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亨利发明了什么

亨利发明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1-07-23 03:26:11

① 1832年法拉第和亨利同时发明了什么

似乎是电磁感应吧,具体时间记不得了

② 亨利.阿盖尔发明了什么

这是该在这寻找的么?

③ 在亨利之后人们又发明了什么电灯

神马

④ 1832年,法拉第和享利几乎同时发明了()

他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约瑟夫·亨利 (Joseph Henry 1797-1878),美国科学家。他是以电感单位"亨利"留名的大物理学家。在电学上有杰出的贡献。他发明了继电器(电报的雏形),比法拉第更早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还发现了电子自动打火的原理。但却没有及时去申请专利。他被认为是本杰明·富兰克林之后最伟大的美国科学家之一,对于电磁学贡献颇大。
①强电磁铁的制成,为改进发电机打下了基础
1827年他用纱包铜线在一铁芯上绕了两层,然后在铜线中通电,发现仅重3公斤的铁芯竟然吸起了300公斤重的铁块,远远超过一般天然磁铁的吸引力。电转变为磁产生如此大的力量,立即深深地吸引了享利继续对这些电磁现象进行探讨。1829年亨利对英国发明家威廉·史特京(1783-1850)发明的电磁铁作了改进,他把导线用丝绸裹起来代替史特京的裸线,使导线互相绝缘,并且在铁块外缠绕了好几层,使电磁铁的吸引作用大大增强。后来他制作的一个体积不大的电磁铁,能起一吨重的铁块。
②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比法拉第早一年
1830年8月,亨利在电磁铁两极中间放置一根绕有导线的条形软铁棒,然后把条形铁棒上的导线接到检流计上,形成闭合回路。他观察到,当电磁铁的导线接通的时候,检流计指针向一方偏转后回到零;当导线断开的时候,指针向另一方偏转后回到零。这就是亨利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这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早一年。但是,当时世界科学的中心在欧洲,亨利正在集中精力制作更大的电磁铁,没有及时发表这一实验成果,因此,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功劳就归属于及时发表了成果的法拉第,亨利失去了发明权。
③发现了自感现象
亨利对绕有不同长度导线的各种电磁铁的提举力做比较实验。他意外地发现,通有电流的线圈在断路的时候有电火花产生。第二年八月,亨利对这种现象又进行了研究。1832年他发表了《在长螺旋线中的电自感》的论文,宣布发现了电的自感现象。1837年,亨利访问了欧洲,与法拉第共同愉快地度过了许多日子。法拉第当时想做一个简单的实验使温差电偶产生火花。他把电偶的一端置于炽热的火炉上,另一端埋在冰块里,并将两根引线的线头相碰,但并未产生预想的结果。这时亨利把一根导线绕成线圈套在一根铁棒上,并把这个线圈接至到温差电偶的一根引线上,再使两根线头相碰,顿时爆出了耀眼的电火花。法拉第对此实验大加赞赏,大声问道:“你到底是怎么成功的?”于是亨利不得不向这位因发表电磁感应规律而闻名于世的科学家解释自感的道理,显然当时还没有一个欧洲人读过亨利几年前就发表的那些论文。1832年,他在研制有更强大吸引力的电磁铁时发现,绕有铁芯的通电线圈在断开电路时有电火花产生,这就是自感现象。他反复试验,搞清楚了产生这种现象的规律,于1835年又发表了解释自感现象的论文。

⑤ 亨利·莫兹利创造了什么

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了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完成,离不开机器制造业。这是因为,机器生产的发展,不仅使得机器体系内部结构日益复杂,而且要求机器的数量越来越多;因此,手工制造不能满足机器生产发展的需求,必须发明生产机器的新技术,用机器生产机器。在用机器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兴起之初,有一位发明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就是被称为“车床之父”的亨利·莫兹利。

1771年8月22日,莫兹利生于英国的沃尔里奇。从他少年时的情况来看,显然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因为家里穷,莫兹利没有进过学校接受正规教育。12岁时,他就进入当地一家兵工厂当童工。这家工厂虽然主要制造枪炮弹药,但是也使莫兹利接触到了一些机械,学到了一些技术。在兵工厂劳动的两年时间里,莫兹利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4岁时,莫兹利离开沃尔里奇兵工厂,到一位木匠那里去当学徒。虽然这位木匠手艺不错,但是莫兹利对做木工活的兴趣不大。第二年,他在得到父母的同意后,又转到离家不远的一个铁匠铺里去,当了一名学徒工。铁匠铺里生产各种日常用品和工具,需要使用一些机械。这正是莫兹利喜爱的工作。于是,他利用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和有利条件,在生产实践中勤奋学习,很快就掌握了作为机械工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术,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工。据说,他特别善于使用各种锉刀,没有人能够超过他。可是,按照当时英国的习惯,学徒工必须学满7年后,才能成为工匠。莫兹利对此极为不满。他感到,在铁匠铺里长期呆下去,已经学不到更多的高超技术了。因此,怀着对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渴望,莫兹利常常在考虑如何改变自己的现状。不久,机会来了。

这时,随着机器工业的发展,英国出现了很多机械技师。其中,伦敦有一位机械技师约瑟夫·布拉马,特别著名。布拉马技术高超,在当时英国机械制造业内具有极高的威望。他发明和制造的安全锁,以其优良的性能而驰名各地。由于这种锁精密度非常高,加工时间很长,因此生产数量很少,往往供不应求。布拉马工厂为了增加锁的产量,急需雇用具有熟练技术的机械工。

莫兹利得知这个信息后,非常兴奋。尽管他作为铁匠铺的学徒尚未期满,但也希望早一天进入著名的布拉马工厂,迅速提高自己的技术。然而,布拉马工厂是当时许多渴望学习机械技术的人向往的地方,要想进入这家工厂,也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当莫兹利向布拉马提出自己的申请时,布拉马想了解一下莫兹利的技术情况,便决定对他进行一次严格的考核。布拉马指定了几种机械活,让莫兹利去干。由于莫兹利在机械技术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因此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各种技术考核项目都达到了要求。于是,布拉马决定录用莫兹利。这时,莫兹利年仅18岁。进入布拉马工厂,成为这位著名机械技师的弟子,对于莫兹利来说,可以说是他生活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他在机械方面的创造发明,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1789年,莫兹利来到伦敦,进入布拉马工厂。他在这个工厂里工作了8年。在工厂里,他不仅认真学习技术,而且积极工作,深得布拉马的喜爱和器重。由于他的各种技术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工人们中间威信也很高,因此,他不久就被任命为总工长,在生产中负起了一定的领导责任。

莫兹利在领导生产的过程中,对改进和提高机械技术十分重视。布拉马工厂的主要产品是安全锁。可是,原来那种手工制锁方式,产量不高。为了提高产量,莫兹利考虑到,必须把手工制造、改变为机器生产。而要进行机器生产,就需要改进过去使用的机床。为此,他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设计,夜以继日地埋头于新式机床的研究和制造工作之中。

所谓“机床”,一般是泛指工作母机。就其狭义而言,实际上指的是金属切削机床。在金属切削机床中,最常用的一种是车床,也叫旋床。它主要用来进行工件的内圆、外圆、螺纹等成型面的加工。车床是机器制造中加工零件所不可缺少的一种工作母机。莫兹利取得的第一项重大成就,就是对原有的车床进行改造,从而发明了新式车床。

经过多次研究和试验,莫兹利在1794年制造出一种新式车床。这部车床的发明,完全是为了适应制锁的需要。因为要把锁芯精确地旋成圆柱形,没有精密度很高的车床是根本做不到的。这种新式车床的所有部件都是用铁做的,非常结实。不仅如此,莫兹利还把原来的脚踏板和弹簧摆改换为一个轮子,轮子通过传动轴与蒸汽机联系起来,从而得到带动机器运转的动力。

这部新式车床最重要的装置,是安上了进给箱。进给箱也叫做进给台,是车床上的重要部件,也是莫兹利的重要发明。今天,车床上带有进给箱,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可是,在莫兹利发明进给箱以前,原来的车床上是没有进给箱这种装置的。由于没有进给箱,工人在车床上加工制作机械零件的时候,他使用的刀具是拿在手上的。当时,一名车工为了操纵刀具,需要付出艰苦的体力劳动,而且加工出的零件精密度也不高。有了进给箱后,刀具不再拿在工人手中,而是固定在刀架上。刀具随着刀架送向工件,它还可以跟着旋转轴平行移动,车工只需操作手柄。这样一来,工人的劳动量减低了,工件的精密度却提高了。由此可见,进给箱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创造。

带有进给箱的新式车床发明出来后,每个车工都能加工制造具有平滑表面的工件,从而给机器制造业提供了迫切需要的精密零件。但是,莫兹利并没有就此止步。他还在继续进行研究,对这台车床不够完善的地方加以改造。1797年,他又制成了一台新车床。这台车床的重要改进是,使刀架向工件的进给实行了机械化。在车床的床身中,装有一根旋转的丝杠(刻有螺纹的长棒),与驱动轮相连接。这样,丝杠就可以使刀架均匀地沿着工作的轴向移动。经过这一改进,车床的效率更高了。

正因为有了新式车床,莫兹利能够按照布拉马签订的合同,制造出大量的安全锁,供应市场需要。这时,莫兹利已在布拉马工厂工作8年了。他发明的新式车床,为布拉马带来了巨额利润。为了养家煳口,莫兹利向布拉马提出了增加工资的要求。按说,莫兹利为布拉马工厂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可是,这个要求竟然遭到了布拉马的拒绝。莫兹利一气之下,向布拉马提出辞职,离开了这家工厂。

1797年,26岁的莫兹利脱离布拉马工厂后,自己单独地创办了一个工厂,不仅制造机械,而且从事发明创造。这个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凭着莫兹利发明的新式车床和他当时在机械制造方面的声誉,仍然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当工厂接受第一批订货时,他非常认真地进行设计和制造,务必使产品符合要求。莫兹利工厂生产的优质机械,赢得了用户的赞许。于是,前来订货的用户络绎不绝。

在众多的用户中,最大的一个用户是英国海军部。由于莫兹利工厂生产的机械性能优良,信誉很高,海军部的官员慕名而来,向它订购一批滑轮。对于这批订货,莫兹利不仅深感责任重大,而且认为其意义也非同小可,因此必须全力以赴,争取顺利完成。为了制作这批滑轮,首先必须制造出专门的机器。1801年,他经过反复研究,画出了机器设计图纸,立即投入生产。第二年,便完成了制造滑轮的全部机械设备。据说,为了生产这批滑轮,莫兹利设计制造的机床就有44台之多。莫兹利工厂生产的滑轮,按期向海军部交货了。这些滑轮作为港口设施,在英格兰南部海军基地朴茨茅斯长期使用,证明质量优良。

莫兹利的名声越来越高了。在当时英国众多的机械技师中,他被公认为成就卓著的权威人士,对英国机械工业的发展起着指导作用。由于莫兹利设计的刀具和刀架能够自动移动,因此便不仅仅是在车床上使用,其他各种机床都可以使用。这样,便推动了一些新的机床的发明和改良。在莫兹利和他发明的新式车床的影响下,冲床、刨床、钻床、铣床等机床也由其他一些发明家先后研制出来了。

1801年,莫兹利把工厂迁移到了兰帕森。由于工业革命发展迅速,对机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适应这种形势,莫兹利决定扩大工厂的规模,以便制造更多的机械产品。可是,他本人的财力有限。正好这时有一个名叫菲尔德的人愿意投资相助。于是,莫兹利便同菲尔德合作,成立了“莫兹利—菲尔德商会”。所谓“商会”,实际上相当于后来的公司。这个商会的成立,使莫兹利的高超技术与菲尔德的雄厚资本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于是,它很快就发展成为一家规模较大的机械制造厂,生产各种机床。

莫兹利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例如,他设计制造了锅炉钢板的打刻机,改变了过去的手工打刻加工方式,使之实现了操作的机械化。他还经过刻苦钻研,先后制造出各种设备和仪器。用这些仪器进行测量,可以使机械零件的精密度符合要求。莫兹利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深深认识到,在机械加工中,精确的平面非常重要。因此,他制造出来的标准平面,平滑程度如此之高,以致把两个平面叠在一起时,就紧紧贴牢,只有靠滑动才能够把它们分开。据一本辞书上介绍,莫兹利制造的一种测量仪器,精确度可以达到0.0001英寸(1英寸=2.54厘米)。

除了重视产品质量之外,莫兹利也很注意产品的外形。他设计制作的机床,尽量简化结构,并且尽量不用有锐角的部件,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同时,产品的造型也很美观精致。凡是莫兹利工厂制造的机床,都要打上莫兹利的刻印,以示负责。

自从发明新式车床后,莫兹利一直没有停止研究和改进。他是一位永不满足现状的发明家,在技术上真可以说得上是精益求精。

1800年左右,莫兹利制造出一种小型车床,可以切削螺纹。这是为了改进原来的车床而制造的。因为在原来的车床上,进给箱随着丝杠(刻有螺纹的长棒)的圆周运动而左右移动。因此,丝杠越精确,切削的精密度就越高。而为了制造出精确的丝杠,就需要有制造精确丝杠的车床。为此,莫兹利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反复进行研究和试验。他造出切削螺纹的小型车床后,先切削好几根丝杠,再用锉刀仔细地进行加工。然后从这些丝杠中,挑选出一根最精确的来,作为制造新的车床之用。

在莫兹利发明切削螺纹的车床之前,切削螺纹都是依靠手工,使用简单的夹具,其精确度也只能靠目测。由于切削螺纹非常困难,精密度也不高,因此不仅一般不用螺丝,而且还影响到车床对丝杠的使用。自从螺纹加工车床发明之后,这种状况很快就改变了。螺纹加工车床可以多级改变丝杠的转速,因此,它就可以加工出不同螺距的螺纹。同过去相比,这又是车床上的一个重大的技术进步。

莫兹利研制出切削螺纹的车床后,仍然没有满足。这时,他听说他的一位朋友巴顿为了制造微型仪表,也在研制螺栓。于是,决定去同巴顿比较一下,看看谁的螺栓更精确。然而,比较的结果,莫兹利发现自己制造的螺栓虽然尺寸准确,但是还有不少缺点,例如角度不规则,有微小的弯曲等。莫兹利虚心地承认这个事实,但是他不甘落后,决定迎头赶上。经过若干改进,他终于制成了更为精密的丝杠。将这根丝杠用于车床上,就能够不断地制造出精密度很高的丝杠来了。

1810年左右,莫兹利又造出了具有多种功能的车床。然而,他仍然没有停止对车床的研究和改进。例如,他最初制造的进给箱,每改变一次刀具的移动速度,就要更换一次不同型号的丝杠,因此操作起来很不方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经过反复研究试验,终于发明了一种叫做“齿轮变速器”的装置。只要在车床上安上齿轮变速器,通过改变几个齿轮间的啮合,就可以自动地改变刀具的传送速度,而不需要再去一根根地更换丝杠了。莫兹利通过齿轮改变传送速度的技术,不仅使车床得到了改进,而且也应用于所有的机床和其他机械之中。

莫兹利对于车床,可以说是活到老,研制到老。一直到他去世之前,他都在进行车床的改进。为了研制和不断更新车床,他不惜投入大量的资金。据说,莫兹利工厂制造蒸汽机汽缸等机器零部件所获得的钱,几乎都被他在车床研制过程中花光了。

莫兹利的发明创造,特别是他把滑动原理引进了机器,应用于刀架,这就不仅促使了新式车床的诞生,而且也推动了其他机床的改造。对于他的这种贡献,后来伦敦出版的《各国的工业》一书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该书的作者认为:莫兹利发明的刀架,“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它对机器的改良和更广泛应用所产生的影响,不下于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所产生的影响”。19世纪上半期,许多国家的机械制造设备,不是来自英国,就是按照英国的式样制造的。

除了发明和改进车床外,莫兹利还有许多其他发明。例如:花布印染法、供船舶锅炉用的海水脱盐法以及船用发动机等。所有这些,都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⑥ 亨利发明了什么

继电器
约瑟夫·亨利 (Henry Joseph 1797-1878),美国科学家。他是以电感单位“亨利”留名的大物理学家。在电学上有杰出的贡献。他发明了继电器(电报的雏形),比法拉第更早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还发现了电子自动打火的原理。

⑦ 亨利福特发明了怎样的生产方式

采用流水线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⑧ 亨利·莫兹利有哪些发明

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了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完成,离不开机器制造业。这是因为,机器生产的发展,不仅使得机器体系内部结构日益复杂,而且要求机器的数量越来越多;因此,手工制造不能满足机器生产发展的需求,必须发明生产机器的新技术,用机器生产机器。在用机器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兴起之初,有一位发明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就是被称为“车床之父”的亨利·莫兹利。

1771年8月22日,莫兹利生于英国的沃尔里奇。从他少年时的情况来看,显然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因为家里穷,莫兹利没有进过学校接受正规教育。12岁时,他就进入当地一家兵工厂当童工。这家工厂虽然主要制造枪炮弹药,但是也使莫兹利接触到了一些机械,学到了一些技术。在兵工厂劳动的两年时间里,莫兹利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4岁时,莫兹利离开沃尔里奇兵工厂,到一位木匠那里去当学徒。虽然这位木匠手艺不错,但是莫兹利对做木工活的兴趣不大。第二年,他在得到父母的同意后,又转到离家不远的一个铁匠铺里去,当了一名学徒工。铁匠铺里生产各种日常用品和工具,需要使用一些机械。这正是莫兹利喜爱的工作。于是,他利用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和有利条件,在生产实践中勤奋学习,很快就掌握了作为机械工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术,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工。据说,他特别善于使用各种锉刀,没有人能够超过他。可是,按照当时英国的习惯,学徒工必须学满7年后,才能成为工匠。莫兹利对此极为不满。他感到,在铁匠铺里长期呆下去,已经学不到更多的高超技术了。因此,怀着对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渴望,莫兹利常常在考虑如何改变自己的现状。不久,机会来了。

这时,随着机器工业的发展,英国出现了很多机械技师。其中,伦敦有一位机械技师约瑟夫·布拉马,特别著名。布拉马技术高超,在当时英国机械制造业内具有极高的威望。他发明和制造的安全锁,以其优良的性能而驰名各地。由于这种锁精密度非常高,加工时间很长,因此生产数量很少,往往供不应求。布拉马工厂为了增加锁的产量,急需雇用具有熟练技术的机械工。

莫兹利得知这个信息后,非常兴奋。尽管他作为铁匠铺的学徒尚未期满,但也希望早一天进入著名的布拉马工厂,迅速提高自己的技术。然而,布拉马工厂是当时许多渴望学习机械技术的人向往的地方,要想进入这家工厂,也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当莫兹利向布拉马提出自己的申请时,布拉马想了解一下莫兹利的技术情况,便决定对他进行一次严格的考核。布拉马指定了几种机械活,让莫兹利去干。由于莫兹利在机械技术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因此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各种技术考核项目都达到了要求。于是,布拉马决定录用莫兹利。这时,莫兹利年仅18岁。进入布拉马工厂,成为这位著名机械技师的弟子,对于莫兹利来说,可以说是他生活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他在机械方面的创造发明,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1789年,莫兹利来到伦敦,进入布拉马工厂。他在这个工厂里工作了8年。在工厂里,他不仅认真学习技术,而且积极工作,深得布拉马的喜爱和器重。由于他的各种技术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工人们中间威信也很高,因此,他不久就被任命为总工长,在生产中负起了一定的领导责任。

莫兹利在领导生产的过程中,对改进和提高机械技术十分重视。布拉马工厂的主要产品是安全锁。可是,原来那种手工制锁方式,产量不高。为了提高产量,莫兹利考虑到,必须把手工制造、改变为机器生产。而要进行机器生产,就需要改进过去使用的机床。为此,他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设计,夜以继日地埋头于新式机床的研究和制造工作之中。

所谓“机床”,一般是泛指工作母机。就其狭义而言,实际上指的是金属切削机床。在金属切削机床中,最常用的一种是车床,也叫旋床。它主要用来进行工件的内圆、外圆、螺纹等成型面的加工。车床是机器制造中加工零件所不可缺少的一种工作母机。莫兹利取得的第一项重大成就,就是对原有的车床进行改造,从而发明了新式车床。

经过多次研究和试验,莫兹利在1794年制造出一种新式车床。这部车床的发明,完全是为了适应制锁的需要。因为要把锁芯精确地旋成圆柱形,没有精密度很高的车床是根本做不到的。这种新式车床的所有部件都是用铁做的,非常结实。不仅如此,莫兹利还把原来的脚踏板和弹簧摆改换为一个轮子,轮子通过传动轴与蒸汽机联系起来,从而得到带动机器运转的动力。

这部新式车床最重要的装置,是安上了进给箱。进给箱也叫做进给台,是车床上的重要部件,也是莫兹利的重要发明。今天,车床上带有进给箱,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可是,在莫兹利发明进给箱以前,原来的车床上是没有进给箱这种装置的。由于没有进给箱,工人在车床上加工制作机械零件的时候,他使用的刀具是拿在手上的。当时,一名车工为了操纵刀具,需要付出艰苦的体力劳动,而且加工出的零件精密度也不高。有了进给箱后,刀具不再拿在工人手中,而是固定在刀架上。刀具随着刀架送向工件,它还可以跟着旋转轴平行移动,车工只需操作手柄。这样一来,工人的劳动量减低了,工件的精密度却提高了。由此可见,进给箱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创造。

带有进给箱的新式车床发明出来后,每个车工都能加工制造具有平滑表面的工件,从而给机器制造业提供了迫切需要的精密零件。但是,莫兹利并没有就此止步。他还在继续进行研究,对这台车床不够完善的地方加以改造。1797年,他又制成了一台新车床。这台车床的重要改进是,使刀架向工件的进给实行了机械化。在车床的床身中,装有一根旋转的丝杠(刻有螺纹的长棒),与驱动轮相连接。这样,丝杠就可以使刀架均匀地沿着工作的轴向移动。经过这一改进,车床的效率更高了。

正因为有了新式车床,莫兹利能够按照布拉马签订的合同,制造出大量的安全锁,供应市场需要。这时,莫兹利已在布拉马工厂工作8年了。他发明的新式车床,为布拉马带来了巨额利润。为了养家煳口,莫兹利向布拉马提出了增加工资的要求。按说,莫兹利为布拉马工厂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可是,这个要求竟然遭到了布拉马的拒绝。莫兹利一气之下,向布拉马提出辞职,离开了这家工厂。

1797年,26岁的莫兹利脱离布拉马工厂后,自己单独地创办了一个工厂,不仅制造机械,而且从事发明创造。这个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凭着莫兹利发明的新式车床和他当时在机械制造方面的声誉,仍然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当工厂接受第一批订货时,他非常认真地进行设计和制造,务必使产品符合要求。莫兹利工厂生产的优质机械,赢得了用户的赞许。于是,前来订货的用户络绎不绝。

在众多的用户中,最大的一个用户是英国海军部。由于莫兹利工厂生产的机械性能优良,信誉很高,海军部的官员慕名而来,向它订购一批滑轮。对于这批订货,莫兹利不仅深感责任重大,而且认为其意义也非同小可,因此必须全力以赴,争取顺利完成。为了制作这批滑轮,首先必须制造出专门的机器。1801年,他经过反复研究,画出了机器设计图纸,立即投入生产。第二年,便完成了制造滑轮的全部机械设备。据说,为了生产这批滑轮,莫兹利设计制造的机床就有44台之多。莫兹利工厂生产的滑轮,按期向海军部交货了。这些滑轮作为港口设施,在英格兰南部海军基地朴茨茅斯长期使用,证明质量优良。

莫兹利的名声越来越高了。在当时英国众多的机械技师中,他被公认为成就卓著的权威人士,对英国机械工业的发展起着指导作用。由于莫兹利设计的刀具和刀架能够自动移动,因此便不仅仅是在车床上使用,其他各种机床都可以使用。这样,便推动了一些新的机床的发明和改良。在莫兹利和他发明的新式车床的影响下,冲床、刨床、钻床、铣床等机床也由其他一些发明家先后研制出来了。

1801年,莫兹利把工厂迁移到了兰帕森。由于工业革命发展迅速,对机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适应这种形势,莫兹利决定扩大工厂的规模,以便制造更多的机械产品。可是,他本人的财力有限。正好这时有一个名叫菲尔德的人愿意投资相助。于是,莫兹利便同菲尔德合作,成立了“莫兹利—菲尔德商会”。所谓“商会”,实际上相当于后来的公司。这个商会的成立,使莫兹利的高超技术与菲尔德的雄厚资本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于是,它很快就发展成为一家规模较大的机械制造厂,生产各种机床。

莫兹利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例如,他设计制造了锅炉钢板的打刻机,改变了过去的手工打刻加工方式,使之实现了操作的机械化。他还经过刻苦钻研,先后制造出各种设备和仪器。用这些仪器进行测量,可以使机械零件的精密度符合要求。莫兹利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深深认识到,在机械加工中,精确的平面非常重要。因此,他制造出来的标准平面,平滑程度如此之高,以致把两个平面叠在一起时,就紧紧贴牢,只有靠滑动才能够把它们分开。据一本辞书上介绍,莫兹利制造的一种测量仪器,精确度可以达到0.0001英寸(1英寸=2.54厘米)。

除了重视产品质量之外,莫兹利也很注意产品的外形。他设计制作的机床,尽量简化结构,并且尽量不用有锐角的部件,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同时,产品的造型也很美观精致。凡是莫兹利工厂制造的机床,都要打上莫兹利的刻印,以示负责。

自从发明新式车床后,莫兹利一直没有停止研究和改进。他是一位永不满足现状的发明家,在技术上真可以说得上是精益求精。

1800年左右,莫兹利制造出一种小型车床,可以切削螺纹。这是为了改进原来的车床而制造的。因为在原来的车床上,进给箱随着丝杠(刻有螺纹的长棒)的圆周运动而左右移动。因此,丝杠越精确,切削的精密度就越高。而为了制造出精确的丝杠,就需要有制造精确丝杠的车床。为此,莫兹利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反复进行研究和试验。他造出切削螺纹的小型车床后,先切削好几根丝杠,再用锉刀仔细地进行加工。然后从这些丝杠中,挑选出一根最精确的来,作为制造新的车床之用。

在莫兹利发明切削螺纹的车床之前,切削螺纹都是依靠手工,使用简单的夹具,其精确度也只能靠目测。由于切削螺纹非常困难,精密度也不高,因此不仅一般不用螺丝,而且还影响到车床对丝杠的使用。自从螺纹加工车床发明之后,这种状况很快就改变了。螺纹加工车床可以多级改变丝杠的转速,因此,它就可以加工出不同螺距的螺纹。同过去相比,这又是车床上的一个重大的技术进步。

莫兹利研制出切削螺纹的车床后,仍然没有满足。这时,他听说他的一位朋友巴顿为了制造微型仪表,也在研制螺栓。于是,决定去同巴顿比较一下,看看谁的螺栓更精确。然而,比较的结果,莫兹利发现自己制造的螺栓虽然尺寸准确,但是还有不少缺点,例如角度不规则,有微小的弯曲等。莫兹利虚心地承认这个事实,但是他不甘落后,决定迎头赶上。经过若干改进,他终于制成了更为精密的丝杠。将这根丝杠用于车床上,就能够不断地制造出精密度很高的丝杠来了。

1810年左右,莫兹利又造出了具有多种功能的车床。然而,他仍然没有停止对车床的研究和改进。例如,他最初制造的进给箱,每改变一次刀具的移动速度,就要更换一次不同型号的丝杠,因此操作起来很不方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经过反复研究试验,终于发明了一种叫做“齿轮变速器”的装置。只要在车床上安上齿轮变速器,通过改变几个齿轮间的啮合,就可以自动地改变刀具的传送速度,而不需要再去一根根地更换丝杠了。莫兹利通过齿轮改变传送速度的技术,不仅使车床得到了改进,而且也应用于所有的机床和其他机械之中。

莫兹利对于车床,可以说是活到老,研制到老。一直到他去世之前,他都在进行车床的改进。为了研制和不断更新车床,他不惜投入大量的资金。据说,莫兹利工厂制造蒸汽机汽缸等机器零部件所获得的钱,几乎都被他在车床研制过程中花光了。

莫兹利的发明创造,特别是他把滑动原理引进了机器,应用于刀架,这就不仅促使了新式车床的诞生,而且也推动了其他机床的改造。对于他的这种贡献,后来伦敦出版的《各国的工业》一书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该书的作者认为:莫兹利发明的刀架,“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它对机器的改良和更广泛应用所产生的影响,不下于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所产生的影响”。19世纪上半期,许多国家的机械制造设备,不是来自英国,就是按照英国的式样制造的。

除了发明和改进车床外,莫兹利还有许多其他发明。例如:花布印染法、供船舶锅炉用的海水脱盐法以及船用发动机等。所有这些,都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⑨ 英国的亨利 阿切尔是看到什么发明了打孔机

邮票打孔机的发明

19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享利·阿察尔独自来到一家小酒吧间,挑了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坐下来,买了 一点酒,不慌不忙地喝着。
阿察尔为了完成一项新发明,在实验室一连奋战了近20天,发明成功了,人也精疲力尽了。他来酒吧间正 是为了换个环境,让紧张的大脑松驰一下。
喝着喝着,阿察尔旁边又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是外地人,仿佛有什么急事,简单而匆忙地喝罢酒,便 扒在桌子上写起信来,信封好后,他陶出一大张新邮票,准备裁下一枚贴上,但摸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都没 有找到小刀。他有些着急了。
当时印制的邮票,一般几十枚为一整张。邮政人员或者寄信人若要贴邮票,必须用小刀裁开。这样确实很 不方便,有的人为了省事,就用手撕开,结果撕得很不齐,有时还会撕破画面,这枚邮票就作废了。
这位外地客人没带小刀,便十分客气地问阿察尔:
“先生,请问您有小刀吗?能否借我用一下?”
“哦,对不起,我也没带小刀。”阿察尔欠了欠身回答道。
这位客人看了一下旁边桌上的人,欲问又止,最后没有再开口。他将要用的那枚邮票周围折了印,准备撕 下来,但又怕撕坏了,只好停下了手。看来他正在想办法。这时,只见他取下西服领带上的别针,在这枚邮票 与其它邮票的连接处刺了几行整齐的小孔,然后将这枚邮票干净利落的扯了下来,并小心翼翼地贴在信封上。 这样弄下来的邮票,四周有一圈波浪线似的齿纹。反而显得别致而美观。这位客人收起信,带着微笑走了。
善于观察的阿察尔,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从内心佩服这位会动脑筋的外地客人。他想:几十枚邮票印 在一起,用起来很不方便,既增加了邮政人员的劳动量,又给邮寄者添了不少麻烦,能否在印制邮票的时候就 在各枚之间的空白处打上一行行小孔,这样随手一扯就可用,根本不用小刀。回去后,他立即投入了邮票打孔 机的研究。
不久,邮票打孔机就在阿察尔的手中诞生了。英国邮政部门看了样机后,立即采用了。打孔邮票用起来十 分方便,深受邮政人员及寄信人的欢迎

⑩ 亨利的发明与发现带来了哪些影响

1842年亨利在实验室里安装了一个火花隙装置,在40米处放一个线圈来接收能量,线圈和检流计相接,形成回路。当火花隙装置的电火花闪过的时候,和线圈相接的检流计指针就发生偏转。这个实验的成功,实际上实现了无线电波的传播。亨利的实验虽然比赫兹的实验早了40多年,但是当时的人们包括亨利自己在内,还认识不到这个实验的重要性。

此外,亨利还先于莫尔斯(1791~1871)发明了电报机,并且成功地研究了长距离输送电力的问题。

阅读全文

与亨利发明了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
马鞍山陆建双 浏览:853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