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小学创造星

小学创造星

发布时间:2021-07-23 08:08:34

『壹』 小学生小创造发明

蛋娃娃

鸡蛋洗干净,在两头各开一个孔,用嘴吹,让蛋清蛋黄流出来,再用清水洗净
在蛋壳上画点画,中间穿根绳子,再加点小饰物

注:没有经过福尔玛琳防腐处理的,不宜久置,易长虫。

『贰』 小学生的小创造、小发明有哪些

  1. 沉砂器(内蒙古敖放旗市第三完小 崔成华):含砂多的地下水经过水泵会磨损机件,甚至阻塞水泵叶轮。该发明在水泵进水口前加了一段沉砂管,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2. 波浪发电机(上海市张家巷路学校 栾立中):这个发电机利用波浪的起伏带动浮球上下运动,再利用浮球上棘轮的配合变波动为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两个浮球随波浪起伏上下振动,带动连杆。连杆上的驱动片拨动棘轮旋转,棘轮上的止倒片保证棘轮向一个方向转动,再经变速齿轮提高转动速度,带动发电。

  3. 双尖绣花针(湖北省武汉市义烈巷小学校 王帆):这种针两头尖,针眼在针的中部。使用这种针绣花时,每绣一针的动作只需“扎下—扎出—线拉直”,不用再翻腕调换针尖的方向,大大简化了手部的动作,而且扎下拔针后便立即可以从上一针旁扎出,方便了从反面扎出时的针定位。通过以上改进,可提高刺绣的速度和质量,减轻劳动强度。

  4. 镶玻璃注钉钳(湖南省桃江县三堂镇小学 胡勇):镶玻璃注钉钳是代替锤子在木头上钉钉的工具,是专为镶玻璃在窗框上装钉子而设计的。其基本结构是:克丝钳一个钳口改成持钉夹,另一钳口改成可以调节宽窄的夹口,其原理并不复杂,结构也还简单,但是表现出的思维是很大胆的。使用这种注钉钳可以防止敲碎玻璃,使用也更安全。

  5. 布手套翻转器(湖北省通城县实验小学 李理):用直径6mm的钢条扎成两只手相对弓的形状后,安装在一块木板上,再在右手臂横杠上安个挂钩,即做成了“布手套翻转器”。此作品使用方便,省时、省力。将缝制好的布手套套在翻转器的一只手架上,再把另一手架合拢相对,然后将右手臂上的挂钩钩在左手臂的横杠上,抓住手套紧口向另一只手架拉去,便可将手套一次性地翻转过来,效率提高10倍。

  6. 速调活扳手(浙江省新昌县实验小学 竺越):活扳手是人们的常用工具。普通活扳手是用蜗杆调节扳口宽窄的,调节慢,工效低。小作者受到速调台虎钳的启发,在活扳手的蜗杆上锉了一道槽,使扳口能在槽里自由进退,从而大大加快了调节速度。这是一项很巧妙的设计、很成功的发明。

  7. 大压簧装卸卡具(北京市海淀区前进小学梁昭璜):大压簧装卸卡具是拆装大型压簧的专用工具,是小作者在参观工人修汽车的时候发现的选题。其工作过程是:用卡式螺母夹住压簧两端,旋转两螺母间的丝杠,从而把弹簧压缩,便于拆装。有了这件工具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有推广价值。

  8. 便携式多功能双头组合手工工具(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雉山路小学 李玮):该项发明由工具头,能存放多枚工具头的手柄、手柄支架,能绕横轴转动的夹具组成。它携带方便,既可单手操作,又可双手操作,工具头与手柄还可构成任意角度插入机器的间隙中工作。

『叁』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未来的竞争将主要是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竞争,因此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一、 从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的创造能力并非一定要像成人那样能创造出社会上从未有过的新事物,而只要创造出自己从未见、听过或接触过的东西,当然不是模仿别人的东西。这样,即使他们创造出的东西他人已经创造出来了,而他却不知道别人有过,就可以视为创造了,这种能力就可视为创造能力了。例如:我们班开过一次文艺联欢晚会,其中有一个节目是舞蹈。学生们自发带来手电筒,在每只电筒上蒙上了不同色彩的皱纸,关掉了教室里的电灯,让手电筒从不同的方位射向舞台中间,这手电筒光,就跟舞台灯光一样的效果。这虽然也是一种舞台灯光,但这种舞台灯光不同于真正的舞台灯光,是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才智,创造出来的一种舞台灯光。对比,就应该肯定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这种现象是学生创造出来的,是他们从未出现过的,而不是舞台灯光的简单模仿。作为教师应该从生活中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力。
二、 从小处着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的创造毕竟不同于成人的创造,他们不可能有轰轰烈烈的创造,但可以肯定有一些细心的甚至不引人注意的创造行为。比如在安排班里学生出黑板报时,学生别出心裁的版式编排,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创造。班里的包干处有水沟要清除,一般是我们布置给学生在下午放学后用水桶抬了水去冲洗打扫。但是有天中午下起了大雨,有位学生没有等到下午去扫,而是利用水沟里涨起的水,穿了雨去打扫一番,让涨起的水自动把垃圾冲走。这虽是一件很不起眼的事,但我们可以视为一种创造能力的体现,鼓励学生动脑筋,从小处着眼,积极创新。因此,作为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的行为,对他们一些不经意的创意、创新和创造,都应该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启发,有意识地加以强化,有意识地给予鼓励。让学生创造方面的星星之火燎原开来。
三、 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源泉。“可见,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特别是创新想象,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较好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珍惜他们的好奇心,丰富他们的想象。
在一次课外活动时,有一位同学望着一棵梧桐树出神,我疑惑地问:“你看到了什么?这么出神?”学生答道:“老师,你瞧,那棵梧桐树和那棵樱花树站在一起,一高一矮,一胖一瘦,摇动树枝,好像还在争论什么。”多么奇妙的想法,我忙把周围的同学叫了过来,不失时机地引导:“她们在争论什么?会有什么事争行这样面工耳赤?”接着,加大想象力度:“瞧,她们边上还有许多小草,它们会怎么说?要是又飞来一只蜜蜂,将会发生什么故事?你会编这类故事吗?”第二天,学生们就写来了《樱花与梧桐树》、《谁最美》、《大家的朋友》等寓言和故事。在这些文章中,真实地写出了孩子们想象的七彩世界,可以看到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平常那些枯燥,成人化的作文要有趣多了。
四、 在“问”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中,问有很多种,最主要的就是学生的“问”和老师的“问”两种。学生的“问”在教学中越来越少了,我们教师要提倡学生多问为什么,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能力才能表现出来。巴尔扎克说:“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学生有疑不问,始终不能破疑,就不会知道其中的所以然。我们应该尽量鼓励学生多问。多问才能出智慧,教师不应该只重视学生知识的吸收而忽视让孩子自由地问。学生只有多问,才能学会思考问题和发展创造力。一量学生发现了什么,他的创造性思维就得致函发展。爱因斯坦在别人提到自己的成就时说:“我没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研究问题罢了。”所以,只有敢疑敢问,才能使头脑这台机器更加灵活,才能创造出美好的事物。
教师的“问”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问”也会收到意外效果,“问”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比如在教《年》一课,在引导学生创作时,我先贴出画着天空、草地、小朋友的情境图,然后边讲边演示:“突然,天空飘来一片乌云(贴),不一会儿,天上就滴嗒滴嗒地下起了小雨(画)。下雨了,小朋友该怎么办呢?生:“撑伞”师:“可是他们今天忘记带雨伞了,这可怎么办呢?”生:“我给他们送伞去!”师:“这位小朋友真有爱心,大家愿意给他们送伞吗?”生兴奋地齐声音回答:“愿意!”师:“请小朋友们画出自己认为最漂亮的小花伞给他们送去。注意一定要快,要不然小朋友淋多了雨可就要感冒了。”这样运用活动的情景图,巧设启发性的导语和设问,把学生诱进一个送伞的境界。由于特定的情境,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面愉悦地把知识持能转化为创新的能力,充满爱心、充满欣喜地设计出一把把小花伞,当学生把一把把小花伞都撑到一个个小朋友头上时,一幅有情有景的雨景图就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可见教师的“问”也很重要。
华罗庚说过:“‘人’之可贵在于能够创造性地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是教育的重要目的。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主动精神,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从生活乃至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肆』 小学生发明小创造

自制羽毛球:

准备材料:空饮料瓶一只,泡沫水果网套两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回弹子一只。

步骤:

1.取250毫升空答饮料瓶一只,将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将剪下的部分均分为8份,用剪刀剪至瓶颈处,然后,将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状;

『伍』 小学表彰勇于创新星级冠军的推荐词怎么写

这个应该按标准去写就可以了,有相关的规定。

『陆』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教育可以说是当前最时髦的一个话题,的确,在21世纪突飞猛进的今天,国家的兴旺靠创新,民族的昌盛靠创新,实现现代化更离不开创新。因此,创新教育理所当然地被提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则是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本人就针对此问题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思维是创新的力量和动机,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机。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思维因素,要善于点燃创新思维之火,激发学生的热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的确,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一种自觉行动,如果没有兴趣,就谈不上主动,参与更是一句空话。因而教师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背景中积极思维,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课伊始趣即生,课展开趣溢浓,课结束趣未尽。
二、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它是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基础,是培养能力,发展创造力不可缺少的基本思维方法,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的确如此,想象可以说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动力。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的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是啊,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就能在脑海中再现各种事物的形象,就能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种种新形象,小学生思维活跃,富于想象,但是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不是天生的。想象力的形成依赖于社会生活实践,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的《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想象是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创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具有形象性、概括性、整体性、自由性、灵活性。创造性形象对于创造能力的产生和发展,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力是衡量人创造能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巧设疑问,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古人云“学贵有疑”,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质疑开始。因为,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质疑的过程实质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因而问题就是创新起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提出一些创造性问题,指导学生自行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获得知识,又能提高能力。古人亦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就没有学生的探索。“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的层次,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应善于有针对性地设计疑难,恰当地提高设问,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全体学生都积极思考共同参与教学。在教学中,让学生产生疑问,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希望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课堂上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都应从正面引导,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同时教师也要把握住学生提出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地探究。这样,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鼓励求异,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有识之士普遍认为,教学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统一,而要鼓励求异。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发散的求异思维,发散求异的目的在于创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春天不更艳丽?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积极鼓励求异,不“死读书”,学生的学习才会不断闪现创造的亮点。
求异思维可谓是标新立异,是对思维定势的否定。作为创造思维的核心,它更体现出其固有的独创性和新颖性。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众不同。因此,教学是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我在上面吧,那样我能掌握了分寸立见解,迸发求异的火花。学生的思维激活后,必须众说纷纭,创新的火花定会不断闪烁。
五、多方入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生的学习,以模仿为主,不仅有显性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模仿学习,还有隐形的思维、策略等方面的模仿学习,特别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在教学时能时不时露几手“绝招”,能使学生具备更多的灵性。而这种创新教育,可谓是不留任何痕迹的创新艺术教育,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
1、语言的表达上。在创新教育面前,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更要追求“富于变化”,不管是导语也好,还是总结过渡语都要认真考虑,精心设计,力争变平为奇,变陈为新,达到语能惊人的境地。
2、板书的设计上。板书可谓是一堂课的微型教案,板书设计精当,构思巧妙,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无形中也能带动学生的创新。
3、教法的选用上。“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师在课文的教学设计上要力避“千课一面”,做到因文而异,给学生以新鲜感。
六、捕捉生活,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形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学习掌握它,如果脱离实践就成为无源之水。富勒说过:“理论是一种宝库,而实践是它的金钥匙。”我们要力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练习、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亲自参与下获取知识,熟练技能,领悟理论的本质。组织学生互相讨论,发挥学生各自思维个性差异的优势,使他们相互间的思维“推波助澜”,形成多维立体交叉的思维信息网,教师随时点拨指导,使思维产生跃变。
丰富的知识经验是创造力的源泉。任何一个领域内的问题解决都会涉及到大量该领域的专门知识,离开了这些知识基础,问题解决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创造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内在创造潜力的重要途径。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具体的看、摸、折、量、比、算等操作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新知的重建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过程,这本身就是充满了生命活力,体现创新意识的过程。

『柒』 小学生小发明小创造

自制抄香皂纸

制作材料袭和工具:

吸湿性较好的白纸,小块香皂,一支毛笔和一次性饮料罐。

制作方法:

先把香皂切碎后放在罐里,盛上适量的水后把杯子放在炉上加热,等香皂融化,将白纸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张张涂透皂液,再取出阴干就成了香皂纸。

自制热气球

1.首先我们用软纸裁出6~8个叶状的纸片。

2.将它们对折并用胶水将它们的边粘在一起作成一个气球。

3.用胶带将四根连线粘到气球底部。用橡皮泥将线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尽量将电吹风的速度调的很慢。将吹风口向上对准底部的开口并且打开开关。气球会慢慢变大拉紧细线并且离开桌面。

『捌』 如何培养自己(小学生)的创造力

未来的竞争将主要是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竞争,因此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一、 从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的创造能力并非一定要像成人那样能创造出社会上从未有过的新事物,而只要创造出自己从未见、听过或接触过的东西,当然不是模仿别人的东西。这样,即使他们创造出的东西他人已经创造出来了,而他却不知道别人有过,就可以视为创造了,这种能力就可视为创造能力了。作为教师应该从生活中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力。
二、 从小处着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的创造毕竟不同于成人的创造,他们不可能有轰轰烈烈的创造,但可以肯定有一些细心的甚至不引人注意的创造行为。作为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的行为,对他们一些不经意的创意、创新和创造,都应该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启发,有意识地加以强化,有意识地给予鼓励。让学生创造方面的星星之火燎原开来。
三、 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源泉。“可见,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特别是创新想象,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较好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珍惜他们的好奇心,丰富他们的想象。
四、 在“问”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中,问有很多种,最主要的就是学生的“问”和老师的“问”两种。学生的“问”在教学中越来越少了,我们教师要提倡学生多问为什么,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能力才能表现出来。只有敢疑敢问,才能使头脑这台机器更加灵活,才能创造出美好的事物。
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是教育的重要目的。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主动精神,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从生活乃至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阅读全文

与小学创造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
马鞍山陆建双 浏览:853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