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说文学创造中作为主题的作家始终处于主导性地位
一般认为作家自我主体意识的强化,是新时期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但文学中的“表现自我”,却始终是一个判定模糊而又极为敏感的问题。这个难题就在于它是一个“二律背反”:文学不是表现自我;文学不可能不表现自我。如果你把“表现自我”作为资产阶级的文学观彻底摧毁,那么你也就最终摧毁了文学;如果你把它作为一面大旗树起来,那么,文学就会丧失其最本质的意义,失去本质的文学自然也就失去了自身。这种相互排斥而又被认为是同样正确的命题之间的矛盾,是人们对文学现象的理性认识的自相矛盾,它是文学创作与文学功能客观实在矛盾的反映。
这一问题对散文尤为突出,因为散文是作者面对读者无中介议论、直抒胸怀的最朴实最真挚的艺术,在散文中作家主体人格的体现最明显。作品的真诚与虚浮、轻浅与深邃、炽热与冰冷,均与作者的“自我”相关。散文直接展现作者的思想情绪和人格精神,我们从不同的作家作品中,能够比小说更直接更清楚地感受到他们各自不同的“自我”。当他们以情感的形式将其现实的体验及意识的逻辑表现出来的时候,既是作家评定客体的过程,也是评定反映客体的主体自身的过程。“如果您的叙述淡然无味,那是因为您的思想淡然无味;如果您的叙述狭隘,那是因为您本身狭隘。”(杰克?伦敦)所以文学创作带有很强的作家自观自审意识。
2. 文学创造中主客体之间的特殊关系及相互作用
特殊关系:文学创作主客体之间是一种审美价值评价关系。主体总是从审美的角版度对客体作出美或丑权的情感评价,创作主体对客体的把握总是以形象为中介。
相互作用:在文学生产中,不是主体单方面作用于客体,客体也会制约主体,因此主客体的关系表现为一种双向运动的形式。
客体的“主体化”:主体出于一种审美的需要,主动加工客体,使客体打上主体的思想情感烙印,称作客体的“主体化”。
主体的“客体化”:主体在选择加客体工时,并不自由,主体选择什么样的客体会受到主体生存期间的社会生活这个“一般客体”的制约;主体在加工客体时,不能离开客体胡编乱造。这称作主体的“客体化”。
3. 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特点
1、文来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源征: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 ;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情感体验和感性直观是连接主客体关系的纽带
二、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 :对创作客体的选择;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移注
主体始终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家的选择受社会生活的情势的规定和制约
小结
1、文学创造是一种主客体的双向运动:客体的“主体化”;主体的“客体化”
2、文学作品是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统一并对主客体双重超越的产品
4. 文学创造中的形式创造应遵循什么原则
形式创造应遵循的原则是从内容出发去选择与创造形式;发挥形式对艺术表现的能动作用;重视形式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
5. 与无意识的关系.(2)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的
这个很高深,是讲有意识的创作?还是信手拈来的神来之笔?它们都是建立在认知和积累的基础之上的..至于意义.这个不好说...
6. 为什么说文学创造中作为主体的作家始终处于主导性地位的答案
原因如下:
一般认为作家自我主体意识的强化,是新时期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但文学中的“表现自我”,却始终是一个判定模糊而又极为敏感的问题。这个难题就在于它是一个“二律背反”:文学不是表现自我;文学不可能不表现自我。如果你把“表现自我”作为资产阶级的文学观彻底摧毁,那么你也就最终摧毁了文学;如果你把它作为一面大旗树起来,那么,文学就会丧失其最本质的意义,失去本质的文学自然也就失去了自身。这种相互排斥而又被认为是同样正确的命题之间的矛盾,是人们对文学现象的理性认识的自相矛盾,它是文学创作与文学功能客观实在矛盾的反映。
这一问题对散文尤为突出,因为散文是作者面对读者无中介议论、直抒胸怀的最朴实最真挚的艺术,在散文中作家主体人格的体现最明显。作品的真诚与虚浮、轻浅与深邃、炽热与冰冷,均与作者的“自我”相关。散文直接展现作者的思想情绪和人格精神,我们从不同的作家作品中,能够比小说更直接更清楚地感受到他们各自不同的“自我”。当他们以情感的形式将其现实的体验及意识的逻辑表现出来的时候,既是作家评定客体的过程,也是评定反映客体的主体自身的过程。“如果您的叙述淡然无味,那是因为您的思想淡然无味;如果您的叙述狭隘,那是因为您本身狭隘。”(杰克?伦敦)所以文学创作带有很强的作家自观自审意识。
7. 文学创作中有哪些基本的构思原则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上承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下接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构专思阶段可属以说是从观念上实现或基本实现创作动机所提出的目标,为物化阶段准备好可以下锅的“米”。
在构思阶段,需要掌握的主要问题是作家进行艺术构思时内在心理机制和构思的基本方式。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从艺术构思的一般过程看,其心理机制有共同之处: (一)回忆与沉思 (二)想象与联想 (三)灵感与直觉 (四)理智与情感 (五)意识与无意识 二回忆和沉思
回忆就是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它是艺术构思的重要机制。构思中常用的回忆方式有:直接回收法,挨次扫描法,按层次推论法等。
沉思是在寂静和孤独中对某个中心意念或意象的深沉思索。沉思的又一心理功能是对沉思的对象进行再度体验。
8. 怎样理解文学创造中客体是情感的观点
具体说说看啊!
9. 如何理解文学创作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首先是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内工处容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在这个过程中,创作主体始终处于主导性、主动性的地位并显示出能动创造性的特征。
创作主体的主导性、能动性、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创作客体的选择上。前文已指出,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社会生活,包括物质世界和已客观存在着的精神世界。
创作主体的主导性、能动性、创造性又集中体现在实际创造过程中对“具体客体”的剪裁、缀合、概括、综合、虚构、想象和情感化、观念化上,也就是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移注。
在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中,客体处于非主导的、被动的地位。但是,主体从选择具体客体开始到对具体客体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也就是说,始终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