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汉字是你们东夷族创造的

汉字是你们东夷族创造的

发布时间:2021-07-23 01:28:39

⑴ 汉字起源于韩国吗

哈哈哈.全世界都是他们发明出来的.

你知道韩国/朝鲜人为什么在几百年前发明了谚文,为什么又在几十年前放弃使用汉字完全改用谚文吗?因为汉字和韩语/朝鲜语根本对不上,

以前韩国/朝鲜人根本就自己的文字,只能借用汉字,但是汉字对于韩国/朝鲜人是外来文字,可以说古代韩国/朝鲜人写的是汉字,说的是韩语/朝鲜语,打个比方,有点像你说的是汉语,写的却是英语.非常别扭.

由于使用的汉字和韩语/朝鲜语是脱节的,韩国/朝鲜人学习汉字要比中国人困难得多了,于是在1444年创制了谚文,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韩国/朝鲜文字,这是一种字母文字(也有学者认为属于音节文字),它是表音不表意,其实其作用类似汉语拼音,一个谚文可对应若干个汉字,大大方便韩国/朝鲜人学习文化.

但是古代的韩国/朝鲜人士大夫看不起谚文,认为这是给智力低下学不了汉字的人用的,强力抵制,所以谚文只在民间流传,

二次世界大战后,韩国/朝鲜脱离日本独立,民族主义兴起,认为继续使用汉字是一种耻辱,遂放弃了汉字完全改用谚文,但是谚文作为一种表音不表意字母文字(也有学者认为属于音节文字),缺陷是明显的,因为一个谚文可对应若干个汉字,同音字很多,用汉语拼音举个例子,feng huo是什么?你可以拼成"风火",也可以拼成"烽火".这就是表音文字的缺陷,所以现在有时韩国人还不得不借用汉字来区分同音不同意的谚文.

如果汉字是韩国/朝鲜是他们发明的,他们使用起来根本不不会出现上面所说的问题了.

在3000多年前,商朝(因为后来建都在殷,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市,所以又叫殷朝)的时候,商朝人占据现在河南一带,商朝人把东方的异族都泛称为东夷,那时的山东一带也是东夷,周朝以后,山东早以归入华夏版图,成了齐国或鲁国的地方(那时候的韩国/朝鲜还处在原始部落时期),孔子是鲁国人,是商朝(殷朝)贵族后代,

我不知道林语堂有没有说过那样的话,退一万步说,即使说林语堂说过这样的话也不代表什么,不过一家之言,再说他说的是"东夷"又不是确指朝鲜韩国,是朝鲜/韩国人硬要把"东夷"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东夷本来就是个泛称,那时候商朝人根本就不知道韩国/朝鲜在那里,商朝人把位于东面民族都称为东夷.

想想一个处于原始部落时期的民族给别国"发明"文字,而自己在"发明"文字之后的几百年了却没有文字来记载自己的历史,真是可笑.

⑵ 林语堂为什么说汉字是韩国东夷族创造

从少昊开始,东夷的活动中心转到山东曲阜二带《史书》所载东夷的范围北起幽燕、南至淮水、东抵黄勃(海)、西止豫东、豫东南的广阔地区,《后汉书》记载,包括“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等九夷,长期生息、繁衍在我国东部地区。三代以降,随着奴隶制王朝的建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了中原华夏族的强盛,东夷也渐渐成为了夏王朝的一部分,传说中的舜是为东夷族人,是历史学者考证所公认的,禹治水达九州。东夷族诸部生活在黄河下游广阔的平原和沼泽地带,在垦荒栽种五谷外,还得与洪水灾害作斗争,从而发展了造船技术,古代被尊为“水正”的始祖就是东夷人。东夷诸部在夏族统治时期曾有过三次大迁移,一次是为反抗夏的暴政而向西挺进。一次是西周代商时,因叛周活动被周王室视为隐患而强制夷族大迁徙,《吕氏春秋》载:“为虐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第三次是属东夷的瀛姓徐国,企图复仇而进攻西周,被周穆王聚诸侯所败,夷民数万逃离家园。在这三次大迁徙中,东夷民族可否由海上或东北陆路进入东南各岛屿?在《后汉书·东夷列传》载:“秦未齐”,人曾为“避苦役”而大批渡海“适韩国”,《后汉书》的材料可以说明东夷(主要指徐、淮夷在灭国以后进入东北、朝鲜、日本及东南各岛屿)向四面八方转移,这些知礼通乐的夷民后来成了秦汉人中的佼佼者。《左传》有:“天子失官(礼),学在四夷”,说明了东夷族在当时已是文明程度相当高的民族。他们或许将文明带去了海外诸国。从黄帝时期的山东,河南一带,到中国东北,再到日后秦汉时期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朝鲜和韩国认为:现代朝鲜人可能是东夷的一支.朝鲜半岛据说有五千年历史,但是因为缺少直接证据,中国以及日本史学界并不予以承认。

⑶ 东夷族的有关故事

先秦时期非华夏民族泛称之一。夷又有诸夷、四夷、东夷、西夷、南夷、九夷等
泛称。一般多用以泛称环渤海而居,南至江淮的中国东方各族,亦称东夷。先秦时,东夷
民族众多,主要指以传说时代的太皞、少皞为代表的部落集团及其后裔,《禹贡》称为鸟
夷。太皞,风姓,建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少皞,嬴姓,自穷桑(今山东曲阜北)登帝
位,后徙曲阜。相传禹拟授“帝位”的皋陶也是东夷人,生长在曲阜。皋陶早死,其子名
益。或传禹死启立,“益干启位,启杀之”,然后建立起夏王朝。
夏与东夷屡有斗争,曾夺取夏太康王位的“有穷(在今山东德州)后羿”,就是
东夷的一支。相传商汤先世活动在今山东、河北的渤海湾一带,学者多以为商人本亦为东
夷民族。
商王朝建立后,仍与东夷斗争不绝,史载“桀为暴虐,诸夷内侵,殷汤革命,伐
而定之。至于仲丁,蓝夷作寇。自是或服或叛,三百余年。武乙衰敝,东夷渐盛,遂分迁
淮、岱,渐居中土”。故殷末帝乙、帝辛(纣)都多次征皻方、盂方、夷方(皆东夷),
驻跸之地,遍及济、汶以东。东夷被征服,商王朝也国力耗尽,后为周所灭。
周武王建立周王朝之初,殷的余部及殷的余国东夷势力仍强。武王死,殷裔武庚
在商奄(在今山东曲阜)、蒲姑(在今山东博兴)、徐戎(徐夷)、淮夷等东夷国家支持
下发动叛乱。周公东征,杀武庚,灭不少嬴姓之国,平定叛乱,又以蒲姑地封齐,以商奄
地封鲁,但徐戎、淮夷仍长期存在于淮水流域。
周穆王时,“徐夷僭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厉王时,“淮夷入
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宣王复命召公伐而平之”。及至春秋,徐、淮犹盛,尚能“病
杞”、“病鄫”。这时,还有奉祀太皞的任(今山东济宁境)、宿、须句(山东东平境)
、颛臾(今山东费县境),自称少皞之裔的郯(在今山东郯城),皋陶后的六(在今安徽
六安)、蓼(在今安徽霍丘)等国,以及与徐同祖的群舒(舒蓼、舒鸠、舒庸、舒龙、舒
鲍、舒龚等)和九夷等东夷部落国家,活跃在山东半岛和江苏、安徽的淮水流域,成为齐
、楚两霸必争的与国。他们都与华夏诸国早有通使、会盟关系,夷、夏遂逐步接近以至融
合。
近年出土的春秋徐国铜器,其文字、形制、纹饰已与中原器物无别。“九夷”之
名犹见于战国,但秦并六国后,淮泗夷皆散为民户,到汉时已不见夷、夏之别。

⑷ 甲骨文真的是东夷人创造的吗

现在最早的甲骨文和青铜器都在辽西红山文明发现,是中国最早的文明。
东夷是红山人南下与那不稻米民族混合后的民族,包括大汶口文化等都是红山人南迁的证据,红山人在华东形成东夷集团,东夷集团的殷商人灭了夏,建立了商朝。燕国 赵国 魏国等国家的主体都是殷商人东夷的首领少昊是黄帝的嫡长子,姬姓。 少昊有个孙子叫帝喾,姬姓。 帝喾的长子叫后稷,姬姓。后稷被派往西部边疆。 周王室是后稷的子孙,姬姓。周王室灭商后将没搞定的部落称为东夷、西戎、北狄、南蛮。殷商时,貊(东夷中通古斯血统最浓的一支)居山东半岛一带。
周灭商后,为周人东进所迫,大部分向东北和北方迁徙。所谓“商之兴也,东北来;商之亡也,东北去”向北方迁徒的,分东西两路,东路迁到今河北省东北部、北京市房山县以南-山西省代县以东至海之地;西路则远徙至今陕西省北部和山西省西北部,后来由于戎狄及晋国的压力,他们又转徙到今河北省的南部。 前4世纪中叶,燕、赵二国强盛,特别是前300年燕昭王派秦开北破东胡,居住在今河北省的大部分貊人又被迫由陆路向东北迁徙,散布在今辽河以东及吉林省西北部地区。

迁居东北的各支貊人,与当地土著部落(也是通古斯族群)融合为一个共同体,统称秽貊人,居住范围包括辽宁南至松嫩平原、清川江直至现日本海海滨。

⑸ 林语堂为什么说汉字是东夷发明的

王制云曰"东方曰夷"。东方非华夏的称夷。历史上被称为东夷的有两个,一个版是棒子权意淫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东夷(汉朝几及以后唐朝的叫法),东方的夷狄,另一个是今天安徽山东,的东夷,商朝的东夷,华夏民族祖先源流之一。二者没有关系。汉字非常有可能是山东安徽东夷发明的,但也是汉族祖先发明的,具体可以网络"东夷",很详细

⑹ 今天看到说中国承认韩国人祖先创造了汉字,怎么回事 他们有什么依据说是韩国造的

不是,汉字源于中原。 韩国人的理由是他们源于古代东夷族。 但是东夷不只是韩国的专祖先属,也是华夏族的祖先之一。商人就是东夷族,但商人使用甲骨文,但当时的商人跟现今韩国人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商人却是中国人的直系祖先之一。 假若韩国人想认祖归宗也可,因为开创韩国(朝鲜)文明的正是商人箕子,创立箕子朝鲜,但汉字是由中原传入的,而不是在朝鲜半岛创制的。荣海王

⑺ 汉字到底是谁发明的

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已有三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是表意性质的音节文字,现代常用的文字有四千个到八千个,大多数是形声字。现代汉字的字体都是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演变而来的。
在长久的实践中,人类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还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文化依靠文字得以保存至今。作为记录、保存、传播知识的工具——文字,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了不可埋没的贡献。
英文:
Chinese
character
德文:chinesische
Schrift
[编辑本段]【来历】
汉字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物语”“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
安阳
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⑻ 汉字真的是韩国人的祖先东夷族创造的么

大可一笑置之。汉字源远流长,可追溯到甲骨文、钟鼎文时代。历史要的是真实有力的证据,而不是唾沫,我们无需随人起舞。

⑼ 为什么林语堂会说汉字是朝鲜人发明的

这是一个概念偷换问题,你不要断章取义。韩国学界认为汉字是东夷族人发明的,而东夷人又是东周那时候华夏的少数民族,朝鲜人就是东夷族的后代,他们就偷换了概念。
最早研究汉字发展研究,殷商的主体民族可能来自于现今中国的东部地区,与来自内陆的“夏”“周”分属于不同的民族(傅斯年《夷夏东西说》),因此便有学者认为汉字为中国古代的东夷民族最早创造。如果林语堂先生——许多人可能并不熟悉林语堂作为杰出的语言学者的身份——确定说过汉字是东夷创造这话,其中的玩笑成分可能远远大于学术成分。

阅读全文

与汉字是你们东夷族创造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
马鞍山陆建双 浏览:853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