!艺术家创造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艺术家创造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天赋 悟性 勤奋。
艺术创造活动对艺术家的要求? 和个人灵感不同对艺术家的要求也会不同大致随意。
艺术有哪些基本特征? 古怪和平常人想法不同!

阅读全文

与艺术家创造过程需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著作权 浏览:829
马鞍山李群 浏览:440
创造101之无敌导师 浏览:170
关于公司知识产权的内控管理制度 浏览:72
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工作方案 浏览:103
法国发明家巴耶尔首创 浏览:561
油条机我爱发明 浏览:648
北京品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40
著作权共同所有 浏览:778
二手途达转让 浏览:518
马鞍山市花湖 浏览:480
永乐票务投诉 浏览:951
龙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186
兴国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131
开封出租车投诉电话是多少 浏览:101
甘肃省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612
马鞍山父子身份 浏览:192
观通杭州知识产权 浏览:10
认缴资本期限 浏览:855
黑龙江企业培训师证书查询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