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618节是谁发明出来的

618节是谁发明出来的

发布时间:2021-07-21 22:26:10

『壹』 父亲节是谁发明

来历一

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1910年诞生在美国。 是由住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Spokane) 的布鲁斯·多德夫人 (Mrs. Dodd,Sonora Louise Smart Dodd) 倡导的。多德夫人的母亲在生育第六个孩 布鲁斯·多德夫人
子时,因难产而死;多德夫人的父亲威廉·斯马特先生 (Mr. William Smart) 曾参加过南北战争,他在妻子过世后,独自一人在华盛顿州东部的一个乡下农场,承担起抚养、教育六个孩子的重任。多德夫人排行老二,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女性的细心特质,让她更能体会父亲的辛劳:斯马特先生白天辛劳地工作,晚上回家还要照料家务与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儿女们终于长大成人。当子女们盼望能让斯马特先生好好安享晚年之际,斯马特先生却因多年的过度劳累于1909年辞世。 1909年斯马特先生辞世之年,当多德夫人参加完教会的母亲节感恩礼拜后,她特别想念父亲;多德夫人心中明白,她的父亲在养育儿女过程中所付出的爱和艰辛,并不亚于任何一个母亲。多德夫人将她的感受告诉给教会的瑞马士牧师 (Rev. Rasmus),希望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纪念全天下伟大的父亲。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牧师的赞许,同时得到了各教会组织的支持;多德夫人随即写信向市长与州政府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建议以她父亲的生日——每年的6月5日作为父亲节。斯波坎市市长与华盛顿州州长公开表示赞成,州政府采纳这一建议的同时,把节期改在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1910年6月19日,多德夫人所在的华盛顿州斯波坎市,举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亲节庆祝活动。在差不多的时间里,美国各地其它城镇的人们也开始庆祝“父亲节”。 在父亲节这天,人们选择特定的鲜花来表达对父亲的敬意。人们采纳了多德夫人的建议,佩戴红玫瑰向健在的父亲表示爱戴,佩戴白玫瑰则表达对亡父的悼念。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起初父亲节的日期各不相同。且有的地方用蒲公英作为父亲节的象征,有的地方则用衬有一片绿叶的白丁香向父亲表示敬意。 1924年,美国总统柯立芝表示支持设立全国性父亲节的建议;1966年,约翰逊总统签署总统公告,宣布当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为美国的父亲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正式文件,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全美国的父亲节,并成为美国永久性的纪念日。 父亲节并非“泊来”的节日,我国也有自己的父亲节。我国的父亲节起源,要追溯到民国时期。1945年8月8日,上海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 ”谐音的8月8日为全国性的父亲节。在父亲节这天,人们佩带鲜花,表达对父亲的敬重和思念。父亲节这天,虽没有像母亲节那样隆重,但对父母的敬爱之心,都是无可比拟的。 虽然今日一般人对于父亲节的庆祝活动,不像对母亲节一般的重视与热闹,但是上帝在圣经中教导我们对于父母的关爱却是一致的,当母亲含辛茹苦地照顾我们时,父亲也在努力地扮演着上帝所赋予他的温柔角色;或许当我们努力思考着该为父亲买什么样的礼物过父亲节之时,不妨反省一下,我们是否爱我们的父亲,像他曾为我们无私地付出一生呢?
来历二
专门用一天向母亲表示敬意的想法是1907年在美国首先提出来的。2年以后华盛顿州的一位妇女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提出应有类似母亲节的一天来向一家之长的父亲表示敬意。多德夫人年幼丧母,由父亲把她带大。她非常爱自己的父亲。 在多德夫人提出她的想法的同一年--1909年,华盛顿州州长作出反应,宣布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这个想法在1916年被伍德·威尔逊总统正式批准。1924年,卡尔文·柯立芝总统建议把父亲节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以便“在父亲和子女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并且使父亲铭记自己应尽的全部责任”。红色或白色玫瑰是公认的父亲节的节花。 父亲节在全美国作为节日确定下来,比母亲节经过的时间要长一些。因为建立父亲节的想法很得人心,所以商人和制造商开始看到商机。他们不仅鼓励做儿女的给父亲寄贺卡,而且鼓动他们买领带、袜子之类的小礼品送给父亲,以表达对父亲的敬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驻扎在英国的美国军人要求得到父亲节的贺卡寄回国内。美国军人的要求得到英国贺卡出版商的回应,因而印制了贺卡。虽然英国公众对这个人为节日接受缓慢一些,但今天英国在六月里第三个星期日也热烈庆祝父亲节,和美国的庆祝方式差不多。 父亲节似乎远不如母亲节那么重要,没有孩子给父亲送礼物。但是,美国的父亲仍然认为他们的命运比许多其它国家的父亲强得多,因为那些国家的父亲们连个名义上的节日都没有。
来历三
人们在庆祝母亲节的同时,并没有忘记父亲的功绩。 1909年就开始有人建议确定父亲节。据说第一个提出这种建议的是华盛顿的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多德夫人的母亲早亡,其父独自一人承担起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把他们全部培养成人。 1909年,多德夫人感念父亲养育之恩,准备为他举行庆祝活动,同时,想到所有的父亲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于是给当地一家教士协会写信,建议把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该协会将建议提交会员讨论,获得了通过。 1910年6月,人们便在此庆祝了第一个父亲节。当时,凡是父亲已故的人都佩戴一朵白玫瑰,父亲在世的人则佩戴红玫瑰。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但是开始时父亲节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有的地方用蒲公英作为父亲节的象征,有的地方则用衬有一片绿叶的白丁香作为父亲节的象征。直到1934年6月,美国国会才统一规定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 后来,全世界有二十多个国家通过教堂仪式、送卡和礼物来纪念父亲节。每年全美国要在五千六百万令人尊敬的父亲们身上花去十多亿美元礼品费,但在礼品的种类上除了领带和雪茄烟外其它东西很少。很多人认为给父亲买礼物最难。其实有很多有趣的、合适。
中国的父亲节起源
追溯到民国时代。民国三十四年的八月八日(1945年8月8日),上海文人所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热烈举行庆祝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绅士,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南京中央政府,定“爸爸”谐音的八月八日为父亲节。实际上,这个规定比较符合中国文化,因为加入了中国汉字的谐音,并且八月八日的两个八重叠在一起经过变形就是“父”。有必要指出,中国官方并没有规定采用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为父亲节。

『贰』 端午节是谁发明的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叁』 天猫,京东618购物节什么时候开始

618是京东诞生的日子,是京东的纪念日。京东是1998年6月18日成立的。京东每年这个日子都会纪念一下,搞活动的。

『肆』 618是什么日子

是想问“918”吧,“918”在我国历史上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伍』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谁发明的

这,不好说,总之中国的节日总会有一段故事及来历 不过对你的问题我可以简单化回答: 人

『陆』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是谁发明,发明家叫什么名字

隐姓埋来名30年!她是中国的王承自书!因为在1964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5个国庆节后半个月刚刚平静下来的中华大地又沸腾起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王成叔抑制不住心头的激动不禁热内容满面为了儿女扬眉吐气虽然他为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不折扣不折不扣的工程虽然他没能上台领奖报刊中的喜讯也没有提到她的名字但他还是心甘情愿继续隐匿自己的姓名继续为祖国和武器研制工作默默奉献。王承书为祖国心隐姓埋名30年直到逝世那年人们才在报纸上读过他的业绩知道他的名字王承书这个书香气十足的名字将永远在共和国的历史画卷上熠熠生辉! 1 · 因为王承书是在1956年放弃名利从美国回到祖国的怀抱是1961年隐姓埋名一心投入祖国研制原子弹工作直到去世。 2、虽然他没能上台领奖但他还是心甘情愿隐若自己的姓名继续为核武器研制工作默默奉献。3、这些主要记述了著名女课学家王承书为祖国和武器研制默默无闻工作的感人事迹, 热情地歌颂了他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祖国服务的奉献精神 !

『柒』 是谁创造了中秋节

起源
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这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日。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节名
古时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故称“月夕”或“祭月节”。根据我国的历法,夏历(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中秋节还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1]
发展演变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普及于汉代,“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春官》中说,先秦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在汉代时,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
中秋
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到了唐代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中秋习俗定型于唐朝初年。[1]
中秋节盛行于宋朝。北宋时期,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到了明清时,中秋已与年节齐名,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自古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捌』 京东618狂欢节是什么时候京东618是几号开始

京东618的活动现在已经进入预热了,在接下来的6.1也会进入到正式的活动中来。一般来说,如果你仔细关注京东的页面,那就可以知道每一天的具体优惠了。而这里也帮忙整理了一份完整的时间图。

『玖』 感恩节是谁发明的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是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节日,由美国首创的,原意是为了感谢印第安人,后来人们常在这一天感谢他人。自1941年起,感恩节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在这一天起将休假两天,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团聚,不管多忙都是如此。感恩节在每年11月22-28日之间,感恩节是美国国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国式的节日,加拿大的感恩节则起始于1879年,是在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一,与美国的哥伦布日相同。 感恩节由来 积怨日深的土地 17 世纪60年代,新英格兰基督教教长约翰(John Eliot)已经转化了几百名印第安人皈依基督教。还建立了几个“祈祷镇”。但是在他向“万帕诺亚”酋长( Wampanoag, Metacomet)传达福音时,酋长“梅塔科米特”一把抓住教长的大衣,扯下一粒纽扣举到教长眼前。声称他对基督教的兴趣,就象对这粒纽扣一样——然後甩手就把纽扣丢到地上。 “梅塔科米特”,他在以後的日子裏发起反殖民扩张的战争而名声大噪,英属殖民地人民送他一个绰号“菲力浦国王”,他的真名反被淡忘了。 菲力浦的父亲——老酋长“迈斯色以”( Massasoit)曾经和殖民地移民建立了友好关系。他已经出让、转卖了大片土地给新移民。然而,不断蜂拥而来的移民对土地的渴求没有止境。新英格兰殖民政府用各种办法迫使周围部落出卖土地。而印第安人部落之间的战争纠纷,使酋长们对枪支弹药的需求不止,在毛皮和土产不够的情况下,只好以土地交换。 1661年老酋长“迈斯色以”去世时,部落已经陷入殖民地包围之中,印第安人到市镇去,就得遵循殖民地法律。印第安人醉酒倒在大街上,就要被抓去抽皮鞭,或者服十天劳役。清教徒殖民政府的法律严厉,让印第安人备受束缚,心中积怨日深。 1662年菲力浦的哥哥(Wamsutta)继任酋长不久,就受到普利茅斯法庭的传讯,尽管他有酋长之尊,还是在刺刀下被武装押送到法官面前。更为奇怪的是,在法官传讯之後,菲力浦的哥哥就得了病,很快死去,在位不到两年。菲力浦怀疑是白人殖民政府下了毒致死。菲力浦心怀对殖民政府的猜疑怨恨,继承了哥哥的酋长大位。 1675年,接连几件事情激化了殖民地人民和印第安人的矛盾。 一群属於殖民地居民的牲畜跑进了印第安人的玉米地践踏庄稼——据说这样的事时有发生。印第安人开枪打死八匹马,殖民地居民开枪还击,打死一名印第安人,造成白人与土著居民关系陡然紧张; 约翰·西斯蒙(John Sassamon )案件的审判。约翰·西斯蒙是“万帕诺亚”部落的人,童年时父母染天花双亡,一个清教徒家庭收养了他,他自然熏陶成为基督教徒。约翰.西斯蒙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还进入哈佛大学学习。他回来後做酋长菲力浦的翻译,来往于部落与殖民政府之间。 约翰.西斯蒙曾警告殖民政府,指出菲力浦王有造反的企图。不久,西斯蒙被谋杀。一个由白人和印第安人组成的法庭做出了三位嫌疑人谋杀 罪名成立的判决,三名罪犯被处决。其中有一名是菲力浦王的亲信。整个案件直指幕後操纵者为菲力浦王。菲力浦王感到形势逼迫,决定揭竿而起。 血腥的战争 菲力浦王指挥著部落兵丁迅速对殖民地城镇发起进攻,他给部下指令:烧毁所有房屋,摧毁所有城镇,杀死所有的白人。菲力浦王所到之处,火焰滚滚,血流遍地。一位目击者这样描述部落兵袭击过的地方:两位老人上半身扑倒在门外,而下半身在门内被烧焦了,一位年轻女人躺在院子裏,她的脑袋被枪弹洞穿,躺在她身边不远的婴儿的头部,被刺刀戳烂…… 对菲力浦王的恐怖笼罩著新英格兰大地,殖民们放弃新开辟的家园,收缩到沿大西洋海岸的较大城镇。菲力浦王的部队装备的是燧发火枪,比起殖民政府军队配备的火绳发射火枪要先进。所以,在战争初期,菲力浦王攻势淩厉,气焰嚣张。他有指挥战争的才能,一连设计了几个埋伏,消灭近二百名政府军。 这又刺激了其他几个部落的连锁反叛(Narragansetts, Nipmucks, Pocumtucks, and Abenakis ),原来互相敌对的部落,在反对白人侵占家园的共同目标下,结成盟友。一时间新英格兰地区风声鹤唳、四面楚歌。战火笼罩了普利茅斯、罗德岛、马塞诸塞以及康涅格蒂格河流域 (Rhode Island , Massachusetts. Connecticut River Valley)殖民们感到恐慌绝望。 然而战局不到一年开始发生逆转,菲力浦王的军队弹药消耗得不到补充,粮食储备也被耗尽。军营只好靠近河流驻扎,一边打仗,一边捞鱼。部队分散成小股,原来的同盟部落,发生分裂,有的部落离开了。反殖民联盟的战斗力大为削弱。 得到新武器装备、粮草充足的殖民军,开始集中兵力反击。其中有两次著名的偷袭,重创印第安部落。政府军在夜间包围印第安人驻地,拂晓突然进攻,一次杀死600印第安人,另一次杀死1000人。其中包括很多妇女儿童。殖民军队的报复行动,一样十分残暴。 一年之後,菲力浦王的攻势全无,变为流窜游击。1676年夏,菲力浦王和他几个少数随从被围困在沼泽地,他被击毙之後,身体被斩碎投入水中,他的脑袋被挑在枪尖上,凯旋而归的军队高举著满街游行。普利茅斯市庆祝大捷,一片欢腾景象。 菲力浦王战争的损失惨重,殖民地政府一方的统计,1200家农舍被烧毁,13座城镇被夷为平地,8000头马匹牲畜被打死。600多名士兵战死,平民、妇女儿童死亡约2000人。殖民地所欠战争债务,超过殖民地全部资产。 印第安人一方死亡数字不祥,一般认为是殖民地政府一方死亡的3倍。估计仅在战场上就死去2000人。传染疾病夺去的性命比战争还多。拿菲力浦王的万帕诺亚部落来说,战前约15000人,战争和疾病灭掉了人口十之八九。俘获的部落的主要头目被绞死,菲力浦王的妻子和儿子也被卖到百慕大为奴隶,少数逃散者加入其他部族。“万帕诺亚”部落从此被消灭了。 菲力浦王最终与自己的小邦同归於尽,他只是留下一句让殖民者心惊肉跳的话: “拼必死之命,殉必亡之国。”——万帕诺亚酋长,菲力浦王 1675 "determined not to live until I have no country."—— Wampanoag sachem ,King Philip 1675 没有恩人的感恩节 感恩节是美国加拿大独有的传统节日,在感恩节,许多人会满怀温情回顾移民历史。首批欧洲移民从英国普利茅斯出发,乘坐五月花号历经艰险,在1620年冬到达北美洲(後来他们把这个登陆点也命名为普利茅斯)。 当时适逢大雪覆盖原野,寒冷饥饿令移民陷入绝境,一些人死去。幸亏印第安人发现他们,并且给与慷慨援助,才绝处逢生。第二年新移民得到丰收,大摆火鸡宴,和印第安人举杯同庆,欢宴持续三天三夜…… 但是人们不知道,那个纯朴好客的部落就是万帕诺亚( Wampanoag )部落,那个古道热肠的印第安人酋长就是菲力浦王的父亲——迈斯色以( Massasoit)。 1618年北美洲东岸遭受到传染病“天花”的袭击,大批土著居民死亡,一些村落荒芜。酋长乐意让这些远方的来客到这些遗弃的村落安身,并与他们结为友好联盟。这种兄弟情谊持续了近50年。 欧洲移民每年以3%的增长向北美大陆扩张,1676年,新英格兰地区已有5,2000名移民。移民反宾为主。并以自己的文化发达先进为傲,对印第安人存有歧视轻蔑心理。一些商人在与古朴的土著族交往中,常常采用哄骗的手段谋取利益,让印第安人对白人日渐失去信任。 最初时期,对於印第安人的慷慨,殖民者会说:“Thanks Giving”;到後来,演变成你不“Giving”,我就要设法“Taking”。菲力浦王之战根源,在於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冲突,在没有土地所有权也就没有开发利用权的实际情况下,转变成一场争夺和维护土地所有权的战争。 北美洲的历史,似乎在揭示这样一个冷酷的规律:如果一块土地存在更有效的开发方式、能够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那麼最终这块土地会依这种开发方式进行。文化传统、土地所有权、宗教法律、人伦道德等等都不能制止这种潜规律的运行。 尽管印第安人是美洲大地最古老的居民,是这块土地最原始的主人,但是要试图维护低效的、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总归要失败的。这种失败不以文明的方式,就以野蛮的方式。遗憾的是它以非常野蛮的方式表现:印第安人不仅丢失了土地所有权,又葬送了不少族人的性命,失败的苦涩,不堪回味。 当然,有人把菲力浦王之战看成印第安文化和欧洲文化之战,倾向树立基督教文明;有人把它看成是白人和土著的种族战争,意在激发民族主义情绪;有人从中找到殖民主义扩张的罪恶证据,证明反对殖民主义的正义性;还有的以这场战争中发生的严重摧残人权的行为,来揭露今天美国高举人权旗帜的虚伪性;甚至白人至上主义者也可以从中找到有色人种愚昧落後的大量例子,以支援白人种族优越论……凡此等等,都是各取所爱,试图从万花园裏采一瓣颜色,代表春天。 现在回到属於人伦道德的困扰上。感恩节宴会上应该悬挂老酋长“迈斯色以”( Massasoit)的画像,但是面对老酋长的儿子菲力浦王以及他的部落都被消灭的历史瘢痕,这感恩节怎麼个感法呢?

阅读全文

与618节是谁发明出来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
工程管理保证书 浏览:198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
马鞍山陆建双 浏览:853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