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靶向治疗”是什么意思
除了常规的手来术、放疗自、化疗、生物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外,针对肿瘤在器官组织、分子水平的靶点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靶向治疗技术进行靶点治疗。局部的病灶靶点可以用局部靶向消融治疗、靶向放射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靶向内照射治疗、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局部药物注射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是针对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分子,作用于促进肿瘤生长、存活的特异性细胞受体、信号传导等通道,新生血管形成和细胞周期的调节,实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促进凋亡的抗肿瘤作用。与传统细胞毒化疗不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具有特异性抗肿瘤作用,并且毒性明显减少。
② 我爸脑梗塞、后来介入了支架四万多、手术完以后大夫说血栓又堵到了别的血管造成了新的中风、现在左半身不
脑血栓疾病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可是有许多人并不知道这种疾病会带来哪些具体的危害,大家要注意能够意识到这种疾病的严重危害性,做好详细的了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脑血栓疾病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1·人体脑血液中存在着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以保证血液在血管中的正常流动,也不会形成血栓,在特殊情况下,如血管有硬化,狭窄等损伤天气寒冷,出汗过多、血压过低、缺乏饮水等情况下,会使血流缓慢、血液浓缩粘稠、致凝血功能亢进或抗凝功能削弱时,则会打破这种平衡,使人处于“易栓状态”。
2·血栓病可以发生在血管的任何地方,血栓随着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如果在脑动脉血管中停留,阻碍了脑动脉正常血液的流通就是脑血栓,从而引发缺血性中风发作,若堵塞了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则会诱发心肌梗塞,此外,还有下肢动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
3·血栓形成,大多数一发病就会出现严重症状,如脑梗塞的偏瘫失语;心肌梗塞的剧烈心前区绞痛肺梗塞引起的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如下肢形成血栓则会引发两腿疼痛,或出现冰凉感和间歇性跛行等。极严重的心、脑梗塞和肺梗塞还可引发猝死。
③ 肝癌介入治疗发明者
肝癌是人类常见肿瘤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常常会被患者误诊,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困扰 如果您的身体健康出现了疾病的症状,千万不要耽误诊断,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
④ 急性心肌梗死的特殊治疗是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吗
1979 年,瑞典的医师发明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治疗冠心病,即通过动脉引入指引导管和导丝,再沿导丝将球囊送入病变部位进行扩张治疗冠状动脉狭窄,而这项技术是通过下肢股动脉途径完成的。1989 年,加拿大的医师发明了经前臂桡动脉途径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1994 年,荷兰的医师发明了经桡动脉途径的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技术。
冠脉介入治疗是依靠机械原理使狭窄的冠状动脉管腔扩大,以改善血管供血状况的方法。患者经冠脉介入治疗后,并不意味着就此可一劳永逸,高枕无忧。为保持冠脉管腔通畅,防止再狭窄的发生,还需注意许多事项。
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经皮冠脉球囊成形术或支架置入术)后,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得以解除,缺血部位心肌供血大大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可明显减轻或消失,部分患者可恢复到发病前的正常生活、工作、社交状态。但冠脉介入治疗是依靠机械原理使狭窄的冠状动脉管腔扩大,并针对冠心病的病因进行治疗,而且只能对部分血管进行干预。因此,患者经冠脉介入治疗后,通常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辅助治疗,以保持冠脉管腔通畅,降低再狭窄发生率。这些治疗即所谓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措施。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人称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外科治疗冠心病的一个重要手段。它适用于各种类型心绞痛,对于有临床症状的心绞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主动脉主干狭窄大于50%、分支狭窄大于70%者,冠状动脉搭桥术有着非常肯定的良好治疗效果。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如能在6 小时内行急性冠状动脉搭桥术,也能使濒临坏死的心肌组织重新得到血液灌注而存活,从而挽救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对于那些有多支病变、广泛的冠状动脉狭窄、左主干病变、支架置入后再狭窄,以及伴有心肌梗死后产生的并发症,如室壁瘤、室间隔穿孔、二尖瓣关闭不全等,冠状动脉搭桥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已呈多元化趋势,除了内科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不停跳”心脏搭桥术已继传统的冠心搭桥术之后,成为一种先进的手术方法。传统的冠心搭桥术必须先阻断L 主动脉,让心脏停止跳动,然后借助“人工心肺”
体外转流,以维持人体的血液循环和呼吸,同时实施手术。由于此时的冠状动脉内无血液供应,心脏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故容易造成术后心功能不全,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这就使许多高龄、心肺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因难以承受手术创伤而丧失手术良机。“不停跳”冠心搭桥术则是在跳动的心脏上“搭桥”,无需使用“人工心肺机”的转流,让心脏自主跳动,并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同时借助于特殊的微创牵开器、冠状动脉固定器,将需要搭桥的心脏局部加以控制,使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便于外科医师正常施行手术。
⑤ 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史
在国外始于60年代,大多是在Seldinger穿刺插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目前它不但用于血管系统疾病和出血的治疗,并广泛用于其他系统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最早Lussenhop和Spence在X线引导下应用导管栓塞了一例AVM。
(2)1964年 Dotter和 Judkin推出一种经皮穿刺共轴扩张导管系统,扩张周围血管直到血管再通,但由于并发出血和栓塞机会多,没能推广应用。
(3)1973年 Gruntzing发明双腔带囊扩张导管,达到扩张狭窄血管的目的,从而使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得到发展。
(4)在心脏介入治疗方面,1966年 Rashkind创导心房间膈开口术,1967年 Postmann应用PDA关闭术,20年来发展到治疗 ASD、 VSD关闭术,肺动脉瓣狭窄扩张,肺 AV瘘栓塞等。
(5)在治疗肿瘤方面,1972年Rosch对肝、肾恶性肿瘤进行栓塞,70年代 Maddison和 Spigos对脾进行部分栓塞治疗脾亢。
(6)1969年 Kaude经皮肝穿作胆道外引流,1978年 Hoevels作胆道内外引流及内支架治疗胆道狭窄。
(7)1970年 Christoffersen和1972年 Oscarson在X线或CT、超声引导下行实质脏器的细针穿刺活检,脓肿引流等。 (1)1973年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在国内首先报道经皮穿刺插管术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试验。
(2)1978年上海华山医院赵伟鹏和陈星荣报告应用国产穿刺针,导管做肾动脉造影。
(3)1982年上海华山医院首先报告PVA治疗一例股动脉狭窄。
(4)1983年北京宣武医院报告10例应用PTA治疗肾动脉狭窄。
(5)1986年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阜外医院、中国医大武汉第三医院报告应用双腔气囊治疗肾动脉狭窄。
(6)1980—1985年上海华山医院报告肾动脉栓塞治疗肾癌,中山医院林贵应用不同栓塞剂栓塞肝、肾动脉的试验研究,武汉医学院冯敢生等应用中药白芨作栓塞剂的试验研究,他们的研究开创了介入放射学的祖国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新途径。林贵、孙大、彭勃等报告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动脉栓塞治疗脾亢及超选择颈外动脉栓塞术等。
(7)1981年上海中山医院,第三人民医院报导经皮穿刺胆道造影及胆汁外引流(PTCD)1985年报导经皮插管引流治疗腹腔脓肿,肝脓肿,肾盂引流及经T管网篮取石等。
(8)1984—1986年报告在X线,B超,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对单纯依靠影像难以确诊的病变提供了病理学证据。
(9)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1978年开始做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同年开展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是国内开展较早的单位之一。
⑥ 什么是Seldinger技术
经皮穿刺技术又叫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技术主要用于需经皮穿刺插入导管进行各种心血管造影和经血管介入治疗。
Seldinger技术穿刺部位感染、血肿、动脉瘤、动脉闭塞,或由于纤维疤痕等因素致穿刺困难者。穿刺针(常用的有带针芯和不带针芯两种)、导丝、造影导管、扩张器、导管鞘、三通开关等。
(6)发明介入治疗扩展阅读:
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技术需要用到的器材与药物
一、常用针具(单位 G)
穿刺针(seldinger针、前壁穿刺针)
活检针(细胞抽吸针、组织切割针、旋切针)
治疗针
二、药物
无水酒精
⑦ 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是何时发明的
使国产照排系统走向世界
——1981年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1981年7月,中国第一台计算机——激光汉字编排版系统原理性样机(印华光工型机)在教育部和国家电子计算机工业总局的主持下,通过了部级鉴定。
鉴定会肯定华光工型机在汉字信息压缩技术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光照排机的输出精度和排版软件的某些功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的确,华光工型系统在不少方面都优于当代最先进的英国蒙纳公司的系统。凡看过底片和样书或参观过华光机的美、英、日等国的技术专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但是,在王选看来,一项科研成果,不管它获得多少的荣誉,再高的评价,只要它没有走出实验室,没有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过是迷人的海市蜃楼罢了。“华光系统在成为实用商品之前,我们的成果只能算作零!”这是王选对自己提出的挑战。他没有退缩,而是作出了从零起步的战略决策。
1980年夏天,北大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软件的核心部分全部调通,其性能更加完善,已基本具备出版条件。很快,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成功地排出了样书——《伍豪之剑》。
全书只有26页,字形优美清晰,封面古朴典雅。从封面到正文,都是由点阵组成。这本书从文稿输入、编辑排版、校对修改、加添页码等一系列工序都是在计算机控制下自动运行的。它没有动用一个铅字,也没有经历铅排所必不可少的捡字、拼版、打纸型、浇铅版等一系列繁琐的工序,更没有熔铅、铸铅这类有毒作业。它是中国印刷史上完全甩开铅作业,用激光照排系统印成的第一本汉字图书。
当这本书送到分管科技工作的方毅副总理手中时,他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挥笔批示:“这是可喜的成就,印刷术从火与铅的时代过渡到了计算机与激光的时代。”他爱不释手地翻看了样书之后,又把《伍豪之剑》带到中央政治局,分赠给每位政治局委员。
这些貌似平凡的绿色小册子,向中国最高领导层传递了一则重要的信息:北京大学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专家,已经在首都引发了一场划时代的汉字印刷术革命!
日理万机的邓小平也没有忽略这一信息。他当即写下了“应加支持”的批示。
1980年10月,方毅带着批示来到北大,向王选及全体研制人员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王选是幸运的,几年的顽强拼搏换来了华光Ⅰ型的具体成果,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而在他之前起步的六家,现在怎么样了呢?
上海的两家,一家下马,一家改变了研制方向。
北京的两家中,有一家在1979年就已经停顿下来,照排机没出实验室就夭折了。另一家负责光学和精密机械设计的同志,在看到《光明日报》以通栏标题报导了华光工型机主体工程已获重大突破的消息之后,立即长叹一声说:“我们的方案就要被淘汰了!”不久,这家也半途夭折了。
南京的一家二代机协作单位,也是见报后派人坐飞机到北京了解情况,不久就停止了二代机的研制工作。
王选丝毫没有幸灾乐祸的想法。他知道这几家科研骨干和技术负责人都是很有才华、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专家。他们的专业水平,他们所设计出的高难度机械动作都达到了国内极高的层次。但仅仅因为没有选好方案,致使十年之功,付诸东流,数百万元的科研经费也泡了汤,这实在是每位科技人员都不应忘记的惨痛教训!
只剩下云南一家了。王选曾对他们过时的模拟式三代机技术方案提出过忠告,但终因骑虎难下,未能下决心改变方案,到了1982年才下马。
王选的获胜,使他一时成了新闻人物。然而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错,华光I型系统已经通过了部级鉴定;核心技术已经登记了欧洲专利,但华光系统离目标还远着呢!它现在只不过是一台原理性样机。它采用的是小规模集成电路,是落后的磁芯存贮器。这些国产部件仅能达到70年代初的水平,可靠性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仅仅是样品而不是商品!
正当王选和研究室内外的科技人员齐心协力,埋头苦干,为华光系统的商品化而奋斗的时候,社会上掀起了出国热、理论进修热、辅导孩子热等冲击波,搅扰了研究室的正常秩序。出国、职称、调资、住房、子女升学等问题,王选一概没有能力解决,他只能怀着惋惜和内疚的心情,为调出人员送行。研究室搞硬件的原来有9人,后来剩下两人,王选还算其中一人。在80年代初,普遍存在的心态是,把学术研究与商品生产截然对立开来,把科学与技术分为上下两等。“北大是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怎么也搞起商品来了?”“大学是搞科学研究的,不应该做具体的技术工作。”还有朋友好心相劝:“王选,你已经在学术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功成名就。剩下的工作让别人干去吧!何必还这么辛苦?”这些打上了计划经济时代烙印的思想观念和知识分子根深蒂固的清高态度,曾困扰着王选,形成了不小的精神压力。
王选认真统计了一下国外在计算机方面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即荣获过计算机最高荣誉奖——图灵奖的人。结果惊奇地发现:他们都是两位一体的人——既是提出新思想的人,又是亲自实现的人。
由此看来,科学家介入生产实践活动,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迅速变为商品,不仅是一件无可指责的事情,相反,这倒是科学家的必由之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一个吉兆。
“干!不搞出商品型华光系统,死不瞑目!”王选作出了研制汉字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以来的第二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他领导的北大研究集体的骨干力量,一个个都铁了心要干到底。
就在王选费尽心机安定研究所人心的时候,外地协作单位也频频告急。潍坊计算机厂的部分领导人对华光系统的前途产生怀疑,下令冻结了几十万元的研制经费,强迫研制华光系统的技术人员立即下马。后来,计算机工业管理局长亲自出面做了领导工作,才渡过了这场危机。
又恰是在王选于逆境中奋力拼搏的时候,他工作上最得力的助手,生活上最亲密的伴侣爱人患了癌症!王选险些被这一晴天霹雳所击垮!他深感内疚,但又无可奈何。他没有忘记病弱的妻子,但他必须为华光事业全力拼搏,否则就会跟历史的机遇失之交臂。
王选带领研究室的全体成员,夜以继日地投入到华光系统的换代工作中。他负责新一代产品——华光Ⅱ型的逻辑设计和微程序的编制。原系统小规模集成电路被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微处理机取而代之,研制工作进展顺利。
1983年夏天,华光Ⅱ型系统研制成功。随即,大样机在普通纸上打出了清样!要知道,当时国外最先进的照排系统也只能在价格昂贵的照相纸上打出清样。直到1984年初才在普通纸上打出了清样。
1984年初,华光Ⅱ型系统在展览会上刚一亮相,就被新华社大胆采用了。这是华光系统第一次进入试用状态,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华光Ⅱ型系统每天要处理14万多字的新闻稿。新闻稿不同于普通文稿,时间性极强。邮车每天清晨都准时来取稿,不能有丝毫延误,华光Ⅱ型系统能禁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吗?王选心里又兴奋又紧张。
国内的电脑市场上,从微机到大、中型计算机,几乎全是进口货。数十种国产计算机产品静静地躺在仓库里无人问津。外国计算机设备仍然像潮水般地涌向中国海关,大有一举冲垮中国电脑工业的势头。
有人断言:进口是阻止不住的。深圳、广东等地的厂商与外商结合,引进先进设备之后,华光系统肯定得完蛋!有人讲得更具体、更吓人:1984年10月,是华光系统正式垮台的日子。他们的断言并不都是无稽之谈。这年10月将在北京举办国际印刷设备展览会。很多国家的先进设备都将来华参展。不少人认为,到了那时,华光系统将无立锥之地,只能彻底瓦解。
更令人感到担心的是,王选在《人民日报》专家论证会上的失败。《人民日报》自1983年就考虑引进激光照排设备,以实现编辑排版现代化。1984年召集专家论证会。专家们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引进国外激光照排设备。主张引进的意见,在论证会一开始就占了优势。他们认为,《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喉舌,是中国影响最大、发行量最高的综合性报纸。照排系统的任何差错都会引起严重后果。而国产照排系统至今不过是样机和展品,能否达到真正实用的水平,现在还很难预料。即便研制出来也必然是落后的,无法与先进的英美电脑公司所生产的照排系统相匹敌。
王选在发言中力排众议,极力主张选用华光系统。他引用一系列数据表明华光系统的优越性,但仍未能扭转论证会的倾向。有人认为王选不过是在进行“王婆卖瓜”式的自我吹嘘。
“华光”照排系统在《人民日报》的论证会上遭到失败之后,华光系统的处境更趋恶化。因此,王选深知新华社能否用华光Ⅱ型照排系统顺利排出日刊,已成为决定华光系统成败的关键一仗。王选决心背水一战。在电子工业部主持召开的制定“七·五”规划会议上,他郑重宣布:明年2月1日,如果华光Ⅱ型系统还不能在新华社排出日刊,我们自动放弃“七·五”攻关的经费,“统统不要,分文不取!”
北大汉字信息研究室及协作广的科技人员,都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全力以赴地参加了大决战。
1985年2月1日,新华社用华光Ⅱ型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连续运行排印出《新华社新闻稿》日刊和《前进报》旬报。Ⅱ型系统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5月,中国计算机界,新闻界和出版界一百多名专家,出席了国家经委主持的鉴定会。专家们对华光Ⅱ型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和审查之后,郑重宣布:华光Ⅱ型编排系统是我国研制成功的一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研项目。它开创了我国印刷技术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我国各大报刊都报道了这一重大新闻,并宣布华光Ⅱ型系统即将正式投入批量生产。
那些耸人听闻、喧嚣一时的凶险预言一一破产了。华光系统不但没有垮台,而且在中华大地上站稳了脚跟。
接着又传来一个喜讯:华光Ⅱ型系统被评为1985年中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⑧ 请问有谁知道穴位介入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可靠吗有哪位朋友看过吗
哮喘病的治疗方法有三大核心技术:微创手术疗法(MNBL分离术);独创中药介入疗法;独创儿童免疫疗法。其中青岛现代医院发明了MNBL分离术还被央视《走进科学》栏目报道过呢,具体内容你可以去青岛现代医院官网查查。
⑨ 介入性诊断采取哪些措施诊断
随着心脏病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浙江医学杂志网址。2009年4月-2010年5月,我科经桡动脉穿刺术行介入术56例,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手术患者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40―86岁,平均年龄62.4岁,其中冠状动脉造影36例,PTCA并支架置入术20例。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术前准备: 应向向病人讲清手术过程,让病人对此项手术有正确认识,以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 指导病人配合医生手术,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术前常规给予安定10 mg肌注。完成相关的检查,术前备皮, 术前4小时禁食,术前排大小便,做好药物过敏试验。(2) 术前Allen试验,通过Allen’s试验,判断手部血液循环情况,以免术后发生缺血性损伤式或死亡[1]。选择Allen’s试验正常者进行手术。
1.2.2 术中护理 熟悉手术过程及各种器械、导管的性能。熟练配合医生操作,准备好各种用药,如硝酸甘油、肝素、抗心律失常药等,备好临时起搏器、心脏除颤仪、心内穿刺包等抢救器械。严格无菌操作,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术中要询问患者的自我感受,避免因精神紧张引起动脉痉挛,影响操作[2] 。密切观察动脉内压力、心率、心律变化情况,浙江护理论文发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有效措施。
1.2.3 术后护理(1)指导患者尽量卧床休息, 术后给予心电监护,检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多饮水以利造影剂的排出,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少食多餐,护理论文发表,避免过饱,保持大便通畅。(2)穿刺点护理,拔管后伤口采用三指法分段减压区止血10-15 min,指压止血后,采用定点定量加压包扎法与定时减压止血术,避免长时间过度加压,加压包扎持续12 h拆除绷带伤口处完全减压,术后24 h内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出血,伤口及术肢有无肿胀、压触痛、瘀斑、循环手指端血运、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拇指动脉搏动情况。3 天内不在术侧肢体输液、测血压及提重物,1周内勿揉抓穿刺点,并保持干燥、清洁[3]。
1.2.4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随访,术后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的患者,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情况,积极预防各种诱发因素,医学职称论文发表,告诉患者如出现胸痛、胸闷、心前区不适症状及时就诊。
2 观察结果
本组56例患者中2例穿刺失败,改为股动脉穿刺途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6.4%,术后有3例出现穿刺口出血,发现后及时处理,余者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浙江卫生职称目录。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成为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手段之一。但作为一种有创性的介入性诊断方法,术中术后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因此要求专业护理人员须具备完整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理论知识,全面了解介入治疗术的操作规程,掌握术后患者的临床特点,从而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4]。由于穿刺部位在右上肢方便观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⑩ 请问 血管介入放支架那些医院比较好费用大概是多少
视不同的医院在1.5-3W之间。
做这个手术前,有一点一定要考虑到:支架本身,放在血管里也是个异物,手术后需要终身服药来控制凝血。
转篇报道,仅供参考,不代表本人观点。
【金陵晚报报道】 本报关于聚焦医生收回扣的报道不但在广大市民中引起了共鸣,也在那些有良知的医生中间引起了共鸣,昨天,南京某三甲医院一位心脏外科医学博士给记者发来一封5000余字的电子邮件,揭露了心脏手术中的一些黑幕。
昨天下午,记者与这位博士又进行了一番长谈。这位博士诉说了自己身处回扣旋涡、不得不按照科主任指示游说患者采用高价支架,并用高价回扣药坑害患者的痛苦。 实习生 王娟 宋潇潇 记者 武晓宇
■来函摘登
手术器械过去由医院统一采购,后来有代理公司介入,回扣之风由此兴起。回扣一般有个统一的“行情”,就是器械价格的20%—25%。进口器械价格高,利润空间大,也自然成了“攻关”重点。比如手术用钢板,国产的每块只要200余元,而进口的每块要3000多元,回扣就有600元。骨科手术费用本来就很高,动辄几千甚至几万元,再加上不该有的20%回扣部分,不少病人确实是难以负担。但有些医生不顾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见人就用进口的,以期多拿回扣。这些回扣最终都要由患者来支付,手术费用居高不下,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有的医生为了拿回扣,把不该用的器械也给病人用,如椎间盘手术后给病人上一个笼套,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又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如骨科的器械回扣:1、桡骨钢板回扣360元;2、中空钉4个回扣960元;3、锁骨钩回扣1080元;4、胫骨钢板(旋转型) 回扣1080元;5、胫骨钢板回扣760元;6、解剖钢板回扣840元;7、中空钉2个回扣320元。
一根进口心脏支架,报关价仅为700美元,到经销商手中却变成了9000元人民币,到了医院价格则达到18000元。据了解,代理商给医院相关负责人的“回扣”通常以考察费、宣传费、科研费等形式支付。目前一些心血管临床医生无论对什么样的病人,都热情地推荐使用导管球囊扩张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治疗方法。而且当患者在对两种血管支架——价格2万元一根的肝素涂层支架和价格4万元左右的药物涂层血管支架进行选择时,大部分医生会竭力推荐后者。我们医院用的最贵的一根支架是60000多元,回扣就有12000多元。
根据医保有关规定,患者使用价格不菲的心血管支架,只有50%的费用可纳入报销范围。
是什么让医生对药物涂层血管支架如此“情有独钟”呢?利益是最根本的驱动因素。医生一旦使用一根价格4万元左右的支架,就可以获得20%的回扣,而一位心外科医生往往一天会做多台介入治疗手术,且一次手术也经常不止使用一根支架(尽管多血管狭窄的患者使用支架效果不如“搭桥”手术)。除此之外,每年累计使用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医生还可以获得出国旅游等奖励。
另外,我院有一种抗生药,零售价100多元,医药代表竟给出每支30元至38元的回扣。造成我们一些医生为了追求金钱利益,不对病人负责地用药。有同类但没有回扣的不用。而像这样的心脏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再加上是在无菌手术室做的,根本没有必要再用大剂量的抗生素。而有些患者一次手术就要花四五万元,我们实在不忍心这样做,但是主任以科室创收为由要我们大量使用这样的药。这样算来这种药一个月就有可能给出10万至20万元的回扣,一年是个很大的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