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三大发明资料

三大发明资料

发布时间:2021-07-23 07:54:36

⑴ 古代四大发明的具体资料

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指南针的N指北方,E指东方,W指西方,S指南方[2]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Compass)的国家。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吸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面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实用的指南针。最早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体做成的,这说明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天然磁铁及其吸铁性。据古书记载,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正处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更是兴盛发达,因而促使了采矿业、冶炼业的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从铁矿石中认识了磁石。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汉族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汉族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造纸术(也称蔡侯纸)蔡伦改进。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改进了造纸术,才使纸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被称为“蔡侯纸”。对纸的概念有个统一认识。什么样的物品叫“纸”。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木版水印画仍用此法,统称“刻版印刷术”(亦称“雕版印刷术”)刻版印刷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后来出现的拓印碑石等。造纸和制墨等生产技术出现之后,逐渐发明了刻版印刷技术。刻版印刷的始创时间,众说纷纭,尚未定论。我认为它始创于东汉,发祥在洛阳,盛行于隋唐。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物是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制的《金刚经》(它全郑长4877毫米,高244毫米,由七张粘连起来而成一卷。卷首有释迦说法图,末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题记。原藏于甘肃敦煌千佛洞,1899年发现。1907年为英国人斯坦因盗去,现存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它与造纸术一样对知识的保存和流通造成影响。另外,印刷术的发展与早期的印章无直接关系,古代印章在古埃及、古希腊、两河流域都有使用。美国考古学家在中亚土库曼斯坦安纳乌曾于2000年10月发掘出距今4300年的中亚印章,其文字仍有待考。火药是中国汉族炼丹家发明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实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炼丹家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学方法,但是他们的方向是求长生不老之药,火药的发明是副产品。炼丹家对于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药,在使用之前,常用烧灼的办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减低,这种手续称为“伏火”。唐初的名医兼炼丹家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磺法”中记有:硫磺、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放在销银锅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锅子在坑里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实。把没有被虫蛀过的三个皂角逐一点着,然后夹入锅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烧焰火。等到烧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来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还没冷却,取入混合物,这就伏火了。唐朝中期有个名叫清虚子的,在“伏火矾法”中提出了一个伏火的方子:“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右为末,拌匀。掘坑,入药于罐内与地平。将熟火一块,弹子大,下放里内,烟渐起。”他用马兜铃代替了孙思邈方子中的皂角,这两种物质代替碳起燃烧作用的。伏火的方子都含有碳素,而且伏硫磺要加硝石,伏硝石要加硫磺。这说明炼丹家有意要使药物引起燃烧,以去掉它们的猛毒。虽然炼丹家知道硫、硝、碳混合点火会发生激烈的反应,并采取措施控制反应速度,但是因药物伏火而引起丹房失火的事故时有发生。

⑵ 中国四大发明的资料

四大发明,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回响的四种发明。
这一说法最早答由英国汉学家艾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⑶ 中国三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造纸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出现在殷商的甲骨文中,然后有铸在钟鼎上的钟鼎文(又称金文),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开始将文字刻在木简上,用绳索贯穿成册。秦汉时代,文字是用笔书写在丝布上,直到东汉时代,宦官蔡伦将制纸的方法加以改良后,人们才开始大量的使用纸作为书写工具。造纸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事,这种先进的技术经过一千多年后才传到欧洲。
印刷术
在还没有印刷术之前,书籍都是用手一本一本的抄写出来的,后来出现了拓印、雕版等印刷的方法,但还是很耗时费力,直到宋代的时候,毕升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才使印刷技术大大的改进。
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方块,一端刻上文字,称为活字印台。印刷时,将活字印台依照文章内容排列,固定在涂有粘剂的底盘上成为活字版,然后在版上涂墨,再用纸覆压就可以印出文字了。
指南针
相传是在黄帝大战蚩尤时,用来辨认行军方向的工具。指南车事实上是一种机械的装置,指南车在行进时,仙人的手都指着同一方向。指南车的制作原理和指南针利用磁力指示方向不同。在战国的时候,才出现真正利用磁铁的磁力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
宋代的时候制造指南针的技术大有进步,间接的也使中国的航海事业发展兴盛,与中国往来的阿拉伯人与波斯人因此学会使用指南针,并将它传到欧洲。
延伸:火药
火药是方士在炼丹的过程中所发明的。火龙炮好象一个火箭筒,在火龙炮的头尾各有两只小火箭,小火箭被点燃后会使火箭筒上升,然后点燃火箭筒里面的其他火箭,射向敌军,通常用与水战。
唐代的时候,火药已经被用于战争,宋朝的时候,已经有铁罐型的杀伤性武器。中国的火药是经由蒙古人西征传到阿拉伯再传到欧洲的。

⑷ 中国四大发明的资料(一个)

四大发明
火药

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因为是用硝石、硫黄和木炭这三种物质混和制内成的,容而当时人们都把这三种东西作为治病的药物,所以取名“火药”,意思是“着火的药”。

自秦汉以后,炼丹家用硫黄、硝石等物炼丹,从偶然发生爆炸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再经过多次实践,找到了火药的配方。三国时有个聪明的技师马钧,用纸包火药的方法做出了娱乐用的“爆仗”,开创了火药应用的先河。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到军事上。人们利用抛射石头的抛石机,把火药包点着以后,抛射出去,烧伤敌人,这是最原始的火炮。后来人们将球状火药包扎在箭杆头附近,点着引线以以后,用弓箭将火药射出去烧伤敌人。还有把火药、毒药,再加上一些沥清、桐油等,捣在一起做成毒球,点着以后,用弓箭射出,杀伤敌人是后来的“万人敌”。到了宋朝,人们将火药装填在竹筒里,火药背后扎有细小的“定向棒”,点燃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里的火药迅速燃烧,产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飞向敌阵爆炸,这是世界上第一种火药火箭。以后又发明了火枪和枪,这些都是用竹管制成的原始管形火器,是近代代枪炮的老祖宗。

⑸ 宋代三大发明是哪些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而后三样发明,都是在宋代出现的。

根据资料记载,最早的印刷术,是隋唐之际发明的雕版印刷。它是先用手工刻出阳文反字,涂上黑墨,然后复印在纸上。这种方法比手抄要经济许多。但雕版所花的工夫太长,而且刻好一块木板,要改动一个字,就得全部重刻;如果要印别的书,又得重新雕字。

宋代庆历年间(1041年—1049年),有个叫毕昇的工匠,觉得雕版印刷很费事,就想改变这种状况,他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所谓胶泥活字,就是用胶泥做成的单字。先用一种很细的黏土,做成许多方块,刻上反字,一字一枚,然后放在土窑里用火烧硬,再按字韵顺序排列在专用的盒子里。排印时把一个个活字捡排在铁框里。铁框的底部撒上松香、蜂蜡、纸灰等带有黏合性的混合物,将排好字的铁框拿到火上加热、压平。待冷却凝固后,框中的活字既平整又坚固,就成为版型,涂上墨就能印刷。印刷时,可以用两块铁框同时交替进行。一版在印刷,另一版便继续排字,使印刷不会中断。每版可印1000次以上,速度快,质量好。经常用的字,就刻制几十个活字;冷僻的字,随用随刻,立即烧硬就可使用。印版中发现错字,也可随时更换。完毕之后,将版型放在火上烘烤一下,等脂蜡熔化活字就会从铁框上脱落下来,然后供重复排版使用。

毕昇所创造的胶泥活字印刷,是一套完整的印刷技术,已具有制作活字、排版和印刷三个环节,与现代铅字排印原理基本一致,它是现代铅字印刷的前身。

后来活字印刷术流传到了国外,最早传入朝鲜。大约在13世纪初,朝鲜人在学习宋代活字的基础上,首先发明了金属活字,然后又传入亚洲其他各国。欧洲人采用活字印刷则比较晚,那已是15世纪中期以后的事了。

提起印刷术,不能不提到宋代一个非常著名的科学家沈括。

沈括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生于1031年,死于1095年。他一生在科学的很多方面做出了贡献。

沈括晚年的时候,写下了一部科学著作,叫《梦溪笔谈》。这是一部宏伟的著作,论述、记载了包括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考古、文学、音乐和绘画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记载了毕昇发明和运用活字印刷的情况。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沈括的记载,我们今天就不知道是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沈括的《梦溪笔谈》还记载了宋代的另一重大发明,那就是指南针。

早在东汉以前,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磁石制成一种形状像勺、能辨别南北方向的工具,那就是最早的指南针,当时把它称作“司南”。

“司南”在磨制成形的过程中,因为受击发热而容易失去磁性,因此制成后的磁性较弱,指南效果不好。

宋代人针对“司南”的不足,创造了人工磁化的方法,使指南针的使用获得了重大进步。

根据人们的总结,宋代的指南针有四种不同形式:一种是把指南针浮在水面上,让它自由转动;一种是把指南针放在手指甲上,利用指甲的光滑,指针可以灵活转动;另一种是把它放在光滑的碗唇上,使它旋转;而最好的一种,就是用蜡把细丝线缀在指南针的正中,将它悬挂在无风的场所,让它灵活转动。

宋代人在发明了可以准确指示方向的指南针之后,立即将之应用于航海。

在北宋末年一些人所写的书籍中,就有关于海上航行应用指南针的记载。沈括对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及其性能有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因此,在利用指南针进行地形测量时,他发现磁针所指的方向并不是正南,往往是稍向东偏移。这种物理现象,欧洲人是直到哥伦布远渡大西洋时才发现的,沈括的发现整整早出了400年。

火药在宋代之前早已经出现了,但配方不合理,因此没有获得广泛应用。到了宋代,火药配方有了改进,增加了硝的含量,并加入了其他易燃、易爆及有毒原料,从而使火药真正具备了威力。

火药有了威力,宋代人就把它运用到军事上。大约在9—10世纪,火药已经被用来制造兵器。970年,有个叫冯继升的人,向宋太祖演示了火箭的制造法。这种火箭的用法是,点燃箭头附近装的用火药制成的燃烧物,用弓射向敌营,它可以被看作是最早的火药兵器。

到了后来,火药兵器的种类越来越多,最后出现了利用火药的爆炸性能制造的铁火炮,也就是炸弹。

火药的制造方法,在13世纪的时候,传入了伊斯兰教国家。大约100年之后,欧洲人在与伊斯兰教国家的战争中,才学到火药武器的制造方法。

⑹ 中国四大发明资料

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四大发明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这些发明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万事万物的原有状态,其波及范围不限于某一局部地区,而是整个世界;其影响所及不是一时一世,而是持续千百年之久。
四大发明给我们带来什么?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自然不能不说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四大发明不仅仅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繁荣的标志和中国人民聪明智慧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近代文明的进程。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中国古代的四大文明,也许人类社会不是今天这个样子。这可不是中国人的自吹自擂,因为世界史学界一致认为,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欧洲之后,给欧洲人的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人类的整个进程。对此,马克思曾经这样高度评价,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他少说了一项。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产生了殖民地,印刷术变成了宣扬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
一个是火药,火药是我们发明的。火药给我们带来什么东西呢?带来了我们的礼花,带来了我们的鞭炮。到今天为止火药在我们的历史上发挥过巨大的作用,通过阿拉伯传到欧洲之后,欧洲人利用火药技术制造了大炮,这就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和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甲午战争和1900年的八国联军进北京,用中国的火药烧了中国的圆明园。帝国腐朽了,文明衰落了,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发明了火药,却没有用自己的火药制造出强大威力的洋枪洋炮,只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抗洋人的进攻,任凭他们的铁蹄践踏中国的国土,我们不得不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指南针,我们的郑和用指南针七下西洋,开拓了中华民族文化进军世界的先河。他们是传教士,中国人历来是善良的,我们下西洋不是为了掠夺,不是为了抢劫。但是我们的发明一旦被他们所使用,他们就造出了新的、更加灵巧的指南针,闯入我们的领海,打开了我们的国门,把大批的鸦片潜入到我们的民族之中,使我们的民族成为“东亚病夫”。
我们的印刷术,印刷术和造纸术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传到了欧洲以后,几百年以后才造福于社会,中华民族熊熊的火炬照亮了西方黑暗的中世纪,他们确实是受益匪浅的。他们的科技发达了,文艺复兴了,但是今天我们的造纸术又如何呢?我们的印刷术又如何呢?我们公司有一位对印刷比较精通的副总经理,他每天设计我们公司的产品,我国最好的印刷机叫“海德宝”,是我们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但是现在最好的印刷机是“海德宝”,而四色彩印,精美印刷品,都是人家印的,最好的纸张是人家的,便宜、质量好。要什么纸?要二八铜版。要什么的?要进口的。纸张是我们发明的,但最好的机器都在人家手里,我们需要花多少钱?甚至现在连最好的油墨也是进口的,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四大发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确实给中华民族带来永久的载入史册的荣耀,除此以外今天真正由此得到实惠的又是谁呢?我们不得不承认,即使我们有了很多原始性的创新,也往往因为不能精益求精,发展迟缓,错过了时机,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大规模的产业化失之交臂。比如说中国人早就发明了阴阳八卦,但是没有由此引申发明出二进制技术法,计算机是由外国人发明的。郑和提出的“冷不自生”,这可谓是前无古人创造性的见解,非常了不起。但是由此导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却在1800年之后,由一个德国人正式提出来的。从冷的物体传入热的物体,不能无偿发生,我们没有得到规律性

⑺ 中国四大发明全部资料

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回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答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一般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胶泥活字印刷术。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

⑻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详细资料

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一般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雕版印刷术。
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指南针编辑
简介
指南针前身——司南
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指南针的N指北方,E指东方,W指西方,S指南方[2] 。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Compass)的国家。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吸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面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实用的指南针。最早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体做成的,这说明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天然磁铁及其吸铁性。据古书记载,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正处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更是兴盛发达,因而促使了采矿业、冶炼业的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从铁矿石中认识了磁石。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
造纸术编辑
简介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汉族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汉族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造纸术(也称蔡侯纸)蔡伦改进。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改进了造纸术,才使纸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被称为“蔡侯纸”。对纸的概念有个统一认识。什么样的物品叫“纸”。
火药编辑
简介
一种黑色或棕色的炸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磺机械混合

而成,最初均制成粉末状,以后一般制成大小不同的颗粒状,可供不同用途之需,在采用无烟火药以前,一直用作唯一的军用发射药。
印刷术编辑
简介
雕版印刷:据载是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但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并非现代印刷术的前身,而据李约瑟所论北宋制的胶泥活字印刷术有许多劣势的地方。
目前发现最早的雕版印刷成品是一单页版梵文撰写的《陀罗尼经》,该经是印在亚麻纸上,于650年至670年间出版,且在1974年于西安附近的唐代陵墓出土。1966年,考古学家在韩国发现了一本微型《陀罗尼佛经》,该经内含唐朝女皇武则天(约690年-705年)颁行的则天文字。学者断定该经不早于704年,后来被珍藏在一座建于751年统一新罗时代的舍利塔里。不过,已知最早一般大小的印刷出版书籍,是唐代(618年-907年)间刊行的《金刚经》。该经长5.18米(17英尺),卷轴格式,可追溯到唐懿宗咸通9年农历4月15日(即868年)。学者李约瑟和钱存训(Tsien Tsuen-hsuin)的记述表示金刚经的书法雕刻远较较早印行的单页版陀罗尼经更为先进,更为精巧。另外,两个最古老的印刷农历日期为877年和882年,它们是在当时佛教圣地敦煌被发现;
活字印刷: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中有一篇文章叫《活板》,其中详细介绍了活板印刷术的全过程,通俗易懂,非常详细。在他写于1088年的著作《梦溪笔谈》中,将此发明归于不知名的工匠毕升(990年-1051年)。随著烧结陶土字符的使用,沈括描述毕升制作字形、捡字排列、印刷、并在印刷后拆解留待后来使用。毕升曾尝试木制活字,但木制活字一直要到元朝(1271年–1368年)王祯(活跃于1290年至1333年)的木模才趋完善。王祯亦将文字按照音韵组合置于有小隔间的转轮排字盘以方便捡字。至于铜版活字要等到明朝(1368年-1644年)华燧(1439年至1513年)于1490年的印刷作品才趋完美
木活字
木活字:
元代,著名农学家与机械学家王桢发明了木活字,并创造出比较简捷的适于汉字复杂特点的转盘排字方法;后又发明了金属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进。唐代的雕刻印本传到日本,8世纪后期日本完成了木板《陀罗尼经》以后又传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一带和东欧。15世纪,德国人学会了用合金铸字,从此毕升首创的活字印刷在欧洲各地推广开来。
以上都是从网络搬运过来的,里面还有其他信息http://ke..com/link?url=__
其实相关信息确实网络下就可以找到,建议题主自己去针对性查下,不然信息太多太杂,以上。

阅读全文

与三大发明资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
马鞍山陆建双 浏览:853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