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一杆秤的发明

一杆秤的发明

发布时间:2021-07-22 09:23:18

⑴ 杆秤是谁发明

古罗马人发明了杆秤!
世界上最原始的秤是古埃及人的发明,杆秤在耶稣诞生前由回游牧部传入答了西方,被命名为罗马秤,公元前3世纪,古罗马人也发明了天平,这种奇怪的天平支点两边的长度不一样,事实上这已经成了杆秤了!

⑵ 中国古代杆秤始于何时

一般认为是秦初,秦始皇终一中国后,按秦国制度统一全国度量衡。公元前221 年,颁布统一度量衡诏书

⑶ 传统杆秤制作技艺的历史渊源

50年代以后汉中制秤业随着各项“运动”几起几伏、备受折腾,张兆金、刘德福师徒作为主要技术骨干一直在业内坚持工作;其间多有创新,独立发明出相对方便、灵敏的10公斤案秤;1972年还曾去西安学习250公斤磅秤的做法,并于1977年研制成功。张兆金于80年代去世后,刘德福成为汉中市也是陕西省手工制秤业里资历最老(至21世纪初已有70余年历史) 、传统技艺最全面的匠师;他开设的秤铺也顽强存活。
关于汉中现代衡器生产发展史情况大致陈述如下:
①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家经济重心西移,大量难民由自己家乡逃
②往汉中,汉中经济大幅度增长,此时商贾云集,对于做买卖必须的衡器需求量也急速增长,当时一杆称竟然卖到40块现洋,由是形成汉中杆秤业的第一个繁荣期。
③40年代后期抗日战争结束,原避难人员重返家乡,生意人员大量减少,汉中经济一时出现萧条;同时政府整顿市容,规定街道上不准摆摊,双重打击之下汉中杆秤的销量锐减,这是汉中杆秤第一个低潮时期。
④1950年我国国民经济开始复苏,至1956年开展农业、手工业合作化,汉中的杆秤从业者共计7户l3人合并成为汉中县衡器厂,扩大生产。这个时期杆秤市场的繁荣跟农村经齐的集体化是并生的,那时一个农业合作社就分几个大队,大队下又分为几个小队,因为集体分配,每个小队都需要三杆测量不同重量的秤,汉中杆秤的生意就立即红火起来,一时间买秤的人排成长龙;汉中县衡器合作工厂买地扩建,招收30多个年轻徒工进行杆秤培养,还送出部分人去外地学习翻砂铸造,为制作磅秤做淮备,汉中杆秤迎来第二个繁荣期。
⑤1958年“大跃进”、“大炼钢铁”期间,“一平二调”的“共产风”横行,县政府从汉中衡器合作工厂无偿征用其集体资金购置的新厂区、征调走刚培养起来的20多个青年铸工,该厂大伤元气,当时销量最好的磅秤无法正常进行生产。
⑥60年代,张兆金、刘德福等老技术骨干努力发展生产,即使在“文革”动乱中,依然克服种种困难不断研发新型衡器以增加厂里的经济效益。1969年案秤研制成功,70年去西安接受省上检验达到标准允许进行生产;1977年又试制成功250公斤磅秤,销路大好;此期该厂的产品销售和修理服务范围从本省延伸到四川、甘肃等地,仍是发展中势头。
⑦70年代以后国营大厂也进行案秆生产,汉牛衡器厂的案秤被加以“不标准”的指谪。汉中杆秤生产面临复杂的压迫和挑战,处于第二次衰落。但至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整个中国经济政策放宽、结构调整搞活,市场贸易蓬勃开展,带动了小商小贩增多。而小商贩们喜欢用携带方便的杆秤,杆秤的需求量也随着改革开放的风潮而热了起来,这也就是汉中杆秤的第三个繁荣期。
⑧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电子秤在市场上的大批出现,加上汉中衡器厂(由政府部门任命的)几任领导在改革大潮中决策失误,汉中衡器厂屡遭重创,最终垮掉了。2007年汉中衡器厂破产处理旧厂址被收购,才补办了几十个老工人的社保金。有些老匠人在退休后也曾续做杆秤生意,但由于经营不善或技术不全面而陆续收场,只剩张德福一家尚能支撑着门面,汉中杆秤制作工艺面临最危险的衰落与消亡命运。

⑷ 秤的发展史

秤的历史
开放分类: 质量、量器



balance

测定物体质量的衡器。常见的有杆秤、台秤、案秤、弹簧秤等。①杆秤。以带有星点和锥度的木杆或金属杆为主体,并配有砣(砝码)、砣绳和秤盘(或秤钩)的小型衡器。按使用范围和秤量的大小分为戥子、盘秤和钩秤3种。②台秤。承重装置为矩形台面,通常在地面使用的小型衡器。按结构原理可分为机械台秤和电子台秤两类。③案秤。在工作台案或柜台上使用的小型商用衡器。按结构和功能可分为普通案秤和电子计价秤两类。④弹簧秤。利用弹簧在被测物重力作用下的变形来测定该物体重量的衡器。其秤量可从1毫克到数十吨。

范蠡——秤的发明者
--------------------------------------------------------------------
相传范蠡在经商中发现,人们在市场买卖东西,都是用眼估堆,很难做到公平交易,便产生了创造一种测定货物重量的工具的想法。
一天,范蠡在经商回家的路上,偶然看见一个农夫从井中汲水,方法极巧妙:在井边竖一高高的木桩,再将一横木绑在木桩顶端;横木的一头吊木桶,另一头系上石块,此上彼下,轻便省力。范蠡顿受启发,急忙回家模仿起来:他用一根细而直的木棍,钻上一个小孔,并在小孔上系上麻绳,用手来掂;细木的一头拴上吊盘,用以装盛货物,一头系一鹅卵石作为砣;鹅卵石搬动得离绳越远,能吊起的货物就越多。于是他想:一头挂多少货物,另一头鹅卵石要移动多远才能保持平衡,必须在细木上刻出标记才行。但用什么东西做标记好呢?范蠡苦苦思索了几个月,仍不得要领。
一天夜里,范蠡外出小解,一抬头看见了天上的星宿,便突发奇想,决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一颗星代表一两重,十三颗星代表一斤。从此,市场上便有了统一计量的工具——秤。
但是,时间一长,范蠡又发现,一些心术不正的商人,卖东西时缺斤少两,克扣百姓。他想,怎样把秤改进一下,杜绝奸商们的恶行呢?终于,他想出了改白木刻黑星为红木嵌金属星形,并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上福、禄、寿三星,以十六两为一斤。目的是为了告诫同行:作为商人,必须光明正大,不能去赚黑心钱。并说:“经商者若欺人一两,则会失去福气和幸福;欺人二两,则后人永远得不了‘俸禄’(做不了官);欺人三两,则会折损‘阳寿’(短命)!”
就这样,秤这种计量工具便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并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直至今天。

⑸ 秤是谁发明的

秤的发明者:范蠡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春秋楚人。与文种同事越王句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以灭吴,尊为上将军。蠡认为在有公于越王之下,难以久居,而且深知句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因为经商有道,逐成巨富,民间有尊陶朱公为财神。
发明于2000多年前

范蠡是春秋末期著名的商业家,
相传范蠡在经商中发现,人们在市场买卖东西,都是用眼估堆,很难做到公平交易,便产生了创造一种测定货物重量的工具的想法。

一天,范蠡在经商回家的路上,偶然看见一个农夫从井中汲水,方法极巧妙:在井边竖一高高的木桩,再将一横木绑在木桩顶端;横木的一头吊木桶,另一头系上石块,此上彼下,轻便省力。范蠡顿受启发,急忙回家模仿起来:他用一根细而直的木棍,钻上一个小孔,并在小孔上系上麻绳,用手来掂;细木的一头拴上吊盘,用以装盛货物,一头系一鹅卵石作为砣;鹅卵石搬动得离绳越远,能吊起的货物就越多。于是他想:一头挂多少货物,另一头鹅卵石要移动多远才能保持平衡,必须在细木上刻出标记才行。但用什么东西做标记好呢?范蠡苦苦思索了几个月,仍不得要领。

一天夜里,范蠡外出小解,一抬头看见了天上的星宿,便突发奇想,决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一颗星代表一两重,十三颗星代表一斤。从此,市场上便有了统一计量的工具——秤。

但是,时间一长,范蠡又发现,一些心术不正的商人,卖东西时缺斤少两,克扣百姓。他想,怎样把秤改进一下,杜绝奸商们的恶行呢?终于,他想出了改白木刻黑星为红木嵌金属星形,并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上福、禄、寿三星,以十六两为一斤。目的是为了告诫同行:作为商人,必须光明正大,不能去赚黑心钱。并说:“经商者若欺人一两,则会失去福气和幸福;欺人二两,则后人永远得不了‘俸禄’(做不了官);欺人三两,则会折损‘阳寿’(短命)!”
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们回答的动力

⑹ 说说秤的发展演变过程

秤的称重的历史
称重的历史相当悠久,就说我国的称重历史,传说大禹治水,划分九州,
"身为度,称以出",人做为度量衡标准.夏朝就开始使用权衡[天平]称量物品,
公元前221年,皇征服各诸侯,颁发了统一的度量衡诏书,建立了一套统一的度量衡制度.
我国最早的称重器具为木杆秤,充分利用了杠杆原理,随着人们对杠杆原理的深入认识,
称重器具随之出现了等臂和不等臂的衡器.19世纪后半叶,岁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称重技术得到了质的飞跃,出现了电子衡器.它充分的利用电子应变原理和单片机的智能技术,
使称重的数据直观精确,操作简单便利,数据记录准确.

⑺ 杆称 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当然是我们的祖国中国了

杆秤是人类发明的各种衡器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在中国湖南长沙东郊楚墓出土的公元前7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种精制的砝码、秤杆、秤盘、系秤盘的丝线和提绳等。中国汉墓出土的公元前2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种规格的杆秤砣。1989年,在中国陕西眉县常兴镇尧上村的一座汉代单窑砖墓中,发现完整的木质杆秤遗物,其制作时间约在公元前1~公元1世纪。古代杆秤的发展,长期停留在采用绳纽、非定量砣和木、竹、骨秤杆的基础上,并由手工制作。直到20世纪,杆秤才由传统的绳纽结构,逐渐改变为外刀纽与刀承或内刀纽与刀承结构。1949年后,中国为了加强计量法制管理,先后制订了杆秤检定规程和国家标准。1985~1987年,中国对杆秤结构作了一次重大改革,将原来的木质杆改为金属杆,从而解决了木质杆的计量准确度受地区及天气影响的弊病,并适应了半机械化、标准化、通用化和大批量生产的需要。但杆秤因其计量准确度低,已渐趋淘汰。

⑻ 最早的杆秤是中国发明的吗

杆秤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据古籍记载,远古时期有个商人叫陶朱公,受打水专的横杆启发,发明了杆属秤。他以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共十六颗星星为记,在秤杆上刻制十六颗星花,故称为十六两制秤。秤杆有骨杆、木杆、金属杆(铜杆、铝杆);秤砣有石砣、金属砣;提绳有二提绳、三提绳。计量单位的演变,由夏商时期使用铢和两,发展到周朝时期铢、两、金、均、石(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均,四十均为一石)。直到解放后,方便买卖双方计算,才改为十两一斤。近年,又采用国际通用的千克计量

⑼ 最早的杆秤是什么年代

你好!
是中国古代
越国大政治家大商人范蠡发明的 就是越王勾践的谋臣,也就是战国时代

阅读全文

与一杆秤的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
工程管理保证书 浏览:198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
马鞍山陆建双 浏览:853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