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发布时间:2021-07-24 18:24:33

A. 劳技课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劳技”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也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实现这一核心目标最重要的是要正确树立教材观,要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劳技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是以图代文,以图为主,图文并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如三年级的教材中就有一课“插接式飞机”,课文整个没几句话,两三页全部是“插接”飞机的简单图画,学生一看就会制作了,甚至有一部分同学干脆不带制作材料,到小商店买一架吹塑纸插接式飞机带到教室里,上课不动手制作,而且一个劲地抛掷从商店买来的飞机。面对这种情况,我在另一个平行班的教学中就改变了方法:事先允许学生在商店买玩具飞机带进教室,然后课堂上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制作完了就“玩”飞机,比较一下商店买的和自己做的哪个飞得远,飞得高,试飞时想一想怎样才能使自己制作的飞机飞行速度赛过商店买的玩具飞机,仔细观察与比较:你的飞机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B.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总结课后习题的知识点,看看包含哪些,自己举几个例子,进行重难点讲解

C.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小学数学教材

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数学教材,但也不能只拘泥于教材,因为教材也有它的局限性。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在充分尊重教材基础上,大胆灵活地处理教材,努力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内容成为更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改革才能落实到实处。下面就创造性地使用小学数学教材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点滴做法。
一、突破教材,让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生的学习不少还是感性认知的比较多,他们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感兴趣,而数学恰恰与现实联系紧密,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比比皆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点就是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这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激发起学习的欲望,才会积极地去动脑、动手、合作、交流。因此突破教材,对教材安排的内容进行必要的生活化拓展和生成无疑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学了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以后,我曾经让学生收集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数据,来切实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自然联系。具体点说,就是让学生记录自己家庭每一天吃的、用的等开支情况,然后把统计结果跟老师与同学交流。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充分体会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所起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并且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合理安排开支的习惯。在教学中,我还常根据教材内容灵活设置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多样化的练习,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中,在知识和能力的互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比如,我教会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家庭的开销,我在带领学生春游的途中出一些拓展教材的算术题,我可以用多媒体设置一种情境,然后用对话的形式展现生活中的数学内容。总之,这些只要稍微留意就可以让学生强化课本知识的做法我是经常努力去做好的。
当然,不能单纯地为了教学内容生活化去生活化,我们更要注重的是旧知与将要学的新知的紧密相连,前后衔接,只有将生活内容与教材有内在联系的结合才是对教材创造性地运用。
二、合作探究,让教学内容动态化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但是,教材的知识是静止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学生对教材上的内容往往只能看到它思维的结果,而不是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思维活动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来展示这一过程。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就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加工,让教学内容变成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信息。由于数学教学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将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为解决某些问题而思考、猜测和尝试,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真正地动起来,思维活起来。从而使学生在探索数学王国的奥秘中,分享付出智力代价后数学发现的欢乐,去欣赏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美。比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采用了游戏的形式,使得学习长方体这一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师生一起给长方体“裁衣服”、“穿衣服”。“裁衣”的过程就是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由此,学生理解了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其中每两个对应的长方形面积相等。“裁衣”完成后,把这些“衣服”拿下来,量一量,算一算,就得出了长方体的表面积。这种动态化的“裁”“穿”“脱”的教学形式,不仅使学生兴致盎然,而且印象深、记得牢。
三、灵活运用,让教学内容弹性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科书是统一的,但是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是不一致的,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是有差异的。所以,灵活运用,让教学内容弹性化就显得相当重要。当教材素材、内容相对于所教班级学生来讲不够充分、不利于学生学习时,教师就应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新内容;当教材内容与当地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时,教师可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在备课时设计一些比较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激发学习的欲望;当教材内容的安排与本班实际的教学进度有前后的时间差时,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安排和教学实际作适当地调整和变动。这些做法,都体现了在不减少教材内容前提下的弹性化教学。
总之,教材是课程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要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改革,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材观和教学模式,树立现代的教材观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从传统的教材观过渡到课改后的全新教材观。因此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新教材,感悟新教材,领悟新教材,才能把握新教材,才能用好、用实、用新、用活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凸显数学教学的本质。

D. 小学数学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合并单元,把相似或相关的单元合并串讲,使其更好理解、更明白因专果关系、效率更高属。
2、如果是私立学校,我本人想把6个年级打乱,重新并接。效果更好,比如说,把认识钟表、人民币换算,放在乘法熟练之后。
3、根据大纲和小升初考试来使用教材,不要在一些内容上纠缠过久的时间
4、根据孩子的生活环境讲解数学,理解更透、记忆更深,应用更好。

E.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小学科学教材

有效教学是指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获得进步和发展的教育活动,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点。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为了使科学课程的目标不再是口号,教师要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而这就要求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路培琦老师曾说:“教材是什么,教材就是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的一个思路。你遇到这个素材和思路,要想办法达到你制定的教学目标,因此你就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成圣经来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把教材当做一个例子来做,也就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认识科学世界的一个例子。既然是例子,就要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训练点,还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变化,因此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就尤为重要。我认为创造性使用教材有以下几方面: 一、调整内容顺序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以深入钻研教材,实现教材内容结构化为基础,对教学内容的有机调整。调整内容顺序,更改授课时间,让教学内容更好的为教学目标服务。 如: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长与变化》,如果按照教材编排走的话,学生种的植物和饲养的小动物就没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完他们的全过程。所以我在教学时就把这个单元提前了,在学期初就让学生进行种植,而且种植植物的种类不局限于一种。这样学生就能从植物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一系列实践活动和观察中知道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还认识了许多常见的植物。 二、更换内容 教材是“学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然而有的教学内容学生已经掌握,有的内容不适合当地学生,有的内容又显得过于简单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更换,这样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四年级下册《养小鸡》中,以往学生买的小鸡太小,还没养几天,小鸡就死了,还有的学生住楼房,由于卫生原因家长不支持,所以我就让学生有条件的养小鸡,没有条件的可以养蝌蚪、金鱼等,养蝌蚪的同学等蝌蚪长成青蛙后要放归大自然。由于学生养的动物种类多,汇报交流时大家能资源共享,这样就收获了很多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手饲养和语文习作的综合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饲养过程中对小动物有了爱心,进而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也有了感情。 三、深化内容 课本内容知识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平台,可以凭借这个平台根据教学实际“以点带面”将其深化、延伸、重组、拓宽教学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单元,学生虽然知道,但是这些内容离学生还是比较遥远的,光凭干巴巴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人造地球卫星》一课,书中是让学生通过资料了解各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和分类,第二个活动是模拟人造卫星的飞行。在以往的教学中前一个活动学生除了能简单说说用途外,剩下的就只是交流哪些不太懂的术语,课堂沉闷无聊,而实验又过于简单,学生还不易理解人造卫星的飞行原理,针对学生实际,于是我对内容进行了深化和重组。 案例:一、图片引入 师:那谁说得更有道理呢?下面咱们共同来看一个动画,分析一下。观察分析 1、师:边播放边介绍动画内容。 4、师小结:当发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不会落到地面上,而是绕着地球转动起来,人造地球卫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发射的。 三、模拟实验 2、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飞行还需要一个拉力。 3、生:比较模拟实验中和真实情况下人造地球卫星所需的拉力分别是由谁提供的。 四、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得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飞行需要两个条件:一定的速度和地球引力提供的拉力。 五、拓展1、人造地球卫星绕地飞行时所需的拉力与速度、质量的关系。 2、交流人造地球卫星的应用。 总之,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有新的教材观,就是不要把教材当做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对象,而应把教材看做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介或是一种教学的材料。“教材不是圣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F.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英语教材

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而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在“调”“改”“增”“删”“组”5个字上下工夫。1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1.1单元之间的调整对各单元的顺序进行调整。例如,单元与单元之间有相关内容(譬如打电话、问路和看病等),将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构建知识体系。再如,教材中某个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件事情相关,可以改变教学这个单元的时间。例如,笔者把仁爱版八年级上册Unit1Topic1“The sport meeting”放到学校刚开完运动会后,结合教材内容,谈谈本校本班情况,用一般过去时总结各运动项目的成绩、接力赛的紧张气氛等。

G. 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教教材,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教材教。品德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不是师生课程生活的指挥棒,不是指令性课程范式下的产物,而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之一,它极具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它本身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摈弃那种教教材的生活,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既能以教材为载体,又能创造性使用教材,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结合学生实际,适当重组教材。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新教材的板块内容编排比较合理,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和组合,这样一来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大胆打破教材的框架结构,重新整合。
我曾听过两位教师执教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规矩与方圆》之活动主题三《法律保护你我他》。
另一位老师则对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进行适当重组,把能整合的话题内容整合在一起。教师从新买的衣服出现了质量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接着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实际中举例说明,同时通过开设模拟法庭,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自身的观察、调查、了解等活动和组织互相交流,深化他们的生活经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强化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了他们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活动流程非常清晰,虽然没有把所有的法律常识一一呈现,但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尤其是开设模拟法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更充分的体现,同时,教师还注重了法律意识的渗透和培养,让学生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我们的学生基础较差,教师要将新教材的内容面面俱到地教完,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与其如此,还不如大胆删去一些难度大、学生接受不了的内容,或者用相对简单的材料来替换,或者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事件、场景、材料来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另外, 现代社会通讯和媒体非常先进,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见识是比较广的,教师可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适时增加相关的有益内容,或让学生在阅读、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展开讨论。
可见,教师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确立起自己作为课程教材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摆正教材作为工具的地位,学会用教材来教,在内容上关注儿童的实际,设计上注重以主体活动的方式呈现,将教学的目光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内容,让学生有了真实有效的体验,真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结合校班实际,适当整合教材。
品德课程强调以主题活动等实践形态呈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根据校班实际,追求最适合自己班级的有特色的教学。
例如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们去环球旅行》中共包含了地球有多大、飞越太平洋、和非洲朋友共舞、迷人的欧洲风情、世界真奇妙五个活动主题。这五个活动主题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我先组织学生完成第一个活动主题,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初步了解地球上有关国家、人口、种族、民族和语言的概括及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接下来的第二、三、四个主题内容的学习,均以旅游日记的形式呈现。我便根据本班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个性强、富有表现力、有竞争意识等,将全班学生分为美洲组非洲组欧洲组三大组去比赛。组织学生通过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由组长组织组员分工合作,观察、收集、调查、整理资料及设计问题答辩和贴近主题式的才艺表演等,较好地引导学生主动体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给学生一周的时间准备。课堂上,我采用一组多种形式的研究学习成果汇报,其他组提问,教师只在关键处、困惑处给予点拨引导。这样,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这些有代表性国家和地区各自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等内容,从而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呈现美洲、非洲、欧洲等地的风俗习惯活动主题时,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辨,他们拥有的信息是多元的,在课堂教学中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学生通过汇报、交流、质疑、释疑等综合表现来相互评价,综合评定,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学生兴致很高,而且收获的不仅仅是教材中提供的信息。这也能体现品德课程的综合性、活动性。
通过实践,我们发觉,教师在组织实践活动前,要准确全面地把握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指导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真实有效的丰富的体验和感悟。
三、结合本地实际 ,适当增减教材。
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是本教材创造性使用的途径,为了能更好地符合学生和本地的情况,我们在使用教材时要做适当增减,况且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也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使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我们都知道,我国城乡差别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名情风俗不尽相同,教材难以完全兼顾北方和南方、城乡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有趣的家乡风情》之活动主题一《我喜欢过年》,讲的是如何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同样的春节,各地名情风俗不尽相同,北方人春节看冰雕、贴窗花、包饺子、赶庙会等,而我们海南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看琼剧、看公仔戏、舞龙、调声、吃年糕等,教师还可适当补充海口万春会、府城换花节、文昌糖糕、用鱼祭祀等名俗习惯简介,引发学生对自己在城里或在乡村分别是如何过年的情景的回忆,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这样,基于品德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本着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原则,选取了本地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例子及与教材主题相联系的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丰富的活动中得到真切的体验。
总之,新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之一,但并非唯一。教师是教材的实施者,也是教材的再创造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新理念倡导教师运用新教材要有新思路,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教材中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而教师和学生由此创造的学校资源是无限的,教师用教材教,要结合联系生活实际,捕捉生活动态,激活教材,舍取补充贴近儿童现实生活,对学生真正有指导价值的内容进行教学,使原本纯而又纯的书本鲜活起来。

阅读全文

与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陆建双 浏览:853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