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进口重卡大肆进军 国内重卡如何应战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也处于迅猛的发展阶段。卡车行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内卡车行业纷纷投入巨资进行研发,提高卡车产品的技术水平,以此来满足目前国内现代货物运输的需求,同时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国外许多卡车行业也看到中国市场的商机,纷纷进入中国抢占市场,国外卡车以其卓越的性能一时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对国产卡车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
国内卡车优势在哪?一、价格优势
消费者在享受进口卡车带来的安全、放心、高效同时,也为此支付高昂的费用。主要体现在购车成本和维修保养等使用成本两方面。进口卡车一般是国产卡车价格的3到5倍。高昂的购车费用另许多买家望而却步。后续的服务费、配件费等更是贵得令人难以接受。另外,用户在给进口卡车够买保险时,办理手续及流程并不容易。
二、售后服务优势
在网络建设和服务半径方面,国内重卡企业比进口卡车企业优势明显。国内卡车企业能够及时有效的帮助运输企业解决车辆故障问题,很大程度上提高司机的行车效率。而且维修价格合理,用户容易接受。
三、国内用户的需求优势
目前的中国重卡用户大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对汽车的价格比较敏感,国产重卡不管是在价格上还是在维护服务上,更符合大多数中国用户的需求。近些年,国内卡车在产品质量、性能上已经有很大的提高,品质已迅速与进口卡车接轨。
四、政策支持
政府开始发布产业相关政策来鼓励自主研发,未来政策有可能会突出减税,节能补助,减少行政审批,这些不但能够促进卡车市场销售,也有助于国内重卡行业研发水平的提升。
小编认为,国内卡车企业应该利用好主场优势,考虑目前中国用户的实际需求,与之同步成长。要想在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要想与国外品牌抗衡,就必须在产品上形成竞争力。晟通汽车公司以客户为导向,加快产品技术的研发升级,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节能环保卡车,把握产品质量关,为用户提供真正高品质高性能卡车。晟通汽车在铝合金顶开厢式半挂车领域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具有自重轻、强度高、节能减排、高效等特点。其采用的是高铁及航空级铝材一体挤压成型,抗涨厢能力强。而轻量化有效解决了“不超载就没有利润可言”、“大吨小标”等问题。
在一个成品油高价位的时代,唯有真正实现低油耗、高环保、强动力的的卡车产品才能在未来市场的竞争中决胜市场。另外随着政府治理超载超限工作的深入和持续,运输企业也开始向轻量化、高强度、强动力的卡车转变。据小编对市场发展的情况分析,国产卡车的后发优势将逐渐呈现。
② 沃尔沃FH重卡的30年进化史,以及紧追不放的中国制造
沃尔沃作为三点式安全带的发明者,向来都是安全可靠的代名词,尤其是近年来为了自证其安全性发布的几款令人肾上腺素激增的宣传片也能很好的佐证这一点。
看过这些视频,有的键盘车神肯定会抨击“卡车品牌不做实事,专门搞些花里胡哨的表演”等之类的评价,如果不幸被这种人带了节奏,那我只能告诉你还是多读点书吧。
沃尔沃作为国际主流卡车品牌之一,创立至今已近百年,没有一点真材实料谈何能在巨头林立的商用车市场立足?
○图丨网友猜测:未来的沃尔沃FH可能长这样
展望未来,沃尔沃FH系列也存在不断升级进化的无限可能,其结果令人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③ 重卡哪个牌子好哪个比较省油我是跑城际短途物流的
1、解放
解放放牌汽车结构坚固,使用寿命长。可是从1956年7月13日开始,老型解放车一生产就是30年,体现出我国汽车产品结构单一的状态。过去,奔驰在华夏大地上的中国汽车,每两辆就有一辆是解放牌。50年代,"解放"曾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职工的骄傲!可是它“老了”,1980年,长春市郊的荒地里,上万辆滞销的"解放"排成长龙。1986年9月29日,第1281502辆"解放"车,开下了总装配线,生产了32年的"老解放"最终停产了。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研制成功141新型车,终于打破了"三十年一贯制"的局面。新"解放"在市场上站住脚了!1987年9月,在国家评比中,新“解放”141被评为一等品;在国际招标中,它又连中三元。长春一汽这个老企业,又进入了产品系列开发阶段。
2018年11月30日,一辆白色解放J7驶下一汽解放卡车厂总装车间生产线,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第700万辆解放卡车在长春正式下线。根据规划,解放将实现2020年销售35万辆、2023年43万辆、2025年50万辆的战略目标。
2、中国重汽
1956年,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济南汽车制造总厂成立。1960年,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制造出中国首辆重型卡车黄河系列JN150,相等于车辆总质量的14吨。
中国重汽集团坚持一切面向市场,2013年12月17日,在济南举行了中国重汽集团2014年商务大会颁奖典礼,为了打造中国重汽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重卡企业品牌形象,中国重汽启动个多品牌战略,对现有产品将全部囊括在SITRAK品牌,HOWO品牌,斯太尔品牌、HOHAN品牌四大品牌之下。一个品牌对应一个LOGO,一对一,紧密关联。 目前,已建立起了以中国重汽(CNHTC)为主品牌,汕德卡(SITRAK)品牌、豪沃(HOWO)品牌、斯太尔(STR)品牌、豪瀚(HOHAN)品牌等四大子品牌的战略格局。开发并拥有各类车型2700个,形成了国内最完善的卡车整车产品系列型谱。累计申报专利1090项,其中授权专利940项,专利数量继续保持全国汽车行业第一的地位。另外,还为国家制定重卡行业标准24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中国重汽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备了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质量提升、生产布局、营销网络及资金优势,提升了企业整体素质,树立了全新的企业形象,积聚了发展的后劲,增强了参与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
3、福田欧曼
自2003年面世以来,作为世界标准中端中重卡品牌,欧曼品牌一直致力于在接轨世界标准的同时,引领行业的发展,并为用户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效益。命名取义Auman欧曼品牌( “AUTO MAN 汽车人”),也从名称内涵上表达了“品质、科技、智能、舒适”的品牌特性。自去年携手德国戴姆勒集团后,欧曼品牌不仅延续了“国际化、科技化、人性化、安全、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也在技术研发、品质性能、管理创新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以欧洲重卡为标准,采用欧洲标准,依托福田汽车全球研发资源和国家级研发中心,整合全球研发团队进行产品开发。截止2011年11月30日,福田汽车共拥有各项专利1215项,突破多项技术壁垒,其中包括发明专利193项,实用新型专利677项,外观设计专利345项
4、陕汽重卡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陕汽),总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前身是陕西汽车制造厂。1968年奠基兴建,1970年建成并成功试制出第一辆“延安”SX250型重型军用越野车,彻底结束了我军“有炮无车”的历史。建厂至今,共生产各类汽车60余万辆,为我国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延安”重型军用越野车先后参加了35周年、50周年和6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受到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多次嘉奖。
2005年以来,陕汽推进服务型制造模式,加快技术创新,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形成了重型军用越野车、重卡、中卡、大中型客车、中轻型卡车、微型车、新能源汽车、重型车桥、微型车桥、康明斯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等多品种、宽系列的产品格局。并拥有延安、德龙、奥龙、欧舒特、华山、通家等自主品牌。
5、东风汽车
东风汽车公司始建于1969年,是中国汽车行业骨干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业务分布在十堰、襄阳、武汉、广州四大基地,形成了“立足湖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事业布局。公司总部设在“九省通衢”的武汉。主营业务涵盖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水平事业。公司现有总资产732.5亿元,员工12.4万人。2008年销售汽车132.1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969亿元,综合市场占有率达到14.08%。在国内汽车细分市场,中重卡、SUV、中客排名第一位,轻卡、轻客排名第二位,轿车排名第三位。2008年公司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20位,中国制造企业500强第5位。“东风”品牌,2015年入围《中国品牌价值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品牌500强”榜单,位列第50位。
东风汽车公司是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中国品牌500强,总部位于华中地区最大城市武汉,其前身是1969年始建于湖北十堰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已陆续建成了十堰(主要以中、重型商用车 、零部件、汽车装备事业为主)、襄阳(以轻型商用车、乘用车为主)、武汉(以乘用车为主)、广州(以乘用车为主)四大基地。除此之外,还在上海、广西柳州、江苏盐城、四川南充、河南郑州、新疆乌鲁木齐、辽宁朝阳、浙江杭州、云南昆明等地设有分支企业。
④ 一汽解放龙v好还是江淮格尔发好
一汽解放龙v好
2010年3月31日,无锡锡柴广场歌声悠扬,锣鼓喧天。当写有“解放J6奥威11升(6DM)系列重卡全国总投放仪式”字样的彩门徐徐推开后,9辆高大威猛的“中国红”解放J6重卡缓缓驶出锡柴厂区,由一汽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董春波、解放公司总经理王立志等交付用户投入运营。这批车均装配的是一汽锡柴厂生产的奥威11升(6DM)柴油发动机,对此,解放公司党委书记许宪志在仪式上表示,11升J6系列重卡是解放卡车向重型化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解放车型结构进入一个全新的平台,为中国卡车用户开启了又一全新的运营模式。
J6奥威11升(6DM)系列重卡让解放进入黄金排量市场
作为一汽自主品牌和我国重卡自主品牌的代表车型,解放J6重卡的开发,始终贯穿的主线是整车和发动机、变速箱、桥等总成的开发密切结合,特别是整车和动力系统的自主开发完全结合为一体。6年前,一汽完成了奥威6DL发动机的研发,之后不久,解放第六代重卡——J6问世。三年前,一汽开始了11升(6DM)发动机的研发,在2009年4月,装配CA6DM动力的解放J6牵引车就正式面市并进行试销售。一年多来,解放J6奥威11升(6DM)重卡在动力性、高速性、节油性、稳定性等诸多方面都获得广泛好评。2009年10月,解放J6奥威11升(6DM)重卡成为举世瞩目的年度中国第1000万辆汽车下线车型。
根据有关业内专家的分析,配装11升柴油机的重型车是目前国内外商用车的黄金排量市场产品。但在当前国内11升发动机市场上,真正属于中国自主品牌的机型极少。一汽解放自主开发的CA6DM11升发动机,在2008年实现量产,彻底打破了合资品牌在11升发动机领域的垄断。伴随CA6DM发动机的全面装配,解放J6奥威11升(6DM)系列重卡在全国实现总投放,成功弥补了我国自主动力重卡在技术含量与产品品质等方面与国际著名品牌的差距,使一汽解放在重型载货车领域具有了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优势。
因此,对于解放J6奥威11升(6DM)重卡的全面上市,一汽高层给予了极高的期望。解放公司总经理王
立志在投放仪式上表示:解放J6奥威11升(6DM)重卡代表了当前民族重卡的最高发展水平,它将持续引领国内重卡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中国物流运输模式带来巨变。它的正式投放,标志着一汽解放已经步入中国主流重卡前列。
一汽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董春波也高度评价了J6奥威11升(6DM)重卡在解放卡车重型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表示,解放卡车经过近几年持续的产品结构调整,已经形成以重型车为主的产品系列平台,目前重型车销量已占解放中重卡总销量的70%;而J6奥威11升(6DM)重卡全系列的投放,将全面提高解放在专用车、载货车、自卸车等细分市场的竞争力和份额。
来自重卡市场的反馈,也已证明解放J6经过几年的不断改进,终于赢得了用户的青睐。记者从一汽解放营销管理部部长、一汽解放营销公司总经理张兵处了解到,今年1~3月,解放中重型卡车销售接近7万辆;其中J6重卡销售1.8万辆,接近去年全年销量。他认为,一汽解放在一季度取得的销售业绩,与J6重卡获得市场普遍认可是密不可分的。由于产品的日臻成熟及得当的营销举措,解放J6重卡受到广大用户的热情追捧,今年月销已达5000辆。
而据了解,今年一季度,装配奥威CA6DM11升发动机的J6重卡销售突破2000辆,呈逐月上升态势。解放公司党委书记许宪志介绍说,J6奥威11升(6DM)重卡的营销将采用稳步推进的策略,2010年的销售目标是8000辆,以后销量逐年递增。
奥威6DM11升发动机让整车完美发挥高效、低耗、低排作用
解放J6奥威11升(6DM)重卡得以全面投放市场,并获得先期用户的追捧与信任,主要源于一汽自主开发的奥威11升(6DM)发动机完美发挥了高效、低耗、低排的作用。
记者从一汽锡柴厂厂长钱恒荣和一汽技术中心解放J6奥威主设计师吴碧磊处了解到,从奥威6DL到奥威6DM发动机,一汽已经完成了8升、9升、11升、13升机型的开发,锡柴厂具备了年产2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在奥威6DM发动机历时三年的开发过程中,一汽累计进行了8种、21项重大试验,整机不间断运行37548小时,并对标国际最严格的各项测试标准,使发动机的性能得到极大优化,具备了自身特有的优势。
首先,采用了领先的动力科技。解放J6装配的奥威CA6DM发动机,为国内首家采用顶置凸轮轴四气门结构,节油性能遥遥领先。整机B10寿命达到了国际水平的100万公里,配套成熟电控共轨系统,确保高性能、低油耗、低排放。
其次,CA6DM11升发动机与J6成熟的总成体系形成完美融合。解放J6奥威11升(6DM)重卡是基于J6重卡平台升级而成,承袭解放J6世界重卡领先的技术、过硬的品质、稳定的性能,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运输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状况。CA6DM11升发动机与国内最佳动力传输的变速器、成熟稳定的后桥、意大利顶级设计师设计的驾驶室形成完美融合,在高速重载的情况下更加节油、可靠。经用户实际使用效果检测,J6奥威11升(6DM)重卡油耗比同类车型降低5%~20%。
此外,装配CA6DM发动机的解放J6奥威11升(6DM)重卡平台,拥有四大方面突出优势:
一是动力升级、油耗更低。1900Nm大扭矩加强爆发力,爬坡不减挡不降速;顶置凸轮轴四气门结构更节油;经济区域宽广加上整车匹配,实现体系节油。
二是安全可靠、挣钱更多。解放J6奥威11升(6DM)重卡采用的是国内最安全的全钢驾驶室;标配发动机制动、双腔压缩机、低重心V杆悬架及进口转向机,不翻车,关键时刻刹得住。
三是驾乘舒适、减少疲劳。驾驶室空间为国内同类车型最大,四点全浮设计、环绕仪表、空气座椅加上杰克赛尔空调,极大提高驾乘舒适度;起步具有推背感,提速超车轻松而过,节省司机运营时间和体力。
四是二手残值高。J6外型大气威猛,油漆质量与宝来相当;超前的外型设计与领先的技术,几年不过时,多卖就等于多挣。
对于解放未来的发展,一汽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董春波表示,下一步解放将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集团将继续支持解放打造成为国内中重型卡车第一品牌和世界知名品牌。
2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编辑
2011年1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颁奖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一汽高品质J6重型
车及重型柴油机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项目,获得了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项目第一完成人李骏博士代表获奖团队上台领奖。
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李骏博士表示,J6是一次性研发成功的,J6的研发经验是值得其他车企参考和借鉴的。在谈到J6的获奖时,李骏博士表示,J6的获奖过程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我国第一款民用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因此非常具有意义。而J6在五大项目均取得了重要突破,这对下一代J7车型的研发也非常有意义。
重型车是世界各国道路运输的关键装备,我国在高速物流、采矿、石油、大型水电工程等事关国家利益和国防安全的关键领域没有自主高品质重型车。自主开发高品质重型车不仅是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更是中国实现汽车强国目标的关键,被视为国家科技创新和汽车行业自主发展的重要标志。中国一汽此番获奖,使我国高品质的重型车首次登上了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它不仅彰显了中国一汽在自主研发领域的顶尖实力,而且在我国重型车领域树起了一面由追赶向比肩国际跨越的旗帜,开创了我国重型车发展新的里程碑。
作为国内重型车领域唯一没有外资背景的中国一汽,从2000年起,在无技术引进条件下,进行解放卡车第六次自主换代即高品质J6重型车系列产品研发。J6重型车是我国汽车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大规模自主开发,难度大、过程完整、组织系统、研发深入,历时7年,围绕着立自主、破垄断、重品质、创品牌、扬国威的自主使命,按照更节油、更环保、更安全、更可靠、更舒适的高品质目标,攻克了高品质重型车整车、发动机、汽车电子、驾驶室和生产制造五大技术难题,构建了中型、重型和超级重型三大整车平台,四大整车系列,整车总载重覆盖18吨~100吨,总计100余种车型;高品质J6重型车整车性能达到当代欧洲先进水平,顺利通过了德国莱茵T黇欧标认证和奥地利MAGNA欧洲100万公里耐久性试验,并已取得俄罗斯和伊朗出口认证证书,荣获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CA6DM 11L重型柴油机噪声通过美国西南研究院认证,获德国莱茵T黇欧V排放认证,实现了我国重型车及重型柴油机高品质产品与国际接轨。
中国一汽在其7年研发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了以自主研发流程与标准、质量保证与产品认证、项目管理与
一汽解放J6_5162130
一汽解放J6_5162130(50张)
知识积累、人才培育与职能职责、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等五大体系为构架的中国一汽自主研发体系;进一步增强了以产品策划、性能开发、工程设计、试制验证、试验认证等五大能力为标志的中国一汽自主研发能力。五大体系、五大能力的形成使一汽自主研发跃上新台阶,使一汽在成功种植高品质J6重型车这棵大树的同时获得了“造林”能力。在此基础上承担了高品质重型商用车集成开发等3项国家863项目和一汽汽车发动机和动力总成电子控制器嵌入式软件平台研发及产业化等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课题,对我国汽车高技术创新做出重大贡献。J6重型车充分诠释了中国一汽解放品牌“品质、技术、创新”的内涵,开辟了一汽自主产品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高品质J6重型车的成功开发对我国汽车产品优化升级、制造业整体水平和行业自主技术水平提升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跨越式发展。高品质J6重型车的成功开发使重型柴油机、汽车电子电控、驾驶室、大型车身覆盖件制造等长期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技术得到突破;自主电控高压单体泵喷油系统、高强度车架钢板材料等自主创新技术在行业得到推广应用。
J6重型车获国家专利193项,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2项;自投产以来,累计销售8.6万辆,产值208.7亿、创利税40.9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高品质J6 重型车及重型柴油机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项目第一完成人李骏博士,从事产品开发20多年,在汽车发动机、混合动力汽车和汽车电子领域研发上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先后主持完成33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开发项目,其中有6项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他获得“全国模范共产党员”、“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青年科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21项省部级荣誉称号和奖励,当选为“国际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会FISITA”2012年至2014年主席。
⑤ 沃尔沃的发展历程
2015年5月22日,由沃尔沃汽车成都工厂生产的豪华轿车S60Inscription正式下线,开始启运美国,这是首款在华制造豪华汽车向美国出口。
2014年11月,瑞典卡车生产商沃尔沃将裁员约3,000名,这是该公司为了提高利润率而采取的节支计划的一部分。
2014 沃尔沃XC90全新上市。
2011 沃尔沃汽车选定上海为中国区总部
2011 全新沃尔沃S60将在中国市场正式上市2011 沃尔沃SENSUS多媒体信息交互系统引入中国,配备在多款车型上2010 沃尔沃发布创新高效动力组合—— 2.0GTDi 发动机+ Powershift 双离合变速器201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2010 沃尔沃C30勇夺瑞典房车锦标赛首站冠军2010 划时代安全科技-带全力自动刹车的行人探测系统诞生2009 S60概念车搭载带全力自动刹车和行人探测的碰撞警示系统、带排队辅助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2009 沃尔沃旗舰豪华轿车S80实现国产,国产车型命名为“S80L加长版”2009 C30 1.6D DRIVe二氧化碳排放仅99克/公里,同级车中最优秀2009 与瑞典Vattenfall能源公司合作开发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预计2012年上市2009 C30 BEV纯电动车原型车首次亮相2008 沃尔沃汽车在上海成立沃尔沃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2008 沃尔沃全部车型的所有织物均通过了国际环保纺织协会的Oeko-Tex100防过敏标准认证,成为了业界唯一2008 沃尔沃推出DRIVe环保超低排放柴油车,二氧化碳排放低于120克/公里2008 全新XC60上市,标配City Safety城市安全系统2008 City Safety城市安全系统诞生,有效减少或避免低速追尾碰撞2007 沃尔沃充电概念车亮相法兰克福车展,单次充电之后可以行使100公里。2007 酒后驾驶闭锁装置(Alcoguard)诞生2007 全新XC70和V70上市2006 新型2门紧凑车型沃尔沃C30问世2006 第二代沃尔沃S80上市,装备全新主动安全技术2006 S40豪华轿车实现国产2006 发明了盲点信息系统(BLIS)2005 多重锁,酒精锁,座椅安全带锁,限速钥匙(研究项目)2005 带有3折式硬顶的新型沃尔沃C70上市2004 沃尔沃首部V8发动机配备于沃尔沃XC90车型2004 荷兰博恩的NedCar工厂停止生产沃尔沃车型2004 发明了带有刹车辅助和自动刹车功能的碰撞警示系统2004 沃尔沃3CC概念车亮相2004 科平工厂成为与德国Getrag AG和美国Dana的合资工厂2003 新型沃尔沃S40和V50上市,代表沃尔沃汽车新一代紧凑车型2003 全新、申请专利的车头结构,可以缓冲碰撞力2003 智能驾驶信息系统(IDIS)问世2003 沃尔沃汽车和意大利的Pininfarina SpA成立合资公司Pininfarina Sweden AB,在乌德瓦拉开发并生产下一代敞篷车2002 新型沃尔沃S60R和V70R作为家庭用车,具有良好性能2002 沃尔沃XC90 SUV在底特律车展亮相,成为沃尔沃最畅销的车型之一2002 沃尔沃新车型实现了整车85%的可回收率2002 开发模拟孕妇的假人2001 沃尔沃安全概念车 (SCC)2001 沃尔沃汽车自己设计开发的第一部柴油发动机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映2000 沃尔沃汽车安全中心于3月29日在哥德堡落成2000 沃尔沃V70、XC70和S60基于全球共享技术,一上市即获得成功1999 沃尔沃汽车中国开始举办沃尔沃精英杯业余高尔夫球赛1999 推出内部空气质量系统(IAQS),净化车内空气1999 福特汽车公司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1998 推出PremAir® ——散热器涂层,在空气穿过散热器时,可将臭氧转换成氧气1998 发明了头颈部安全保护系统(WHIPS)1998 沃尔沃S80成为基于全球共享技术的大型车系列中的首款车型1997 沃尔沃V70 XC和C70敞篷车上市1996 沃尔沃850进行了升级,改名为沃尔沃S70/V701996 沃尔沃C70跑车上市,产自乌德瓦拉,是与TWR合作的产品1995 沃尔沃汽车与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合作开始举办沃尔沃中国公开赛1995 沃尔沃S40和V40上市,这两个强有力的车型产自荷兰博恩的工厂,是与三菱合资开发的产品1994 沃尔沃汽车中国代表处于1月27日在北京成立1993 沃尔沃240在生产了19年后停产,总销量达到280万辆1992 沃尔沃推出环保概念车(ECC)1991 首推侧撞保护系统(SIPS)1991 沃尔沃850上市,作为当时公司最安全、最先进的车型,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成功1990 豪华车沃尔沃960和沃尔沃940上市1985 沃尔沃决定在乌德瓦拉建厂1985 荷兰产沃尔沃480ES跑车是沃尔沃首款前轮驱动的车型1982 沃尔沃760上市,在全球取得了成功1978 沃尔沃汽车公司成立,哈坎·弗里森格成为总裁1976 沃尔沃成为全球第一个使用催化式排气净化器和氧气传感器的汽车厂商,带有氧传感器的三元催化转换器(Lambdasond®)将有害废气排放降低90%1976 荷兰产的沃尔沃340上市1974 沃尔沃240上市1974 位于卡尔马的人性化车辆工厂落成1972 联合国全球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沃尔沃提出了汽车在社会中的关键作用,发表环保宣言, 是汽车行业第一个厂商提出环保理念1972 沃尔沃收购荷兰的DAF及其在博恩的工厂1971 沃尔沃1800ES跑车上市,受到了市场的追捧1971 皮哈尔·吉林哈默(Pehr G. Gyllenhammar)成为沃尔沃集团的董事总经理1970 沃尔沃交通事故调查小组成立,对交通事故进行调研1969 沃尔沃收购Svenska Stalpressnings AB,后者自1927年开始供应车身部件1967 首个后向式儿童座椅面世1966 沃尔沃144被评为“全球最安全车型”1965 比利时根特工厂落成1964 首个后向式儿童安全座椅在沃尔沃车上接受测试1964 沃尔沃产量突破100万辆1964 托斯兰达工厂落成1961 沃尔沃P1800跑车正式推出,并成为电视明星1959 沃尔沃工程师尼尔斯·博林发明汽车三点式安全带,沃尔沃成为全球首个把三点式安全带作为标准配置的汽车厂商。安全带的发明迄今为止拯救了超过100万人的生命1956 根纳·恩格列奥(Gunnar Engellau)接替阿瑟·格布尔森(Assar Gabrielsson),成为董事总经理1956 沃尔沃P120(Amazon) 震惊了汽车界1955 PV444首先出口到美国1953 沃尔沃Duett是沃尔沃第一部真正的旅行车1944 发明安全车厢1944 沃尔沃PV444是沃尔沃的首部“人民车”1942 沃尔沃收购Kopings Mekaniska Verkstad,后者自1927年开始供应变速箱1936 古斯塔夫·拉尔森(Gustaf Larson)制定了基于安全的核心品牌价值1935 沃尔沃在瑞典证券交易所上市1933 沃尔沃推出首款概念车Venus Bilo1930 沃尔沃收购其发动机供应商Pentaverken1929 沃尔沃开始赢利1927 沃尔沃第一款系列车型ÖV4 Jakob于4月27日(周四)在哥德堡工厂下线 1999年福特汽车以64.5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并于2008年时减资24亿美元。
2006年3月20日,沃尔沃汽车公司宣布在位于重庆的长安福特工厂生产沃尔沃S40轿车[2]。
2009年12月24日福特汽车和中国大陆浙江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的母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就出售沃尔沃汽车达成初步协议。
2010年3月2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利集团)在瑞典哥德堡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的相关资产,涉及金额18亿美元,已在2010年第三季度完成交割。将其总部设在上海,并且分别在成都((VCCD)和大庆(VCDQ)两地新建工厂。工厂建设完成后位于重庆的长安福特工厂将不再为沃尔沃s40代工。 如今,沃尔沃分为沃尔沃汽车公司(Volvo car corporation)和沃尔沃集团(Volvo group)两家,沃尔沃汽车曾是沃尔沃集团的部分家用轿车业务,沃尔沃汽车公司已由吉利控股,沃尔沃集团独立运营。
2013年7月4日,沃尔沃汽车集团公布了2013年6月份和上半年在华销量数据。该公司在中国市场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上半年增速超过三成,6月同比增长74%。
2013年6月份,沃尔沃汽车在中国市场销售了5,798辆汽车,达到历史同期新高,相比2012年6月份的3,333辆,同比猛增74.0%。其中沃尔沃S60仍然是最畅销车型,单月销量创下2,288辆的成绩。
2013年上半年,沃尔沃在华累计销量达到28,703辆,2012年同期为21,378辆,2013年同比大幅攀升34.3%。从销量上而言,中国稳居沃尔沃第二大单一市场地位,上半年销量仅次于美国。
沃尔沃集团又包含沃尔沃卡车,雷诺(Renault)卡车,马克(Mack)卡车,UD卡车,沃尔沃客车,沃尔沃建筑设备,沃尔沃遍达公司,沃尔沃航空航天公司以及沃尔沃金融服务。
沃尔沃集团下属工厂:沃尔沃卡车(北美重卡)、沃尔沃建筑设备(上海工厂,英格索兰,山东临工等)、沃尔沃客车(申沃、西沃等)、沃尔沃宇航(航空服务)、沃尔沃遍达(主要是生产游艇引擎动力装置)、沃尔沃金融服务、迈克卡车、UD卡车(在日本生产)和雷诺卡车(东风合作)。沃尔沃集团不包括沃尔沃汽车公司
沃尔沃集团总部设在瑞典哥德堡,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北欧证券交易市场上市。作为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沃尔沃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生产基地,并在190多个市场从事经营活动,客户集中分布于欧洲、亚洲和美洲。全球雇员约11万5千人。2011年沃尔沃集团净销售额为3100亿瑞典克朗,同比增长17%。营业收入达269亿瑞典克朗。
⑥ 哪个国家发明的涡轮增压机汽车
最早的理论概念是瑞士的谁谁提出的 1900年多一点
1918年 通用公司第一个研制出来涡轮增压发动机 所以 你说通用会不会采用这个?!
当然 涡轮增压发动机 最早是用于航空 后来大量用于船舶 用于汽车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了,比较早使用涡轮增压的应该是欧洲的汽车制造商 比如萨博(这个好像也被通用收购的) 沃尔沃等 比较有名的 把涡轮增压推向公众视线的 应该是保时捷的 turbo911 算是一个涡轮名车
通用汽车有成熟的涡轮增压技术 —— 全球最大的涡轮增压制造商就是美国的霍尼韦尔 —— 只不过,美国把全世界的油矿基本都占了,所以自己不差油,于是偏爱动力流畅稳定的大排量汽车,欧洲技术水平高的同时,有能源紧缺,所以大范围使用小排量涡轮增压汽车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家用汽车 别克、雪福来、福特这些,少有涡轮增压的原因 但是美国的大车、重卡肯定都有涡轮增压(擎天柱这种货)
通用家用车里 在中国市场有的 别克 应该有 2.0涡轮增压版本的。
⑦ 江铃威龙重卡,里面这个标志是干什么的SOS
SOS是英文SAVEOURSOULS(救救我们)的缩写。在摩尔斯电码中,S和O是两个最易识别和表达的英文字母。报务员用手指击出“点、点、点”(S),“划、划、划”(O),“点、点、点”(S),即“…————…”,便可发出SOS海上呼救信号。这种点线编码电报系统,是由美国人塞缪尔??摩尔斯在1835年至1838年间发明的。在美国国会的支持下,摩尔斯于1839年在巴尔的摩与华盛顿之间开设了美国第一条、也即世界上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路,1854年获电码专利权。在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古利莫??马可尼于19世纪末发明了无线电报系统之后,摩尔斯电报编码更是通行于全球,在现代人类通讯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908年,英国和德国达成协议,同意将摩尔斯电码SOS作为海难求救信号。船舶在浩瀚的大海中航行,由于浓雾、风暴、冰山、暗礁、机器失灵、与其它船只相撞等等,往往会发生意外的事故。每当危机出现时,“SOS”的遇难信号就会传往四面八方。一收到遇难信号,附近船只便会紧急驶往出事地点,搭救遇难者。1909年8月,美国轮船“阿拉普豪伊”号由于尾轴破裂,无法航行,就向邻近海岸和过往船只拍发了“SOS”信号。这是第一次使用这个信号。直到1912年4月“铁塔尼克”号沉船事件之后,“SOS”得到了广泛使用。虽然有过辉煌的过去,挽救过无数的生命,但应用这一电码的无线电电报作为通讯手段和紧急呼救信号,在今天的通讯技术条件下已经显得落伍了。近年来世界上很多国家,已使用多种更为现代化的通讯信号发送和船只定位方法来实施海上救助。新的“全球海上求助和安全系统”利用卫星通讯和定位,不但能迅捷明白地发出求救信号,而且能同时报告遇险船只的准确位置和详细情况,世界各国也已经陆续停止监听和搜索SOS这一海上无线电紧急求助信号了。 但“SOS”作为紧急救援的一面旗帜在国际救援中不断的被发扬光大。
⑧ 起重机的发展起源
公元前10年,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维斯曾在其建筑手册里描述了一种起重机械。这种机械有一根桅杆,杆顶装有滑轮,由牵索固定桅杆的位置,用绞盘拉动通过滑轮的缆索,以吊起重物。有些超重机械可用两根桅杆,构成人字形,把吊起物横向移动,但幅度很小,操作也十分吃力。
到15世纪,意大利发明了转臂式起重机,才解决这个问题。这种起重机有根倾斜的悬臂,臂顶装有滑轮,既可升降又可旋转。但直到18世纪,人类所使用的各种起重机械还都是以人力、畜力为动力的,在起重量、使用范围和工作效率上很有限。
18世纪中后期,英国瓦特改进和发明蒸汽机之后,为起重机械提供了动力条件。1805年,格兰工程师伦尼为伦敦船坞建造了第一批蒸汽起重机。1846年,英国的阿姆斯特朗把新堡船坞的一台蒸汽起重机改为水力起重机。
20世纪初期,欧洲开始使用塔式起重机,
起重机主要包括起升机构、运行机构、变幅机构、回转机构和金属结构等。起升机构是起重机的基本工作机构,大多是由吊挂系统和绞车组成,也有通过液压系统升降重物的。运行机构用以纵向水平运移重物或调整起重机的工作位置,一般是由电动机、减速器、制动器和车轮组成。变幅机构只配备在臂架型起重机上,臂架仰起时幅度减小,俯下时幅度增大,分平衡变幅和非平衡变幅两种。回转机构用以使臂架回转,是由驱动装置和回转支承装置组成。金属结构是起重机的骨架,主要承载件如桥架、臂架和门架可为箱形结构或桁架结构,也可为腹板结构,有的可用型钢作为支承梁。 2011年10月份,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整体销量低迷趋势不改。其中,挖掘机销量同比下滑29.92%;推土机销量同比下滑21.34%。2011年,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信贷紧缩政策导致部分在建工程项目进度放缓、原计划开工的部分项目推迟开工;同时消费者受信贷紧缩政策的影响,购机费用减少导致工程机械需求降低。尽管当前工程机械市场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仍强劲,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期,特别是履带起重机行业前景看好。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明确指出,400吨级及以上履带起重机作为新兴产业被选为“鼓励类”产品,履带起重机前景看好。
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重型卡车行业共销售71.20万辆。重型卡车市场发展正在步入下行期:
一是在行业政策日趋严紧,国家在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出台很多的法规,同时在执行环节有更严格的趋势。这些法规的制定及执行力的加大,将会导致重卡行业产品技术要求提高,同时产品成本都会进一步提高。
二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卡车市场已经面临全球化竞争格局,虽然目前我国重型卡车行业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大比例,但这并不代表未来格局会一直保持,产品技术提高、本地化制造成本降低等因素,都在使未来的重卡行业竞争环境发生变化。
随着起重机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起重机行业中来。高满指出,工程机械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供求风险和经济波动风险等。当前工程机械部分产品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总体设计和技术集成方面,如果企业不能及时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及新产品,满足市场的要求,产品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由于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特别是国际工程机械巨头大举进入我国市场。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我国企业在产品种类、研发实力、技术水平、资本规模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此外,世界经济的波动也或将给该行业带来一定的不可控风险。工程机械行业作为基础建设项目投资拉动型行业,如果未来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下 起重机主要性能参数指标:
起重机主要参数是表征起重机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的参数,是起重机设计的依据,也是重机安全技术要求的重要依据。 起重机自重G 自重是指在标准配置下,整机的质量,单位为t或kg。 起重量Q 起重量指被起升重物的质量,单位为kg或t。可分为额定起重量、最大起重量、总起重量、有效起重量等。
1.额定起重量Qn
额定起重量为起重机能吊起的物料连同可分吊具或属具(如抓斗、电磁吸盘、平衡梁等质量的总和。
2.总起重量Qz
总起重量为起重机能吊起的物料连同可分吊具和长期固定在起重机上的吊具和剧(包括吊钩、滑轮组、起重钢丝绳以及在起重小车以下的其他起吊物)的质量总和。
3.有效起重量Qp
有效起重量为起重机能吊起的物料的净质量。
该参数需要说明如下:
第一,起重机标牌上标定的起重量,通常都是指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应醒目表示在起重机结构的明显位置上。
第二,对于臂架类型起重机来说,其额定起重量是随幅度而变化的,其起重特性指标是用起重力矩来表征的。标牌上标定的值是最大起重量。
第三,带可分吊具(如抓斗、电磁吸盘、平衡梁等)的起重机,其吊具和物料质量的总服额定起重量,允许起升物料的质量是有效起重量。 起升高度 H 起升高度是指起重机运行轨道顶面(或地面)到取物装置上极限位置的垂直距离,单位为m。通常用吊钩时,算到吊钩钩环中心;用抓斗及其他容器时,算到容器底部。
1.下降深度h
当取物装置可以放到地面或轨道顶面以下时,其下放距离称为下降深度。即吊具最低工作位置与起重机水平支承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起升范围D
起升范围为起升高度和下降深度之和,即吊具最高和最低工作位置之间的垂直距离。 跨度 S 跨度指桥式类型起重机运行轨道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单位为m。
桥式类型起重机的小车运行轨道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称为小车的轨距。
地面有轨运行的臂架式起重机的运行轨道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称为该起重机的轨距。 幅度L 旋转臂架式起重机的幅度是指旋转中心线与取物装置铅垂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单位为 m。非旋转类型的臂架起重机的幅度是指吊具中心线至臂架后轴或其他典型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当臂架倾角最小或小车位置与起重机回转中心距离最大时的幅度为最大幅度;反之为最小幅度。 工作速度V 工作速度是指起重机工作机构在额定载荷下稳定运行的速度。
1.起升速度Vq
起升速度是指起重机在稳定运行状态下,额定载荷的垂直位移速度,单位为m/min。
2.大车运行速度Vk
大车运行速度是指起重机在水平路面或轨道上带额定载荷的运行速度,单位为m/min。
3.小车运行速度Vt
小车运行速度是指稳定运动状态下,小车在水平轨道上带额定载荷的运行速度,单位为m/min。
4.变幅速度V1
变幅速度是指稳定运动状态下,在变幅平面内吊挂最小额定载荷,从最大幅度至最小幅度的水平位移平均线速度,单位为m/min。
5.行走速度V。
行走速度是指在道路行驶状态下,流动式起重机吊挂额定载荷的平稳运行速度,单位为km/h。
6.旋转速度ω
旋转速度是指稳定运动状态下,起重机绕其旋转中心的旋转速度,单位为r/min。
⑨ 宝马有加入重卡行业吗
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德文:Bayerische Motoren Werke,缩写为BMW),在中国大陆与香港地区拥有宝马的注册商标,是一家世界知名的德国高级汽车与机车制造厂,总部与发源地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慕尼黑。
除了以厂名缩写的BMW作为品牌商标销售各式汽机车产品外,该厂也收购过多家海外车厂,例如英国的Rolls-Royce(劳斯莱斯)目前就属于该集团。BMW也曾收购过英国的Rover Group(路华集团),但在短暂的经营之后因不堪亏损而以1英镑的代价将Rover售回给英国的财团,只保留下原本属于Austin(奥斯汀)品牌底下的Mini车款,另以Mini的品牌上市销售。
除了豪华与舒适外,BMW所制造的汽车产品素以饶富驾驶乐趣与优异的操控表现而著称,配合这特色该车厂一直以来都非常积极地参与世界各地的许多汽机车竞技活动,其中层级与投资最高的莫过于斥资参与一级方程式赛车(FIA Formula One)活动,目前该厂是BMW-威廉士车队(Team BMW-Williams)的主要赞助商与引擎供货商。
历史萌芽时期
位于慕尼黑西郊的BMW企业总部大楼
BMW的创始人卡尔·斐德利希·拉普(Karl Friedrich Rapp)在1913年时,利用一慕尼黑近郊原本是制造脚踏车的工厂厂房,设立了拉普引擎制造厂(Rapp-Motorenwerke),从事航空用引擎之制造。在同年,古斯塔夫·奥图(Gustav Otto)也在附近创立了古斯塔夫奥图航空机械制造厂(Gustav Otto Flugmaschinenfabrik),古斯塔夫事实上就是著名的尼可劳斯·奥古斯特·奥图(Nikolaus August Otto)、四行程汽油引擎(奥图循环引擎)发明者的儿子。
古斯塔夫·奥图稍后与人合资,在1916年3月7日创立了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Bayerische Flugzeugwerke, BFW),并且将自己创立了三年的工厂并入这家新厂。同年,拉普也获得银行家卡米罗·卡斯提李奥尼(Camillo Castiglioni)与马克思·弗利兹(Max Friz)的资助大幅扩张规模,但却因为评估错误过度扩张导致营运不善,致使拉普在1917年时黯然离开。他的合伙人找到奥地利的金融家佛朗兹-约瑟夫·帕普(Franz-Josef Popp)合作接下了引擎厂的业务,在1917年7月20日将工厂改名为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GmbH,缩写为BMW),由帕普担任首任的总裁。当时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身为军需供应厂商的BMW特别在慕尼黑市郊的欧伯维森菲尔德(Oberwiesenfeld)军机场附近设置了大型的工厂,持续地替军方制造军机引擎直到1918年为止。1918年8月13日BMW改制为股票公开上市的股份公司型态(BMW AG),确立了之后蒸蒸日上的公司规模。
1922年时BMW合并了BFW,成为今日我们所熟悉的BMW。但在追溯该公司历史时,公司的官方说法是以BFW的创厂时间为准,也就是1916年3月7日作为BMW的创厂日。
BMW的第一具航空引擎作品是1917年时投产的Type IIIa,这是一具水冷设计的直列六缸引擎,使用了公司合伙人之一的弗利兹所开发的高空用化油器,纵使在高海拔环境中也能发挥引擎的最大输出。1919年时,BMW将一具该厂生产的Type IV直列六缸引擎安装到一架DFW双翼飞机上,由佛朗兹·契诺·迪默(Franz Zeno Diemer)驾驶,在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今日BMW总部所在地)上空创下9,760公尺高的飞行高度纪录。
从天上转战两轮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德国境内禁止制造飞机,严重打击了正在成长中的德国航空工业,也迫使BMW转为制造铁道用的制动器,并开始发展机车用的引擎。
1920年,由马丁·史托尔(Martin Stolle)设计的M2 B 15引擎,成为BMW生产的第一具机车用引擎。1923年弗利兹设计了排气量500 cc.的R32型机车,有别于该厂之前几款机车产品都是采用链条传动的设计,R32是第一辆采用轴传动的BMW机车,从它开始轴传动设计就成了BMW机车最知名的特色之一,一直到今日我们仍可以从该厂的R系列机车上看到此种设计。R32搭载的引擎其实就是BMW原本的Type VI航空用引擎,或许正是这缘故,BMW在R32上首次启用了设计灵感来自飞机螺旋桨的蓝白方格旗厂徽(蓝白格子是巴伐利亚邦的传统象征),并且一直沿用到今日。
1929年9月19日,机车手恩斯特·海纳(Ernst Henne)骑乘着一辆排气量750 cc.的新型BMW机车,在慕尼黑创下216.75km/h的世界纪录。之后他又持续多次打破世界高速纪录,其中以1937年时创下的279.5km/h最惊人,该纪录连续保持了12年之久才有人打破。
迈向四轮产品领域1927年时,位于德国图林根邦(Thüringen)埃森纳赫市(Eisenach)的埃森纳赫车厂,获得英国Austin(奥斯汀)车厂的授权,开始制造该厂著名的Austin 7车款之德国版本,挂上Dixi(迪克西)的品牌销售。隔年,BMW以1600万马克的价格,并购了该厂,也因此获得Dixi 3/15 PS这款车的生产权利,成为该厂第一辆汽车产品。这辆车在经过BMW修改之后以改良版DA2的身分上市,DA意指Deutsche Ausführung(德国制造)之意,登场后大受好评,在短短三年左右的生产期中就卖出18,976辆之多。
至于1932年时登场的3/20 PS(又称为AM 4,Ausführung München 4 Gange,「慕尼黑生产、四文件变速」之意),则是第一辆BMW自制的汽车产品。改良自Dixi的这款车搭载一具782 cc.的直列四缸引擎,拥有20hp/3500rpm的最大马力输出,与80km/h左右的极速,并且在同年于巴登-巴登(Baden-Baden)举行的优雅汽车展(Concours d'Elegance)中获得优胜。
1933年登场的BMW 303,是真正最具有关键代表性的一款车,它开创了两样BMW一直到今天为止都还维持着的传统。其一,它是BMW第一款搭载直列六缸引擎的汽车,其二,该车款首度在车头部份采用了著名的「双肾」水箱护栅造型,虽然经过历代的改款这双肾造型也多经修改,但基本的造型基调却一直到今日都没有改变过。
现行车款
汽车产品BMW全体汽车与机车产品
BMW的汽车产品是以车系作为分类基础,每个车系之下再依照各车款引擎、驱动系统与配备等级的细节差异,各自有各自的车款名(例如760Li、 645Ci、330iX)。由于近代的BMW车系都是以同样的名称,一代一代改款传袭下去,因此往往会发生车名相同但车代其实前后有差的情况,为了避免混 淆我们也常常以车厂内部的车系代号来辅助称呼(虽然在商业上,BMW原厂并不直接公开使用车系代号),因此我们常可听到E36 318i、E60 M5这样的称呼方式来区分BMW的各种车型。
一系列(1er-Reihe):车系代号E87,2004年上市,小型五门掀背车系。
三系列(3er-Reihe):车系代号E90,2004年上市,小型主管级房车系。
三系列(3er-Reihe):车系代号E46,1998年上市,小型主管级房车与衍生车型系列,其中四门房车车款已停产,目前仅有双门轿跑车(Coupé),五门旅行车(Touring),双门四座敞篷车(Cabrio)与三门掀背车(Compact)等车款继续销售。
五系列(5er-Reihe):车系代号E60,2003年上市,中型主管级房车与衍生的五门旅行车款。
六系列(6er-Reihe):中大型轿跑车系列,分别有双门轿跑车(车系代号E63,2003年上市)与双门敞篷跑车(车系代号E64,2004年上市)两种车型。
七系列(7er-Reihe):大型豪华房车系列,2002年上市,有短轴型(车系代号E65)与长轴型(车系代号E66)两种车体。
Z3 coupé:小型双门轿跑车,1998年上市,原本是Z3 roadster敞篷跑车的衍生车型,后者由Z4替代后车系只剩硬顶车型还在销售。
Z4:车系代号E85,2002年上市,小型双门双座敞篷跑车。
X3:车系代号E83,2003年上市,小型五门休旅车系。
X5:车系代号E53,1999年上市,中型五门休旅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