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话是怎样发明的
发明电话的故事是非常戏剧性的。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电话的原理。当你说话的时候,空气使你的声带振动,振动传递给空气的分子,便是声波,亦即空气振动来自你的嘴。声波在空气中振动撞击在电话筒里的薄膜,薄膜就会像空气分子振动那样来回地振动。
这个振动把变化的、或波浪形的电流通过电话线传出去,电流的强弱变化又使电话线另一端的薄膜振动,其强弱正像话筒薄膜的振动一样。薄膜的振动又引起空气的声波,正像你送入话筒的声波一样。当声波达到另一端听电话人的耳朵里,他就会感到直接听你说话的那种效果。
现在再来讲亚历山大-格莱厄姆-贝尔的故事,看看它是怎么发明电话的。1875年6月2日,他正在波士顿实验同时在一条线上送出几个电文的想法,他用的是一组弹簧钢片。当他在房间里用他的收报机工作时,他的助手托马斯-奥森正在另一间房间里发报。
奥森拨弄了一下钢片使它振动起来,发出了“当”的一声。突然贝尔冲了进来,冲着奥森喊道:“什么也别动,你干什么呢?让我看看。”他发现,钢片在磁铁上的振动,引起了强弱变化的电流,电流流过电线,使贝尔房间里的簧片也振动起来,并产生了“当”的一声。
第二天,第一台电话机就做出来了,从这第一条电话线传来的嗓音是可以辨认的,声音从楼顶向下传了两个楼梯段。第二年3月10日,听到了第一句话:“奥森先生,这儿来,我需要你。”
『贰』 电话机是如何发明的
电话是现今社会最普及也最实用的一种通讯工具。发明电话的人版是英国的贝尔,那时他不到权30岁。
贝尔从小喜欢动脑,28岁时就开始担任大学教授。他边教学边做一些研究试验。在一次试验中,他大胆提出设想:能通过电流传送语言吗?于是贝尔辞去了他大学教授职务,从而专心致力于电话试验。经历很多次失败,最终获得成功。
那是在1876年6月2日的晚上,贝尔及他的助手连接好装置后,就各自关在相隔一定距离的两间屋子里,忽然助手昕到有人向他求救,其实是贝尔不小心把硫酸溅到了脚上,情急之中就对着话筒喊起来,这居然成了人类使用电话机传送的第一句话。
『叁』 电话是怎样发明的
电话是通过电信号双向传输话音的设备。现在已经随处可见,甚至因为手机的普及版,它的数量反而权下降了。电话的发明,是人类通讯史上的一个跨越,电话的出现使人们实现了实时通讯,再也不用等信、等电报了。
1875年6月2日,亚力山大·格雷厄姆·贝尔正在波士顿试验同时在一条线上送出几个电文的想法,他用的是一组弹簧钢片。当他在房间内用他的收报机工作时,他的助手托马斯·沃森正在另一房间内用发报机发报。
沃森拨弄了一下钢片使它振动起来,发出了哨的一声。
突然贝尔冲了进来,冲着沃森喊道:“什么也别动,你干什么呢?让我看看。”他发现,钢片在磁铁上的振动,引起了强弱变化的电流,电流流过电线,使贝尔房间内的簧片也振动起来,并产生了哨的一声。
第二天,第一台电话机就做出来了。从这第一条电话线传来的嗓音是可以辨认的,声音从楼顶向下传了两个楼梯段。第二年3月10日,沃森通过电话机听到了第一句话,“沃森先生,这儿来,我需要你。”
后来,电话不断地发展改进,就成了我们现在用的样子。
『肆』 电话发明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众所周知发明电话的人是贝尔。贝尔1847年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他曾内想制造一种让容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发声的机器。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1875年一天,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电报机,一个弹簧发生的振动使得另一个弹簧也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这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贝尔的思路顿时大开,他由此想到: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时大时小的电流,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就会产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这就是电话。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伍』 电话是怎么发明的
电话是安东尼奥·梅乌奇发明的。同时他是意大利人。2002年6月15日,美国议会议定议案,认定安东尼奥·梅乌奇为电话的发明者,梅乌奇因而被称为“电话之父”。
安东尼奥梅乌奇是美籍意大利人,他与电话结缘是从1849年开始,在给一个生病的朋友治疗时,他发现了振动变为电流可以传递声音的物理现象。从而开始了“会说话的电报机”的研究,此后他把自己发明的第一个电话接在工作室与卧病在床的妻子间。
梅乌奇向西部联合电报公司寄去了模型和技术细节,但是没能和该公司的主管人员见上一面。当他于1874年向西部联合电报公司要求拿回这些材料时,却被告知这些东西已经不见了。
两年之后,也就是1876年2月14日,和梅乌奇共用一个实验室的贝尔向美国专利局提出申请电话专利权。巧合的是,就在贝尔提出申请两小时之后,一个名叫E.格雷的人也走进专利局,也申请电话专利权。从而引起了电话专利权之争。不过贝尔和格雷的发明原理略有差异。
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美国最大的西部联合电报公司买下了格雷和爱迪生的专利权,与贝尔的电话公司对抗。长时期专利之争的结果是双方达成一项协议,西部联合电报公司完全承认贝尔的专利权,并不再染指电话业,交换条件是17年之内分享贝尔电话公司收入的20%。
在此之前,梅乌奇愤而提起上诉,为此,梅乌奇准备了一纸上诉状,但为时已晚,他已经将近80岁,而且穷困潦倒,病魔缠身。当时最高法院同意以欺诈罪指控贝尔,但就在胜利的曙光就要显现时,他却于1889年10月18日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陆』 请问:电话是怎么发明的由谁发明的
啊啊啊啊啊啊,谁能送我个小花仙的号啊,要奇妙五级以上,求各位了
『柒』 电话是怎样发明出来的
1876年,美国费城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博览会,会上展出了当时世界上新发明的产品。一天,巴西国王莅临参观。国王兴致勃勃地观赏一只小盒子和听筒,年轻的发明家贝尔跑过来请国王把听筒放到耳边,而自己在远处讲话,国王听到贝尔的声音,大为震惊,高声地说:"我的上帝,他说话了!"贝尔告诉国王,这是Telephone--电话。从此,电话和贝尔名字就远扬四海。
贝尔是怎样发明电话的呢?
长距离间通话的设想,早已有之。到19世纪70年代,美国发明家格雷首先设计了一套"情侣电报装置"。他使用两个罐头盒,每只盒子底部由一条绷紧的绳子连结起来。当一个人对着一端罐头讲话时,振动通过绳子传达给另一端罐头。这个实验使格雷认识到人的声音由各种不同的频率的音调构成,如果能设计出合适发话器,再把声调变成电的讯号,传递后再在另一端变为话音,这不就实现远距离通话了吗?
格雷的设想虽好,但是实现它并不容易。这个艰巨任务落在另一个发明家贝尔肩上。
贝尔出生于英国苏格兰,1869年赴美国定居,担任波士顿大学语文教师。他从电报装置得到启示,决心把格雷的设想变为现实。
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动手设计了中心设置磁舌簧的发话器。这种发话器能传递各种频率的声音,振动舌簧通过电磁感应转换为各种电振荡。同样结构的装置放在一定距离的另一端,作为接收机用。1876年2月14日,这项发明获准专利登记。
不久,贝尔电话公司成立。当时的电话体积大得惊人,像个大箱子,发话人必须大声喊叫,而且只能在小城市范围内通话。
开发和完善电话技术的任务又落在大发明家爱迪生身上。他对贝尔的电话结构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用碳粒接触来控制电流强度。同时,华生又增加了磁性电铃,制造了交换台设备。这时,电话才逐步达到完善地步。
1948年以来,晶体管逐步取代了继电器和其它通讯装置。1960年科学家又发明按键号盘,使用晶体管发出音频。近年来,又发展了用激光作为载波源的激光电话和代替主人回话的记录电话等,使电话成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
格雷、贝尔、华生、爱迪生等作为电话发明的先驱而截入史册,贝尔电话公司的大名,迄今仍誉满全球。
『捌』 电话是怎么发明的
美国波士顿大学的语音学教授贝尔突然向校董会提出了辞呈。这位出生在苏格兰的26岁教授是波士顿大学的荣誉。他在一个书香世家长大,父亲和祖父都是著名的语言学家,他17岁毕业于欧洲著名的英国爱丁堡大学。他在伦敦大学专攻语音学硕士学位,当贝尔父子为逃避肺结核移居北美,立刻引起美国专家们的重视。当22岁的贝尔应聘成为波士顿大学教授的时候,贝尔的父亲已经成为北美闻名的语音专家了。贝尔父子两人经常被邀请到全美各地去讲演。贝尔十分善于讲演,很受听众的欢迎。
贝尔为什么要放弃令人羡慕的教授位置呢?他当然自有主张。
当贝尔定居美国时,摩尔斯电报已广泛应用,成为一种新兴的通信工具。贝尔想,“既然电流能够传递电波信号,为什么不能传播声波信号呢?”贝尔打算发明一种传播声音的“电报”(即电话)。如果人们用电缆直接通话,那该多么方便啊!
贝尔向校方提出辞职时,他的电话研制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他实在脱不开身来。自己买材料,自己安装,做实验,查数据,紧张的工作搞得他精疲力竭,就连辞职书也是请别人代转校长的,他现在可以正式搞实验了,再也用不着挤时间。白天和黑夜全都属于他,贝尔全身心地投入到电话研制中去。
电磁铁片的振动膜研制成功了。
讯号共鸣箱也宣布告竣。
螺旋线圈的振动簧片,已经达到设计要求,拟想中的电话主要部件全部完成。繁杂的工艺使他自顾不暇,贝尔多么需要一个助手啊!因为研究电话,必须要两个人合作才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一位18岁的电气技师沃森,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使他们成了终生不渝的合作者和朋友。
贝尔和沃森的实验室,坐落在波士顿柯特大街109号寓所内。那是两间废弃多年的马车棚。尘土满地,拥挤闷热,一间房子四周被他们堵得严严实实,为了防止外面杂音传到屋内,贝尔叫它“听音室”。另一间是“车间”,兼作“喊话室”,房内到处是电磁元器件。经过贝尔和沃森的勤奋劳作,两间房子的隔音效果十分理想。
经过两年的研究,无数次地拆装实验,经历了无法统计的挫折、失败,两位年轻人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1875年6月2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贝尔和沃森同往常一样重复讯音共鸣试验。
沃森走入喊话室,准备发出声音讯号。贝尔跑进听音室,随即把门关得紧紧的。按照两人的约定,在试验中沃森用声音使振动膜轮番振动,而贝尔则依靠自己特殊的语音学家的敏锐听觉,倾听振动簧片产生的共振。他挨个将那些共振薄膜安装到收话器上,仔细地辨听电流脉冲产生的音响。
突然,他听到了一种断断续续的声响,那是从颤动的振动共振膜里发出来的。细心的贝尔当即断定,它不是脉冲电流产生的声音。他需要沃森的证实!整个这一切只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然而,这是导通认识思路的一瞬间。贝尔感到他终于捉住了那鬼魂般时有时无的振动的尾巴。
贝尔迫不及待地将收话器放到桌子上,冲出房门,大步流星地朝隔壁房间奔去。他异常激动,朝着被连续16小时紧张工作弄得筋疲力尽的沃森喊道:“你是怎样做的?你什么也别动!按照两分钟前的做法重复一遍!”
“请原谅,我太累了,所以搞错了。”沃森辩解道。由于不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沃森显得有点紧张。
贝尔平静下来和颜悦色地抚慰他说:
“亲爱的沃森,我知道你很累了。我请你完整地重复一遍搞错的过程……”
沃森解释说,他接通振动膜时,未能把它接到电路上。为了排除故障,他就扯动了几下膜片,想用这种方法使它振动。而这正是贝尔在接收器里听到的颤音。它就像当今人们在使用麦克风前,用手指弹击受话器的振动膜一样。
贝尔的思路被证实了,他激动地说:“总算响起来了,总算响起来了。”
“你快说,发生了什么?!”沃森的困意一下全没了。
贝尔告诉沃森,以前我们的设计思路只着眼于发送和接收电流脉冲信号,这样就使接收复制出的电流脉冲信号发生很大的变形。难怪两年多来,那古怪的电流脉冲信号时有时无,使我们一直感到困惑。这次,你手动膜片必然带动线圈,因而产生了法拉第所发现的感应电流,我接收到的正是你的感应电流。这种电流是由簧片牵动线圈振动而产生的……
聪明的沃森立刻明白了。他建议把精力放在感应电流的产生和复制上,就可以实现通话。“对!”贝尔狠劲拍了一下伙伴的手掌,两人笑了起来,又接着做起试验。
沃森扭身跑进听音室。贝尔让振动膜及线圈在受话器已有的磁场中来回上下移动。“听到了,听到了。”一种奇妙的沙沙声,最后变成刺耳的尖声。现代人打电话时,经常为感应电流失控产生的噪声而烦恼。可是,当时这声音在沃森和贝尔的耳朵里,比优美的交响乐还要动听、悦耳。
电话基本原理的雏形,在两位年轻人的头脑中形成了。用声音振动膜片,同时使线圈振动产生感应电流,通过导线传递到收听一方,感应电流又转化为线圈振动,最后振动簧片复制出声音。
过了感应电流这一关,振动膜复制声音就容易了。贝尔辞去教授时,已经和父亲用4年多时间研制聋人用的助听器。这方面贝尔不担心,而感应电流是沃森熟悉的,对此他也是放心的。
又经过半年多的苦干,他们终于制成了第一套传话器和听筒。这是1876年。贝尔刚刚29岁,沃森仅22岁。两个勇敢的青年,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把电话机制造成功了。
1876年,贝尔获得了美国专利局的专利证书。几个月后,正好赶上举行美国建国一百周年纪念博览会。贝尔和沃森风尘仆仆地赶到费城,在博览会上表演了电话通话。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赞不绝口,但只是把它作为一个神奇的玩具。人们没有认识到他们此项发明的重要性。贝尔的电话初见世面,没有遇到知音。
贝尔和沃森回到波士顿,再次对电话做了改进,并且开始利用各种场合宣传电话的原理和用途,促使更多的人认识到电话的广阔前景。
1878年,贝尔和沃森在波士顿和纽约之间首次进行了长途电话实验,两地相距300千米,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实验成功是得益于爱迪生的发明。为了使电话跨越长距离,爱迪生改进了电话的送话器,在其中加大了感应线圈,使电话达到了实用化。这一年,贝尔电话公司正式成立。
由于电话的信息传递异常便利,因此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1878年美国电话不过几百台,两年后猛增到48000多台。1910年仅北美就拥有700多万台电话机。一百几十年后的今天,全世界已拥有2.5亿~3亿部电话机。
如今电话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须臾不能离开的通讯工具了。
知识点
海底电缆
海底电缆是用绝缘材料包裹的导线,铺设在海底,用于电信传输。海底电缆分海底通信电缆和海底电力电缆。现代的海底电缆都是使用光纤作为材料,传输电话和互联网信号。全世界第一条海底电缆1850年在英国和法国之间铺设。中国的第一条海底电缆是在1888年完成。
『玖』 电话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
1847年,贝尔出生于英国苏格兰的爱丁堡。17岁时他进入了爱丁堡大学学习语言学。在校期间,贝尔系统地学习了语音和声波振动等知识,为日后发明电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早在1869年,贝尔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电流接通和断开时,螺旋形的线圈会发出噪声,这声音和电报发送莫尔斯电码时的“滴答”声相似。于是,贝尔设想可以利用一根电报线发送不同音高的电报信息。当他向一位有名的电学技师请教时,对方否定了他的想法。那位技师认为他缺乏最基础的电学知识。于是,贝尔决定学习电学知识。然而,两年后,随着贝尔对电学的逐渐熟悉和了解,他却更加坚信电波可以传递声波。于是,贝尔开始潜心于电话的设计和实验中。
随后,贝尔在两位赞助人的资助下,开始了他的研究。但是,在研究过程中,贝尔一直不满意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而电器专家托马斯•沃森的出现则给贝尔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1875年6月2日,贝尔和助手沃森在一间阁楼大的工作室里忙碌着。当时,沃森手边的一块衔铁停止了振动,于是,他就用手指拨动了起来,被拨动的簧片发出了微弱的声音。大多数人或许对此根本不会在意,但是这一微小举动却引起了贝尔的深思:如果轻拨簧片能产生声波状的电流,那么人声也应该能做得到。当天晚上,贝尔就将电话的草图画了出来:有话筒的一端紧紧地和膜片连接着,讲话人发出的声波能够引起膜片振动,这种振动导致送话器上的簧片随之振动;簧片恰好在电磁铁的一极振动,由于电磁感应的作用,就会产生一股电流。电流的强度随意变化,就好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会让空气的密度随之变化一样,这时,把一只耳朵贴近另一端的膜片,就能听到讲话者的声音了。
科学的道路是艰辛的,但智慧的火花最终还是转换成了伟大的创举——3年之后,世界上第一部电话机终于诞生了,它传递的第一句人声是:“沃森先生,快到这边来,我需要帮助。”