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力论据

创造力论据

发布时间:2021-07-23 10:20:28

Ⅰ 求有关创造力运用的事例

创造并不神秘,人人都有急待开发的创造潜力。吉尔福特说:"创造性再也不必假设为仅限于少数天才,它潜在地分布于整个人口中间,"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就曾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深刻地说明了创造力人人有之。科学研究表明,创造力本身就是人的大脑长期进化的产物,是人类大脑的一种自然属性,它是随着人的大脑的存在而存在,随着大脑的进化而进化,因而它是每一个正常人都应具有的潜在能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其创造力都是天赋的。根据已有的研究资料,人类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首先是因为发育中的人脑在大脑结构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大脑的可塑性及其变化,将导致学习、记忆、行为以及精神等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大脑的可塑性具有终生性的特征,这使得神经系统形态与功能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力。人类对大脑的利用率,一般人仅仅为10%,即使是杰出的专家学者,也不会超过30%。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将创造力划分为普通的创造力和伟大的创造力,认为普通的创造力是每个心理健康的人都具有的,它能使人获得满足感,消除受挫感,为人类提供一种对于自己以及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伟大的创造力是指像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创造力,能给人类创造伟大的成就和推动社会进步。
所以简单的说,做饭做菜就是创造的过程。

Ⅱ 成功在于有创造性的论据50字

现代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中最重要的部分,他们认为创造力就是知识与发散思维能力。列出公式:创造力=知识 发散思维能力。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在头脑里培养出具有习惯性“独立思考”的系统,列公式:独立思考系统+知识。下面是发表在博客的有关独立思考系统的知识。
教育改革的心理学依据
据报道,三年一次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调查结果12月7日公布,首次参加PISA的上海15岁在校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全部三项素养评价中,均排首位。这个结果引起国内外教育界及媒体的广泛关注。欧美多国惊呼“意外”,并分析上海及亚洲教育的成功经验,检讨自己国家基础教育的落后,呼吁改革教育。在我国,却引起争论。(《南方日报》12月21日)
在我国,我们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它的特点是培养善于死记硬背的应用型人才,扼杀了创造型人才的成长!而欧美的教育,则相对来说更加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成长,不利于死记硬背型人才的成长。他们要改革了,我个人认为,他们的改革难度不大,可供的选择很多。比如,象我国的奥运会战略一样,重点培养几个勤奋的、记忆力特强的学生,和我们比赛的差距马上可以缩短。而我国的教育改革难度很大,所以十几年来一直是争论不休、进展不大。我个人认为,欠缺心理学知识指导是主要原因。下面我从人脑“知识结构”的角度来分析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素质教育从哲学的角度看,它应该是:培养个体掌握适应其所在社会生存所必须的基础知识的教育。如果这个定义是正确的,那么,第一,它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就有了知识内容的差别。例如,在清朝,女孩子想挤身上流社会,不扎小脚是没什么希望的;但贫苦农民的女儿扎小脚后无法干粗活,想活命,不会干女孩子的活是不可想象的,这就是时代的差异。在我国,谁不懂汉语?在英国,有多少人懂汉语?这就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基础教育内容的差别。第二,不论什么时代,不分地区和国家,也不分人种,人类社会个体“适者生存”的基础知识都可以归纳为:1、语言知识。2、劳动技能。3、健康的身体。4、健康的人格。5、社交活动的能力。6、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
在人脑的“知识结构”上,除了身体素质一项(身体是否健康的一切信息时刻都在向我们的“知识结构”反映)外,其他知识确实是分成一个个系统独立存在的。例如,英语知识、数学知识、游泳技能、厨艺技术、地理知识、社交礼仪等等,它们都可以成为一个或大或小的系统独立存在,在需要的时候发挥作用。如果它们不存在(没有建立起来)就无法发挥作用。如没学过法语,怎么能说?没学过炒菜,怎么能做?没学游泳,怎敢下海游泳?如果它们的存在是不适合个体当时的社会规范的,那么,它将损害这个个体的利益。例如,不懂礼貌的“小霸王”长大了,他的人缘不会好;不懂互助的人,朋友会越来越少;心胸狭隘的人经常心情郁闷等等。显然,片面追求科学知识的教育是错误的!尤其是牺牲其它能力去追求书本知识的做法大错特错——这很难培养出上述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却很容易培养出可以熟练运用某些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其实,现行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出“书本知识的全才”,如果要培养熟练运用某些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并不需要这样的教育方法),如钢琴家、工程师、画家、翻译等等。这对于许多家庭,许多个体而言,他们已经相当满足了。我国三十年来经济快速增长,与大量应用型人才的贡献密不可分。但是,几乎所有尖端科技领域的核心技术都在别人手上,就连国人引以为荣的航天科技,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仍然只是“已有成功先例,可以放心追赶”的非独创性的发展。这些都足以说明:我国现行的教育确实不适合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国家的教育不能只培养应用型人才,它必须培养大量有创造性的人才,才能在未来更加激烈的科技革命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我们将永远跟在别人后面去接受新技术。
具有创造性的人从人脑的“知识结构”上看,就是具备“多疑、多思、不满足已有成绩或答案”,具有习惯性“独立思考”系统的人。此外,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宽阔的胸襟,合适的社会环境或机遇等等都是成才的重要因素。不过,它们都没有具备习惯性“独立思考”系统重要,这是不可缺少的系统,是创造型人才必有的基本素质。这个系统是怎样建成的呢?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等等?请听我下面的分析:
一、系统建立的基础
1、永久性神经联系通路的建立:临时性神经联系是大脑神经细胞的基本功能。简单来说,当两个神经细胞同时兴奋,即它们同时获得强大的兴奋能量,这两个神经细胞就接通了,这就是临时性的神经联系,也可称为建立起临时性的神经通道。之所以称为临时性的,是因为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不牢固的,很容易“消退”,表现出“消退”、“忘记”、很难“回忆”等常见现象。但是,两个细胞之间的同时兴奋多次发生,它们之间的临时性神经通道就会越来越牢固,成为永久性的神

Ⅲ 关于创造的论据

2008-02-09 10:42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
——歌德

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在街道上挤来挤去不会有所作为。
——布莱克

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松下幸之助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爱因斯坦
知识本身不会使一个人具有创造力。……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活用知识。活用知识和经验来寻找新点子、新创意,就是培养创造性思考所需的态度。
——罗杰·冯·伊庄(美国)
创造力是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发展的一种能力。把创造力限制在少数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多产创作上是一种陈腐的观念。……创造性是每一个人作为人类的一员都具有天赋潜能,它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下,人人都可以表现出创造性。
——马斯洛(美国)
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狄德罗

【相关论据】
1、姚明进军NBA:2002年6月27日7点30分,2002年NBA选秀大会在纽约麦迪逊花园广场进行,中国球员姚明被拥有头号选秀权的休斯顿火箭队选中,成为亚洲球员获NBA“状元秀”殊荣第一人。从宋涛到马健、胡卫东,从王治郅、巴特尔到姚明,中国人代表亚洲越来越接近世界最高水平篮球联赛——NBA的顶峰。
2、不迷信传统的地质理论:许多年来,中国被认为一个贫油国家。因为传统的地质理论认为,大油田一般都生长在海相地层中,而中国大部分是陆相地层,因而不可能有储量大的油田。但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不迷信传统的理论,他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地质实践和前人的经验教训,深入思考,反复研究,最终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全新的找油理论,即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我国先后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河南油田、江汉油田等大型油田,终于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3、哥伦布竖鸡蛋: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后,人们纷纷向他祝贺,也有不少人不以为然。他们说:这件事很简单,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到。有一次集会,他们又这样嘲笑哥伦布,哥伦布不动声色地拿出一只鸡蛋,说道:“在座诸位,谁能把这只鸡蛋在桌子上立起来?”没有一个人敢响应。哥伦布说:“我立给你们看。”言毕把鸡蛋使劲往桌子上一插,鸡蛋碰到桌子后破了,牢牢地立在桌子上。众人恍然大悟,说道:“这很简单。”哥伦布气愤地说:“一件事情做成之后,你们当然知道它简单。但是事先你们怎么没想到要这样去做呢?”
4、化腐朽为神奇:美国历经百年的自由女神铜像翻新后,现场存有200吨废料,难以处理。一个名叫斯塔克的人,自告奋勇,主动承包清理。他将废料分类整理,把废铜皮改铸成纪念塔,废铅改铸纪念币,水泥碎块整理做成小石碑装在玲珑透明的小盒子里,让大家选购。结果,本来无人问津难以处理的一堆垃圾,顿时化腐朽为神奇,身价百倍,人们争相购买,200吨垃圾被很快一抢而空。正是由于斯塔克不拘泥于传统方法,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便别出心裁想出了多种处理办法,由此而获得大利。
5、善于创新的李公麟:北宋画家李公麟不仅擅长画马,他的人物故事画,也是出类拔萃,善于创新。他曾经画过一幅《陶潜归去来兮图》。对于表现晋代诗人陶渊明挂冠归隐的画,历代画的不少,但画来画去,无非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通常是把他放在田园秋菊之中来表现。但李公麟却一反过去的陈套,把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士”画在江上,一条清澈透底的江水坦荡东流,构图别致,立意新颖。

时代要求开拓创新。
【相关论据】
1、张瑞敏的开拓精神: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2000年6月,海尔进一步和国际接轨,总裁改任首席执行官,成为中国家电企业第一位CEO。一系列国际化运作使海尔在全球的销售大增,目前,已在海外发展了62个海尔经销商,张瑞敏因此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海外。国际、国内多次高品质的演讲令张瑞敏和海尔的声誉与日俱增,其全球化战略使海尔向世界500强又迈进了一步。如果他在登陆美利坚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并取得成功,那么他将赢得更多喝彩。
2、不断创新的海尔:创新是海尔发展的不竭动力。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手段和依托,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引进技术到整合国内外资源、自主创新,坚持“技术创新

http://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57182&pgid=116107

12.革新
(1)引言
革新
改革创新,社会才能发展,人类才能进步。革除旧弊就要具备与旧事物斗争的勇气;开创未来就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
革新者是披荆开路的勇士,是浪尖上的弄潮儿,是时代的精英。
(2)事实论据
商鞅变法强秦
商鞅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改革家。他帮秦孝公进行两次重大改革,“开阡陌封疆”,废止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而创立按丁男征赋办法;奖励农战,凡从事耕织缴纳粮食布帛多者,可以改变原来身份,有军功者还可以受爵位;实行郡县制,由秦王直接委任官吏。此外他还“燔诗书而明法令”强调法治。
商鞅后来虽被守旧的反动势力车裂而死,但他的改革,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
鲁迅剪辫明志
清政府强迫所有男人都要留一条长辫。在日本,中国清朝留学生也要拖一条长辫子,处处受日人的讥笑甚至侮辱。鲁迅决心率先剪掉辫子,以表示对清政府的抗争和在外国人面前洗刷耻辱的决心。并特地到照相馆拍照片,在照片背面,写下一首忧国忧民的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琴纳试种牛痘
1796年,美国人琴纳试种牛痘获得成功。猖獗于世的可怕的传染——天花。终于有了克星。
但要推广这种疗法却遇到重重阻力。英国皇家医学杂志拒绝刊登琴纳的论文。有人散布谣言:“种牛痘,人头上会长出牛角,身上长出牛毛,会发出牛的叫声。”对琴纳进行人身攻击。
琴纳不怕威胁,勇敢捍卫科学真理。自费刊印自己的论文,宣传新事物新思想。
接种牛痘战胜天花的预防医疗活动,迅速在全世界展开,新事物终于战胜了旧观念。
(3)理论论据
改革之任,人人有责。
孙中山《建国方略》
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鲁迅《中国语文的新生》
变法则民富。
谭嗣同《仁学二》
大变则大效,小变则小效。
梁启超《论科举》
能从原虫到人类,从野蛮到文明,就因为没有一刻不在革命。
鲁迅《革命代的文学》
新笤帚扫得干净。
[英]海伍德《谚语集》
人的天性渴求新厅事物。
[古罗马]老普林尼《博物志》
人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服从老配的东西,而是为了创造新的,有理智的,光辉的东西。
俄罗斯谚语
所有的保守派都是由于自身有着缺陷。他们因为地位或本性而是优柔怯懦的……只能像歼疾人那样地采取守势。
[美]爱默生《处世之道》
有些人会错误地教导我们说,墨守成规就是始终如一,是一种美德,而摆脱成规就是不始终如一,是一种恶行。
[美]马克•吐温《始终如一》
保守派是一个长着完好双腿的人,但他从来没学过向前走。
[美]罗斯福《1939年10月26日广播演说》
当一个国家的青年人都因循守旧时,它的丧钟便已经敲响了。
[美]比彻《出自普利茅斯布道坛箴言》
自古以来一切文明的进步,最初无一不是从所误用的异端邪说开始的。
[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人们处境舒适的时候,自然就敌视革新。
[英]艾迪生《保有权主》
请君莫奏前朝英,听唱新翻《杨柳枝》
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今美于昨,明日复胜于今。
清•李渔《〈笠翁余集〉自序》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只有创新才能推动历史的前进。
贝弗里奇
许多伟大的真理开始的时候都被认为是亵渎行为。
[英]萧伯纳
瓦砾场上还不足悲,在瓦砾场上修补老便是可悲的。
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Ⅳ 有创造力的名人事例

爱迪生不就是
在爱迪生小的时候,他经常到邻居缪尔·温切斯特的家的碾坊玩专。一天,他在温属切斯特家的碾坊看见温切斯特正在用一个气球做一种飞行装置试验,这个试验使爱迪生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里充满了气,一定会升上天。几天后,爱迪生把几种化学原料配在一起,拿给父亲的帮工迈克尔·奥茨吃,爱迪生告诉迈克尔·奥茨吃了这种东西人就会飞起来,结果奥茨吃了爱迪生配制的“飞行剂”后几乎昏厥过去。爱迪生因此受到了父亲的鞭打和小朋友父母们的警惕,劝告自己的孩子不要与爱迪生玩并远离他。

Ⅳ 具有创造力的名人伟人的事例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詹天佑,字眷诚,江西婺源人。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詹天佑詹天佑的详细资料你可以去 http://ke..com/view/8594.htm 看看

Ⅵ 关于每个人都是有创造力的论据

关于每个人都有创造力的论据,其实很多人都觉得创造力只会出现某些人当中。是我觉得很多人都会有创造力的。只是说每个人的幻想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不一样而已。因为生活的条件环境受教育的程度都不一样。所以大大的区别的每一个人对于创造力的理解不一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创造力只不过他多一点或者少一点而已。这个论据的话肯定是可以成立的。因为人的智商跟情商都有不一样。更何况这个是创造力了,

Ⅶ 关于创造力的道理论据最好是关于伽利略

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同时抛下两件材料相同但重量不同的物体,以驳倒亚里士多德认为的物体下落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观点。实验证明不同重量的物体在空气中自由降落时,它的下降速度与重量无关,不同重量的物体会以同样的速度落地。不轻易相信权威;要能大胆想象;勤于思考;不断实验 。回溯科学史,没有对托勒密宇宙体系的背叛,哪来伟大的哥白尼变革?没有对亚里斯多德物理理论的怀疑,哪来伽利略在运动学上的重大变革?没有对牛顿经典力学的超越,又怎会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Ⅷ 求与创造力有关的名人事例,要简短

微波(发现者:珀西·斯宾塞)美国雷神公司(Raytheon)工程师珀西·斯宾塞版又是一位著名的权电子学奇才。 1945年斯宾塞正在测试用于雷达装备的微波辐射器(磁控管)时,突然感觉西裤的口袋里有点不对劲,甚至听到了咝咝的声音。斯宾塞停下手里的工作,结果发现是它口袋里装的一块巧克力融化了。他猜可能是磁控管发射的微波烤化了巧克力。由此他立刻意识到也许可以把微波应用到厨房烹饪上,于是微波炉诞生了,这种厨具真可谓是全球的小吃爱好者和单身汉们的大救星

Ⅸ 具有创造力的事例500字

1877年冬天,一场大雪降在美国的代顿地区,城郊的山冈上到处是白茫茫一片.一群孩子来到堆着厚厚白雪的山坡上,乘着自制的爬犁飞快地向下滑去.山坡上顿时响起阵阵笑声.
在他们旁边,有两个男孩静静地站着,眼睁睁地看着欢快的爬犁从上而下划过.大一点的男孩叹道:“嗨!要是我们也有一架爬犁该多好啊!”
另一个孩子撅着嘴说道:“谁叫我们爸爸总不在家呢!”他灵机一动,又接着说道:“哥哥,我们自己动手做吧!”被称做哥哥的男孩一听,顿时笑了起来,愉快地说道:
“对呀!我们自己也可以做.走,奥维尔,我们回去!”于是,两个孩子一蹦一跳地跑下山坡,向家里飞快地跑去.
这弟兄两个就是莱特兄弟,大的叫威尔伯,小的便是奥维尔.他们从小就喜欢摆弄一些玩意,经常在一起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们的爷爷是个制作车轮的工匠,屋里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弟兄两个把那里当作他们的乐园,经常跑去看爷爷干活.时间一长,他们就模仿着制作一些小玩具.因此,弟兄两个决定,这次要做架爬犁,拉到山坡上与同伴们比赛.当天晚上,弟兄俩就把这种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一听,非常高兴地说道:“好,咱们共同来做吧!”
于是,弟兄俩个跑到爷爷的工作房里,找到很多木条和工具,不加思索就干了起来.
“不行”妈妈阻止他们说,“干什么事情得有个计划,我们首先得画一个图样,然后才做!”
弟兄俩个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同妈妈一起设计图样.妈妈首先量了兄弟俩身体的尺寸,然后画出一个很矮的爬犁.“妈妈,别人家的爬犁很高,为啥你画的爬犁这么矮?这能行吗?”弟弟奥维尔不解他问.
“孩子,要想叫爬犁跑得快,就得制成矮矮的,这样可以减少风的阻力,速度也就会快多了.”妈妈温和地解释道.弟兄俩个这才明白,干任何事情都不应莽撞,应首先弄懂道理.
过了一天,莱特兄弟的矮爬犁做成了.弟兄俩把它推到小山冈上,刚放在山坡上,就跑来了一个男孩.
“快来看呀,莱特兄弟扛了一个怪物!”这个男孩大惊小怪地叫道.
不一会儿,孩子们都围了上来,指手划脚地议论着这个怪模怪样的东西.莱特兄弟不以为然,勇敢地说道:“谁和我们比赛!”
先前跑过来的男孩连忙叫道:“我来!我来与他们比赛!”说完,就把自己爬犁拉了过来.
比赛结果,当然是莱特兄弟获胜,孩子们再也不嘲弄这个爬犁,反而围起来左瞧右看,似乎想从中找到什么.
莱特兄弟非常高兴,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家去了.
圣诞节到了,爸爸也从外地回来.圣诞节早晨,爸爸把礼物送给了他们,兄弟俩急不可耐地打开一看,是一个不知名的玩具,样子好怪好怪的.
爸爸告诉他们,这是飞螺旋,能在空中高高地飞去.“鸟才能飞呢!它怎么也会飞!”威尔伯有点怀疑.
爸爸笑了一笑,当场做了表演.只见他先把上面的橡皮筋扭好,一松手,它就发出呜呜的声音,向空中高高地飞去.兄弟这才相信,除了鸟、蝴蝶之外,人工制造的东西,也可以飞上天.于是,弟兄俩便把它拆开了,想从中探索一下,它为何能飞上天去.
从这以后,在他们的幼小心灵里,就萌发了将来一定制造出一种能飞上高高蓝天的东西.这个愿望一直影响着他们.1896年,莱特兄弟在报纸看到一条消息:德国的李林塔尔因驾驶滑翔机失事身亡.这个消息对他们震动很大,弟兄俩决定研究空中飞行.
这时候,莱特兄弟开着一家自行车商店.他们一边干活挣钱,一边研究飞行的资料.三年后,他们掌握了大量有关航空方面的知识决定仿制一架滑翔机.
他们首先观察老鹰在空中飞行的动作,然后一张又一张地画下来,之后才着手设计滑翔机.1900年10月,莱特兄弟终于制成了他们第一架滑翔机,并把它带到离代顿很远的吉蒂霍克海边,这里十分偏僻,周围既没有树木也没有民房,而且这里风力很大,非常适宜放飞滑翔机.
兄弟俩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滑翔机装好,先把它系上绳索,像风筝那样放飞,结果成功了.然后由威尔伯坐上去进行试验,虽然飞了起来,但只有1米多高.
第二年,兄弟俩在上次制作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改进,又制成了一架滑翔机.这年秋天,他们又来到吉蒂霍克海边,一试验,飞行高度一下子达到180米之高.
弟兄俩非常高兴,但并不满足.他们想能否制造一种不用风力也能飞行的机器?
兄弟俩反复思考,把有关飞行的资料集中起来,反复研究,始终想不到用什么动力,把宠大的滑翔机和人运到空中.有一天,车行门前停了一辆汽车,司机向他们借一把工具用用.来修理一下汽车的发动机.弟兄俩灵机一动,能不能用汽车的发动机来推动飞行.
从这以后,弟兄俩围绕发动机动开了脑筋.他们首先测出滑翔机的最大运载能力是90公斤,于是,他们向工厂订制一个不超过90公斤的发动机.但当时最轻的发动机是190公斤,工厂无法制出这么轻的发动机.
后来,一名制造发动机的工程师知道了这件事情,答应帮助莱特兄弟.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工程师果然造出一部12马力、重量只有70公斤的汽油发动机.

Ⅹ 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的事实论据

创造力是指产生来新思想,发现源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变通能力:思维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着等心理定势的干扰,因此能产生超常的构想,提出新观念.
2,反应灵敏性:反应既快又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
3,思维独特性:对事物具有不寻常的独特见解.
4,创造力与人格特征也有密切关系

阅读全文

与创造力论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
马鞍山陆建双 浏览:853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