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圆周率发明的时间

圆周率发明的时间

发布时间:2020-12-18 00:05:42

A. 圆周率的作用和发明时间

圆周率(来Pi)是圆的周长与源直径的比值,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中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π也等于圆形之面积与半径平方之比。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
公元前1900年至1600年,就有记录清楚地记载了圆周率.只是数值略有差别,与目前的.

B.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圆周率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不能发明。
圆周率也不是祖冲之发现的,因为回更古的时候,说是答径一周三,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有圆周率的观念,但是不精密。
祖冲之计算得出了当时世界上最精密的数值。除了大家知道的小数点后七位数的圆周率外,他还给出了约率
22/7,密率355/113。而且,至今数学家无法推测这个极其精密的约率他是如何算出来的!
佩服吧?老祖宗厉害哦!

补充:
楼下“倔……强 ”说“祖冲之发现的,但是不准确”,此言差矣!
1,古人说“径一周三”,就是说,圆周率的值是3,虽然不精确,却是已经发现了。可见祖冲之并不是圆周率的发现者。
2,祖冲之计算的值是3.1415926<π<3.1415927,难道还不精确? 再说,祖冲之是正确地用内接正多边型计算[月内]值,用外接正多边型计算盈值,就是现代用电脑计算圆周率,其方法也仍然如此啊。
我不明白“倔……强 ”说祖冲之不精确的根据何在?是不是又有什么考古新发现证明他的观点?

C. 圆周率谁发明的

古今中外,许多人致力于圆周率的研究与计算。为了计算出圆周率的越来越好的近似值,一代代的数学家为这个神秘的数贡献了无数的时间与心血。十九世纪前,圆周率的计算进展相当缓慢,十九世纪后,计算圆周率的世界纪录频频创新。整个十九世纪,可以说是圆周率的手工计算量最大的世纪。进入二十世纪,随着计算机的发明,圆周率的计算有了突飞猛进。借助于超级计算机,人们已经得到了圆周率的2061亿位精度。历史上最马拉松式的计算,其一是德国的Ludolph
Van
Ceulen,他几乎耗尽了一生的时间,计算到圆的内接正262边形,于1609年得到了圆周率的35位精度值,以至于圆周率在德国被称为Ludolph
数;其二是英国的William
Shanks,他耗费了15年的光阴,在1874年算出了圆周率的小数点后707位。可惜,后人发现,他从第528位开始就算错了。把圆周率的数值算得这么精确,实际意义并不大。现代科技领域使用的圆周率值,有十几位已经足够了。如果用Ludolph
Van
Ceulen算出的35位精度的圆周率值,来计算一个能把太阳系包起来的一个圆的周长,误差还不到质子直径的百万分之一。以前的人计算圆周率,是要探究圆周率是否循环小数。自从1761年Lambert证明了圆周率是无理数,1882年Lindemann证明了圆周率是超越数后,圆周率的神秘面纱就被揭开了。现在的人计算圆周率,
多数是为了验证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还有,就是为了兴趣。

D.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圆周率不来是某一个人发自明的,而是在历史的进程中,不同的数学家经过无数次的演算得出的。

古希腊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 年) 开创了人类历史上通过理论计算圆周率近似值的先河。

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

(4)圆周率发明的时间扩展阅读:

圆周率(Pi)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中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π也等于圆形之面积与半径平方之比。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 在分析学里,π可以严格地定义为满足sin x = 0的最小正实数x。

圆周率用希腊字母 π(读作pài)表示,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2654),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近似计算。而用十位小数3.141592654便足以应付一般计算。

E. 兀是什么时候被发明

答:中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发现的。
你好,本题已解答,如果满意
请点右上角“采纳答案”。

F. 圆周率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大约2000多年前,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记内载,意思是说圆容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倍。
大约1700年前,我国的数学家刘徽有“割园术”来求圆周长的近似值。他从圆的内接正六边形算起,逐渐把边数加倍,正十二边形……计算得出圆周率是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周长越接近圆的周长。直到1200年后,西方人才找到了类似的方法。
大约1500年前,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大约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
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密率355/113和约率22/7。

G. 圆周率是什么时间发明的

最早是魏抄晋时,刘徽曾用使正多边形的边数逐渐增加去逼近圆周的方法(即“割圆术”),求得π的近似值3.1416。
汉朝时,张衡得出π的平方除以16等于5/8,即π等于10的开方(约为3.162)。虽然这个值不太准确,但它简单易理解,所以也在亚洲风行了一阵。 王蕃(229-267)发现了另一个圆周率值,这就是3.156,但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求出来的。
公元5世纪,祖冲之和他的儿子以正24576边形,求出圆周率约为355/113,和真正的值相比,误差小于八亿分之一。这个纪录在一千年后才给打破。数学问题想不通,快上数学百事通!

H.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圆周率是一个概念,一个定义,不存在由谁发明的问题。 而对于圆周率精确计算,在各个时期达到如何的精度是有记录的。数学家祖冲之为圆周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第一个用科学方法寻求圆周率数值的人是阿基米德,他在《圆的度量》(公元前3世纪)中用圆内接和外切正多边形的周长确定圆周长的上下界,从正六边形开始,逐次加倍计算到正96边形,得到(3+(10/71)) < π < (3+(1/7)) ,开创了圆周率计算的几何方法(亦称古典方法,或阿基米德方法),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π值。

2、中国数学家刘徽在注释《九章算术》(263年)时只用圆内接正多边形就求得π的近似值,也得出精确到两位小数的π值,他的方法被后人称为割圆术.他用割圆术一直算到圆内接正192边形.

3、南北朝时代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π值(约5世纪下半叶)。

4、在西方直到1573才由德国人奥托得到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8)圆周率发明的时间扩展阅读:

国际圆周率日

2011年,国际数学协会正式宣布,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数学节,来源则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圆周率。

国际圆周率日可以追溯至1988年3月14日,旧金山科学博物馆的物理学家Larry Shaw,他组织博物馆的员工和参与者围绕博物馆纪念碑做3又1/7圈(22/7,π的近似值之一)的圆周运动,并一起吃水果派。之后,旧金山科学博物馆继承了这个传统,在每年的这一天都举办庆祝活动。

2009年,美国众议院正式通过一项无约束力决议,将每年的3月14日设定为“圆周率日”。决议认为,“鉴于数学和自然科学是教育当中有趣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学习有关π的知识是一教孩子几何、吸引他们学习自然科学和数学的迷人方式……π约等于3.14,因此3月14日是纪念圆周率日最合适的日子。”

I. 圆周率在中国最早是由谁发明的,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

祖冲之
祖冲之是南朝宋、齐之际著名的科学家,他在数学研究,特别是在计算圆周率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人早了约1000年。

阅读全文

与圆周率发明的时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著作权 浏览:829
马鞍山李群 浏览:440
创造101之无敌导师 浏览:170
关于公司知识产权的内控管理制度 浏览:72
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工作方案 浏览:103
法国发明家巴耶尔首创 浏览:561
油条机我爱发明 浏览:648
北京品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40
著作权共同所有 浏览:778
二手途达转让 浏览:518
马鞍山市花湖 浏览:480
永乐票务投诉 浏览:951
龙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186
兴国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131
开封出租车投诉电话是多少 浏览:101
甘肃省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612
马鞍山父子身份 浏览:192
观通杭州知识产权 浏览:10
认缴资本期限 浏览:855
黑龙江企业培训师证书查询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