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火花塞是谁发明

火花塞是谁发明

发布时间:2021-07-22 16:00:13

『壹』 谁发明了火花塞 1858法国工程师洛纳因(LORA)发明了第一只陶瓷绝缘电点火火花塞。

反正不是我和你!

『贰』 火的发明者是谁

燧人氏。
在人类的演化史上,火的使用堪称是一个具有划物种意义的进步,并因此导致哺乳动物纲的灵长目中人科、人属的诞生。虽然自火的使用之后人类又继续做出了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但这些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只能称之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而不能称之为具有划物种意义的进步。那么,远古时代的猿人是怎样开始使用上了火的呢?
众所周知,远古时代的许多猿人常常生活在洞穴中,在有植物果实的季节,它们以采摘来的植物果实作为主要食物,而在植物凋零的季节,则以狩猎获得的食物为生。由于许多猿人群体常年在洞穴中和洞穴的附近作相对固定的定居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将大量采摘来的植物和猎获的动物携带回自己的洞穴中食用,同时还会携带回大量的用于铺窝的柴草,其中一些不能食用的植物果实的碎壳、树枝、树叶,以及动物的碎骨头、皮毛和更换下来的铺窝柴草等生活垃圾,会被集中堆积在每个洞穴内或者洞穴外附近的某处,经过多年的积累,堆积在每个洞穴内或者洞穴外的生活垃圾就会形成一个个体积甚为可观的大垃圾堆,这些堆积如山的大垃圾堆,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大量堆积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在室温时进行迟缓的氧化,氧化发生的热不易发散,使温度逐渐升高,氧化加快,最终将会引发垃圾堆内可燃物的自燃。而由垃圾堆中动物骨殖分解出来的磷化氢,也有可能在垃圾堆上方自动燃烧发光。
垃圾堆中可燃物的自燃导致垃圾堆中经常缓缓冒出烟来,偶尔还会有火苗出现,然后火苗又逐渐熄灭。针对身边出现的这种少见的奇怪现象,某些猿人基于好奇心,会小心翼翼的走到燃烧着火苗的垃圾堆旁边去察看,于是,从猿到人的具有划物种意义的一步,就这样迈出了。
由于洞穴中和洞穴附近垃圾堆的反复自燃,必然导致大批猿人开始反复接触燃烧着的火。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猿人会逐渐发现火具有温暖身体的作用,如果向火中添加树枝、树叶,火苗就会加大,如果向火中扔进石块、沙土,火苗就会变小甚至熄灭,如果垃圾堆仅仅处于冒烟状态,扒开覆盖的杂物,就会让火苗燃烧起来。从此之后,每当寒冷的季节,猿人就会有意识的走近自燃的垃圾堆,设法让垃圾堆的火处于燃烧状态,并一边向火中添加树枝、树叶,一边利用火来取暖,由此使得猿人开始了有目的的用火,人类也从此诞生了。
远古时代曾经堆积在每个猿人居住的洞穴外的曾经自燃过的垃圾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但是,如果自燃过的垃圾堆是在猿人居住的洞穴内,就有可能保留下当年可燃物自燃造成的灰烬层。例如,周口店北京猿人的洞穴中,就发现有很厚的灰烬层,并且其中埋有大量被火烧过的烧骨。这表明当年堆积在北京猿人洞穴中的可燃物是非常多的,所以能够在北京猿人居住的洞穴中留下很厚的灰烬层。考古工作者还发现灰烬层中埋有大量的被火烧过的烧骨,这有可能是垃圾堆中曾经被北京猿人遗弃进去了大量动物的骨头。至于北京猿人是否曾经用火来烧烤食物,笔者以为,如果没有在远离灰烬层的地方也发现动物的烧骨,就不能得出完全肯定的结论。
笔者认为,在北京猿人居住的洞穴中留下的灰烬层,有可能是当年垃圾堆中可燃物自燃造成的,因为在洞穴中燃烧树枝、树叶会产生大量令人窒息的烟雾,因此,北京猿人不大可能会在洞穴深处烧烤食物或点火取暖。此外,即使由于洞穴的特殊构造允许北京猿人在洞穴中烧烤食物或点火取暖,洞穴中的灰烬层也不应该很厚,因为洞穴中的空间通常非常有限,北京猿人必须要陆陆续续将灰烬清理出洞穴,才能确保洞穴中有限的空间能够被充分利用,除非该洞穴不是用来居住的,而仅仅是北京猿人用来保存火种和烧烤食物的“燧”洞。
显然,仅仅依赖生活垃圾堆的自燃是很难保证及时得到火种的。根据我国的《淮南子·本经训》等文献中记载:燧人氏“钻燧取火,教人熟食。”据此推断,一个名叫燧人氏的原始人,受到垃圾堆自燃现象的启发,发明了一种“堆木造火,钻燧(木)取火”的方法,即利用天然的洞穴,或者是利用人工建造的洞穴,在其中填满某些易于燃烧的木头和柴草,然后用石块、沙土将洞口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适当的保温封闭,经过一段时间,洞穴内的木头和柴草就会缓慢的自燃起来,为了纪念燧人氏的这一伟大发明,原始人将这种由人工填满易燃木头和柴草、用来制造火种的洞穴称之为“燧”。自从有了“燧”,每当原始人正在使用的火种不慎熄灭、需要新的火种时,原始人就会察看一下自己建造的一些“燧”是否已经处于自燃状态。如果某处的“燧”处于自燃状态,原始人就会“钻燧(木)取火”,也就是搬开封堵着“燧”的石块、沙土,移出外面尚未燃烧的木头和柴草,钻到洞穴内的木头和柴草堆里面寻找处于燃烧状态的木头和柴草,然后取出来作为火种使用。取火完毕后,再将移出的木头和柴草放回“燧”内,将“燧”的洞口重新按一定方法封闭起来,以便日后继续使用。
到了后来,随着燧人氏发明的“堆木造火,钻燧(木)取火”的方法被不断推广开来,原始人用火的火源开始有了相对可靠的保证,人类从此也逐渐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进入了吃熟食的时代。
有学者认为,猿人是从自然界中的雷电引发的自然火得到了原始的火种,并因此最终学会了用火,这种假设不能说完全不成立。但是,基于原始森林中的百年老树比比皆是,表明自然界中由雷电引发的自然火非常罕见,我们据此可以推断,对于某个方圆几十公里的固定区域,雷电重复引发自然火的发生几率大约是几十年至几百年一次。假如猿人仅仅依赖雷电引发的自然火得到火种,则一旦保存的火种不慎熄灭,猿人就有可能在几十年至几百年间都无法得到新的火种,如此漫长的岁月断层势必会使猿人彻底忘掉当初是怎样用火的。因此,猿人不大可能是依赖雷电引发的自然火得到火种的。而猿人洞穴内或附近的生活垃圾堆的反复自燃产生的火源,则是一个相对易于调整和控制的火源,从而可以给猿人提供一个长期学习和掌握怎样用火的场所。
不知道是基于何种动物试验,有人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动物都有怕火的本能。但笔者认为,对于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根本不了解的事物,包括猿人在内的一些智力较高的动物,出于小心谨慎的本能,有可能会试图与其维持一种具有安全感的接触状态,一般不至于立即开始害怕。例如,每个第一次见到火的小孩,并没有被火吓的丧魂落魄、放声大哭,每个第一次见到火的小猫、小狗,也不会被火吓的惊慌失措、立即转身逃窜。如果某只动物从来都没有受到过火的伤害,甚至从未以任何方式接触过火,又为何会无缘无故的害怕火呢?事实上,只有当某一事物给人或动物造成了伤害,人或动物才会害怕该事物。因此,远古时代那些没有接触过火的猿人,是不应该怕火的。

『叁』 火花塞被发明之前,汽油机是怎么点火的

火花塞从发明复至今已制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内燃机点火方式是德国威廉·贝尼特(William Banett)于1838年发明的火焰点火法。这种方法是:燃烧室内的混合气由象蜡烛一样的火焰来点燃,火焰是从气缸外部通过旋转洞口引入燃烧室的。现代汽油发动机用的火花塞是法国路纳依(Etienehn Lenoir)于1860年发明的。他用普通陶瓷绝缘体和两个电极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只火花塞,这便是现代火花塞的雏形。
国外生产火花塞的公司主要有美国:香槟(Champion)、AC、摩托克拉夫(Motorcrait);日本:NGK,电装(NIPPONDENSO),日立(HITACHl),联邦德国:波许(BOSCH);英国:KLG,法国:艾奎姆(EYQUEM),意大利:马雷林(Magneti—Marell)等。这些公司年产火花塞约有15亿只左右,生产技术也较先进,品种也较齐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火花塞的品种大约多达300种左右。
我国火花塞制造起步较晚,1952年首先在南京电瓷厂生产出我国第一只火花塞。
摘自wzq_1981

『肆』 火花塞是怎么发现的

1961年

『伍』 世界上第一台汽车发动机是谁发明的

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首次试验成功一台二冲程试验性发动机。

1885年,卡尔·本茨在曼海姆制成了第一辆本茨专利机动车,采用一台二冲程单缸0.9马力的汽油机,此车具备了现代汽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手把等。1886年的1月29日,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为其机动车申请了专利。

同年11月,卡尔·本茨的三轮机动车获得了德意志专利权(专利号:37435a)。这就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汽车。由于上述原因,人们一般都把1886年作为汽车元年,也有些学者把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三轮汽车之年(1885年),视为汽车诞生年。

(5)火花塞是谁发明扩展阅读

汽车发动机保养维修

汽车发动机需要定期做保养。在驾驶经过一些特别潮湿或者粉尘特别大的地区时,也要对发动机的相关部件做一些检查保养。

1、定期更换机油和机油滤芯。

机油从机油滤芯的细孔通过时,把油中的固体颗粒和黏稠物积存在滤清器中。如滤清器堵塞,机油则不能顺畅通过滤芯,会胀破滤芯或打开安全阀,从旁通阀通过,把脏物带回润滑部位,促使发动机磨损加快,内部的污染加剧。

2、保持曲轴箱通风良好

空气中的污染物会沉积在PCV阀的周围,可能使阀堵塞。如果PCV阀堵塞则污染气体逆向流入空气滤清器,污染滤芯使过滤能力降低,吸入的混合气过脏,更加造成曲轴箱的污染,导致燃料消耗增大,发动机磨损加大,甚至损坏发动机。因此,须定期保养PCV,清除PCV阀周围的污染物。

3、定期清洗曲轴箱

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燃烧室内的高压未燃烧气体、酸、水份、硫和氮的氧化物经过活塞环与缸壁之间的间隙进入曲轴箱中,与零件磨损产生的金属粉末混在一起,形成油泥。量少时在油中悬浮,量大时从油中析出,堵塞滤清器和油孔,造成发动机润滑困难,引起磨损。

此外,机油在高温时氧化会生成漆膜和积碳粘结在活塞上,使发动机油耗增大、功率下降,严重时使活塞环卡死而拉缸。因此,定期使用BGl05(润滑系统高效快速清洗剂)清洗曲轴箱,保持发动机内部的清洁。

『陆』 谁发明了火花塞1858年,法国洛纳因(LORA)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用陶瓷绝缘制成的电点火火花塞

发明人:罗伯特•博世(Robert Bosch)
发明时间:1902年

『柒』 火是谁发明的

远古人类旧石器时代就发现和使用火.
火的使用,特别是摩擦生火的发明,对远古人类的生产了重大影响。
火的发现和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原始的人的一项特别重大的成就。对于火的使用,他们经历了一个从利用自然到火的人工取火的漫长过程。即恐惧—认识|—使用。火山爆发、电闪雷击引起森林起火,对于原始人来说,都是很可怕的。但是人们在同险恶的自然条件做斗争中,逐渐了解了烈火析附近比较暖和,被烧死的野兽可以充饥
。于是,他们便试着取回火种,把燃烧的树枝带到山洞里去,用火作为战胜寒冷防止野侵袭的武器。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摩擦生火的现象。例如,打击燧石或石器相碰会产生火花;刮木、钻木时会生热,甚至冒烟起火。经过若干万年的摸索、尝试,他们终于实践中掌握了打击、磨、钻等人工取火的方法。这些,他们就从利用自然过渡到人工取火了。
火的发现和利用,对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意义。人类认识并掌握了火,就增强了同寒冷气候做斗争的能力。火可以烧烤食物,可以用来围猎和防御野兽,可以照明,烘干潮湿的物件以及化冰块为饮水等。所以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捌』 谁发明了火花塞

发明人:罗伯特•博世(Robert Bosch)
发明时间:1902年

『玖』 火是谁发明的

远古人类旧石器时代就发现和使用火. 火的使用,特别是摩擦生火的发明,对远古人类的生产了重大影响。 火的发现和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原始的人的一项特别重大的成就。对于火的使用,他们经历了一个从利用自然到火的人工取火的漫长过程。即恐惧—认识|—使用。火山爆发、电闪雷击引起森林起火,对于原始人来说,都是很可怕的。但是人们在同险恶的自然条件做斗争中,逐渐了解了烈火析附近比较暖和,被烧死的野兽可以充饥 。于是,他们便试着取回火种,把燃烧的树枝带到山洞里去,用火作为战胜寒冷防止野侵袭的武器。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摩擦生火的现象。例如,打击燧石或石器相碰会产生火花;刮木、钻木时会生热,甚至冒烟起火。经过若干万年的摸索、尝试,他们终于实践中掌握了打击、磨、钻等人工取火的方法。这些,他们就从利用自然过渡到人工取火了。 火的发现和利用,对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意义。人类认识并掌握了火,就增强了同寒冷气候做斗争的能力。火可以烧烤食物,可以用来围猎和防御野兽,可以照明,烘干潮湿的物件以及化冰块为饮水等。所以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燧人(sùi rén)(燧人氏)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火的发明者,有说法他为三皇之一。 《韩非子·五蠹》有记载:“民食果蓏蜯蛤,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燧人氏,在远古时,商丘一带是一片山林。在山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这种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农村还有人在使用。当时,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

分享

阅读全文

与火花塞是谁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
马鞍山陆建双 浏览:853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