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2009国家技术发明奖

2009国家技术发明奖

发布时间:2021-07-23 23:26:00

① 09中国科技进步奖的获得者是谁

中科院院士谷超豪、孙家栋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元。

② 2000-2011年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 请言简意赅的介绍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得主

2000:吴文俊、袁隆平

吴文俊在代数拓扑学领域的奠基性工作,半个世纪以来对国际数学领域的发展一直产生着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他运用计算机进行数学定理证明和非线性方程组求解,彻底改变了数学机械化领域的面貌,为信息时代数学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袁隆平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现在中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中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

2001:王选、黄昆

王选长期致力于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应用自己的发明成果开发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并形成产业,取代沿用了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推动了中国报业和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
黄昆在固体物理学研究方面做出了许多开拓性的重大贡献,推动了固体物理学的发展。

2002:金怡濂

他是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主持完成了中国多台大型、巨型计算机的研制,系统和创造性地提出了巨型机体系结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案,推动了中国计算机事业特别是巨型计算机的跨越式发展。

2003:刘东生、王永志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长期奋斗在地球科学研究领域,在黄土研究方面作出了大量原创性研究成果,使中国在第四纪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学研究方面居于国际地球科学前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从1992年起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创者之一,也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之一。

2004:空缺

2005: 吴孟超 叶笃正

肝脏外科学家吴孟超,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中国气象学家叶笃正,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创立了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创立了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创立了大气运动的适应尺度理论。开拓全球变化科学新领域,对中国现代气象业务事业发展的卓越贡献。

2006年 李振声(1931— ,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

2007年 闵恩泽(1924— ,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 吴征镒(1919— ,著名植物学家

2008年 两位科学家获得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一位获奖者是被称为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另外一位获奖者是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

2009年:孙家栋
辽宁省复县人,1929年生,男,中共党员,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8岁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后转入汽车系。新中国开始组建空军后,品学兼优的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选送入伍。
谷超豪(1926-),数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温州人。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3年起在复旦大学任教,1957年赴前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获科学博士学位。历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撰有《数学物理方程》等专著。研究成果“规范场数学结构”、“非线性双曲型方程组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研究”、“经典规范场”分别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2010年1月11日,谷超豪院士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0年:王振义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1年1月14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1年: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
2.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8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8人。其中,“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012:
谢家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
吴良镛: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

③ 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有哪的三项成果

楼上的回答显然是错的。06年歼十已经得了。
从1999年以后,这个奖的档次已经大幅提高,宁缺毋滥,至今已有四年空缺。
至于新闻通稿之中为什么不说大家关心的“等”是什么东西,那肯定是有原因的吧。就像07年度的大家都不知道是啥一样,今年的甚至比去年还难猜,一点信息都没有,只能发挥想象力和分析能力啦!我觉得首先得看得奖的是谁,然后才好猜。07年的那个有人猜是什么电机,显然是很错的啦.
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谁来“认领”? 2009-01-12 21:34 (分类:默认分类)
近日,2008年度的国家科技方面的各项大奖全部揭晓了,新闻中并没有说出所有的名单。在这里简单关心一下。个人最高奖就不说了,新闻上很详细了,那么看看其他方面的头等奖吧,基础科学的空缺就不说了,说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不一等奖”。见识较浅,请内行指正。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技术发明方面最高奖就是一等奖,低的就不说了)

先引用一句话:2004年以前,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曾连续空缺达6年之久。而今年,“小型高精度天体敏感器技术”等3项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数量可谓空前。

好了,是哪三个呢?

简单搜一下,首先得到新华社的通稿,1、项目名称 硬脆材料复杂曲面零件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 2、项目名称 小型高精度天体敏感器技术。

第三个不知道,再搜一下,北航副校长徐惠彬主持的“巨磁致伸缩材料和器件的研究”,荣获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http://www.chsi.com.cn/jyzx/200901/20090112/16407223.html)

继续搜搜新闻,可以看到这三个奖都被“认领”了,两个北航的,一个大连理工的。至于他们的意义,内行应该知道,外行可以看评论。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也是一个空缺严重的奖,2000、2001、2002连续三年空缺,2003的给了载人航天,2004没有宣布,2005空缺,2006歼十,2007是9409工程(至于是什么多种猜测)。

2008年是“青藏铁路工程等三项成果”,三项哦,数量在1999年以后是空前(1999年后这个奖项的档次提升,宁缺毋滥)。相对于技术发明奖的透明,科技进步奖似乎很神秘,费了半天劲就是没搜到到底是啥成果得了。只搜到关于2007年所谓9409的猜测。

2007年度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公布之后,也引起了猜测。有一个“南阳防爆集团有限公司”非常勇敢,他们勇敢地“认领”了这个奖,你在或者google稍微搜一下,发现很多条目都是说这个9409就是什么电机。稍加分析,不免鄙视。此外,关于此项的猜测也颇多。看来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然后看到一条新闻:“许达哲激动地说,今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和所属航天二院等几十家单位共同完成的“9409”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项目完成人代表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是科工集团十万职工的无上光荣! ”

这条新闻应该是确凿的。也就是说,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航天二院获得了这个大奖。那就不是那个什么公司,也不是很多人根据94联想到的094和093,因为了解一下航天二院就知道,它们不做核潜艇。这样猜测的范围就可以缩小很多了,一些军事论坛里已经说是某型导弹,个人感觉比较可信。

2008年度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除了大家知道的青藏铁路,还有两个,但是不论怎么搜索,都是搜索不到,也没看到有什么单位或公司“认领”。相比较“技术发明一等奖”全部在第一时间被“认领”,这个现象似乎蹊跷,其实应该是与国防有关的,不然口风不会这么紧。本人对军事不怎么了解,所以也不知道是谁得了。只是不知道今年会不会有新的“南阳防爆集团有限公司”再来认领这两个奖,呵呵...

④ 2008国家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二等各有多少个奖项

http://blog.xiaonei.com/GetEntry.do?id=353788614&owner=223717921
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谁来“认领”? 2009-01-12 21:34 (分类:默认分类)
近日,2008年度的国家科技方面的各项大奖全部揭晓了,新闻中并没有说出所有的名单。在这里简单关心一下。个人最高奖就不说了,新闻上很详细了,那么看看其他方面的头等奖吧,基础科学的空缺就不说了,说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不一等奖”。见识较浅,请内行指正。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技术发明方面最高奖就是一等奖,低的就不说了)

先引用一句话:2004年以前,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曾连续空缺达6年之久。而今年,“小型高精度天体敏感器技术”等3项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数量可谓空前。

好了,是哪三个呢?

简单搜一下,首先得到新华社的通稿,1、项目名称 硬脆材料复杂曲面零件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 2、项目名称 小型高精度天体敏感器技术。

第三个不知道,再搜一下,北航副校长徐惠彬主持的“巨磁致伸缩材料和器件的研究”,荣获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http://www.chsi.com.cn/jyzx/200901/20090112/16407223.html)

继续搜搜新闻,可以看到这三个奖都被“认领”了,两个北航的,一个大连理工的。至于他们的意义,内行应该知道,外行可以看评论。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也是一个空缺严重的奖,2000、2001、2002连续三年空缺,2003的给了载人航天,2004没有宣布,2005空缺,2006歼十,2007是9409工程(至于是什么多种猜测)。

2008年是“青藏铁路工程等三项成果”,三项哦,数量在1999年以后是空前(1999年后这个奖项的档次提升,宁缺毋滥)。相对于技术发明奖的透明,科技进步奖似乎很神秘,费了半天劲就是没搜到到底是啥成果得了。只搜到关于2007年所谓9409的猜测。

2007年度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公布之后,也引起了猜测。有一个“南阳防爆集团有限公司”非常勇敢,他们勇敢地“认领”了这个奖,你在或者google稍微搜一下,发现很多条目都是说这个9409就是什么电机。稍加分析,不免鄙视。此外,关于此项的猜测也颇多。看来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然后看到一条新闻:“许达哲激动地说,今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和所属航天二院等几十家单位共同完成的“9409”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项目完成人代表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是科工集团十万职工的无上光荣! ”

这条新闻应该是确凿的。也就是说,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航天二院获得了这个大奖。那就不是那个什么公司,也不是很多人根据94联想到的094和093,因为了解一下航天二院就知道,它们不做核潜艇。这样猜测的范围就可以缩小很多了,一些军事论坛里已经说是某型导弹,个人感觉比较可信。

2008年度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除了大家知道的青藏铁路,还有两个,但是不论怎么搜索,都是搜索不到,也没看到有什么单位或公司“认领”。相比较“技术发明一等奖”全部在第一时间被“认领”,这个现象似乎蹊跷,其实应该是与国防有关的,不然口风不会这么紧。本人对军事不怎么了解,所以也不知道是谁得了。只是不知道今年会不会有新的“南阳防爆集团有限公司”再来认领这两个奖,呵呵...

⑤ 国家科技进步奖最年轻得主是谁

90后冯础成国家科技进步奖最年轻得主 ,他的秘诀是从小博览群书。


冯础参与编撰的获奖作品

从小博览群书是秘诀

冯础的母亲是成都理工大学副教授,同时也是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成员,在母亲的影响下,冯础很早就开始接触科普圈,在他科普创作的过程中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按照冯础的话来说,母亲给自己最大的影响就是——培养了一种“嗜读书”的习惯。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他从小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他用“小型图书馆”来形容家里的藏书,上到经史子集,下到药品说明,各种学科、题材的都有,至少10个大书柜,满满的全是书。“一天到晚和书待在一起,没事就拿来一本看看。”据他回忆,高考前一天还在津津有味地看《史记》。

高中就是文艺青年

高中时,冯础所在的成都七中高2009级14班被称为“最牛高三班”,全班62名学生,全部考上名牌大学。但即便是在这样的“学霸班”里,冯础依然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肚子里墨水不少。”冯础的同学吴国居这样评价他。

当年,14班班训“日出东方,十四不败”的提出者就是冯础。他纯粹是为了填满黑板上预备班训的空隙,搞笑地提出了这一班训,没想到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同意。“提出这个班训是因为,我们希望成为中国的精英,我们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据冯础的很多同学说,高中时他就是班里公认的“文艺青年”。

大二就完成8万字科普书

从“学霸班”毕业后,冯础本科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专业,硕士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哲学专业,良好的理科专业背景,扎实的科技哲学知识,再加上从小的人文浸染和科普阅读积累,为他的科普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二时,冯础已经独立写完一部8万字的科普书,获奖的这两本书也是冯础在本科期间参与完成的。在研究生和博士生阶段,他的科普创作依然在继续。

本次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还是最年轻获得者,冯础表示自己并不会止步不前,“这次获奖,对我来说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激励。”

⑥ 西安工程大学荣膺0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长你你也是贵校的啊。偶也是也。我是大一的。本来还以为我们学校很垃圾嘞。原来还是很强的嘛。看到这个我为我们的学校感到光荣。哈哈哈哈哈哈O(∩_∩)O哈哈~

⑦ 2009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有谁,详细信息

2009诺贝尔医学奖

获奖人:卡罗尔•格雷得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杰克•绍斯塔克

新华网北京10月5日电(记者潘治)生老病死,这或许是人类生命最为简洁的概括,但其中却蕴藏了无数的奥秘。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美国科学家,凭借“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这一成果,揭开了人类衰老和罹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奥秘。

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状物质,它们被称为“染色体”。正常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它们对人类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众所周知,决定男女性别的就是一对染色体。在染色体的末端部分有一个像帽子一样的特殊结构,这就是端粒。而端粒酶的作用则是帮助合成端粒,使得端粒的长度等结构得以稳定。

“染色体携有遗传信息。端粒是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帽’,它能够保护染色体,而端粒酶在端粒受损时能够恢复其长度。”获奖者之一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介绍说:“伴随着人的成长,端粒逐渐受到‘磨损’。于是我们会问,这是否很重要?而我们逐渐发现,这对人类而言确实很重要。”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布的新闻公报说,这三位科学家的发现“解释了端粒如何保护染色体的末端以及端粒酶如何合成端粒”。借助他们的开创性工作,如今人们知道,端粒不仅与染色体的个性特质和稳定性密切相关,而且还涉及细胞的寿命、衰老与死亡等等。简单地说,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相反,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的老化就被延缓。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陆续有研究发现,端粒和染色体等虽然与细胞老化有关,进而影响衰老,但并非唯一的因素,“生命衰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进程,它有许多不同的影响因素,端粒仅仅是其中之一”。

“这是有关人类衰老、癌症和干细胞等研究的谜题拼图中重要的一片,”新闻公报说,“他们的发现使我们对细胞的理解增加了新的维度,清楚地显示了疾病的机理,并将促使我们开发出潜在的新疗法。”

信息时报讯据《中国日报》报道,北京时间10月6日下午5点45分许,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被誉为“光纤之父”的华人科学家高锟、拥有美国和加拿大双重国籍的威拉德•博伊尔和美国人乔治•史密斯三人共同获得这一荣耀。

“他们为日常生活带来许多实用的创新,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工具。”评奖委员会在声明中说。评委会说,高锟因为在“光学通讯领域的光传输方面的突破性成就”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奖金500万瑞典克朗,博伊尔与美国人史密斯因发明“成像半导体电路”而分享另外500万瑞典克朗。

香港中文大学前任校长高锟一九九六年在“高锟星”命名典礼上。 图为香港中文大学向中新网提供

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这是高锟、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从左到右)的照片。 新华社/路透

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 新华社记者吴平摄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6日电 (记者和苗 吴平)瑞典皇家科学院6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贡诺•厄奎斯特在记者招待会上说,高锟在“有关光在纤 来源:深圳卫视《正午30分》 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他将获得今年物理学奖一半的奖金,共500万瑞典克朗(约合70万美元);博伊尔和史密斯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将分享今年物理学奖另一半奖金。
随后,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约瑟夫•努德格伦用一根光纤电缆形象地解释了高锟的重要成就:早在1966年,高锟就取得了光纤物理学上的突破性成果,他计算出如何使光在光导纤维中进行远距离传输,这项成果最终促使光纤通信系统问世,而正是光纤通信为当今互联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另一位评委英厄马尔•伦德斯特勒默手持一部数码照相机深入浅出地描述了另两位科学家的成就。他说,博伊尔和史密斯1969年共同发明了CCD图像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好似数码照相机的电子眼,通过用电子捕获光线来替代以往的胶片成像,摄影技术由此得到彻底革新。此外,这一发明也推动了医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在疾病诊断、人体透视及显微外科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用途。
在记者招待会上,厄奎斯特还拨通了博伊尔的电话向他表示祝贺。85岁高龄的博伊尔表示,能够成为今年的获奖者他非常激动,自己从来没有想过会获得诺贝尔奖。
高锟1933年生于中国上海,人称“光纤之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博伊尔1924年出生于加拿大阿默斯特,史密斯193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两人发明CCD图像传感器时均供职于美国贝尔实验室。诺贝尔科学奖通常颁发给年龄较大的科学家,因为获奖成果都经过了几十年的检验。
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今年公布获奖名单的第二个诺贝尔奖项。本年度诺贝尔奖各奖项得主将独享或分享总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

中国网10月7日讯 200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刚刚揭晓,英国人拉玛克里斯南、美国人斯泰茨、以色列的约纳什因在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中的贡献共同获该奖。(周翔)
诺贝尔奖得主感言:

我们只是一群

努力者的代表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7日电“科学是高度合作的事业,”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在得知获奖消息后说,“很多人对核糖体的研究作出了贡献。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只是一群努力者的代表。”

“哦,你知道吗,”拉马克里希南在确认获奖后对媒体说,“我接到获奖通知电话时的第一反应还认为这是个玩笑,我有个朋友经常和我开玩笑,我还夸奖他说话有瑞典口音。”

“我真的,真的很高兴!”年届七旬的以色列女化学家阿达·约纳特在接到获奖通知电话时,虽然语调平静,但言语之中却充满了喜悦,“这么说,我是继居里夫人、约里奥-居里、霍奇金之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第四位女科学家了?”

接到来自瑞典的电话时,托马斯·施泰茨正打算去体育馆健身。“电话那头建议我别去了,因为接下来会有不少电话找我。”施泰茨解释说,有关核糖体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研发新型抗生素。

核糖体——

生命化学工厂

中的工程师

生命体就像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精密的仪器,不同“零件”在不同岗位上各司其职,有条不紊。而这一切,就要归功于仿佛扮演着生命化学工厂中工程师角色的“核糖体”:它翻译出DNA所携带的密码,进而产生不同的蛋白质,分别控制人体内不同的化学过程。

诺贝尔奖评委会介绍,这些科学家们不仅让我们知晓了核糖体的“外貌”,而且在原子层面上揭示了核糖体功能的机理。在医学上,人们正是利用抗生素来抑制细菌的核糖体从而治疗疾病的。评委会说,三位科学家构筑了三维模型来显示不同的抗生素是如何抑制核糖体功能的,“这些模型已被用于研发新的抗生素,直接帮助减轻人类的病痛,拯救生命”。(新华社电 记者潘治)

为什么诺贝尔奖多颁给老者

许多人对诺贝尔奖的印象是,它经常颁发给老者,而不是正值创造力巅峰的中青年科学家和学者。比如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仍然是老者。华裔科学家高锟生于1933年,美国人史密斯生于1930年,博伊尔则生于1924年。

其实诺贝尔奖的颁奖原则就是要保证获奖成就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为,基础性研究成果由提出到被广泛认可,往往有一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的检验。此外,将奖项颁给取得了让人们心服口服的成就的人,可以避免急功近利、“立竿见影”的科研获奖心态。

比如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这一成果打破了当时的许多医学教条,但也经过了20多年,人们才渐渐发现这一成果的巨大价值。因此在2005年,两人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美国科学家拉斯·昂萨格早在1931年就发表了论文《不可逆中的相互关系》,大大推动了热力学研究,可是直到37年后的1968年,诺贝尔奖委员会才授予他化学奖。

还有某类成果依靠一个人在某一时间的发明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前赴后继才能最终出成果。比如早在1970年,法国化学家伊夫·肖万就已经详细地从理论上解释了烯烃复分解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并且列举了促进这种反应的催化剂的物质成分。直到1990年,肖万的理论才第一次被美国化学家理查德·施罗克应用在实践中并制造出效果优良的催化剂。两年后,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又发展了施罗克的成果,制造出在空气中更稳定的催化剂。他们三人因此获得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伊夫·肖万获奖时已74岁,而施罗克和格拉布也已经60多岁。

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年长的获奖者是2007年经济学奖得主莱昂尼德·赫维奇。获奖时,他已是90岁高龄。赫维奇1917年出生于莫斯科,后加入美国国籍。他最早提出了“机制设计理论”,并因此与另外两位经济学家分享了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而这一理论的提出也已经有近20年的时间了。

诺贝尔奖也并非总是“姗姗来迟”,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从发表论文到1957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只有一年时间。这被称为奇迹。但他们的成果属于可以马上验证的开创性成果,而大多数诺贝尔奖成果都经过了长时间的考验,许多发表成果的年轻科学家或学者到获奖时已经成为老者。不过,从1974年开始,诺贝尔基金会规定,诺贝尔奖原则上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 记者杨骏)

三得主小传

拉马克里希南1952年出生于印度金奈,目前持有美国国籍。拉马克里希南1971年在印度巴罗达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76年在美国俄亥俄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6年至1978年在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获生物学研究生学位,1978年至1982年在耶鲁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1982年至1999年曾先后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等工作,1999年至今在英国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工作。

施泰茨1940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1966年在哈佛大学获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67年至1970年在英国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做博士后,1970年至今在耶鲁大学工作。

约纳特1939年出生于耶路撒冷,1962年在希伯来大学获学士学位,1964年在希伯来大学获硕士学位,1968年在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获X射线晶体学博士学位,1970年她组建了以色列第一个蛋白晶体学实验室,目前在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工作。约纳特曾因细菌抗药性方面的研究于2008年获欧莱雅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设立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7日电)

女性得主 凤毛麟角

在诺贝尔奖百余年的历史上,共有789位获奖者,然而女性获奖者却少之又少,所占比例不到获奖总人数的5%。

诺贝尔奖女性得主中虽不乏居里夫人这样两度获奖的传奇人物,但从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到2008年为止,只有35位女性曾获诺奖殊荣。她们所获奖项主要集中在和平奖、文学奖以及生理学或医学奖三个奖项,人数分别为12位、11位和8位。在物理学奖和化学奖方面,居里夫人获得了1903年物理学奖与1911年化学奖,除居里夫人外,只有1名女性获物理学奖,3名女性获化学奖。而经济学奖从1969年开始颁发至今无一位女性获奖。

历史上,曾有一些杰出女性被认为足以摘取诺贝尔奖的桂冠,但却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实现。例如,沃森与克里克因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闻名,他们因此与威尔金斯分享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实际上,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在这一历史性的发现中作出巨大贡献,她未能获奖在学术界曾引起长久争议。

(新华网北京10月4日电 记者刘石磊)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7日电(记者和苗 吴平)瑞典皇家科学院7日宣布,美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3人共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其中约纳特是自1964年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科学家。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贡诺·厄奎斯特首先宣读了获奖者名单。他说,拉马克里希南、施泰茨和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奖,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了解核糖体的工作机制对了解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化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贡纳尔·冯·海伊内和评委莫恩斯·艾伦贝里通过投影仪图片展示,分别详细地介绍了3名获奖者的成就。他们介绍说,生物体每个细胞中都含有脱氧核糖核酸(DNA),基于DNA上携带的信息,核糖体便能合成蛋白质,如血红蛋白、免疫系统的抗体、胰岛素、皮肤中的胶原蛋白等。这些蛋白质在生命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功能,它们在化学层面上组成并控制着生命。因此,有关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能够被迅速应用到实际中,没有核糖体存在,病菌就无法存活,当今医学上很多抗生素类药物都是通过抑制病菌的核糖体来达到治疗目的的。

他们说,3名获奖者通过独立的研究工作,分别采用X射线蛋白质晶体学方法绘制出3D模型来体现合成核糖体的成千上万个原子的位置,他们绘制的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新抗生素的研制,以减少患者的病痛和拯救生命。

在记者招待会上,厄奎斯特拨通了约纳特的电话向她表示祝贺。约纳特在接受媒体现场电话连线采访时表示,获悉这一消息时她非常高兴,从来没想到自己能获此殊荣。她说,虽然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生命科学中很重要,但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科学家们继续寻找答案。

拉马克里希南1952年出生于印度金奈,施泰茨1940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约纳特1939年出生于耶路撒冷。他们将平分诺贝尔化学奖奖金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
瑞典文学院8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德国女作家和诗人赫塔·米勒。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决定中说,米勒的作品“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她将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详细]

赫塔·米勒:得知获奖很吃惊
米勒通过她的出版商发表了一份声明,表示对自己获奖感到“非常意外”。米勒曾多次获得德国的文学奖项,其作品包括小说、诗歌和随笔等。1982年,米勒的处女作、短篇小说集《低地》出版。她的其他作品有《河水奔流》《行走界线》《那时狐狸就是猎人》等

赫塔·米勒代表作:《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
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我本是一只受伤的小兽,很想前行,却无路可寻。在茫茫网络,是你的手将我牵引。是的,你是上天安排下出现的,而我必定将在你的命令下消失。
据法新社报道,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9日宣布,美国总统奥巴马获得200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挪威诺贝尔奖评审会主席托尔比约恩·亚格兰(ThorbjoernJagland)表示,将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奥巴马,是表彰他“在加强国际外交及各国人民之间合作上,做出了非凡的努力。”

东方网10月12日消息:据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消息,10月12日中部欧洲时间下午13时00分左右(北京时间19时00分左右),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奥利弗·E·威廉姆森 。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获颁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她对经济治理的分析,尤其是对普通人经济治理活动的研究”,而瑞典科学院将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奥利弗·E·威廉姆森,以表彰“他对经济治理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司的经济治理边界的分析”。埃莉诺·奥斯特罗姆1933年出生于美国,现供职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奥利弗·E·威廉姆森1932年出生于美国,现在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作。两位经济学家将各获得一半奖金。

诺贝尔奖金原本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奖五项。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全称应为 “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经济学奖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1969年第一次颁奖。

按照传统,2009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将在今年12月10日举行。除和平奖颁奖仪式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以外,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都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与去年相同,今年诺贝尔奖每项奖金仍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979万元人民币)。

时间表

10月5日 宣布生理与医学奖得主
10月6日 宣布物理学奖得主
10月7日 宣布化学奖得主
10月8日 宣布文学奖得主
10月9日 宣布和平奖得主
10月12日 宣布经济学奖得主

全齐了

⑧ 急求:2009年国家科学进步奖名单

一 等 奖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1 石脑油催化重整成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马爱增,徐又春,赵振辉,王净依,杨宝贵,潘锦程,许浩洋,孙敏杰,周立进,李 彬,郭劲鹤,师 峰,任坚强,刘贵平,阎遂宁
2 超高压直流输电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开发及产业化 宓传龙,陆剑秋,姚致清,苟锐锋,王 健,李文平,班 建,方晓燕,卢有盟,毛庆传,郑 军,周登洪,汪德华,刘桂雪,朱 斌
3 大跨、高墩桥梁抗震设计关键技术 范立础,李建中,叶爱君,彭天波,王志强,袁万城,管仲国,魏红一,徐 艳,杨澄宇
4 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关键技术研究、装置研制和应用 周孝信,吴中习,林集明,武守远,李若梅,田 芳,李亚楼,郭 剑,宋瑞华,陈珍珍,岳程燕,裘微江,张晋华,康建东,张 星
5 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产业化 邱亚夫,徐卫林,丁彩玲,邱 栋,王少华,孙润军,崔卫钢,陈 超,王文革,张庆娟,秦 光,赵 辉,王建平,李保仓,杨爱国
6 膨胀土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 郑健龙,杨和平,程 平,章为民,张世俊,张 锐,吴万平,王年香,梁军林,马绍昆,刘龙武,姚海林,杨守华,韦秉旭,王保田
7 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的创建及其在镇痛机制和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李云庆,陈 军,胡三觉,丁玉强,李 辉,陈良为,邢俊玲,武胜昔,贾宏阁,王亚云,冯宇鹏,王 文,徐 晖,汪 伟,杨瑞华
8 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及应用 张曙光,张卫华,王 军,刘 刚,刘作琪,黄 强,王松文,张 洪,孙守光,吴萌岭,王文虎,赵云生,楚永萍,韦 皓,虞大联

⑨ 大庆油田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吗

1985年“大庆油田长期高产稳产的注水开发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6年“大庆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系统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009年“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图10.3)。

图10.31985年“大庆油田长期高产稳产的注水开发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阅读全文

与2009国家技术发明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
马鞍山陆建双 浏览:853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