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2013国家发明奖

2013国家发明奖

发布时间:2021-07-24 17:19:18

❶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历年获奖

截止2015年1月,共有25位杰出科学工作者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年度 获奖人,出生日期,领域头衔,院士头衔 2000年 吴文俊(1919.5.12—),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袁隆平(1930.9.1—),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 王选(1937.2.5—2006.2.13),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昆(1919.9.2—2005.7.6),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2年 金怡濂(1929.9—) ,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 刘东生(1917.11.24—2008.3.6),地球环境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永志(1932.11.17—),航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4年 空缺2005年 叶笃正(1916.2.21—2013.10.16),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孟超(1922.8.31—),肝脏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6年 李振声(1931.2.25—),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7年 闵恩泽(1924.2.8—2016.3.07),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征镒(1916.6.13—2013.6.20),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8年 王忠诚(1925.12.20—2012.09.30),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光宪(1920.11.7—2015.4.28),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9年 谷超豪(1926.5.15—2012.6.24),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家栋(1929.4.8—),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0年 师昌绪(1920.11.15—2014.11.10),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振义(1924.11.30—),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年 吴良镛(1922.5.7—),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家麟(1920.8.8—2016.02.20),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 郑哲敏(1924.10.2—),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小谟(1938.11.11—),雷达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3年 张存浩(1928.2—),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程开甲 (1918.8.3—),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2014年 于敏(1926.6.16—),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2015年 空缺

❷ 材料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3年1月1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分)或回答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教育)的竞争。②要把解决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1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1分)
③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或科教兴国)(1分)
④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每个1分,共2分)
⑤错误(1分)我国正处于并讲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分)或答我国虽然在航天领域取得一些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⑥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分)
⑦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1分);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1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上不去,就难以摆脱落后局面(1分);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先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1分)
⑧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1分)努力学习刻苦专研(1分)学会思考,举一反三;善于观察,展开想象;积极从事小发明小制作和社会实践活动。

❸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历年获奖者有哪些

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都是谁?

国家最高科技奖自2000年正式设立到现在,已经有29位科学家获奖,历届的获奖者都是谁呢?

2017年度

王泽山,他被称作“火药王”,研究火炸药60余年,先后攻克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等3项世界性难题,把中国火炸药领域的整体实力提升到了世界前列。

侯云德,是中国分子病毒学、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和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人。

2016年度

赵忠贤。中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度

空缺

2014年度

于敏。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

2013年度

张存浩。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开拓者和奠基人。

程开甲。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2012年度

郑哲敏。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

王小谟。“中国预警机之父”。

2011年度

谢家麟。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吴良镛。被誉为“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

2010年度

师昌绪。被誉为“高温合金之父”。

王振义。内科血液专家、血液研究的领军人物。

2009年度

谷超豪。享有国际盛誉的数学家。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

2008年度

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

徐光宪。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稀土之父”。

2007年度

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

吴征镒。著名植物学家,植物区系研究的权威学者。

2006年度

李振声。著名遗传学家、小麦育种学家。

2005年度

叶笃正。著名气象学家。

吴孟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2004年度

空缺

2003年度

刘东生。中国环境学专家、地质学家、“黄土之父”。

王永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2002年度

金怡濂。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2001年度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

黄昆。中国固体物理学、半导体技术奠基人之一。

2000年度

吴文俊。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请我们为他们致敬!!!!

❹ 2013诺贝尔奖的奖项

2013年10月7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3位科学家分享殊荣,他们分别是:
来自耶鲁大学的美国科学家詹姆斯·E·罗斯曼、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美国科学家兰迪·W·谢克曼、以及斯坦福大学的德国科学家托马斯·C·苏德霍夫。
获奖理由
发现了细胞囊泡运输系统的运行与调节机制。 根据三名科学家的发现,每个细胞都是一个生产和传送分子的工厂。分子通过细胞周围的囊泡在正确的时间传送到身体所需部位。他们的基础发现有助于治疗因为细胞运输混乱而造成的疾病,如神经性疾病、糖尿病以及免疫组织紊乱等。
获奖者介绍 James E. Rothman(1950年11月3日-)66岁,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系系主任、纪念Fergus F. Wallace生物医学教授。曾获多种荣誉,包括哥伦比亚大学的露依莎-格罗斯-霍维茨奖、拉斯克奖基础医学奖(2002年)、费萨尔国王奖。 Randy W. Schekman(1948年12月30日-)65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细胞生物学家,曾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主编。1992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2年与詹姆斯-罗思曼因对细胞膜传输的研究获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德语:Thomas C. Südhof(1955年12月22日-)58岁,德国生物化学家,以研究突触传递知名。自1986年以来聚德霍夫博士的研究已经阐明了许多主要的蛋白介导突触前功能。2013年和理查德-舍勒分享了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获奖反应
谢克曼的第一反应是非常吃惊,他对随后打进电话的记者说,“我很想说些富丽堂皇的话,可我现在只有吃惊”。放下电话,他第一个给他父亲报告这个好消息,并表示将跟夫人及同事们共同庆祝这一荣誉。谢克曼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此次获奖是对于他们三人近40年工作投入的肯定,获奖并不能改变他的生活,他将继续投入科研工作。
罗特曼称:“我非常荣幸能得到诺贝尔奖。这是世上最光荣的奖项。此刻我很激动,但最激动的时刻是我1993年细胞囊泡试验成功时。”此外,他说,研究成果绝非一蹴而就,大多耗时数年,乃至数十年。被问及获奖会否影响他的工作和科研经费,罗思曼回答:“不知道,这是个新情况。”。 2013年10月8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揭晓,2013年81岁的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现年84岁的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因希格斯玻色子的理论预言获奖。
获奖理由
因希格斯玻色子的理论预言获奖。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又称上帝粒子(God particle),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的一种自旋为零的玻色子。它是标准模型中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粒子。它可以帮助解析为何其它粒子会有质量。
获奖者介绍
恩格勒:1932年11月6日出生,在粒子物理学做出重要贡献。1964年,恩格勒和已故的罗伯特·布绕特共同提出希格斯机制与希格斯玻色子理论。同年,彼得·希格斯也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文章,提出希格斯机制理论。
希格斯:1929年5月29日出生,爱丁堡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他以希格斯机制与希格斯粒子而闻名于世,其希格斯机制理论于1964年提出。
获奖反应
恩格勒表示自己很高兴获得这一奖项。“起初我以为自己没有获得这个奖,因为我没有看到宣布的结果。”
希格斯获悉得奖消息后,他说自己高兴得有点不知所措,除感谢瑞典皇家科学院外,他特别感谢了家人、朋友以及同事的支持,同时他希望对基础科学的认可将帮助提升外界对理论研究价值的重视。
评论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斯塔凡·诺尔马克说:“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关于很小的事物,但其却让一切变得不同。”
注:希格斯玻色子,得名于彼得·希格斯,又称“上帝粒子”,是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也是解释物质质量之谜的最重要粒子。假设中的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产生惯性,最终才有了质量。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名美国科学家,即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和阿里耶·瓦谢勒,以表彰他们在开发多尺度复杂化学系统模型方面所做的贡献。
20世纪70年代,这三位科学家结合经典和量子物理学,设计出这种多尺度模型,将传统的化学实验搬到了网络世界。这一完美结合现实与理论的化学系统模型,为更全面了解并预测化学反应进程奠定了基础。
获奖理由
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说,如今对化学家来说,电脑同试管一样重要,计算机对真实生命的模拟已成为当今化学领域中大部分新研究成果成功的关键因素。科学家可以用电脑来揭开复杂的化学过程,例如催化剂对废气净化或者绿叶的光合作用等,通过模拟,化学家能获得比传统实验更快速、更精准的预测结果。
获奖者介绍
马丁·卡普拉斯:美国和奥地利公民。1930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53年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荣誉退休教授。
迈克尔·莱维特:美国和英国公民。1947年出生于南非比勒陀利亚,1971年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
亚利耶·瓦谢尔:美国和以色列公民。1940年出生于以色列Kibbutz Sde-Nahum,1969年从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为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
获奖反应
在得知获奖后的现场电话连线中,瓦谢勒表示感觉很棒,他自己仍在使用这一组合模型来了解细胞内物质的传输。“我想这就像理解一项发明一样,通常人们在关注结果的时候会忽略过程中准确的计算步骤。在我确定了研究目的以后,事情就会变得很清晰,那就是计算机是一个很好的模仿化学实验内部生物变化的一个工具。我认为获奖一定会对我的研究有帮助的。” 瑞典当地时间10月10日下午1时(北京时间10月10日晚7时),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加拿大作家艾丽斯·芒罗(Alice Munro)获此殊荣。
获奖者介绍
艾丽斯·芒罗(AliceMunro),加拿大女作家。1931年生于安大略省温格姆镇,少女时代就开始写小说。她总是将目光流连于平凡女性的生活,从自己和母亲身上寻找灵感,精确地记录她们从少女到人妻与人母,再度过中年与老年的历程,尤擅贴近女性之性心理的波折与隐情,以及由此而来的身心重负,细致入微,又复杂难解,看似脆弱,却又坚忍顽强。美国女作家、普利策奖得主简·斯迈利(JaneSmiley)曾这样称赞门罗的作品“既精妙又准确,几近完美”。艾丽丝·门罗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文学,努力去写伟大的小说。她写30页短篇所用的心力,如斯迈利女士所言,足可抵得上某些作家写出整本长篇。她在文坛的地位,被比作当代契诃娃——契诃夫的女传人。在40余年的文学生涯中,门罗始终执著地写作短篇小说,锤炼技艺,并以此屡获大奖,其中包括三次加拿大总督奖,两次吉勒奖,以及英联邦作家奖、欧亨利奖、笔会/马拉穆德奖和美国全国书评人奖等。 201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当地时间14日揭晓,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马、芝加哥大学教授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J·席勒因为对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获得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在1895年的遗嘱中并未设立经济学奖,不过瑞典央行为了纪念诺贝尔,在1968年增设此奖项,1969年起才开始颁发。经济学奖评选标准与其他奖项相同,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

❺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4年1月10日在北京举行,荣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是( ) A

D.

❻ 谁和谁获得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3年 张存浩(1928.2—),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程开甲 (1918.8.3—),核武内器技术专家容,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

❼ 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是著名

张存浩,男,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山东无棣人,1928年2月出生,1947年毕业于中版央大学权化工系,1950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及化学部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执行局成员等职。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理事长。
张存浩是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我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长期从事催化、火箭推进剂、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成果。

❽ 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介绍

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2013年1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晚会,获奖人物为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

与2013国家发明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