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第一套邮票
大龙邮票
1878年8月15日,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首次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共3枚,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蟠龙。
大龙邮票的发行标志着我国创办近代邮政的发端,标志着有数千年邮驿通信历史的中国进入了采用现代通信方式的新时期。
(1)中国邮政发明的第一套宣纸邮票是扩展阅读:
邮票意义
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
大龙邮票发行量共约法100万枚,关于它的具体发行日期迄今为止未见记载,经研讨,大龙邮票的最早发行日期被认为在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之间。因此,大龙邮票的发行史、子模特征和版式、邮戳、实寄封等,长期以来都是集邮研究的重要课题。
B. 中国邮政发行的第一套宣纸邮票是什么
中国邮政发行的第一套宣纸邮票是2010年2010-11《中国古代书法-行书》小版;我国已经发行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系列邮票,深受广大集邮爱好者的欢迎。
“中国古代书法--行书”特种邮票由国家邮政局发行,一套6枚,主图分别为兰亭序(局部)、黄州寒食诗(局部)、黄州寒食诗(局部) 、祭侄文稿(局部)和祭侄文稿(局部),面值均为1.2元。
“中国古代书法——行书”邮票共6枚,包括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所书《祭侄稿》、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各2枚连体邮票,是国家邮政局发行篆书、隶书、楷书邮票之后,发行的又一套书法题材邮票。
邮票因艺术提高品位,书法因邮票彰显魅力。通过“国家名片”这一载体,方寸之间现文化,方寸之间见精神,使邮票文化与书法文化完美结合,既是对“三苏”文化 的弘扬,也是对书法艺术的尊崇。
C. 第一套宣纸邮票大版还是小版
小版。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中国邮政在2004年开始研制怎么用宣纸做邮票,最终成功在2010年5月15日,发布了一套6枚,内容是天下三大行书的(《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第一套宣纸邮票小版。
这套特种邮票,被中国文化艺术品对外交流中心选作2010年传统文化对外交流国宾礼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宣纸邮票的意义
邮票因艺术提高品位,书法因邮票彰显魅力。通过“国家名片”这一载体,方寸之间现文化,方寸之间见精神,使邮票文化与书法文化完美结合,既是对“三苏”文化的弘扬,也是对书法艺术的尊崇。
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学习和领会中国书法的经典精神、鼓励在书法艺术创作中的探索与研究、丰富与拓展书法艺术的表现力和审美理念、传承发展书法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宣纸邮票
D. 第一套宣纸邮票是什么版
邮政第一套宣纸邮票是中国古代书法——行书。
中国第一套宣纸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将于2010年5月15日在夹江发行,共一套6枚,内容选取了天下三大行书。
分别为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朝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北宋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该套邮票由中国著名设计家王虎鸣先生设计,在印制技术及纸质方面首次采用宣纸作为印刷材料,突破了传统的印刷纸张,这在邮票印制史上尚属首次。
(4)中国邮政发明的第一套宣纸邮票是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书法——行书”邮票共6枚,包括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所书《祭侄稿》、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各2枚连体邮票,是国家邮政局发行篆书、隶书、楷书邮票之后,发行的又一套书法题材邮票。
邮票因艺术提高品位,书法因邮票彰显魅力。通过“国家名片”这一载体,方寸之间现文化,方寸之间见精神,使邮票文化与书法文化完美结合,既是对“三苏”文化的弘扬,也是对书法艺术的尊崇。
E. 中国邮政发行的第一套多媒体邮票是什么
中国邮政发行的第一套多媒体邮票是《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特种邮票一套六枚,全套面值九点三元 人民币。该套邮票采用一套票一版张的形式,以中国传统古画“雪景寒林图轴”为边饰,版张的中心位置以“下江陵”、“望岳”、“琵琶行”、“无题”、“望月怀远”、“登鹳雀楼”六首诗歌配图作为邮票内容,周边环以《唐诗三百首》的微缩文字。
《唐诗三百首》特种邮票—套6枚,全套面值9.30元。武汉是全国首发城市之—,市民可在9月13日上午前往武汉市邮政局上海路、水果湖集邮门市部及省艺术馆首发现场购买,将有少量套票折配合邮票首发活动。
(5)中国邮政发明的第一套宣纸邮票是扩展阅读:
构造
作为中国首套多媒体邮票,邮票将三百一十三首诗篇、两万五千余字悉数镌刻在仅有一百三十五毫米宽、二百二十毫米高的一版邮票之中,每个字仅零点四平方毫米,需用十倍放大镜才能看清字迹,实可谓“一版票、一本书”。同时,整套邮票背景铺印了金光幻彩珠光油墨,并以夜光油墨表现明月,使邮票具有金光幻彩效果和檀香味。
除印制工艺上的复杂程度为中外邮票少见外,该套邮票还借助知名企业爱国者的高科技技术,通过“妙笔”即可点读邮票上的诗句,聆听中国当代表演艺术家的配乐朗读版本,使小小一方邮票“可视、可听、可闻、可触”。
F. 中国邮政发行的第一套生肖邮票是什么
中国邮政发行的第一套生肖邮票是《庚申年》。
1980年发现的第一套生肖邮票,当年按照天干地支是农历庚申年,第一轮生肖邮票的第一枚邮票就是当年的“猴票”。这枚邮票发行至今,身价已经飙过黄金。截止2021年,中国邮政共发行了41套生肖邮票,《庚子年》邮票是中国邮政发行的第四轮生肖邮票的第5套。
(6)中国邮政发明的第一套宣纸邮票是扩展阅读:
1979年4月,中国邮票代表团从香港归来后,建议仿照香港的做法发行生肖邮票。1979年6月,我国第一套生肖邮票开始设计。我国第一套生肖邮票原图由黄永玉创作,邵柏林设计,姜伟杰雕刻。
因为1980年是庚申年,民间俗称猴年。所以庚申年邮票也被收藏家称为“猴票”,庚申年邮票的编号为T46,面值是8分,一套一枚,彩雕套印。庚申年邮票原计划发行500万枚,后来因为废品率过高,实际印量只有4431600枚,于1980年2月发行。邮票的收藏和保管是十分重要的,收藏者应当爱惜自己的邮票。
G. 中国国家邮政发行第一套邮票是什么
中国国家邮政发行第一套邮票是1949年10月8日即发行了一套《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邮票。
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我国官方第一次正式发行的邮票,是在清朝晚期的1878年7月,邮票一套共3枚。邮票的面值是用银两计算:绿色的面值1分银,红色的面值3分银,桔黄色的面值5分银。
图案中间是蟠龙。上端两角是“大清”两字。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1885年我国又发行了一套三枚蟠龙邮票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 。图案与首次发行的邮票相似,只是花纹较细票面较小。所以,后来人们称我国1878年首次发行的邮票叫“大龙票”,后来发行的一套邮票就叫“小龙票”了。
大龙邮票的发行标志着我国创办近代邮政的发端,标志着有数千年邮驿通信历史的中国进入了采用现代通信方式的新时期
H. 中国邮票发行的第一套宣纸邮票是
一:大家都知道邮票的材质是纸,在中国,还有一种特殊的纸叫做宣纸。这是我们中国书画会使用的纸。所以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中国邮政在2004年开始研制怎么用宣纸做邮票,最终成功在2010年5月15日,发布了一套6枚,内容是天下三大行书的(《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第一套宣纸邮票小版。
二:这套特种邮票,被中国文化艺术品对外交流中心选作2010年传统文化对外交流国宾礼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I. 我国发行的第一套宣纸邮票是
中国第一套宣纸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将于2010年5月15日在夹江发行,共一套6枚,内容选取了天下三大行书,分别为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朝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北宋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该套邮票由中国著名设计家王虎鸣先生设计,在印制技术及纸质方面首次采用宣纸作为印刷材料,突破了传统的印刷纸张,这在邮票印制史上尚属首次。造纸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在“文房四宝”之首的宣纸上印制邮票是个空白。为使古老的书画艺术在方寸间得以展现,为了发扬“国家名片”对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国文化的功能,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部门从2004年开始启动邮票宣纸的研制工作。在保持传统宣纸生产全过程采用手工加工这一特色的前提下,攻克了邮票宣纸的选材配料、制浆抄纸、增加防伪、涂布背胶、表面整饰等关键工艺技术众多难题,成功解决了在保持宣纸传统特性的基础上的印刷适性等问题。特制的邮票宣纸印刷效果已经达到了印刷邮票的要求。印制出来的宣纸邮票的宣纸表面帘纹印清晰,保持了宣纸特征,涂布背胶既增强了宣纸的挺度,也使邮票宣纸具备了全部邮票专用纸的特征。据了解,在保持传统宣纸生产全过程采用手工加工这一特色的前提下,中国的邮票印制部门攻克了邮票宣纸的选材配料、并于2008年10月取得宣纸邮票的发明专利,获得中国宣纸协会的鉴定证明。
应答时间:2021-04-1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