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缺氧如何制造氧气 可以产生氧气的有哪些
在缺氧中可能用什么途径产生氧气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产生氧气的过程,制造氧气需要什么东西吧,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缺氧游戏氧气制造方法
产生氧气的东西:
第一个:氧气建筑那一个里面的就是能制造氧气的所有机器。然后还有会排放污染的氧气的大眼虫,以及氧气矿石。
要说明的是电解氧水要用大量水,不用藻类。制氧机不用水但是,同样质量的藻类转换的氧气比土盆少很多。要根据现有资源多少来规划用哪种方式制氧,因为地图中的污染水和slime矿(可以制造藻类)其实还是很多的,基本挖不完(难得是太远了)。
第二个:水循环。洗澡,高级卫生间,二氧化碳去除的机器,这些都只会把水变污染,但是水不会减少。(然而也不会变多,也就是说在卫生间尿尿都没有增加水)而污染的水可以用水净化机来处理。会让水变少的是电解水产生氧气的机器,释放氧气的土盆,制造食物,还有水被小人擦掉(mop)。会让水变多的途径有制造藻类的蒸馏设备,呕吐,排泄(还有人呼出的水蒸气,这个我不确定,但是地面上老是会出现水)。可以确定的是这些产生的水都很少很少,比消耗的水小约一个数量级。所以,水一定要精打细算的用。用氧气制造机制氧不消耗水,完全吃种植的食物不用食物制造机,用透水材料规划好基地,避免水被mop掉。
第三个:二氧化碳。前面已经说过一些了。这里产生co2的还有煤发电机。一个煤发电机的co2排放比二氧化碳吸收器的吸收量小很多。所以煤发电加上co2吸收器=消耗煤炭产生污水和电力。除去co2吸收机和水净化器其实还剩小几百瓦可以给其他地方用,感觉中期煤很多的时候特别好用。 其他资源也很重要,氢气地图上也有一些,如果好抽取的话可以考虑氢气发电一段时间,减少煤的消耗。沙子是净化的,感觉最后都是因为这个沙子没了就玩不下去了,所以进化设施也要省着用。煤要省着用,总之所有资源都要省着用。
说完这些,所以现在版本无非就是资源耗尽前能活多久的问题。但是后期版本应该不会这么蛋疼。 所以这个游戏玩的应该是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外加探索。
『贰』 缺氧一只鱼满打满算可以生多少只鱼卵
鱼能生多少鱼卵,这和鱼的种类,水文环境有关系。有产几十的,一百的,也有几十万的,不同的鱼产卵数不同。
所以缺氧下的鱼能生多少软,还要看它自身而定。我们不好估计的。
『叁』 人一般到达海拔多少会感到缺氧
高原反应是人体急进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性反应,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长期与此病症打交道的藏族医生洛绒吉村介绍,由平原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海拔更高地区,在数小时或1~3天内发病。海拔高度一般达到2700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所以坐飞机去高海拔地区发生高原反应的几率比坐汽车去要大些,因为坐汽车有一个慢慢适应的时间,坐飞机是快速进入高原,没有适应的时间。
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胸痛等症状,急性高原反应者如出现不断加重的干咳、头痛、呼吸困难或发绀,少数暴发型者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或神志恍惚,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
高原肺水肿很容易危及生命。医生建议,有感冒、心脑血管疾病、肺病患者不要盲目上高原。驴友在进入高山前应对心理和体质进行适应性锻炼,阶梯式上山是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最稳妥、最安全的方法。医生还建议,初入高山者如需进4000m以上高原时,一般应在2500~3000m处停留2~3天,然后每天上升的速度不宜超过600~900m。到达高原后,避免饮酒和服用镇静催眠药,不要进行重体力活动,但可以适度活动。游客一定要遵守景区管理规定,未经开发区域,禁止穿越,在旅途中若出现身体不适等症状,切忌大意,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
避免寒冷,注意保温,主张多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多喝水。上山前服用红景天、肌甘口服液、地塞米松等药对预防和减轻急性高原病的症状可能有效。
此外,驴友上山前应该备足氧气,高原反应刚到高原会有,过2、3天就适应。一旦发生重度高原反应,需要第一时间送医,如果没有办法第一时间送医,需要注射地塞米松、速尿等高原反应常用药,可予间断或持续吸氧。
医生提醒,如发生高原反应,可以尝试以下方式救治:
(1)、红景天、高原安等抗高原反应药物,虽然药物对每个人的作用不一样,但还是建议在出发前一周和刚进入高原的头一两天服用。
(2)、西洋参补气,放在舌下含服再吃,比直接吃掉效果好。
(3)、芬必得、布洛芬等镇痛类药物对治头痛效果较快,可以减轻症状。
(4)、随身携带葡萄糖、巧克力,这些都能补充能量,对于缓解高原反应症状也有帮助。
(5)、多带几种感冒药,比如说康泰克一类的西药,还有板蓝根冲剂,这是外出旅游使用最多的药。还要带上退烧药、消炎药、创可贴、治疗肠胃的药。
预防高原反应,专家建议:
(1)、在到达海拔27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后,旅游者不要过度劳累,避免剧烈的体能活动。
(2)、旅行者在行程中,不要喝酒,少洗澡(擦澡即可)、多喝水,避免进食太饱,以免耗太多氧气。
(3)、最好带上氧气瓶,以备缺氧时使用。另外,注意保暖,尤其要防感冒。
(4)、假如出现剧烈的高原反应,切勿继续到更高海拔的地方,应停留在原海拔位置,直到症状消失。假如病情进一步恶化,应及时就医。
出现严重高原反应的急救措施:
1.高原肺水肿:如果出现头疼、胸闷、不同程度地咳嗽(初起干咳,以后有痰)、 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咯粉红色泡末样痰,双肺湿罗音。惊恐不安,心慌,口唇面部紫绀,甚至血尿或神志不清的情况下应判断为高原肺水肿。现场急救:半卧位休息,立即充分吸氧、流量6~8L/分钟保暖、治疗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严禁大量饮水,口服速尿(其他名称:呋喃苯胺酸 , 呋塞米,腹安酸,利尿磺胺,利尿灵,速尿,速尿灵 )40~80mg,2次/日,2~3天,注意补钾(吃橘子或橘子汁)并观察脱水情况。如果烦躁不安时,可用少量镇静剂和强地松。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待初步急救病情稳定后,安全转移至海拔较低处。2.心力衰竭: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者可从口鼻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液;心率加快、血压可下降时,则有可能判断为心力衰竭。
现场急救:两腿下垂、半卧位休息。注意保暖、吸含50-70%酒精氧。口服速尿、强地松、含服硝酸甘油。严禁大量饮水!下山!快速送医院!3.高原脑水肿:首先会出现早期的高原反应症状,接下来还可能出现剧烈头疼、呕吐;神志恍惚、丧失方位感、丧失记忆、出现幻觉或精神行为,个别人出现抽搐,最后嗜睡至昏迷。少数人可出现视网膜出血。现场急救:迅速将病人摆成稳定侧卧位。连续给95%氧和5%CO2至清醒,之后间断给氧。 高渗葡萄糖、甘露醇、肾上腺皮质激素、速尿、细胞色素C等治疗以减轻脑水肿,促进恢复。盐酸山梗菜碱、尼可刹米等中枢神经兴奋剂。注意水、盐和电解质平衡。注意做好必要的抗感染措施。待病情稳定后,立即下山送医院是挽救生命之关键!
去海拔高的地方必备品:
1、太阳辐射很强,紫外线强,出门时带好墨镜、雨伞、抹好防晒霜,以防被紫外线伤害。
2、湿纸巾、个人卫生用品,防水雨具;防寒服,旅游鞋(最好是防水旅游鞋),排汗保暖内衣,换洗内衣裤若干,厚棉袜若干,防晒霜(50SPFPA+以上)、太阳镜、太阳帽、润肤霜、唇膏;感冒药、肠胃药、阿斯匹林、安定、头痛粉等物品
『肆』 对于轻度缺氧的病人,氧流量应该调节到多少 A.1-2L/min B.2–3L/min
te amo。
轻度缺氧:l~2iymin;中度缺氧:2〜4L/min;重度缺氧:4~6L/min;
『伍』 氧气浓度低于多少时为缺氧环境
如果处在一个氧含量低于18%的环境中,人体摄入的氧气不足,血液中的氧分压过低,血红蛋白处于不饱和状态,各部分组织的细胞就都会由于供氧不足出现一定的变化,表现出相应的缺氧症状。
在正常情况下,环境大气中的氧含量是20.9%。
环境大气中的氧浓度降至16~14%(氧分压122~106mmHg)时,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加强加快,血压升高,肢体的动作协调功能变差。
环境大气中的氧浓度降至14~10%(氧分压I06~76mmHg)时,有疲劳感,精神动作失调,注意力减退,思想出现紊乱,如同喝醉了酒,进而迷失方向,失去知觉。
环境大气中的氧浓度降至10~6%(氧分压76~46mmHg)时,出现头痛、耳鸣、眼花、恶心、呕吐和紫组,全身发热,失去自主动作和说话能力,并很快丧失意识,陷入昏迷。
环境大气中的氧浓度降至6%以下(氧分压46mmHs以下)时,血压下降,心跳微弱,抽搐,张口呼吸,很快停止呼吸,进入死亡状态。
但是,个体对缺氧的耐受程度和反应有相当大的差异。特别是乎时劳动强度大或患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病的人,对缺氧更加敏感。在严重缺氧环境中,有时会没有明显先兆症状而突然昏迷。没有准备而进入严重缺氧的环境的人,往往在自己察觉到呼吸困难时,已经无力逃生,甚至碎然死亡。
『陆』 氧气浓度低于多少为缺氧环境
氧气浓度低于为缺氧环境。当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低于19%时会形成缺氧环境,有窒息的危险。
『柒』 缺氧新手必备技巧 缺氧游戏怎么玩
首先开局选人我不喜欢那个随地睡觉的负面特性,其次最好有一个创造力高一些的,1个挖掘高一些。装饰期待度不是特别高就行,前30天不缺气和食物心情不会降的,到100度天多少心情都容易崩。就是中期来临的时间问题。
然后开档,首先生活区和大门之间有一条向下的梯子,高度最好是初期视野极限(当你往下挖的时候视野会加的,别再挖就行),之后一侧为墙,另一侧随废气增加开个空间作为植物空间和废气集中区。
大概是1图中的样子,厕所X2,门,科研机器,梯子,科研机器,床X3,最初的海藻制氧机,大门和床之间留一部分空间,用来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