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显微镜的
列文虎克出生于1632年的荷兰德夫特。16岁时就失去了父亲,被迫退学后来到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一家杂货铺当学徒。在杂货铺的隔壁有一家眼镜店,列文虎克有空就会到眼镜工匠那里学习磨制玻璃片的技术。
当他听说用上等玻璃磨成的凸透镜能放大身边的小东西许多倍,他便渴望用自己双手磨出光匀透亮的镜片,带领他进入人类用肉眼永远看不到的奥秘的微观世界。
不知过了多少个夜晚,列文虎克忘记白天店铺里学徒生活的劳累,一心扑在磨制镜片上,很快便掌握了磨制镜片的技术。一天,他终于磨制出了一个直径只有3mm,但却能将物体放大200倍的镜片。
他把镜片镶嵌在木片挖成的洞孔内,用来观察微小的物体。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他的镜片下,鸡毛的绒毛变得像树枝一样粗,跳蚤和蚂蚁的腿变得粗壮而强健。
结束了学徒生活的列文虎克最后在故乡德夫特定居下来,从事市政府看门人的工作。他每天把工余的时间花在用显微镜观察自然现象上。
1674年,列文虎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光学显微镜,并利用这台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血红细胞,从而开始了人类使用仪器来研究微观世界的纪元。
(1)列文虎克是这样发明显微镜扩展阅读:
生平:
安东尼·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1632.10.24-1723.08.26),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
20岁时回代尔夫特自营绸布。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且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
㈡ 列文虎克何时发明显微镜
你好!
他改进了显微镜,1590
年前后发明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㈢ 列文虎克制作出来的显微镜
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0.24-1723.08.26 )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回代尔夫特自营绸布。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且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他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其一生磨制了 400多个透镜,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
他最大的嗜好就是不停地磨镜片。他有着坚不可摧的研究者的好奇心。他知道,通过透镜看到的东西比肉眼大得多,也非常有趣。他发誓要磨出世界上最好的镜片。一天天过去,一次次失败,磨呀磨,他双手不知磨出过多少血泡,他也忘了妻子儿女,顾不得去看朋友和邻居,大家以为他有些精神失常了。然而,“有志者事竟成”,列文虎克终于磨出了光洁透亮的镜片,他把两块镜片隔开一些距离,固定在一块金属板上,再装上一个调节镜片的螺旋杆。一架在当时最为精巧的魔镜便做成了。魔镜可将物体放大300倍,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
有了这架显微镜,列文虎克兴奋不已。凡能到手的东西,他样样都拿来看看。他观察了许多小虫的器官,如蚊子的长嘴,蜜蜂刺人的针。他细看了鲸鱼的肌肉纤维和自己的皮肤屑片。他到肉店里去买回牛眼睛,看到水晶体的组合那么美妙,不禁大为惊奇。他一连几小时地细看羊毛、海狸毛和麋鹿毛的构造,这些纤细的毛在他的显微镜下像粗大的木头。他精细地解剖了一只苍蝇的头,把它的脑粘在显微镜下的细针上——他由衷地赞美这个大得惊人的苍蝇脑子的细节是如此复杂!他察看了十几种树木的横断面,细看植物的种子。当他初次观察到一只跳蚤的刺和一只虱子的腿竟是这样完美惊人时,咕噜道:“天哪,怎么会这样呢!”
1669年,他开始给英国皇家学会写报告,宣布他看到了“大量难以相信的极小的活泼的物体”,他将这些东西称为“微动物”。
列文虎克把观察的内容写成了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自然界的秘密》,分7卷出版。在他的一生中,用手工磨制的透镜片达419枚,制成了247台简易显微镜和172个小型放大镜。1723年2月27日,91岁高龄的列文虎克离开了人世。
㈣ 列文虎克制造显微镜的过程
列文虎克于1632年10月24日出生在荷兰代尔夫特市的一个酿酒工人家庭。他父亲去世很早,在母亲的抚养下,读了几年书。16岁即外出谋生,过着飘泊苦难的生活。后来返回家乡,才在代尔夫特市政厅当了一位看门人。
由于看门工作比较轻松,时间宽裕,而且接触的人也很多,因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荷兰的最大城市阿姆斯特丹有许多眼镜店,除磨制镜片外,也磨制放大镜,并告诉他说:“用放大镜,可以把看不清的小东西放大,并让你看得清清楚楚,神妙极了。”
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列文虎克,默默地想着这个新鲜有趣的问题,越想越产生了兴趣。可是,当他到眼镜店一问,原来价钱却贵得吓人,他只好高兴而去,扫兴而归了。
列文虎克从眼镜店出来,恰好看到磨制镜片的人在使劲地磨着。但磨制的方法并不神秘,只是需要仔细和耐心罢了。“索性我也来磨磨看。”
从那时起,列文虎克利用自己的充裕时间,耐心地磨制起镜片来……
列文虎克经过辛勤劳动,终于磨制成了小小的透镜。但由于实在太小了,他就做了一个架子,把这块小小的透镜镶在上边,看东西就方便了。
后来,经过反复琢磨,他又在透镜的下边装了一块铜板,上面钻了一个小孔,以使光线从这里射进而反照出所观察的东西来。这就是列文虎克所制作的第一架显微镜,它的放大能力相当大,竟超过了当时世界上所有的显微镜。
列文虎克有了自己的显微镜后,便十分高兴地察看一切。他把手伸到显微镜旁,只见手指上的皮肤,粗糙得像块柑桔皮一样,难看极了;他看到蜜蜂腿上的短毛,犹如缝衣针一样地直立着,使人有点害怕。随后,他又观察了蜜蜂的螫针、蚊子的长嘴和一种甲虫的腿。
总之,他对任何东西都感兴趣,都要仔细观察。可是,当他把身边和周围能够观察的东西都看过之后,便又开始不大满足了。他觉得应该再有一个更大、更好的显微镜。为此,列文虎克更加认真地磨制透镜。由于经验加上兴趣,使他毅然辞退了公职,并把家中的一间空房改作了自己的实验室。
几年以后,列文虎克所制成的显微镜,不仅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大,而且也越来越精巧和越来越完善了,以致能把细小的东西放大到两三百倍。
1673年的一天,英国皇家学会收到了一封厚厚的来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份用荷兰文书写的、字迹工整的记录,其标题是:《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皮肤、肉类以及蜜蜂和其他虫类的若干记录》。
当时,在场的学者们看了标题后,有人开玩笑说:“这真是一个咬文嚼字的啰唆标题。”“这肯定是一个乡下佬写的。迷信加空想。这里边说不定写了些什么滑稽可笑的事呢!”不过,他们读着读着,却一下被其中的内容牢牢地吸住了——这竟是科学家们毫无所知的神秘事情啊!
列文虎克这样写道:“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
“好,好,这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研究报告。”此时,大家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然而,当他最后向皇家学会担保说:“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一滴水——在其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时,显赫的皇家学会,竟觉得这又是件太令人不可思议的事了。
他不得不委托他的两个秘书——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和植物学家格鲁,为皇家学会弄一个质量最好的显微镜来,以进一步证实列文虎克所报告的事实是否真实。
经过几番周折,列文虎克的科学实验,终于得到了皇家学会的公认。
于是,列文虎克的这份记录被译成了英文,并在英国皇家学会的刊物上发表了。这份出自乡下佬之手的研究报告,果真轰动了英国学术界。列文虎克也很快成了皇家学会的会员,并对他的成就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4)列文虎克是这样发明显微镜扩展阅读
列文虎克在他的一生当中,磨制了超过500个镜片,并制造了400种以上的显微镜,其中只有9种仍有人使用。1674年,列文虎克发明瞭世界上第一台光学显微镜,并利用这台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血红细胞,从而开始了人类使用仪器来研究微观世界的纪元。
列文虎克显微观察中的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进一步证实了毛细血管的存在。他相继在鱼、蛙、人、哺乳动物及一些无脊椎动物物体中观察到毛细血管。
正是列文虎克的显微观察,圆满完成了血液回圈的发现。列文虎克在观察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回圈时,还发现血液中的红血球,成为第一个看见并描述红细胞的人。
列文虎克在显微观察中,还第一次发现了一些非常细小并只能透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生物,他称之为 “微生物”。
1675年,他首先在盛放雨水的罐子里发现了单细胞的微生物;1683年,他又在自己的牙垢物中发现了更小的单细胞生物。他发现“这些生物几乎像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过了200多年以后,人们才搞清楚列文虎克发现的微生物是细菌。
此外,列文虎克对于昆虫的结构也进行了大量的显微观察。他观察了昆虫的复眼,认为复眼便于昆虫迅速发现其他物体;他发现蚜虫的发生无需受精,即如今所称的孤雌生殖,幼虫从未受精的雌体中产生出来。
㈤ 有篇小学课文,写的是列文虎克发明了早期的“显微镜”课题是什么
《玩出了名堂》电子课文
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
荷兰的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
列文虎克的工作是看守大门,并定时到钟楼去敲钟。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他越玩越来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15课
㈥ 列文虎克如何发明的显微镜
以前列文虎克其实是看门的,爱磨玻璃,最后磨成的形状便是现在的近视镜和远视镜,两片或更多片摞在一起,就成显微镜喽
㈦ 列虎克是怎么发明显微镜的由来
1673年有个名叫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的荷兰人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到了被他称为“小动物”的微生物世界。他在给英国皇家学会写了许多信,介绍他的观察结果,他发现了杆菌、球菌和原生动物,表明他实实在在看到并记录了一类从前没有人看到过的微小生命。因为这个伟大的发现,他当上了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所以今天我们把列文虎克看成是微生物学的开山祖。不过,在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后差不多过了200年,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对它们的形态进行描述上,并不知道原来是这些微小生命的生理活动对人类健康和生产实践有那样的重要关系。
列文虎克出生在荷兰东部一个名叫德尔福特的小城市,16岁便在一家布店里当学徒,后来自己在当地开了家小布店。当时人们经常用放大镜检查纺织品的质量,列文虎克从小就迷上了用玻璃磨放大镜。正好他得到一个兼做德尔福特市政府管理员的差事,这是一个很清闲的工作,所以他有很多时间用来磨放大镜,而且放大倍数越来越高。因为放大倍数越高,透镜就越小,为了用起来方便,他用两个金属片夹住透镜,再在透镜前面按上一根带尖的金属棒,把要观察的东西放在尖上观察,并且用一个螺旋钮调节焦距,制成了一架显微镜。连续好多年,列文虎克先后制作了400多架显微镜,最高的放大倍数达到200—300倍。用这些显微镜,列文虎克观察过雨水、污水、血液、辣椒水、腐败了的物质、酒、黄油、头发、精液、肌肉和牙垢等许多物质。从列文虎克写给英国皇家学会的200多封附有图画的信里,人们可以断定他是全世界第一个观察到球形、杆状和螺旋形的细菌和原生动物,还第一次描绘了细菌的运动。
列文虎克活到91岁。直到逝世,他除了用自己制作的显微镜观察和描绘观察结果外,别无爱好。虽然他活着的时候就看到人们承认了他的发现,但要等到100多年以后,当人们在用效率更高的显微镜重新观察列文虎克描述的形形色色的“小动物”,并知道他们会引起人类严重疾病和产生许多有用物质时,才真正认识到列文虎克对人类认识世界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不过,在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后差不多过了200年,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对它们的形态进行描述上,并不知道原来是这些微小生命的生理活动对人类健康和生产实践有那样的重要关系。
㈧ 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其实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要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成像.第一次先经过物镜(凸透镜1)成像,这时候的物体应该在物镜(凸透镜1)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根据物理学的原理,成的应该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而后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为“物体”,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由于我们观察的时候是在目镜的另外一侧,根据光学原理,第二次成的像应该是一个虚像,这样像和物才在同一侧.因此第一次成的像应该在目镜(凸透镜2)的一倍焦距以内,这样经过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如果相对实物说的话,应该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
㈨ 列文虎克(显微镜的发明者)的简介
列文虎克,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荷兰代尔夫特。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
他对于在放大透镜下所展示的显微世界非常有兴趣,观察的对象非常广泛,主要有晶体、矿物、植物、动物、微生物、污水、昆虫等等。1674年他开始观察细菌和原生动物即他所谓的“非常微小的动物”。他还测算了它们的大小。
他是第一个用放大透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尽管他缺少正规的科学训练,但他对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的细致观察、精确描述和众多的惊人发现,对18世纪和19世纪初期细菌学和原生动物学研究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他根据用简单显微镜所看到的微生物而绘制的图像,如今看来依然是正确的。
由于基础知识薄弱,使他所报道的内容仅仅限于观察到的一些事实,未能上升为理论。他的显微镜制法也由于保密,有些如今还是未解之谜。他制造的透镜小者只有针头那样大。适当的透镜配合起来最大的放大倍数可达300倍。
(9)列文虎克是这样发明显微镜扩展阅读
列文虎克作为杰出的显微观察家,在生物学史上是相当重要的。直到19世纪,显微科学的研究才超过他的水平。从职业上看,他是一位业余科学家,他的主要职业是商人,而且即使在科学研究中他也保留了某些商人的习性。
例如,他对自己的某些方法秘不示人,惟恐别人掌握,而且他喜欢“独立经营”,很少与别人交流科学研究的结果。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他却是一位真正的杰出科学家。
他对科学研究如痴如狂的迷恋,他的严谨而勤奋的治学态度和作风,以及他所做出的贡献,这些不仅在当时,而且在整个生物学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此外,列文虎克对于昆虫的结构也进行了大量的显微观察。他观察了昆虫的复眼,认为复眼便于昆虫迅速发现其他物体;他发现蚜虫的发生无需受精,即如今所称的孤雌生殖,幼虫从未受精的雌体中产生出来。
㈩ 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其实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要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成像。第一次先经过物镜(凸透镜1)成像,这时候的物体应该在物镜(凸透镜1)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根据物理学的原理,成的应该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而后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为“物体”,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由于我们观察的时候是在目镜的另外一侧,根据光学原理,第二次成的像应该是一个虚像,这样像和物才在同一侧。因此第一次成的像应该在目镜(凸透镜2)的一倍焦距以内,这样经过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如果相对实物说的话,应该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