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步骤和要求有哪些
l、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
2.增强问题意识,在课堂听讲和读书学习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注重思维的发散,在解题练习中进行多解、多变。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各种出类拔萃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心理学认为:创造思维是指思维不仅能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卓别林为此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心理上的"自我调解",有意识地从几个方面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1)展开"幻想"的翅膀
心理学家认为,人脑有四个功能部位:一是以外部世界接受感觉的感受区;二是将这些感觉收集整理起来的贮存区;三是评价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断区;四是按新的方式将旧信息结合起来的想象区。只善于运用贮存区和判断区的功能,而不善于运用想象区功能的人就不善于创新。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般人只用了想象区的15%,其余的还处于"冬眠"状态。开垦这块处女地就要从培养幻想入手。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思考就发生困难。特别是创造想象,它是由思维调节的。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是从他幼时幻想人跟着光线跑,并能努力赶上它开始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就是从人们幻想造出飞鸟的翅膀而开始的。幻想不仅能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物,而且还能激发我们作出新的努力,探索,去进行创造性劳动。
青年人爱幻想,要珍惜自己的这一宝贵财富。幻想是构成创造性想象的准备阶段,今天还在你幻想中的东西,明天就可能出现在你创造性的构思中。
(2)培养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人在这种思维中,可左冲右突,在所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格拉肖说:"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路......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比如我们思考"砖头有多少种用途"。我们至少有以下各式各样的答案:造房子、砌院墙、铺路、刹住停在斜坡的车辆、作锤子、压纸头、代尺划线、垫东西、搏斗的武器......如此等等。
(3)发展直觉思维
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即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获得的硕果,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学上的"阿基米德定律"是阿基米德在跳入澡缸的一瞬间,发现澡缸边缘溢出的水的体积跟他自己身体入水部分的体积一样大,从而悟出了著名的比重定律。又如,达尔文在观察到植物幼苗的顶端向太阳照射的方向弯曲现象时,就想到了它是幼苗的顶端因含有某种物质,在光照下跑向背光一侧的缘故。但在他有生之年未能证明这是一种什么物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的反复研究,终于在1933年找到了这种物质植物生长素。
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解决一个问题,设想出多种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为了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当这些想象纷至沓来的时候,可千万别怠慢了他们。青年人感觉敏锐,记忆力好,想象极其活跃,在学习和工作中,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要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要善于发展自己的直觉思维。
(4)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是创造力的三个因素。流畅性是针对刺激能很流畅地作出反应的能力。灵活性是指随机应变的能力。独创性是指对刺激作出不寻常的反应,具有新奇的成分。这三性是建筑在广泛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曾采用所谓急骤的联想或暴风雨式的联想的方法来训练大学生们思维的流畅性。训练时,要求学生像夏天的暴风雨一样,迅速地抛出一些观念,不容迟疑,也不要考试质量的好坏,或数量的多少,评价在结束后进行。速度愈快表示愈流畅,讲得越多表示流畅性越高。这种自由联想与迅速反应的训练,对于思维,无论是质量,还是流畅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5)培养强烈的求知欲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说过,哲学的起源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己所有存在的惊奇。他们认为: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人们感到"惊奇'时,在情感上燃烧起来对这个问题追根究底的强烈的探索兴趣时开始的。因此要激发自己创造性学习的欲望,首先就必须使自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人的欲求感总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精神上的需要,就没有求知欲。要有意识地为自己出难题,或者去"啃"前人遗留下的不解之迷,激发自己的求知欲。青年人的求知欲最强,然而,若不加以有意识地转移地发展智力,追求到科学上去,就会自然萎缩。求知欲会促使人去探索科学,去进行创造性思维,而只有在探索过程中,才会不断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不枯不竭,永为活水。一个人,只有当他对学习的心理状态,总处于"跃跃欲试"阶段的时候,他才能使自己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就不仅能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创造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事物。
㈡ 创造力课程对孩子有什么帮助
简单地讲,常规思维大家都差不多,而想让孩子变得卓越、富有成就,就必须训练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力。创造力课程,就是训练提高孩子创造力的,具体可以了解一下厦门三威教育的创造性思维家庭训练课程。
㈢ 求 A纸创造力及玫瑰折纸教程
纸雕贴吧有教程 可以问他们要
㈣ 老师,欧美国家是怎么给学生上创造力课程的他们现在最关注培养孩子什么能力
欧美一些发达地区上课形式一般比较灵活,我说下最近比较火的小学Altschool的上课方式吧,一般他们课堂上会不同年龄的小学生混在一起上课,同一个班的孩子学习进度却不同,没有整齐排列的桌椅,墙上贴满了便签纸,孩子一人一个iPad,做着不同的学习项目……
这些情形我们在传统学校里几乎不能想象,但这确实是硅谷乃至全世界目前最火的小学——Altschool,最日常的上课场景。
这是一所极度强调个性化教学的学校,由谷歌前高管创办,早前获得包括扎克伯格在内的1亿美元投资,它里面有着让无数孩子向往的教学特色,如“电子化教学”——孩子在线完成定制课程,又如“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孩子在档案里写上兴趣爱好、强项弱点、个性偏好等,这将成为老师指定学习计划的依据,而且,极度重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Altschool的CEO Max Ventilla曾说,他们想培养的学生“不单单是一个问题解决者,更是一个问题发现者(not just be a problem solver,but a problem seeker.)” 根据Altschool官网介绍,每年他们都会邀请设计专家给学生们开设一堂创造力特训课,
这可不是教孩子们画画或捏橡皮泥,而是让孩子用创意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比如让某个学生采访自己的搭档——一个游泳迷,并决定为朋友做一款新型护目镜。
这个学生会采访以了解对方的需求,再思考与创想:“我先用一种特定的防水纸、胶带、橡皮筋贴出框架,再在上面挖了两个洞,一开始并不牢固,我就用强力胶加固,没想到真的奏效了!然后我再找些塑料做优化……” 一般整个学习与创想的过程就是这样有趣而刺激\ud83d\ude04
特训并不要求孩子做出完美的模型,相反,它希望孩子更关注创想的过程,勇于行动,而不总想做个完美计划,除了采访、头脑风暴等,它还鼓励学生接触不同的工具材料,把所有点子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模型。
Altschool学生主管说:“每个孩子都有很多创意,但他们需要一种训练,把自己的创意变成能带来改变的解决方案。”最后,学生还要学以致用,重新设计自己的教室。这里的老师不会提前布置教室,因为他们认为,没有孩子的参与是没办法也不可能布置出一个真正为学生着想的学习环境的。
上面说的这堂创造力特训课名为“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设计思维也是最近几年风靡欧美中小学的一种创造力培养方法,本在硅谷的创新企业及跨国公司用于新产品开发与迭代,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d.school)把它归纳为一套科学方法论后,迅速在教育界流行开来,尤其注重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
该回答来自于网络问咖 杨峰 大咖
㈤ 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创造力
创造力这是个虚的东西,范围也比较大,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我们的创造能力呢?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创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和训练中逐步的提高和增强的。只是怎么提升就是问题了?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1、利用各种方法,例如组合法、类比法、联想法等,因为创造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经过学习和训练会使创造力获得迅速提高,创造潜能得到有效开发。这对于我们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创新水平、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极为有益。
4、要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这要求我们,要摒弃社会中的不良风气迷惑,切实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并把自己的兴趣推而广之,坚持不懈地沉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当中;另外,要善于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的症结,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直觉,并把思维的灵感火花及时保存,成为研究的新发现;科学的态度也很重要,这需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聚精会神,真正深入到一个问题的每个层次中,否则效率的下调只会使瞬间的灵感顷刻。
多看书,善于观察。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我觉得说的很对。什么东西才能能从书中找到答案。
㈥ 培养创造力的10个步骤是什么
1?以下是具有创造力的人会有的特点。其中哪些和你的个性相符?
(1)对前途充满乐观(2)对现状抱着积极的不满足的态度(3)高度的好奇心及观察力(4)能接受各种代替方法(5)喜爱幻想,深入未来(6)具有冒险心,兴趣很多(7)具有辨别及杜绝坏习惯的能力(8)能独立思考(9)能做全面的思考(能想出新点子,实际解决问题)
2?你受右脑还是受左脑控制?
(1)你的工作空间是否整洁有序?你的车子呢?你的车库呢?
(2)你是否比较愿意在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再从事另一件工作?
(3)事情发生时,你是否愿意讨论它?
(4)你是否喜欢尝试各种食品、甜点及菜肴,并且在不同的时间去尝试?
(5)你是否总在某一特定时间内观看某一相同类型的电视节目?
(6)你的周末是否充满了各种新的活动,很少相同?
(7)你喜爱艺术、轻音乐还是拼图游戏?(能选择其中的两种吗?)
[如果你对(1)、(2)、(3)和(5)的答案是肯定的,而(4)、(6)和(7)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就是受左脑控制;如果你对(1)、(6)和(7)的回答是肯定的,而(2)、(3)、(5)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的右脑活动比较多]有任何结论吗?没有,只是让你多了解自己而已。
3?不要迷恋某种发明或观念。观念可以淘汰,随时都有更新、更好的观念出现。向你自己挑战,让这些观念发挥功效,并实际应用。
4?学习一种有效的松弛技巧。当你在完全放松时,创造性的想象可以做最佳的“事先演练”及“重复表现”,因为在松弛的情况下,左脑的控制力较小,右脑更容易接受视觉与听觉的暗示。有一些卡式录音带教导被动的松弛、持续的肌肉松弛、深呼吸以及生理回馈技巧等。你不妨尝试几种不同的方法,直到你找到喜欢的那种方法。
5?当你想象自己“目前”完成的一项目标时,一定要确定你的想象和眼睛所见的完全一样,而不是通过旁观者“看你怎么办”的眼光。
6?当你犯错时,不要以左脑式的批评来谴责或轻视自己。想出一段肯定式的声明描述你的正确表现。放松心情,聆听你自己说出肯定的声明,并幻想与此相关的行动与感觉。
7?以创造性的态度去发觉及解决问题,最好把所有的问题都看作“需要改善的情况”、“暂时地不妥”以及“成长中的机会”。改变你对问题的看法与态度。
8?对于需要改善的想法与计划加以讨论,并且进行试验。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实际试验你的想法。
9?做任何决定时,考虑采用所谓的标准决策方法:在一张纸上画出两栏,在每一栏上面分别写上“利”与“弊”。在“利”的那一栏里,列出如果你做这样的决定之一,所可能产生的全部利益与好处。再把可能的坏处及不利的影响写在第二栏。研究这些利与弊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如果在你看来,利多于弊,或者是你可以得到有利的好处,那么,你不妨采取这种决定。
10?找出时间去骑脚踏车、堆沙堡、放风筝、闻闻玫瑰花香、在林中散步,或赤足走在沙滩上。我们这些大人需要重拾我们内心童稚的美好、右脑式的世界。(这个周末就去做)第三章责任的种子第三章责任的种子做好本职工作是责任,而它的酬劳也令人满意。我们的工作品质越好,数量越多,收获越丰盛,心灵越充实。
能为自己的思想、工作习惯、目标和生活负责,你会发现你在开创自己的命运,走向成功之途。只要你种下率真、自制和负责的种子,你会得到满足与喜悦的收获。在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十分能干的木匠,大家都叫他“巧手杰克”。他14岁出师,小到制作口红盒子,大到建筑整座房屋的木工活无所不能,而且,他所做的活儿,都是为人称道的精品,当地人有口皆碑。
杰克干了40年的木匠,已经54岁了,他决定退休,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他所服务的老板,是从前老板的儿子,把杰克看做是自己的左膀右臂,他极力挽留,但是杰克不为所动。
最后,老板只得答应让他退休,但在这以前,他要杰克再建造一座房子。
杰克于是开始这退休前最后的工作,在盖房过程中,稍有一点眼力的人都能看得出来,老杰克的心已经不在工作上了,他用料不再像往日那般精挑细选,做工也只是随意而为,全无往日的水准。老板看在眼里,并没有说什么。
在竣工那一天,也就是杰克终于可以退休的那一天,老板把一串钥匙交给杰克,说这是作为礼物送给杰克的房子的钥匙,而那座作为礼物的房子,就是老杰克最后盖的那间粗制滥造的房子。
当你心不在焉地进行一项工作时,是否会想到日后也会得到类似杰克的后果——不对你做的事负责,结果也就不会对你负责。
㈦ 智慧树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教程考试答案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艾伯特·詹奥吉认为:创新就是和别人看同样的东西却能 不同的事情。
㈧ 恐龙创造力的课程特色
把握影响创造力的三大系统,系统化地培养创造力
l 老师与孩子互动,提高教育成果
小班化教学,放松的环境,家长、老师陪同找出孩子心中志趣。
l 儿童主动发展为目标的课程设计
系统课程、充分鼓励的环境紧凑的课程环节设置、丰富的生活素材、课程形式丰富,引导孩子主动性强。
l 优势发掘和优势叠加的教育服务
系统的老师培训(老师教育、心理学背景——入职培训、严格考核——定期教务系统考试、评定——资深老师的日常练课指导——权威人士的不定期培训解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