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他们创造奇迹20141013

他们创造奇迹20141013

发布时间:2021-07-22 19:21:59

⑴ 评电影《风之谷》。

Naushika,我心目中小英雄的形象,以后谁要是问我喜欢什么样的女孩,我就会问他,你看过风之谷吗,我就喜欢里面御风飞翔的Naushika
宫崎峻设置了一个濒临绝境的世界,一个被人类破坏,满目疮痍的世界
人类在其中苦苦的生存,几乎无力支撑大自然愤怒的报复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居然还会有一个像Naushika这样的女孩,以她独特的包容一切生物的眼看这被“正常人”所愤恨但无奈的世界
影片的开场就是一幅缓缓开启的历史长卷,不紧不慢的向我们诉说
若脱离单独个体的人的视角,历史从来不是忧伤的
那些所谓的情感只是人对过去的反思而已,我们何尝不能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辽远一些
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人总是要生存的,风之谷的人们忧伤吗?或者,他们仅仅只是忧伤吗?无论怎样去强调人类是始作俑者,生活就在眼前,珍贵的需要守护的东西就在眼前,只有忧伤的娜乌西卡会做那些吗?
若说全片的氛围,个人认为只能用苍凉来形容,当然还有在这巨大的苍凉中无法令人忽视的耀眼的点点令人安心的温暖,为什么会把荷母设定为可以读懂人的心?为何把荷母之怒视做是大地之怒?那是在心中小心的祈求大自然的原谅和理解,《风之谷》讲述的是生存之道,并不只是几个人的风雨沉沦和悲伤感慨啊~~``
所以,片中处处可见不同种族的冲突和理解,在绝望中又处处孕育着希望和对真理的感悟, 所以,它不是忧伤的电影,尽管它会使大部分用心去看这部作品的人落泪

⑵ 求,辛亥革命征文1000字

1.最近观看了热播的《辛亥革命》,了解了100年前的中国在满清统治下,种族歧视非常严重,对汉民族施用种种惨酷的压迫;到了清末政府腐败不堪,官吏肆意搜刮民财,人民的生活已到穷途末路了。加上帝国主义不断向中国做经济、文化侵略,中华民族受到这种侵略辱,不仅人民无以聊生,连国家也面临覆灭的命运。孙中山先生看到这种情形,知道民族已经面临存亡的关头,如果不推翻满清政府,便无法拯救中国。于是便集合许多同志进行革命工作。
孙中山先生决心革命的时候,年纪才二十岁。当时他是以学堂做为宣传革命的根据地,并且利用行医看病的机会,向外一步一步扩展,吸收同志。
到了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时,孙中山先生组织兴中会,革命组织才成立。从那时候起,轰轰烈烈的革命行动才一次一次的展开来。
孙中山先生发动的革命前后有十一次。其中以第十次的「黄花岗之役」最为壮烈,牺牲也最惨重;而促使清朝皇帝退位,建立中华民国的一役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十一次「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前所未有的使命向你我他发出了召唤,泪水早已打湿-了我们灵魂的信笺——我们的灵魂,就是黄帝的灵魂,就是中山的灵魂;我们每一个灵魂,不论是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呐喊的、彷徨的、遥远的,都早已在黄帝和中山为我们注-入的血脉里,回荡着黄河的号角。在这号角中,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再属于自己,同时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从此属于我们自己。革吅命远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每一个炎黄子孙,正在那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医生的骸骨下瞻仰着凡十三亿、历八千年的灵光,他告诉我们:从这里开始吧,迈开新的步伐,向一切苦难与耻辱挺-进,为了我们所爱的华夏。 2.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之际,纪录片《辛亥革命》开始播放了。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我感到十分有意义。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在这一时刻,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仍然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近代前的中国曾经是大国、强国,但是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与经济的衰退,无法扼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一次次列强的进攻面前败下阵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割地赔款,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迫使中国“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务,而外国军队则驻扎于中国京畿周围的要地,实行永久军事占领。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人民当然不甘心承认备受列强欺凌的侵略现实,面对列强侵略的加深也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动。民族复兴的追求是几代人的目标、理想。但是,实现近代中国的复兴则面临十分艰巨的困难:摆脱帝国主义的外来干涉侵略与压迫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步,而使广大人民摆脱贫困,使中国作为大国富强起来,则是中华民族复兴更艰巨的一步。历史上,许多人为这一目标曾经进行了多次尝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从事的努力。中国近代史就是人们以这样一种精神支撑着从坎坷中走过来的历史。

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1911年的革命有着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此后发生过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但都不能成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

列宁曾就中国的辛亥革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没有真实的民主主义高潮,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这种高潮才能激发劳动群众,使他们创造奇迹。在孙中山纲领的每一句话中都可以看出这种高潮。”

辛亥革命吸纳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他们献身革命,同时也在革命中接受教育,不断修正改变积贫积弱中国的想法。孙中山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与当时的志士仁人们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道路仍然是曲折的: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果实而导致封建复辟,日本军国主义提出企图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加剧了中国主权沦丧。但是在革命跌入低潮,革命党人陷于苦闷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新的世界观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正是在辛亥革命10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人重新考虑中国的问题,科学地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认识到人民是力量的源泉,胜利的保障,是历史的主人,自觉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有效地唤起人民,并将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终于使复兴的理想得以实现,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变。

百年后的人们已经很难切身体会辛亥时期的社会状况,甚至不能理解当时的革命志士们的历史性的抉择。所以在辛亥百年后的今天,社会上流行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如认为“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或者认为革命的设计“超越了中国的国情”,“搞君主立宪会更好些,政治局面会更稳定持久”,而“辛亥革命是激进主义思想的产物”,还是避免为好。

其实,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们如何不欢迎以温和的没有牺牲的方式改变封建中国的面貌呢?对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的人生经历整体考察后即可看出:他们并非从一开始就醉心于以激进手段改变中国落后局面,但是在经历了一再的失败与挫折,意识到清王朝决不可能真心实意地退出权力的中心而实施“立宪”,而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并没有开明到可以以和平请愿的手段而推动立宪的时候,他们才选择了被认为是“激进”的革命道路,这其实是当时条件下应当做出的正确选择。看了纪录片,对革命者的选择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3.辛亥革命》导演张黎,是电视剧《走向共和》、《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导演,这个背景,使《辛亥革命》被放在一个更长远的中国历史视野里,表现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至1912年2月12日孙中山辞任临时大总统,围绕武昌首义前后的历史画卷。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片表现着当代人对历史的认识与态度。

《辛亥革命》以秋瑾就义开始,广州起义的准备、过程与失败,孙中山在美国的募捐演讲,试图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一个女人、母亲宁可牺牲生命要去革命?为什么参加广州起义的20多岁的小伙子们要牺牲生命去革命?为什么海外的华侨要捐款甚至卖掉祖宅赞助革命?

孙中山在演讲中回答的非常清楚:因为满清政府已经不可能给中国人生活的尊严,中国要摆脱被世界歧视的命运,只有革命这一条路。

武昌首义后,黎元洪指挥汉口炮台两炮轰走了荫昌的军舰,成为袁世凯出山的导火索。袁世凯率领北洋军顺利攻克武昌后,停止了进攻,开始在清廷与革命党之间寻找押注的机会。

革命之火在军事上完全可以被扑灭,但袁世凯太明白自己的命运,他不能再给满清权贵一个兔死狗烹的机会,实际上,确实是袁世凯的私心,是清廷覆灭的真正推手。

满清入关,是吴三桂的反水成为明朝灭亡的真正推手;晚晴的灭亡,同样是由于另一个军事权臣袁世凯的反水,可谓起于斯、亡于斯,清廷灭亡岂不正是历史的报应?

辛苦革命为什么不是普通的兵变、暴乱或改朝换代呢?

是孙中山及同盟会高举的“共和”理念,成为推翻清廷以及中国3000年君权专制的“思想杠杆”----从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大地上任何一个企图复辟帝制做皇帝的人,不管他有多大的军权,都注定成为人民公敌。

这就是思想的力量。辛亥革命的最重要成果,就是让这一思想开始中国人心中扎根。即使还有怀念皇帝的遗老遗少,也改变不了共和理念成为中国历史的潮流。

在晚晴,只有孙中山自1895年起,就坚定地高举革命、共和的大旗。谈共和,则必谈孙中山。孙中山就是共和体制的旗帜。

孙中山回国后,力排众议,坚决提出要早定国体,即以民国、共和取代君主专制,以总统、总理、议会取代君主立宪。不能等待袁世凯的逼宫(清廷退位),而要创造一个共和政体,哪怕让袁世凯这样的阴谋家来做民国的大总统。

当孙中山被17省代表选举为临死大总统的时候,孙中山指出,大总统的意义不在于谁去做,而是打破了中国几千年专制君主的传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国家元首。

为此,孙中山将民国大总统一职,作为推动袁世凯造反的诱饵。国家元首,国之大宝,非如此如何能令袁世凯率领中国唯一有实力的军队(北洋军)归顺民国呢?

《辛亥革命》在表现这段历史的脉络上,很见功力。不是过去史学家所谓革命党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辛亥革命没有实现真正的目的,袁世凯最后复辟帝制。

《辛亥革命》不仅为革命人的“无私”进行了有力的辩护,而且为孙中山超越历史的洞察力进行了辩护。

辛亥革命是什么?

不是为一家一姓的权力争夺、改朝换代,而是为国体的新生,确立主权在民的共和政体。是树立自下而上、国家、政府由人民选举产生,元首、官员是人民公仆的新政治理念,改变王权天授、王土王民、杀伐随意的专制独裁政体。

这是中国历史的真正进化。

《辛亥革命》还未所有的革命者,为革命捐款、奉献生命的所有人进行了感人的辩护:从秋瑾、广州起义烈士(实际可考人名为89人)、武昌首义将士,以及旧体制内的同情者,清朝驻英大使的女儿唐曼柔,为孙中山游说西方财团停止对清廷贷款勇敢地站在旧体制及父亲的对立面,最后随父亲一起自杀的女性。

林觉民的《与妻书》代表了年轻的革命党人,为什么抛妻弃子、放弃富裕的家庭、个人的前途,去进行看不到前途的革命----因为革命代表了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即使明知自己看不到胜利,也要为革命奉献的精神。

革命者不全是不得已的逼上梁山者。中国近现代历史最感人之处,就是很多富裕家庭、包括旧体制家庭的年轻人,甘愿抛弃优越幸福的生活,投身到理想、奉献给革命,这些人是先知先觉者,是中华民族新生的不灭的源泉,鲁迅所说的舍生取义的志士。

今天的人们,不应忘记这些民族的脊梁。也不应容许那些将自己的家庭、个人幸福奉为最高人生标准的人对革命者进行肆意及阴险的诽谤。

革命也许不能完成所有的历史使命,革命或许会留下历史的遗憾,但中国近代历史革命的进步意义,不容抹杀。智者如杨度、康有为赞成君主立宪,主张所谓理性地改良政治,历史已经给了这些有学问而无见识的学者以响亮的耳光。

在中国,只有彻底的共和、民主才能洗刷3000年君主专制的毒害,才能让人民有过上有尊严生活的机会。

这是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也是照亮中国未来的希望之光。 赞同
0投他一票
2011-10-7 20:58 神说520 | 一级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在这一时刻,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仍然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近代前的中国曾经是大国、强国,但是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与经济的衰退,无法扼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一次次列强的进攻面前败下阵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割地赔款,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迫使中国“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务,而外国军队则驻扎于中国京畿周围的要地,实行永久军事占领。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人民当然不甘心承认备受列强欺凌的侵略现实,面对列强侵略的加深也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动。民族复兴的追求是几代人的目标、理想。但是,实现近代中国的复兴则面临十分艰巨的困难:摆脱帝国主义的外来干涉侵略与压迫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步,而使广大人民摆脱贫困,使中国作为大国富强起来,则是中华民族复兴更艰巨的一步。历史上,许多人为这一目标曾经进行了多次尝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从事的努力。中国近代史就是人们以这样一种精神支撑着从坎坷中走过来的历史。

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1911年的革命有着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此后发生过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但都不能成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

列宁曾就中国的辛亥革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没有真实的民主主义高潮,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这种高潮才能激发劳动群众,使他们创造奇迹。在孙中山纲领的每一句话中都可以看出这种高潮。”

辛亥革命吸纳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他们献身革命,同时也在革命中接受教育,不断修正改变积贫积弱中国的想法。孙中山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与当时的志士仁人们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道路仍然是曲折的: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果实而导致封建复辟,日本军国主义提出企图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加剧了中国主权沦丧。但是在革命跌入低潮,革命党人陷于苦闷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新的世界观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正是在辛亥革命10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人重新考虑中国的问题,科学地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认识到人民是力量的源泉,胜利的保障,是历史的主人,自觉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有效地唤起人民,并将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终于使复兴的理想得以实现,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变。

百年后的人们已经很难切身体会辛亥时期的社会状况,甚至不能理解当时的革命志士们的历史性的抉择。所以在辛亥百年后的今天,社会上流行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如认为“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或者认为革命的设计“超越了中国的国情”,“搞君主立宪会更好些,政治局面会更稳定持久”,而“辛亥革命是激进主义思想的产物”,还是避免为好。

其实,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们如何不欢迎以温和的没有牺牲的方式改变封建中国的面貌呢?对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的人生经历整体考察后即可看出:他们并非从一开始就醉心于以激进手段改变中国落后局面,但是在经历了一再的失败与挫折,意识到清王朝决不可能真心实意地退出权力的中心而实施“立宪”,而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并没有开明到可以以和平请愿的手段而推动立宪的时候,他们才选择了被认为是“激进”的革命道路,这其实是当时条件下应当做出的正确选择。看了纪录片,对革命者的选择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辛亥革命>>观后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的枪声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它,推翻了两百多年的清王朝;是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是它,开启了新中国的大门。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就是要牢记历史所给我们的教育和启迪,深刻认识和领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珍惜现在,就是尊重历史;尊重历史,就要开启未来。

我自豪,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武昌首义爆发在我们的家乡湖北。历史证明,湖北是先进思想的源泉。历史上曾今说过“唯楚有才”,在这片荆楚大地上诞生了无数杰出的仁人志士和革命先辈。辛亥革命是一次历史的变革,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而目前在湖北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必将推动湖北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我们今后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富裕,更加美好。

我骄傲,我生活在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幸福生活之中。我的家乡房县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谷竹”、“十房”两条高速公路建设正在快速推进之中,“十宜”铁路即将动工建设,“竹房”城镇带建设如火如荼,新农村建设必将进一步缩小城乡距……我坚信,房县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我立志,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学习革命先辈爱国、革命的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将这股炽热的爱国精神转化为刻苦学习、力争上游的强大精神动力,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使自己将来成为有用之才,为建设更加繁荣美好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赞同

⑶ 高级文明玛雅文明为什么会突然消失

玛雅人以其创造的美洲最伟大的文明而震惊世界,然而,一个至今未得到确切解释的谜是,如此辉煌的玛雅文化,在公元10世纪初期突然神秘地衰落了。11世纪后才由从墨西哥高原南下的托尔特克人与剩下的玛雅人一起,在尤卡坦半岛北部地区部分地复兴。但与玛雅文化的全盛时期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后来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便更一蹶不振了。

⑷ 他们创造奇迹第一期视频请问张京川逃跑前不是也有一个白人逃跑了吗,那他最后也死了吗为什么说只有张京

巴基斯坦恐怖袭击事件已经过去整整一天,事件的发生无论是对于遇难者家属还是幸存者而言,无疑都是刻骨铭心的。昨日上午,枪击事件中唯一的幸存者云南业余登山家张京川给记者打来了电话,这是张京川在成功获救后首度向媒体记者讲述了他脱险的过程。

近40分钟的通话,张京川在电话中给记者描述了发生在他身上,或许只有在电影中才能出现的画面。朋友的遇害让他悲痛欲绝,而对于恐怖袭击者的憎恨,一度让他在事情发生后有“报仇”的冲动,悲伤、愤怒,却又无能为力……

事件回顾:巴基斯坦当地时23日凌晨0点30分(北京时间6月23日3点30分),巴基斯坦西北部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省发生枪击事件,一伙不明身份武装人员来到中国攀登者所在的南迦帕尔巴特峰登山大本营,把攀登队员们绑架并一一赶出帐篷枪杀,其中我国登山者杨春风、饶剑峰当场遇难。来自中国昆明的登山爱好者张京川在此次枪击事件中幸免于难,成为唯一幸存者。23日晚间,云南省政府外事办公室领事处副处长顾琼向记者表示,目前,张京川已安全抵达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点击查看详细报道]

张京川曾获荣誉

2007年春城晚报年度十大新闻人物
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级运动健将”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云南省体育局登山协会理事 攀岩教练
2011年春城晚报文体十大新闻人物
2011年度春城晚报十大新闻人物提名

主要攀登经历

1989年至1993年 武警部队服役
1994年至今 昆明市五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
1999年开始 从事登山运动至今
2000年云南 哈巴雪山 5396米 登顶
2001年西藏 姜桑拉姆峰 6325米 登顶
2001年西藏 珠峰前进营地 6500米
2002年云南 哈巴雪山 5396米 登顶
2004年四川 四姑娘山 5145米 登顶
2005年新疆 慕士塔格峰 7546米 登顶
2007年西藏 启孜峰 6100米 登顶
2007年西藏 珠穆朗玛峰 8844米 登顶
2011年尼泊尔 玛纳斯鲁 8163米 登顶
2012年巴基斯坦 K2 8611米 登顶

事发突然

凌晨在前进营地 被捆绑后拖出帐篷

巴基斯坦枪击案发生后,国内外媒体在报道中均表示,事件发生的地点是在南伽帕尔巴特峰(以下简称南伽峰)山脚下的酒店内。据张京川介绍,事件的发生地点并非在酒店,而是在海拔4400米的前进营内,当被恐怖分子捆绑后拖出帐篷时,还以为是遭遇歹徒抢劫。

“前进营地大约有二三十人。”张京川说,营地内大家主要分布在两个区域安扎帐篷,事发当天,一支登山队离开了前进营地,进行高山适应性训练,他们也因而幸运地避开了这次触目惊心的恐怖袭击。

“事情发生在当地时间零点以后,大家都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帐篷里,夜很黑,也很安静。”张京川回忆说,他刚在帐篷里躺下没过多久,便被一阵嘈杂的声音所惊扰,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有人便冲进了帐篷。在被人捆绑之后,张京川被拖出了帐篷。“我被拖出了帐篷,我看到杨春风和饶剑峰也已经被拖出了帐篷,袭击者的枪正顶在他们头上。”

“当时,我并不知道遭遇了恐怖袭击,还以为只是遭遇歹徒抢劫,那伙人把我押到杨春风旁边,让我跪下。当时,我跪在杨春风旁边,那伙人继续搜索营地里的其他人,我对杨春风说,遇见歹徒了,做好准备跑吧!杨春风还安慰我,他们只是劫财,如果现在跑,很可能会开枪。”第一次没有找机会逃跑,张京川现在想起来显得无比后悔。“真不应该听杨春风的,如果当时大家一起跑,杨春风或许就不会……”电话的另一头,张京川的声音变得有些低沉。

这是奇迹

枪声响起时下意识低头

头皮被子弹擦破5厘米的伤口

张京川的逃脱过程可谓是凶险异常,如果不是当过兵的经历让他临危不惧,趁恐怖分子从他手腕上取表时,悄悄弄开了绑在手上的绳子;如果不是在枪声响起时,他下意识把头一低,身体紧缩在一起,留给他的就不只是头皮上被子弹擦破了长达5厘米的伤口了……

所有人被分成两排,跪在营地的空地上,袭击者口中唧唧喔喔叫嚣着,虽然听不懂对方在说些什么,但曾当过侦察兵的张京川已经预感到这或许不是一次简单的抢劫。“我当时双手被捆绑,唯一的想法就是想办法挣脱捆绑,然后逃走。”

把所有人聚集在一起后,袭击者开始向每一个登山者索要护照和钱财。“我告诉他们,我没有带过多的钱物,手上有块表。”张京川说,就在袭击者从他手腕上取表的时候,他弄开了绑在手上的绳子……

搜刮完所有人的财物,几乎没有等所有人反应过来,袭击者早已把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无辜的登山者,一阵刺耳的枪声响起,营地里到处回荡着刺耳的惨叫声……杨春风就在张京川的身旁被子弹击中。“我感觉子弹就从我耳边飞过……”凭借曾当过侦察兵的敏锐和机智以及作为登山爱好者良好的身体素质,几乎是听到枪声的一瞬间,张京川下意识把头一低,身体紧缩在一起,而正是这个下意识的动作救了张京川的命。直到成功获救,张京川才感觉到头皮的疼痛,到了医院检查,他才发现,自己头皮被子弹擦破了长达5厘米的伤口,如果是子弹哪怕再偏离一点,后果都将不堪设想,张京川可以说奇迹般地捡回了一条命。

午夜狂奔

趁乱“撂倒”一名袭击者

光着脚狂奔30米跳下山崖

张京川躲过致命的子弹后,趁乱“撂倒”了在他旁边的一名袭击者,挣脱绳索,拼命狂奔。光着脚,单衣单裤,黑夜成为了张京川最好的保护色。“袭击者的枪都是挂在脖子上,而这样的持枪方式只能扫射,而不利于瞄准。”采取左右闪躲的方式,一路狂奔,身后急促的枪声,让张京川丝毫没有考虑的空间,他知道,这是他最后的机会。

营地距离山崖30米,张京川用尽所有的力气,克服恐慌,一路狂奔……

来到山崖边,张京川毫不犹豫纵身跳下。“我当时并不清楚山崖有多高,只是觉得自己摔死也比被人打死要强。”好在山崖并不高,只是一个四五十米长的斜坡,连接山崖下的冰河。几乎是连滚带爬,斜坡上的碎石划破了他的衣服,双脚鲜血直流。

一路滚到冰河上,张京川迅速躲进了冰河岸边的冰裂缝中,远处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我躲在冰裂缝中,隐隐约约看到几个袭击者追到了山崖边,由于天太黑,他们没有继续向前追赶,看到他们返身回去的那一刻,我才有了感觉,可能脱险了。”单衣单裤,又是光着脚,黑夜中的寒风让张京川浑身发抖,成功逃脱了袭击者的“魔爪”,张京川又不得不面临寒冷的袭击。

大胆决定

冒险匍匐潜回营地

穿上御寒服拿走卫星电话

张京川也不清楚等待了多长时间,但他明白,这样一直等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悄悄潜回营地,看看情况。爬到自己的帐篷里,张京川穿上御寒的棉服,套上高山靴,更重要的是他拿走了放在杨春风帐篷里的卫星电话。“回到营地,我只想拿走的就是电话。当时什么都没想,只想把这里发生的一切快点传递出去,而电话是唯一能够与外界取得联系的工具。”

营地在一阵喧嚣之后再度恢复了平静,黑夜里张京川悄悄爬上了山崖,透过营地里微弱的灯光,他看到袭击者并没有离开,而是一起在营地的另一端。随后,张京川迂回到自己帐篷附近。“我几乎是匍匐前进,不敢发出半点声响。”张京川说,他甚至一度爬到杨春风身边,期待有奇迹发生。

在穿好衣服后,张京川拿起卫星电话向南伽峰跑去……之所以选择雪山,张京川说,一方面雪山上还有一支十多人的队伍,要把消息尽快通知他们。另一方面,海拔高的雪山袭击者肯定不适应,而他具有高山生存经验。

带着卫星电话,张京川跑进了雪山,北京时间凌晨4点左右,他打出了第一个求救电话。之后,他便躲在雪山里,直到天亮。

二度潜回

袭击只针对外国游客

6名本地厨师幸免于难

眼见天色已亮,没有等到下撤的登山队员,张京川再度潜回到前进营地附近。

他远远地看到营地内仍有五六个人聚在一处。“我当时以为袭击者还没有走,不敢露面,直到后来巴基斯坦军方控制了营地,找到我。我才知道,那几个人是营地的厨师。他们都是本地人,事件发生时,他们被袭击者捆绑在一个帐篷内。”由于此次袭击只是针对外国游客,最终这6名本地厨师幸免于难。

⑸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50分要好的

“功不必自我成,名不必自我居。”这是中国革命的教父孙中山先生一句对于人生大义的领悟。
今天我满怀着感动看完了《辛亥革命》这部影片,我深刻的意识到这是一部中国人必看的一部好电影,在离《辛亥革命》还差两个月就到100周年纪念的时候,中国的艺术家、导演、演员在这样的时刻给全中国人民奉献上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电影素恰是振奋人心和具有吻合时代意义的。
我怀着情感去观赏着那些理解革命意义的演员用自己的全部感情去饰演那些英勇赴义的革命先驱者。我的心,充满感激,感激那些为整个民族的未来和光明奋斗过的勇士,那些付出年轻生命和伤残痛苦的先烈;感激那些前仆后继、不惧危险、任然坚持着为全体国民的未来拼搏并奉献人;感激那些导演、编剧、演员为我们带来的一部具有伟大的革命意义题材的影片。
这是每个不了解《辛亥革命》意义的中国人都应该去看的一部电影。很多的年轻人不了解历史,不理解革命的意义和价值,就不会懂得,中国人现在的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进步,都离不开那些曾经先辈们曾经为整个民族的未来做过什么。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去看看,再去问问——他们为什么要去那样牺牲,那样去做?他们是怎样做的?我们每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的幸福和安康是怎样得来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国人不能不尊重我们的历史,更不能不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是无数先烈们洒出热血铺成的通往光明殿堂的基石。如果我们遗忘了他们,遗忘了他们付出生命的意义,那么我们怎样能够去尊重自己的存在,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康?
中国人民长久以来一直生活在千年的封建黑暗笼罩的统治下,我们如今的哪怕一点点阳光的生活,都是用无数英烈的血酝酿成的一道道光。祭奠为开拓光明而付诸血汗与生命的先辈,就是我们后代要继承他们的精神,为了寻求更加光明的未来而继承发扬他们无畏的勇气与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那就是在历史的革命中可以见证到的爱与博大情感的力量,只有见证并继承了那样的情感与正义,生命的意义才不会消失并得以延续,生命的价值就是继往开来的为更多的人的光明去奉献自己。艾青的:“我的眼里为什么常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的泪水是用血肉铸成的河流。
在救赎自己的路上,常常被历史先烈们的英灵感动着,常常被情感高尚的人物涤荡着自己的灵魂,人有了这样的感动,才没有浪费每一天生活的意义 。

⑹ 他们创造奇迹网上怎么不更新了

巴基斯坦恐怖袭击事件已经过去整整一天,事件的发生无论是对于遇难者家属还是幸存者回而言,无疑都是答刻骨铭心的。昨日上午,枪击事件中唯一的幸存者云南业余登山家张京川给记者打来了电话,这是张京川在成功获救后首度向媒体记者讲述了他脱险的过...

⑺ 玛雅人一夜之间突然消失怎么解释

迄今为止,几乎整个玛雅文明都笼罩着一层难解之谜。有关九世纪时,玛雅灭亡内的假设层出不穷,容如洪水、地震、飓风等“天灾说”;瘟疫、集体中毒等“传染病说”;人口膨胀、反覆从事焚林耕作导致土壤贫瘠等“经济问题说”;外敌入侵、城邦战争、农民叛乱等“社会问题说”以及“集体自杀说”,不胜枚举。尽管众说纷纭,却没有一种假设有充足的证据令人信服。

(7)他们创造奇迹20141013扩展阅读

玛雅人(Maya peoples)是古代印第安人的一支,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他们构成了多样的美洲土著人民族,生活在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北部。

“玛雅”是为了方便而起的一个集体称号,包括为该地区贡献某种程度的文化和语言遗产的人。但其中也包括许多不同的人口、社会和种族群体,他们都有自己特殊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特征。

玛雅人公元前约2500年就已定居今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以及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的部分地区,约有200万人,使用玛雅语,属印第安语系玛雅—基切语族。分布在尤卡坦中部和北部,伯利兹、洪都拉斯南部及塔瓦斯科和恰帕斯的一部分,危地马拉低地和高地及恰帕斯和萨尔瓦多的最南端。

⑻ 他们创造奇迹一边境劫持下

5月18日晚中央一台22:38播出下集,

阅读全文

与他们创造奇迹20141013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
马鞍山陆建双 浏览:853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