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谁发明的酸菜鱼
酸菜鱼的来历,有多说法。有的说,始创于重庆市江津县津福乡的周渝食店,80年代中期经营酸菜鱼,颇受食者赞许,此店陆续收了不少徒弟,艺成之后,离店自立门户,该店的拳头品种也随之流传四面八方。有的又说,重庆市壁山县来福镇,此镇位于成渝公路侧,壁南河穿街而过,鲜鱼产量多,烹鱼高手辈出,有“来福小镇鲜鱼美”之誉,桥头一小食店,干脆以“鲜鱼美”名店,由全国著名书法家杨宣庭写的“鲜鱼美”三字,吊挂店前,既作市招,又是店名,它在推出“水煮鱼”风靡数年之后,又推出“酸菜鱼”。风味独特,名声不腔而走,全省各地纷纷仿制。另外还有一说,壁山县有一善钓鱼翁,一日钓得几尾鱼回家,老伴误将鱼放入煮酸菜汤的锅里,后来一尝,鲜美至极,渔翁逢人就夸,酸菜鱼也出了名。
㈡ 人类什么时候发现鱼可以吃的
大概距今200万至500万年前人类就开始食用鱼类了,当人们开始在河流和海边定居以后,食物的来源中很重要的部分便是海洋了,于是便有了人类的食鱼历史,因为鱼比较容易获取。从人类开始吃鱼,人类的脑容量便开始急剧扩大,同时要把鱼搬运到部落和族人共享,使得人类的劳动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㈢ 水煮鱼发明者是那位
“水煮鱼”,又称“江水煮江鱼”只要是川菜馆无论大小,几乎都有这道菜,甚至一些街边小铺和食街排挡也把它作为当家主菜。但要是提及这道菜的来历,最先把正宗水煮鱼引进北京的沸腾鱼乡,理所当然最具有发言权。
"水煮鱼"起源于重庆渝北地区,距今也只不过十几年的历史。发明这道菜的师傅是川菜世家出身,可以说是从小在厨房中长大的,再加之聪明好学,年纪轻轻就有了很深的造诣。说起他的成名,那就不能不提1983年重庆地区举办的一次厨艺大赛。在这次大赛上,他以一种类似于现在水煮鱼做法的烹制方法制作了与当时传统做法截然不同的“水煮肉片”。全新做法的“水煮肉片”以其色泽、品相、口味等诸多方面的特点获得了评委的一致认可,他也因此而获得了大奖。
自从获奖后,亲朋挚友纷纷前来祝贺,每次款待来客他必要亲自下厨烹制“水煮肉片”。这一日,有一位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前来探望,这个朋友生活在嘉陵江边,每次来都要带几条刚刚打上来的嘉陵江草鱼,这次也不例外。每每相聚,小酌几杯是肯定的,眼看时近中午,师傅反而为午饭发了愁,不是为了别的,只是因为这位好友从小忌吃大肉,偏偏家中又没有准备其他的肉,而师傅又想让朋友分享一下大赛获奖的菜品。正在发愁之际,木盆里跳蹦的鱼提醒了师傅,何不水煮“鱼肉”。就这样,第一盆水煮鱼诞生了,更没想到的是,鱼肉的鲜美、麻辣的厚重,使得朋友赞不绝口,师傅本人也为之一惊。
从此以后,师傅开始潜心研究“水煮鱼肉”,鱼肉的特性,麻辣的搭配、色型的创新等诸多方面力争做到精益求精,历经一年多的努力,1985年水煮鱼基本定型。很快水煮鱼引领了当地的餐饮市场,并不断的逐步完善,到90年代中期,在当地形成了水煮鱼一条街。
1999年初,沸腾鱼乡的创始人杨战先生到四川考察菜品,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水煮鱼的发明人,把正宗的水煮鱼带回了北京,并针对北方的气候特点和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对水煮鱼进行了技术改良。1999年7月22日,第一家小店在北京开业了,他的看家主打菜就是“水煮鱼”,并且根据水煮鱼制作时热油翻腾、辣椒滚动的特点而起名叫“沸腾鱼乡”。
烹饪技术
[编辑本段]
用料:鱼肉250克,青蒜150克,芹菜心100克,干辣椒15克,郫县豆瓣40克,清油200克,酱油15克,味精1克,姜片10克,蒜片15克,水豆粉、清汤各适量。
做法:
1、将鱼杀好洗净,剁下头尾,片成鱼片,并把剩下的鱼排剁成几块。将鱼片用少许盐、料酒、生粉和一个蛋白抓匀,腌15分钟。头尾及鱼排另装盘,用同样的方法腌制)
2、烧开一小锅水,将豆芽洗净后,放入开水中烫一下,捞入大盆中,按个人口味撒一点盐,备用。
3、在干净的炒锅中加平常炒菜三倍的油,油热后,放入三大匙豆瓣(或剁炒)爆香,加姜、蒜、葱、花椒粒、辣椒粉及干红辣椒中小火煸炒。出味后加入头尾及鱼排,转大火,翻匀,加料酒和酱油、胡椒粉、白糖适量,继续翻炒片刻后,加一些热水,同时放盐和味精调味(要尝一下咸淡)。待水开,保持大火,一片片将鱼片放入,用筷子拨散,3~5分钟即可关火。把煮好的鱼及全部汤汁倒入刚才盛豆芽的大盆中。
4、另取一干净锅,倒入半斤油(具体油量要看准备的容器大小,以倒入大盆中时,把鱼和豆芽全部淹没为准,可以目测一下)。待油热后,关火先晾一下。然后加入多多花椒及干辣椒(看个人的嗜麻辣程度),用小火慢慢炒出花椒和辣椒的香味。注重火不可太大,以免炒糊。
5、辣椒颜色快变时,立即关火,把锅中的油及花椒辣椒一起倒入盛鱼的大盆中。这样香喷喷的水煮鱼就好了。
另一种做法
用料:
鱼2斤,(三人份) 大颗红干辣椒叁两(要剪开哦),花椒粒小半碗,大蒜瓣十粒,姜一块,葱五根细细地切成葱花,盐少许,鸡蛋清半个,淀粉少许,葵花籽油三两,辣椒油2两,一小撮白芝麻,一条黄瓜和黄豆芽。
步骤
1.把鱼清洗干净,要注意把鱼肚子黑黑的地方洗白哦,沿着鱼骨剔出鱼肉,用刀顺着鱼肉的纹路,斜着把鱼片成半公分厚的鱼片,这样才不会有那么多刺。(技巧:可在买鱼的时候叫师傅帮忙把鱼头和鱼骨剔出来,至于鱼片,还是自己回家慢慢片,因为师傅可没那么多时间帮你片哟。
2.将鱼片放到盘子里,加上蛋清、盐、淀粉用手抓匀,大蒜切成蒜米待用,干辣椒去籽剪成段,酸菜、姜也切细待用。
3.把油倒入锅中烧热,爆炒姜、蒜、红辣椒、花椒,将鱼骨煎一下,就可以放入冷水,等大滚后,把切好的黄瓜和黄豆芽也倒入锅中。
4。均匀地放入鱼片,加少许的盐和味精,撒上白芝麻就可以盛上大盆了。(放入鱼片后,不需要等到水烧滚,只要有一点冒泡就可以了,这样的鱼片才会滑嫩的哦!)
5.这点是最重要的啦!鱼香不香就看它了。烧热锅后,倒入油和辣椒油,烧到八成热,放下红辣椒和花椒爆香它,(注意不要爆太久了,稍微变色就可以了),直接倒在鱼面上,只听到“吱吱”的声响,洒上切好的葱花,香味迎面而来,弥漫着整个厨房,飘进了餐桌,可以上桌了。
家常水煮鱼做法
用料:鲜鱼、豆芽、榨菜丝
调料:料酒、色拉油、葱、姜、蒜、辣椒、花椒、豆瓣酱、淀粉
做法:
1、鲜鱼洗净切片,放入碗中加料酒、盐、葱花、姜沫腌制,约20分钟后加入淀粉抓好备用
2、锅中加入油少许,旺火加热后开小火放入豆瓣酱炒香,将腌好的鱼放入锅中,加水煮约3~5分钟
3、豆芽抄好装盆,铺上榨菜丝,煮好的鱼捞出铺在豆芽及榨菜上,备用
4、煮鱼的汤倒掉,锅洗净烧干,倒入色拉油(油量能盖过鱼片为合适),小火烧热后放入花椒、辣椒、姜片、蒜沫,炸香,撒入3勺盐
5、将炸好的油汁倒入盆中,洒上香葱
小贴士:
1、榨菜可选择加入
2、炸辣椒时一定要用小火,以免炸糊
㈣ 水煮鱼是谁发明的,说说具体!
“水煮鱼”起源于重庆渝北地区。发明这道菜的师傅是川菜世家出身。他在1983年重庆地区举办的一次厨艺大赛上,他用类似于现在水煮鱼做法的烹制方法制作了与当时传统做法截然不同的“水煮肉片”,他也因此而获得了大奖。
自从获奖后,亲朋挚友纷纷前来祝贺,每次款待来客他必要亲自下厨烹制“水煮肉片”。这一日,有一位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前来探望,这个朋友生活在嘉陵江边,每次来都要带几条刚刚打上来的嘉陵江草鱼。这次的也不例外。每每相聚,小酌几杯是肯定的,眼看时近中午,师傅反而为午饭发了愁,不是为了别的,只是因为这位好友从小忌吃大肉,偏偏家中又没有准备其他的肉,而师傅又想让朋友分享一下大赛获奖的菜品。正在发愁之际,木盆里跳蹦的鱼提醒了师傅,何不水煮“鱼肉”。就这样,第一盆水煮鱼诞生了,更没想到的是,鱼肉的鲜美、麻辣的厚重,使得朋友赞不绝口,师傅本人也为之一惊。从此以后,师傅开始潜心研究“水煮鱼肉”,从鱼肉的的特性,麻辣的搭配到色型的创新等诸多方面力争做到精益求精,历经一年多的努力,1985年水煮鱼基本定型。
㈤ 谁来发明吃鱼的工具
鲫鱼的刺好像不多吧....鲶鱼最好....
问问日本人才是,不过人家不吃淡水鱼,只吃深海鱼哦...
听说有鱼肉豆腐,用鱼肉做的 ,没刺....
㈥ 吃生鱼片是谁发明的
生鱼片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食物之一,有文字记录的历史可上溯到周宣回王五年,即公答元前823年。据出土青铜器《兮甲盘》上铭文的记载,那一年,周师大举出动,于今陕西白水县境内的彭衙迎击入侵的猃狁部落。凯旋归来后,大将尹吉甫私宴张仲及其它友人,主菜就是烧甲鱼加生鲤鱼片。
㈦ 是谁发明的烤鱼呀
三种说法:
晚清年间,重庆名厨叶天奇的后人中出了一位聪慧女子。由于叶家的厨艺一向传男不传女。 所以只授了她一些家常菜的做法,聊以侍候一家老小的日常餐饮。而她的父亲只在逢年过节时方才显山露水、上灶炒菜。一年春节,父亲卧病在床,不能上灶,就命女儿做些普通菜草草过年,谁知女儿竟做出了一顿丰盛的大餐,技惊四座。其中,尤以一道用炉火烧烤后再炒料烹制的烤鱼让父亲也叹为观止。原来,此女一直潜心厨艺研究,平日趁父亲不在时偷看了自家的菜谱,为了不在烹饪的手法中泄漏自己偷师所得,便在原叶家菜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心得,形成了独具匠心的新配方。自此,父亲发现她极具厨艺天赋,遂改变家规,将烹饪技艺逐一传授,并把自家最引以为傲的炒菜配料秘方也倾囊相授。
提到烤鱼,人们头脑中一闪而过的往往是巴掌大的活鱼或干鱼,像牛羊肉串一样直接放到炭火上,放少许盐、辣椒等调料,烤熟即食。今年流行的川式烤鱼却与传统烧烤做法有着明显的不同,它采用“先烤后炖”的独特做法,融合了烤、炖两种烹饪工艺的精华。据说川式烤鱼的由来是从非洲传来的,一名捕到鱼的非洲土著,烤了很久鱼还未熟,便把那条鱼加入汤汁调味料边吃烤,发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鲜美,从此就有了这道美味,烤鱼相传已有千余年历史。
诸葛孔明
㈧ 吃生鱼是谁发明的
生鱼片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食物之一,有文字记录的历史可上溯到周宣王五年,即公元前823年。据出土青铜器《兮甲盘》上铭文的记载,那一年,周师大举出动,于今陕西白水县境内的彭衙迎击入侵的猃狁部落。凯旋归来后,大将尹吉甫私宴张仲及其它友人,主菜就是烧甲鱼加生鲤鱼片。
㈨ 水煮鱼是谁发明的
水煮鱼是重庆民间的一道名菜,相传此菜起源于明末清初重庆张姓大户人家,员外有女出嫁招待亲朋,第一天要新娘(媳妇)亲自下厨,员外家女儿从小娇生惯养,哪懂的下厨之事,无奈将鱼片煮熟,用当地的花椒,辣椒,香料加熟油倒入盆中,端上桌后锅中沸腾,满屋飘香,令人脱口而出:“沸腾鱼香”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风靡一时,当地新出嫁的姑娘纷纷效仿。如今在重庆市郊更是有多家鱼庄吸引着众多消费者驱车前往,更有甚者重庆名厨将此菜带到京城,一夜之间家喻户晓。特点:此菜有鱼片的鲜嫩,入口即化,麻而不苦,辣而不燥的口感。选用淡水鱼,相对无污染,低脂肪,多维生素氨基酸,辣椒是近年来医学界推荐的天然美容养颜瘦身食品,同时有多食则凉少食则热之特点。
㈩ 是谁发明吃鱼翅的
鱼翅在古典中有各种称谓,例如鲨鱼鳍、沙鱼翅、金丝菜、鲛鱼翅等等,是由各种大、中型鲨鱼的背鳍、胸鳍或尾鳍干制而成的名贵海味,经过千百年来的挖掘、探索、发展、总结,在中国以及华人居住区域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药膳方法,鱼翅早已被公认为阳虚阴寒内盛、脾胃不健等病人食疗的滋补佳品。
明朝李时珍的著作《本草纲目》中这样描述鱼翅:“沙鱼古称鲛……腹下有翅……南人珍之……。”《医林纂要》认为鱼翅能够“渗湿行水”;《药性考》认为鱼翅可以“清痰,开胃进食”;《食物宜忌》认为鱼翅“补五脏,消郁积,解蛊毒”;《闽部食疏》描述鱼翅可“益气开隔,托毒,长腰力”;《随息居饮食谱》认为鱼翅可“益虚痨”……总之,食用鱼翅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确实是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且不断发扬光大。至现代,鱼翅的食疗效果仍一直为中医学界所推崇,在《实用中医营养学》、《中国药膳学》、《中国药膳大全》、《家庭食疗手册》、《饮食与长寿》、《中医保健食谱》和《中华药汤谱》等药膳著作中均记载了鱼翅的药膳保健价值,并为了确保鱼翅食疗效果而提供了一些较好的烹饪方法。现择二方供参考:其一,鱼翅烩燕窝:鱼翅50g,燕窝2g,瘦猪肉150g,老鸡肉150g,火腿肉30g,鱼翅入锅烧滚二次,沥干后抽去翅骨,燕窝温水泡涨、去毛,猪肉、光鸡及火腿分别煮熟后会同鱼翅灌以上汤,上笼蒸2ⅲ承∈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